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暨被她看得心虚,抿唇不敢说话,元莞几步近前,站在她身前,解释道:朕觉得无趣,就拉着皇夫出去玩了,不想齐国侯邀朕去乞巧,就令皇夫先回来了。
太后捧着茶盏,神色也不见缓和,见皇帝袒护皇夫,神色自若,不满道:可方才瞧见了大长公主。
齐国侯与大长公主本就有亲事,去了才知她也在,便一道回来了。朕今日见到了乞巧楼,甚为壮观,只是不知为何宫里没有?元莞笑意清澈,她与周暨一般高,恰好挡住了太后的视线,听到身后人吸鼻子的声音。
她都挡着太后的责骂了,怎地还哭,好没出息。
陛下是天子,当勤政为主,惦记着女儿家的游戏做甚。太后不愿回答她这个问题,训了几句后,见两人亲密无间,极为不喜,又道:皇夫近日莫要出宫走动了,静思己过。
周暨无辜被罚,吓得脸色发白,元莞不好多说话,颔首答应下来,送太后出殿:太后慢走。又装腔作势一番,让落霞去送。
回殿后,周暨眼眶通红,神色凄楚,小皇帝瞧她一眼,心不在焉地安慰一番:太后令你莫走动,你就歇息几日,就当今夜玩累了。
周暨不服气,小声抽泣地为自己辩解:臣还未曾玩,就被陛下送回宫了。
元莞眨了眨眼,好像是这么回事,今夜也感激她带自己出宫,得此与元乔好谈的契机,不好过河拆桥。她眸色漾过一阵喜色,心情大好,眉梢微挑,就委婉道:待回宫,再带你去玩,如何?
皇帝的妥协不易,周暨见好就收,且方才在太后面前又护着她,旋即答应下来。
临走前,还依依不舍地看了皇帝几眼,想到几日不能见面,就觉得委屈,颓然回殿去了。
人走净后,元莞感觉周身清爽,落霞入内伺候她沐浴,见陛下唇角的笑意,也跟着松了口气:陛下今日玩得如何?
甚好。元莞扬了扬下颚,由落霞给她脱下衣裙,望着铜镜里的自己,不免好奇:落霞,朕、朕好看吗?
小皇帝大了,春心萌动,心思也与从前不同了。落霞当她在外见识了新事物,点头道:陛下很好看。
你的话,朕不信。元莞觉得落霞讨好自己,瞪她一眼后,径直沐浴去了。
没过几日,周暨复又出来走动了。
自七夕节后,她胆子大了很多,在皇帝面前也不露怯,得空就带着自己亲做的点心去叨扰小皇帝。
小皇帝于行宫内见不得朝臣,每日都是听着元乔几人禀事,午后就无事可做,周暨就巴巴地跑来,带着点心、带着甘露,总之不会两手空空。
皇帝与皇夫感情好,朝臣不会想什么,太后处也无大事,唯独元乔看着十分忧心。叮嘱周暨几次后,周暨是视若无睹,跑得十分勤快。
几日后,齐国侯满面颓然来见驾。
周暨在侧,捧着荷叶酥在吃,见齐国侯神色不对,下意识将自己的动作放轻,再观陛下,坐得端正,神色肃然,气势微现。
齐国侯不仅脸色不好,就连说话也结巴起来:臣来,求陛下一事、望、望陛下恩准。
齐国侯领的是俸禄,却不入朝,做一闲散之人,今日过来,必不是为朝政的。
皇帝心领神会,嘴角翘了翘,故作沉静道:卿有何事?
