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莞初见此景,眼中的光色就亮了起来,十岁逃出宫之际,东躲西藏,也找不到这么热闹的景色,唇角微扬。
踏步往前走,周暨拽着她的袖口,递给她一个荷包。她不接,周暨低声道:这里面的铜钱,民间物什都需用钱来换的。
小皇帝五谷不分,不知民间事,接过荷包,就道:回去还你。
陛下与臣,不需如此生分的。周暨脸色一红,腼腆道,眼中微光闪动。
话音落地,小皇帝早就小跑着离开了,留她一人站在原地,也不知皇帝有没有听进去那些话,她郁闷地追了过去。
街上多是游戏,还有傀儡戏,一进就能看到,元莞对傀儡二字不喜,也不去看她,径直略过,走时还轻轻哼了一声,待她亲政,一定将此戏废去。
胸怀大志的小皇帝边走边看,发觉七夕不少人都是结伴出行,男子袍服干净,女子则是帷帽遮面,与她同周暨很相似。
走过一刻钟后,她才想起出来是寻元乔的,一拍脑门,去问侍卫:大长公主在何处?
侍卫摇首不知,周暨不知她要做什么,好奇道:陛下寻大长公主做什么,一人玩不自在吗?
元莞不搭理她,复又往前行,见到货郎卖着有趣的物什,手摇拨浪鼓。货郎一身短衣,穿着麻鞋,周遭围着不少孩童,担子里挑了不少小玩意,她欲走近,却见陈砚疾步走来。
陈砚是元乔的亲信,元莞知晓,她不动声色,见人近了也不出声。
陈砚急躁,碍于周遭行人多,不敢行礼唤陛下,只得苦恼道:陛下出来玩,怎地不与殿下说?
小皇帝不屑:你家殿下出来,同朕说了吗?
陈砚语塞,急躁道:小的送陛下回宫,外间不安全。
你家殿下能待得,朕就不能待?小皇帝戾气很重,不待见陈砚,抬脚就走,急得陈砚大胆拦住她,低声道:不如小的带您去殿下处,如何?
小皇帝坏得狠,除去大长公主外,任何人都降不住,陈砚心里呜呼哀哉数声,才将小皇帝哄骗去见元乔。
齐国侯在此地有一别院,恰逢七夕,大胆去请大长公主来此游玩,不想话未说到几句,侍卫来报,小皇帝出宫了。
齐家女子众多,在庭院里玩着游戏,齐国侯纳妾,得了一子一女,亦在其中,大长公主不在意,目露平静,许久没有开声。
在陈砚请来皇帝这个祖宗后,她才起身去迎,见到元莞穿着旁人的衣裳,娇小可爱,她不觉皱眉,不悦道:陛下又胡闹了。
元莞眄视她一眼,大步走近,齐国侯忙令人摆桌,迎她去坐。
小皇帝不搭理他,偏偏往院中央走去,见到一座以雕木彩缎结成的彩楼,颇觉惊奇,问道:这是何物?
七夕佳节,爱玩的游戏多,世家多会在院中搭一彩楼,名为乞巧楼
。
这是很常见的物什,每逢七夕都有,小皇帝却不认识,众人一时不敢言,元乔轻声道:前朝语录记载,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各以九孔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谓之乞巧楼。
小皇帝冲着她眨眨眼,好似在问,宫里怎的没有。
元乔不语,走近她身旁,摘下她的帷帽,陛下若有兴趣,也可玩一玩。
小皇帝吃瘪,任由她动作,粉面微红,不乐意道:不玩。
无端又生气,元乔无奈,请她入座。
皇帝与大长公主历来不和,可见方才摘帽动作,举止熟悉,亲昵有加,小皇帝虽说不悦,亦并未拒绝,可见心中是接受的。
众人不解,元乔引着她一道坐下,两人坐在一座,小皇帝亦不碰眼前酒水,警惕甚高。
元乔无奈,道:陛下渴了可饮的。
元莞这才饮了杯果酒,不满道:大长公主怎地出宫了?
齐国侯邀臣,臣来,欲说退婚一事。元乔回身看一眼,并无皇夫的身影。身侧的皇帝却弯了弯唇角,开怀道:他配不上大长公主。
元乔则道:皇夫去了何处?
