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螺髻山下客(
林方旭挑挑眉,心想你没看出来的多了,也没再说什么。
大哥和哥夫回来好一会儿,艾晓雅才独自一人回来,二哥不知道又到哪里混去了,当然也没人管他。
一行人在县城酒楼吃了午饭,等着商家把买的的年货送到宅子,才又一起赶着车回了林家村。
林方旭只顾着叮嘱林方启,本以为三个侄子都不知道,却忘了林家双儿、女儿只要愿意,都可以像小子一样送到大伯那里读书。
木木已经学了两年,《千字文》都已经认完了,当然知道那首诗是二婶写的。
木木印象中,二婶说话声音很大,喜欢针线女红,还爱和二叔吵架,可今天二婶居然作了一首大家都说好的诗。
太奇怪了,可怜我们乖巧地木木在心里纠结了一路。
直到晚上休息时,看姆父将弟弟哄睡着后,忍不住小声问道:姆父,你知道二婶会写诗吗?
赵时悦很诧异,奇怪道:怎么问这个?你二婶的父亲推崇程朱理学,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你二婶只认识一些字,应该不会写诗。
木木皱着小眉头,纠结道:可是,今天在茶楼,二婶写了一首诗,大家都说好,我还记得前两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赵时悦大惊,面上却平静,说道:哦,可能是在哪里看到的吧,还有别人知道吗?
木木回道:小叔叔和二堂叔也知道,我们一起去的茶楼。
赵时悦叮嘱木木道:既然你小叔叔他们都没说,想来应该就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木木也不要再提了,好吗?现在要乖乖睡觉了。
说完亲了亲儿子小脸,木木红着脸躲进了被窝,被姆父轻轻拍着睡着了。
赵时悦心事重重地回了房间,想到二弟妹生完孩子以后的陌生感,很是不安。
林方勤进屋时,就看见夫郎坐在床边,愁眉紧锁,上前捧着他的脸,故作气愤道:怎么了,可是二木又调皮了,我去收拾他,这小子还能翻天了。
赵时悦没好气的打开他的手,嗔道:二木哪有你说的那样,是二弟妹的事
赵时悦觉得背后非议人不好,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告诉相公比较好,接着说道:我感觉二弟妹自从生了四木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若说口味变了,刚生完孩子也说得过去,可是她行为举止也大不一样,时不时还会说一些奇怪的词。木木刚刚告诉我
林方勤其实也有一丝察觉,毕竟是男人,只以为是生孩子难产影响,不过他一向相信夫郎的判断,皱着眉头说:二弟妹是有些奇怪,悦悦也不要过于担心,我明天问问小弟茶楼的事,再作打算。哼!我林方勤可不惧什么阴邪鬼魅。
也许是告诉了丈夫,心里有了依靠,赵时悦很快睡着了。
第十二章
腊月二十八除晦。
母亲带着个哥夫几个洗衣,洗地。林方旭和大哥一起爬上房顶翻碎瓦,除瓦草。
林方勤看了看院子里玩耍的孩子,问道:旭哥儿,昨天你带木木她们去了茶楼吗?
林方旭并不知道木木已经告了密,便回道:对啊,走累了,就去鸿鹄楼坐了坐,二哥也在里面。
听到林方明也在那里,林方勤皱了皱眉道:哦,听说还有人写诗,不知道有没有写的好的。
林方旭虽然很少见大哥对这些事感兴趣,但也没多想,只回答道:是有一首,写的非常出彩,我还记得,我念给大哥听听。接着将完整的诗念了出来。
林方旭念完,见大哥面色凝重,沉声直接问道:木木看见这首诗是你二嫂写的,旭哥有看见吗?