齐国侯恭谨道:先帝在世,为臣与大长公主定亲,近年来殿下日益忙碌,脱不得身。臣有意完成亲事,谁知七夕、七夕那夜殿下同臣退亲了。
周暨瞪大了眼睛,那夜大长公主与齐国侯见面不是叙说情意,而是要退亲。她咬了口点心就听陛下开口:此事是大长公主与卿家是私事,朕不好多管。
齐国侯来时做了准备,一听此话就急道:这件亲事乃是先帝所定,并非是私下行事,大长公主所为实在是、实在是对先帝不敬。
张口闭口先帝,小皇帝嗤笑,但她表面不露出情绪,作势沉吟了会儿,道:卿已有儿女,妾室无数,大长公主若嫁你,入门就做了母亲,此举与她也不公平。
一旁小皇夫点点脑袋,齐国侯厚颜无耻,欺负大长公主也好意思来求陛下做主。
两人心照不宣地一道嫌弃起来,皇帝的话不无道理,齐国侯涨红了脸色,依旧据理力争道:男子纳妾,是常事,且大长公主并未说什么,臣已过而立,膝下无子,反是不孝。
周暨忍不住道:既然如此,你何不与那些妾室快活去,自己无理,先纳妾生子,令大长公主难堪,如今又要来说大长公主的不是,是何道理。
她为大长公主不平,说话太过直白,说得齐国侯抬不起头来。元莞赞赏地看了她一眼,她眯眼一笑,将点心推给了元莞。
元莞不吃,正色道:皇夫所言,并不是没有道理,齐国侯与大长公主的事,朕如何管?
这人太没眼力见,她自己的亲事都被元乔捏在手心里,做不得主,还令她去干涉元乔的亲事,真是愚蠢。
齐国侯讷讷地说不出话来了,皇帝摆手示意他起身:卿相貌不俗,看中哪家姑娘,朕赐婚便是,大长公主性子高洁,不想情.事,卿何必勉强。
元乔这样的女子娶回府,只可摆香案供着,哪里有半分情趣。
周暨被皇帝的话吓得皱眉,哪里有人这样说自己姑母的。再观齐国侯先是愣了愣,继而是面上浮现赞同之色。
小皇帝脸色就沉了,心里骂道:真是不知廉耻,眼睛瞎了。
宽慰一番后,齐国侯满意而去。
周暨觉得此人过于荒唐,又不知分寸,便道:陛下也觉得姑母这般的女子,不谙情.事?
元莞歪了歪脑袋,靠着迎枕,细细去想。
元乔貌美,随了生母文宗贤妃的相貌,那夜被药所控制,面色潮红,眼中含水,一抬眸都是诱人之色,且平常清冷之色,做出妩媚的姿态来,更觉得美。
且那夜元乔抱着她,亲着她,带着一股从未见过的柔弱,香气缭绕,有股说不清的感觉。
总之,很舒服。
她歪了歪脑袋,否认周暨的话:不、她
元乔谙□□吗?这话说出口,总觉得她不正经了,摇首道:朕也不知。
半句未说出口,大长公主并非不谙□□,而是矜持罢了,骨子里东西与表面不一样的。元乔表面矜持,骨子里未必如此。
至少那夜,就不是那样,是妩媚的、是诱人的,是令她险些动情的。
绮念顿生后,元莞感觉心跳得好快,身体都跟着燥热起来,胡乱抓起凉水喝了一大口,心里又将太后怨恨上了。
都怪太后,不该将元乔送上她的龙床。
齐国侯离开后不久,元乔就来了。
周暨还未曾离去,因着方才的事,对大长公主多了些好奇,等人近了,她才细细打量。
因在行宫里,大长公主穿着多些家常,发髻简单,不如寻常贵人般花钗满头,发丝在几根步摇下更显乌黑发亮。
衣饰不必看,是最得体的。她略施脂粉,不显寡淡不显庸俗,肌肤胜雪,端倪如画,高洁之色,一眼就可看出。她动作自然,一双眼眸似深涡,将人带了进去。
周暨看得出神,以至于元乔都有所察觉出来,她不知殿内方才发生何事,回视着周暨,吓得周暨心口一惊,忙低头,极是心虚。
未曾开口,元乔就感知出,方才定发生了什么事。
她行礼落座,目光略过周暨,后者不敢抬首,元莞明白她的意思,看向周暨:皇夫先回吧。
周暨正有此意,大长公主的目光极为吓人,一眨眼就像能窥测她的心事一般,她慌张行礼退下了。
皇夫慌张,恰好验证了元乔心中所想,她淡淡道:齐国侯来求陛下,替他做主?
