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72)
孙桂芳打了个哈欠,头枕在他手臂上,怎么就塌了那间屋子。
那屋子本来就老旧了,之前为了分成两个房间就折腾了一次,后来他们又把隔墙拆了,又折腾了一次,塌房也是早晚的事儿。
不过还是羡慕二哥,住得远就是好啊,杨继西猜想杨继南他们一定睡得很香。
事实上确实如此,杨继南早就怕老房子透雨,所以晴天时,加盖了不少干草上去,甚至还自己整修了一下房梁。
所以他们家一点漏雨的地方都没有,自然也睡得十分踏实。
等他们走后,杨老婆子看了刘香莲一眼,刘香莲垂下头。
我自问对你们不错,没想到啊,你们居然干出藏鸡蛋的事!
杨老婆子对杨继北夫妇一脸失望。
二人赶紧干巴巴地解释了一番,可这话谁也不信,要知道刘香莲回娘家是十天前的事儿了,要是想把鸡蛋交公,早就给了,何必等到现在。
娘,我们睡哪里啊?
杨继北小声道。
挨着毛蛋他们睡吧。
可明天狗蛋还得念书呢,沈凤仙嘀咕一声,这会儿把人吵醒可不好。
那挨着你们睡?你在想什么呢!
杨老汉猛地一拍桌,怒道。
这下沈凤仙不吱声了,和杨继东去狗蛋他们房里,一人抱着一个回了他们房间。
杨继北夫妇也进了狗蛋他们房间睡觉了。
本想着第二天雨停了,把房顶修好,再搬回去住的,结果这雨接连下了五天。
那间屋子不大修整,是住不了人了,杨二奶奶亲自过去看了一眼后,回来说道。
这雨接连下了五天,确实有些久了,孙桂芳摆好碗筷,见她进堂屋,便如此说道。
地上就和田一样,走进去都是泥水,杨继西端着酸菜鱼进来,这是今儿杨二爷爷去于大家买的,于大钓了两条鱼,这条最大,两斤五两,他就说谁家要,那东西上门换。
其实就是上门买的意思,杨二爷爷正好想吃鱼了,便去买了回来。
家里有泡好的酸菜,杨继西便下厨做了一道酸菜鱼。
我看他们的意思,就是把房里的稀泥全部弄出去,再铺点石子儿和黏土,把房顶一修,墙都不管,直接就能再住进去。
杨继西放下两碗酸菜鱼,杨二爷爷也端来了土豆块焖饭,里面加了点香油和油渣,吃起来特别香。
特别是带了点锅巴的饭,孙桂芳最爱吃,杨继西他们就先把沾了锅巴的都装到孙桂芳的碗里。
她嚼着锅巴饭,眯起双眼摇了摇头,这样管不了多久,很快就会再塌的。
我也说了,杨二奶奶点头,可人家不听,所以我还说了,那再塌的时候可别再来敲门!不听劝凭什么还要我们帮忙?
说得对,杨二爷爷表示赞成。
杨继西吃下一块酸白菜,整张脸都皱了皱,娘啊,您这酸菜是真的酸。
但这酸菜的好处就是能把鱼腥味给压住,吃起来只觉得细嫩美味。
你肯定是夹到去年泡下去的白菜了,杨二奶奶抿嘴一笑,明年我换个坛子重新泡,也好区分。
这酸菜鱼汤泡饭可真好吃啊,杨二爷爷啧了一声,决定再舀一碗饭!
小心点鱼刺,杨继西叮嘱着。
知道知道。
吃过饭后,杨二爷爷拿起柴刀出门出门。
杨继西见此问道,爹,您去哪儿?
我也弄根竹竿去钓鱼。
杨二爷爷道。
行了吧,这才下了大雨,河水都涨起来了,于大是钓鱼的老手了,你能和他比?
杨二奶奶轻哼一声道。
我也得试试,杨二爷爷也哼了一声。
反正也没活儿,我和爹一起去,杨继西来了兴致,二人一道出门,先去弄了竹竿,又去挖了蚯蚓,接着去于大家借了鱼线,这鱼线不是后世那种鱼线,是于大自己弄的,还挺好用。
走,咱们三一块儿钓,我们来比一比。
于大笑眯眯地说道。
我虽然不常钓鱼,可我有些厉害的,杨继西找好位置,弄好鱼饵甩进了河里说道。
我年轻的时候,也很厉害的。
杨二爷爷不甘落后。
于大很是淡定,就从今儿一早,我在这钓上两条鱼的事儿,就能说明一切。
杨继西:....又被秀到!