林方旭没想到木木居然看见了,也不打算瞒着大哥:确实,二堂哥和我都看见了,确实是二嫂写上去,不过也不一定是她想出来的,兴许是在哪里看见的也不一定。
林方勤听他说完,并不打算把夫郎察觉的事告诉小弟。
不可置否道:可能吧,听说正月初十县试就要报名了吧,看来今年县试大概会在二月初十左右开场,比起去年倒是提前了些。旭哥儿不要去管那些闲事,只需专心准备下场就好,也不用太在意结果,你还年轻,就当历练一回。
林方旭自然点头应是,就像林方勤不想弟弟分心,影响仕途一样,林方旭暂时也不打算告诉大哥自己重生的事。
还是那句话,没有功名,即使知道了,能做的也有限,不过是多一个人担心罢了。
不过现在看来,大哥他们估计是察觉了艾晓雅的异样。也许上一世大哥就已经发现了,所以才会对她多加限制。
林方旭坐在屋脊上,青砖黑瓦尽收眼底,经历了前朝饥荒战乱,依然屹立至今的村庄,在冬日的阳光中显得恬静而美丽。
波光粼粼的小河边上聚满了浣洗衣物的妇人、夫郎。
祠堂门口的大榕树下大爷爷和六爷爷正在下棋,两个人的交战,一群军师在旁边指点。
晒谷场上一群孩子在跑跳嬉闹,老远就看见,领头跑得最快的是二木那皮小子。
也许是房顶阳光过于明媚,亦或是这一幅幅乡村画卷太过美妙,林方旭坐在屋顶微微恍惚,直到听见隔壁屋顶林方启的声音才回过神来。
旭哥!你看村口来了好几辆车,好像是成桂叔他们家回来了!林方启站在自己屋顶,大声叫到。
林方旭也抬头望去,车队已经进了村。林家村最有威望的长辈,除了族长大爷爷,另一位便是成桂叔的父亲六爷爷。
成桂叔一支,先祖和林御史是同母兄弟,同进士出身,官至开化知县,后来受林御史牵连,被上司刁难,无奈辞了官。
回乡后,眼见族人连科场都进不得,家族日渐衰落,最终郁郁而终。
衰帝年间,林氏族人为糊口挣扎,族中孩童不知读书为何物,眼见就要断了传承。
成桂叔的爷爷,得到当时族长和全族人支持,带着族中各家凑的银钱,入了商籍,做起了南北买卖。
后来亏亏损损,直到成桂叔的父亲,六爷爷当家才渐渐好转。
族里的祠堂翻新扩建和修村子到官道的路都是六爷爷家出的钱,还为族里添了三十亩祭田。
新皇登基后,重新登录户籍人口,六爷爷在大爷爷的帮忙下,又将全家户籍落回了林家村,也不再做南北买卖,只安心经营铺子和田庄。
可能是自己几个儿子都没有读书天赋,六爷爷对族中子弟读书科举是大力支持的,想当初林方旭上京参加春闱,六爷爷还给了他二百两银子呢。
旭哥儿别看了,赶紧下去了。林方勤见屋□□完,招呼林方旭下去。
林方旭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跟林方启打个招呼便跟着哥哥下了屋顶。
第二天除了洗洗刷刷,还要忙着做年糕,磨豆腐,写春联等,忙碌到傍晚时,林方明才悠悠然回了家。
林方明到家,其它人都没什么反应,艾晓雅却很紧张,穿越过来还没有独自面对过这个相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不过很快,艾晓雅发现她白紧张一场,因为林方明晚上跑到书房去睡了,艾晓雅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感到愤愤不平。
腊月三十,除夕
这一天,一早起床厨房的灶便没有歇息过,母亲、哥夫她们更是一早就忙起。
林方旭则跟着大哥先是准备家里祭祀的东西,后又帮着贴春联,等都弄好后,才见林方明起床,端着杯子刷着牙凑在四木摇篮边看了看自己儿子。
说来也神奇,四木至今每次看到艾晓雅都哭,除了洗三,这还是第二次见二哥,却能露个笑脸。
看见自己儿子对自己笑,林方明也很高兴,放下杯子牙刷,伸手将孩子抱起来,逗弄着。
赵娘子相公过年没回来,四木也离不得人,就留在林家过年,看林方明抱孩子,吓了一跳,好在他还抱得像模像样。
林方勤看他抱着孩子晃悠,面露欣慰,开口道:都有儿子的人了,也该收收心,正月间就不要乱跑了,二月间就要下场了,好好在家看看书。
林方明最烦大哥说教,敷衍道:知道了,没事我去看书了。
说完随手将四木扔给赵娘子,林方明便跑回了书房。
林方勤看他敷衍的样子,心里失望却也没再多说,叫上林方旭一起将香案抬出来,放在院子正中,摆上一早煮好的猪头、猪尾、整鸡祭祀天地,祈求来年丰收。
艾晓雅在厨房门口,帮忙看着煲汤的炉子,离得不远,看到了几兄弟的动静。
说起来自己要发家致富,林方勤夫夫俩简直是最大的障碍。
一个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长,谁都要管着,恨不得每个人都要按照他的想法活,估计在他眼里相夫教子才是自己该做的。
一个又精明得很,当自己是管家的宗妇,也是个大事小事都掺和的主。
没什么契机,自己一个做媳妇儿的,在这封建社会也不敢贸贸然提分家,真要这么做估计跪祠堂都是轻了的。
哎,万恶的封建制度!
