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妈,要去咱们赶紧去吧,晚了就来不及了。周建民也觉得希望不大,不过,事在人为。当初,名单上是周旭,他们找人一运作,不也换成了周安吗?
去吧,去吧,赶紧的。周爷爷皱了皱眉头,挥了挥手。想也知道,老伴是想着跟孙主任去死磕了。他好歹也是个领导,顾及身份,拉不下脸,玩不来那套。老伴去,没准事情真能让她闹出个转机呢,毕竟,孙主任屁股也不太干净。周建民娘俩匆匆收拾了收拾,赶到街道办。孙主任见到这娘俩,脸色也是一沉。你们怎么来了?
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听这话,也气坏了,心说,我们怎么来了。难道你心里没数吗?要不是你收了东西不办事,我们至于跑这么一趟吗?
不过倒底也知道,他们是来求人的,现在撕破脸一点用处也没有。表哥。周建民开口道。孙主任是他生父的舅妈的娘家侄子的大舅子的外甥,小旭他们名单的事没什么变化吧?
他留了个心眼,故意没提李干事今天早上上门的事儿。这样,没准孙主任就会觉得,事情不是特别严重,也许还能给他们改回来呢。孙主任脸色就更黑了。我正要找你们呢,周安在报社有关系,你们以前怎么不说?算起来,他应该是周建民的远亲,周建民他妈就是通过前夫那边儿的关系找到的他,周安这个奶奶是继奶奶的事他倒是知道的。既然他是周建民的亲戚,肯定是和周建民关系近,娘俩又送了礼,他想着,顺手的事,也就给办了,哪想到,报社的记者会半路杀出来给周安出头。要是知道周安后面站着这么大号一靠山,他有毛病啊,收他们娘俩那点东西,都不够麻烦的。报社?没听说过啊。事实上,周爷爷的继奶奶对继子的人际关系,并不十分清楚。她嫁到周家后,周思远也到了懂事的年纪,和她的关系一直处得淡淡的,她又有亲儿子傍身,更没多少心思花在继子身上。报社的刘记者,昨天直接找到我的办公室,说他采访了周安,说原来下乡的名额,你们家定的是周旭,不过你家老头子觉悟高,鼓励三个孙子主动下乡。周安这才报名的。后天,这篇采访就要登报了。他还能怎么说?
说人家老周觉悟并没那么高?不但不高,还想着用周安代替周旭呢。而且,还上他这个街道办主任这里来走关系哩。他能怎么办?肯定是说好啊,对,没错,老周同志一直就是这样的,思想进步,力争上游。如果他要是当场戳穿刘记者,估计人家的新闻标题就成了《下乡知青名单更换之谜震惊!堂堂街道办主任,竟然做出这种事!》
他得多想不开,才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他顺水推个舟,自己手底下,出了这么一家子先进,也算是他的工作业绩,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周建民母子茫然地对望一眼,刘记者?没听说过啊。看周家母子这表情,孙主任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这个刘记者,应该和你那个继子认识,而且关系不错。
要是关系差点儿,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来给周安出这个头。还有,就是,前阵儿,你们给我送的那些东西,我就不退了。当初为了帮你们跑这事,都送得差不多了。
孙主任又道。当初,他也就是给这娘俩引见了一下知青办的李干事,除了他这边外,这娘俩又格外给李干事送了一份礼,李干事这边答应帮忙这事就能办,倒是用不着他再另外出血。只是,当时报社的刘记者来这么一趟,害得他又赶紧跑了一趟李干事那里,俩人商量了半天,才想办法把这事平了,还害他被李干事一通埋怨。事情虽然没办成,毕竟让他虚惊了一场,周家送的东西就算给他压惊了。不过他也看得出来,这个老太太,有点滚刀肉似的,就换了一个对方比较容易接受的说法。果然,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听,就有点急了,心说,你可不只事情没办成啊,你还把我的小孙子都弄到乡下去了!
