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多少钱,多少粮票啊?张大妈也是讨厌,准备打破砂锅问到底了。哦,这个啊,这不,刚才我们正在一块儿商量这事儿呢嘛。这孩子要走了,我们也是心疼得紧。准备多给孩子带点呢。周爷爷的后老伴赶紧打马虎眼。那就好,那就好。王大妈点了点头。俗话说,穷家富路,你们可得能安安多塞点钱和粮票。老周,我听说,安安他爸走的时候,可孝敬了你不少钱呢。
那些钱,都用来给安安当抚养费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周爷爷不自然地笑了笑。儿子下乡前,把大部分积蓄都给他了,到如今,虽然还剩了些,但是也不多了。老伴说的也没错,要是留安安在城里,以后他哪有能力给安安娶媳妇哟,还不如丢到乡下去锻炼。*
从周家出来,张大妈不禁埋怨上了王大妈。书芬儿,刚才你怎么不让我说啊,他们家倒底是几个孙子下乡啊,这家属院都传遍了啊,咱们仨不可能都听岔了吧?
我跟你说啊,这事儿,蹊跷着呢。咱们何必蹚这个浑水?等着看稀罕就完事了。王大妈劝道。就是,就是,管那么多干吗?刘大妈点点头,其实去了周家一趟,该知道的她们也都知道了:家属院流传周家准备送三个孙子下乡,但是周家并没有这个意思。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这个传言也不是石头缝里崩出来的,想必就是冲着周家去的。唉,周志峰个老东西!安安亲娘没了,亲爹也下了乡,按理说,就剩安安这么个亲孙子了,宝贝还宝贝不过来呢,。他们厂里也不是没有那种,当爷爷的为了保住孙子不下乡,把工作让出来给孙子接班的。结果,他周志峰就能狠下心来,为了一个外八路的孙子把安安弄到乡下去。也不怕亲儿子哪天回来跟他拼命?还是觉得亲儿子这辈子回不来了?
后天知青们就该下乡了,周家到底是去几个,到时候就知道了,搞不好啊,咱们还能看场大戏呢。王大妈想了想那画面,感觉挺美的。*
几个吃瓜大妈走后,周家陷入了片刻的寂静。妈,你说,下乡这事,会不会有什么变动?周建民还是觉得心里有点不踏实。没事,甭答理她们,那几个啊,没事就到处传瞎话,吃饱了撑的。周爷爷的后老伴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她心里清楚,这几个人啊,是看不惯她拿周安换掉周旭的事,上她家里来找不痛快了。算了,反正后天,周安就要下乡了。到最后,下乡的会是周安,留在城里的,会是她的亲孙子,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她都笑到最后了,别人几句不痛快,真不值当往心里去。只是,她没想到,她笑得还是有点早了。第二天一大早,知青办的人就上门了。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1101 01:07:41~20201101 19:00: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想要个影分身上班2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被迫下乡的知青(三)
李干事?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开门, 只见知青办的李干事穿着一身中山装,背着手,冷着脸站在门口, 脸色当下就僵住了,心里就一咯噔。您怎么来了?
大早上的,对方就跑来敲门,估计多半没什么好事。进去说。李干事黑着脸道。楼道里人多眼杂, 实在是不太方便。周爷爷的继老伴忐忑地把李干事迎进了家门。李干事,您坐, 我给您倒杯水去。
李干事, 坐, 前阵儿我回娘家, 拿回来几个核桃,我去取去,给您尝尝。周建民的媳妇正在屋里做饭,见到李干事, 连忙上来打招呼。李干事是谁她也是知道的,这阵子, 家里的重中之重, 就是走通了李干事的路子, 把她亲儿子从下乡名单里换下来了。看到李干事进门,她直觉也是感觉可能是下乡的事出了什么意外。这个时候,就更要把和李干事的关系维护好了。这可关系到她儿子一生的命运呢。周建民和周爷爷也都从卧室里跑了出来,紧张地望着李干事。不用了。李干事木着脸摆了摆手, 从上衣兜里掏了十块钱出来,放在桌子上。上次你送我的那些肉干,还有布, 山珍什么的,都算上,差不折成钱的话,得九块多点,我给你十块,放这儿了。
终究不是什么好事,李干事懒得坐了。这,这周爷爷的继老伴虽然在看到李干事的第一眼就知道大事不妙,也做了心理准备,但是,听到李干事的话,还是有点受刺激,脸当下就灰了。求人办事送出去的礼,要是被退回来的话,就说明这事办不成了。难不成,她的亲孙子真要下乡去吗?