她回宫去了。
元乔这才放心,两人说过几句话后,齐家人都已穿好针,各自玩着游戏,一女童约莫五六岁,模样小巧,跟着大人身后走动。
齐国侯在侧,见皇帝盯着女童,出声介绍道:那是小女。
正妻未娶,便有女儿了,齐国侯坐拥右抱,好生快活。小皇帝惯来爱讽刺人,眼下替元乔不平,也不顾及齐国侯的颜面了。
她方一说完,袖口处就被拽了拽,元乔示意她莫要再说了。眼前的齐国侯脸色已然变了,被吓得不轻,元莞托腮,凝视他:卿家有心无胆,令朕想起一人。
陛下可要去玩游戏?元乔适时出声,示意齐国侯退下,再往跟前凑,指不定小皇帝说什么惊为天人的话来,到时闹得君臣不和,也是她的罪过。
她起身,拉着小皇帝至院中,齐家的人在掷铜钱玩,以铜钱侧立于桌面上,弹指而动,转动数下后,铜钱正面向上,许愿即成。
元莞觉得幼稚,不耐玩,耐不住众人相劝,伸手去接铜钱,她不会玩,求助性地看向元乔。
小皇帝居于深宫,学的都是治国之道、经世言论,小女儿家的游戏见都未曾见过。元乔被她看得心软,向婢女要了一枚铜钱,笑言:臣先来。
她先做示范,将铜钱侧面而立,修长白皙的指尖在元莞面前晃动,她眨了眨眼,只见那双素手轻弹,铜钱就转了起来。
须臾后,铜钱静止后,正面朝天,众人笑了,不知何人开口:殿下许了什么愿?
元乔恍然道:忘了许愿。
众人不免可惜,又催促元莞去掷。元莞学着她方才的样子,转动铜钱,月色下的少女神情极为专注,凝眸于铜钱上,静止后,反面朝天。
出师不利。她不死心,又来几次,照旧如此。
皇帝丧气了,众人也不敢笑,唯独元乔笑意深深,道:陛下双手只适合玩弄马球,不适合这些小游戏,不如回宫去打马球。
一语双关,示意皇帝该回宫了。
元莞侧眸,瞧着含威不露、淡然从容的大长公主,启唇道:姑母可回去?
臣还有事。元乔低声道。
元乔此行,是为退婚而来,话还未曾说,皇帝就过来了,她既然出来了,就不能就此作罢。
元莞瞧着柳梢头上的明月,低声道:朕等姑母就是了。
齐家众人不知两人心思,都站着不敢再动,元莞则道:朕再试试,姑母且去忙就是了。
皇帝倔强,元乔于人前不好以长辈自居压迫她回宫,行礼退出院中,齐国侯紧随其后。齐家众人脸色都是一喜,元莞好奇道:各位为何而喜?
齐国侯年过三十,比元乔大了些许,父母早逝,婚事是先帝所定,一直拖延至今,眼下两人一道离去,多半是谈论亲事的。
齐家众人都明白过来,唯独小皇帝呆呆傻傻,反去问她们喜什么。众人不好明言,只好言道:齐府有喜事,自该欣喜。
手握铜钱的陛下,这才明白她们的喜事是何,作势一笑,未曾再言,只怕不是喜事,是坏事了。
皇帝不言,手中的铜钱就弹了出去,兜兜转转后扑下,又是反面。
运气太差。
其他几位少女实在看不下去了,大胆开口教她,一番教授后,铜钱总算是正面朝天了。小皇帝平静的神色里透着张扬的喜气。
教她的女子问她许了什么愿,满心期许。
元莞不言语,若说出来,齐家的人必然吓得不行。
她许愿大长公主今夜可以成功退婚!
铜钱游戏结束后,皇帝回到座位后,品着清水,等待大长公主回来。
皇帝不走,其他的人也不敢随意,等候两盏茶时间,才见大长公主回来,众人行礼,元乔颔首,走至皇帝面前:陛下,时辰不早,该回宫了。
元乔惯来不喜形于色,得先帝教养,姿态矜持,心事内敛,这点元莞不及她,自叹不如。
齐家人依旧带喜,皇帝起身时,齐国侯才回来,脸色苍白,见到皇帝都差点忘了行礼,齐家众人都察觉出不对,都跟着慌张起来。
元莞瞧着她们失色,不觉有趣,唇角勾了勾,与元乔一同离去。
马车行去许久,齐国侯站在府门口不知回府,家人急躁问话:殿下同兄长说了些什么,怎地魂不守舍?
