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71)
我生老三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生完她我不但没有胖,反而瘦了好多,杨二奶奶也想起自己怀孕时的辛苦,还拉着孙桂芳说。
你爹就知道给我端来热水,说喝点热水心里就舒服多了,我是水牛啊!一天到晚都在喝水!
闻言,孙桂芳二人都在笑,杨继西和周文功从那边一起过来,周文功一屁股坐在自己媳妇儿身旁,杨继西也坐在孙桂芳旁边。
几人说着话,不多时赵保国也过来了。
对了,你们还不知道吧,杨二奶奶对杨继西夫妇道,这保国啊,在供销社上班呢!
咿。
杨继西二人看过去,脸上带着疑惑。
他们并没有在供销社见过赵保国啊。
赵保国笑道,我在仓库,很少到前面去。
今年遭了鸡瘟,这鸡蛋都快一毛一个了,供销社涨成多少了?
周文功问道。
他好久都没去镇上,只是听赶集回来的周三舅娘说起有些人买鸡蛋的价钱。
九分钱一个,如果是换东西,以前一个鸡蛋可以换二十颗糖粒,赵保国给了个比方,现在一个鸡蛋换五十颗糖粒还有人觉得少了些呢。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杨二奶奶皱起眉头。
很快就会降下去的,赵保国没透露太多,但也给了点信号。
杨继西记在了心上。
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疯玩,最小的那个因为追不上,气得哇哇大哭,被他爹周文青抱过来交给了杨二奶奶哄,毕竟三表嫂和周二舅娘在做饭。
不哭不哭,你以后也会长大的,会比哥哥姐姐还要高,然后就能一起玩儿了,杨二奶奶抬起手给他擦掉眼泪,小豆丁抽泣两声后,又挣扎了一下。
杨二奶奶刚把人放下,小豆丁就继续往哥哥姐姐那边跑去。
真可爱。
孙桂芳看着小豆丁一摇一摇的小背影对杨继西道。
是啊,杨继西点头,刚握住孙桂芳的手,一旁的四弟妹就清咳一声。
注意点啊。
带笑的调笑声,让孙桂芳脸一红,刚要把手收回去,就被杨继西一把抓住,你手有点冷,我给你暖暖。
孙桂芳闻言也不再挣扎。
你瞧瞧人家。
被吐槽的周文功也立马抓住她的手,杨二奶奶见到后哈哈大笑。
见他们几个在这边,周三舅的大嗓门又来了,快过来坐!凳子拿过来!
周大舅娘听着他那嗓门就觉得头疼,笑骂道,你这声音,就是老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午饭非常丰盛,菜瓜红烧鸭子,还有杨继西他们送来的咸鸭蛋,一个切成四块,四个就能摆一盘子,还有豆腐鱼,土豆烧排骨,炒青菜和笋子汤的。
吃过午饭,又坐了一会儿后,杨继西他们便告辞了。
杨二奶奶和周大舅娘一番拉扯后,还是提着舅娘给的回礼,冲他们挥了挥手便出了周家大院。
娘,我来提。
杨继西接过篮子后,发现有些重,杨二奶奶见此说,里面有两斤卤肉还有一只熏鸭子。
看得出来周大舅娘确实喜欢吃鸭子相关的东西。
给这么重的回礼啊,杨二爷爷吃惊道,往年虽然也重,但没有这么多。
说是喜欢我们家桂芳,杨二奶奶笑道。
孙桂芳脸一红,杨继西见此说,我们家桂芳人见人爱。
西哥!
孙桂芳红着脸跺脚。
本来就是嘛,杨二奶奶拉着她走在前面,回家的路下坡居多,所以也不怎么费劲儿,很快就到家了。
先把卤肉放在大碗里,然后把大碗放在水盆里,这样不会坏。
虽然已经十一月了,可注意点总是好的。
熏鸭就放到库房那挂起来。
杨大奶奶见他们回来,便在那边招呼了一声,家里做了面糊糊,过来吃点?
不吃了,杨二奶奶笑道,石头呢?
和他爸去背柴了,杨大奶奶笑道。
杨继西去新房那边看看屋子,没发现什么后才回来去清扫鸡圈。
过了两天后,杨二奶奶和孙桂芳准备去孙家。
杨继西他们手里现在有二百八十多块钱,欠孙家一百多,还了以后,他们还有一百出头,也是攒了一点钱了。
不用给这么多,五块钱就足够了,孙桂芳把多的放回杨继西手里,五块钱的肥肉有八斤多呢。
那你不买点吃的?
