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橖鷬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2章 被迫下乡的知青(一)
    这次周安穿的是一个下乡知青周安。周安的爸爸周思远是省城大学的一名教授, 在周安八岁那年被下放了。下放后的生活环境有些恶劣,周思远实在舍不得儿子跟着自己去受苦,又因为周安他妈在周安小时候就没了, 就留了些钱, 让八岁的周安跟着爷爷生活。周安的爷爷在一家机械厂做科长,他亲奶奶在周安他爸爸十来岁的时候就没了, 周安的爷爷续娶了一个带着八岁儿子的寡妇, 也就是周安的继奶奶。本来,应该下乡的是周安的继奶奶的亲孙子,周建民的儿子周旭。周建民亲爹姓吴,原本叫吴建民,跟着亲娘改嫁到了周家后, 改名叫周建民了。周安的继奶奶心疼亲孙子,怕他下乡吃苦, 就找关系做了做手脚, 把下乡名单上周旭的名字改成了比周旭小一岁的的周安。那一年周安十六岁。周安的舅舅得到消息, 气得来和周安的爷爷理论, 只是,事情已成定局, 胳膊也拧不过大腿去, 周安只得含泪告别舅舅,收拾行李下了乡。好在下乡也算有伴,周安去的是那个村子,舅舅家的表哥杨子恒已经在那里插队三年了。周安只有一个舅舅,舅舅家里三个儿子,杨子恒是家中长子,比周安大五岁, 他很怜爱这个从小失母的小表弟,对周安一直很照顾。杨子恒年纪大点,能挣满工分,再加上周安的舅舅心疼俩孩子,时不时地寄点东西过来,表兄弟俩的日子还过得。只是好景不长,一个多月后,队里一个女知青怀孕了,非说孩子是杨子恒的。杨子恒气坏了,他和这个女知青根本不熟,平时也没说过几句话。杨子恒插队三年了,为人处事,大家也是有目共睹,大家对杨子恒的人品还是很信任的。既然他说不是,莫非是真的冤枉了他?
    大队干部一时也不敢下定论。没想到,这个女知青也挺狠,留了一封血书就上吊了。当然,最后没死成,被人发现救了下来。血书上对杨子恒进行了声声泣血式的控诉,中心思想就一句话,这个孩子就是他杨子恒的。大队干部一看,你这小子,不实在啊,这是要生生逼死人家姑娘嘛,赶紧的,把人家姑娘娶回家去,也算一个交待。要不然,队里直接联系公安局,你这种行为,可是要做牢的。这年月,又没有啥亲子鉴定技术,杨子恒一下子百口莫辩,没办法,为了不做牢,只得娶了这个女知青。杨子恒气得也不让他爹寄东西了。挣工分也没以前积极了。挣再多的工分有啥用?还要养不相干的人,凭啥?
    有些人不就看着他家里心疼他,老给他寄东西就想了这么个无赖的法子吃白食嘛。偏不如她的意!
    也不想想,那些都是家人看他下乡了,心疼他,省吃俭用从嘴里省下来的。最近寄的多了些,也是因为有小表弟来了啊,寄的是两个人的量。他家里还有父母和两个弟弟呢。总不能让不相干的人喝他们全家的血吧。杨子恒都这样了,哪有能力照顾周安哟!
    周安的舅舅倒是想过把东西寄给外甥的,周安没让。大伙的眼睛都盯着呢,要是他接个邮件,这个凑上来的表嫂搞不好又要哭一场她可怜的儿子吃不上了。到时候大伙儿这么一主持公道他还是吃不上。还不如把东西留给舅舅一家人呢。两颗小白菜儿是日渐消瘦。好在两年后,国家出台了新政策,周爸爸回城落实了工作,继续在省城大学教书,周安也考上了大学,倒是杨子恒,因为以前的大渣男行为,不怎么受人待见,回城都是安排的最后一批。回城前,杨子恒和知青总算是离了婚。只是,杨子恒好好的一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大好青年,在婚姻市场上就成了二婚男。。周爸爸知道亲爹推亲孙子给便宜孙子填坑的行为后,也是寒心不已。这时候周爷爷因为得罪了人,被厂里开除了。以前周爷爷还会自恃身份,觉得自己是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做事还会端着点,摆个派头啥的。现在工作都没了,人家转变得特别快,直接就把派头扔到了南墙外。人家不摆派头摆孝道了。你不听话?好啊,我反正不怕没脸,现在就去你们学校闹去!我找你们领导去!