齐国侯脸色铁青,一口气喘不过过来,眼前黑色更浓,直接晕了过来。
齐家别院顿时乱了,掐人中、请大夫、抬着齐国侯回屋,忙成一团。
****
月上中天,山路颠簸,崎岖而行,马车前的灯火也跟着摇曳不止。
周暨不在,元莞可大胆掀开车帘去观看山景。山间清幽,风声轻轻而过,就听到簌簌的树叶声,细细去看,可见一二萤火虫在林间飞舞。
元莞伸出手,想去摸一摸自带光明的飞虫,手伸出去很长,也摸不到,她沮丧,就听到元乔出声:陛下伤可好了?
好了,劳姑母挂心了。元莞漫不经心地回应一句,不想再提及丢人的事,就将手收了回来,道:姑母方才可成功了?
婚书已退。元乔淡漠道。
车内无灯,车帘外的灯又晃荡不止,眼前光色昏暗,元莞看不清元乔的神色,脑海里自动勾勒出她平静不见情绪的模样,她笑了笑,真诚道:恭喜姑母。
托陛下的福气。元乔淡淡道。
元莞不在意她的讽刺,转而看向外间的山景,眉眼间的愁绪散去大半,想起太后要塞侍夫的事,不觉一阵烦躁,冷静须臾才道:姑母可知,太后前几日筵席上提议纳侍夫的事?
黑暗里,元乔同样看不清她的神色,看着那团黑影沉静须臾,试探道:陛下如何想的?
姑母想听真话吗?小皇帝睫毛颤了颤,试探出声。
或许此事就是突破口,只要令姑母觉得太后其心不正,或许就会主动出击。
元乔道:陛下若说,臣自然想听。
朕说实话,姑母也能说实话吗?元莞再接再厉,其实心中忐忑不已,若大长公主的路子走不通,她的为君之路,就会难上许多。
看不清神色,元乔却从小皇帝的声音里听出来几分真诚,她未及思忖,便道:自然。
车轱辘的声响很大,吵得元莞就将车帘放下了,屏住呼吸,认真道:刘瑾行一死,太后失去臂膀,为争得一力,必然要令刘家的人入宫,站在朕身旁,才可有契机扳回一局。
分析得很对,元乔不觉颔首,她不急着回答,反问道:陛下既然想到,大可拒绝就成。
元莞摇首:姑母该知大宋极为重视孝道,朕拒绝一次尚可,多了只怕不成。
孝道是一回事,最底的根源是太后拿捏着她的把柄,她只能听太后的话,不能反抗。
不为人知的事便是秘密。
眼前是黑暗,浓浓夜色,一点一滴蔓入眼球里,阖眸而思,她想起被元乔送回宫那日,太后见到她的狰狞之色。
元乔说:你若做明君,赏罚分明,只有你掌握旁人的生死,无人会掌控你的生死。
她欢欢喜喜地回宫了,见到太后也不再那么害怕,甚至主动上前认错,然而太后并未露出慈母之色,反掐着她的脖子告诫:你若再敢生事,我就能打死你,就像打死宫人一样丢到荒草地里去,任由野狼咬蚀你的身体,令你尸骨无存。
元莞阖眸,袖口里的手颤了颤,幸好眼前一片黑暗,元乔看不清她面上害怕的神色。
大宋确实重孝道,也并非是愚孝。元乔提醒道,太后不可拿捏皇帝,且母上不得干政。
皇帝品味出些许意思来,她若做出愚孝的事情来,御史台照旧会提点她,届时太后也会陷入口笔诛伐中,她明白过来,只是如何激怒太后,是一难事。
她从恐惧中挣脱出来,不再言语。元乔也未曾再继续说这件事,靠于车壁,凝神静思。
两人静默无声,元莞向她那里看去,除去挺直的坐姿外,什么都看不到,她沮丧间,就听到元乔开口:陛下在宫里常遇到刺客?