孙主任出来混了这么多年,多少也看出了眼前这老太太的心思。我劝你们,这事就这么认了,回家呢,把词都对一对,就说你们家是争先进,三个孩子主动下乡的。不然,真要闹出来,这么说吧,你们家人有一个算一个,哪个工作也保不住。搞不好还要被下放,去住牛棚!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不如想想怎么对自己有利。没准你们这先进争回来,将来你家老头儿能再进一步,将来能多得几个进厂的名额,还能把孙子调回来呢,你也知道,这知青下乡,回城的也不是没有,只要城里有单位接收就可以。
孙主任肯定是不希望这娘俩在他办公室闹起来的,连哄带骗地劝道。周爷爷的继老伴对孙主任不办事又不退钱的行为还有点耿耿于怀,刚要说什么,被眼疾手快的儿子拉走了。哎呀,你拉我干吗?从街道办出来,周爷爷的继老伴不满地冲儿子翻了个白眼儿。妈,算了,明摆着,这孙主任收了礼是不想退了,咱们得罪他也没好处,就算了吧。
这年头,就是出个远门,都得到街道办开证明,周建民也不想跟孙主任闹得太僵了。主要是闹僵了也没好处。要是闹僵了,能把两个儿子下乡的事取消了,他就豁出去闹一场了。那钱,他收了,又不办事,凭啥不退。他要不退,我就把他收礼的事闹出来,看他怎么着!
妈!你说他收了礼,有证据吗?他能承认吗?刚开始名单上是小旭,他要是说咱们想逼他把小旭换成周安,然后他不同意,咱们才诬蔑他的,到时候事情闹大了,咱们得不了好。就像孙主任说的那样,工作可能保不住不说,搞不好还会被人抓了典型。那怎么着?这事就这么认了吗?
周爷爷的继老伴当下就郁闷坏了,向来只有她赚人便宜的,没想到,今天碰到孙主任这么个货色,吃了不吐。就像孙主任说的那样,咱们回家把词套好了,等着当先进吧,要是能先进到上了报纸,小旭他们也不是没有机会。,周建民抿着嘴道。真跟孙主任在这死磕,也就是个鱼死网破了,谁也讨不了好。早知道,当时就让小旭接你的班了。当时我想的是,你跟你媳妇也就是个临时工,工资都不高。我也没工作,这才把周安弄到乡下去,也是想着家里能少一个人的支出,还有就是想着拖上几年,正好老头子也要退休了,让周旭接老头子的班正合适。哪成想,事情最后变成了这个样子,把小孙子也搭进去了。周建民娘俩回到家,全家聚在一块儿商量了商量,也没有别的法子,只能是等着当先进了。周爷爷又给自己做了做心理建设,觉得当先进也不错,特别是上了报纸的先进,没准自己还能在单位更进一步呢。同时,周爷爷也表态,等自己提上去了,有机会就把周旭和周光调回来。周安倒底没回来。家里人也知道,周安摆了家里这么一道,其实算是和家里撕破脸了,只不过双方都心照不宣,没有落在明面上罢了。转眼就到了后天,周安早上起来,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去和知青们汇合。安安,你到了乡下,有什么事,就找你大表哥。杨大海眼眶红红的,拉着外甥的手嘱咐道。他挺舍不得外甥下乡的,也觉得没必要为出口气,把自己也搭进去。只是外甥心里有主意,还说他姥爷给他托梦了,他大表哥有难,让他去帮一把。而且他这一去,两年后兄弟俩就能一块儿回来。唉,神神叨叨的。舅舅,放心吧,我知道的。周安点了点头。把钱和粮票收好,我让你舅妈给你缝衣服里了,路上当点心,别让人偷了。
哎,我知道了。
杨大海送外甥到了知青汇合点,碰到了周爷爷的继老伴,周建民两口子来送周旭和周光。仇人相见,是分外眼红。哼!
哼!
