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焚香祭酒——积羽成扇(67)
见过太师。
董卓受完这礼,摊手指向江遵
这是江守之,有命世之能,丝毫不输于志才。
听到董卓拿戏志才作比较,原本对江遵进行选择性过滤的李儒终于抬头打量了江遵几眼,虚虚行了一个平礼江士子。
江遵起身回了一礼久仰李先生大名。
各自入座。
董卓击掌二声,一侍者端着金漆云纹盘上来,漆盘的上方盛着一枚竹简。
李儒见竹简上端插着一只鸟羽,心知这是从前线军中送来的急信。
董卓道这份羽檄我已经看过,你们两个也看看。
侍者端着漆盘,脚步渐缓,似在犹豫这份密信先给谁过目为好。
李儒见此,心中不快。
他作为董卓账下首席谋士,居功至伟。以往遇到这种事,董卓的下人肯定想都不想,直接把东西盛到他眼前,哪有过这种犹豫的态度
这些下人都是以董卓的意志为尊,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董卓的态度。
见侍者为难,江遵善解人意地道长幼有序,李先生先看吧。
李儒挑了挑八字眉,觉得这江士子说话真有意思,还挺不知道天高地厚的。
什么叫长幼有序,李先生先这是在暗指他李儒除了年长几岁,与江遵比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吗
李儒觉得可笑,懒懒道听到没,还不把东西拿来给我。
却是分毫不接江遵的挑衅。
这点子嘲讽的招数,早在他李儒碌碌无为的时候就已接触过无数回了,自然免疫。而江遵,在李儒看来连对手都算不上,不值得他耗神费力。
上方的董卓对下面的暗潮涌动视而不见,他一个人喝着酒,对慢慢挪步的侍者道磨蹭什么,还不把东西给文优李儒
侍者如蒙大赦,立即把东西放到李儒案前。
因为早知道董卓是个怎样的人,所以李儒并没有半点生气的感觉。他翻开竹简,粗略阅览了一遍。
这份急信是胡轸寄来的,里面陈述了游殷和游毅两兄弟的滔天大罪,恳请董卓将游家夷三族灭族。
李儒
李儒一切尽在不言中地无语了半晌,怀疑这胡轸到底是喝醉了酒乱发羽檄呢,还是脑子彻底坏掉了
游殷和游毅两兄弟,一个官至司隶左冯翊功曹,一个官至武卫将军,虽然并非一等一的高官,但是一文一武,身居要职,人脉广泛。
尽管你胡轸是董卓十分倚重的亲信,也不能因为个人恩怨,随口胡诌就想把这两兄弟弄死啊,这胡轸到底是疯了还是疯了还是疯了
转念一想,胡轸平时一有大举措就会写信询问自己,如今竟然半点没知会他,直接致信董卓往日的孝敬也敷衍了许多。莫不是见他最近失势,便生了怠慢之心
李儒老奸巨猾,通过不易觉察的细节便知晓了胡轸的心思,心中冷哼。
不愧是董卓所偏好的亲信,真真跟他一个模样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忘了他以前是如何在董卓面前为他打掩护,甚至不惜数次得罪吕布的
李儒便不再想搭理此事。反正胡轸对自己心生轻慢,他自作死随他作,真干预了说不定还得惹一身的骚。他胡轸作死,关他李儒什么事
游家兄弟的事,我知之甚少,不便多嘴。还请江士子阅上一阅。
江遵一边翻阅竹简,一边对李儒笑道李先生不了解游家兄弟,此话当真那遵怎么听说上次武卫将军游毅给你府上送了一名舞姬
李儒眼神一凛。
那个叫甘姬的女子,他事后查过。此女本被西城卫捉住追查身份,却被武卫将军游毅担保,最终释放。
他虽然不知道游毅为什么会为此女出面做保,却也查清楚送她进胡府的不是游毅,而是西城卫中的一员。
这江遵,如何知道游毅与甘姬的事哪怕旁人对他李儒府上多有关注,也只会以为那舞姬是胡轸所送,不会带出背后的游毅。
除非
李儒所料没错,江遵之所以知道甘姬的事,正是因为甘姬的一系列行为里有他的手笔。
早在甘姬潜伏在崔颂身边的时候,他们二人便已勾结在一起。
后来,甘姬被崔颂抓到错处。那天正是江遵与甘姬私下交换情报的日子,江遵久久等不到甘姬的情报,心知甘姬那儿一定是出了纰漏,便设计让刘曜强请崔颂进府,借此机会将甘姬救走。
