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起身,望着波光粼粼的水面,眸色缥缈,诚恳道:陛下不信臣,也该信先帝。先帝为何令臣摄政,而不选其他宗室子弟?
先帝在世,大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躺在病榻之际,令长公主元乔摄政,引来诸多朝臣不满。
那时元乔不过十七岁,又是女子,如何担得了摄政之职,先帝不听,坚持元乔可信,就连那时还是贵妃的太后去劝,都被赶至殿外。
这等大事,元莞亦有耳闻,她苦思良久,不自信道:因为姑母与先帝是血亲?
与先帝血亲者,有诸多藩王,不止我一人。且我是文宗的贤妃杜氏所生,与先帝并非同母。元乔解释道,她转身看着比她高出些许的皇帝,认真道:先帝知我不能夺位,故而才亲信我。
不能夺位?元莞不信,都是文宗血脉,如何就不能做皇帝。
元乔也不欲多加解释,俯身揖礼:臣还有事,先回去处理,陛下好好保重身子。
姑母
小皇帝唤了一声,元乔不回应,踏步走远了。
元乔行事惯来神秘,话说一半就走了,元莞忍不住泄气,看着她的身影离去,又不禁想起在福宁殿时的情景,真想将她关一辈子。
关到她肯好好说话,肯好好放权,肯好好地辅佐她成为明君。
然而这些都是空想,不过姑母近日来对她言辞好了许多,难不成不在意那夜的事了?
水面不断有风吹来,热气氤氲,令人心烦气躁。在福宁殿时恨不得打死她,眼下又对她表示亲近,好生奇怪。
过了半月后,小皇帝的伤也无大碍了,太医依旧不敢懈怠,日日诊脉,唯恐落了病症。
半月间,元莞依旧很沮丧,找不到中书内的遗诏疾记录。元乔并非是无中生有之人,说出口,必然就是有了。
元乔言及不信母上,难不成元乔也怕太后沾染朝政?
她始终不明白先帝为何留下废帝遗诏。多年前言及她是妖孽,后先帝无其他子嗣,才便宜了她。
先帝恐她天生蓝眸,对大宋国运不利?
细思极恐的猜想涌入脑海里,她害怕地咽了咽唾沫,不过就一双眼睛罢了,怎地就成了罪过。
她深吸一口气,平复自己的情绪,努力镇定下来,起身去廊下透透气。
皇帝脸色不大好,伺候的宫人不敢懈怠,落霞一路跟着她,见她驻足廊下,良久不语,有些担忧道:陛下不开心?
元莞沉闷不作声,眼里的光色渐渐暗淡下去,被阳光照射过,有些酸疼。她望着庭院里的景色,目光落在那日送给元乔的对花上,想起送花的事来,踌躇道:落霞,你说太后与大长公主谁可信?
皇帝有所问,必然是心里起了疑惑,若问旁人,旁人肯定回答是太后。
母女血亲,比起姑母自然要可信得多。
落霞不同,她自小就跟着皇帝,知晓太后的性情,另外太后将皇帝当作敛权的棋子,没有怜惜、没有母女疼爱,反倒不如大长公主来得亲近。
她小声开口:陛下若问奴,奴觉得大长公主霸道了些,可这次是真的关心您的身体。太后、太后
她欲言又止,元莞唇角弯出自嘲的笑来,索性就替她道:太后见朕,问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朝政。亦或是她的人可曾安排进朝堂了。
落霞垂首不敢言语了。
元莞并非是好了伤口就忘了疼的人,相反她记得很清楚,除了刘谨行,眼下的局势并不能让她满足。她若要掌权,就必须先除太后。
太后知道她的身世,是她头顶上的一把刀,若不除,将是一辈子的噩梦。
她思忖许久,才下定决心,既然太后不可信,不如去试试大长公主的态度,且水榭那日,大长公主说得很清楚,她永不会夺位。