对,他道姑母退亲,就是对先帝不敬。元莞不瞒着,见元乔神色自若,又添一句:又道姑母不谙情.事,十分寡趣。
元乔脸色红了。
第22章
酒醉 男人眼里的女子如何, 女子是无法体会的,就像是齐国侯在外玩.弄着妩媚妖娆、主动讨好他的女子,见惯了形色不一的风尘女子后, 就会觉得高冷的大长公主寡淡无趣。
然而元乔又不是普通的女子, 她居高位, 可与皇帝比肩, 娶回府邸, 就是满门荣幸。齐国侯来此争取,不是为了元乔这个人, 而是她手中至高的权力。
元莞知晓他的心思, 才说了那番话来试探,齐国侯就真的上当了。
再者元乔是否寡趣,她自认最清楚,哪里是寡趣之人,分明就是惯会掩饰,旁人被她摄政大长公主的头衔吓唬到了。
好比是齐国侯,看到先是大长公主,再是元乔的美貌, 被权势蒙住眼睛。
元莞又将齐国侯鄙弃一番, 才道:他胡言乱语, 姑母莫听他的, 等找个机会,赶出临安城就是。
她是好意,元乔并不赞同, 脸上的红晕退了些许, 她才道:齐国侯本意不坏。
不提他,姑母所来, 为何事?元莞缓过神来,外间日光明晃晃地刺了进来,她这才注意到元乔今日的装束,简单雅致,少了股破人的威仪,她弯了弯唇角,不正经道:姑母今日很美。
陛下又胡言乱语。元乔敛去的羞涩又涌上心口,抬眸却见小皇帝好整以暇地看着她,眸色缱绻,她怒而起身,臣先回去了。
姑母又恼了,旁人夸赞姑母,姑母该会回谢一句,怎地到朕这里,就成胡言乱语。难不成姑母觉得自己不美,朕在睁眼说瞎话不成?元莞嘴巴一张一合,直说得元乔哑口无言,面色羞恼。
她恼道:陛下若将这番心思放在朝政上,他日必成明君。
朕连看什么样的奏疏都需听姑母的,见何朝臣都不能做主,改日多半成了昏君才是。既是昏君,就该做些昏君的事,觊觎姑母这般美貌,则不辜负昏君二字。小皇帝笑得眉眼弯弯,仿若说是再正经不过的话了。
元乔听她自怨自艾的话,没有羞恼,反觉得自己是否压制陛下太过了,她沉吟了会,才开口道:陛下想见任何人都可见?
随时随地见姑母也可?小皇帝语气散漫,自己的心思也毫无遮掩,她现在见谁都不如见元乔来得实在,见了旁人,若做了什么事,太后就会逼她做事,不如不见。
元乔一阵沉默下来,见她言辞中带着调.戏之意,不免训道:自身不正,难为君主。
元莞则笑回:自身不正,难为忠臣。
气势微妙,元乔除去自身事后,都不会同小皇帝生气,顿了几息,才道:陛下年岁还小,不如再多读些书,知晓何谓廉耻,再来谈明君。
说罢,不待行礼,就走了。
大长公主又被小皇帝气走了,小皇帝苦恼,她都没有动手动脚,不过动动嘴巴而已,就这么生气?
早知那夜就应该顺势而为,好歹知晓下大长公主不是寡趣之人。
她后悔了。
那日,大长公主走后,又过了五六日,中书令引来一老者,白发苍苍,两人入内见皇帝。中书令恭谨道:听闻陛下与寻帝师,臣带着周老先生过来,周老先生学识渊博,桃李无数,与先帝数次手谈。
元莞睁大了眼睛,她何时要寻帝师?
及笄后,太傅就回府而去,元乔这是挾私报复。她不乐意,就听苏闻开口:殿下觉得哪里不妥?
元莞忍了忍,不好发作脾气,道:朕同大长公主不过是玩笑话罢了,苏相切莫当真。
殿下一再交代过,令臣办妥此事。中书令为所动,区区一帝师罢了,周老沉浸于诗词歌赋中,又是当代大儒,教导陛下也算好事,且周老不染朝政,于他而言,并无弊处。
既无弊处,又能令大长公主满意,何乐而不为。
周老先生留下了,小皇帝气得咬牙切齿,当即遣人去寻大长公主。
元乔恰好不在行宫内,小皇帝见不到人,只可暂时作罢。
晚间的时候,太后请她赴宴。
宴无好宴,元莞心知肚明,还是去了。
一入太后暂住的殿宇,就感觉一阵凉爽扑面,再观殿内,多一二小郎君,她恍然明白些什么,朝着落霞点了点头,示意她将周暨找来。
落霞与她多年默契,瞬息就明白过来,颔首不动,待皇帝入殿后,就悄悄去找周暨。
周暨无事,就在殿内研究吃食,宫内点心精致,她学了不少,总觉得皇帝吃腻了,她学宫外的做法,做来试试。
她看书看得认真,宫人忽而将落霞请来,她不解,落霞便道:太后设宴,邀请陛下,皇夫可要去看看?