甘姬逃离驿舍后,本想投奔刘曜,是他巧言恐吓,让甘姬以为刘曜想杀她来讨好崔颂,又不懂声色地挑拨,激起甘姬对崔颂的仇恨,灌输只要在长安城内解决崔颂就能拯救全家人的想法,从而以身犯险,冒充舞姬进入李儒的府邸。
虽然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失败了,但他从甘姬口中得知戏志才为董卓效力,且地位不低一事,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刘曜,成功算计了戏志才。
不过,江遵从甘姬那得到的消息不尽为真。
例如他知道甘姬借游毅的威势进了李儒的府上,但他不知道,甘姬并不是游毅送进李儒府的,中间还隔了个胡府。
就是这么一点区别,导致李儒发现异常,并将他与甘姬的关系猜了个七七八八。
江遵做好了看好戏的打算,却见李儒惊讶地睁圆了眼,啧声道,江士子,话可不能乱说。那名女子并非游将军所献,反而与大鸿胪卿刘曜有着说不清楚的关系。
一听到刘曜的名字,江遵握酒杯的手一僵。
李儒冷笑我本想着,人既然已经死了,那便一了百了,让他安心地去了吧。哪知江士子的这句话竟提醒了我。
他站起身,朝着董卓作了一揖。
太师容禀,儒要进言状告一人。
董卓其实很不想让他说话,但他虽有压制李儒的心思,无奈除了病恹恹的戏志才外,手下的聪明人没一个能比过李儒的,现在还不能和李儒撕破脸,只得任凭他发挥。
李儒也正是看准了这点,毫不犹豫地就给江遵放了个大招大鸿胪卿刘曜,先是收买清河名士崔颂的婢女,意图谋害崔颂;后又让那婢女假借胡将军的名义,进我府上,意图行刺于我敢问刘曜是何居心
江遵没反应过来这一发展。
这时,李儒又转过头来,将炮火对准他听闻江士子曾经是刘曜的幕僚,深受器重。儒斗胆问一句,刘曜之谋划,到底为何我李儒,可曾有半点得罪刘曜的地方
江遵只得再次起身李先生
李儒却不给他说话的机会还想请问江士子刘曜的这些行为,你知道多少,又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江遵神色大变。
第92章 诛心之语
李儒这句话可谓是诛心之语。不但诛心, 还直切要害, 把江遵扎了个透心凉。
江遵毕竟年纪轻,尽管城府深重,被人这么当面指出心底的私密,不可避免地在一瞬间产生了动摇。只这刹那间的异常, 在场的都是人精, 又有谁看不出来
然而江遵不知道的是,刚刚的话实际上是在诈他。
甘姬自入长安城后,一直没见过刘曜,所托之事都是借助江遵这个中介,又怎么可能会被人发现她与刘曜之间的关系
然而李儒此人老奸巨猾,就算是诈唬,也唬得声势浩大, 底气十足, 这才把江遵骗倒。
江遵想矢口否认,又怕李儒这边真有什么证据,一时之间竟不敢反击。
待董卓怀疑的目光扫了下来,江遵心中一紧。
李先生这话,遵可听不懂了。他硬着头皮道, 什么崔颂的侍女,什么谋害先生,这些事, 我闻所未闻
李儒皮笑肉不笑你的意思是刘曜确实有做过这件事, 而你不知情了
江遵心知这是一个言语陷阱, 万万不能跳。他做出激愤的模样,狠狠甩袖我不知道我相信刘大鸿胪卿绝不是做出这种事的人,敢问李先生可有证据
江遵此时已出了对策。他先表明立场,一口咬定自己不知情,之后又用了相信二字,暗指刘曜的事他确实是不知情的,但作为刘曜的幕僚,信任主君的人品。最后才让李儒出示证据。这样,就算李儒真拿出证据,他大不了就是故作震惊一下没想到大鸿胪卿刘曜是这样的人,我错信了他,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江遵想得极好,可李儒是何许人也,怎么会看不出他的打算
是以李儒根本不接他的茬。江遵不敢说话,他就正面刚。江遵要正面刚,他就剑走偏锋还真奇了怪了,崔颂与刘曜往日无怨近日无仇,那崔颂又与你师出同门,刘曜何必跟他过不去
江遵心道这两个人怎么会无怨,但是这话他不能说出口,只得一口咬定我不知。