天呐,这可怎么成?农村里条件太差了,她就是农村出来的,可是知道农村的苦,可不希望亲孙子又跑到农村种地去。每天要下地,风吹日晒的,住的地方也不怎么样,很可能就是茅草屋。最可怕的是,医疗条件太差,有时候有个头疼脑热的,来不及看大夫,,小病也能拖成大病。本来都定好了呀,由周安下乡的,怎么又变了,这中间倒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难道是杨大海从中一定是他,就是他!昨天一大早就跑到他们家属院闹了一大通,这还没完了,不知道又去哪儿闹了一通,保不齐是在哪儿碰到微服下乡的哪位领导了。这个可恶的杨大海!天杀的哟!
可怜她的亲孙子哟,这可怎么办哟。你们家里,那个周旭,还有周光,不是追求进步吗,赶紧收拾收拾,后天,准备一起下乡。没等周爷爷的继老伴开始伤感,李干事又扔下一个重磅炸弹。这个炸弹火力十足,周家人当下就被炸懵了,齐齐楞了足有三秒钟。李干事,这里哪里的话?不是我们家就一个名额吗,下乡的是周安啊,咱们都安排好了呀。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听,肝都要颤起来了,这,怎么又有变动了?
她特意在咱们那停顿了一下,意思是,咱们可是一伙的呢,好处你都收过了,现在想撇清就撇清?
李干事一听,气得直咬牙。心说,怎么着,还是个沾不着啦,你不高兴,我还不高兴呢。这个刘秀菊,托关系找到他,让他帮忙把知青下乡名单里周旭的名字换成周安。这种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一般就是家里内部协商好了,在他们知青办这里,反正有人下乡就是了,至于下乡的是谁,他们倒不是特别在意,再加上,对方送了点礼,他也就顺手推舟了,举手之劳嘛,帮着调换一下就是了。哪知道,这两边根本就没说好啊,给他惹了这么多麻烦。你以前说,这两个都是你孙子,你们家里内部协商好了,下乡的人选用周安代替周旭,是吧?
对!对!对!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听,赶紧点头。就是这么回事,没错。协商好了?那周安,是你亲孙子吗?啊?是你亲孙子吗?看到对方睁着眼睛说瞎话,李干事也有点生气,声音不由抬高了几分。瞧您说的,周安虽然不是我亲孙子,可也是我从小养大的,跟亲的没区别啊。我待他,比自个儿亲孙子还要好呢。周爷爷的继老伴这些年自吹吹习惯了,顺着嘴就秃噜出来了。这下李干事就更生气了。都是千年的狐狸,还跟我玩聊斋呐,你要是拿周安当亲孙子,当初给我送什么礼啊?干吗拿人家填你亲孙子的坑啊!何着别人都比你傻,全世界就你一个聪明人了?
我跟你说,你别跟我说这个那个的,反正吧,现在名单上,周旭和周光都加进去了,这下乡,他们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要是不去的话,你家老头子的工作,可能就保不住了。性质很严重知道不?