不如试一试。
下定决心后,她抬脚就回宫里,越过门槛之际,内侍来报:陛下,太后銮驾出城朝着行宫来了。
阴魂不散。元莞小声说一句,在殿内徘徊一阵后,唤来落霞:你去打探下大长公主的反应。
落霞俯身退了出去。
****
太后銮驾是在七月初到行宫,皇帝沐浴更衣,去宫外亲迎。
休养过后,皇帝脸色好了很多,着一袭红袍,精神奕奕,扶着太后从车架上走下来。
母慈子孝,甚为温馨。
晚间为太后洗尘,少不得设宴。行宫内都是大长公主的人,筵席亦是她安排的。
殿内窗明几静,门窗大开,以竹帘做挡,夜风袭来,夹杂着酒香、草木香,几乎令人陶醉在内。皇帝与太后坐得相近,两人比肩,皇帝懒散地抬眼瞧着殿内的歌舞。
她与旁人不同,对这些歌舞没有兴趣,丝竹与琴音反像是安神药,令她昏昏欲睡,宴过半时,太后突然出声:陛下年岁不小了,也该多去皇夫处走动走动。
声音不大不小,周遭的人都能听见,元莞挑了挑眉,漫不经心道:儿晓得。
周暨垂首,捏着酒盏的手微微发抖。
太后今日衣着亮丽,通明的灯火下显得雍容华贵,她轻轻抬起酒盏,指甲上染着丹寇,鲜艳的如牡丹。她怜爱般地一笑,陛下每次都说晓得,可真正去了几回,若是觉得枯燥,也可择着人入宫。
来者不善!
元莞眼皮子一跳,轻抿了口酒液,唇角染就水泽,添就一抹红色,靓丽之色配着雪白的肌肤,本是一副少女天真之色,她位下的元乔却看出几分不羁。
她垂眸不语,太后急了,欲望皇帝身旁安排人了。
皇帝抿了口酒,笑道:朕不喜男子,太后不知吗?
声音不大,只三四人听到,周暨听得心口一跳,眼中露出喜色,不觉抬首看向元莞。
太后不动声色,唯有元乔眼中的冷意散去,皇帝此举,怕是躲不过去。单纯的小皇帝连男女的感觉都分不清,哪里斗得过经营后宫多年的太后。
她起身道:陛下说玩笑了,太后之意,是让您选侍夫了。
大长公主一出声,就占据上风了,令开言提及此事的太后不喜,她筹谋的事,元乔作何来掺和。她蹙眉,又听元乔道:太后有此意,不如臣来办。
太后彻底生气了,她筹谋的事不能便宜元乔了,但眼下骑虎难下了,看向元莞:陛下以为如何?
朕听太后的。元莞乖巧道。
更加难坏太后了。太后露出为难的神情,改口道:眼下行宫不易,不如回宫再说。
元莞笑得开怀,举杯敬太后:一切太后做主。
她就像小狐狸一样,得到了肉,开怀不已,元乔无奈,她挡得了一时,若皇帝执迷不悟,仍就听信太后,她也挡不了一世。
散席后,过了几日后,皇夫周暨送了些点心,道是亲手做的。
恰逢元乔禀事,见到精致的点心,她微微皱眉,周暨怎地还火上浇油,明知是女子,就不该再惹陛下。
与她心思不同的是元莞,她看着十三色的莲花饼,模样就像莲花一般,精致小巧,奇怪道:送点心做什么?
元乔不语,元莞又觉得奇怪,看向她:周暨有事相求?
元乔见她懵懂之色,与福宁殿内判若两人,不得不提醒她:今日七夕。
七夕之际,互诉情爱,周暨这是以点心来表达自己的喜欢,小皇帝竟然什么都不懂。她起身道,陛下该知,周暨是女子。
女子元莞对她突然的劝谏甚是不解,怔忪须臾,才道:女子喜欢女子,并无过错。
元乔皱眉:陛下是天子。
天子也是人,姑母甚美,朕也喜欢。元莞耿直道。她确实觉得元乔很美,那夜的场景总是忘不去,她自觉自己并无过错。
喜欢元乔,对大宋并无害处,且她不能有子嗣的,大宋江山不能由她的孩子来继承,祸乱元家血脉的事,她端不会做的。
如此一想,喜欢女子也可,她扬首,眉眼间并无恶意,重复道:姑母觉得这是错?