常遇到刺客这句话听着着实古怪,元莞不傻,张口就道:姑母想多了,宫内皆是你的人,有没有刺客,你不知晓?
陛下说错了,臣不过是一外臣,如何进的了后苑之地。元乔道。
前朝为元乔掌控,但她从未将人安排入后宫。太后在宫里经营多年,她稍有动作,就会引得一身麻烦,且太后是皇帝亲母,自然会好好保护皇帝的安危。
然宫内的事,好似不同于她的想法。
她不动太后,但太后先给她难堪,可见,太后已然迫不及待了。
元乔未曾言明她知晓下.药一事的原委,装作不知。元莞不知自己的事情败露了,依旧忐忑不安,道:或许后苑不安全。
她对于疼痛有些麻木了,更害怕的是死亡。尤其是今夜见到繁华之景后,心中那股生的意念如藤蔓般攀岩而上,她紧紧抓住生机。
听皇帝颓唐的言语后,元乔再无心思逼问,心中自有盘算。
马车至皇帝殿前而下,元莞动了动步子,今晚与元乔相处也算融洽,她凝望着殿内的灯火,心中揪了揪,坦诚道:那夜姑母抱着我,我却做了回君子。我并非是在意那劳什子什么姑侄关系,只是觉得不耻罢了。
说完,她起身下了马车,黑暗中的人眉眼皱得很深,看着月下小皇帝纤细的背影,心中挣扎出一股奇怪的感觉。
小皇帝不在意姑侄关系,莫非真的非阿兄血脉?
她解不出这道难题,亦不会让元莞再度陷入困局中。
小皇帝兴冲冲地回宫,见到廊下的落霞后,脚步一顿,下意识明白什么,便将喜色敛下,举步入内。
周暨站在殿内,见皇帝回来,眼睛一亮,皇帝朝她扬了扬眉梢,示意她莫要出声。
她笑了笑,亲切道:更深露重,太后怎地还未曾休息?
本已睡了,不想宫人来报,陛下不见了,就急得过来看看陛下,不想真的不见人了。太后语气不善,凌厉的目光落在周暨身上。
恋耽美
踏步往前走,周暨拽着她的袖口,递给她一个荷包。她不接,周暨低声道:这里面的铜钱,民间物什都需用钱来换的。
小皇帝五谷不分,不知民间事,接过荷包,就道:回去还你。
陛下与臣,不需如此生分的。周暨脸色一红,腼腆道,眼中微光闪动。
话音落地,小皇帝早就小跑着离开了,留她一人站在原地,也不知皇帝有没有听进去那些话,她郁闷地追了过去。
街上多是游戏,还有傀儡戏,一进就能看到,元莞对傀儡二字不喜,也不去看她,径直略过,走时还轻轻哼了一声,待她亲政,一定将此戏废去。
胸怀大志的小皇帝边走边看,发觉七夕不少人都是结伴出行,男子袍服干净,女子则是帷帽遮面,与她同周暨很相似。
走过一刻钟后,她才想起出来是寻元乔的,一拍脑门,去问侍卫:大长公主在何处?
侍卫摇首不知,周暨不知她要做什么,好奇道:陛下寻大长公主做什么,一人玩不自在吗?
元莞不搭理她,复又往前行,见到货郎卖着有趣的物什,手摇拨浪鼓。货郎一身短衣,穿着麻鞋,周遭围着不少孩童,担子里挑了不少小玩意,她欲走近,却见陈砚疾步走来。
陈砚是元乔的亲信,元莞知晓,她不动声色,见人近了也不出声。
陈砚急躁,碍于周遭行人多,不敢行礼唤陛下,只得苦恼道:陛下出来玩,怎地不与殿下说?
小皇帝不屑:你家殿下出来,同朕说了吗?
陈砚语塞,急躁道:小的送陛下回宫,外间不安全。
你家殿下能待得,朕就不能待?小皇帝戾气很重,不待见陈砚,抬脚就走,急得陈砚大胆拦住她,低声道:不如小的带您去殿下处,如何?