本来艾晓雅还苦于找不到办法,可今天听到两兄弟的对话,一下子豁然开朗,也许林方明比自己还更不乐意被人管着,更想分家呢。
艾晓雅心情变得畅快起来,专心看着火候,心里却在想着,该用什么办法把林方明笼络过来。
不过不着急,前世在机关里呆了十多年,她不缺耐心,何况林方明兄弟还要参加县试。
艾晓雅其实对考取功名没多大兴趣,毕竟自己前世是公务员,也算衙门中人,不过为人明服务嘛,工资不高,更没有什么权力,现代社会比她光鲜的人多了,更不要说那些大老板,大明星什么的。
原身父亲快四十岁才考了个秀才,也就能免点赋税徭役。
那点赋税也没多少,徭役也是可以用银子抵的,所以艾晓雅觉得原身父亲与其蹉跎几十年考个秀才,还不如多挣点银钱。
不过林家似乎很重视科举,艾晓雅虽然有不同想法,但也不想去挑衅别人的信仰。
看锅里鸡肉炖的酥烂,艾晓雅起身,边往厨房里走,便笑着说:哥夫,汤炖的差不多了,我来帮你切肉吧。
赵时悦虽然对她心存疑虑,但也不会拒绝别人的好意,笑着让了位置,一起为年夜饭忙碌。
林家年夜饭一般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饭菜摆上桌后,放鞭炮,先奉祖先,然后再从长到幼依次落座。
年夜饭后,每家都会单独焚香烧纸,祭祀先人。
林家还要忙碌一些,因为初一会开祠堂,举行家族祭祀,还得准备祭祀之物。
第十三章
初一,天还没亮,林家两岁以上男丁陆续到达祠堂正院,辰时刚到,所有人按辈分站好,炳字辈男丁打头,依次是成、方、修字辈子孙。
随着朝阳的升起,崇本堂大门缓缓打开,晨辉越过香案,供桌上的先人排位正对旭日,背接阴影。
八百四十六个排位仿佛八百四十六位先人置身于阴阳交接处,看着五仪县林氏一族的兴衰传承。
院内所有人保持庄严肃静,林方旭站在一众堂兄弟中想着,上一世自己死得那样不光彩,不知道牌位能不能入祠堂。
修字辈的孩童规规矩矩地站在最末,想来是得过长辈警告,没有人敢嬉闹、追逐,连两岁半的三木都安安静静的站在二木旁边。
大爷爷担当祭师,唱到:五仪县崇本堂林氏祭祖仪式开始,请嫡支长房伯礼房九世孙林成文,二房仲礼房九世孙林成桂,三房叔礼房九世孙林成宏上前。
林家族祭一般由嫡支担当主、陪祭,传承至今,嫡支有三房,三房都是成字辈长子担当祭孙,三人依次上前站定。
祭师又唱到:净水、净巾。
林方旭的两位同辈堂弟,一人送净水,一人送三块擦手巾,等林成文三人依次净手、净脸,擦拭干净。
祭师唱到:亮烛亮香,恭迎列祖列宗。
长房主祭点香,二房、三房陪祭点烛,点好后,主祭孙林成文香把朝外舞半圈,说道:今黄道吉日吉时,我们五仪县崇本堂林氏进行祭祖发谱仪式,恭请列祖列宗一同前来享用肴馔果蔬,莅临发谱。
主、陪祭三人走到大堂中央香案前。
祭师唱:上烛。
林成桂、林成宏朝祖宗排位拱一拱,双手举烛过顶,插在香炉里。
祭师唱:初上香。
林成文将两枝香分给陪祭,朝祖宗排位拱一拱,双手举香过顶,插在香炉里。