周旭和周光已经被家人叮嘱过了,他们是要当先进的。以后,他们兄弟俩还要靠这块先进的招牌回城,今天万万是不能和周安闹起来。不然怎么说?说是周安把他们坑下乡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先进?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只能先哼一下,略表心意了。不久,人都到齐了,周安跟舅舅依依挥别,和小伙伴们踏上了去往邻省的火车。周光和周旭因为找了找关系,去了本省隔壁市的一个农村里,好歹也算离家近点。这天,周爷爷则早早地来到了厂子里,到了办公室后,他先给自己倒了杯水,然后坐在椅子上,矜持地拿过了当天的报纸。哟,老周,今天你三个孙子都下乡吧,没想着送一送啊?坐在周爷爷对面的采购科的吴科长笑着问道。周爷爷虽然是个科长,但是并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和别的科的几个科长副科长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周安的舅舅前几天到周家给外甥讨公道的事,在机械厂家属院都传遍了。吴科长就挺看不上周爷爷这种行为的,亲儿子都下放了,把亲孙子托付给你,不护着也就罢了,哪有为了别人的孙子坑自己亲孙子的?周安,甚至周安他爹,都算是他看着长大的,父子俩从小就乖巧懂事,要是他有这样的儿孙,心疼还心疼不过来呢,偏偏就是有人不做人,干的这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哟。哼,真是叫人看不惯。是啊,老周,我还以为你今天得请假,不来了呢。质检科的王科长也笑眯眯地说道。 孩子们这一去,可就几年回不来了啊。
咱们老周啊,这是把工作看得比天还高,比海还深,让人敬佩啊。质检科的陈副科长道。周爷爷淡定地扫了众人一眼,心说,你们再阴阳怪气地有什么用?老子马上就要当先进了。这上了报纸的先进,多半厂里也要提拔。老子马上就不用跟你们在一个办公室了!
周爷爷拿过报纸,仔细找了找,慢慢地脸色就不淡定了。报道呢?不是说记者采访周安那篇报道今天上报纸吗?报道不是主要讲他周志峰力争先进,动员几个孙子勇于下乡,到广阔的农村去开辟新天地的吗?
报道呢?
第46章 被迫下乡的知青(五)
老周, 你这是找什么呐?王科长看周爷爷眼睛睁得比铜铃还大,眼神一个劲儿往报纸上翻来翻去的,也忍不住凑上前去, 看个究竟。难道,今天的报纸上有什么大消息?
周爷爷的脸当下就黑了。这让他怎么说,他找报道呢,本来今天他孙子的采访要见报的, 这个报道还着重提到了他周志峰做为先进分子,鼓励家人下乡的光荣事迹。他昨天晚上琢磨了一宿, 上了报纸后, 凭着这些履历, 他在单位应该能更进一步, 到时候怎么说,怎么做,他都想好了,结果, 报道它不见了。明明说好的,今天安安上报纸, 然后报道他周志峰力争先进, 鼓励孙子们去建设新农村的。没了, 全都没了。咋回事呢?
没什么,就是,家里几个孩子都下乡了,我这心里, 没着没落的。心里虽然着急,周爷爷面上还是不动声色的。稳住,一定要稳住!千万不能让这些王八蛋们看出来, 不然,不定怎么笑话自己呢。都是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东西!
事实上,不只周爷爷,就是孙主任,和李干事,也都挺纳闷的。孙主任本来还想着,等这报道出炉了,也算做自己的政绩,在后面捡点功劳呢。不是说好的今天上报纸吗,怎么突然就没了呢?
其实,捡不捡功劳的倒是其次,主要是,这事情的发展,有点儿不大对头啊。孙主任心里就有些没底,赶紧就找了个借口去了趟报社,他得找刘记者问清楚,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孙主任骑着自行车,吭赤吭赤地到了社报门口,结果发现,嘿,李干事也来了。李干事,哟,好巧!孙主任从车子上下来,热情地冲李干事挥了挥手。李干事冷冷地瞥了孙主任一眼,没有说话,看到他气就不打一处来!
巧个头啊,他们俩估计就是为同一件事儿来的。都是这个孙主任,要不是他牵线,自己也不会认识周家人,也就不会帮他们这个忙。结果,现在可倒好,自己什么都没落着,收的礼全退回去了不算,还要担惊受怕的,这都什么事啊。从看到今天的报纸后,他这心里,七上八下的,到现在都还悬着呢。李干事,您是不是也是来找刘记者啊?孙主任又不傻,自然也感受到了李干事眼中的冷意,可他要不说话,气氛就更尴尬了,只得硬着头皮打圆场。李干事翻了个白眼,心说,这不是废话吗?不然我干吗跑这一趟?这糟心事还是你给我引来的呢,都是拜你所赐!
孙主任:这话没法谈了。孙主任支上车子,和李干事一去到门卫这儿这么一打听,刘记者没在单位,出去采访去了。老哥,刘记者去了哪里,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孙主任递了根烟过去。门卫大爷眯着眼睛接过来夹耳朵后面了。去哪里了不太清楚,什么时候回来,说不准,要不你们下午三四钟过来看看?