李干事伸出食指,指着周爷爷的继老伴道。不只他的工作保不住,你们一家都很危险,知道吧?李干事想想这家子的幺蛾子,还是有点不放心,又强调了一句。这这是哪跟哪儿啊?周爷爷的后老伴双手一拍大腿,无助地坐到了地上。她嫁到周家这些年,也不过就是跟周家人玩玩心眼儿,老伴又吃她这套,所以,在家里也算是无往不利。可对上李干事,就有点不够看了。一看李干事把话说得这么严重,她一下子就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再一想想,自己两个大孙子,都要被送到乡下去插队,瞬间就有点绝望了。别急,别急。周爷爷毕竟是市里机械厂的一个小领导,好歹也算见过点世面,这年头,市机械厂,在一般人眼中,可是再好不过的单位了。他拍了拍老伴的肩膀。赶紧站起来,有客人来了,蹲在那里,像什么话。
他又转头,冲李干事一抱拳,李干事,我们家这事儿,到底是碍了哪位的眼,还得请您指点,指条明路。
周爷爷大概也猜出来了,多半是有人要为他亲孙子出头,把他们家盯上了。幕后这人都能让知青办给他们家硬生生多加摊派俩名额,估计是个狠角色,应该来头不小。可儿子都下乡好几年了,也没听说他有这么牛逼的朋友啊。李干事一听,赞许地点了点头,这还像个谈事的态度。你知道吧,就咱们南江报社的记者,昨天下午,采访了你孙子周安。他说,原来的下乡名额,定的是周旭。不过,你觉悟高,要求仨个孙子都下乡,到农村去,到贫苦的乡下去,支援农村建设。这篇稿子,后天就要登报了。
李干事解释道。说起来,这不是他收钱不办事,是他也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
这没有的事儿啊。周爷爷也呆了。这报社的记者怎么瞎说呢?他怎么可能要求三个孙子都下乡。不是后天登吗,这报道能撤回来不?周爷爷不由问道。李干事翻了个白眼儿,他们知青办,管不到报社头上。刚开始名单上是周旭,这事已经得到了你们家属院好多同志,以及你们街道办孙主任的证实。孙主任还接受采访了,说周安和周光的名字是在你的要求下加上去的,并对你们家这种力争先进的行为进行了表扬。
孙主任这王八糕子,收了钱不办事,也不怕将来生孩子没□□儿!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听,急得破口骂道。知青名额是通过街道办发下来的,街道办那边她肯定也是走通了关系的。这位孙主任的家里她也是去过的,当时他收礼的时候乐呵呵的呀,怎么反手就捅她一刀呢?
李干事一听,脸当下就黑了。什么意思?这是在指桑骂槐吗?
好!刘秀菊,有你的!行!咱们走着瞧!李干事拿食指指着周爷爷的继老伴,最后,气得一句话也没说出来,摔门而去。他终究是干部出身,平时很少出粗口,一时竟没组织到合适的语言去骂街。这个刘秀菊,也不想想,孙主任是收了她点礼,可是,现在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要么,就按记者说的那样,让周家当典型,然后周家三个孩子都欢欢喜欢喜地送下乡去,要么,就是把周家想让周安代替周旭的事情翻出来,到时候他和孙主任,包括周家,谁都讨不了好。周家当了典型后,孙主任做为直属领导,也能吃上一部分红利。不仅如此,周家多占两个下乡名额,到时候孙主任运作运作,就能给别人家省出两个名额来,没准哪家的孩子就不用下乡了呢,对孙主任来说,人情给谁不是给呢,还可以待价而沽。对孙主任来说,既然事情翻出来了,肯定是配合报社的说法,对自己更有利。就算周家闹到上面去,他们也是不怕的。无非就是刚开始以为就是周安自愿代替周旭下乡的,后来知道事实真相后,就在第一时间来纠正这个错误了。给周家加两个名额,就是对他们的惩罚而已。当然,他相信周家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的。
第45章 被迫下乡的知青(四)