祭师唱:亚上香。
林成文从二房林成桂手中接过一枝香,朝祖宗排位拱一拱,双手举香过顶,插在香炉里。
祭师唱:三上香。
林成文从三房林成宏手中接过一枝香,朝祖宗排位拱一拱,双手举香过顶,插在香炉里。
三上香后,向列祖列宗行大礼,主、陪祭三人带领成字辈,以及成字辈以后的族中子弟向列祖列宗跪拜三叩首,炳字辈以及炳子辈以前的长辈族老向列祖列宗三鞠躬。
祭师唱:礼毕,进撰,敬献鲜花供果。
族中童男敬上猪头、全鸡、全鱼以及鲜花蔬果后,主、陪祭孙依次跪拜叩首,行献酒礼。
献酒礼结束后,由主祭孙林成文敬读祭文,读完祭文后全族向列祖列宗再次行大礼。
礼毕,请族谱,发谱,各分支上前领谱。
领完族谱后焚献冥币纸钱,族人依次上前磕头参拜。
最后恭送列祖列宗、鸣炮、奏乐,主、陪祭将祭文、香烛送到化纸钱处焚化,化后分别面向南北三辑。
将近午时,祭祖仪式才算结束,各支带着族谱到祠堂偏房,将新添子岁名讳加在族谱上。
族中孩童需长到三岁,才能正是将名字记入族谱。
木木和二木的大名早就取好,分别叫修安和修皓,为什么拖到今年,还得从大堂哥家说起。
大堂嫂一直一厢情愿的和大哥夫较着劲儿。哥夫生了二木后,堂嫂嫌弃自己只生了两女儿,就没给招娣和盼娣上族谱。
碍着是同一房,大哥也不好撇开两姐妹给木木和二木上,就这样一直拖到宝哥出生到今年满三岁才一起上,为此大哥夫和大堂嫂关系一直不甚融洽。
大哥他们上完族谱,又将族谱放回祠堂,族长才关了崇本堂大门,林方旭才和哥哥侄子们一起回了家。
林方旭吃过午饭,看了几页书,再出来时,村里晒谷场临河的空地上已经搭了一座戏台,这时台上有一白胡子老生,背插四旗,手拿大刀和一群人打斗。
恋耽美
大哥和哥夫回来好一会儿,艾晓雅才独自一人回来,二哥不知道又到哪里混去了,当然也没人管他。
一行人在县城酒楼吃了午饭,等着商家把买的的年货送到宅子,才又一起赶着车回了林家村。
林方旭只顾着叮嘱林方启,本以为三个侄子都不知道,却忘了林家双儿、女儿只要愿意,都可以像小子一样送到大伯那里读书。
木木已经学了两年,《千字文》都已经认完了,当然知道那首诗是二婶写的。
木木印象中,二婶说话声音很大,喜欢针线女红,还爱和二叔吵架,可今天二婶居然作了一首大家都说好的诗。
太奇怪了,可怜我们乖巧地木木在心里纠结了一路。
直到晚上休息时,看姆父将弟弟哄睡着后,忍不住小声问道:姆父,你知道二婶会写诗吗?
赵时悦很诧异,奇怪道:怎么问这个?你二婶的父亲推崇程朱理学,觉得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你二婶只认识一些字,应该不会写诗。
木木皱着小眉头,纠结道:可是,今天在茶楼,二婶写了一首诗,大家都说好,我还记得前两句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赵时悦大惊,面上却平静,说道:哦,可能是在哪里看到的吧,还有别人知道吗?
