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颂对他偷懒的行为感到不可置信,但还是接过手机,自己查询起来。
    百度绸缪ou2
    1、紧密缠缚。示例未雨绸缪。
    呃,是让他未雨绸缪的意思
    他再往下看。
    2、连绵不断。
    3、缠绵悱恻的恋情。
    什么鬼,郭嘉送给他的东西不可能是这种意思吧
    他再继续往下看,终于在最末尾找到答案。
    8、情意深切。示例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汉李陵1
    对了,郭嘉说另外半把匕首叫「独觞」,可不就是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的意思吗不过等等,这首诗到底啥意思
    毫无诗歌细胞的崔颂又开始纠结,最终将目光落在情意深切四个字上。
    反正就是情意深切的意思吧,具体的意境还是不要管了
    崔颂将「绸缪」放进袖子的暗囊中,贴身携带。前往长安的一路并不太平,流民苦大仇深,饿殍尸横遍野,他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忘不了那些惨烈的场景,而这,仅仅只是开场。
    当他们终于抵达长安城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地松了口气。
    崔颂取了从洛阳城带来的能证明自己身份的文书,递给守城士兵。
    其中一个士兵带着文书进城,剩下的仍然拦着他们,分不清善意还是恶意的目光直往他们身上扫。
    甘姬对这些肆无忌惮的目光有些恼怒,但却发作不得。
    不一会儿,士兵回来了,与他一同回来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军官。
    胡骑督,就是这几人。
    被称为胡骑督的军官上下打量着他们,见他们身上佩着外族人赠送的行囊,眼中流露出一丝轻蔑。
    如今长安乃是国都,天子脚下,岂容尔等随意进出
    第53章 贾氏文和
    崔颂没想到自己竟会被人拦在城外, 上前一步,行了一礼在下是洛阳的学子, 携仆从而来,因故需在长安住上几日,还望骑督放行。
    此时的学子讲究游学之风, 加上时局混乱、对人员流动的管制大不如前,在崔颂出示身份证明后, 守城官本该放他进城,却不知为何, 这位做主的胡骑督并不肯把路让开。
    这位胡骑督全名胡辅, 是董卓部将胡轸的族弟, 官至北门骑督。董卓迁都后, 长安城门便由这位胡骑督负责, 主管一切大小事。
    听了崔颂的话, 胡辅毫无反应, 只懒洋洋地问道你原来担任什么官位
    崔颂升起不妙的预感颂不曾出仕。
    因为年龄和守孝的缘故, 原主没有任官。前年被举茂才,也被他推了,婉拒不受。
    果然,这个答案让胡辅愈加敷衍既无官职,就别入城了。天子迁都不久,我等自要加强防备。要是什么猫猫狗狗都想往长安挤, 置天子的安危于何地
    前面的话还算有些道理, 后面的简直难以入耳。两个护主的侍者当场就想发作, 就连徐濯也面露愠色。
    崔颂倒是一脸平静,不过态度冷了下来不知这是圣上的意思,太师的意思,还是骑督的意思
    胡辅冷哼一声末将领命守卫城门,毗护都城安危,自是职责所在。
    也就是说这是他自己的意思了
    崔颂有些摸不准,胡辅不让他们进城,究竟真的是为了长安的治安,还是别有所图比如,借机捞上一笔。
    崔颂遂缓缓道颂薄有家资
    胡辅轻蔑一笑,露出不耐之色不必说了,都落魄到使用外族的行囊了,能有多少家资快走快走,别堵着城门,若冲撞来往的贵人,你有十条命也不够赔的。
    崔颂
    使用外族的行囊怎么就落魄了
    这东西虽然不如汉人的东西精致,但要结实得多,绝对适合长途运输。
    为了减少被打劫的麻烦,几人穿的都十分朴素,可朴素不代表穷酸啊,崔颂实在不明白胡辅认定他们落魄的结论是哪来的。
    他正待解释,却见胡辅转移目光,直勾勾地盯着被他们留在后头的马匹。
    这几匹马倒是不错。胡辅眼露精光,显然在打着小心思。
    崔颂立即道骑督大人,我等可没有卖马的打算。