李干事走后, 周家可乱了套了。周安这个小兔崽子,王八蛋,怪不得昨天晚上没回来, 这是做了亏心事儿,心虚了啊。这些年来,我可没亏待过他啊,没想到, 居然恩将仇报!周爷爷的继老伴再也忍不住了,坐在地上拍着腿骂道。她忙活算计一辈子, 图什么?不就是希望儿孙能有个好前程嘛。她找关系用周安替换周旭的事, 在机械厂家属院并不是什么秘密。她也知道, 背后有人说风凉话。说什么后奶奶倒底是后奶奶之类的, 不是亲生的就是不行什么的。可她并不后悔。人们说就说呗,过几天说够了就不说了。总不能说一辈子吧。家家都要过日子的,哪有那么多闲功夫,老掺和别人家的事。不管怎么说, 能把亲孙子留在城里,比什么都强。就算一辈子被人戳脊梁骨, 也值了。只是, 没想到, 突然李干事就上门了呢。如今,她就两个亲孙子,都要被周安弄到乡下去了,这辈子再也回不来了, 以后就成泥腿子了,风吹日晒地做一辈子农活,想想就万念俱灰, 一时也顾不得什么形象了。周建民和他媳妇脸色也不大好看,本来都说好了,由周安代替周旭下乡的,怎么突然就变成这个样子。爸,妈,我和大哥真要下乡吗?周光欲哭无泪,本来他家就一个下乡名额的,怎么会把他也加上去了?
行了,行了,先起来吧,坐在地上,像什么样子,跟个农村土老娘们似的。周爷爷沉着脸,冲着继老伴吼道。老伴的话让他心里也有点不痛快,周安要是小兔崽子,那他这个当爷爷的又是什么呢?
妈,先起来吧,先起来。周建民也发觉继父脸色不大好,赶紧上前去搀他妈。又特地攥了攥他妈的手,使了个眼色。他跟他媳妇现在也就是在机械厂做个临时工,能找到这两份工作,都是靠的继父的关系。如今继父还是科长,在厂里权力不小,又是家里收入最高的人,他妈又没工作,继父可以说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跟继父闹僵了没好处。是啊,妈,先起来,先起来。周建民他媳妇也有眼色地上前去搀婆婆。经儿子和儿媳提醒,周爷爷的继老伴也缓过味儿来,勉强收拾了一下心情,老周,你说,这怎么办吧?
周爷爷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怎么办?他哪里知道怎么办?
他现在心里也有点埋怨老伴了,该谁去就谁去多好,非要费半天劲儿,又托人又送礼的。要是换了也就算了,现在是换人没换成,保不齐他还要成为别人嘴里的笑柄。他就说昨天那几个碎嘴的婆娘们上他们家干吗来了,闹了半天,应该是看他们的笑话来了。奶奶,我不想下乡,我不想去。周光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奶奶就是农村出来的,他跟着奶奶回过一次老家,那里好多人家住的还是泥土建的房子,窗户上没有玻璃,都是纸糊的。细粮特别少见,就是粗粮,好多时候吃的也就是糊糊,也就是个七八分饱。穿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到下雨天,路上全是泥。想一想以后都要过那种日子,周光突然觉得整个人生都了无生趣。这样吧,不如,去孙主任家看看,看看他那里怎么说,还有没有回旋的余地。周爷爷叹了口气,说道。其实他也知道,既然李干事都来他们家通知了,估计希望也不大。但是,他们家能走的路子也不多。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哪个孙子去的事了,而是关系到他周志峰的面子问题。别人家只去一个,他们家一去去仨,又有周家的舅舅来昨天他们家属院闹了那么一出,搞不好别人还会笑话他们偷鸡不成失把米。昨天晚上来的那几个,应该就是打头阵的,来探听个虚实,等这事儿落停了,难听的话估计还在后面呢。对,我得找他去,光收钱不办事可不成。周爷爷的继老伴一拍大腿,眼神儿也变得狠戾起来,孙主任这黑了心肝的,居然这么坑她老人家。不让她老人家好过,那就都别过。她就两个亲孙子,要是都下了乡,那以后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他孙主任钱都收了,最后闹了个这个,想着装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门都没有!