杨继西问。
家里的花生糕还没吃完呢,行了你出去,我换衣服。
孙桂芳把人推出门,换好衣服后,便背着小背篓和杨二奶奶出门了。
你们在家仔细点儿,可别让我回来看见乱糟糟的,否则我骂人。
杨二奶奶先放了狠话。
不会的,我和继西在家你就放心吧!
结果晚上杨继西和杨二爷爷,就被杨继康拉到家里去吃饭了。
二婶和弟妹都不在家,你们就在我们家凑合凑合,也懒得做饭了。
杨继康这么说。
杨继西和杨二爷爷是想自己做的,可杨大奶奶做了玉米粑,那味儿香得哟。
二人对视一眼后,决定就吃这一顿,明儿不来了。
第二天早上他们吃的面,中午也是吃的面,晚上孙桂芳她们没回来,于是还是吃的面。
第三天早上他们喝粥,因为早上煮得多,所以中午和晚上都是喝粥。
杨二爷爷有些扛不住了,还得吃点菜啊。
我明儿就做饭。
杨继西拍着胸口道。
而这边的杨二奶奶还有孙桂芳却过得十分滋润,不说孙母的厨艺好不好了,这家里就只有孙父一个男人,他出去溜达后,一院子都是女人,有说不完的八卦,做不完的样衣。
三天后,杨二奶奶觉得可以回去了,孙桂芳也有些想杨继西,于是二人又背着回礼,去镇上买了肥肉准备回家熬油。
等到家时,家里没人,但是堂屋和灶房都很干净,鸡圈也是。
杨二奶奶和孙桂芳四处看了看后,便去了杨大奶奶家,问起这几天家里两个男人怎么过的。
康嫂噗嗤一笑,你们走的那天晚上请他们过来吃了一顿饭,第二天就说自己做,不来了,结果第二天吃了一天的面,第三天喝了一天的粥,第四天又吃了一天的土豆焖饭,第五天吃的什么来着?
吃的红薯焖饭,今儿又开始喝粥了,现在去李家看家具去了。
杨大奶奶也笑。
杨二奶奶笑骂着,这男人做饭就喜欢做一样,做得还多,一天就吃一样东西!
西哥也是这个性子,如果我们在家,他做饭还会多几个花样,孙桂芳也忍不住笑。
杨继西和杨二爷爷一个倒是想秀一波自己的厨艺,可杨二爷爷觉得两个人吃那么多懒得弄,于是就搞一样,量就是一天的。
他们回来的路上,听人说孙桂芳她们刚回去没多久,顿时喜笑颜开。
加快脚步到家,听见杨大奶奶堂屋里的说笑声,二人对视一眼后赶忙过去了。
娘,桂芳,你们回来了!
杨继西难掩喜色。
回来好啊,我们两个人在家都不热闹,杨二爷爷也笑眯眯的。
我看你们是想我们做的饭菜,杨二奶奶微嗔了他一眼。
都想都想,杨继西露出一口大白牙看向孙桂芳。
孙桂芳问,如果我们今天不回来,你们明天准备吃什么?
吃土豆焖饭,杨继西说。
这些日子土豆多得勒。
得,早知道我们再住几天回来,让你们在家吃个够!
杨二奶奶话虽然这么说,可到底是心疼他们的,下午熬了油渣后,加了点盐进去搅拌了一下油渣,这也是一道菜了。
接着炒了四个鸭蛋,把孙家给的风肉煮上切了,又炒了菜瓜丝,做了个青菜汤,杨继西和杨二爷爷吃得抬不起头。
第七十一章
吃饱喝足后, 杨二爷爷拿出杨继西给他买的旱烟杆,拿在手里把玩着,神情惬意地问起孙桂芳她们,这几天在那边都有什么趣事儿发生。
我看最有趣的还是桂芳那三婶儿了, 杨二奶奶说起孙三婶就想笑, 知道我们继西和桂芳过继给我们后, 哎哟, 桂芳三婶儿一个劲儿地暗示我千万别遭了三房的道!
是不是怕我们是过来占财产的?
