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螺髻山下客(
林方勤淡淡地瞟了弟弟一眼,夹了一大筷子青菜放他碗里。
林方旭木然地看了大哥一眼,瞪了青菜好几眼,只得屈服在大哥的淫威之下。
木木看着小叔叔憋屈地吃着青菜,掩唇偷笑,却被姆父放了一筷子青菜在碗里。
木木嘟着嘴可怜巴巴地望了姆父一眼,见姆父不为所动,默默地夹起塞进了嘴里。
艾晓雅愤然地想,在做生意前,怎么也得先把家分了,不然根本轮不到自己做主。
再说,她才不要带着这群封建古董发财,三观根本不同,思想落后得不得了。
第十章
第二天林方勤和赵时悦要去县城买茶、酒、鱼、糖等年货,过年时待客和走亲戚用。
大伯家陆陆续续已经置办了好些东西,只让大堂哥赶马车去补买一些买漏了的。
林方旭来借大伯家空闲的驴车时,林方启正闲得无聊,知道林方旭也要去,便也跟了来。
林方旭哪是自己想去,二木几个孩子吵着要去,闹得哥夫没法,林方旭就又被抓了壮丁。
到了县城的宅子放了车,一群人就往栖霞湖走。
若说五仪县哪里最热闹,必是栖霞湖无疑。栖霞湖不算大也不算小,五仪县最大的坊市就在栖霞湖西边。
南北两边,沿着湖案有许多酒楼食肆,茶馆戏楼。东边就是栖霞书院,和几家书斋,笔墨店。
坊市人多,赵时悦让林方旭带着侄子去别处玩耍,哥夫三人则往里面挤。
林方旭抱着三木,林方启牵扯木木和二木,买了些糕点蜜饯,沿着栖霞湖闲逛。
艾晓雅跟在几人后面,走走停停,路过酒楼食肆还要驻足看一会儿。
林方旭几人正看着湖心处的一群野鸭,耳边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琴声来自不远处的鸿鹄楼里。
茶楼门口站着一青衣丫鬟,大门两边放着两排桌案。一群书生围在那里,林方明个子高,最为显眼。
林方旭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艾晓雅已经快步走了过去。
林方启也看见了,这厮为着童子试安分了大半年,看着这热闹哪有不凑之理。
对着身后的林方旭大喊一声:旭哥儿,看明哥在那里,我们也去看看。说完牵着木木两个快步走过去。
二木被堂叔拖着,小跑才能跟上,手上的桃酥都没法吃了,很是不悦道:堂叔你慢点啊!我鞋子都要掉了!
林方旭很是无语,只能抱着三木跟上。
到了近前才知道,原来曲大家为了感谢诸位乡亲捧场,今日只要诸位客人留下一副墨宝,诗词书画不限,就能进楼听曲大家演奏,还会奉上免费茶水一壶。
若是哪位客官所作诗词或书画,能得曲大家和诸位才子一致认可,他本人从初一到十五若是来鸿鹄楼,所有花费都分文不取。
林方旭见二哥积极得很,才听小丫鬟说完,就跑到书案前,提笔就写,也不知道写的什么。写完后就径直走了进去,不知道有没有看见林方旭几个。
有人带头,后面的书生也纷纷排队提笔书写。当然还有很多人,就算没写什么,为了看热闹也纷纷进了茶楼。
艾晓雅是看见林方明才过来的,自从穿越过来,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名义上的丈夫,结果转眼又不见人影。
艾晓雅学得是服装设计,素描、水彩、油画什么的都会一些,就是不会用毛笔,更别说诗词书画了,原身会些毛笔字,也只是会而已。
这个时代的历史有很多不同,但是唐宋还是在的,所以也别想着借鉴李白、白居易的诗了。
艾晓雅上前,提笔写了一首纳兰容若的诗,便也进了茶楼。
林方启看着堂嫂也作了诗,惊得目瞪口呆,半天反应不过来。所以没注意到二木已经三下两下的爬上木椅,握着毛笔写下了自己刚学会的几个字。
旁边的小丫鬟接过二木递过来的墨宝,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缺胳膊短腿的人之初,性本善六字捂嘴忍笑。
林方启无奈的将二木逮了过来,随便写了首自己作的小诗,便将笔给了一旁的林方旭。
林方旭其实并不想凑热闹,可怀里的小三木看哥哥写了,也扭着个身子去拿毛笔。
林方旭没法,左手紧紧抱着三木,右手提笔,行云流水地写下六个字人之初,性本善。
二木看了眼小叔叔的字,高兴地拍手夸道:小叔叔写得真好,比我写的都好看。