    卖胡辅冷冷一笑,天子新迁,百废待兴,正是需要这些物资的时候。你们不思报效国家,主动上贡,还想卖
    崔颂没想到对方竟然会说出这番无耻之语。
    他以为胡辅对他们的马有贪念,顶多不过强买强卖,用低廉的价格强行收入,或者当做买路财,用入城一事来威胁他们。
    却不料,胡辅竟想空手套白狼,一分钱不花,让他们上贡。
    既不让他们入城,还想强抢他们马,这胡姓骑督简直猖狂
    身后的家仆开始躁动,崔颂彻底收了笑,冷声道青天白日,骑督未免太不将律法放在眼里。
    放肆的是你们,胡骑督一扬手,在城门站着的卫兵纷纷不怀好意地围了过来,君忧臣辱,君辱臣死。为了天子,臣民哪怕粉身碎骨也是应当的,何吝于一匹马你既为学子,就该回报天子,几匹马都舍不得,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胡辅这扯虎皮拉大旗的本事确实厉害,不仅气得徐濯等人火冒三丈,还一时反驳不得,憋屈得紧。
    这番逼迫下,崔颂倒是冷静下来若天子下令,莫说这几匹马,纵是献上全部身家又有何妨。他摊开手掌,敢问胡骑督天子谕令在何处
    胡辅不豫道我等为天子尽忠,何需天子谕令
    怕只怕某些人假借天子的名义,暴内陵外,玷污天子的圣名。崔颂面朝皇城作出恭敬之色,陛下年少有为,爱民若子,必不会做那些横征暴敛之事胡骑督觉得呢
    胡辅神色微变。
    他拿圣上的名义借马,没想到竟被这小小学子以同样的名义堵了回来。
    什么年少有为,爱民如子,鬼都知道小皇帝只是个牵线木偶,不被他们放在眼里可心里怎么想是一回事,他脑子没坏,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是不可能宣之于口的。
    胡辅被反驳得有些着恼,向来目中无人的他示意卫兵快些动手,竟是连表面功夫都不屑做了。
    见几个卫兵逼近过来,气势汹汹,徐濯怒道此乃前大司农,光禄大夫崔复觉之子,尔等岂敢动手
    胡辅脸色不变。且不说他不信徐濯的说辞,哪怕真是高官之子这些西凉兵百无忌惮,向来只听从董太师的命令他们连世家大族都敢抢杀,又岂会畏惧。
    徐濯等人未想到这群卫兵竟胆大若此。正当情势紧张,一触即发之际,怒火中烧的徐濯无意中往旁边看了一眼,正巧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文和兄
    惊讶之下,徐濯顾不上满腔怒火,脱口而出。
    正要从城门一角悄悄进入的中年男子脚步一顿,像是才注意到这边的动静,惊讶地回头。
    霁明兄。
    中年男子走了过来。
    发生了何事
    这边闹得如此厉害,崔颂不信中年男子没注意到。他见对方意图悄悄入城,心知对方并不想蹚这趟浑水。却没想到,在被徐濯叫破身份后,中年男子竟大大方方地走了过来,半点不见勉强与不愿,反而面带关切。
    我记得霁明兄成了清河崔家的宾客,莫非这位是崔家的士子
    中年男子一句话点出崔颂世家子身份,让原本想把中年男子赶走的胡辅神色微变,再顾不上他的不请自来。
    这个中年男子,不止徐濯认识,胡辅也认识。
    不过胡辅的认识,仅仅局限于知道罢了。
    他知道此人姓贾名诩,字文和,乃是董卓女婿牛辅帐下的一名辅军。此人官职不高,身份不显,但因为颇明事理,说话做事有一套章法,又很识趣,所以胡辅对他有点印象。
    但这有点印象,完全不到重视的程度,更别说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放过几人了。
    所以在贾诩过来的时候,胡辅的第一想法是呵斥驱赶。却没想到贾诩先声夺人,让他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如果那个叫崔颂的学子当真是世家子虽说他们作为董卓亲兵,并不怕得罪世族的人,可这得罪也是要有意义的得罪,为了一点点小利就去招惹大族,他又不是脑子有病。
    胡辅已经生出少许退缩之意,可他好脸面,刚刚又如此嚣张,实在拉不下脸。
    徐濯在崔颂耳边小声汇报中年男子的身份。
    崔颂一听中年男子的大名,大为吃惊。
    贾诩那个被称为毒士,不但改变了汉献帝等人的命运,还让曹操吃了大亏,痛失长子与爱将,险些连自己也交代了的贾诩