好咧,谢谢了。两人对望一眼,从门卫室出来,郁闷地站在报社门口。正主不在,等?还是不等?都是个问题。等吧,可能等半天,人家也不回来。不等吧,可能他们刚走了,人家就回来了。这样吧,李干事,反正我今天事儿也不多,我在这儿等会儿吧,有什么事,我再去通知你。
孙主任还是比较会做人的,这件事毕竟也算是因他的八竿子的远房亲戚而起,又是他从中牵线的,结果弄成了这个样子,也算是把李干事坑进去了,他决定勇敢地担当起来,用实际行动表态,争取消除李干事心中的怒火。那行,麻烦你了。李干事觉得还是应该给孙主任一个承担的机会,说了两句场面话,转身离去。其实论级别,还是孙主任要高一些,不过李干事在知青办经营多年,手中权力不小,这事孙主任又有些理亏,这才把姿态摆得低了一些,也是交好李干事的意思。念念不忘,必有回想。一个多钟头后,报社拐角处就出现了刘记者的身影。刘记者,你好,你好。看到远处的刘记者,孙主任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这等半天,也见不到人,他这心里不免着急起来。咦,孙主任,您怎么在这里?刘记者背着个书包走了过来,看到孙主任,不由也是一楞。孙主任心说,你这话说的,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我为什么来,你心里明镜似的吧?还不就是为了老周家那些破事来的。不过他心里这么吐槽,嘴上肯定是不能这么说的。那个,我们街道的周安,并没在下乡名单里,却是自愿下乡,去支援农村建设,我记得那天你还到我们街道办说起来,给他做了个采访,准备给他宣传宣传,正好我今天从这儿路过,就顺便过来打听打听,看什么时候能上报纸?说起来周安也是我们街道的一个门面了,这孩子,从小就五讲四美三热爱,长大了,更是追求进步,力争上游呢。
刘大记者,就冲周安的面上,这篇采访你也应该登出来啊。哦刘记者拉长了声调,这事啊我正要找你们呢。说到正事,刘记者的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这篇报道我都送到主编那里去了,今天本来要登的,也不知道机械厂家属院的谁,给我们报社投了一封匿名举报信,说这个报道跟事实不符啊。害得我还挨了我们主编一顿训。
恋耽美
去吧,去吧,赶紧的。周爷爷皱了皱眉头,挥了挥手。想也知道,老伴是想着跟孙主任去死磕了。他好歹也是个领导,顾及身份,拉不下脸,玩不来那套。老伴去,没准事情真能让她闹出个转机呢,毕竟,孙主任屁股也不太干净。周建民娘俩匆匆收拾了收拾,赶到街道办。孙主任见到这娘俩,脸色也是一沉。你们怎么来了?
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听这话,也气坏了,心说,我们怎么来了。难道你心里没数吗?要不是你收了东西不办事,我们至于跑这么一趟吗?
不过倒底也知道,他们是来求人的,现在撕破脸一点用处也没有。表哥。周建民开口道。孙主任是他生父的舅妈的娘家侄子的大舅子的外甥,小旭他们名单的事没什么变化吧?
他留了个心眼,故意没提李干事今天早上上门的事儿。这样,没准孙主任就会觉得,事情不是特别严重,也许还能给他们改回来呢。孙主任脸色就更黑了。我正要找你们呢,周安在报社有关系,你们以前怎么不说?算起来,他应该是周建民的远亲,周建民他妈就是通过前夫那边儿的关系找到的他,周安这个奶奶是继奶奶的事他倒是知道的。既然他是周建民的亲戚,肯定是和周建民关系近,娘俩又送了礼,他想着,顺手的事,也就给办了,哪想到,报社的记者会半路杀出来给周安出头。要是知道周安后面站着这么大号一靠山,他有毛病啊,收他们娘俩那点东西,都不够麻烦的。报社?没听说过啊。事实上,周爷爷的继奶奶对继子的人际关系,并不十分清楚。她嫁到周家后,周思远也到了懂事的年纪,和她的关系一直处得淡淡的,她又有亲儿子傍身,更没多少心思花在继子身上。报社的刘记者,昨天直接找到我的办公室,说他采访了周安,说原来下乡的名额,你们家定的是周旭,不过你家老头子觉悟高,鼓励三个孙子主动下乡。周安这才报名的。后天,这篇采访就要登报了。他还能怎么说?