战斗到傍晚,孙桂芳都过来找人了,三人才收了钩,把鱼线还给了于大。
于大钓了一条一斤多的草鱼,杨二爷爷钓了几只螃蟹,杨继西倒是收获不错。
他看着自己那小半桶的小鱼,得意道,我说我很厉害嘛。
回去做椒麻小炸鱼吃。
杨二爷爷说完又看了看自己桶里的那几只螃蟹,最后决定,这个拿回去给家里花猫吃。
他们家有一只花猫,养了好几年了,是附近有名的猫霸。
孙桂芳见他们还在那凑在一起说话,也没催促,她和杨二奶奶就怕这两人摔进河里了。
平日就算了,可这刚下雨过后的河水,可比一个成年人的身高还要深的。
等二人走近时,孙桂芳垂头看了看笑道,还不错嘛,娘还和我打赌,说你们会空桶回去呢。
乱说,我们一出马那不得吓坏了河里的鱼!
杨二爷爷吹牛的样子让杨继西都笑了。
你们赌了什么?
赌明天的早饭谁做。
孙桂芳说。
那你赢了。
杨二爷爷哈哈大笑,我要回去嘲笑嘲笑她。
结果他反而被杨二奶奶嘲笑了,你这几只螃蟹,花儿都不会吃!
花儿是家里花猫的名字。
怎么就不吃了?肉再少那也是肉!
杨二爷爷不信邪,唤来花猫,结果花猫根本不感兴趣,嗅了嗅便离开了。
啧啧啧,杨二奶奶叉腰摇头。
杨继西利索地把小鱼处理干净后,孙桂芳先用干锅炒干,然后再加一点香油和花椒进去炒,没多久灶房便传来一股香味儿。
真香啊!
杨二爷爷也不在乎自己那几只螃蟹了,进了灶房,先吃了一条再说。
这配酒最好了。
娘不让喝酒。
杨继西说。
我有法子,杨二爷爷端着那碗椒麻小脆鱼出去了,等杨继西他们端着饭菜来到堂屋时,便见桌上有了酒。
还是新开的一瓶。
你娘觉得这小鱼配着酒不错。
杨二爷爷嘿嘿一笑,给杨继西还有孙桂芳倒了一点。
杨二奶奶自己想喝酒的时候,状态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第七十二章
杨老汉那边不听劝, 杨二爷爷也懒得再说,反正再塌的时候就知道好歹了。
杨继北夫妇倒是想重修整一下房间,可刚出了鸡蛋事件,他们那里还敢开这个口啊, 自然是杨老汉他们说那怎么办, 他们怎么做了。
不过每当下雨时, 他们就紧张兮兮的, 晚上都睡不好觉, 导致第二天精神也不好,还要被外人调侃。
我说杨老四, 都结婚好几个月的人了,别那么不节制,身体最重要。
就是, 看看你眼底的青黑,怕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
杨继北尬笑, 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刘香莲去洗衣服时, 也被于大嫂几人调笑, 她脸一红,看了眼边上洗衣服的孙桂芳, 把屋子塌了的事儿说了。
听得于大嫂几人接连叹了好几声。
怎么能就这么弄了呢?
是啊,这样弄早晚都会塌的啊!现在天越来越冷,这着了凉可不好。
几人七嘴八舌的说着, 孙桂芳却洗了衣服就走, 原本她家洗衣服都是在家洗的,但今天这两件衣服是干活儿搞了许多泥, 孙桂芳觉得这边洗得利索, 便过来了。
她一走, 刘香莲便道,还是三嫂他们日子好啊,虽然被过继了,可那边的日子可比我们这边的日子好过。
因为杨继西他们这段时间经常来找于大钓鱼,加上时不时就上他们家买点山货啥的,所以于大对孙桂芳他们的好感越来越多。
此时听刘香莲这么说,便道,那你是不知道杨老三之前是过的啥日子,你家老四可比他过得好,要说我,杨老三能过继出去,还真是脱离了苦海,见过偏心的,没见过这么偏心的。
说完也提着洗好的衣服走了。
刘香莲尴尬地蹲在那,其余几个人对视一眼后,立马扯开话题。
孙桂芳回到家时,杨二奶奶正在看昨晚泡的黄豆。
能磨了吗?