林方旭轻拍一下二木的后脑勺,说道:别多话了,快点进去。心里却想,你小叔叔这手字可是练了两辈子的。想当初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这手字还得过圣上夸奖。
林方旭还是第一次来鸿鹄楼,布置得确实风雅,墙壁上挂着许多诗词书画。
一楼有个高台,此时台上放着许多乐器,高台前摆放着桌椅。
二楼有几间包厢,包厢向着高台的一边只有栏杆围着,站在栏边可以看到楼下的一切。
林方旭想着自己拖家带口的,还是不要去二楼了,小孩子万一摔下来可不好,在一楼中间找了个四人桌坐了下来。
小二上了一壶免费的绿茶,林方旭又给木木几个点了一壶八宝茶,马蹄糕、莲花酥等几样招牌糕点也让上了一些,最后还点了一些干果蜜饯。
二木乖巧地坐在圆椅上,吃着旁边哥哥递过来的点心,三木坐在林方旭怀里,安静地啃着马蹄糕,没过一会儿,茶楼便坐满了人。林方旭也在人海中找到了二哥和二嫂,一个和一群书生在二楼包厢,一个独自坐在前排。
艾晓雅这会儿磕着瓜子,听着台上的二胡吱吱呀呀的声音其实挺无聊。听惯了现代歌曲,再听这个感觉都快睡着了。不过进来这趟也不是没收获,至少发现这鸿鹄楼的老板还挺懂营销的嘛。
艾晓雅知道自己名义上的相公在二楼,也没上去找他,因为不熟,不止是艾晓雅跟他不熟,其实原身说起来跟他也不熟。
原身艾杏花十五岁嫁给他,一年大部份时间相公都呆在在书院,每月休沐也是能不回来就不回来,连过年都在家呆不了两天。
四年来,两人相处的时间估计四个月都没有,其中还有一个月在吵架,想想这男人其实挺渣。
曲大家的到来,打断了艾晓雅的胡思乱想。看着眼前的大美女,艾晓雅都有些嫉妒了。
原身长得其实也不错,清清秀秀,小家碧玉型的,但跟这位鸿鹄楼老板比起来还是不够看啊。
曲双双走到台上,右手压左手,放在胸腹之间,微微屈膝,低头向台下众人道了个好,便径直走到琴案边,弹奏起来。
曲双双确实才艺过人,至少这一首琴就弹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可惜林方旭实在欣赏不来这儿女情长。
好在一曲很快结束,青衣丫鬟抱着一摞纸张上台,与曲双双耳语几句,站在一边。
曲双双站起来,示意大家安静,开口道:奴家在这栖霞湖边开店,幸得诸位捧场才能糊口度日,奴家再次谢过各位。
接过丫鬟手中书稿,又开口道:都说江浙乃文兴之地,奴家不才,怎敢妄自点评,今日就邀在场诸位才子一同观看可好。
台下众人附和,一书生大声道:曲大家怎可妄自菲薄,曲大家的诗词我等也是见过,何来不才之说。
曲双双面带微笑,只接着说道:今日可能是作画太过仓促,所得墨宝中只有十三首词,和十五幅字,接下里我们从诗词开始赏评。
说着示意丫鬟打开第一首诗,念了出来。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曲双双念完,捂嘴笑道:海棠花都谢了,林公子现在才咏是不是晚了点。
和林方明一起的几个损友也大声调侃道:林兄拿以前的作的诗来敷衍曲大家,也太没诚心了。
该罚,该罚。
林方明笑着辩道:曲大家只说是自己作的,也没规定时间啊。这让作诗,又没个题目,只能应时应景,这大过年的,我总不能写,新年到来喜临门,送你一只聚宝盆吧。
林方明说完,台下众人哄堂大笑。林方旭和二哥年龄相差大,二哥也不乐意带小孩儿玩,他还是第一次知道二哥还有这样一面,更不要说艾晓雅了。
艾晓雅继承的记忆里,关于林方明的只有各种敷衍、嫌弃、和争吵。见此时林方明随意倚靠在围栏上,一只手拿着折扇,一只手托着下巴,笑得张扬肆意。
艾晓雅想,原身和他合不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这样的风趣潇洒的人和泼辣又斤斤计较的艾杏花确实没有共同语言。
曲双双捂着嘴,笑得眉眼弯弯,缓了一会儿方道:林公子若是送奴家一只聚宝盆,就是天天来鸿鹄楼,奴家也定不收公子分文。可惜公子送的是那落了花的海棠枝,那我就只能暂时将公子的诗放一边看下一首了。
第十一章
曲双双接着又念了十来首,眼看就快要念完了,林方启终于忍不住小声对林方旭道:我本来以为明哥的出浴太真和捧心西子就够陈词滥调的了,其他人写的也不怎么样啊。
林方旭看他一眼,问道:你说的不怎么样的,包括你写的那首咏雪的吗?
