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殿的人方推开殿门,就见到走来的元乔,她瞪了一眼:我有话同你说。将手中的灯递给她,冷漠道:太丑。
元乔向后看了一眼,不去接灯:容后再说。
不需容后,你把它烧了即可。元莞将灯塞至她手中,烫手的山芋趁早丢掉。
元乔无奈道:你还有何事?
有。元莞道,豫王的事还需说清楚,她心中憋着一口气,也不加掩饰,逼近着元乔,低声道:那个图案的事,你不想说说吗?
说、说什么?元乔没来由被她看得心中发慌,将灯置于案上,回身就见元莞走来,她下意识往后退,解释道:豫王、豫王的事,我会同你说的。
那你说。元莞等着。
元乔被她这么一盯,窘迫得不知如何是好,手扶着案几,往后躲了躲。
两人相持不下,窗下的人闻声看了过去,总觉得两人像是在闹别扭,见到皇帝面色发红,狐疑地走近,揖礼道:陛下、元姑娘。
元莞闻声一惊,回头看着发懵的陆连枝,语气缓和:你为何在这里?
作者有话要说:
陆蠢蠢欲动连枝
元惊恐乔
剧情这个事,会适当加快。
九好说话皇叔
对不?感谢
第61章 温柔些
陆连枝今日而来, 本是为布苏通商一事,刚说了几句,就听到有人殿门开启的声音, 只当是寻常伺候的宫人, 也未作计较。
近了才知是元莞。她看向案上的白纱灯, 小人图极为精致, 一举一动都显得憨态可爱, 她欲多看一眼,就见元莞移步挡住。
元莞厌恶那盏灯, 哪里容得旁人看, 挡住后,就将灯抱走,匆匆离开。
元乔莞尔一笑,同陆连枝道:她嫌弃灯画太丑。
那是陛下所画?陆连枝惊讶道,都道皇帝满腹经纶,书画造诣高,不想一副小人图也活灵活现,看着元莞紧张之色, 她猜测道:画上是元莞?
比起元莞的四不像, 那六幅图很容易让人看清画的何人, 元乔也未曾否认, 点头承认,而后说起布苏的事。
陆连枝感觉哪里奇怪,皇帝画元莞做什么, 还放于灯上, 元莞方才之色,对皇帝毫无尊敬, 怒气冲冲,不似君臣,更像是为灯来兴师问罪的。
她想不通,元乔神色如故,所言皆是通商之事,也不好再问了。
问罪没有成功的元莞,回去后将灯交给落霞,压入箱底。
反是豫王,她心中多了计较,让人去近身看看,若真是豫王所为,此事也不难解。他自己撞过来的,正好将人赶出临安城。
入夜后,元乔又来了,元莞令人将宫门反锁,直接将人关在外面,天寒地冻,也不去管她如何。
宫门一锁,元乔望而生叹,只得回殿而去。
内侍还没有动静,倒是豫王死不要脸又入宫,天气湿滑,走上台阶之际,不慎滑了一跤,整个人摔了下来。
孤鹜吓得心口一跳,忙几步近前,将人搀扶起来,拂去身上的灰尘,忙道:豫王小心些,冬日路不好走,好几位大人摔倒了,可要召太医看看。
拂去灰尘之际,袖口中的手顺势将腰间玉佩拽了下来,嘴中依旧喊着让人请太医。
豫王恼火,也不顾及孤鹜的身份,一把将他推开:狗东西,也不看看本王是谁,你们当值不晓得把水擦擦,本王身体金贵,你们谁担得起责任。
口中又骂了几句,孤鹜点头哈腰,让人扶着豫王进殿,自己脚底抹油地了去了福宁殿。
玉佩递至元莞手中,她与图纸对比之后,冷笑道:还真是一样,你可晓得豫王府这个图案有什么来由?