杨继西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好笑道。
可不, 杨二奶奶哈哈大笑,我觉得她这人有点意思, 所以我故意让桂芳别跟着我,我自己出去溜达,还溜达到她家门口, 好家伙,把我拉进屋说了不少桂芳她爸妈的坏话, 还有你的, 说你一分钱没给, 就让桂芳嫁过来了!
这话里说外好像你们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所以桂芳才会嫁给你。
才不是呢, 孙桂芳为杨继西辩解道,他为了娶我,攒了好几年的钱。
我也觉得继西不可能不给彩礼, 让我猜猜他给了多少, 杨二奶奶笑道。
这会儿杨继西端着碗筷去灶房洗去了,堂屋里就他们三人。
孙桂芳闻言掩嘴一笑, 那您猜猜。
按照继西对你的喜欢, 那肯定不是一般的彩礼, 杨二奶奶比了个六,对不对?
杨二爷爷也觉得是这个数。
孙桂芳点头,脸颊微红道,其实刚开始家里是不同意的,毕竟三婶和我妈之间那点小事,就被对方记得那么狠,我妈怕我嫁过来吃亏。
亲家母看人准啊,杨二奶奶赞道,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西哥说他会用诚意打动我爸妈还有大哥,而且发誓等我嫁过来后,一定会想办法带着我离开那个家。
哎呀,那他还真做到了!还让我们多了一儿一女!
杨二奶奶大笑。
是啊,是啊。
杨二爷爷也点头。
等杨继西收拾好灶房还没走出灶房门,就下大雨了。
这雨说来就来。
他赶紧打着伞去新院子那边,把房门全给关上,为了透气,这边的房门都开着,只有家里没人或者是晚上睡觉前才会关上。
见他拿着伞往那边去,三人就知道是做什么。
看着忽然下起来的大雨,杨二爷爷把堂屋门口的凳子啥的都拿到了堂屋,杨继西一进堂屋门,杨二爷爷就把门关上了。
杨二奶奶和孙桂芳一人端来一盏豆油灯出来。
整个堂屋才明亮些。
得亏咱们今天回来了,看着样子怕是得下几天的雨。
听着外面的雨声,杨二奶奶说道。
是啊,不然走泥泞路,一点都不舒服。
孙桂芳也很庆幸。
这才七点十几分,睡也睡不着,于是就在堂屋里说说话,听杨二奶奶说起以前她没嫁过来以前发生的一些事儿,又或者是听杨二爷爷说起,以前田家岗生产队里知青和村花的八卦。
他们这边温馨得很,可杨老汉那边就紧张了。
快快,把这边也给放上木桶!
这也会漏,哎呀,怎么就下这么大的雨!可千万别和上次一样,半夜漏雨漏得那么厉害啊。
哎呀狗蛋你可别开门去玩雨了!
快快快,去灶房那边看看,柴房那边不用管。
他们忙着四处放能接雨水的木桶或者是盆不说,还要担心会不会半夜起来舀水。
而因为下雨,吃了饭就睡觉的只有杨继康家。
而差不多九点的时候,杨继西他们一家也熄了油灯睡觉了。
可睡到半夜,杨继东就过来猛敲门,好家伙,原来是杨继北夫妇的房顶塌了!
这是找杨继西过去帮忙把刘香莲的嫁妆柜子等抬到堂屋去,不然被淋泡一晚上,肯定会坏掉的。
杨继康也被敲起来了。
爹您别去,就在家。
杨继西自己穿上蓑衣,让他们在家睡觉,便往那边去了。
刘香莲这会儿正在哭,一边哭一边努力把打湿了的被子抱到堂屋放着,杨继北拿着豆油灯,蓑衣都没穿,站在房里看了看塌下来的地方。
正是之前拆掉土墙那位置。
真的是.....
杨继北叹气。
来,我们几个一起先把这几个柜子抬出去,最后再来弄大衣柜。
杨继康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道。
杨继东和杨继北都围了过来,四个人一起用力,把几个柜子搬到堂屋后,堂屋一下就拥挤了许多。
这个衣柜太大了,弄不出来啊。
杨继北喘着气道。
之前怎么弄进去的?
杨继康问。
之前侧着抬进去的,能搬出来,只是里面的东西得拿出去,不然太重了。
杨继西道。
那还等啥,四弟妹,快把东西拿出来啊!