木木回道:小叔叔和二堂叔也知道,我们一起去的茶楼。
赵时悦叮嘱木木道:既然你小叔叔他们都没说,想来应该就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木木也不要再提了,好吗?现在要乖乖睡觉了。
说完亲了亲儿子小脸,木木红着脸躲进了被窝,被姆父轻轻拍着睡着了。
赵时悦心事重重地回了房间,想到二弟妹生完孩子以后的陌生感,很是不安。
林方勤进屋时,就看见夫郎坐在床边,愁眉紧锁,上前捧着他的脸,故作气愤道:怎么了,可是二木又调皮了,我去收拾他,这小子还能翻天了。
赵时悦没好气的打开他的手,嗔道:二木哪有你说的那样,是二弟妹的事
赵时悦觉得背后非议人不好,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告诉相公比较好,接着说道:我感觉二弟妹自从生了四木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若说口味变了,刚生完孩子也说得过去,可是她行为举止也大不一样,时不时还会说一些奇怪的词。木木刚刚告诉我
林方勤其实也有一丝察觉,毕竟是男人,只以为是生孩子难产影响,不过他一向相信夫郎的判断,皱着眉头说:二弟妹是有些奇怪,悦悦也不要过于担心,我明天问问小弟茶楼的事,再作打算。哼!我林方勤可不惧什么阴邪鬼魅。
也许是告诉了丈夫,心里有了依靠,赵时悦很快睡着了。
第十二章
腊月二十八除晦。
母亲带着个哥夫几个洗衣,洗地。林方旭和大哥一起爬上房顶翻碎瓦,除瓦草。
林方勤看了看院子里玩耍的孩子,问道:旭哥儿,昨天你带木木她们去了茶楼吗?
林方旭并不知道木木已经告了密,便回道:对啊,走累了,就去鸿鹄楼坐了坐,二哥也在里面。
听到林方明也在那里,林方勤皱了皱眉道:哦,听说还有人写诗,不知道有没有写的好的。
林方旭虽然很少见大哥对这些事感兴趣,但也没多想,只回答道:是有一首,写的非常出彩,我还记得,我念给大哥听听。接着将完整的诗念了出来。
林方旭念完,见大哥面色凝重,沉声直接问道:木木看见这首诗是你二嫂写的,旭哥有看见吗?
林方旭没想到木木居然看见了,也不打算瞒着大哥:确实,二堂哥和我都看见了,确实是二嫂写上去,不过也不一定是她想出来的,兴许是在哪里看见的也不一定。
林方勤听他说完,并不打算把夫郎察觉的事告诉小弟。
不可置否道:可能吧,听说正月初十县试就要报名了吧,看来今年县试大概会在二月初十左右开场,比起去年倒是提前了些。旭哥儿不要去管那些闲事,只需专心准备下场就好,也不用太在意结果,你还年轻,就当历练一回。
林方旭自然点头应是,就像林方勤不想弟弟分心,影响仕途一样,林方旭暂时也不打算告诉大哥自己重生的事。
还是那句话,没有功名,即使知道了,能做的也有限,不过是多一个人担心罢了。
不过现在看来,大哥他们估计是察觉了艾晓雅的异样。也许上一世大哥就已经发现了,所以才会对她多加限制。
林方旭坐在屋脊上,青砖黑瓦尽收眼底,经历了前朝饥荒战乱,依然屹立至今的村庄,在冬日的阳光中显得恬静而美丽。
波光粼粼的小河边上聚满了浣洗衣物的妇人、夫郎。
祠堂门口的大榕树下大爷爷和六爷爷正在下棋,两个人的交战,一群军师在旁边指点。
晒谷场上一群孩子在跑跳嬉闹,老远就看见,领头跑得最快的是二木那皮小子。
也许是房顶阳光过于明媚,亦或是这一幅幅乡村画卷太过美妙,林方旭坐在屋顶微微恍惚,直到听见隔壁屋顶林方启的声音才回过神来。
旭哥!你看村口来了好几辆车,好像是成桂叔他们家回来了!林方启站在自己屋顶,大声叫到。
林方旭也抬头望去,车队已经进了村。林家村最有威望的长辈,除了族长大爷爷,另一位便是成桂叔的父亲六爷爷。
成桂叔一支,先祖和林御史是同母兄弟,同进士出身,官至开化知县,后来受林御史牵连,被上司刁难,无奈辞了官。
回乡后,眼见族人连科场都进不得,家族日渐衰落,最终郁郁而终。
