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73)
李成杰也没客气,三两下剥开后,分成两半,其中一半递给身旁的成才。
刚吃一口,李成杰便直接道,我全要了!
本想着给了一个出去吃,卖299个咸鸭蛋,结果李成杰让他们把吃的那个也算进去,我正愁没足够的货呢,杨兄弟帮了我大忙,这个也算进去,下次有货可一定记得给我啊。
杨继西也不客气,三百个咸鸭蛋,刚好24块钱。
加上鸡蛋的90块钱,今天赚了114块钱。
还了账后,他们手里还有120多块钱,现在一共有238块钱。
李哥,你这收奶糖吗?大白兔奶糖。
孙桂芳想到空间里还有三十颗奶糖,反正福窝现在也更新不出来,索性就卖了。
杨继西本来是想留着给她吃的,听她这么说也心中一动,福窝更新不了放进去过的奶糖,可要是新奶糖呢?
那肯定能更新出来!
大白兔奶糖?你们有?!这个我之前收过,可太少了!而且不好弄,你们有多少?
李成杰抓住杨继西的手激动道。
不多,也是朋友送的,我们吃着觉得浪费,杨继西试着抽回手,好家伙,力气真大抽不回去。
三十颗。
孙桂芳说。
三十颗足够了!可以装在小罐子里,这转卖给那些......咳咳,反正挺赚钱的。
生怕他们反悔的李成杰也不松开杨继西的手,这玩意儿稀罕,而且贵,就是商楼那边也没多少,我就按商楼的价格,五毛钱一颗!
商楼那边一罐只有五十颗,没有票,卖成二十五块钱一罐!
可那稀缺啊!转卖出去可不只这个价,奶糖他不好弄到,可盒子却弄了不少,那些有点身份的人,拿这个去送人,是最体面的了!
五毛一颗?
这让杨继西夫妇有些惊讶,毕竟之前在东门巷黑市处,奶糖才一两毛一颗,但是有些过期。
这么值钱吗?
杨继西问。
之前也没这么贵,毕竟一小罐奶糖,就差不多顶工人一个月的工钱了,可耐不住快要过年了,这送礼不就热起来了吗?
李成杰笑道。
这也是。
杨继西抽回手,装模作样去之前放鸡蛋篓的草丛里翻来翻去,媳妇儿,放哪里了?
孙桂芳赶忙过去,不就是在这吗?
杨继西右手挨了一下她的双手,装有三十颗奶糖的小袋子便出现了。
三十颗。
孙桂芳递给眼巴巴的李成杰,成才把火把往前移了移。
那香甜的奶糖味儿,让李成杰和成才顿时咽了咽口水。
是这个!
李成杰小心地放好后,又数了九块钱递过来。
孙桂芳接过,这下他们手里就有247块钱了!
她忍着手颤,镇定的站在杨继西身旁,听他们说话。
像是腊肉、熏鸡、熏鸭啥的我都收,做得好看一点的衣服鞋子啥的,我也要,总之杨兄弟你以后有啥,都往我这送,我都要的。
李成杰看杨继西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块宝藏。
棉花怎么收的?
杨继西问。
棉花分几种档次,最差的我这是四毛一斤,一般的我这收六毛一斤,最好的,就咱们县里那种最好的,一块钱一斤。
杨继西记下了,开始收拾空篓子,李成杰他们也走了。
一会儿后,杨继西他们背着空背篓出了林子。
此时天微亮,不打火把也能看清路。
成才和李成杰带着几个兄弟背着很多东西也准备出发了,老远瞧见他们二人,成才小声道,哥,他们出来时没有带那些簸箕篓子。
你没听杨兄弟之前说他还有几个兄弟帮忙吗?李成杰不觉得意外,我看这杨兄弟身后有大人物,不然怎么弄到那么多东西。
大哥,会不会和我们抢生意?
他身后一个人高马大的汉子问道。
不会,杨兄弟一看就是怕麻烦的人,李成杰挥了挥手,反正我觉得他是我的福星,以后看见他,都给我尊敬点儿。
知道了。
杨继西他们运气也好,陈叔的儿子儿媳妇要去县里,正好看见他们,就让他们上车。
两辆车自行车,虽然有些旧,可这也是自行车啊!