沈凤仙连忙道。
刘香莲和杨继北闻言心里一慌,只因为柜子里的几块嫁妆布中,藏着几个鸡蛋,那是刘母给刘香莲拿回来的。
他们两偷偷吃了两个了,还有四个在里面放着。
愣着做什么?赶紧的啊!
杨老婆子催促着。
老四你也别傻站着,快帮忙啊!杨老汉对站在衣柜那的杨继北大声道。
杨继北骑虎难下,赶紧给刘香莲使了个眼色,刘香莲见此快步上前,我来。
她一打开柜门,杨继北就挡在她侧边,隔绝了别人的眼神。
沈凤仙和杨老婆子多精的人啊,一眼就看出不对劲儿,于是二人直接上前把杨继北给撞开了。
看你慢吞吞的样子,真是太耽搁大家了,我来帮你!
杨老婆子道。
是啊,四弟妹你肯定是刚才吓住了,这手脚都不哎呀,这是啥?黏糊糊的!
她手重,一下抢过刘香莲抱着的那一堆布,结果就感觉有什么打湿了自己的衣服,衣柜这边还有一点遮挡,不至于完全淋雨,怎么会打湿呢?
再伸手一摸,便感觉不对劲儿,大声道。
杨继东手脚快,拿起边上放着的豆油灯凑过去一照,好家伙,他脸色一变,看向同样脸色不好看的杨老婆子几人。
鸡蛋啊.....
这、这是我娘给的,我还没得及交给娘呢。
刘香莲干巴巴地说道。
虽然很想看热闹,可任谁半夜被敲起来帮忙心情都不是很好。
这些事儿你们明天再说,先把衣柜弄出去,要是不弄,我们就回去睡了。
杨继西道。
先搬衣柜,杨老汉沉声道。
这下杨老婆子不帮忙了,沈凤仙却想再看看还有没有,要是在帮着抱一些家装时,还用手先摸一下,可惜没有了。
大概二十分钟后,大衣柜总算是挪到了堂屋里,这下堂屋的吃饭桌子都竖起来靠着墙放着了。
不然衣柜没地儿放。
瞧着乱糟糟的堂屋,杨继西和杨继康回家了。
孙桂芳他们也没睡,一直等他回来。
杨二爷爷还去烧了热水,杨继西一回来,就让他泡了泡脚,又把头发擦了擦这才让他回房睡觉。
恋耽美
你爹就知道给我端来热水,说喝点热水心里就舒服多了,我是水牛啊!一天到晚都在喝水!
闻言,孙桂芳二人都在笑,杨继西和周文功从那边一起过来,周文功一屁股坐在自己媳妇儿身旁,杨继西也坐在孙桂芳旁边。
几人说着话,不多时赵保国也过来了。
对了,你们还不知道吧,杨二奶奶对杨继西夫妇道,这保国啊,在供销社上班呢!
咿。
杨继西二人看过去,脸上带着疑惑。
他们并没有在供销社见过赵保国啊。
赵保国笑道,我在仓库,很少到前面去。
今年遭了鸡瘟,这鸡蛋都快一毛一个了,供销社涨成多少了?
周文功问道。
他好久都没去镇上,只是听赶集回来的周三舅娘说起有些人买鸡蛋的价钱。
九分钱一个,如果是换东西,以前一个鸡蛋可以换二十颗糖粒,赵保国给了个比方,现在一个鸡蛋换五十颗糖粒还有人觉得少了些呢。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杨二奶奶皱起眉头。
很快就会降下去的,赵保国没透露太多,但也给了点信号。
杨继西记在了心上。
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疯玩,最小的那个因为追不上,气得哇哇大哭,被他爹周文青抱过来交给了杨二奶奶哄,毕竟三表嫂和周二舅娘在做饭。
不哭不哭,你以后也会长大的,会比哥哥姐姐还要高,然后就能一起玩儿了,杨二奶奶抬起手给他擦掉眼泪,小豆丁抽泣两声后,又挣扎了一下。
杨二奶奶刚把人放下,小豆丁就继续往哥哥姐姐那边跑去。
真可爱。
孙桂芳看着小豆丁一摇一摇的小背影对杨继西道。
是啊,杨继西点头,刚握住孙桂芳的手,一旁的四弟妹就清咳一声。
注意点啊。
带笑的调笑声,让孙桂芳脸一红,刚要把手收回去,就被杨继西一把抓住,你手有点冷,我给你暖暖。
孙桂芳闻言也不再挣扎。
你瞧瞧人家。
被吐槽的周文功也立马抓住她的手,杨二奶奶见到后哈哈大笑。
见他们几个在这边,周三舅的大嗓门又来了,快过来坐!凳子拿过来!