这个不知,容臣回去查查。孤鹜道。
也可,你将玉佩留下,此事也不令你为难,据实回禀元乔。元莞坦诚道。她给孤鹜留了出路,也不会令他难做事。
孤鹜笑着退了出去。
垂拱殿内的豫王摔得不轻,口中骂骂咧咧,元乔不予理会,垂首批阅奏疏。
骂过一阵后,豫王还未曾消气,知晓君臣分寸,也不好再发难,便道:陛下,臣想为世子求娶苏相的孙女苏澜。
御笔顿住,元乔掀了掀眼皮,波澜不惊道:世子之前已成亲,让苏澜做妾?
陛下有所不知,世子妃早已去世,世子孤身一人。豫王道。
元乔不肯:苏澜不过十五、六岁,给世子做妾,你觉得苏相会应承?
所以臣来请陛下赐婚,一旦赐婚,苏闻那老儿就不会抗旨。豫王自信。
我会问问苏相的意思,两家之好,本就需你情我愿,若是结怨,也是功亏一篑。元乔淡淡道,旋即命人去请苏闻。
豫王不以为然,陛下是天子,一句话就可,不会结怨。
元乔直言:你之意,不过是拉拢苏闻,赐婚之后,苏闻不愿,你照旧是一场空。
豫王心思被揭露得彻底,他也不觉得难为情,反而气焰更胜:苏闻不臣,陛下当除之。
豫王不臣,朕依旧耐心待之。元乔从容道。
话至此,豫王依旧毫无悔悟,依旧道:我与苏闻怎可相提并论,你我兄妹,关系亲厚。
恬不知耻的话,豫王向来无所顾忌,元乔倦于再谈,摆手道:待问过苏闻再说。
陛下赐婚,苏闻不会抗旨。豫王坚持道。
元乔不耐,冷了脸色,让人请他出殿。
豫王也是不悦,拂袖而去。
片刻后,孤鹜入殿,坦诚他替元莞所办的事。元乔也未曾吃惊,淡淡扫他一眼,一字未说。孤鹜忐忑,躬身出殿。
昨夜吃了闭门羹,元乔心中有些烦躁,苏闻来后,她询问结亲之意。
苏闻直言拒绝,不与豫王为流,且力谏豫王就藩,再是陛下的堂兄弟,也不可逾矩。
元乔没有答应、亦没有拒绝,苏闻走后,她起身去福宁殿。
昨夜宫门锁得早,白日里过来就没有再锁,元乔大大方方入殿,人在宽榻上看书。趋步走近,元莞就已察觉,她将书放下,冷眼看着:你来要玉佩的?
不要,你的事你自己处理。元乔觉得疲倦,在她身侧坐下。
元莞不愿同她亲近,往一侧坐了坐,将小几置于两人中间,不耐道:那你来做甚?
同你说说话,你在看什么书?元乔漠视她的抵触,拿起一侧的书,随意一看,上面的字并非是大宋文字,你看得懂吗?
你想说什么?元莞对她反感,想着豫王的事,就没来由的烦躁:你既骗我,又来找我做甚。
豫王的事,我并非真心瞒你,眼下你已经猜到了,要做什么,我也不会拦你。元乔也是为难,德惠太后的嘱咐一直记在心,可与元莞发生冲突,她就不知所措了。
不如顺其自然,不必逆天而行。
元莞扫她一眼:你不管与骗人并非同一件事。
我未曾骗你。元乔解释。
你既知晓是玉令为豫王所有,却不言明;且假意将陈砚给我,他隐瞒不报,与我有何益处?元莞愈发恼火,看着对面人平静从容就想将人赶出去,没来由地心烦。
她气在这里。元乔忽而轻松下来,陈砚不知此事,你将他召来问一问,他或许还未查到。
元莞不信,也不同她说话,将游记夺了回来,起身赶客:陛下该走了。
元乔不动:何必生气,豫王要与苏闻结亲,苏闻未曾同意,两人都恼火。
话意特别,元莞品出些许味道来,豫王结亲是看上苏闻的权势,而苏闻历来不喜豫王,得知豫王有此心思,必然着急,想必回府后,两人都不会罢休。
她看向元乔:你将灯收回去。
我收了你的灯,礼尚往来,就该还你一盏。元乔语气虽轻,笑意却深。
元莞恍惚回到为帝之时,元乔对她时的温柔,口中又骂了一声骗子,道:那你将那盏灯还我,我将这盏还你。
元乔不理她,罕见地笑意狡黠:那你将菊花酒、将傀儡娃娃送还?