到县城的时候九点了,杨继西和孙桂芳请他们吃了一碗荤面,这才去布坊那边看棉花和毛线。
至于布,家里之前有不少人送过来的布,所以不缺。
毛线这东西杨继西也不懂,他就站在一旁看孙桂芳挑选,颜色也多,但是最多的还是黑色和青色还有蓝色。
选红的,你穿着好看。
杨继西指着红毛线道。
孙桂芳瞪眼,整日穿着红好看吗?我喜欢这个。
她指了指黄色的毛线,这个颜色织成太阳花的花样最好看了。
妹子就是识货,这颜色今年好卖得很,来多少?
柜员过来招呼道。
多少钱一团?
孙桂芳问。
两毛钱一团,四团就能织出一件成人毛线衣,像这位男同志的个头,就需要六团了。
柜员看了看杨继西后笑道。
杨继西看了眼那个颜色,小声地对孙桂芳道,我不想要这个颜色的毛线衣。
那就青色,这个好看,孙桂芳拿起一团放在杨继西身上比了比,好看。
这一团就有不少呢,孙桂芳觉得还挺不错的。
于是买了自己想要的四团黄色和蓝色的,给杨继西买了六团青色还有墨蓝色的,杨二奶奶的是四团宝蓝色和紫色,杨二爷爷的则是五团黑色和灰色的毛线团。
一人织两件毛衣,也能换洗。
一共三十八团,七块六毛钱。
给他们装好后,杨继西接过放在背篓里,好家伙,这东西占地方,一下就装了半背篓。
孙桂芳数了钱递过去。
这边还有棉衣,成衣最便宜的才一块五,看看不?
那人又问。
我想看看棉花。
杨继西说。
这边来,柜员带着他们往另一边走去,没多久便瞧见不少棉花,都装在大袋子里,这一般的五毛一斤,这边的好一点七毛,这边是最好的得一块一。
比李成杰的报价多一毛。
一般来说,一件成人棉衣,不薄不厚刚刚好的,需要一斤棉花。
杨继西俯身在孙桂芳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后,孙桂芳指了指中间七毛一两的棉花道,这个我要.....20斤,其中八斤给我另装,这边一块一的,我要十斤。
好好好。
没想到这么大的单子,那人心里高兴,招呼得更加热情。
一共是二十五块钱!
孙桂芳掏钱的时候还是有些心疼的。
见她这个样子,杨继西低声道,放心,会给你赚回来的。
我知道,就是心疼,孙桂芳也小声回着。
东西有点多,我们可以帮忙送,你们送哪里?
柜姐笑道。
不用,我们能行,孙桂芳提小一点的那袋子,杨继西替大的两袋子。
他们走后,那柜姐还对另一边卖布的同事道,瞧瞧,真是人不可貌相,看着像乡下来的,可人家一出手买,比我们一个月的工资还要多。
好在布坊这边后面靠着巷子,杨继西把棉花和毛线团全部收进空间,等到村口的时候再拿出来装进背篓就好。
福窝现在是空的,杨继西把二等棉花分了四斤到福窝里。
剩下的八斤二等棉花和十斤一等棉花放在旁边的篓子里。
旁边的篓里是毛团。
顺带还拿出五十个鸡蛋,还有周家给的熏鸭和两斤玉米面,这是昨晚上杨二奶奶叮嘱他们拿的,得了杨文清家那么大的好,当然得回一些。
杨文清又是一个人在家,他正在写文章,见他们来又惊又喜。
进来坐进来坐,嫂子好久不见了。
杨文清笑道。
是啊,孙桂芳点头,从背篓里拿出鸡蛋、熏鸭还有玉米面,这都是家里带的,你们尝尝。
这么多?
杨文清挠头,下次别拿这么多了,三哥你不是说兄弟之间不用这么客气吗?