恋耽美
那些钱,都用来给安安当抚养费了,哪里还有多余的?周爷爷不自然地笑了笑。儿子下乡前,把大部分积蓄都给他了,到如今,虽然还剩了些,但是也不多了。老伴说的也没错,要是留安安在城里,以后他哪有能力给安安娶媳妇哟,还不如丢到乡下去锻炼。*
从周家出来,张大妈不禁埋怨上了王大妈。书芬儿,刚才你怎么不让我说啊,他们家倒底是几个孙子下乡啊,这家属院都传遍了啊,咱们仨不可能都听岔了吧?
我跟你说啊,这事儿,蹊跷着呢。咱们何必蹚这个浑水?等着看稀罕就完事了。王大妈劝道。就是,就是,管那么多干吗?刘大妈点点头,其实去了周家一趟,该知道的她们也都知道了:家属院流传周家准备送三个孙子下乡,但是周家并没有这个意思。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这个传言也不是石头缝里崩出来的,想必就是冲着周家去的。唉,周志峰个老东西!安安亲娘没了,亲爹也下了乡,按理说,就剩安安这么个亲孙子了,宝贝还宝贝不过来呢,。他们厂里也不是没有那种,当爷爷的为了保住孙子不下乡,把工作让出来给孙子接班的。结果,他周志峰就能狠下心来,为了一个外八路的孙子把安安弄到乡下去。也不怕亲儿子哪天回来跟他拼命?还是觉得亲儿子这辈子回不来了?
后天知青们就该下乡了,周家到底是去几个,到时候就知道了,搞不好啊,咱们还能看场大戏呢。王大妈想了想那画面,感觉挺美的。*
几个吃瓜大妈走后,周家陷入了片刻的寂静。妈,你说,下乡这事,会不会有什么变动?周建民还是觉得心里有点不踏实。没事,甭答理她们,那几个啊,没事就到处传瞎话,吃饱了撑的。周爷爷的后老伴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她心里清楚,这几个人啊,是看不惯她拿周安换掉周旭的事,上她家里来找不痛快了。算了,反正后天,周安就要下乡了。到最后,下乡的会是周安,留在城里的,会是她的亲孙子,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她都笑到最后了,别人几句不痛快,真不值当往心里去。只是,她没想到,她笑得还是有点早了。第二天一大早,知青办的人就上门了。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1101 01:07:41~20201101 19:00: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想要个影分身上班2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4章 被迫下乡的知青(三)
李干事?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开门, 只见知青办的李干事穿着一身中山装,背着手,冷着脸站在门口, 脸色当下就僵住了,心里就一咯噔。您怎么来了?
大早上的,对方就跑来敲门,估计多半没什么好事。进去说。李干事黑着脸道。楼道里人多眼杂, 实在是不太方便。周爷爷的继老伴忐忑地把李干事迎进了家门。李干事,您坐, 我给您倒杯水去。
李干事, 坐, 前阵儿我回娘家, 拿回来几个核桃,我去取去,给您尝尝。周建民的媳妇正在屋里做饭,见到李干事, 连忙上来打招呼。李干事是谁她也是知道的,这阵子, 家里的重中之重, 就是走通了李干事的路子, 把她亲儿子从下乡名单里换下来了。看到李干事进门,她直觉也是感觉可能是下乡的事出了什么意外。这个时候,就更要把和李干事的关系维护好了。这可关系到她儿子一生的命运呢。周建民和周爷爷也都从卧室里跑了出来,紧张地望着李干事。不用了。李干事木着脸摆了摆手, 从上衣兜里掏了十块钱出来,放在桌子上。上次你送我的那些肉干,还有布, 山珍什么的,都算上,差不折成钱的话,得九块多点,我给你十块,放这儿了。
终究不是什么好事,李干事懒得坐了。这,这周爷爷的继老伴虽然在看到李干事的第一眼就知道大事不妙,也做了心理准备,但是,听到李干事的话,还是有点受刺激,脸当下就灰了。求人办事送出去的礼,要是被退回来的话,就说明这事办不成了。难不成,她的亲孙子真要下乡去吗?