林方启讪讪道:我不是只有这首应时应景嘛,是大前年过年时写的,文采有限,惭愧,惭愧,嘿嘿。
林方旭惊讶道:倒是应时了,可是五仪县近十年有下过雪吗?
有啊!
林方启激动道:大前年就下了呀,半夜下的,把我给冻醒了,雪都从窗户飞进来了。第二天早上就化了,我差点都以为没下,是自己做梦呢。
林方旭接过木木地帕子给三木擦擦嘴,又问道:都化了,那你诗里写的雪满山哪里来的,这算不算陈词滥调啊?
林方旭被怼得无言以对,心里一遍遍的问自己,为什么同辈兄弟中,我偏要跟他玩的最好呢。
不知不觉已经念道了最后一首诗,曲双双拿着诗稿,看了好半天,似在细细品味。台下众人耐不住性子,几个书生闹着起哄。
曲双双回过神来,忙歉声道:诸位抱歉,奴家失态了,实在这首诗写得太好了。若点为今日第一的话,奴家想肯定没有人不服。
楼上有个公子哥,拿着折扇道:曲大家说能得第一,也要拿来给我们见识见识,我们才好服气啊。
艾晓雅心里咯噔一下,不会是我写的那首吧,她就想进来看看,没想着得第一啊。
只听曲双双缓缓念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曲双双念完,林方明率先击掌,赞道:好诗,好诗,不知是哪位所作,堪称大才啊,不知是否有幸结识。
林方旭和林方启都知道那是艾晓雅写的,林方旭吃惊程度并不比林方启少。
上一世,四木满三个月前,艾晓雅都被拘在家里照看孩子。后来四木没了,便借着这件事,吵着闹着分了家。
分了家父母没法直接管她,二哥只顾自己快活,她倒是三天两头往县城跑,没过两个月就把分家时得的良田卖了一半,盘了铺子开火锅店来。
后来帮着刘明珠算计了他的婚事,想借着刘家的财力,做服装生意。
可惜,刘家的生意都在刘明珠嫡母手里,刘老爷说了都不算,何况是刘明珠。
见她闹得越来越过,自己当时又考中了举人,族里长辈便出面警告过她,大哥又暗中打压,倒是又一心一意经营火锅店,最后还开到了金华府。
直到二哥中了秀才,找了差事,才跟着离开了五仪县,可惜不知道最后还有没有命回去。
说他自信也好,自傲也好,林方旭其实两辈子都没把艾晓雅当回事儿。
上一世能被她算计了婚事,也只是因为有心算无心罢了。后来海上走私的事也只是庙堂之间的博弈罢了,真要算起来,应该算是他连累了艾晓雅和二哥。
上一世若不是念在她刚没了儿子,大哥是绝对不会答应分家的。
这一世若不是四木一开始就没让她带,林方旭估计两辈子都不会见着她写诗。
不过虽然两辈子都不算了解,但林方旭猜,这首诗多半不是她写的。因为以她平时的言谈举止,实在不像是个有见识阅历的人,更不像是个腹内有文章的人。
曲双双见诗稿上虽然没有落款,不过青儿已经告诉了她是哪位所作,只是既然人家不愿意出头,自己自然也不能说,便回道:诗稿上没有落款,想来是哪位大才不愿扬名,林公子估计结交不成了。不过林公子结交不成,奴家初一到十五肯定会准备好茶水点心,恭候大驾的。
艾晓雅听她说完,才松了一口气,她可不想这样出名。抄诗这种事情,有一有二不可有三,不然迟早露馅。
以前看过一本女主穿越小说,作了一首诗,在宴会上大放异彩。
艾晓雅其实不怎么能理解作者的想法,一个养在深闺的少女,能写的出夜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样的句子来?!