所以我们是从家里带的,没有买,杨继西笑道。
这次杨文清找人给父母递了口信,很快杨母和杨叔叔便赶了回来,还买了不少菜。
见他们拿了这么多东西过来,也说了他们几句。
在杨文清家吃了午饭后,杨叔叔他们下午就去上班了,走的时候,杨母还将杨文清叫到屋子里叮嘱了一番,该给什么回礼,让他们一定收下的话,这才离开。
结果就是两点多,杨继西二人准备离开时,杨文清塞了一罐麦乳精和一罐奶糖过来。
杨继西二人:.....真是大户人家啊。
拿着,别和我客气,我家多着呢!
杨文清怕他们不信,于是把放着收音机下面双开门柜子给打开了,好家伙,里面一共上下两排。
上面一排放了二十罐是麦乳精,下面一排放了二十五罐奶糖,这一眼扫过去格外让人震惊。
我这边还有呢,杨文清见他们不说话,还以为他们觉得少,于是又要开柜子,被杨继西和孙桂兰一把拦住。
杨继西看着有些傻白甜的杨文清,艰难道,以后别随便给人开柜子,你这样很危险的。
他要是骗子,杨文清怕是裤衩都保不住了。
第七十三章
三哥三嫂又不是外人, 杨文清露出一个大大的笑,看得孙桂芳都忍不住别过头笑了笑。
杨继西闻言一时间没忍住,给杨文清上了半个小时的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课。
听得杨文清晕头转向,好不容易等杨继西停下来, 杨文清赶紧把东西往他背篓里一丢, 接着将门唰地一下打开, 三哥, 嫂子, 你们慢走,下次再来玩儿。
这应该是他最想送二人走的时刻了。
从东巷出来后, 杨继西找了个地儿放下背篓,把麦乳精和奶糖装进空间。
这下情领大了。
杨继西说。
是啊,孙桂芳想到杨文清开柜子的样子, 忍不住又笑道,他这样真的会被骗的。
可不。
杨继西点头。
同志, 要瓜子吗?
等他背上背篓, 和孙桂芳走了两条街后, 一个高大的汉子凑近道。
什么价?
杨继西随口一问。
结果在那人一听有戏,要说价的时候, 瞧见了杨继西的模样,顿时一惊。
杨三哥啊!
接着又看向旁边的孙桂芳,是的没错, 这就是早上瞧见的二人。
嫂子好。
汉子瓮声瓮气地打着招呼。
可杨继西二人看他只觉得陌生, 他们对视一眼后,都明白不是自己认识的人, 顿时有些警惕地往后退了一步。
见此, 汉子赶忙道, 是我李哥的人,早上的时候我老远见过你们,李哥说了以后见到你们得恭敬点儿。
闻言,二人松了口气。
同志你吓我一跳,杨继西笑道,瓜子怎么卖?
杨三哥吃瓜子还要钱吗?
汉子直接掏出大约两斤左右的瓜子袋,直接放在了杨继西的背篓里,就送你们吃了!我姓夏,叫我小夏就成。
这怎么好意思,孙桂芳赶忙去攀背篓,杨继西顺势蹲了一下,孙桂芳拿起里面的瓜子袋塞过去,你不要钱,我们就不收,谁家的日子不是一点一点攒出来的?
小夏一愣,随即挠了挠头,那、那一分钱一斤,给我两分钱就可以了。
夏同志,你今天多大啊?
被一个满脸络腮胡的高大汉子叫哥,杨继西有些怪异,于是问道。
我十七了。
小夏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别看我长得显老,我们家都这样,我爹说这叫少年老成。
杨继西夫妇:......
有道理,有道理。
我记得看电影那也有瓜子卖,一般是三分钱一袋,一袋可能五两左右,一斤六分钱,这两斤就是一毛二。
孙桂芳以前和杨继西谈恋爱的时候,是去看过电影的,也知道瓜子的价,所以准备掏钱。
结果小夏往后一退,嫂子,那是加了价的,我们拿瓜子没这么贵,你给我五分钱、五分钱就很多了。
既然叫我们一声哥嫂,那就别扭扭捏捏的,杨继西一说,孙桂芳再把钱一塞,二人便冲他笑了笑准备走了。
小夏看着手里的钱,赶紧又把人叫住,成吧,那你们是要回镇上吗?我也准备回去了,咱们一道吧,坐陈翔哥的车。
几个人?