她并非是张扬之色,反是少女般的青涩懵懂,元乔生气也气不起来,只得同她说理:大错特错。
元莞唇角弯了弯,作无辜状:可是那夜姑母抱着我了。
人都有软肋,那夜之事,便是元乔的软肋。
元乔无奈,望她一眼,道:陛下真想逼我废帝?
第21章
姑母若废帝, 会立谁为帝?元莞心平气和,她知晓元乔就是口上言语罢了,再者她亦想知晓元乔的打算, 一废一立, 必然引起朝堂动荡。
元乔历来务实, 依她之才, 废帝之大事, 不会轻易付于行动,除非真的查出她并非是先帝后嗣。
然那件秘事, 她自己都查不清楚, 太后势必不会说的,如此,元乔依旧是徒劳。
小皇帝怡然自得,元乔已是不解,见她心平气和,便道:臣不会自立。
你为何不自立?元莞追根究底,元乔眼下就差登基了,再立旁人, 岂非又养了一只白眼狼, 不划算, 她又慷慨道:那大长公主不如自立, 眼下宗室内无人比你合适。
胡言乱语。元乔训一句,越说越不像话,她叹气, 元莞的心思当真令人捉摸不透, 一会儿嚷着要亲政,现在又劝她自立, 真是年岁大了,心思不知摆在哪里去。
元莞不介意被她训斥,反觉得与元乔在一起,也可得片刻闲暇,她望着莲花饼,道:姑母可曾退亲了?
话锋一转,元乔已然皱眉:未曾,待回京后再议。
姑母当晓得齐国侯并非是良人。元莞口气老成,想起齐国侯懦弱之色,就觉得厌恶。皇夫爱哭,皆因为她是女子,齐国侯堂堂男儿,还不如女子来的坚韧,哪里配得上大长公主。
她为晚辈,却爱搅和长辈之事。元乔拿她没有办法,眼下不可将人激怒,便沉默不语,由着她一人去说。
元莞想与她交好,只是不知该如何说。太后与她占了亲生母女的关系,元乔肯定不会信她,反认为这是她的计策,到时这片刻的温馨也就不见了。
两人心思相同,枯坐须臾,点心早就凉透了,元乔还有事,起身道:陛下年少,也该爱惜自己的身体。
元莞怔忪,又听她道:太后强势,陛下需避其锋芒才是。
也不欲解释,举步离开了,元莞细细推敲她方才的话,避其锋芒是何意?
此话若是旁人劝谏她避其元乔锋芒,她还可理解,用在太后身上,就令人不解,她想不明白,难不成元乔是来示好?
无缘无故,她来示好做什么?
不是应该掐死她吗?
元乔又想着什么坏主意?不过她眼下什么都没有,安插的人都听命于太后,于她也是不利,元乔又不废帝,这样一想,她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元乔去谋算的。
黄昏时,不怕死的皇夫又来了。
她今日一袭深色袍服,腰身扎玉带而显得极为纤细,面色白净,一笑间酒窝深陷,落霞被她可爱之色逗笑了。
元莞见她过来,也没有抵触,都是女子,也不再那么厌恶,招手示意她过来:皇夫今日好生英俊,欲去何处?
周暨首次被她夸赞,脸色不由一红,拘束地行了一礼,低声道:陛下可要出宫去夜市玩?
夜市?元莞知晓夜市,却从未见过,见周暨一脸喜色,多了几分好奇,你要去夜市?出行带些人,早些回来,太后知晓会不高兴。
周暨闻她关心之意,顿时喜上眉梢,乐道:陛下可要去,不如同行?
元莞不为所动,她是天子,岂可随意往宫外跑,她欲摇首,周暨不肯,忙道:大长公主都已去了,陛下也可去看看的。
她去了?元莞讶然,往日里元乔正经得很,怎地也爱往宫外跑,她不解,周暨解释道:好似同齐国侯一道。
元莞眉梢凝结下来了,方才还说退亲,后面怎地就跟人出去玩耍,心口不一的小人。
她不悦,周暨就不敢出声,恐惹恼了她,呆了半晌,才大着胆子开口:陛下可去?