天呐,这可怎么成?农村里条件太差了,她就是农村出来的,可是知道农村的苦,可不希望亲孙子又跑到农村种地去。每天要下地,风吹日晒的,住的地方也不怎么样,很可能就是茅草屋。最可怕的是,医疗条件太差,有时候有个头疼脑热的,来不及看大夫,,小病也能拖成大病。本来都定好了呀,由周安下乡的,怎么又变了,这中间倒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难道是杨大海从中一定是他,就是他!昨天一大早就跑到他们家属院闹了一大通,这还没完了,不知道又去哪儿闹了一通,保不齐是在哪儿碰到微服下乡的哪位领导了。这个可恶的杨大海!天杀的哟!
可怜她的亲孙子哟,这可怎么办哟。你们家里,那个周旭,还有周光,不是追求进步吗,赶紧收拾收拾,后天,准备一起下乡。没等周爷爷的继老伴开始伤感,李干事又扔下一个重磅炸弹。这个炸弹火力十足,周家人当下就被炸懵了,齐齐楞了足有三秒钟。李干事,这里哪里的话?不是我们家就一个名额吗,下乡的是周安啊,咱们都安排好了呀。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听,肝都要颤起来了,这,怎么又有变动了?
她特意在咱们那停顿了一下,意思是,咱们可是一伙的呢,好处你都收过了,现在想撇清就撇清?
李干事一听,气得直咬牙。心说,怎么着,还是个沾不着啦,你不高兴,我还不高兴呢。这个刘秀菊,托关系找到他,让他帮忙把知青下乡名单里周旭的名字换成周安。这种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一般就是家里内部协商好了,在他们知青办这里,反正有人下乡就是了,至于下乡的是谁,他们倒不是特别在意,再加上,对方送了点礼,他也就顺手推舟了,举手之劳嘛,帮着调换一下就是了。哪知道,这两边根本就没说好啊,给他惹了这么多麻烦。你以前说,这两个都是你孙子,你们家里内部协商好了,下乡的人选用周安代替周旭,是吧?
对!对!对!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听,赶紧点头。就是这么回事,没错。协商好了?那周安,是你亲孙子吗?啊?是你亲孙子吗?看到对方睁着眼睛说瞎话,李干事也有点生气,声音不由抬高了几分。瞧您说的,周安虽然不是我亲孙子,可也是我从小养大的,跟亲的没区别啊。我待他,比自个儿亲孙子还要好呢。周爷爷的继老伴这些年自吹吹习惯了,顺着嘴就秃噜出来了。这下李干事就更生气了。都是千年的狐狸,还跟我玩聊斋呐,你要是拿周安当亲孙子,当初给我送什么礼啊?干吗拿人家填你亲孙子的坑啊!何着别人都比你傻,全世界就你一个聪明人了?
我跟你说,你别跟我说这个那个的,反正吧,现在名单上,周旭和周光都加进去了,这下乡,他们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要是不去的话,你家老头子的工作,可能就保不住了。性质很严重知道不?