杨继西停下脚步问道。
就我一个,李哥他们今儿不回去,小夏连忙道。
于是杨继西他们便跟着小夏来到陈翔所在的地方,陈翔见到杨继西也有些惊讶,在看见孙桂芳时,便知道这是他媳妇儿了。
毕竟上一次他可听了一路杨继西夸赞自己媳妇的话。
各自介绍打了招呼后,便上了车。
到镇上的时候也才四点,二人先去了孙家,送了五十个鸡蛋,坐了一会儿后便要离开。
都这么晚了,就在这住下呗,孙父连忙道。
我们去幺妹那歇一晚,孙桂芳笑着道。
哦哦这样啊,闻言孙父也不再拦着,你们大哥、大嫂正好寄了东西回来,你们的正好拿出去了。
孙大哥他们寄了很多饼子回来,这饼子叫舒华饼,微甜,很脆,吃起来也不觉得干,是孙大嫂娘家那边的特产。
还有两罐营养粉,兑冲着开水吃,对身体不错,其中一罐就是给杨二奶奶他们的。
再有就是保温壶,这玩意儿得用票,不能用钱,所以很是稀罕,原本孙家就有一个了,孙大哥怕不够用,毕竟冬天冷得很,多在保温壶里存点开水也好用。
所以又买了一个回来,顺带给孙桂芳他们寄了一个。
最后是两副新的牙刷,还有一支牙膏。
二人背着东西离开,到了僻静地儿后,杨继西把牙膏和牙刷放进空间。
到老马沟的时候,已经快五点半了,刘章正在给平安做木马玩具,平安坐在一旁眼巴巴地盯着看。
杨幺妹则是刚从鸡圈那边过来,嘴里还说着:这鸡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家里的鸡也不生蛋了,想给平安补补身体都没有。
明儿我去买点回来,再贵也要让平安和你吃点。
这么贵我不吃,杨幺妹道。
幺妹!在家吗?
院子外传来孙桂芳的声音,杨幺妹哎呀一声,放下扫帚就打开了院门,探出头往外一看,可不就是杨继西他们来了吗!
哥,嫂子!
今晚我们可要在你这住了,孙桂芳笑道。
那好啊!你们每次来都没住过,这次多住几天都行。
恋耽美
刚吃一口,李成杰便直接道,我全要了!
本想着给了一个出去吃,卖299个咸鸭蛋,结果李成杰让他们把吃的那个也算进去,我正愁没足够的货呢,杨兄弟帮了我大忙,这个也算进去,下次有货可一定记得给我啊。
杨继西也不客气,三百个咸鸭蛋,刚好24块钱。
加上鸡蛋的90块钱,今天赚了114块钱。
还了账后,他们手里还有120多块钱,现在一共有238块钱。
李哥,你这收奶糖吗?大白兔奶糖。
孙桂芳想到空间里还有三十颗奶糖,反正福窝现在也更新不出来,索性就卖了。
杨继西本来是想留着给她吃的,听她这么说也心中一动,福窝更新不了放进去过的奶糖,可要是新奶糖呢?
那肯定能更新出来!
大白兔奶糖?你们有?!这个我之前收过,可太少了!而且不好弄,你们有多少?
李成杰抓住杨继西的手激动道。
不多,也是朋友送的,我们吃着觉得浪费,杨继西试着抽回手,好家伙,力气真大抽不回去。
三十颗。
孙桂芳说。
三十颗足够了!可以装在小罐子里,这转卖给那些......咳咳,反正挺赚钱的。
生怕他们反悔的李成杰也不松开杨继西的手,这玩意儿稀罕,而且贵,就是商楼那边也没多少,我就按商楼的价格,五毛钱一颗!
商楼那边一罐只有五十颗,没有票,卖成二十五块钱一罐!
可那稀缺啊!转卖出去可不只这个价,奶糖他不好弄到,可盒子却弄了不少,那些有点身份的人,拿这个去送人,是最体面的了!
五毛一颗?
这让杨继西夫妇有些惊讶,毕竟之前在东门巷黑市处,奶糖才一两毛一颗,但是有些过期。
这么值钱吗?
杨继西问。
之前也没这么贵,毕竟一小罐奶糖,就差不多顶工人一个月的工钱了,可耐不住快要过年了,这送礼不就热起来了吗?