周大舅娘听着他那嗓门就觉得头疼,笑骂道,你这声音,就是老远的地方都能听见!
午饭非常丰盛,菜瓜红烧鸭子,还有杨继西他们送来的咸鸭蛋,一个切成四块,四个就能摆一盘子,还有豆腐鱼,土豆烧排骨,炒青菜和笋子汤的。
吃过午饭,又坐了一会儿后,杨继西他们便告辞了。
杨二奶奶和周大舅娘一番拉扯后,还是提着舅娘给的回礼,冲他们挥了挥手便出了周家大院。
娘,我来提。
杨继西接过篮子后,发现有些重,杨二奶奶见此说,里面有两斤卤肉还有一只熏鸭子。
看得出来周大舅娘确实喜欢吃鸭子相关的东西。
给这么重的回礼啊,杨二爷爷吃惊道,往年虽然也重,但没有这么多。
说是喜欢我们家桂芳,杨二奶奶笑道。
孙桂芳脸一红,杨继西见此说,我们家桂芳人见人爱。
西哥!
孙桂芳红着脸跺脚。
本来就是嘛,杨二奶奶拉着她走在前面,回家的路下坡居多,所以也不怎么费劲儿,很快就到家了。
先把卤肉放在大碗里,然后把大碗放在水盆里,这样不会坏。
虽然已经十一月了,可注意点总是好的。
熏鸭就放到库房那挂起来。
杨大奶奶见他们回来,便在那边招呼了一声,家里做了面糊糊,过来吃点?
不吃了,杨二奶奶笑道,石头呢?
和他爸去背柴了,杨大奶奶笑道。
杨继西去新房那边看看屋子,没发现什么后才回来去清扫鸡圈。
过了两天后,杨二奶奶和孙桂芳准备去孙家。
杨继西他们手里现在有二百八十多块钱,欠孙家一百多,还了以后,他们还有一百出头,也是攒了一点钱了。
不用给这么多,五块钱就足够了,孙桂芳把多的放回杨继西手里,五块钱的肥肉有八斤多呢。
那你不买点吃的?
杨继西问。
家里的花生糕还没吃完呢,行了你出去,我换衣服。
孙桂芳把人推出门,换好衣服后,便背着小背篓和杨二奶奶出门了。
你们在家仔细点儿,可别让我回来看见乱糟糟的,否则我骂人。
杨二奶奶先放了狠话。
不会的,我和继西在家你就放心吧!
结果晚上杨继西和杨二爷爷,就被杨继康拉到家里去吃饭了。
二婶和弟妹都不在家,你们就在我们家凑合凑合,也懒得做饭了。
杨继康这么说。
杨继西和杨二爷爷是想自己做的,可杨大奶奶做了玉米粑,那味儿香得哟。
二人对视一眼后,决定就吃这一顿,明儿不来了。
第二天早上他们吃的面,中午也是吃的面,晚上孙桂芳她们没回来,于是还是吃的面。
第三天早上他们喝粥,因为早上煮得多,所以中午和晚上都是喝粥。
杨二爷爷有些扛不住了,还得吃点菜啊。
我明儿就做饭。
杨继西拍着胸口道。
而这边的杨二奶奶还有孙桂芳却过得十分滋润,不说孙母的厨艺好不好了,这家里就只有孙父一个男人,他出去溜达后,一院子都是女人,有说不完的八卦,做不完的样衣。
三天后,杨二奶奶觉得可以回去了,孙桂芳也有些想杨继西,于是二人又背着回礼,去镇上买了肥肉准备回家熬油。
等到家时,家里没人,但是堂屋和灶房都很干净,鸡圈也是。
杨二奶奶和孙桂芳四处看了看后,便去了杨大奶奶家,问起这几天家里两个男人怎么过的。
康嫂噗嗤一笑,你们走的那天晚上请他们过来吃了一顿饭,第二天就说自己做,不来了,结果第二天吃了一天的面,第三天喝了一天的粥,第四天又吃了一天的土豆焖饭,第五天吃的什么来着?
吃的红薯焖饭,今儿又开始喝粥了,现在去李家看家具去了。
杨大奶奶也笑。
杨二奶奶笑骂着,这男人做饭就喜欢做一样,做得还多,一天就吃一样东西!