你当古人是傻子啊!
艾晓雅其实挺欣赏曲双双的,营销手段一流,虽然自己不能冒充才女,但能借着这首诗能结交一下这位女老板也不错。
林方旭若是知道了她的想法,也许会感叹,有时候只要改变一点点,命运就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不知道这一世,结识了曲双双的艾晓雅又会做出什么事呢,毕竟比起来,曲双双可比艾晓雅更有手段见识。
台上曲双双已经开始与众人一起品评那十五幅字,台下三木吃完糕点坐不住了,开始东扭西歪,二木茶水喝多了闹着要出恭,只有小双儿木木还是那么乖巧。
林方旭觉得二哥二嫂估计都没看见他们,他们也不用去打扰他们了,就和林方启直接带着三个侄子出了茶楼。
林方旭带着侄子去买了一些笔墨纸张,便直接回了县里的宅子等着大哥他们回来。
林方旭几人走后,鸿鹄楼里,人之初,性本善六字草书,引的众人叫好,更是被拿下台相互传阅,只可惜,这幅字上也没有落款。
此时林方旭在告诫林方启,说:二嫂写诗的事情,你回去后别跟人说,就当作不知道。
林方启听他说完,大惊小怪道:我是那么多话的人嘛,二堂嫂自己都没说,我当然不会说了。不过没看出来,二堂嫂还真是深藏不露啊。
恋耽美
林方旭木然地看了大哥一眼,瞪了青菜好几眼,只得屈服在大哥的淫威之下。
木木看着小叔叔憋屈地吃着青菜,掩唇偷笑,却被姆父放了一筷子青菜在碗里。
木木嘟着嘴可怜巴巴地望了姆父一眼,见姆父不为所动,默默地夹起塞进了嘴里。
艾晓雅愤然地想,在做生意前,怎么也得先把家分了,不然根本轮不到自己做主。
再说,她才不要带着这群封建古董发财,三观根本不同,思想落后得不得了。
第十章
第二天林方勤和赵时悦要去县城买茶、酒、鱼、糖等年货,过年时待客和走亲戚用。
大伯家陆陆续续已经置办了好些东西,只让大堂哥赶马车去补买一些买漏了的。
林方旭来借大伯家空闲的驴车时,林方启正闲得无聊,知道林方旭也要去,便也跟了来。
林方旭哪是自己想去,二木几个孩子吵着要去,闹得哥夫没法,林方旭就又被抓了壮丁。
到了县城的宅子放了车,一群人就往栖霞湖走。
若说五仪县哪里最热闹,必是栖霞湖无疑。栖霞湖不算大也不算小,五仪县最大的坊市就在栖霞湖西边。
南北两边,沿着湖案有许多酒楼食肆,茶馆戏楼。东边就是栖霞书院,和几家书斋,笔墨店。
坊市人多,赵时悦让林方旭带着侄子去别处玩耍,哥夫三人则往里面挤。
林方旭抱着三木,林方启牵扯木木和二木,买了些糕点蜜饯,沿着栖霞湖闲逛。
艾晓雅跟在几人后面,走走停停,路过酒楼食肆还要驻足看一会儿。
林方旭几人正看着湖心处的一群野鸭,耳边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琴声来自不远处的鸿鹄楼里。
茶楼门口站着一青衣丫鬟,大门两边放着两排桌案。一群书生围在那里,林方明个子高,最为显眼。
林方旭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艾晓雅已经快步走了过去。
林方启也看见了,这厮为着童子试安分了大半年,看着这热闹哪有不凑之理。
对着身后的林方旭大喊一声:旭哥儿,看明哥在那里,我们也去看看。说完牵着木木两个快步走过去。
二木被堂叔拖着,小跑才能跟上,手上的桃酥都没法吃了,很是不悦道:堂叔你慢点啊!我鞋子都要掉了!