李成杰笑道。
这也是。
杨继西抽回手,装模作样去之前放鸡蛋篓的草丛里翻来翻去,媳妇儿,放哪里了?
孙桂芳赶忙过去,不就是在这吗?
杨继西右手挨了一下她的双手,装有三十颗奶糖的小袋子便出现了。
三十颗。
孙桂芳递给眼巴巴的李成杰,成才把火把往前移了移。
那香甜的奶糖味儿,让李成杰和成才顿时咽了咽口水。
是这个!
李成杰小心地放好后,又数了九块钱递过来。
孙桂芳接过,这下他们手里就有247块钱了!
她忍着手颤,镇定的站在杨继西身旁,听他们说话。
像是腊肉、熏鸡、熏鸭啥的我都收,做得好看一点的衣服鞋子啥的,我也要,总之杨兄弟你以后有啥,都往我这送,我都要的。
李成杰看杨继西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块宝藏。
棉花怎么收的?
杨继西问。
棉花分几种档次,最差的我这是四毛一斤,一般的我这收六毛一斤,最好的,就咱们县里那种最好的,一块钱一斤。
杨继西记下了,开始收拾空篓子,李成杰他们也走了。
一会儿后,杨继西他们背着空背篓出了林子。
此时天微亮,不打火把也能看清路。
成才和李成杰带着几个兄弟背着很多东西也准备出发了,老远瞧见他们二人,成才小声道,哥,他们出来时没有带那些簸箕篓子。
你没听杨兄弟之前说他还有几个兄弟帮忙吗?李成杰不觉得意外,我看这杨兄弟身后有大人物,不然怎么弄到那么多东西。
大哥,会不会和我们抢生意?
他身后一个人高马大的汉子问道。
不会,杨兄弟一看就是怕麻烦的人,李成杰挥了挥手,反正我觉得他是我的福星,以后看见他,都给我尊敬点儿。
知道了。
杨继西他们运气也好,陈叔的儿子儿媳妇要去县里,正好看见他们,就让他们上车。
两辆车自行车,虽然有些旧,可这也是自行车啊!
到县城的时候九点了,杨继西和孙桂芳请他们吃了一碗荤面,这才去布坊那边看棉花和毛线。
至于布,家里之前有不少人送过来的布,所以不缺。
毛线这东西杨继西也不懂,他就站在一旁看孙桂芳挑选,颜色也多,但是最多的还是黑色和青色还有蓝色。
选红的,你穿着好看。
杨继西指着红毛线道。
孙桂芳瞪眼,整日穿着红好看吗?我喜欢这个。
她指了指黄色的毛线,这个颜色织成太阳花的花样最好看了。
妹子就是识货,这颜色今年好卖得很,来多少?
柜员过来招呼道。
多少钱一团?
孙桂芳问。
两毛钱一团,四团就能织出一件成人毛线衣,像这位男同志的个头,就需要六团了。
柜员看了看杨继西后笑道。
杨继西看了眼那个颜色,小声地对孙桂芳道,我不想要这个颜色的毛线衣。
那就青色,这个好看,孙桂芳拿起一团放在杨继西身上比了比,好看。
这一团就有不少呢,孙桂芳觉得还挺不错的。
于是买了自己想要的四团黄色和蓝色的,给杨继西买了六团青色还有墨蓝色的,杨二奶奶的是四团宝蓝色和紫色,杨二爷爷的则是五团黑色和灰色的毛线团。
一人织两件毛衣,也能换洗。
一共三十八团,七块六毛钱。
给他们装好后,杨继西接过放在背篓里,好家伙,这东西占地方,一下就装了半背篓。
孙桂芳数了钱递过去。
这边还有棉衣,成衣最便宜的才一块五,看看不?
那人又问。
我想看看棉花。
杨继西说。
这边来,柜员带着他们往另一边走去,没多久便瞧见不少棉花,都装在大袋子里,这一般的五毛一斤,这边的好一点七毛,这边是最好的得一块一。
比李成杰的报价多一毛。
一般来说,一件成人棉衣,不薄不厚刚刚好的,需要一斤棉花。
杨继西俯身在孙桂芳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后,孙桂芳指了指中间七毛一两的棉花道,这个我要.....20斤,其中八斤给我另装,这边一块一的,我要十斤。
好好好。
没想到这么大的单子,那人心里高兴,招呼得更加热情。
一共是二十五块钱!