李儒道崔颂是你的同门师兄弟,你怎会不知
江遵道我与崔颂关系泛泛
话说完他才反应过来,李儒刚刚那句话偷换了概念,他一时不查,竟然踩进了陷阱。
他想改口补救,李儒又怎会给他这个机会。
既然关系泛泛,他又怎会看过你的策论
江遵想也不想地道我与他师出同门,老师看过我的策论,便把那策论交给崔颂询问他的看法
何休天下名士,岂会做出不经同意就随意传阅他人心血的事想来,把策论给那崔颂看,是经过你同意的了
江遵咬牙正是。
那么,崔颂对你这篇策论的评价如何
江遵一愣。
你可要想仔细了再答。等你回答后,我会叫来那崔颂当面对质,若是和你回答的不同,那便是你在撒谎。对着太师撒谎,你可知自己会是什么下场
江遵一时无言,他只知道崔颂认为这策论不妥,并不知道崔颂的具体想法。
可面对李儒的咄咄逼人,江遵不得不答。他打起精神,故作平静道崔颂对那篇赋如何评价,我并不知晓。
李儒仰头大笑你不知晓那是你的心血之作,是一篇奇策何休经过你的同意,将那策论交给崔颂竟然不告诉你崔颂对这篇赋的见解而你,竟然也一点都不好奇
江遵一口咬定我确实不知。老师把策略交给崔颂看,崔颂还没说出见解,老师便去世了
李儒意味不明地笑了下那可真够巧的。
董卓这时候出来打圆场。他虽然已经对江遵生出疑心,但是,江遵是他要抬举的人,若是李儒今天真的把他皮子拔下来,他董卓的脸面也不好看。
行了,文优。这些只是小事,何必大动干戈。
李儒在面对董卓的时候,完全不似面对江遵时的咄咄逼人,而是一派心平气和的模样。
他一边跟董卓回话,一边觑眼看向江遵
不是我李儒小题大做。我只怕,有人恬不知耻地盗窃他人的心血,没得半两能力还要搅风搅雨。欺骗我等事小,就怕他滥竽充数,扰乱太师大业。
恬不知耻地盗窃他人心血,这句话仿佛最锋利的刀,把江遵的脸皮刮下一层,火辣辣的疼。
他知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是无法善了,便气愤地哼道那就叫崔颂前来对质。
董卓本来还抱着偏袒的心思,待听到李儒说到假冒,影响大业时,立即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
他之所以对江遵特殊对待,是因为他有大才。如果江遵的才干是假的,那他有必要为了江遵和李儒闹得不痛快吗况且,如果江遵真的是无才之辈,他重用江遵岂不是老寿星上吊嫌自己活得太长了吗
董卓不由又将心偏到了李儒这边。结果刚一回转,就听到江遵说要找崔颂前来对质,不由有些惊异。
江遵竟然愿意跟崔颂对质,难道那策论确实是他所写的可如果是这样,他又为什么屡次被李儒捉到漏洞还是说他和崔颂之间存在不可告人的交易,两人早已串通一气
江遵并非自大地认为自己不会露馅,也没有跟崔颂串通。他之所以在面见董卓的时候跟他说,自己的策论被崔颂看过,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他当时被吕布追问,话赶话之下,不得不推出崔颂,好增加说服力。加上那种情况下,董卓不一定会找崔颂过来对质,他便大胆一为,又三言两语地挑拨了两句,让董卓放弃辟召崔颂的念头。
另一方面,哪怕董卓真找来崔颂对质,他也不怕
他知道崔颂秉性纯孝,这份策论触犯了整个士族的利益,在士族们已经被这策论激怒的时候,崔颂绝不会指出那份策论的真正主人,让自家恩师徒背骂名。所以,不管崔颂对自己盗取何休心血一事再怎么恼火,他也只能替他遮掩,并看在同门的份上拉他一把。
哪怕崔颂一时没想通,江遵也有自信说服崔颂帮他。
然而江遵漏算了两点。他没有想到,自己让贺维以江遵的名义陷害戏志才的事会被崔颂知道,他也忽略了就算崔颂为了何休的名声与生后安宁,将真相牢牢封在口中,也有的是办法报复他。
大约是江遵找崔颂对质的行为让李儒嗅到了几分猫腻的味道,李儒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第一时间将江遵堵得哑口无言,而是仔细打量江遵的脸,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神清。