小皇帝坏得狠,除去大长公主外,任何人都降不住,陈砚心里呜呼哀哉数声,才将小皇帝哄骗去见元乔。
齐国侯在此地有一别院,恰逢七夕,大胆去请大长公主来此游玩,不想话未说到几句,侍卫来报,小皇帝出宫了。
齐家女子众多,在庭院里玩着游戏,齐国侯纳妾,得了一子一女,亦在其中,大长公主不在意,目露平静,许久没有开声。
在陈砚请来皇帝这个祖宗后,她才起身去迎,见到元莞穿着旁人的衣裳,娇小可爱,她不觉皱眉,不悦道:陛下又胡闹了。
元莞眄视她一眼,大步走近,齐国侯忙令人摆桌,迎她去坐。
小皇帝不搭理他,偏偏往院中央走去,见到一座以雕木彩缎结成的彩楼,颇觉惊奇,问道:这是何物?
七夕佳节,爱玩的游戏多,世家多会在院中搭一彩楼,名为乞巧楼
。
这是很常见的物什,每逢七夕都有,小皇帝却不认识,众人一时不敢言,元乔轻声道:前朝语录记载,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各以九孔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候,动清商之曲,谓之乞巧楼。
小皇帝冲着她眨眨眼,好似在问,宫里怎的没有。
元乔不语,走近她身旁,摘下她的帷帽,陛下若有兴趣,也可玩一玩。
小皇帝吃瘪,任由她动作,粉面微红,不乐意道:不玩。
无端又生气,元乔无奈,请她入座。
皇帝与大长公主历来不和,可见方才摘帽动作,举止熟悉,亲昵有加,小皇帝虽说不悦,亦并未拒绝,可见心中是接受的。
众人不解,元乔引着她一道坐下,两人坐在一座,小皇帝亦不碰眼前酒水,警惕甚高。
元乔无奈,道:陛下渴了可饮的。
元莞这才饮了杯果酒,不满道:大长公主怎地出宫了?
齐国侯邀臣,臣来,欲说退婚一事。元乔回身看一眼,并无皇夫的身影。身侧的皇帝却弯了弯唇角,开怀道:他配不上大长公主。
元乔则道:皇夫去了何处?
她回宫去了。
元乔这才放心,两人说过几句话后,齐家人都已穿好针,各自玩着游戏,一女童约莫五六岁,模样小巧,跟着大人身后走动。
齐国侯在侧,见皇帝盯着女童,出声介绍道:那是小女。
正妻未娶,便有女儿了,齐国侯坐拥右抱,好生快活。小皇帝惯来爱讽刺人,眼下替元乔不平,也不顾及齐国侯的颜面了。
她方一说完,袖口处就被拽了拽,元乔示意她莫要再说了。眼前的齐国侯脸色已然变了,被吓得不轻,元莞托腮,凝视他:卿家有心无胆,令朕想起一人。
陛下可要去玩游戏?元乔适时出声,示意齐国侯退下,再往跟前凑,指不定小皇帝说什么惊为天人的话来,到时闹得君臣不和,也是她的罪过。
她起身,拉着小皇帝至院中,齐家的人在掷铜钱玩,以铜钱侧立于桌面上,弹指而动,转动数下后,铜钱正面向上,许愿即成。
元莞觉得幼稚,不耐玩,耐不住众人相劝,伸手去接铜钱,她不会玩,求助性地看向元乔。
小皇帝居于深宫,学的都是治国之道、经世言论,小女儿家的游戏见都未曾见过。元乔被她看得心软,向婢女要了一枚铜钱,笑言:臣先来。
她先做示范,将铜钱侧面而立,修长白皙的指尖在元莞面前晃动,她眨了眨眼,只见那双素手轻弹,铜钱就转了起来。
须臾后,铜钱静止后,正面朝天,众人笑了,不知何人开口:殿下许了什么愿?
元乔恍然道:忘了许愿。
众人不免可惜,又催促元莞去掷。元莞学着她方才的样子,转动铜钱,月色下的少女神情极为专注,凝眸于铜钱上,静止后,反面朝天。
出师不利。她不死心,又来几次,照旧如此。
皇帝丧气了,众人也不敢笑,唯独元乔笑意深深,道:陛下双手只适合玩弄马球,不适合这些小游戏,不如回宫去打马球。
一语双关,示意皇帝该回宫了。
元莞侧眸,瞧着含威不露、淡然从容的大长公主,启唇道:姑母可回去?