林方旭很是无语,只能抱着三木跟上。
到了近前才知道,原来曲大家为了感谢诸位乡亲捧场,今日只要诸位客人留下一副墨宝,诗词书画不限,就能进楼听曲大家演奏,还会奉上免费茶水一壶。
若是哪位客官所作诗词或书画,能得曲大家和诸位才子一致认可,他本人从初一到十五若是来鸿鹄楼,所有花费都分文不取。
林方旭见二哥积极得很,才听小丫鬟说完,就跑到书案前,提笔就写,也不知道写的什么。写完后就径直走了进去,不知道有没有看见林方旭几个。
有人带头,后面的书生也纷纷排队提笔书写。当然还有很多人,就算没写什么,为了看热闹也纷纷进了茶楼。
艾晓雅是看见林方明才过来的,自从穿越过来,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名义上的丈夫,结果转眼又不见人影。
艾晓雅学得是服装设计,素描、水彩、油画什么的都会一些,就是不会用毛笔,更别说诗词书画了,原身会些毛笔字,也只是会而已。
这个时代的历史有很多不同,但是唐宋还是在的,所以也别想着借鉴李白、白居易的诗了。
艾晓雅上前,提笔写了一首纳兰容若的诗,便也进了茶楼。
林方启看着堂嫂也作了诗,惊得目瞪口呆,半天反应不过来。所以没注意到二木已经三下两下的爬上木椅,握着毛笔写下了自己刚学会的几个字。
旁边的小丫鬟接过二木递过来的墨宝,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缺胳膊短腿的人之初,性本善六字捂嘴忍笑。
林方启无奈的将二木逮了过来,随便写了首自己作的小诗,便将笔给了一旁的林方旭。
林方旭其实并不想凑热闹,可怀里的小三木看哥哥写了,也扭着个身子去拿毛笔。
林方旭没法,左手紧紧抱着三木,右手提笔,行云流水地写下六个字人之初,性本善。
二木看了眼小叔叔的字,高兴地拍手夸道:小叔叔写得真好,比我写的都好看。
林方旭轻拍一下二木的后脑勺,说道:别多话了,快点进去。心里却想,你小叔叔这手字可是练了两辈子的。想当初在翰林院任职的时候,这手字还得过圣上夸奖。
林方旭还是第一次来鸿鹄楼,布置得确实风雅,墙壁上挂着许多诗词书画。
一楼有个高台,此时台上放着许多乐器,高台前摆放着桌椅。
二楼有几间包厢,包厢向着高台的一边只有栏杆围着,站在栏边可以看到楼下的一切。
林方旭想着自己拖家带口的,还是不要去二楼了,小孩子万一摔下来可不好,在一楼中间找了个四人桌坐了下来。
小二上了一壶免费的绿茶,林方旭又给木木几个点了一壶八宝茶,马蹄糕、莲花酥等几样招牌糕点也让上了一些,最后还点了一些干果蜜饯。
二木乖巧地坐在圆椅上,吃着旁边哥哥递过来的点心,三木坐在林方旭怀里,安静地啃着马蹄糕,没过一会儿,茶楼便坐满了人。林方旭也在人海中找到了二哥和二嫂,一个和一群书生在二楼包厢,一个独自坐在前排。
艾晓雅这会儿磕着瓜子,听着台上的二胡吱吱呀呀的声音其实挺无聊。听惯了现代歌曲,再听这个感觉都快睡着了。不过进来这趟也不是没收获,至少发现这鸿鹄楼的老板还挺懂营销的嘛。
艾晓雅知道自己名义上的相公在二楼,也没上去找他,因为不熟,不止是艾晓雅跟他不熟,其实原身说起来跟他也不熟。
原身艾杏花十五岁嫁给他,一年大部份时间相公都呆在在书院,每月休沐也是能不回来就不回来,连过年都在家呆不了两天。