恋耽美
董卓受完这礼,摊手指向江遵
这是江守之,有命世之能,丝毫不输于志才。
听到董卓拿戏志才作比较,原本对江遵进行选择性过滤的李儒终于抬头打量了江遵几眼,虚虚行了一个平礼江士子。
江遵起身回了一礼久仰李先生大名。
各自入座。
董卓击掌二声,一侍者端着金漆云纹盘上来,漆盘的上方盛着一枚竹简。
李儒见竹简上端插着一只鸟羽,心知这是从前线军中送来的急信。
董卓道这份羽檄我已经看过,你们两个也看看。
侍者端着漆盘,脚步渐缓,似在犹豫这份密信先给谁过目为好。
李儒见此,心中不快。
他作为董卓账下首席谋士,居功至伟。以往遇到这种事,董卓的下人肯定想都不想,直接把东西盛到他眼前,哪有过这种犹豫的态度
这些下人都是以董卓的意志为尊,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董卓的态度。
见侍者为难,江遵善解人意地道长幼有序,李先生先看吧。
李儒挑了挑八字眉,觉得这江士子说话真有意思,还挺不知道天高地厚的。
什么叫长幼有序,李先生先这是在暗指他李儒除了年长几岁,与江遵比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吗
李儒觉得可笑,懒懒道听到没,还不把东西拿来给我。
却是分毫不接江遵的挑衅。
这点子嘲讽的招数,早在他李儒碌碌无为的时候就已接触过无数回了,自然免疫。而江遵,在李儒看来连对手都算不上,不值得他耗神费力。
上方的董卓对下面的暗潮涌动视而不见,他一个人喝着酒,对慢慢挪步的侍者道磨蹭什么,还不把东西给文优李儒
侍者如蒙大赦,立即把东西放到李儒案前。
因为早知道董卓是个怎样的人,所以李儒并没有半点生气的感觉。他翻开竹简,粗略阅览了一遍。
这份急信是胡轸寄来的,里面陈述了游殷和游毅两兄弟的滔天大罪,恳请董卓将游家夷三族灭族。
李儒
李儒一切尽在不言中地无语了半晌,怀疑这胡轸到底是喝醉了酒乱发羽檄呢,还是脑子彻底坏掉了
游殷和游毅两兄弟,一个官至司隶左冯翊功曹,一个官至武卫将军,虽然并非一等一的高官,但是一文一武,身居要职,人脉广泛。
尽管你胡轸是董卓十分倚重的亲信,也不能因为个人恩怨,随口胡诌就想把这两兄弟弄死啊,这胡轸到底是疯了还是疯了还是疯了
转念一想,胡轸平时一有大举措就会写信询问自己,如今竟然半点没知会他,直接致信董卓往日的孝敬也敷衍了许多。莫不是见他最近失势,便生了怠慢之心
李儒老奸巨猾,通过不易觉察的细节便知晓了胡轸的心思,心中冷哼。
不愧是董卓所偏好的亲信,真真跟他一个模样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忘了他以前是如何在董卓面前为他打掩护,甚至不惜数次得罪吕布的
李儒便不再想搭理此事。反正胡轸对自己心生轻慢,他自作死随他作,真干预了说不定还得惹一身的骚。他胡轸作死,关他李儒什么事
游家兄弟的事,我知之甚少,不便多嘴。还请江士子阅上一阅。
江遵一边翻阅竹简,一边对李儒笑道李先生不了解游家兄弟,此话当真那遵怎么听说上次武卫将军游毅给你府上送了一名舞姬
李儒眼神一凛。
那个叫甘姬的女子,他事后查过。此女本被西城卫捉住追查身份,却被武卫将军游毅担保,最终释放。
他虽然不知道游毅为什么会为此女出面做保,却也查清楚送她进胡府的不是游毅,而是西城卫中的一员。
这江遵,如何知道游毅与甘姬的事哪怕旁人对他李儒府上多有关注,也只会以为那舞姬是胡轸所送,不会带出背后的游毅。
除非
李儒所料没错,江遵之所以知道甘姬的事,正是因为甘姬的一系列行为里有他的手笔。
早在甘姬潜伏在崔颂身边的时候,他们二人便已勾结在一起。
后来,甘姬被崔颂抓到错处。那天正是江遵与甘姬私下交换情报的日子,江遵久久等不到甘姬的情报,心知甘姬那儿一定是出了纰漏,便设计让刘曜强请崔颂进府,借此机会将甘姬救走。