你元莞竟被噎得不知如何回答,菊花酒早就砸了,傀儡娃娃黏在台阶上,连尸身都找不见了,哪里能还她。
元乔不讲理,她极为敏感地感觉出哪里不对,你怎地不讲理了?
哪里不讲理?你要回你的礼,我要回我的,哪里是不讲理了?元乔语气照旧,只是眉眼处多了和煦的春意。
这般一说,也并未有错,元莞理屈,依旧倔强道:我还送了你话未说完就顿住,怎地感觉像是幼童,和玩伴玩得不好,就开始要回自己送的礼。
欲言又止后,元乔反静静等着她的话,神色温软,看得元莞想伸手捏她一下,想想两人如今的身份,就只好罢休。
她不语,元乔则道:我们对弈,可好?
不好。元莞拒绝。
元乔又道:我让你三子。
让了也赢不了。元莞坚持。
元乔无奈,只得再妥协:让你十步,可好?
元莞眼中湛亮,元乔再接再励:你若赢了,就将灯还我。
元莞心动了,当即令落霞去取棋盘,又添一句:你再将我的灯还我。
她忽而有了信心,灵动许多,不再是死气沉沉,元乔叹气,恍惚明白些什么,但棋是不能输的。
元乔下定决心不能输,自然就不会输,元莞竹篮打水一场空,连输几局后,觉得丧气。
本想再来一局,朝臣求见,只得暂时放弃,元乔先离去,嘱咐道:下次再来。
元莞没应,不明白自己为何惨败,低头摆弄着棋子,也不去送她。
****
元乔并未说谎,陈砚一日后就来禀报图案在豫王身上见到过。
元莞不满,你查的速度慢了很多,办事也不谨慎。
陈砚汗颜:臣确实不如皇城司办事迅速。
人就在眼前,也不好将人晾着,元莞吩咐他亲自去盯着豫王,将他近况都记录下来。
陈砚有苦难言,这些小事随意吩咐人就成,实在是用不上他。元莞是在惩罚他办事不尽心,也无法辩驳,只得领命而去。
他一走,内侍处就来了消息。那名内侍改扮出宫,去了花阁。
在花阁内待了半日,喝得半醉,才回宫而来。跟着进花阁的人,将他所为都告知元莞。
元莞不知花阁是何地,只当是酒楼,问道:他就一人饮酒?
并非,要了一名女子,两人饮的。
她就不明白了,内侍同女子喝什么酒,你将那名女子盯着,看她去了何地,见了何人。
这、花阁中的女子每日都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人,怕是不大好查。
一女子见那么多人,不是更奇怪?元莞问道。
传话的宫人知晓她单纯,不知外间事,为难道:花阁内是女子有银子就会伺候男子,一日内见多人,也是常有的。
元莞狐疑,不明白她的意思,依旧道:不管如何,还是盯着。
宫人称是,见她懵懵懂懂,不好再说,领了吩咐下去。元莞也没有多想,只要盯得紧,她再让人去找内侍催一催,必然有所获。
内侍处催过几波,豫王频繁令人去说媒,苏闻烦不胜烦,又不好得罪,只以苏澜有恙拒绝。
豫王吃了几次闭门羹,气得不行,不再登苏府的府门。
腊月中旬,内侍要求要见苏闻,以求证。元莞冷笑,这人的胆子颇大,也没长脑子,到底是为谁行事,竟然略过她求证。
她直言拒绝,扬言将他革除在外,内侍这才慌了,忙不再言,表明忠心,约定在除夕夜动手。
筵席惯来是最好的行事契机,元莞答应下来,内侍又去了花阁,找的还是上次那位花娘。
元莞不懂花阁规矩,陈砚却明白,当机立下,令人将往后几日内与花娘接触的人都查过一遍,最终查出有人出自豫王府。
有了线索后,陈砚忙去查,那人是豫王府的家臣,去花阁寻欢为名,与花娘接话才是真。
陈砚禀告之际,还有苏闻在,元莞故意请他的,苏闻与豫王已然不和,不如将火烧大一把,届时她全身而退,由着苏闻去对付豫王。
苏闻听过后,已然震惊,元莞故意道:苏相可有把柄落在豫王手上,届时嫁孙女才能偿还的。
苏闻闻言蕴怒,道:简直可耻。
元乔望了一眼自得的元莞,无奈摇首,此举看似大胆,却将自己摘得干净,也符合元莞的性子。多年前,她能将杀刘谨行的事推给她,今日也能再来一次。
陈砚说得具体,提了数次花阁,元莞抓住重点:花阁是酒楼,为何有这种买卖?