元莞有了前车之鉴,出宫就会被人当作异类,落寞地摇摇脑袋:不去,朕的身份太过惹眼。
周暨从她话里品味出几分失望来,皇帝的蓝眸与众不同,确实惹眼。但今日七夕,山城下又是热闹之色,待在这里也是无趣。
她比小皇帝见多识广,在外间待了十二年,建议道:大宋女子出行可戴帷帽,不如陛下换上落霞的衣物,帷帽遮面,就看不清了。
帷帽?元莞不懂,眼中已有松动之色,周暨趁势道:臣可保陛下不被发现。
小皇帝毕竟不过十五,及笄之龄,恰是爱玩时,被周暨一鼓吹,狐疑地答应下来。
周暨唤来落霞,取过她的衣物,将龙袍换下,扮作一少女,发髻挽起来,一袭水蓝色小衫,肤色雪白,确实不似皇帝。
元莞历来嚣张惯了,也因龙袍撑出几分气势,如今抿唇安静,添了几分蕴藉,周暨满意一笑,拉着她去铜镜前,陛下瞧着如何?
帷帽遮掩,确实看不出眼眸的颜色,她点头道:可。
周暨拉着她就要走,命落霞在宫里遮掩一二。她早有打算,在七夕夜诱得小皇帝出宫,本就是一件荒唐的事,不想竟成了,她喜不自禁,持令牌从宫门出,再上马车,数名侍卫跟随,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天色擦黑,走在山间,寂寥阴森,不时有兽鸣,吓得周暨脸色白了。
元莞见她没出息的样子,出口就道:外间那么多侍卫跟随,你怕什么,狼又不会咬你。
话虽如此,周暨历来胆小,抿着唇角向皇帝身旁挪去。皇帝也不去揭破她,本想去掀开车帘看一眼,刚抬手,周暨就吓得呼吸急促,她只好放下。
眼下不能将人赶走,只得忍一忍。
山下是处小镇,民风朴素,大宋没有宵禁,今夜酒楼就会很晚才关门,临安城内的酒楼就会整夜开着,昼夜不歇。
街上马车是不通的,因皇帝避暑,城门处设防,也只有当地的百姓和行宫内的达官贵人出来玩。
人声鼎沸,三两行人,再往前看去,一条街市上,灯火通明,树上悬挂彩带,天上星河璀璨。
恋耽美
先帝在世,大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躺在病榻之际,令长公主元乔摄政,引来诸多朝臣不满。
那时元乔不过十七岁,又是女子,如何担得了摄政之职,先帝不听,坚持元乔可信,就连那时还是贵妃的太后去劝,都被赶至殿外。
这等大事,元莞亦有耳闻,她苦思良久,不自信道:因为姑母与先帝是血亲?
与先帝血亲者,有诸多藩王,不止我一人。且我是文宗的贤妃杜氏所生,与先帝并非同母。元乔解释道,她转身看着比她高出些许的皇帝,认真道:先帝知我不能夺位,故而才亲信我。
不能夺位?元莞不信,都是文宗血脉,如何就不能做皇帝。
元乔也不欲多加解释,俯身揖礼:臣还有事,先回去处理,陛下好好保重身子。
姑母
小皇帝唤了一声,元乔不回应,踏步走远了。
元乔行事惯来神秘,话说一半就走了,元莞忍不住泄气,看着她的身影离去,又不禁想起在福宁殿时的情景,真想将她关一辈子。
关到她肯好好说话,肯好好放权,肯好好地辅佐她成为明君。
然而这些都是空想,不过姑母近日来对她言辞好了许多,难不成不在意那夜的事了?
水面不断有风吹来,热气氤氲,令人心烦气躁。在福宁殿时恨不得打死她,眼下又对她表示亲近,好生奇怪。
过了半月后,小皇帝的伤也无大碍了,太医依旧不敢懈怠,日日诊脉,唯恐落了病症。
半月间,元莞依旧很沮丧,找不到中书内的遗诏疾记录。元乔并非是无中生有之人,说出口,必然就是有了。
元乔言及不信母上,难不成元乔也怕太后沾染朝政?
她始终不明白先帝为何留下废帝遗诏。多年前言及她是妖孽,后先帝无其他子嗣,才便宜了她。
先帝恐她天生蓝眸,对大宋国运不利?