她一边晾衣服一边问道。
杨二奶奶把手里的黄豆放回水盆里点头道,可以了。
今天杨继西和杨二爷爷还有杨继康、吴和国去李叔家把做好的家具一一搬出来。
这得请人家吃饭,于是杨二奶奶便决定晚上吃豆花饭。
孙桂芳晾好衣服后,便洗了手去清洗石磨,杨二奶奶把黄豆提出来,孙桂芳又去打了一盆水过来,二人开始磨黄豆汁儿。
杨继西他们的家具不少,下午一点开始去李家搬东西,从大件开始,先是几张床,接着是几个大衣柜,再是几个柜子,桌子,椅子,凳子等等哈。
这么一忙停下来的时候,孙桂芳便已经摆好饭菜,叫他们进堂屋吃饭了。
家具一一都摆到了合适的位置,这会儿吴和国他们正在看房子呢,真是越看越觉得喜欢。
特别是吴和国,他家也快建房子了,自然是想多参考参考。
吃了晚饭后,吴和国拉着杨继西又说了说房子建造,回到家看着长了两圈的孩子笑道,这孩子一天一个样儿。
还得亏那些鸡蛋,我吃得多,奶。水也足,孩子自然吃得饱,睡得好,吴大嫂还有几天就出月子了,她娘过来照看了几天后,见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便又回去了。
毕竟她在这,就多吃一个人的粮食。
等你出了月子,一定要去继西家看看,真漂亮啊!
那我们家也弄好看点儿,吴大嫂闻言笑道。
我就是这么想的。
杨继南去干活儿了,不然也会去帮忙,听说这事儿后,他对何明秀道,以后老三家有点啥事,我们也跑快些。
我也知道,这不是刚搬家,家里添置的东西多,还欠了我娘家一笔钱,得多干活儿吗?何明秀无奈道。
是啊,杨继南点头,看着因为吃得好些,而头发没有那么枯黄的大花说,不过我们家日子也是越来越好过了。
转眼就是吴大嫂家小儿子的满月席,杨继西一家送了孩子的小衣服,以及六个鸡蛋。
杨继康家送了十个鸡蛋,几把菜。
杨老汉他们这边就给了几把菜。
而何明秀他们给的是一双小鞋子,是何明秀自己做的。
他们现在是邻居,礼重一点,也时常往来,孩子们也互相照看些。
吴大妹和吴二妹还有吴大嫂娘家那边都来了人,就吴三妹没有回来。
席面上,也有些人专冲着吴三妹来的,就想把人说一顿,结果人家没来。
我看是心虚。
可不,自己的嫂子快生了,居然还把人家的生蛋鸡给害死了!
我可知道这吴三妹不是吴和国一个妈生的妹妹.....
抱着孩子的吴大嫂正和孙桂芳说话,吴大妹和吴二妹过来时,脸上都带着不忿。
她怎么能这样呢!
从小到大就这个性子,好像我们欠了她一样。
吴大嫂闻言收了笑,反正她敢回来,我就敢打出去!
孙桂芳本想起身避一避,让她们说说话,结果吴大妹和吴二妹压根不在乎她听见啥。
这就是杨三嫂吧?
真好看,而且你身上好香啊。
孙桂芳脸一红。
吴大嫂哈哈大笑,好在杨二奶奶过来了,带走了孙桂芳。
吃了饭后,孙桂芳他们就先回家了,灶房里有足够的人帮忙,用不着他们。
娘,这吴大哥的两位妹妹比西哥小吗?
孙桂芳问。
比继西大,应该叫你弟妹才对。
杨二奶奶失笑道。
我就觉得称呼上有些不对,孙桂芳笑了笑,不过两位的性子倒是和吴大嫂有些相似,都是直爽人。
可不,他们家就吴三妹脑子有病一样,杨二奶奶说话更直,听得杨二爷爷嘴角微抽。
得亏在家里这么说,要是在外面,别人听了一两句,就该说你了。
那就说,杨二奶奶冷哼道,就现在这吴三妹敢回来吗?队里不知道多少人想骂她呢!