西哥也是这个性子,如果我们在家,他做饭还会多几个花样,孙桂芳也忍不住笑。
杨继西和杨二爷爷一个倒是想秀一波自己的厨艺,可杨二爷爷觉得两个人吃那么多懒得弄,于是就搞一样,量就是一天的。
他们回来的路上,听人说孙桂芳她们刚回去没多久,顿时喜笑颜开。
加快脚步到家,听见杨大奶奶堂屋里的说笑声,二人对视一眼后赶忙过去了。
娘,桂芳,你们回来了!
杨继西难掩喜色。
回来好啊,我们两个人在家都不热闹,杨二爷爷也笑眯眯的。
我看你们是想我们做的饭菜,杨二奶奶微嗔了他一眼。
都想都想,杨继西露出一口大白牙看向孙桂芳。
孙桂芳问,如果我们今天不回来,你们明天准备吃什么?
吃土豆焖饭,杨继西说。
这些日子土豆多得勒。
得,早知道我们再住几天回来,让你们在家吃个够!
杨二奶奶话虽然这么说,可到底是心疼他们的,下午熬了油渣后,加了点盐进去搅拌了一下油渣,这也是一道菜了。
接着炒了四个鸭蛋,把孙家给的风肉煮上切了,又炒了菜瓜丝,做了个青菜汤,杨继西和杨二爷爷吃得抬不起头。
第七十一章
吃饱喝足后, 杨二爷爷拿出杨继西给他买的旱烟杆,拿在手里把玩着,神情惬意地问起孙桂芳她们,这几天在那边都有什么趣事儿发生。
我看最有趣的还是桂芳那三婶儿了, 杨二奶奶说起孙三婶就想笑, 知道我们继西和桂芳过继给我们后, 哎哟, 桂芳三婶儿一个劲儿地暗示我千万别遭了三房的道!
是不是怕我们是过来占财产的?
杨继西一边收拾碗筷一边好笑道。
可不, 杨二奶奶哈哈大笑,我觉得她这人有点意思, 所以我故意让桂芳别跟着我,我自己出去溜达,还溜达到她家门口, 好家伙,把我拉进屋说了不少桂芳她爸妈的坏话, 还有你的, 说你一分钱没给, 就让桂芳嫁过来了!
这话里说外好像你们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所以桂芳才会嫁给你。
才不是呢, 孙桂芳为杨继西辩解道,他为了娶我,攒了好几年的钱。
我也觉得继西不可能不给彩礼, 让我猜猜他给了多少, 杨二奶奶笑道。
这会儿杨继西端着碗筷去灶房洗去了,堂屋里就他们三人。
孙桂芳闻言掩嘴一笑, 那您猜猜。
按照继西对你的喜欢, 那肯定不是一般的彩礼, 杨二奶奶比了个六,对不对?
杨二爷爷也觉得是这个数。
孙桂芳点头,脸颊微红道,其实刚开始家里是不同意的,毕竟三婶和我妈之间那点小事,就被对方记得那么狠,我妈怕我嫁过来吃亏。
亲家母看人准啊,杨二奶奶赞道,可不就是这个道理!
西哥说他会用诚意打动我爸妈还有大哥,而且发誓等我嫁过来后,一定会想办法带着我离开那个家。
哎呀,那他还真做到了!还让我们多了一儿一女!
杨二奶奶大笑。
是啊,是啊。
杨二爷爷也点头。
等杨继西收拾好灶房还没走出灶房门,就下大雨了。
这雨说来就来。
他赶紧打着伞去新院子那边,把房门全给关上,为了透气,这边的房门都开着,只有家里没人或者是晚上睡觉前才会关上。
见他拿着伞往那边去,三人就知道是做什么。
看着忽然下起来的大雨,杨二爷爷把堂屋门口的凳子啥的都拿到了堂屋,杨继西一进堂屋门,杨二爷爷就把门关上了。
杨二奶奶和孙桂芳一人端来一盏豆油灯出来。
整个堂屋才明亮些。
得亏咱们今天回来了,看着样子怕是得下几天的雨。
听着外面的雨声,杨二奶奶说道。
是啊,不然走泥泞路,一点都不舒服。
孙桂芳也很庆幸。
这才七点十几分,睡也睡不着,于是就在堂屋里说说话,听杨二奶奶说起以前她没嫁过来以前发生的一些事儿,又或者是听杨二爷爷说起,以前田家岗生产队里知青和村花的八卦。
他们这边温馨得很,可杨老汉那边就紧张了。
快快,把这边也给放上木桶!