说人家老周觉悟并没那么高?不但不高,还想着用周安代替周旭呢。而且,还上他这个街道办主任这里来走关系哩。他能怎么办?肯定是说好啊,对,没错,老周同志一直就是这样的,思想进步,力争上游。如果他要是当场戳穿刘记者,估计人家的新闻标题就成了《下乡知青名单更换之谜震惊!堂堂街道办主任,竟然做出这种事!》
他得多想不开,才会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他顺水推个舟,自己手底下,出了这么一家子先进,也算是他的工作业绩,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周建民母子茫然地对望一眼,刘记者?没听说过啊。看周家母子这表情,孙主任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这个刘记者,应该和你那个继子认识,而且关系不错。
要是关系差点儿,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来给周安出这个头。还有,就是,前阵儿,你们给我送的那些东西,我就不退了。当初为了帮你们跑这事,都送得差不多了。
孙主任又道。当初,他也就是给这娘俩引见了一下知青办的李干事,除了他这边外,这娘俩又格外给李干事送了一份礼,李干事这边答应帮忙这事就能办,倒是用不着他再另外出血。只是,当时报社的刘记者来这么一趟,害得他又赶紧跑了一趟李干事那里,俩人商量了半天,才想办法把这事平了,还害他被李干事一通埋怨。事情虽然没办成,毕竟让他虚惊了一场,周家送的东西就算给他压惊了。不过他也看得出来,这个老太太,有点滚刀肉似的,就换了一个对方比较容易接受的说法。果然,周爷爷的继老伴一听,就有点急了,心说,你可不只事情没办成啊,你还把我的小孙子都弄到乡下去了!
孙主任出来混了这么多年,多少也看出了眼前这老太太的心思。我劝你们,这事就这么认了,回家呢,把词都对一对,就说你们家是争先进,三个孩子主动下乡的。不然,真要闹出来,这么说吧,你们家人有一个算一个,哪个工作也保不住。搞不好还要被下放,去住牛棚!现在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不如想想怎么对自己有利。没准你们这先进争回来,将来你家老头儿能再进一步,将来能多得几个进厂的名额,还能把孙子调回来呢,你也知道,这知青下乡,回城的也不是没有,只要城里有单位接收就可以。
孙主任肯定是不希望这娘俩在他办公室闹起来的,连哄带骗地劝道。周爷爷的继老伴对孙主任不办事又不退钱的行为还有点耿耿于怀,刚要说什么,被眼疾手快的儿子拉走了。哎呀,你拉我干吗?从街道办出来,周爷爷的继老伴不满地冲儿子翻了个白眼儿。妈,算了,明摆着,这孙主任收了礼是不想退了,咱们得罪他也没好处,就算了吧。
这年头,就是出个远门,都得到街道办开证明,周建民也不想跟孙主任闹得太僵了。主要是闹僵了也没好处。要是闹僵了,能把两个儿子下乡的事取消了,他就豁出去闹一场了。那钱,他收了,又不办事,凭啥不退。他要不退,我就把他收礼的事闹出来,看他怎么着!
妈!你说他收了礼,有证据吗?他能承认吗?刚开始名单上是小旭,他要是说咱们想逼他把小旭换成周安,然后他不同意,咱们才诬蔑他的,到时候事情闹大了,咱们得不了好。就像孙主任说的那样,工作可能保不住不说,搞不好还会被人抓了典型。那怎么着?这事就这么认了吗?