消消气,我昨儿在于大哥那买了点晒干的野菊花,我加了点糖泡水喝,来,都尝尝。
杨继西把菊花水端出来,一人一碗。
端在手里热乎乎的,孙桂芳凑近闻了闻,淡淡的菊花香。
所以我说于大哥他们真有一手啊,什么都能处理得那么好,杨继西赞道。
他爹就爱搞这些东西,以前还找草药专门送到镇上老大夫那呢。
杨二爷爷喝了一口,有些烫,便端在手里暖手。
几人说了一会儿话后,杨二奶奶忽然说起毛线的事儿,这几天反正也没事儿,继西你们去县里买点毛线回来,我准备打几件毛线衣,这冬天快到了,穿毛线衣暖和些。
那成,这个我也会,孙桂芳连什么花样都想好了。
再买点棉花回来,咱们做几件棉衣,我和你们爹都有棉衣,你们倒是少了些,得做几件。
说着还要拿钱给他们,被杨继西拒绝了。
我们身上有钱。
现在空间有两千个鸡蛋,福窝的咸鸭蛋还在更新,杨继西又等了五天,见咸鸭蛋有三百个后,才和孙桂芳出发去县城。
他们走得很早,先去见了李成杰,李成杰一直等着他们呢,没想到过了日子一天就来了。
因为之前杨继西说过,如果26号没来,就会自己来找他。
鸡蛋降价了,不过现在也是五分一个的收。
杨继西点头,空间里留了两百个鸡蛋,剩下一千八百个鸡蛋全卖了。
刚好九十块钱。
李哥,咸鸭蛋你们收吗?
原本杨继西也想着自己去县里卖,可一想李成杰眼目多,还是给他收去算了。
安全又便利。
收啊!这冬天咸鸭蛋可多人吃了,你有?
李成杰双眼一亮问道。
有,杨继西和孙桂芳昨晚上就商量过了,一个不留全卖,怎么收的?
咸鸭蛋现在八分一个,你有多少,我全收了!
李成杰正愁咸鸭蛋的货呢,结果杨继西就送上门来了。
我们攒了有三百个,一直没说话的孙桂芳拿了一个递给李成杰,李哥你尝尝味儿,我们的咸鸭蛋绝对好吃。
恋耽美
那屋子本来就老旧了,之前为了分成两个房间就折腾了一次,后来他们又把隔墙拆了,又折腾了一次,塌房也是早晚的事儿。
不过还是羡慕二哥,住得远就是好啊,杨继西猜想杨继南他们一定睡得很香。
事实上确实如此,杨继南早就怕老房子透雨,所以晴天时,加盖了不少干草上去,甚至还自己整修了一下房梁。
所以他们家一点漏雨的地方都没有,自然也睡得十分踏实。
等他们走后,杨老婆子看了刘香莲一眼,刘香莲垂下头。
我自问对你们不错,没想到啊,你们居然干出藏鸡蛋的事!
杨老婆子对杨继北夫妇一脸失望。
二人赶紧干巴巴地解释了一番,可这话谁也不信,要知道刘香莲回娘家是十天前的事儿了,要是想把鸡蛋交公,早就给了,何必等到现在。
娘,我们睡哪里啊?
杨继北小声道。
挨着毛蛋他们睡吧。
可明天狗蛋还得念书呢,沈凤仙嘀咕一声,这会儿把人吵醒可不好。
那挨着你们睡?你在想什么呢!
杨老汉猛地一拍桌,怒道。
这下沈凤仙不吱声了,和杨继东去狗蛋他们房里,一人抱着一个回了他们房间。
杨继北夫妇也进了狗蛋他们房间睡觉了。
本想着第二天雨停了,把房顶修好,再搬回去住的,结果这雨接连下了五天。
那间屋子不大修整,是住不了人了,杨二奶奶亲自过去看了一眼后,回来说道。
这雨接连下了五天,确实有些久了,孙桂芳摆好碗筷,见她进堂屋,便如此说道。
地上就和田一样,走进去都是泥水,杨继西端着酸菜鱼进来,这是今儿杨二爷爷去于大家买的,于大钓了两条鱼,这条最大,两斤五两,他就说谁家要,那东西上门换。
其实就是上门买的意思,杨二爷爷正好想吃鱼了,便去买了回来。
家里有泡好的酸菜,杨继西便下厨做了一道酸菜鱼。
我看他们的意思,就是把房里的稀泥全部弄出去,再铺点石子儿和黏土,把房顶一修,墙都不管,直接就能再住进去。
杨继西放下两碗酸菜鱼,杨二爷爷也端来了土豆块焖饭,里面加了点香油和油渣,吃起来特别香。
特别是带了点锅巴的饭,孙桂芳最爱吃,杨继西他们就先把沾了锅巴的都装到孙桂芳的碗里。
她嚼着锅巴饭,眯起双眼摇了摇头,这样管不了多久,很快就会再塌的。
我也说了,杨二奶奶点头,可人家不听,所以我还说了,那再塌的时候可别再来敲门!不听劝凭什么还要我们帮忙?