孙桂芳掏钱的时候还是有些心疼的。
见她这个样子,杨继西低声道,放心,会给你赚回来的。
我知道,就是心疼,孙桂芳也小声回着。
东西有点多,我们可以帮忙送,你们送哪里?
柜姐笑道。
不用,我们能行,孙桂芳提小一点的那袋子,杨继西替大的两袋子。
他们走后,那柜姐还对另一边卖布的同事道,瞧瞧,真是人不可貌相,看着像乡下来的,可人家一出手买,比我们一个月的工资还要多。
好在布坊这边后面靠着巷子,杨继西把棉花和毛线团全部收进空间,等到村口的时候再拿出来装进背篓就好。
福窝现在是空的,杨继西把二等棉花分了四斤到福窝里。
剩下的八斤二等棉花和十斤一等棉花放在旁边的篓子里。
旁边的篓里是毛团。
顺带还拿出五十个鸡蛋,还有周家给的熏鸭和两斤玉米面,这是昨晚上杨二奶奶叮嘱他们拿的,得了杨文清家那么大的好,当然得回一些。
杨文清又是一个人在家,他正在写文章,见他们来又惊又喜。
进来坐进来坐,嫂子好久不见了。
杨文清笑道。
是啊,孙桂芳点头,从背篓里拿出鸡蛋、熏鸭还有玉米面,这都是家里带的,你们尝尝。
这么多?
杨文清挠头,下次别拿这么多了,三哥你不是说兄弟之间不用这么客气吗?
所以我们是从家里带的,没有买,杨继西笑道。
这次杨文清找人给父母递了口信,很快杨母和杨叔叔便赶了回来,还买了不少菜。
见他们拿了这么多东西过来,也说了他们几句。
在杨文清家吃了午饭后,杨叔叔他们下午就去上班了,走的时候,杨母还将杨文清叫到屋子里叮嘱了一番,该给什么回礼,让他们一定收下的话,这才离开。
结果就是两点多,杨继西二人准备离开时,杨文清塞了一罐麦乳精和一罐奶糖过来。
杨继西二人:.....真是大户人家啊。
拿着,别和我客气,我家多着呢!
杨文清怕他们不信,于是把放着收音机下面双开门柜子给打开了,好家伙,里面一共上下两排。
上面一排放了二十罐是麦乳精,下面一排放了二十五罐奶糖,这一眼扫过去格外让人震惊。
我这边还有呢,杨文清见他们不说话,还以为他们觉得少,于是又要开柜子,被杨继西和孙桂兰一把拦住。
杨继西看着有些傻白甜的杨文清,艰难道,以后别随便给人开柜子,你这样很危险的。
他要是骗子,杨文清怕是裤衩都保不住了。
第七十三章
三哥三嫂又不是外人, 杨文清露出一个大大的笑,看得孙桂芳都忍不住别过头笑了笑。
杨继西闻言一时间没忍住,给杨文清上了半个小时的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课。
听得杨文清晕头转向,好不容易等杨继西停下来, 杨文清赶紧把东西往他背篓里一丢, 接着将门唰地一下打开, 三哥, 嫂子, 你们慢走,下次再来玩儿。
这应该是他最想送二人走的时刻了。
从东巷出来后, 杨继西找了个地儿放下背篓,把麦乳精和奶糖装进空间。
这下情领大了。
杨继西说。
是啊,孙桂芳想到杨文清开柜子的样子, 忍不住又笑道,他这样真的会被骗的。
可不。
杨继西点头。
同志, 要瓜子吗?
等他背上背篓, 和孙桂芳走了两条街后, 一个高大的汉子凑近道。
什么价?
杨继西随口一问。
结果在那人一听有戏,要说价的时候, 瞧见了杨继西的模样,顿时一惊。
杨三哥啊!