周爷爷的继老伴当下就郁闷坏了,向来只有她赚人便宜的,没想到,今天碰到孙主任这么个货色,吃了不吐。就像孙主任说的那样,咱们回家把词套好了,等着当先进吧,要是能先进到上了报纸,小旭他们也不是没有机会。,周建民抿着嘴道。真跟孙主任在这死磕,也就是个鱼死网破了,谁也讨不了好。早知道,当时就让小旭接你的班了。当时我想的是,你跟你媳妇也就是个临时工,工资都不高。我也没工作,这才把周安弄到乡下去,也是想着家里能少一个人的支出,还有就是想着拖上几年,正好老头子也要退休了,让周旭接老头子的班正合适。哪成想,事情最后变成了这个样子,把小孙子也搭进去了。周建民娘俩回到家,全家聚在一块儿商量了商量,也没有别的法子,只能是等着当先进了。周爷爷又给自己做了做心理建设,觉得当先进也不错,特别是上了报纸的先进,没准自己还能在单位更进一步呢。同时,周爷爷也表态,等自己提上去了,有机会就把周旭和周光调回来。周安倒底没回来。家里人也知道,周安摆了家里这么一道,其实算是和家里撕破脸了,只不过双方都心照不宣,没有落在明面上罢了。转眼就到了后天,周安早上起来,收拾收拾东西,准备去和知青们汇合。安安,你到了乡下,有什么事,就找你大表哥。杨大海眼眶红红的,拉着外甥的手嘱咐道。他挺舍不得外甥下乡的,也觉得没必要为出口气,把自己也搭进去。只是外甥心里有主意,还说他姥爷给他托梦了,他大表哥有难,让他去帮一把。而且他这一去,两年后兄弟俩就能一块儿回来。唉,神神叨叨的。舅舅,放心吧,我知道的。周安点了点头。把钱和粮票收好,我让你舅妈给你缝衣服里了,路上当点心,别让人偷了。
哎,我知道了。
杨大海送外甥到了知青汇合点,碰到了周爷爷的继老伴,周建民两口子来送周旭和周光。仇人相见,是分外眼红。哼!
哼!
周旭和周光已经被家人叮嘱过了,他们是要当先进的。以后,他们兄弟俩还要靠这块先进的招牌回城,今天万万是不能和周安闹起来。不然怎么说?说是周安把他们坑下乡的?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么先进?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只能先哼一下,略表心意了。不久,人都到齐了,周安跟舅舅依依挥别,和小伙伴们踏上了去往邻省的火车。周光和周旭因为找了找关系,去了本省隔壁市的一个农村里,好歹也算离家近点。这天,周爷爷则早早地来到了厂子里,到了办公室后,他先给自己倒了杯水,然后坐在椅子上,矜持地拿过了当天的报纸。哟,老周,今天你三个孙子都下乡吧,没想着送一送啊?坐在周爷爷对面的采购科的吴科长笑着问道。周爷爷虽然是个科长,但是并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和别的科的几个科长副科长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周安的舅舅前几天到周家给外甥讨公道的事,在机械厂家属院都传遍了。吴科长就挺看不上周爷爷这种行为的,亲儿子都下放了,把亲孙子托付给你,不护着也就罢了,哪有为了别人的孙子坑自己亲孙子的?周安,甚至周安他爹,都算是他看着长大的,父子俩从小就乖巧懂事,要是他有这样的儿孙,心疼还心疼不过来呢,偏偏就是有人不做人,干的这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哟。哼,真是叫人看不惯。是啊,老周,我还以为你今天得请假,不来了呢。质检科的王科长也笑眯眯地说道。 孩子们这一去,可就几年回不来了啊。
咱们老周啊,这是把工作看得比天还高,比海还深,让人敬佩啊。质检科的陈副科长道。周爷爷淡定地扫了众人一眼,心说,你们再阴阳怪气地有什么用?老子马上就要当先进了。这上了报纸的先进,多半厂里也要提拔。老子马上就不用跟你们在一个办公室了!
周爷爷拿过报纸,仔细找了找,慢慢地脸色就不淡定了。报道呢?不是说记者采访周安那篇报道今天上报纸吗?报道不是主要讲他周志峰力争先进,动员几个孙子勇于下乡,到广阔的农村去开辟新天地的吗?
报道呢?
第46章 被迫下乡的知青(五)
老周, 你这是找什么呐?王科长看周爷爷眼睛睁得比铜铃还大,眼神一个劲儿往报纸上翻来翻去的,也忍不住凑上前去, 看个究竟。难道,今天的报纸上有什么大消息?
周爷爷的脸当下就黑了。这让他怎么说,他找报道呢,本来今天他孙子的采访要见报的, 这个报道还着重提到了他周志峰做为先进分子,鼓励家人下乡的光荣事迹。他昨天晚上琢磨了一宿, 上了报纸后, 凭着这些履历, 他在单位应该能更进一步, 到时候怎么说,怎么做,他都想好了,结果, 报道它不见了。明明说好的,今天安安上报纸, 然后报道他周志峰力争先进, 鼓励孙子们去建设新农村的。没了, 全都没了。咋回事呢?