本该严肃冰冷的场面,被她这么一问,瞬息就变得微妙。陈砚秉着为臣的道理,揖礼解释道:花阁并非是酒楼
花阁就是一酒楼。元乔出声打断陈砚的话,陈砚会意,忙垂首附和:对,花阁是酒楼,花娘就是沽酒的。
你方才明明说不是的。元莞不好糊弄,陈砚明明说不是,是元乔打断才改口的,两人不可信,便看向苏闻。
苏闻曾是她的帝师,两人关系也算亲厚,对上她湿漉漉求知的眼神后,莫名觉得尴尬,跟着皇帝的说话开口:花阁与酒楼相似。
三人成虎,烁口成金。元莞不信也得信,元莞只好作罢。
事情已查清摸透,元莞也不再插手,苏闻都已掺和进来,她这废帝也不好再管,带着人潇洒地回福宁殿而去。
被她拉下水的苏闻尚不知是她的计策,对于豫王的用心顿觉可耻,两府联姻是好事,被豫王这么一搅和,成了最肮脏的交易买卖。
苏闻不是省油灯,这么大的把柄落在手里,不会轻易揭过此事,他大胆同元乔开口:陛下觉得此事如何解?
恋耽美
元乔向后看了一眼,不去接灯:容后再说。
不需容后,你把它烧了即可。元莞将灯塞至她手中,烫手的山芋趁早丢掉。
元乔无奈道:你还有何事?
有。元莞道,豫王的事还需说清楚,她心中憋着一口气,也不加掩饰,逼近着元乔,低声道:那个图案的事,你不想说说吗?
说、说什么?元乔没来由被她看得心中发慌,将灯置于案上,回身就见元莞走来,她下意识往后退,解释道:豫王、豫王的事,我会同你说的。
那你说。元莞等着。
元乔被她这么一盯,窘迫得不知如何是好,手扶着案几,往后躲了躲。
两人相持不下,窗下的人闻声看了过去,总觉得两人像是在闹别扭,见到皇帝面色发红,狐疑地走近,揖礼道:陛下、元姑娘。
元莞闻声一惊,回头看着发懵的陆连枝,语气缓和:你为何在这里?
作者有话要说:
陆蠢蠢欲动连枝
元惊恐乔
剧情这个事,会适当加快。
九好说话皇叔
对不?感谢
第61章 温柔些
陆连枝今日而来, 本是为布苏通商一事,刚说了几句,就听到有人殿门开启的声音, 只当是寻常伺候的宫人, 也未作计较。
近了才知是元莞。她看向案上的白纱灯, 小人图极为精致, 一举一动都显得憨态可爱, 她欲多看一眼,就见元莞移步挡住。
元莞厌恶那盏灯, 哪里容得旁人看, 挡住后,就将灯抱走,匆匆离开。
元乔莞尔一笑,同陆连枝道:她嫌弃灯画太丑。
那是陛下所画?陆连枝惊讶道,都道皇帝满腹经纶,书画造诣高,不想一副小人图也活灵活现,看着元莞紧张之色, 她猜测道:画上是元莞?