    周爸爸在大学工作,这种职业性质就注定了,员工的风评也很重要,纵然周爸爸不是愚孝男,有时候行动起来也有些掣肘,最后周家也是一地鸡毛。后来没办法了,周爸爸办了停职留薪,南下海南去创业,才算远离了这个阴影。直到周爷爷死后,父子俩才算彻底松了这口气。原主的心愿就是,如果能重来一世,希望他们家能早日摆脱爷爷和继奶奶一家的纠缠。还有就是把周旭也送到乡下去做一回知青。另外,就是帮助表哥,不要再让他背那么沉重的黑锅。周安穿过来的时候,他舅舅正在院子里指着他爷爷的鼻子骂。周围还围了一堆人。安安可是你亲孙子!你亲儿子生死未卜,就留下了这么点骨血!安安从小就孝顺你,我只听说过,为了不让亲孙子下乡,当爷爷的把工作让出来的,没见过让亲孙子去替别人下乡的!我说,周志峰,你要不要脸呐?啊?
    周安心说,骂得好!虽然改变不了结果,不过,听着就解气啊。他舅,这又是哪里话来,不管安安也好,小旭也好,都是我孙子。哪个我都心疼。只是,这次下乡的名单上写的就是安安!周爷爷眯着眼,皮笑肉不笑地回道。用周安顶替周旭的事,他以前是不知情的,老伴不敢得罪别人,只得拿安安换下了周旭。只是,如今换都换了,名单已经报上去了,也改不了了。后天,知青们就该下乡了。再说别的也没什么意思。你,你周安他舅听到周爷爷的回答,楞是半天没说出话来。太他妈无耻了,简直是睁着眼说瞎话。舅舅,算了。周安拉住舅舅的袖子,笑眯眯地道。总归我才是爷爷亲孙子,周旭还要差了一层,爷爷就是再没人性,也不可能让我替周旭下乡的。
    就是,就是,安安说的一点都没错,你这么大人了,怎么还没安安明事理。周安的继奶奶一听周安这话,连忙点头。倒是周爷爷眉头皱了一下,难不成这个孙子是指桑骂槐,话里有话?
    我的大外甥哎,你这是被人卖了,还要给人家数钱呐。周安他舅舅抚了抚额头,天呐,他外甥是让周志峰养傻了吧。舅舅,下乡,是我愿意的,你不要误会了爷爷。确切地说,在爷爷的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我主动地报名要求下乡的。周安大声说道。对,对,没错!杨大海,你听见没?周安的继奶奶得意洋洋地望了周安的舅舅一眼。大伙儿都听见了吧?是安安这孩子思想进步,自己主动要求下乡的,偏有些小人,看不得我们家里和睦,跑我们家门前胡说八道。
    她觉得,周安这么说,是想着让家里人知他的情,以后能给他寄点好东西过去。乡下的日子太苦了,知青们都盼着城里来的包裹呢。安安!周安他舅舅一听,眉头皱得更紧了。他这外甥,怎么傻到这份上了!就算事情已成定局,也要把这对不要脸的夫妻的脸皮扒下一层来啊。舅舅,我送你回家吧。舅妈和二表哥三表弟肯定还在家里等着你呢。周安搀着舅舅的胳膊往外走。爷爷,奶奶,我送送舅舅。周安露了个大大的笑容,回头道。好孩子,去吧,跟你舅舅好好说说,别没事了总疑神疑鬼的。周安的继奶奶开心地挥了挥手。杨大海这狗东西,可算要走了,他做梦也想不到,给他拆台的是他亲外甥吧。安安,你傻了不成,这下乡名单,本来没有你,有周旭的。到了没人的地方,周安的舅舅再次苦口婆心地跟外甥解释事情的经过。舅舅,我当然知道,可是,事情已经这样了,光骂他们一顿,也没啥用,要我说,不如,把周旭,还有周光,一起送到乡下去。周安笑眯眯地道。周光是周建民家的老二,周旭的亲弟弟,比周安还小半岁。你这孩子什么?你再说一遍。杨大海还以为外甥心没转过弯来,还准备再教育教育的,一听孩子心里明镜似的,还这么有主意,一时都有点不敢置信。舅舅,我是说,我下乡的事,反正也已经成定局了,不去肯定不成,也不可能换人了。
    要是不去的话,知青办肯定会查的,没人能承受得了后果。不如,把周旭和周光也带到乡下去。