臣还有事。元乔低声道。
元乔此行,是为退婚而来,话还未曾说,皇帝就过来了,她既然出来了,就不能就此作罢。
元莞瞧着柳梢头上的明月,低声道:朕等姑母就是了。
齐家众人不知两人心思,都站着不敢再动,元莞则道:朕再试试,姑母且去忙就是了。
皇帝倔强,元乔于人前不好以长辈自居压迫她回宫,行礼退出院中,齐国侯紧随其后。齐家众人脸色都是一喜,元莞好奇道:各位为何而喜?
齐国侯年过三十,比元乔大了些许,父母早逝,婚事是先帝所定,一直拖延至今,眼下两人一道离去,多半是谈论亲事的。
齐家众人都明白过来,唯独小皇帝呆呆傻傻,反去问她们喜什么。众人不好明言,只好言道:齐府有喜事,自该欣喜。
手握铜钱的陛下,这才明白她们的喜事是何,作势一笑,未曾再言,只怕不是喜事,是坏事了。
皇帝不言,手中的铜钱就弹了出去,兜兜转转后扑下,又是反面。
运气太差。
其他几位少女实在看不下去了,大胆开口教她,一番教授后,铜钱总算是正面朝天了。小皇帝平静的神色里透着张扬的喜气。
教她的女子问她许了什么愿,满心期许。
元莞不言语,若说出来,齐家的人必然吓得不行。
她许愿大长公主今夜可以成功退婚!
铜钱游戏结束后,皇帝回到座位后,品着清水,等待大长公主回来。
皇帝不走,其他的人也不敢随意,等候两盏茶时间,才见大长公主回来,众人行礼,元乔颔首,走至皇帝面前:陛下,时辰不早,该回宫了。
元乔惯来不喜形于色,得先帝教养,姿态矜持,心事内敛,这点元莞不及她,自叹不如。
齐家人依旧带喜,皇帝起身时,齐国侯才回来,脸色苍白,见到皇帝都差点忘了行礼,齐家众人都察觉出不对,都跟着慌张起来。
元莞瞧着她们失色,不觉有趣,唇角勾了勾,与元乔一同离去。
马车行去许久,齐国侯站在府门口不知回府,家人急躁问话:殿下同兄长说了些什么,怎地魂不守舍?
齐国侯脸色铁青,一口气喘不过过来,眼前黑色更浓,直接晕了过来。
齐家别院顿时乱了,掐人中、请大夫、抬着齐国侯回屋,忙成一团。
****
月上中天,山路颠簸,崎岖而行,马车前的灯火也跟着摇曳不止。
周暨不在,元莞可大胆掀开车帘去观看山景。山间清幽,风声轻轻而过,就听到簌簌的树叶声,细细去看,可见一二萤火虫在林间飞舞。
元莞伸出手,想去摸一摸自带光明的飞虫,手伸出去很长,也摸不到,她沮丧,就听到元乔出声:陛下伤可好了?
好了,劳姑母挂心了。元莞漫不经心地回应一句,不想再提及丢人的事,就将手收了回来,道:姑母方才可成功了?
婚书已退。元乔淡漠道。
车内无灯,车帘外的灯又晃荡不止,眼前光色昏暗,元莞看不清元乔的神色,脑海里自动勾勒出她平静不见情绪的模样,她笑了笑,真诚道:恭喜姑母。
托陛下的福气。元乔淡淡道。
元莞不在意她的讽刺,转而看向外间的山景,眉眼间的愁绪散去大半,想起太后要塞侍夫的事,不觉一阵烦躁,冷静须臾才道:姑母可知,太后前几日筵席上提议纳侍夫的事?
黑暗里,元乔同样看不清她的神色,看着那团黑影沉静须臾,试探道:陛下如何想的?