细思极恐的猜想涌入脑海里,她害怕地咽了咽唾沫,不过就一双眼睛罢了,怎地就成了罪过。
她深吸一口气,平复自己的情绪,努力镇定下来,起身去廊下透透气。
皇帝脸色不大好,伺候的宫人不敢懈怠,落霞一路跟着她,见她驻足廊下,良久不语,有些担忧道:陛下不开心?
元莞沉闷不作声,眼里的光色渐渐暗淡下去,被阳光照射过,有些酸疼。她望着庭院里的景色,目光落在那日送给元乔的对花上,想起送花的事来,踌躇道:落霞,你说太后与大长公主谁可信?
皇帝有所问,必然是心里起了疑惑,若问旁人,旁人肯定回答是太后。
母女血亲,比起姑母自然要可信得多。
落霞不同,她自小就跟着皇帝,知晓太后的性情,另外太后将皇帝当作敛权的棋子,没有怜惜、没有母女疼爱,反倒不如大长公主来得亲近。
她小声开口:陛下若问奴,奴觉得大长公主霸道了些,可这次是真的关心您的身体。太后、太后
她欲言又止,元莞唇角弯出自嘲的笑来,索性就替她道:太后见朕,问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朝政。亦或是她的人可曾安排进朝堂了。
落霞垂首不敢言语了。
元莞并非是好了伤口就忘了疼的人,相反她记得很清楚,除了刘谨行,眼下的局势并不能让她满足。她若要掌权,就必须先除太后。
太后知道她的身世,是她头顶上的一把刀,若不除,将是一辈子的噩梦。
她思忖许久,才下定决心,既然太后不可信,不如去试试大长公主的态度,且水榭那日,大长公主说得很清楚,她永不会夺位。
不如试一试。
下定决心后,她抬脚就回宫里,越过门槛之际,内侍来报:陛下,太后銮驾出城朝着行宫来了。
阴魂不散。元莞小声说一句,在殿内徘徊一阵后,唤来落霞:你去打探下大长公主的反应。
落霞俯身退了出去。
****
太后銮驾是在七月初到行宫,皇帝沐浴更衣,去宫外亲迎。
休养过后,皇帝脸色好了很多,着一袭红袍,精神奕奕,扶着太后从车架上走下来。
母慈子孝,甚为温馨。
晚间为太后洗尘,少不得设宴。行宫内都是大长公主的人,筵席亦是她安排的。
殿内窗明几静,门窗大开,以竹帘做挡,夜风袭来,夹杂着酒香、草木香,几乎令人陶醉在内。皇帝与太后坐得相近,两人比肩,皇帝懒散地抬眼瞧着殿内的歌舞。
她与旁人不同,对这些歌舞没有兴趣,丝竹与琴音反像是安神药,令她昏昏欲睡,宴过半时,太后突然出声:陛下年岁不小了,也该多去皇夫处走动走动。
声音不大不小,周遭的人都能听见,元莞挑了挑眉,漫不经心道:儿晓得。
周暨垂首,捏着酒盏的手微微发抖。
太后今日衣着亮丽,通明的灯火下显得雍容华贵,她轻轻抬起酒盏,指甲上染着丹寇,鲜艳的如牡丹。她怜爱般地一笑,陛下每次都说晓得,可真正去了几回,若是觉得枯燥,也可择着人入宫。
来者不善!
元莞眼皮子一跳,轻抿了口酒液,唇角染就水泽,添就一抹红色,靓丽之色配着雪白的肌肤,本是一副少女天真之色,她位下的元乔却看出几分不羁。
她垂眸不语,太后急了,欲望皇帝身旁安排人了。
皇帝抿了口酒,笑道:朕不喜男子,太后不知吗?
声音不大,只三四人听到,周暨听得心口一跳,眼中露出喜色,不觉抬首看向元莞。
太后不动声色,唯有元乔眼中的冷意散去,皇帝此举,怕是躲不过去。单纯的小皇帝连男女的感觉都分不清,哪里斗得过经营后宫多年的太后。
她起身道:陛下说玩笑了,太后之意,是让您选侍夫了。
大长公主一出声,就占据上风了,令开言提及此事的太后不喜,她筹谋的事,元乔作何来掺和。她蹙眉,又听元乔道:太后有此意,不如臣来办。
太后彻底生气了,她筹谋的事不能便宜元乔了,但眼下骑虎难下了,看向元莞:陛下以为如何?