比起元莞的四不像, 那六幅图很容易让人看清画的何人, 元乔也未曾否认, 点头承认,而后说起布苏的事。
陆连枝感觉哪里奇怪,皇帝画元莞做什么, 还放于灯上, 元莞方才之色,对皇帝毫无尊敬, 怒气冲冲,不似君臣,更像是为灯来兴师问罪的。
她想不通,元乔神色如故,所言皆是通商之事,也不好再问了。
问罪没有成功的元莞,回去后将灯交给落霞,压入箱底。
反是豫王,她心中多了计较,让人去近身看看,若真是豫王所为,此事也不难解。他自己撞过来的,正好将人赶出临安城。
入夜后,元乔又来了,元莞令人将宫门反锁,直接将人关在外面,天寒地冻,也不去管她如何。
宫门一锁,元乔望而生叹,只得回殿而去。
内侍还没有动静,倒是豫王死不要脸又入宫,天气湿滑,走上台阶之际,不慎滑了一跤,整个人摔了下来。
孤鹜吓得心口一跳,忙几步近前,将人搀扶起来,拂去身上的灰尘,忙道:豫王小心些,冬日路不好走,好几位大人摔倒了,可要召太医看看。
拂去灰尘之际,袖口中的手顺势将腰间玉佩拽了下来,嘴中依旧喊着让人请太医。
豫王恼火,也不顾及孤鹜的身份,一把将他推开:狗东西,也不看看本王是谁,你们当值不晓得把水擦擦,本王身体金贵,你们谁担得起责任。
口中又骂了几句,孤鹜点头哈腰,让人扶着豫王进殿,自己脚底抹油地了去了福宁殿。
玉佩递至元莞手中,她与图纸对比之后,冷笑道:还真是一样,你可晓得豫王府这个图案有什么来由?
这个不知,容臣回去查查。孤鹜道。
也可,你将玉佩留下,此事也不令你为难,据实回禀元乔。元莞坦诚道。她给孤鹜留了出路,也不会令他难做事。
孤鹜笑着退了出去。
垂拱殿内的豫王摔得不轻,口中骂骂咧咧,元乔不予理会,垂首批阅奏疏。
骂过一阵后,豫王还未曾消气,知晓君臣分寸,也不好再发难,便道:陛下,臣想为世子求娶苏相的孙女苏澜。
御笔顿住,元乔掀了掀眼皮,波澜不惊道:世子之前已成亲,让苏澜做妾?
陛下有所不知,世子妃早已去世,世子孤身一人。豫王道。
元乔不肯:苏澜不过十五、六岁,给世子做妾,你觉得苏相会应承?
所以臣来请陛下赐婚,一旦赐婚,苏闻那老儿就不会抗旨。豫王自信。
我会问问苏相的意思,两家之好,本就需你情我愿,若是结怨,也是功亏一篑。元乔淡淡道,旋即命人去请苏闻。
豫王不以为然,陛下是天子,一句话就可,不会结怨。
元乔直言:你之意,不过是拉拢苏闻,赐婚之后,苏闻不愿,你照旧是一场空。
豫王心思被揭露得彻底,他也不觉得难为情,反而气焰更胜:苏闻不臣,陛下当除之。
豫王不臣,朕依旧耐心待之。元乔从容道。
话至此,豫王依旧毫无悔悟,依旧道:我与苏闻怎可相提并论,你我兄妹,关系亲厚。
恬不知耻的话,豫王向来无所顾忌,元乔倦于再谈,摆手道:待问过苏闻再说。
陛下赐婚,苏闻不会抗旨。豫王坚持道。
元乔不耐,冷了脸色,让人请他出殿。
豫王也是不悦,拂袖而去。
片刻后,孤鹜入殿,坦诚他替元莞所办的事。元乔也未曾吃惊,淡淡扫他一眼,一字未说。孤鹜忐忑,躬身出殿。
昨夜吃了闭门羹,元乔心中有些烦躁,苏闻来后,她询问结亲之意。
苏闻直言拒绝,不与豫王为流,且力谏豫王就藩,再是陛下的堂兄弟,也不可逾矩。
元乔没有答应、亦没有拒绝,苏闻走后,她起身去福宁殿。
昨夜宫门锁得早,白日里过来就没有再锁,元乔大大方方入殿,人在宽榻上看书。趋步走近,元莞就已察觉,她将书放下,冷眼看着:你来要玉佩的?