周暨畏惧太后,摇首不应,落霞就道:宴上多了几一二俊俏的小郎君。
周暨脸色就变了,丢了书本就跑去。
哪里想到,至殿外时,宫人不让她进。除去皇帝外,还无人欺负过她,她生气道:我是皇夫,入内见陛下,为何不可进?
内侍不屑,道:太后与陛下商议要事,皇夫怕是不能进。
周暨红着脸,又很无奈,呆呆地离开了。陛下怕是有了难处,才遣人来寻她,不想她连门都进不去了,她觉得自己胆小,期期艾艾地离开了。
殿内的元莞神色自若,殿上不过三五人,除去她与太后外,就只剩下两名不过十八九岁的郎君,都是俊俏模样,身材纤细,与舞者相似。
大概腰力甚好。
元莞讽刺地笑了笑,低首饮酒,她并不害怕太后在酒盏中做些什么,到时撕破脸面的事,她也会做的。
饮过几杯后,太后才笑说:听说苏相给陛下寻了帝师?
这是今日才发生的事,太后就闻讯了。元莞不惊讶,徐徐点头,也不掩饰自己的厌恶。
她厌恶,太后才满意,又道:陛下觉得苏相此举何意?说完,摆手示意殿内其他人都退了下去。
元莞顿住,面对太后,有的可说,有的便不可说,帝师一事,倒也没有什么不可说的,回太后:苏相听闻大长公主的命令行事。
好端端地为何要寻帝师呢?太后笑道,言辞温软,目露慈爱。
元莞见过她太多这样的眼神,转首不看了,袖口中的双手捏的很紧,没有回答太后的话。
她沉默,太后不急,循循善诱道:陛下及笄了,她依旧专政,陛下恼了,她便塞来一大儒。
恋耽美
太后捧着茶盏,神色也不见缓和,见皇帝袒护皇夫,神色自若,不满道:可方才瞧见了大长公主。
齐国侯与大长公主本就有亲事,去了才知她也在,便一道回来了。朕今日见到了乞巧楼,甚为壮观,只是不知为何宫里没有?元莞笑意清澈,她与周暨一般高,恰好挡住了太后的视线,听到身后人吸鼻子的声音。
她都挡着太后的责骂了,怎地还哭,好没出息。
陛下是天子,当勤政为主,惦记着女儿家的游戏做甚。太后不愿回答她这个问题,训了几句后,见两人亲密无间,极为不喜,又道:皇夫近日莫要出宫走动了,静思己过。
周暨无辜被罚,吓得脸色发白,元莞不好多说话,颔首答应下来,送太后出殿:太后慢走。又装腔作势一番,让落霞去送。
回殿后,周暨眼眶通红,神色凄楚,小皇帝瞧她一眼,心不在焉地安慰一番:太后令你莫走动,你就歇息几日,就当今夜玩累了。
周暨不服气,小声抽泣地为自己辩解:臣还未曾玩,就被陛下送回宫了。
元莞眨了眨眼,好像是这么回事,今夜也感激她带自己出宫,得此与元乔好谈的契机,不好过河拆桥。她眸色漾过一阵喜色,心情大好,眉梢微挑,就委婉道:待回宫,再带你去玩,如何?
皇帝的妥协不易,周暨见好就收,且方才在太后面前又护着她,旋即答应下来。
临走前,还依依不舍地看了皇帝几眼,想到几日不能见面,就觉得委屈,颓然回殿去了。
人走净后,元莞感觉周身清爽,落霞入内伺候她沐浴,见陛下唇角的笑意,也跟着松了口气:陛下今日玩得如何?
甚好。元莞扬了扬下颚,由落霞给她脱下衣裙,望着铜镜里的自己,不免好奇:落霞,朕、朕好看吗?