接着又看向旁边的孙桂芳,是的没错, 这就是早上瞧见的二人。
嫂子好。
汉子瓮声瓮气地打着招呼。
可杨继西二人看他只觉得陌生, 他们对视一眼后,都明白不是自己认识的人, 顿时有些警惕地往后退了一步。
见此, 汉子赶忙道, 是我李哥的人,早上的时候我老远见过你们,李哥说了以后见到你们得恭敬点儿。
闻言,二人松了口气。
同志你吓我一跳,杨继西笑道,瓜子怎么卖?
杨三哥吃瓜子还要钱吗?
汉子直接掏出大约两斤左右的瓜子袋,直接放在了杨继西的背篓里,就送你们吃了!我姓夏,叫我小夏就成。
这怎么好意思,孙桂芳赶忙去攀背篓,杨继西顺势蹲了一下,孙桂芳拿起里面的瓜子袋塞过去,你不要钱,我们就不收,谁家的日子不是一点一点攒出来的?
小夏一愣,随即挠了挠头,那、那一分钱一斤,给我两分钱就可以了。
夏同志,你今天多大啊?
被一个满脸络腮胡的高大汉子叫哥,杨继西有些怪异,于是问道。
我十七了。
小夏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别看我长得显老,我们家都这样,我爹说这叫少年老成。
杨继西夫妇:......
有道理,有道理。
我记得看电影那也有瓜子卖,一般是三分钱一袋,一袋可能五两左右,一斤六分钱,这两斤就是一毛二。
孙桂芳以前和杨继西谈恋爱的时候,是去看过电影的,也知道瓜子的价,所以准备掏钱。
结果小夏往后一退,嫂子,那是加了价的,我们拿瓜子没这么贵,你给我五分钱、五分钱就很多了。
既然叫我们一声哥嫂,那就别扭扭捏捏的,杨继西一说,孙桂芳再把钱一塞,二人便冲他笑了笑准备走了。
小夏看着手里的钱,赶紧又把人叫住,成吧,那你们是要回镇上吗?我也准备回去了,咱们一道吧,坐陈翔哥的车。
几个人?
杨继西停下脚步问道。
就我一个,李哥他们今儿不回去,小夏连忙道。
于是杨继西他们便跟着小夏来到陈翔所在的地方,陈翔见到杨继西也有些惊讶,在看见孙桂芳时,便知道这是他媳妇儿了。
毕竟上一次他可听了一路杨继西夸赞自己媳妇的话。
各自介绍打了招呼后,便上了车。
到镇上的时候也才四点,二人先去了孙家,送了五十个鸡蛋,坐了一会儿后便要离开。
都这么晚了,就在这住下呗,孙父连忙道。
我们去幺妹那歇一晚,孙桂芳笑着道。
哦哦这样啊,闻言孙父也不再拦着,你们大哥、大嫂正好寄了东西回来,你们的正好拿出去了。
孙大哥他们寄了很多饼子回来,这饼子叫舒华饼,微甜,很脆,吃起来也不觉得干,是孙大嫂娘家那边的特产。
还有两罐营养粉,兑冲着开水吃,对身体不错,其中一罐就是给杨二奶奶他们的。
再有就是保温壶,这玩意儿得用票,不能用钱,所以很是稀罕,原本孙家就有一个了,孙大哥怕不够用,毕竟冬天冷得很,多在保温壶里存点开水也好用。
所以又买了一个回来,顺带给孙桂芳他们寄了一个。
最后是两副新的牙刷,还有一支牙膏。
二人背着东西离开,到了僻静地儿后,杨继西把牙膏和牙刷放进空间。
到老马沟的时候,已经快五点半了,刘章正在给平安做木马玩具,平安坐在一旁眼巴巴地盯着看。
杨幺妹则是刚从鸡圈那边过来,嘴里还说着:这鸡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家里的鸡也不生蛋了,想给平安补补身体都没有。
明儿我去买点回来,再贵也要让平安和你吃点。
这么贵我不吃,杨幺妹道。
幺妹!在家吗?
院子外传来孙桂芳的声音,杨幺妹哎呀一声,放下扫帚就打开了院门,探出头往外一看,可不就是杨继西他们来了吗!
哥,嫂子!
今晚我们可要在你这住了,孙桂芳笑道。
那好啊!你们每次来都没住过,这次多住几天都行。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