衰帝年间,林氏族人为糊口挣扎,族中孩童不知读书为何物,眼见就要断了传承。
成桂叔的爷爷,得到当时族长和全族人支持,带着族中各家凑的银钱,入了商籍,做起了南北买卖。
后来亏亏损损,直到成桂叔的父亲,六爷爷当家才渐渐好转。
族里的祠堂翻新扩建和修村子到官道的路都是六爷爷家出的钱,还为族里添了三十亩祭田。
新皇登基后,重新登录户籍人口,六爷爷在大爷爷的帮忙下,又将全家户籍落回了林家村,也不再做南北买卖,只安心经营铺子和田庄。
可能是自己几个儿子都没有读书天赋,六爷爷对族中子弟读书科举是大力支持的,想当初林方旭上京参加春闱,六爷爷还给了他二百两银子呢。
旭哥儿别看了,赶紧下去了。林方勤见屋□□完,招呼林方旭下去。
林方旭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灰,跟林方启打个招呼便跟着哥哥下了屋顶。
第二天除了洗洗刷刷,还要忙着做年糕,磨豆腐,写春联等,忙碌到傍晚时,林方明才悠悠然回了家。
林方明到家,其它人都没什么反应,艾晓雅却很紧张,穿越过来还没有独自面对过这个相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不过很快,艾晓雅发现她白紧张一场,因为林方明晚上跑到书房去睡了,艾晓雅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感到愤愤不平。
腊月三十,除夕
这一天,一早起床厨房的灶便没有歇息过,母亲、哥夫她们更是一早就忙起。
林方旭则跟着大哥先是准备家里祭祀的东西,后又帮着贴春联,等都弄好后,才见林方明起床,端着杯子刷着牙凑在四木摇篮边看了看自己儿子。
说来也神奇,四木至今每次看到艾晓雅都哭,除了洗三,这还是第二次见二哥,却能露个笑脸。
看见自己儿子对自己笑,林方明也很高兴,放下杯子牙刷,伸手将孩子抱起来,逗弄着。
赵娘子相公过年没回来,四木也离不得人,就留在林家过年,看林方明抱孩子,吓了一跳,好在他还抱得像模像样。
林方勤看他抱着孩子晃悠,面露欣慰,开口道:都有儿子的人了,也该收收心,正月间就不要乱跑了,二月间就要下场了,好好在家看看书。
林方明最烦大哥说教,敷衍道:知道了,没事我去看书了。
说完随手将四木扔给赵娘子,林方明便跑回了书房。
林方勤看他敷衍的样子,心里失望却也没再多说,叫上林方旭一起将香案抬出来,放在院子正中,摆上一早煮好的猪头、猪尾、整鸡祭祀天地,祈求来年丰收。
艾晓雅在厨房门口,帮忙看着煲汤的炉子,离得不远,看到了几兄弟的动静。
说起来自己要发家致富,林方勤夫夫俩简直是最大的障碍。
一个是典型的封建大家长,谁都要管着,恨不得每个人都要按照他的想法活,估计在他眼里相夫教子才是自己该做的。
一个又精明得很,当自己是管家的宗妇,也是个大事小事都掺和的主。
没什么契机,自己一个做媳妇儿的,在这封建社会也不敢贸贸然提分家,真要这么做估计跪祠堂都是轻了的。
哎,万恶的封建制度!
本来艾晓雅还苦于找不到办法,可今天听到两兄弟的对话,一下子豁然开朗,也许林方明比自己还更不乐意被人管着,更想分家呢。
艾晓雅心情变得畅快起来,专心看着火候,心里却在想着,该用什么办法把林方明笼络过来。
不过不着急,前世在机关里呆了十多年,她不缺耐心,何况林方明兄弟还要参加县试。
艾晓雅其实对考取功名没多大兴趣,毕竟自己前世是公务员,也算衙门中人,不过为人明服务嘛,工资不高,更没有什么权力,现代社会比她光鲜的人多了,更不要说那些大老板,大明星什么的。
原身父亲快四十岁才考了个秀才,也就能免点赋税徭役。
那点赋税也没多少,徭役也是可以用银子抵的,所以艾晓雅觉得原身父亲与其蹉跎几十年考个秀才,还不如多挣点银钱。
不过林家似乎很重视科举,艾晓雅虽然有不同想法,但也不想去挑衅别人的信仰。