朕听太后的。元莞乖巧道。
更加难坏太后了。太后露出为难的神情,改口道:眼下行宫不易,不如回宫再说。
元莞笑得开怀,举杯敬太后:一切太后做主。
她就像小狐狸一样,得到了肉,开怀不已,元乔无奈,她挡得了一时,若皇帝执迷不悟,仍就听信太后,她也挡不了一世。
散席后,过了几日后,皇夫周暨送了些点心,道是亲手做的。
恰逢元乔禀事,见到精致的点心,她微微皱眉,周暨怎地还火上浇油,明知是女子,就不该再惹陛下。
与她心思不同的是元莞,她看着十三色的莲花饼,模样就像莲花一般,精致小巧,奇怪道:送点心做什么?
元乔不语,元莞又觉得奇怪,看向她:周暨有事相求?
元乔见她懵懂之色,与福宁殿内判若两人,不得不提醒她:今日七夕。
七夕之际,互诉情爱,周暨这是以点心来表达自己的喜欢,小皇帝竟然什么都不懂。她起身道,陛下该知,周暨是女子。
女子元莞对她突然的劝谏甚是不解,怔忪须臾,才道:女子喜欢女子,并无过错。
元乔皱眉:陛下是天子。
天子也是人,姑母甚美,朕也喜欢。元莞耿直道。她确实觉得元乔很美,那夜的场景总是忘不去,她自觉自己并无过错。
喜欢元乔,对大宋并无害处,且她不能有子嗣的,大宋江山不能由她的孩子来继承,祸乱元家血脉的事,她端不会做的。
如此一想,喜欢女子也可,她扬首,眉眼间并无恶意,重复道:姑母觉得这是错?
她并非是张扬之色,反是少女般的青涩懵懂,元乔生气也气不起来,只得同她说理:大错特错。
元莞唇角弯了弯,作无辜状:可是那夜姑母抱着我了。
人都有软肋,那夜之事,便是元乔的软肋。
元乔无奈,望她一眼,道:陛下真想逼我废帝?
第21章
姑母若废帝, 会立谁为帝?元莞心平气和,她知晓元乔就是口上言语罢了,再者她亦想知晓元乔的打算, 一废一立, 必然引起朝堂动荡。
元乔历来务实, 依她之才, 废帝之大事, 不会轻易付于行动,除非真的查出她并非是先帝后嗣。
然那件秘事, 她自己都查不清楚, 太后势必不会说的,如此,元乔依旧是徒劳。
小皇帝怡然自得,元乔已是不解,见她心平气和,便道:臣不会自立。
你为何不自立?元莞追根究底,元乔眼下就差登基了,再立旁人, 岂非又养了一只白眼狼, 不划算, 她又慷慨道:那大长公主不如自立, 眼下宗室内无人比你合适。
胡言乱语。元乔训一句,越说越不像话,她叹气, 元莞的心思当真令人捉摸不透, 一会儿嚷着要亲政,现在又劝她自立, 真是年岁大了,心思不知摆在哪里去。
元莞不介意被她训斥,反觉得与元乔在一起,也可得片刻闲暇,她望着莲花饼,道:姑母可曾退亲了?
话锋一转,元乔已然皱眉:未曾,待回京后再议。
姑母当晓得齐国侯并非是良人。元莞口气老成,想起齐国侯懦弱之色,就觉得厌恶。皇夫爱哭,皆因为她是女子,齐国侯堂堂男儿,还不如女子来的坚韧,哪里配得上大长公主。
她为晚辈,却爱搅和长辈之事。元乔拿她没有办法,眼下不可将人激怒,便沉默不语,由着她一人去说。
元莞想与她交好,只是不知该如何说。太后与她占了亲生母女的关系,元乔肯定不会信她,反认为这是她的计策,到时这片刻的温馨也就不见了。
两人心思相同,枯坐须臾,点心早就凉透了,元乔还有事,起身道:陛下年少,也该爱惜自己的身体。
元莞怔忪,又听她道:太后强势,陛下需避其锋芒才是。
也不欲解释,举步离开了,元莞细细推敲她方才的话,避其锋芒是何意?