李干事伸出食指,指着周爷爷的继老伴道。不只他的工作保不住,你们一家都很危险,知道吧?李干事想想这家子的幺蛾子,还是有点不放心,又强调了一句。这这是哪跟哪儿啊?周爷爷的后老伴双手一拍大腿,无助地坐到了地上。她嫁到周家这些年,也不过就是跟周家人玩玩心眼儿,老伴又吃她这套,所以,在家里也算是无往不利。可对上李干事,就有点不够看了。一看李干事把话说得这么严重,她一下子就慌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再一想想,自己两个大孙子,都要被送到乡下去插队,瞬间就有点绝望了。别急,别急。周爷爷毕竟是市里机械厂的一个小领导,好歹也算见过点世面,这年头,市机械厂,在一般人眼中,可是再好不过的单位了。他拍了拍老伴的肩膀。赶紧站起来,有客人来了,蹲在那里,像什么话。
他又转头,冲李干事一抱拳,李干事,我们家这事儿,到底是碍了哪位的眼,还得请您指点,指条明路。
周爷爷大概也猜出来了,多半是有人要为他亲孙子出头,把他们家盯上了。幕后这人都能让知青办给他们家硬生生多加摊派俩名额,估计是个狠角色,应该来头不小。可儿子都下乡好几年了,也没听说他有这么牛逼的朋友啊。李干事一听,赞许地点了点头,这还像个谈事的态度。你知道吧,就咱们南江报社的记者,昨天下午,采访了你孙子周安。他说,原来的下乡名额,定的是周旭。不过,你觉悟高,要求仨个孙子都下乡,到农村去,到贫苦的乡下去,支援农村建设。这篇稿子,后天就要登报了。
李干事解释道。说起来,这不是他收钱不办事,是他也被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
这没有的事儿啊。周爷爷也呆了。这报社的记者怎么瞎说呢?他怎么可能要求三个孙子都下乡。不是后天登吗,这报道能撤回来不?周爷爷不由问道。李干事翻了个白眼儿,他们知青办,管不到报社头上。刚开始名单上是周旭,这事已经得到了你们家属院好多同志,以及你们街道办孙主任的证实。孙主任还接受采访了,说周安和周光的名字是在你的要求下加上去的,并对你们家这种力争先进的行为进行了表扬。
孙主任这王八糕子,收了钱不办事,也不怕将来生孩子没□□儿!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听,急得破口骂道。知青名额是通过街道办发下来的,街道办那边她肯定也是走通了关系的。这位孙主任的家里她也是去过的,当时他收礼的时候乐呵呵的呀,怎么反手就捅她一刀呢?
李干事一听,脸当下就黑了。什么意思?这是在指桑骂槐吗?
好!刘秀菊,有你的!行!咱们走着瞧!李干事拿食指指着周爷爷的继老伴,最后,气得一句话也没说出来,摔门而去。他终究是干部出身,平时很少出粗口,一时竟没组织到合适的语言去骂街。这个刘秀菊,也不想想,孙主任是收了她点礼,可是,现在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要么,就按记者说的那样,让周家当典型,然后周家三个孩子都欢欢喜欢喜地送下乡去,要么,就是把周家想让周安代替周旭的事情翻出来,到时候他和孙主任,包括周家,谁都讨不了好。周家当了典型后,孙主任做为直属领导,也能吃上一部分红利。不仅如此,周家多占两个下乡名额,到时候孙主任运作运作,就能给别人家省出两个名额来,没准哪家的孩子就不用下乡了呢,对孙主任来说,人情给谁不是给呢,还可以待价而沽。对孙主任来说,既然事情翻出来了,肯定是配合报社的说法,对自己更有利。就算周家闹到上面去,他们也是不怕的。无非就是刚开始以为就是周安自愿代替周旭下乡的,后来知道事实真相后,就在第一时间来纠正这个错误了。给周家加两个名额,就是对他们的惩罚而已。当然,他相信周家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的。
第45章 被迫下乡的知青(四)
李干事走后, 周家可乱了套了。周安这个小兔崽子,王八蛋,怪不得昨天晚上没回来, 这是做了亏心事儿,心虚了啊。这些年来,我可没亏待过他啊,没想到, 居然恩将仇报!周爷爷的继老伴再也忍不住了,坐在地上拍着腿骂道。她忙活算计一辈子, 图什么?不就是希望儿孙能有个好前程嘛。她找关系用周安替换周旭的事, 在机械厂家属院并不是什么秘密。她也知道, 背后有人说风凉话。说什么后奶奶倒底是后奶奶之类的, 不是亲生的就是不行什么的。可她并不后悔。人们说就说呗,过几天说够了就不说了。总不能说一辈子吧。家家都要过日子的,哪有那么多闲功夫,老掺和别人家的事。不管怎么说, 能把亲孙子留在城里,比什么都强。就算一辈子被人戳脊梁骨, 也值了。只是, 没想到, 突然李干事就上门了呢。如今,她就两个亲孙子,都要被周安弄到乡下去了,这辈子再也回不来了, 以后就成泥腿子了,风吹日晒地做一辈子农活,想想就万念俱灰, 一时也顾不得什么形象了。周建民和他媳妇脸色也不大好看,本来都说好了,由周安代替周旭下乡的,怎么突然就变成这个样子。爸,妈,我和大哥真要下乡吗?周光欲哭无泪,本来他家就一个下乡名额的,怎么会把他也加上去了?