说得对,杨二爷爷表示赞成。
杨继西吃下一块酸白菜,整张脸都皱了皱,娘啊,您这酸菜是真的酸。
但这酸菜的好处就是能把鱼腥味给压住,吃起来只觉得细嫩美味。
你肯定是夹到去年泡下去的白菜了,杨二奶奶抿嘴一笑,明年我换个坛子重新泡,也好区分。
这酸菜鱼汤泡饭可真好吃啊,杨二爷爷啧了一声,决定再舀一碗饭!
小心点鱼刺,杨继西叮嘱着。
知道知道。
吃过饭后,杨二爷爷拿起柴刀出门出门。
杨继西见此问道,爹,您去哪儿?
我也弄根竹竿去钓鱼。
杨二爷爷道。
行了吧,这才下了大雨,河水都涨起来了,于大是钓鱼的老手了,你能和他比?
杨二奶奶轻哼一声道。
我也得试试,杨二爷爷也哼了一声。
反正也没活儿,我和爹一起去,杨继西来了兴致,二人一道出门,先去弄了竹竿,又去挖了蚯蚓,接着去于大家借了鱼线,这鱼线不是后世那种鱼线,是于大自己弄的,还挺好用。
走,咱们三一块儿钓,我们来比一比。
于大笑眯眯地说道。
我虽然不常钓鱼,可我有些厉害的,杨继西找好位置,弄好鱼饵甩进了河里说道。
我年轻的时候,也很厉害的。
杨二爷爷不甘落后。
于大很是淡定,就从今儿一早,我在这钓上两条鱼的事儿,就能说明一切。
杨继西:....又被秀到!
战斗到傍晚,孙桂芳都过来找人了,三人才收了钩,把鱼线还给了于大。
于大钓了一条一斤多的草鱼,杨二爷爷钓了几只螃蟹,杨继西倒是收获不错。
他看着自己那小半桶的小鱼,得意道,我说我很厉害嘛。
回去做椒麻小炸鱼吃。
杨二爷爷说完又看了看自己桶里的那几只螃蟹,最后决定,这个拿回去给家里花猫吃。
他们家有一只花猫,养了好几年了,是附近有名的猫霸。
孙桂芳见他们还在那凑在一起说话,也没催促,她和杨二奶奶就怕这两人摔进河里了。
平日就算了,可这刚下雨过后的河水,可比一个成年人的身高还要深的。
等二人走近时,孙桂芳垂头看了看笑道,还不错嘛,娘还和我打赌,说你们会空桶回去呢。
乱说,我们一出马那不得吓坏了河里的鱼!
杨二爷爷吹牛的样子让杨继西都笑了。
你们赌了什么?
赌明天的早饭谁做。
孙桂芳说。
那你赢了。
杨二爷爷哈哈大笑,我要回去嘲笑嘲笑她。
结果他反而被杨二奶奶嘲笑了,你这几只螃蟹,花儿都不会吃!
花儿是家里花猫的名字。
怎么就不吃了?肉再少那也是肉!
杨二爷爷不信邪,唤来花猫,结果花猫根本不感兴趣,嗅了嗅便离开了。
啧啧啧,杨二奶奶叉腰摇头。
杨继西利索地把小鱼处理干净后,孙桂芳先用干锅炒干,然后再加一点香油和花椒进去炒,没多久灶房便传来一股香味儿。
真香啊!