此话若是旁人劝谏她避其元乔锋芒,她还可理解,用在太后身上,就令人不解,她想不明白,难不成元乔是来示好?
无缘无故,她来示好做什么?
不是应该掐死她吗?
元乔又想着什么坏主意?不过她眼下什么都没有,安插的人都听命于太后,于她也是不利,元乔又不废帝,这样一想,她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元乔去谋算的。
黄昏时,不怕死的皇夫又来了。
她今日一袭深色袍服,腰身扎玉带而显得极为纤细,面色白净,一笑间酒窝深陷,落霞被她可爱之色逗笑了。
元莞见她过来,也没有抵触,都是女子,也不再那么厌恶,招手示意她过来:皇夫今日好生英俊,欲去何处?
周暨首次被她夸赞,脸色不由一红,拘束地行了一礼,低声道:陛下可要出宫去夜市玩?
夜市?元莞知晓夜市,却从未见过,见周暨一脸喜色,多了几分好奇,你要去夜市?出行带些人,早些回来,太后知晓会不高兴。
周暨闻她关心之意,顿时喜上眉梢,乐道:陛下可要去,不如同行?
元莞不为所动,她是天子,岂可随意往宫外跑,她欲摇首,周暨不肯,忙道:大长公主都已去了,陛下也可去看看的。
她去了?元莞讶然,往日里元乔正经得很,怎地也爱往宫外跑,她不解,周暨解释道:好似同齐国侯一道。
元莞眉梢凝结下来了,方才还说退亲,后面怎地就跟人出去玩耍,心口不一的小人。
她不悦,周暨就不敢出声,恐惹恼了她,呆了半晌,才大着胆子开口:陛下可去?
元莞有了前车之鉴,出宫就会被人当作异类,落寞地摇摇脑袋:不去,朕的身份太过惹眼。
周暨从她话里品味出几分失望来,皇帝的蓝眸与众不同,确实惹眼。但今日七夕,山城下又是热闹之色,待在这里也是无趣。
她比小皇帝见多识广,在外间待了十二年,建议道:大宋女子出行可戴帷帽,不如陛下换上落霞的衣物,帷帽遮面,就看不清了。
帷帽?元莞不懂,眼中已有松动之色,周暨趁势道:臣可保陛下不被发现。
小皇帝毕竟不过十五,及笄之龄,恰是爱玩时,被周暨一鼓吹,狐疑地答应下来。
周暨唤来落霞,取过她的衣物,将龙袍换下,扮作一少女,发髻挽起来,一袭水蓝色小衫,肤色雪白,确实不似皇帝。
元莞历来嚣张惯了,也因龙袍撑出几分气势,如今抿唇安静,添了几分蕴藉,周暨满意一笑,拉着她去铜镜前,陛下瞧着如何?
帷帽遮掩,确实看不出眼眸的颜色,她点头道:可。
周暨拉着她就要走,命落霞在宫里遮掩一二。她早有打算,在七夕夜诱得小皇帝出宫,本就是一件荒唐的事,不想竟成了,她喜不自禁,持令牌从宫门出,再上马车,数名侍卫跟随,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天色擦黑,走在山间,寂寥阴森,不时有兽鸣,吓得周暨脸色白了。
元莞见她没出息的样子,出口就道:外间那么多侍卫跟随,你怕什么,狼又不会咬你。
话虽如此,周暨历来胆小,抿着唇角向皇帝身旁挪去。皇帝也不去揭破她,本想去掀开车帘看一眼,刚抬手,周暨就吓得呼吸急促,她只好放下。
眼下不能将人赶走,只得忍一忍。
山下是处小镇,民风朴素,大宋没有宵禁,今夜酒楼就会很晚才关门,临安城内的酒楼就会整夜开着,昼夜不歇。
街上马车是不通的,因皇帝避暑,城门处设防,也只有当地的百姓和行宫内的达官贵人出来玩。
人声鼎沸,三两行人,再往前看去,一条街市上,灯火通明,树上悬挂彩带,天上星河璀璨。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