小皇帝大了,春心萌动,心思也与从前不同了。落霞当她在外见识了新事物,点头道:陛下很好看。
你的话,朕不信。元莞觉得落霞讨好自己,瞪她一眼后,径直沐浴去了。
没过几日,周暨复又出来走动了。
自七夕节后,她胆子大了很多,在皇帝面前也不露怯,得空就带着自己亲做的点心去叨扰小皇帝。
小皇帝于行宫内见不得朝臣,每日都是听着元乔几人禀事,午后就无事可做,周暨就巴巴地跑来,带着点心、带着甘露,总之不会两手空空。
皇帝与皇夫感情好,朝臣不会想什么,太后处也无大事,唯独元乔看着十分忧心。叮嘱周暨几次后,周暨是视若无睹,跑得十分勤快。
几日后,齐国侯满面颓然来见驾。
周暨在侧,捧着荷叶酥在吃,见齐国侯神色不对,下意识将自己的动作放轻,再观陛下,坐得端正,神色肃然,气势微现。
齐国侯不仅脸色不好,就连说话也结巴起来:臣来,求陛下一事、望、望陛下恩准。
齐国侯领的是俸禄,却不入朝,做一闲散之人,今日过来,必不是为朝政的。
皇帝心领神会,嘴角翘了翘,故作沉静道:卿有何事?
齐国侯恭谨道:先帝在世,为臣与大长公主定亲,近年来殿下日益忙碌,脱不得身。臣有意完成亲事,谁知七夕、七夕那夜殿下同臣退亲了。
周暨瞪大了眼睛,那夜大长公主与齐国侯见面不是叙说情意,而是要退亲。她咬了口点心就听陛下开口:此事是大长公主与卿家是私事,朕不好多管。
齐国侯来时做了准备,一听此话就急道:这件亲事乃是先帝所定,并非是私下行事,大长公主所为实在是、实在是对先帝不敬。
张口闭口先帝,小皇帝嗤笑,但她表面不露出情绪,作势沉吟了会儿,道:卿已有儿女,妾室无数,大长公主若嫁你,入门就做了母亲,此举与她也不公平。
一旁小皇夫点点脑袋,齐国侯厚颜无耻,欺负大长公主也好意思来求陛下做主。
两人心照不宣地一道嫌弃起来,皇帝的话不无道理,齐国侯涨红了脸色,依旧据理力争道:男子纳妾,是常事,且大长公主并未说什么,臣已过而立,膝下无子,反是不孝。
周暨忍不住道:既然如此,你何不与那些妾室快活去,自己无理,先纳妾生子,令大长公主难堪,如今又要来说大长公主的不是,是何道理。
她为大长公主不平,说话太过直白,说得齐国侯抬不起头来。元莞赞赏地看了她一眼,她眯眼一笑,将点心推给了元莞。
元莞不吃,正色道:皇夫所言,并不是没有道理,齐国侯与大长公主的事,朕如何管?
这人太没眼力见,她自己的亲事都被元乔捏在手心里,做不得主,还令她去干涉元乔的亲事,真是愚蠢。
齐国侯讷讷地说不出话来了,皇帝摆手示意他起身:卿相貌不俗,看中哪家姑娘,朕赐婚便是,大长公主性子高洁,不想情.事,卿何必勉强。
元乔这样的女子娶回府,只可摆香案供着,哪里有半分情趣。
周暨被皇帝的话吓得皱眉,哪里有人这样说自己姑母的。再观齐国侯先是愣了愣,继而是面上浮现赞同之色。
小皇帝脸色就沉了,心里骂道:真是不知廉耻,眼睛瞎了。
宽慰一番后,齐国侯满意而去。
周暨觉得此人过于荒唐,又不知分寸,便道:陛下也觉得姑母这般的女子,不谙情.事?