杨二爷爷也不在乎自己那几只螃蟹了,进了灶房,先吃了一条再说。
这配酒最好了。
娘不让喝酒。
杨继西说。
我有法子,杨二爷爷端着那碗椒麻小脆鱼出去了,等杨继西他们端着饭菜来到堂屋时,便见桌上有了酒。
还是新开的一瓶。
你娘觉得这小鱼配着酒不错。
杨二爷爷嘿嘿一笑,给杨继西还有孙桂芳倒了一点。
杨二奶奶自己想喝酒的时候,状态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
第七十二章
杨老汉那边不听劝, 杨二爷爷也懒得再说,反正再塌的时候就知道好歹了。
杨继北夫妇倒是想重修整一下房间,可刚出了鸡蛋事件,他们那里还敢开这个口啊, 自然是杨老汉他们说那怎么办, 他们怎么做了。
不过每当下雨时, 他们就紧张兮兮的, 晚上都睡不好觉, 导致第二天精神也不好,还要被外人调侃。
我说杨老四, 都结婚好几个月的人了,别那么不节制,身体最重要。
就是, 看看你眼底的青黑,怕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
杨继北尬笑, 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刘香莲去洗衣服时, 也被于大嫂几人调笑, 她脸一红,看了眼边上洗衣服的孙桂芳, 把屋子塌了的事儿说了。
听得于大嫂几人接连叹了好几声。
怎么能就这么弄了呢?
是啊,这样弄早晚都会塌的啊!现在天越来越冷,这着了凉可不好。
几人七嘴八舌的说着, 孙桂芳却洗了衣服就走, 原本她家洗衣服都是在家洗的,但今天这两件衣服是干活儿搞了许多泥, 孙桂芳觉得这边洗得利索, 便过来了。
她一走, 刘香莲便道,还是三嫂他们日子好啊,虽然被过继了,可那边的日子可比我们这边的日子好过。
因为杨继西他们这段时间经常来找于大钓鱼,加上时不时就上他们家买点山货啥的,所以于大对孙桂芳他们的好感越来越多。
此时听刘香莲这么说,便道,那你是不知道杨老三之前是过的啥日子,你家老四可比他过得好,要说我,杨老三能过继出去,还真是脱离了苦海,见过偏心的,没见过这么偏心的。
说完也提着洗好的衣服走了。
刘香莲尴尬地蹲在那,其余几个人对视一眼后,立马扯开话题。
孙桂芳回到家时,杨二奶奶正在看昨晚泡的黄豆。
能磨了吗?
她一边晾衣服一边问道。
杨二奶奶把手里的黄豆放回水盆里点头道,可以了。
今天杨继西和杨二爷爷还有杨继康、吴和国去李叔家把做好的家具一一搬出来。
这得请人家吃饭,于是杨二奶奶便决定晚上吃豆花饭。
孙桂芳晾好衣服后,便洗了手去清洗石磨,杨二奶奶把黄豆提出来,孙桂芳又去打了一盆水过来,二人开始磨黄豆汁儿。
杨继西他们的家具不少,下午一点开始去李家搬东西,从大件开始,先是几张床,接着是几个大衣柜,再是几个柜子,桌子,椅子,凳子等等哈。
这么一忙停下来的时候,孙桂芳便已经摆好饭菜,叫他们进堂屋吃饭了。
家具一一都摆到了合适的位置,这会儿吴和国他们正在看房子呢,真是越看越觉得喜欢。
特别是吴和国,他家也快建房子了,自然是想多参考参考。
吃了晚饭后,吴和国拉着杨继西又说了说房子建造,回到家看着长了两圈的孩子笑道,这孩子一天一个样儿。
还得亏那些鸡蛋,我吃得多,奶。水也足,孩子自然吃得饱,睡得好,吴大嫂还有几天就出月子了,她娘过来照看了几天后,见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便又回去了。
毕竟她在这,就多吃一个人的粮食。
等你出了月子,一定要去继西家看看,真漂亮啊!