看锅里鸡肉炖的酥烂,艾晓雅起身,边往厨房里走,便笑着说:哥夫,汤炖的差不多了,我来帮你切肉吧。
赵时悦虽然对她心存疑虑,但也不会拒绝别人的好意,笑着让了位置,一起为年夜饭忙碌。
林家年夜饭一般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饭菜摆上桌后,放鞭炮,先奉祖先,然后再从长到幼依次落座。
年夜饭后,每家都会单独焚香烧纸,祭祀先人。
林家还要忙碌一些,因为初一会开祠堂,举行家族祭祀,还得准备祭祀之物。
第十三章
初一,天还没亮,林家两岁以上男丁陆续到达祠堂正院,辰时刚到,所有人按辈分站好,炳字辈男丁打头,依次是成、方、修字辈子孙。
随着朝阳的升起,崇本堂大门缓缓打开,晨辉越过香案,供桌上的先人排位正对旭日,背接阴影。
八百四十六个排位仿佛八百四十六位先人置身于阴阳交接处,看着五仪县林氏一族的兴衰传承。
院内所有人保持庄严肃静,林方旭站在一众堂兄弟中想着,上一世自己死得那样不光彩,不知道牌位能不能入祠堂。
修字辈的孩童规规矩矩地站在最末,想来是得过长辈警告,没有人敢嬉闹、追逐,连两岁半的三木都安安静静的站在二木旁边。
大爷爷担当祭师,唱到:五仪县崇本堂林氏祭祖仪式开始,请嫡支长房伯礼房九世孙林成文,二房仲礼房九世孙林成桂,三房叔礼房九世孙林成宏上前。
林家族祭一般由嫡支担当主、陪祭,传承至今,嫡支有三房,三房都是成字辈长子担当祭孙,三人依次上前站定。
祭师又唱到:净水、净巾。
林方旭的两位同辈堂弟,一人送净水,一人送三块擦手巾,等林成文三人依次净手、净脸,擦拭干净。
祭师唱到:亮烛亮香,恭迎列祖列宗。
长房主祭点香,二房、三房陪祭点烛,点好后,主祭孙林成文香把朝外舞半圈,说道:今黄道吉日吉时,我们五仪县崇本堂林氏进行祭祖发谱仪式,恭请列祖列宗一同前来享用肴馔果蔬,莅临发谱。
主、陪祭三人走到大堂中央香案前。
祭师唱:上烛。
林成桂、林成宏朝祖宗排位拱一拱,双手举烛过顶,插在香炉里。
祭师唱:初上香。
林成文将两枝香分给陪祭,朝祖宗排位拱一拱,双手举香过顶,插在香炉里。
祭师唱:亚上香。
林成文从二房林成桂手中接过一枝香,朝祖宗排位拱一拱,双手举香过顶,插在香炉里。
祭师唱:三上香。
林成文从三房林成宏手中接过一枝香,朝祖宗排位拱一拱,双手举香过顶,插在香炉里。
三上香后,向列祖列宗行大礼,主、陪祭三人带领成字辈,以及成字辈以后的族中子弟向列祖列宗跪拜三叩首,炳字辈以及炳子辈以前的长辈族老向列祖列宗三鞠躬。
祭师唱:礼毕,进撰,敬献鲜花供果。
族中童男敬上猪头、全鸡、全鱼以及鲜花蔬果后,主、陪祭孙依次跪拜叩首,行献酒礼。
献酒礼结束后,由主祭孙林成文敬读祭文,读完祭文后全族向列祖列宗再次行大礼。
礼毕,请族谱,发谱,各分支上前领谱。
领完族谱后焚献冥币纸钱,族人依次上前磕头参拜。
最后恭送列祖列宗、鸣炮、奏乐,主、陪祭将祭文、香烛送到化纸钱处焚化,化后分别面向南北三辑。
将近午时,祭祖仪式才算结束,各支带着族谱到祠堂偏房,将新添子岁名讳加在族谱上。
族中孩童需长到三岁,才能正是将名字记入族谱。
木木和二木的大名早就取好,分别叫修安和修皓,为什么拖到今年,还得从大堂哥家说起。
大堂嫂一直一厢情愿的和大哥夫较着劲儿。哥夫生了二木后,堂嫂嫌弃自己只生了两女儿,就没给招娣和盼娣上族谱。
碍着是同一房,大哥也不好撇开两姐妹给木木和二木上,就这样一直拖到宝哥出生到今年满三岁才一起上,为此大哥夫和大堂嫂关系一直不甚融洽。
大哥他们上完族谱,又将族谱放回祠堂,族长才关了崇本堂大门,林方旭才和哥哥侄子们一起回了家。
林方旭吃过午饭,看了几页书,再出来时,村里晒谷场临河的空地上已经搭了一座戏台,这时台上有一白胡子老生,背插四旗,手拿大刀和一群人打斗。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