不要,你的事你自己处理。元乔觉得疲倦,在她身侧坐下。
元莞不愿同她亲近,往一侧坐了坐,将小几置于两人中间,不耐道:那你来做甚?
同你说说话,你在看什么书?元乔漠视她的抵触,拿起一侧的书,随意一看,上面的字并非是大宋文字,你看得懂吗?
你想说什么?元莞对她反感,想着豫王的事,就没来由的烦躁:你既骗我,又来找我做甚。
豫王的事,我并非真心瞒你,眼下你已经猜到了,要做什么,我也不会拦你。元乔也是为难,德惠太后的嘱咐一直记在心,可与元莞发生冲突,她就不知所措了。
不如顺其自然,不必逆天而行。
元莞扫她一眼:你不管与骗人并非同一件事。
我未曾骗你。元乔解释。
你既知晓是玉令为豫王所有,却不言明;且假意将陈砚给我,他隐瞒不报,与我有何益处?元莞愈发恼火,看着对面人平静从容就想将人赶出去,没来由地心烦。
她气在这里。元乔忽而轻松下来,陈砚不知此事,你将他召来问一问,他或许还未查到。
元莞不信,也不同她说话,将游记夺了回来,起身赶客:陛下该走了。
元乔不动:何必生气,豫王要与苏闻结亲,苏闻未曾同意,两人都恼火。
话意特别,元莞品出些许味道来,豫王结亲是看上苏闻的权势,而苏闻历来不喜豫王,得知豫王有此心思,必然着急,想必回府后,两人都不会罢休。
她看向元乔:你将灯收回去。
我收了你的灯,礼尚往来,就该还你一盏。元乔语气虽轻,笑意却深。
元莞恍惚回到为帝之时,元乔对她时的温柔,口中又骂了一声骗子,道:那你将那盏灯还我,我将这盏还你。
元乔不理她,罕见地笑意狡黠:那你将菊花酒、将傀儡娃娃送还?
你元莞竟被噎得不知如何回答,菊花酒早就砸了,傀儡娃娃黏在台阶上,连尸身都找不见了,哪里能还她。
元乔不讲理,她极为敏感地感觉出哪里不对,你怎地不讲理了?
哪里不讲理?你要回你的礼,我要回我的,哪里是不讲理了?元乔语气照旧,只是眉眼处多了和煦的春意。
这般一说,也并未有错,元莞理屈,依旧倔强道:我还送了你话未说完就顿住,怎地感觉像是幼童,和玩伴玩得不好,就开始要回自己送的礼。
欲言又止后,元乔反静静等着她的话,神色温软,看得元莞想伸手捏她一下,想想两人如今的身份,就只好罢休。
她不语,元乔则道:我们对弈,可好?
不好。元莞拒绝。
元乔又道:我让你三子。
让了也赢不了。元莞坚持。
元乔无奈,只得再妥协:让你十步,可好?
元莞眼中湛亮,元乔再接再励:你若赢了,就将灯还我。
元莞心动了,当即令落霞去取棋盘,又添一句:你再将我的灯还我。
她忽而有了信心,灵动许多,不再是死气沉沉,元乔叹气,恍惚明白些什么,但棋是不能输的。
元乔下定决心不能输,自然就不会输,元莞竹篮打水一场空,连输几局后,觉得丧气。
本想再来一局,朝臣求见,只得暂时放弃,元乔先离去,嘱咐道:下次再来。
元莞没应,不明白自己为何惨败,低头摆弄着棋子,也不去送她。
****
元乔并未说谎,陈砚一日后就来禀报图案在豫王身上见到过。
元莞不满,你查的速度慢了很多,办事也不谨慎。
陈砚汗颜:臣确实不如皇城司办事迅速。
人就在眼前,也不好将人晾着,元莞吩咐他亲自去盯着豫王,将他近况都记录下来。
陈砚有苦难言,这些小事随意吩咐人就成,实在是用不上他。元莞是在惩罚他办事不尽心,也无法辩驳,只得领命而去。
他一走,内侍处就来了消息。那名内侍改扮出宫,去了花阁。
在花阁内待了半日,喝得半醉,才回宫而来。跟着进花阁的人,将他所为都告知元莞。
元莞不知花阁是何地,只当是酒楼,问道:他就一人饮酒?