行了,行了,先起来吧,坐在地上,像什么样子,跟个农村土老娘们似的。周爷爷沉着脸,冲着继老伴吼道。老伴的话让他心里也有点不痛快,周安要是小兔崽子,那他这个当爷爷的又是什么呢?
妈,先起来吧,先起来。周建民也发觉继父脸色不大好,赶紧上前去搀他妈。又特地攥了攥他妈的手,使了个眼色。他跟他媳妇现在也就是在机械厂做个临时工,能找到这两份工作,都是靠的继父的关系。如今继父还是科长,在厂里权力不小,又是家里收入最高的人,他妈又没工作,继父可以说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跟继父闹僵了没好处。是啊,妈,先起来,先起来。周建民他媳妇也有眼色地上前去搀婆婆。经儿子和儿媳提醒,周爷爷的继老伴也缓过味儿来,勉强收拾了一下心情,老周,你说,这怎么办吧?
周爷爷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怎么办?他哪里知道怎么办?
他现在心里也有点埋怨老伴了,该谁去就谁去多好,非要费半天劲儿,又托人又送礼的。要是换了也就算了,现在是换人没换成,保不齐他还要成为别人嘴里的笑柄。他就说昨天那几个碎嘴的婆娘们上他们家干吗来了,闹了半天,应该是看他们的笑话来了。奶奶,我不想下乡,我不想去。周光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奶奶就是农村出来的,他跟着奶奶回过一次老家,那里好多人家住的还是泥土建的房子,窗户上没有玻璃,都是纸糊的。细粮特别少见,就是粗粮,好多时候吃的也就是糊糊,也就是个七八分饱。穿的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到下雨天,路上全是泥。想一想以后都要过那种日子,周光突然觉得整个人生都了无生趣。这样吧,不如,去孙主任家看看,看看他那里怎么说,还有没有回旋的余地。周爷爷叹了口气,说道。其实他也知道,既然李干事都来他们家通知了,估计希望也不大。但是,他们家能走的路子也不多。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哪个孙子去的事了,而是关系到他周志峰的面子问题。别人家只去一个,他们家一去去仨,又有周家的舅舅来昨天他们家属院闹了那么一出,搞不好别人还会笑话他们偷鸡不成失把米。昨天晚上来的那几个,应该就是打头阵的,来探听个虚实,等这事儿落停了,难听的话估计还在后面呢。对,我得找他去,光收钱不办事可不成。周爷爷的继老伴一拍大腿,眼神儿也变得狠戾起来,孙主任这黑了心肝的,居然这么坑她老人家。不让她老人家好过,那就都别过。她就两个亲孙子,要是都下了乡,那以后的日子还有什么盼头?他孙主任钱都收了,最后闹了个这个,想着装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门都没有!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