没什么,就是,家里几个孩子都下乡了,我这心里, 没着没落的。心里虽然着急,周爷爷面上还是不动声色的。稳住,一定要稳住!千万不能让这些王八蛋们看出来, 不然,不定怎么笑话自己呢。都是群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东西!
事实上,不只周爷爷,就是孙主任,和李干事,也都挺纳闷的。孙主任本来还想着,等这报道出炉了,也算做自己的政绩,在后面捡点功劳呢。不是说好的今天上报纸吗,怎么突然就没了呢?
其实,捡不捡功劳的倒是其次,主要是,这事情的发展,有点儿不大对头啊。孙主任心里就有些没底,赶紧就找了个借口去了趟报社,他得找刘记者问清楚,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孙主任骑着自行车,吭赤吭赤地到了社报门口,结果发现,嘿,李干事也来了。李干事,哟,好巧!孙主任从车子上下来,热情地冲李干事挥了挥手。李干事冷冷地瞥了孙主任一眼,没有说话,看到他气就不打一处来!
巧个头啊,他们俩估计就是为同一件事儿来的。都是这个孙主任,要不是他牵线,自己也不会认识周家人,也就不会帮他们这个忙。结果,现在可倒好,自己什么都没落着,收的礼全退回去了不算,还要担惊受怕的,这都什么事啊。从看到今天的报纸后,他这心里,七上八下的,到现在都还悬着呢。李干事,您是不是也是来找刘记者啊?孙主任又不傻,自然也感受到了李干事眼中的冷意,可他要不说话,气氛就更尴尬了,只得硬着头皮打圆场。李干事翻了个白眼,心说,这不是废话吗?不然我干吗跑这一趟?这糟心事还是你给我引来的呢,都是拜你所赐!
孙主任:这话没法谈了。孙主任支上车子,和李干事一去到门卫这儿这么一打听,刘记者没在单位,出去采访去了。老哥,刘记者去了哪里,大概什么时候回来?孙主任递了根烟过去。门卫大爷眯着眼睛接过来夹耳朵后面了。去哪里了不太清楚,什么时候回来,说不准,要不你们下午三四钟过来看看?
好咧,谢谢了。两人对望一眼,从门卫室出来,郁闷地站在报社门口。正主不在,等?还是不等?都是个问题。等吧,可能等半天,人家也不回来。不等吧,可能他们刚走了,人家就回来了。这样吧,李干事,反正我今天事儿也不多,我在这儿等会儿吧,有什么事,我再去通知你。
孙主任还是比较会做人的,这件事毕竟也算是因他的八竿子的远房亲戚而起,又是他从中牵线的,结果弄成了这个样子,也算是把李干事坑进去了,他决定勇敢地担当起来,用实际行动表态,争取消除李干事心中的怒火。那行,麻烦你了。李干事觉得还是应该给孙主任一个承担的机会,说了两句场面话,转身离去。其实论级别,还是孙主任要高一些,不过李干事在知青办经营多年,手中权力不小,这事孙主任又有些理亏,这才把姿态摆得低了一些,也是交好李干事的意思。念念不忘,必有回想。一个多钟头后,报社拐角处就出现了刘记者的身影。刘记者,你好,你好。看到远处的刘记者,孙主任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这等半天,也见不到人,他这心里不免着急起来。咦,孙主任,您怎么在这里?刘记者背着个书包走了过来,看到孙主任,不由也是一楞。孙主任心说,你这话说的,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吗?我为什么来,你心里明镜似的吧?还不就是为了老周家那些破事来的。不过他心里这么吐槽,嘴上肯定是不能这么说的。那个,我们街道的周安,并没在下乡名单里,却是自愿下乡,去支援农村建设,我记得那天你还到我们街道办说起来,给他做了个采访,准备给他宣传宣传,正好我今天从这儿路过,就顺便过来打听打听,看什么时候能上报纸?说起来周安也是我们街道的一个门面了,这孩子,从小就五讲四美三热爱,长大了,更是追求进步,力争上游呢。
刘大记者,就冲周安的面上,这篇采访你也应该登出来啊。哦刘记者拉长了声调,这事啊我正要找你们呢。说到正事,刘记者的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这篇报道我都送到主编那里去了,今天本来要登的,也不知道机械厂家属院的谁,给我们报社投了一封匿名举报信,说这个报道跟事实不符啊。害得我还挨了我们主编一顿训。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