那我们家也弄好看点儿,吴大嫂闻言笑道。
我就是这么想的。
杨继南去干活儿了,不然也会去帮忙,听说这事儿后,他对何明秀道,以后老三家有点啥事,我们也跑快些。
我也知道,这不是刚搬家,家里添置的东西多,还欠了我娘家一笔钱,得多干活儿吗?何明秀无奈道。
是啊,杨继南点头,看着因为吃得好些,而头发没有那么枯黄的大花说,不过我们家日子也是越来越好过了。
转眼就是吴大嫂家小儿子的满月席,杨继西一家送了孩子的小衣服,以及六个鸡蛋。
杨继康家送了十个鸡蛋,几把菜。
杨老汉他们这边就给了几把菜。
而何明秀他们给的是一双小鞋子,是何明秀自己做的。
他们现在是邻居,礼重一点,也时常往来,孩子们也互相照看些。
吴大妹和吴二妹还有吴大嫂娘家那边都来了人,就吴三妹没有回来。
席面上,也有些人专冲着吴三妹来的,就想把人说一顿,结果人家没来。
我看是心虚。
可不,自己的嫂子快生了,居然还把人家的生蛋鸡给害死了!
我可知道这吴三妹不是吴和国一个妈生的妹妹.....
抱着孩子的吴大嫂正和孙桂芳说话,吴大妹和吴二妹过来时,脸上都带着不忿。
她怎么能这样呢!
从小到大就这个性子,好像我们欠了她一样。
吴大嫂闻言收了笑,反正她敢回来,我就敢打出去!
孙桂芳本想起身避一避,让她们说说话,结果吴大妹和吴二妹压根不在乎她听见啥。
这就是杨三嫂吧?
真好看,而且你身上好香啊。
孙桂芳脸一红。
吴大嫂哈哈大笑,好在杨二奶奶过来了,带走了孙桂芳。
吃了饭后,孙桂芳他们就先回家了,灶房里有足够的人帮忙,用不着他们。
娘,这吴大哥的两位妹妹比西哥小吗?
孙桂芳问。
比继西大,应该叫你弟妹才对。
杨二奶奶失笑道。
我就觉得称呼上有些不对,孙桂芳笑了笑,不过两位的性子倒是和吴大嫂有些相似,都是直爽人。
可不,他们家就吴三妹脑子有病一样,杨二奶奶说话更直,听得杨二爷爷嘴角微抽。
得亏在家里这么说,要是在外面,别人听了一两句,就该说你了。
那就说,杨二奶奶冷哼道,就现在这吴三妹敢回来吗?队里不知道多少人想骂她呢!
消消气,我昨儿在于大哥那买了点晒干的野菊花,我加了点糖泡水喝,来,都尝尝。
杨继西把菊花水端出来,一人一碗。
端在手里热乎乎的,孙桂芳凑近闻了闻,淡淡的菊花香。
所以我说于大哥他们真有一手啊,什么都能处理得那么好,杨继西赞道。
他爹就爱搞这些东西,以前还找草药专门送到镇上老大夫那呢。
杨二爷爷喝了一口,有些烫,便端在手里暖手。
几人说了一会儿话后,杨二奶奶忽然说起毛线的事儿,这几天反正也没事儿,继西你们去县里买点毛线回来,我准备打几件毛线衣,这冬天快到了,穿毛线衣暖和些。
那成,这个我也会,孙桂芳连什么花样都想好了。
再买点棉花回来,咱们做几件棉衣,我和你们爹都有棉衣,你们倒是少了些,得做几件。
说着还要拿钱给他们,被杨继西拒绝了。
我们身上有钱。
现在空间有两千个鸡蛋,福窝的咸鸭蛋还在更新,杨继西又等了五天,见咸鸭蛋有三百个后,才和孙桂芳出发去县城。
他们走得很早,先去见了李成杰,李成杰一直等着他们呢,没想到过了日子一天就来了。
因为之前杨继西说过,如果26号没来,就会自己来找他。
鸡蛋降价了,不过现在也是五分一个的收。
杨继西点头,空间里留了两百个鸡蛋,剩下一千八百个鸡蛋全卖了。
刚好九十块钱。
李哥,咸鸭蛋你们收吗?
原本杨继西也想着自己去县里卖,可一想李成杰眼目多,还是给他收去算了。
安全又便利。
收啊!这冬天咸鸭蛋可多人吃了,你有?
李成杰双眼一亮问道。
有,杨继西和孙桂芳昨晚上就商量过了,一个不留全卖,怎么收的?
咸鸭蛋现在八分一个,你有多少,我全收了!
李成杰正愁咸鸭蛋的货呢,结果杨继西就送上门来了。
我们攒了有三百个,一直没说话的孙桂芳拿了一个递给李成杰,李哥你尝尝味儿,我们的咸鸭蛋绝对好吃。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