四年来,两人相处的时间估计四个月都没有,其中还有一个月在吵架,想想这男人其实挺渣。
曲大家的到来,打断了艾晓雅的胡思乱想。看着眼前的大美女,艾晓雅都有些嫉妒了。
原身长得其实也不错,清清秀秀,小家碧玉型的,但跟这位鸿鹄楼老板比起来还是不够看啊。
曲双双走到台上,右手压左手,放在胸腹之间,微微屈膝,低头向台下众人道了个好,便径直走到琴案边,弹奏起来。
曲双双确实才艺过人,至少这一首琴就弹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可惜林方旭实在欣赏不来这儿女情长。
好在一曲很快结束,青衣丫鬟抱着一摞纸张上台,与曲双双耳语几句,站在一边。
曲双双站起来,示意大家安静,开口道:奴家在这栖霞湖边开店,幸得诸位捧场才能糊口度日,奴家再次谢过各位。
接过丫鬟手中书稿,又开口道:都说江浙乃文兴之地,奴家不才,怎敢妄自点评,今日就邀在场诸位才子一同观看可好。
台下众人附和,一书生大声道:曲大家怎可妄自菲薄,曲大家的诗词我等也是见过,何来不才之说。
曲双双面带微笑,只接着说道:今日可能是作画太过仓促,所得墨宝中只有十三首词,和十五幅字,接下里我们从诗词开始赏评。
说着示意丫鬟打开第一首诗,念了出来。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曲双双念完,捂嘴笑道:海棠花都谢了,林公子现在才咏是不是晚了点。
和林方明一起的几个损友也大声调侃道:林兄拿以前的作的诗来敷衍曲大家,也太没诚心了。
该罚,该罚。
林方明笑着辩道:曲大家只说是自己作的,也没规定时间啊。这让作诗,又没个题目,只能应时应景,这大过年的,我总不能写,新年到来喜临门,送你一只聚宝盆吧。
林方明说完,台下众人哄堂大笑。林方旭和二哥年龄相差大,二哥也不乐意带小孩儿玩,他还是第一次知道二哥还有这样一面,更不要说艾晓雅了。
艾晓雅继承的记忆里,关于林方明的只有各种敷衍、嫌弃、和争吵。见此时林方明随意倚靠在围栏上,一只手拿着折扇,一只手托着下巴,笑得张扬肆意。
艾晓雅想,原身和他合不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这样的风趣潇洒的人和泼辣又斤斤计较的艾杏花确实没有共同语言。
曲双双捂着嘴,笑得眉眼弯弯,缓了一会儿方道:林公子若是送奴家一只聚宝盆,就是天天来鸿鹄楼,奴家也定不收公子分文。可惜公子送的是那落了花的海棠枝,那我就只能暂时将公子的诗放一边看下一首了。
第十一章
曲双双接着又念了十来首,眼看就快要念完了,林方启终于忍不住小声对林方旭道:我本来以为明哥的出浴太真和捧心西子就够陈词滥调的了,其他人写的也不怎么样啊。
林方旭看他一眼,问道:你说的不怎么样的,包括你写的那首咏雪的吗?
林方启讪讪道:我不是只有这首应时应景嘛,是大前年过年时写的,文采有限,惭愧,惭愧,嘿嘿。
林方旭惊讶道:倒是应时了,可是五仪县近十年有下过雪吗?
有啊!
林方启激动道:大前年就下了呀,半夜下的,把我给冻醒了,雪都从窗户飞进来了。第二天早上就化了,我差点都以为没下,是自己做梦呢。
林方旭接过木木地帕子给三木擦擦嘴,又问道:都化了,那你诗里写的雪满山哪里来的,这算不算陈词滥调啊?