甘姬逃离驿舍后,本想投奔刘曜,是他巧言恐吓,让甘姬以为刘曜想杀她来讨好崔颂,又不懂声色地挑拨,激起甘姬对崔颂的仇恨,灌输只要在长安城内解决崔颂就能拯救全家人的想法,从而以身犯险,冒充舞姬进入李儒的府邸。
虽然人算不如天算,最终失败了,但他从甘姬口中得知戏志才为董卓效力,且地位不低一事,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刘曜,成功算计了戏志才。
不过,江遵从甘姬那得到的消息不尽为真。
例如他知道甘姬借游毅的威势进了李儒的府上,但他不知道,甘姬并不是游毅送进李儒府的,中间还隔了个胡府。
就是这么一点区别,导致李儒发现异常,并将他与甘姬的关系猜了个七七八八。
江遵做好了看好戏的打算,却见李儒惊讶地睁圆了眼,啧声道,江士子,话可不能乱说。那名女子并非游将军所献,反而与大鸿胪卿刘曜有着说不清楚的关系。
一听到刘曜的名字,江遵握酒杯的手一僵。
李儒冷笑我本想着,人既然已经死了,那便一了百了,让他安心地去了吧。哪知江士子的这句话竟提醒了我。
他站起身,朝着董卓作了一揖。
太师容禀,儒要进言状告一人。
董卓其实很不想让他说话,但他虽有压制李儒的心思,无奈除了病恹恹的戏志才外,手下的聪明人没一个能比过李儒的,现在还不能和李儒撕破脸,只得任凭他发挥。
李儒也正是看准了这点,毫不犹豫地就给江遵放了个大招大鸿胪卿刘曜,先是收买清河名士崔颂的婢女,意图谋害崔颂;后又让那婢女假借胡将军的名义,进我府上,意图行刺于我敢问刘曜是何居心
江遵没反应过来这一发展。
这时,李儒又转过头来,将炮火对准他听闻江士子曾经是刘曜的幕僚,深受器重。儒斗胆问一句,刘曜之谋划,到底为何我李儒,可曾有半点得罪刘曜的地方
江遵只得再次起身李先生
李儒却不给他说话的机会还想请问江士子刘曜的这些行为,你知道多少,又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江遵神色大变。
第92章 诛心之语
李儒这句话可谓是诛心之语。不但诛心, 还直切要害, 把江遵扎了个透心凉。
江遵毕竟年纪轻,尽管城府深重,被人这么当面指出心底的私密,不可避免地在一瞬间产生了动摇。只这刹那间的异常, 在场的都是人精, 又有谁看不出来
然而江遵不知道的是,刚刚的话实际上是在诈他。
甘姬自入长安城后,一直没见过刘曜,所托之事都是借助江遵这个中介,又怎么可能会被人发现她与刘曜之间的关系
然而李儒此人老奸巨猾,就算是诈唬,也唬得声势浩大, 底气十足, 这才把江遵骗倒。
江遵想矢口否认,又怕李儒这边真有什么证据,一时之间竟不敢反击。
待董卓怀疑的目光扫了下来,江遵心中一紧。
李先生这话,遵可听不懂了。他硬着头皮道, 什么崔颂的侍女,什么谋害先生,这些事, 我闻所未闻
李儒皮笑肉不笑你的意思是刘曜确实有做过这件事, 而你不知情了
江遵心知这是一个言语陷阱, 万万不能跳。他做出激愤的模样,狠狠甩袖我不知道我相信刘大鸿胪卿绝不是做出这种事的人,敢问李先生可有证据
江遵此时已出了对策。他先表明立场,一口咬定自己不知情,之后又用了相信二字,暗指刘曜的事他确实是不知情的,但作为刘曜的幕僚,信任主君的人品。最后才让李儒出示证据。这样,就算李儒真拿出证据,他大不了就是故作震惊一下没想到大鸿胪卿刘曜是这样的人,我错信了他,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江遵想得极好,可李儒是何许人也,怎么会看不出他的打算
是以李儒根本不接他的茬。江遵不敢说话,他就正面刚。江遵要正面刚,他就剑走偏锋还真奇了怪了,崔颂与刘曜往日无怨近日无仇,那崔颂又与你师出同门,刘曜何必跟他过不去
江遵心道这两个人怎么会无怨,但是这话他不能说出口,只得一口咬定我不知。
李儒道崔颂是你的同门师兄弟,你怎会不知
江遵道我与崔颂关系泛泛
话说完他才反应过来,李儒刚刚那句话偷换了概念,他一时不查,竟然踩进了陷阱。