这也会漏,哎呀,怎么就下这么大的雨!可千万别和上次一样,半夜漏雨漏得那么厉害啊。
哎呀狗蛋你可别开门去玩雨了!
快快快,去灶房那边看看,柴房那边不用管。
他们忙着四处放能接雨水的木桶或者是盆不说,还要担心会不会半夜起来舀水。
而因为下雨,吃了饭就睡觉的只有杨继康家。
而差不多九点的时候,杨继西他们一家也熄了油灯睡觉了。
可睡到半夜,杨继东就过来猛敲门,好家伙,原来是杨继北夫妇的房顶塌了!
这是找杨继西过去帮忙把刘香莲的嫁妆柜子等抬到堂屋去,不然被淋泡一晚上,肯定会坏掉的。
杨继康也被敲起来了。
爹您别去,就在家。
杨继西自己穿上蓑衣,让他们在家睡觉,便往那边去了。
刘香莲这会儿正在哭,一边哭一边努力把打湿了的被子抱到堂屋放着,杨继北拿着豆油灯,蓑衣都没穿,站在房里看了看塌下来的地方。
正是之前拆掉土墙那位置。
真的是.....
杨继北叹气。
来,我们几个一起先把这几个柜子抬出去,最后再来弄大衣柜。
杨继康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道。
杨继东和杨继北都围了过来,四个人一起用力,把几个柜子搬到堂屋后,堂屋一下就拥挤了许多。
这个衣柜太大了,弄不出来啊。
杨继北喘着气道。
之前怎么弄进去的?
杨继康问。
之前侧着抬进去的,能搬出来,只是里面的东西得拿出去,不然太重了。
杨继西道。
那还等啥,四弟妹,快把东西拿出来啊!
沈凤仙连忙道。
刘香莲和杨继北闻言心里一慌,只因为柜子里的几块嫁妆布中,藏着几个鸡蛋,那是刘母给刘香莲拿回来的。
他们两偷偷吃了两个了,还有四个在里面放着。
愣着做什么?赶紧的啊!
杨老婆子催促着。
老四你也别傻站着,快帮忙啊!杨老汉对站在衣柜那的杨继北大声道。
杨继北骑虎难下,赶紧给刘香莲使了个眼色,刘香莲见此快步上前,我来。
她一打开柜门,杨继北就挡在她侧边,隔绝了别人的眼神。
沈凤仙和杨老婆子多精的人啊,一眼就看出不对劲儿,于是二人直接上前把杨继北给撞开了。
看你慢吞吞的样子,真是太耽搁大家了,我来帮你!
杨老婆子道。
是啊,四弟妹你肯定是刚才吓住了,这手脚都不哎呀,这是啥?黏糊糊的!
她手重,一下抢过刘香莲抱着的那一堆布,结果就感觉有什么打湿了自己的衣服,衣柜这边还有一点遮挡,不至于完全淋雨,怎么会打湿呢?
再伸手一摸,便感觉不对劲儿,大声道。
杨继东手脚快,拿起边上放着的豆油灯凑过去一照,好家伙,他脸色一变,看向同样脸色不好看的杨老婆子几人。
鸡蛋啊.....
这、这是我娘给的,我还没得及交给娘呢。
刘香莲干巴巴地说道。
虽然很想看热闹,可任谁半夜被敲起来帮忙心情都不是很好。
这些事儿你们明天再说,先把衣柜弄出去,要是不弄,我们就回去睡了。
杨继西道。
先搬衣柜,杨老汉沉声道。
这下杨老婆子不帮忙了,沈凤仙却想再看看还有没有,要是在帮着抱一些家装时,还用手先摸一下,可惜没有了。
大概二十分钟后,大衣柜总算是挪到了堂屋里,这下堂屋的吃饭桌子都竖起来靠着墙放着了。
不然衣柜没地儿放。
瞧着乱糟糟的堂屋,杨继西和杨继康回家了。
孙桂芳他们也没睡,一直等他回来。
杨二爷爷还去烧了热水,杨继西一回来,就让他泡了泡脚,又把头发擦了擦这才让他回房睡觉。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