并非,要了一名女子,两人饮的。
她就不明白了,内侍同女子喝什么酒,你将那名女子盯着,看她去了何地,见了何人。
这、花阁中的女子每日都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人,怕是不大好查。
一女子见那么多人,不是更奇怪?元莞问道。
传话的宫人知晓她单纯,不知外间事,为难道:花阁内是女子有银子就会伺候男子,一日内见多人,也是常有的。
元莞狐疑,不明白她的意思,依旧道:不管如何,还是盯着。
宫人称是,见她懵懵懂懂,不好再说,领了吩咐下去。元莞也没有多想,只要盯得紧,她再让人去找内侍催一催,必然有所获。
内侍处催过几波,豫王频繁令人去说媒,苏闻烦不胜烦,又不好得罪,只以苏澜有恙拒绝。
豫王吃了几次闭门羹,气得不行,不再登苏府的府门。
腊月中旬,内侍要求要见苏闻,以求证。元莞冷笑,这人的胆子颇大,也没长脑子,到底是为谁行事,竟然略过她求证。
她直言拒绝,扬言将他革除在外,内侍这才慌了,忙不再言,表明忠心,约定在除夕夜动手。
筵席惯来是最好的行事契机,元莞答应下来,内侍又去了花阁,找的还是上次那位花娘。
元莞不懂花阁规矩,陈砚却明白,当机立下,令人将往后几日内与花娘接触的人都查过一遍,最终查出有人出自豫王府。
有了线索后,陈砚忙去查,那人是豫王府的家臣,去花阁寻欢为名,与花娘接话才是真。
陈砚禀告之际,还有苏闻在,元莞故意请他的,苏闻与豫王已然不和,不如将火烧大一把,届时她全身而退,由着苏闻去对付豫王。
苏闻听过后,已然震惊,元莞故意道:苏相可有把柄落在豫王手上,届时嫁孙女才能偿还的。
苏闻闻言蕴怒,道:简直可耻。
元乔望了一眼自得的元莞,无奈摇首,此举看似大胆,却将自己摘得干净,也符合元莞的性子。多年前,她能将杀刘谨行的事推给她,今日也能再来一次。
陈砚说得具体,提了数次花阁,元莞抓住重点:花阁是酒楼,为何有这种买卖?
本该严肃冰冷的场面,被她这么一问,瞬息就变得微妙。陈砚秉着为臣的道理,揖礼解释道:花阁并非是酒楼
花阁就是一酒楼。元乔出声打断陈砚的话,陈砚会意,忙垂首附和:对,花阁是酒楼,花娘就是沽酒的。
你方才明明说不是的。元莞不好糊弄,陈砚明明说不是,是元乔打断才改口的,两人不可信,便看向苏闻。
苏闻曾是她的帝师,两人关系也算亲厚,对上她湿漉漉求知的眼神后,莫名觉得尴尬,跟着皇帝的说话开口:花阁与酒楼相似。
三人成虎,烁口成金。元莞不信也得信,元莞只好作罢。
事情已查清摸透,元莞也不再插手,苏闻都已掺和进来,她这废帝也不好再管,带着人潇洒地回福宁殿而去。
被她拉下水的苏闻尚不知是她的计策,对于豫王的用心顿觉可耻,两府联姻是好事,被豫王这么一搅和,成了最肮脏的交易买卖。
苏闻不是省油灯,这么大的把柄落在手里,不会轻易揭过此事,他大胆同元乔开口:陛下觉得此事如何解?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