元莞歪了歪脑袋,靠着迎枕,细细去想。
元乔貌美,随了生母文宗贤妃的相貌,那夜被药所控制,面色潮红,眼中含水,一抬眸都是诱人之色,且平常清冷之色,做出妩媚的姿态来,更觉得美。
且那夜元乔抱着她,亲着她,带着一股从未见过的柔弱,香气缭绕,有股说不清的感觉。
总之,很舒服。
她歪了歪脑袋,否认周暨的话:不、她
元乔谙□□吗?这话说出口,总觉得她不正经了,摇首道:朕也不知。
半句未说出口,大长公主并非不谙□□,而是矜持罢了,骨子里东西与表面不一样的。元乔表面矜持,骨子里未必如此。
至少那夜,就不是那样,是妩媚的、是诱人的,是令她险些动情的。
绮念顿生后,元莞感觉心跳得好快,身体都跟着燥热起来,胡乱抓起凉水喝了一大口,心里又将太后怨恨上了。
都怪太后,不该将元乔送上她的龙床。
齐国侯离开后不久,元乔就来了。
周暨还未曾离去,因着方才的事,对大长公主多了些好奇,等人近了,她才细细打量。
因在行宫里,大长公主穿着多些家常,发髻简单,不如寻常贵人般花钗满头,发丝在几根步摇下更显乌黑发亮。
衣饰不必看,是最得体的。她略施脂粉,不显寡淡不显庸俗,肌肤胜雪,端倪如画,高洁之色,一眼就可看出。她动作自然,一双眼眸似深涡,将人带了进去。
周暨看得出神,以至于元乔都有所察觉出来,她不知殿内方才发生何事,回视着周暨,吓得周暨心口一惊,忙低头,极是心虚。
未曾开口,元乔就感知出,方才定发生了什么事。
她行礼落座,目光略过周暨,后者不敢抬首,元莞明白她的意思,看向周暨:皇夫先回吧。
周暨正有此意,大长公主的目光极为吓人,一眨眼就像能窥测她的心事一般,她慌张行礼退下了。
皇夫慌张,恰好验证了元乔心中所想,她淡淡道:齐国侯来求陛下,替他做主?
对,他道姑母退亲,就是对先帝不敬。元莞不瞒着,见元乔神色自若,又添一句:又道姑母不谙情.事,十分寡趣。
元乔脸色红了。
第22章
酒醉 男人眼里的女子如何, 女子是无法体会的,就像是齐国侯在外玩.弄着妩媚妖娆、主动讨好他的女子,见惯了形色不一的风尘女子后, 就会觉得高冷的大长公主寡淡无趣。
然而元乔又不是普通的女子, 她居高位, 可与皇帝比肩, 娶回府邸, 就是满门荣幸。齐国侯来此争取,不是为了元乔这个人, 而是她手中至高的权力。
元莞知晓他的心思, 才说了那番话来试探,齐国侯就真的上当了。
再者元乔是否寡趣,她自认最清楚,哪里是寡趣之人,分明就是惯会掩饰,旁人被她摄政大长公主的头衔吓唬到了。
好比是齐国侯,看到先是大长公主,再是元乔的美貌, 被权势蒙住眼睛。
元莞又将齐国侯鄙弃一番, 才道:他胡言乱语, 姑母莫听他的, 等找个机会,赶出临安城就是。
她是好意,元乔并不赞同, 脸上的红晕退了些许, 她才道:齐国侯本意不坏。
不提他,姑母所来, 为何事?元莞缓过神来,外间日光明晃晃地刺了进来,她这才注意到元乔今日的装束,简单雅致,少了股破人的威仪,她弯了弯唇角,不正经道:姑母今日很美。
陛下又胡言乱语。元乔敛去的羞涩又涌上心口,抬眸却见小皇帝好整以暇地看着她,眸色缱绻,她怒而起身,臣先回去了。
姑母又恼了,旁人夸赞姑母,姑母该会回谢一句,怎地到朕这里,就成胡言乱语。难不成姑母觉得自己不美,朕在睁眼说瞎话不成?元莞嘴巴一张一合,直说得元乔哑口无言,面色羞恼。
她恼道:陛下若将这番心思放在朝政上,他日必成明君。
朕连看什么样的奏疏都需听姑母的,见何朝臣都不能做主,改日多半成了昏君才是。既是昏君,就该做些昏君的事,觊觎姑母这般美貌,则不辜负昏君二字。小皇帝笑得眉眼弯弯,仿若说是再正经不过的话了。
元乔听她自怨自艾的话,没有羞恼,反觉得自己是否压制陛下太过了,她沉吟了会,才开口道:陛下想见任何人都可见?