林方旭被怼得无言以对,心里一遍遍的问自己,为什么同辈兄弟中,我偏要跟他玩的最好呢。
不知不觉已经念道了最后一首诗,曲双双拿着诗稿,看了好半天,似在细细品味。台下众人耐不住性子,几个书生闹着起哄。
曲双双回过神来,忙歉声道:诸位抱歉,奴家失态了,实在这首诗写得太好了。若点为今日第一的话,奴家想肯定没有人不服。
楼上有个公子哥,拿着折扇道:曲大家说能得第一,也要拿来给我们见识见识,我们才好服气啊。
艾晓雅心里咯噔一下,不会是我写的那首吧,她就想进来看看,没想着得第一啊。
只听曲双双缓缓念道: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曲双双念完,林方明率先击掌,赞道:好诗,好诗,不知是哪位所作,堪称大才啊,不知是否有幸结识。
林方旭和林方启都知道那是艾晓雅写的,林方旭吃惊程度并不比林方启少。
上一世,四木满三个月前,艾晓雅都被拘在家里照看孩子。后来四木没了,便借着这件事,吵着闹着分了家。
分了家父母没法直接管她,二哥只顾自己快活,她倒是三天两头往县城跑,没过两个月就把分家时得的良田卖了一半,盘了铺子开火锅店来。
后来帮着刘明珠算计了他的婚事,想借着刘家的财力,做服装生意。
可惜,刘家的生意都在刘明珠嫡母手里,刘老爷说了都不算,何况是刘明珠。
见她闹得越来越过,自己当时又考中了举人,族里长辈便出面警告过她,大哥又暗中打压,倒是又一心一意经营火锅店,最后还开到了金华府。
直到二哥中了秀才,找了差事,才跟着离开了五仪县,可惜不知道最后还有没有命回去。
说他自信也好,自傲也好,林方旭其实两辈子都没把艾晓雅当回事儿。
上一世能被她算计了婚事,也只是因为有心算无心罢了。后来海上走私的事也只是庙堂之间的博弈罢了,真要算起来,应该算是他连累了艾晓雅和二哥。
上一世若不是念在她刚没了儿子,大哥是绝对不会答应分家的。
这一世若不是四木一开始就没让她带,林方旭估计两辈子都不会见着她写诗。
不过虽然两辈子都不算了解,但林方旭猜,这首诗多半不是她写的。因为以她平时的言谈举止,实在不像是个有见识阅历的人,更不像是个腹内有文章的人。
曲双双见诗稿上虽然没有落款,不过青儿已经告诉了她是哪位所作,只是既然人家不愿意出头,自己自然也不能说,便回道:诗稿上没有落款,想来是哪位大才不愿扬名,林公子估计结交不成了。不过林公子结交不成,奴家初一到十五肯定会准备好茶水点心,恭候大驾的。
艾晓雅听她说完,才松了一口气,她可不想这样出名。抄诗这种事情,有一有二不可有三,不然迟早露馅。
以前看过一本女主穿越小说,作了一首诗,在宴会上大放异彩。
艾晓雅其实不怎么能理解作者的想法,一个养在深闺的少女,能写的出夜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样的句子来?!
你当古人是傻子啊!
艾晓雅其实挺欣赏曲双双的,营销手段一流,虽然自己不能冒充才女,但能借着这首诗能结交一下这位女老板也不错。
林方旭若是知道了她的想法,也许会感叹,有时候只要改变一点点,命运就会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不知道这一世,结识了曲双双的艾晓雅又会做出什么事呢,毕竟比起来,曲双双可比艾晓雅更有手段见识。
台上曲双双已经开始与众人一起品评那十五幅字,台下三木吃完糕点坐不住了,开始东扭西歪,二木茶水喝多了闹着要出恭,只有小双儿木木还是那么乖巧。
林方旭觉得二哥二嫂估计都没看见他们,他们也不用去打扰他们了,就和林方启直接带着三个侄子出了茶楼。
林方旭带着侄子去买了一些笔墨纸张,便直接回了县里的宅子等着大哥他们回来。
林方旭几人走后,鸿鹄楼里,人之初,性本善六字草书,引的众人叫好,更是被拿下台相互传阅,只可惜,这幅字上也没有落款。
此时林方旭在告诫林方启,说:二嫂写诗的事情,你回去后别跟人说,就当作不知道。
林方启听他说完,大惊小怪道:我是那么多话的人嘛,二堂嫂自己都没说,我当然不会说了。不过没看出来,二堂嫂还真是深藏不露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