姑母想听真话吗?小皇帝睫毛颤了颤,试探出声。
或许此事就是突破口,只要令姑母觉得太后其心不正,或许就会主动出击。
元乔道:陛下若说,臣自然想听。
朕说实话,姑母也能说实话吗?元莞再接再厉,其实心中忐忑不已,若大长公主的路子走不通,她的为君之路,就会难上许多。
看不清神色,元乔却从小皇帝的声音里听出来几分真诚,她未及思忖,便道:自然。
车轱辘的声响很大,吵得元莞就将车帘放下了,屏住呼吸,认真道:刘瑾行一死,太后失去臂膀,为争得一力,必然要令刘家的人入宫,站在朕身旁,才可有契机扳回一局。
分析得很对,元乔不觉颔首,她不急着回答,反问道:陛下既然想到,大可拒绝就成。
元莞摇首:姑母该知大宋极为重视孝道,朕拒绝一次尚可,多了只怕不成。
孝道是一回事,最底的根源是太后拿捏着她的把柄,她只能听太后的话,不能反抗。
不为人知的事便是秘密。
眼前是黑暗,浓浓夜色,一点一滴蔓入眼球里,阖眸而思,她想起被元乔送回宫那日,太后见到她的狰狞之色。
元乔说:你若做明君,赏罚分明,只有你掌握旁人的生死,无人会掌控你的生死。
她欢欢喜喜地回宫了,见到太后也不再那么害怕,甚至主动上前认错,然而太后并未露出慈母之色,反掐着她的脖子告诫:你若再敢生事,我就能打死你,就像打死宫人一样丢到荒草地里去,任由野狼咬蚀你的身体,令你尸骨无存。
元莞阖眸,袖口里的手颤了颤,幸好眼前一片黑暗,元乔看不清她面上害怕的神色。
大宋确实重孝道,也并非是愚孝。元乔提醒道,太后不可拿捏皇帝,且母上不得干政。
皇帝品味出些许意思来,她若做出愚孝的事情来,御史台照旧会提点她,届时太后也会陷入口笔诛伐中,她明白过来,只是如何激怒太后,是一难事。
她从恐惧中挣脱出来,不再言语。元乔也未曾再继续说这件事,靠于车壁,凝神静思。
两人静默无声,元莞向她那里看去,除去挺直的坐姿外,什么都看不到,她沮丧间,就听到元乔开口:陛下在宫里常遇到刺客?
常遇到刺客这句话听着着实古怪,元莞不傻,张口就道:姑母想多了,宫内皆是你的人,有没有刺客,你不知晓?
陛下说错了,臣不过是一外臣,如何进的了后苑之地。元乔道。
前朝为元乔掌控,但她从未将人安排入后宫。太后在宫里经营多年,她稍有动作,就会引得一身麻烦,且太后是皇帝亲母,自然会好好保护皇帝的安危。
然宫内的事,好似不同于她的想法。
她不动太后,但太后先给她难堪,可见,太后已然迫不及待了。
元乔未曾言明她知晓下.药一事的原委,装作不知。元莞不知自己的事情败露了,依旧忐忑不安,道:或许后苑不安全。
她对于疼痛有些麻木了,更害怕的是死亡。尤其是今夜见到繁华之景后,心中那股生的意念如藤蔓般攀岩而上,她紧紧抓住生机。
听皇帝颓唐的言语后,元乔再无心思逼问,心中自有盘算。
马车至皇帝殿前而下,元莞动了动步子,今晚与元乔相处也算融洽,她凝望着殿内的灯火,心中揪了揪,坦诚道:那夜姑母抱着我,我却做了回君子。我并非是在意那劳什子什么姑侄关系,只是觉得不耻罢了。
说完,她起身下了马车,黑暗中的人眉眼皱得很深,看着月下小皇帝纤细的背影,心中挣扎出一股奇怪的感觉。
小皇帝不在意姑侄关系,莫非真的非阿兄血脉?
她解不出这道难题,亦不会让元莞再度陷入困局中。
小皇帝兴冲冲地回宫,见到廊下的落霞后,脚步一顿,下意识明白什么,便将喜色敛下,举步入内。
周暨站在殿内,见皇帝回来,眼睛一亮,皇帝朝她扬了扬眉梢,示意她莫要出声。
她笑了笑,亲切道:更深露重,太后怎地还未曾休息?
本已睡了,不想宫人来报,陛下不见了,就急得过来看看陛下,不想真的不见人了。太后语气不善,凌厉的目光落在周暨身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