他想改口补救,李儒又怎会给他这个机会。
既然关系泛泛,他又怎会看过你的策论
江遵想也不想地道我与他师出同门,老师看过我的策论,便把那策论交给崔颂询问他的看法
何休天下名士,岂会做出不经同意就随意传阅他人心血的事想来,把策论给那崔颂看,是经过你同意的了
江遵咬牙正是。
那么,崔颂对你这篇策论的评价如何
江遵一愣。
你可要想仔细了再答。等你回答后,我会叫来那崔颂当面对质,若是和你回答的不同,那便是你在撒谎。对着太师撒谎,你可知自己会是什么下场
江遵一时无言,他只知道崔颂认为这策论不妥,并不知道崔颂的具体想法。
可面对李儒的咄咄逼人,江遵不得不答。他打起精神,故作平静道崔颂对那篇赋如何评价,我并不知晓。
李儒仰头大笑你不知晓那是你的心血之作,是一篇奇策何休经过你的同意,将那策论交给崔颂竟然不告诉你崔颂对这篇赋的见解而你,竟然也一点都不好奇
江遵一口咬定我确实不知。老师把策略交给崔颂看,崔颂还没说出见解,老师便去世了
李儒意味不明地笑了下那可真够巧的。
董卓这时候出来打圆场。他虽然已经对江遵生出疑心,但是,江遵是他要抬举的人,若是李儒今天真的把他皮子拔下来,他董卓的脸面也不好看。
行了,文优。这些只是小事,何必大动干戈。
李儒在面对董卓的时候,完全不似面对江遵时的咄咄逼人,而是一派心平气和的模样。
他一边跟董卓回话,一边觑眼看向江遵
不是我李儒小题大做。我只怕,有人恬不知耻地盗窃他人的心血,没得半两能力还要搅风搅雨。欺骗我等事小,就怕他滥竽充数,扰乱太师大业。
恬不知耻地盗窃他人心血,这句话仿佛最锋利的刀,把江遵的脸皮刮下一层,火辣辣的疼。
他知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是无法善了,便气愤地哼道那就叫崔颂前来对质。
董卓本来还抱着偏袒的心思,待听到李儒说到假冒,影响大业时,立即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
他之所以对江遵特殊对待,是因为他有大才。如果江遵的才干是假的,那他有必要为了江遵和李儒闹得不痛快吗况且,如果江遵真的是无才之辈,他重用江遵岂不是老寿星上吊嫌自己活得太长了吗
董卓不由又将心偏到了李儒这边。结果刚一回转,就听到江遵说要找崔颂前来对质,不由有些惊异。
江遵竟然愿意跟崔颂对质,难道那策论确实是他所写的可如果是这样,他又为什么屡次被李儒捉到漏洞还是说他和崔颂之间存在不可告人的交易,两人早已串通一气
江遵并非自大地认为自己不会露馅,也没有跟崔颂串通。他之所以在面见董卓的时候跟他说,自己的策论被崔颂看过,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他当时被吕布追问,话赶话之下,不得不推出崔颂,好增加说服力。加上那种情况下,董卓不一定会找崔颂过来对质,他便大胆一为,又三言两语地挑拨了两句,让董卓放弃辟召崔颂的念头。
另一方面,哪怕董卓真找来崔颂对质,他也不怕
他知道崔颂秉性纯孝,这份策论触犯了整个士族的利益,在士族们已经被这策论激怒的时候,崔颂绝不会指出那份策论的真正主人,让自家恩师徒背骂名。所以,不管崔颂对自己盗取何休心血一事再怎么恼火,他也只能替他遮掩,并看在同门的份上拉他一把。
哪怕崔颂一时没想通,江遵也有自信说服崔颂帮他。
然而江遵漏算了两点。他没有想到,自己让贺维以江遵的名义陷害戏志才的事会被崔颂知道,他也忽略了就算崔颂为了何休的名声与生后安宁,将真相牢牢封在口中,也有的是办法报复他。
大约是江遵找崔颂对质的行为让李儒嗅到了几分猫腻的味道,李儒并没有像之前那样,第一时间将江遵堵得哑口无言,而是仔细打量江遵的脸,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神清。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