    周安对这两人也没啥好印象。明明要下乡的是周旭,却让别人替他下乡,自己缩在后面得好处,还有周光,前世,没少撺掇他爷爷来找他爸闹腾。收拾这两个王八蛋,周安心里一点负担也没有。作者有话要说:不知道为啥,总是没灵感,不知道写啥。
    第43章 被迫下乡的知青(二)
    安安这孩子怎么回事, 他舅舅好心为他来讨公道,这唉。。周爷爷住的是市机械厂的家属院,周安的舅舅撕逼还是特地选在了这里, 来来往往的人多啊周安和舅舅走后,周爷爷和老伴也回了家,一位凌乱在风中的大妈站在院子里嘀咕道。这孩子,难不成脑袋被驴踢了?怎么连好坏都分不清了, 他舅舅好心来帮忙,他可倒好, 反手还捅了他舅舅一刀。行了, 走吧, 走吧, 回家吧,现在已经这样子了,你让他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办?和家里撕破了脸,又能得着什么?还不如装不知道, 没准老周良心发现,还能给他寄点东西过去呢。大爷拽拽老伴的衣服, 皱着眉道。唉, 这个可怜的孩子, 亲爹现在生死未卜,爷爷居然又是这个样子。他也看不惯老周的行事,不过,能力有限, 除了长叹一声,也做不了什么。你不是说梦话呢吧?向来只听说过为了亲儿子算计别人家孩子的,为了一个没血缘的外八路的孙子, 算计亲孙子的,还真少见。什么东西!大妈撇撇嘴,也跟着老伴回家了。她可不相信周志峰会有什么良心发现。她也心疼周安,不过,确实也是帮不上忙。老周真是一位看热闹的大爷背着手,摇了摇头,看来老周的这位继老伴枕头风吹得不错啊,这都什么事儿哟。*
    安安,你说什么?把周旭和周光也弄下乡去?杨大海再次确认道,他怀疑自己耳朵花了。是啊,本来最开始的名单上,是周旭的,他亲奶奶不是心疼他吗?我就要让也下乡去!不只他,还有周光。老话不是说,受人滴水恩,要涌泉报嘛,我也准备给我这位继奶奶涌个泉呢。下乡这样的好事,她肯想着我,我也会想着她孙子的。
    周安爽朗地笑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杨大海点了点头,外甥没糊涂就成,刚才他还以为外甥被人卖了还要给人家数钱呢。你准备怎么做?说出来,看舅舅能不能帮上忙。外甥不吃屈的性子,一看就是随了他们老杨家。*
    当天下午,周安的爷爷周志峰思想进步,准备响应号召,把三个孙子都送到乡下做知青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机械厂家属院。这年头,因为知青下乡的事儿,家家都愁坏了。乡下什么样儿,前面去的几批也有写信回来的,一个字,苦!
    吃,吃不上。穿,穿不上,住,住不上。到了乡下,人整个就一泥腿子。而且还是这辈子就陷在乡下了。以后和城里的兄弟姐妹,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就是当父母的,伸出去的手指头再不一般长,也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将来的人生中,差距这么大。可每家都分摊了指标,不去又不行。有些心计的,就开始算计了。像当叔叔的算计亲侄子的,当爹的算计继子继女的,多了去了。像周安他爷爷这样,胳膊肘往外拐的,不多吧,也有。刚开始的下乡名额是周旭的,大家也心知肚明。就算不知道的,上午周安他舅舅刚来家属院闹了一场后,也都知道了,他周志峰不是个东西,用亲孙子把后老伴的亲孙子换下来了。怎么才过去没多半天,风向又变了?就成了周志峰要主动把家里的孙子都送到乡下去?