随时随地见姑母也可?小皇帝语气散漫,自己的心思也毫无遮掩,她现在见谁都不如见元乔来得实在,见了旁人,若做了什么事,太后就会逼她做事,不如不见。
元乔一阵沉默下来,见她言辞中带着调.戏之意,不免训道:自身不正,难为君主。
元莞则笑回:自身不正,难为忠臣。
气势微妙,元乔除去自身事后,都不会同小皇帝生气,顿了几息,才道:陛下年岁还小,不如再多读些书,知晓何谓廉耻,再来谈明君。
说罢,不待行礼,就走了。
大长公主又被小皇帝气走了,小皇帝苦恼,她都没有动手动脚,不过动动嘴巴而已,就这么生气?
早知那夜就应该顺势而为,好歹知晓下大长公主不是寡趣之人。
她后悔了。
那日,大长公主走后,又过了五六日,中书令引来一老者,白发苍苍,两人入内见皇帝。中书令恭谨道:听闻陛下与寻帝师,臣带着周老先生过来,周老先生学识渊博,桃李无数,与先帝数次手谈。
元莞睁大了眼睛,她何时要寻帝师?
及笄后,太傅就回府而去,元乔这是挾私报复。她不乐意,就听苏闻开口:殿下觉得哪里不妥?
元莞忍了忍,不好发作脾气,道:朕同大长公主不过是玩笑话罢了,苏相切莫当真。
殿下一再交代过,令臣办妥此事。中书令为所动,区区一帝师罢了,周老沉浸于诗词歌赋中,又是当代大儒,教导陛下也算好事,且周老不染朝政,于他而言,并无弊处。
既无弊处,又能令大长公主满意,何乐而不为。
周老先生留下了,小皇帝气得咬牙切齿,当即遣人去寻大长公主。
元乔恰好不在行宫内,小皇帝见不到人,只可暂时作罢。
晚间的时候,太后请她赴宴。
宴无好宴,元莞心知肚明,还是去了。
一入太后暂住的殿宇,就感觉一阵凉爽扑面,再观殿内,多一二小郎君,她恍然明白些什么,朝着落霞点了点头,示意她将周暨找来。
落霞与她多年默契,瞬息就明白过来,颔首不动,待皇帝入殿后,就悄悄去找周暨。
周暨无事,就在殿内研究吃食,宫内点心精致,她学了不少,总觉得皇帝吃腻了,她学宫外的做法,做来试试。
她看书看得认真,宫人忽而将落霞请来,她不解,落霞便道:太后设宴,邀请陛下,皇夫可要去看看?
周暨畏惧太后,摇首不应,落霞就道:宴上多了几一二俊俏的小郎君。
周暨脸色就变了,丢了书本就跑去。
哪里想到,至殿外时,宫人不让她进。除去皇帝外,还无人欺负过她,她生气道:我是皇夫,入内见陛下,为何不可进?
内侍不屑,道:太后与陛下商议要事,皇夫怕是不能进。
周暨红着脸,又很无奈,呆呆地离开了。陛下怕是有了难处,才遣人来寻她,不想她连门都进不去了,她觉得自己胆小,期期艾艾地离开了。
殿内的元莞神色自若,殿上不过三五人,除去她与太后外,就只剩下两名不过十八九岁的郎君,都是俊俏模样,身材纤细,与舞者相似。
大概腰力甚好。
元莞讽刺地笑了笑,低首饮酒,她并不害怕太后在酒盏中做些什么,到时撕破脸面的事,她也会做的。
饮过几杯后,太后才笑说:听说苏相给陛下寻了帝师?
这是今日才发生的事,太后就闻讯了。元莞不惊讶,徐徐点头,也不掩饰自己的厌恶。
她厌恶,太后才满意,又道:陛下觉得苏相此举何意?说完,摆手示意殿内其他人都退了下去。
元莞顿住,面对太后,有的可说,有的便不可说,帝师一事,倒也没有什么不可说的,回太后:苏相听闻大长公主的命令行事。
好端端地为何要寻帝师呢?太后笑道,言辞温软,目露慈爱。
元莞见过她太多这样的眼神,转首不看了,袖口中的双手捏的很紧,没有回答太后的话。
她沉默,太后不急,循循善诱道:陛下及笄了,她依旧专政,陛下恼了,她便塞来一大儒。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