    当初为了把亲孙子留在城里,周志峰那个后老伴可没少找关系,这在家属院也不是什么秘密儿,当初名单下来的时候,上面有谁,大家都心里有数。要是周志峰,或者说他的后老伴有这种精神,当初何必费那个劲花那个钱托人送礼走关系呢?
    怎么一个卑鄙无耻的人突然就跟换了个人似的,变得形象高大起来,这说的是一个人吗?
    大家都半信半疑的。不懂就问。有些人就上了周家的门,去打听这事儿。咦,安安没在啊?几个吃瓜群众一进门,发现周志峰和后老伴,后老伴带来的儿子周建民,还有周建民俩儿子周旭,周光正在客厅里坐着,客厅的一角,周建民的媳妇正炒菜做饭呢。来,坐。安安这不是要走了吗,可能出去跟小伙伴们告别了吧。周志峰解释道,心说周安也是的,他舅上午刚来闹这么一出,天都快黑了也不回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这,让别人看了可不就得多想吗。秀菊,安安要下乡吗?王大妈扯了把椅子坐上,冲周爷爷的继老伴问道。你们周家这消息,一会一变的,谁知道下乡的是哪个。嗯,对啊。周爷爷的继老伴点了点头。安安这孩子,一向追求进步,这不是,一听说要下乡,主动就报名了。结果,还引来了他舅舅误会。你说说的。这下乡的事,我们可没掺和,刚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还是他舅来找我们闹,我们才知道的。
    趁着这话头,再把她用周安换周旭的事洗一洗。哦,这样啊。张大妈点点头。你们家,这思想还都挺进步的啊。
    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听,脸上乐开了话。张大妈一看就是会接话滴人呐。她得意地挥了挥手:
    那可不,安安他爷爷,在单位,好歹也算是个领导呢,别的不说,这思想觉悟绝对没问题。家里的下乡名额,用他亲孙子完成了。几个吃瓜大妈听这话差点没呕出来,心说,忘了前几天你们昧着良心让人家周安去顶替周旭下乡的事了吧。我听说,你家老周这是准备把三个孙子都送到乡下去?张大妈开口问道。你听谁说的,没有的事。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听,脸当下就黑了,腾得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她的宝贝孙子才不要下乡,去做泥腿子。这要是下了乡,一辈子就完了,耗在农村里,连个出头之日也没有。不然,她没事吃饱了撑的吗,去走关系,送礼,托人情,还不是为了让亲孙子能留在城里。是啊,张姨,我们家里要下乡的是安安,你听谁说的,听岔了吧?周建民心里不由得也紧张起来,直觉告诉他,这风声好像有点不对啊。不可能张大妈挥了挥手,刚要反驳,被王大妈截住了话头。可能是我刚才听岔了。那个,对了,安安要下乡了,秀菊,你们给安安准备了什么东西没?王大妈对着周爷爷的后老伴问道。这孩子去了乡下,轻易是难见一面了。而且这辈子,能回城的可能性都不大,可家家都有名额,还必须得有人去。为了补偿下乡的孩子,家里多多少少地都会给孩子准备些吃食,各类生活用品的,一些钱还有粮票之类的。同时也是为了孩子能有个过渡,慢慢适应乡下的艰苦生活。准备了,准备了,我给安安准备了床被子。还有些吃的。周爷爷的后老伴点了点头,周安在家里的被子,就让他带走好了,反正也是旧的了,就是拆了也没人愿意盖。至于吃的,多多少少的他们总要做做样子。那钱和粮票呢?工业票之类的呢?刘大妈心说,什么准备了被子,绝对是孩子在家里盖的那床被子,还准备被子,呸!谁家心疼孩子的,不是准备钱和粮票呢。哦,这个周爷爷的后老伴也是下意识地一楞,这个,有被子有吃的就可以了,还准备什么钱?不过她装了一辈子了,马上周安快走了,这辈子可能以后也见不着了,她肯定不能在这掉链子。准备了,准备了。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三(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对酒以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对酒以歌并收藏纨绔子的穿越历程之三(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