    崔颂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见到贾诩,更没想到贾诩竟然与徐濯有旧。
    知道崔颂是世家子后,胡辅一开始还板着脸,依旧对崔颂几人不假辞色。但当贾诩靠近胡辅身侧,小声耳语了几句,胡辅忽的面色大变,再不复原先的倨傲,客客气气地请崔颂进城,还呵斥了手下人,让他们给崔颂道歉。
    崔颂甚感奇怪,不由好奇贾诩到底与胡辅说了什么。
    送崔颂等人入城后,胡辅便回了城门。贾诩领着崔颂与徐濯进入驿舍,陪他们在靠近窗口的一桌坐下。
    双方彼此寒暄了一番,又各自做了介绍。在知道崔颂名字的时候,贾诩似是十分惊讶,显然也听过原身的才名。
    崔颂很怕被这传说中的老狐狸看出什么虽然现在贾诩还很年轻,未必有今后的老奸巨猾。可贾诩年少时就能把氐人骗得团团转,忽悠了所有人全身而退,崔颂丝毫不敢小瞧他。
    好在他向另一个自己学了两个月,此时竟也绷得住,与贾诩言笑晏晏,你来我往,至少表面上看算是相谈甚欢。
    酒水三巡,徐濯问出了崔颂同样好奇的事文和与那胡骑督莫非有交情不成怎的一句话就让那骑督改变了态度,二话不说放我们进来了
    诩一届小官,哪有这等面子。虽是陪着喝酒,但贾诩饮得十分克制,并不叫自己有一分醉的可能,不过秉公劝诫一句罢了。
    贾诩说得很官方,崔颂、徐濯知他谨慎,不再多问。
    若真剖开来讲,贾诩对胡辅说的其实是两句话。
    一句话提到了董卓,给胡辅敲了警钟;另一句话则是奉承,给胡辅铺了台阶。
    似胡辅这等由董卓一手带领,贪婪剽悍的西凉兵,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惧怕董卓,董卓的态度就是他们的风向标。董卓将目光投注于金钱上时,他们就去抢;董卓想要威名,他们就宰了普通百姓,假装讨贼而归;董卓不爽袁氏,他们就自告奋勇灭了袁家不巧的是,董卓在迁都的时候排除异己,诛杀了许多老臣,把士人们得罪狠了,心里有点后悔,最近对收买人心、擢用名士十分感兴趣。
    胡辅不敢违背董卓的意志,在知道崔颂不仅是世家子,还可能是名士后,他只能服软。更别说贾诩还善解人意地给了他一个台阶。
    崔颂不明其中内情,可读过贾诩传记的他,十分清楚贾诩对人心的把握,因此除了好奇,没有其他诸如惊讶之类的感觉。
    几人坐了一会儿,忽听外面吵吵嚷嚷,似是闹了起来。
    崔颂等人听着外面的惨叫声,脸色渐渐变了发生了什么事
    想是董太师的军队又在维护治安了,贾诩平静地坐在原地。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他蓦地感叹了一句,也难怪乎荀公达此等人物,竟做出刺董这般冲动的事。
    崔颂手一抖,差点将酒樽摔到地上你说什么
    第54章 长安重逢
    贾诩透露的消息, 可谓一道惊雷,震得崔颂心乱如麻。
    荀攸刺杀董卓
    崔颂努力想从久远的记忆里找出有关记载, 却是徒然无功。三国历史,他在中学时代囫囵读过几遍,记了个大概。一些细节, 以及不重要的事迹,他早已忘得彻底。
    就如这荀攸刺董一事, 他便毫无印象。
    相比崔颂的失色,贾诩显得格外平静。在丢下这个爆炸性消息后, 他若无其事地喝酒, 仿佛刚刚的话只是随口一说, 没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见崔颂的神色几番变化, 贾诩放下酒樽, 淡笑道诩另有他事, 就此别过。
    贾诩离开驿舍, 独留崔颂坐在原地, 心乱如麻。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与后世学者的分析,贾诩是个惯会明哲保身的人。所以,他不愿多沾的表现并未让崔颂感到异样。相反,对于贾诩,崔颂带着一种可远观不可靠近的忌惮。贾诩的不亲近,反而让他舒了一口气。
    事实上, 就刚刚贾诩透露荀攸消息的行为, 已经算是一种善意, 足够让人惊讶的了。
    怀着对荀攸的担忧,崔颂顾不上休憩,向驿舍之人问明长安狱的所在,即刻动身前往。
    走出驿舍,外边的喧哗已然停止,四周人烟稀绝,道路两边的摆设七零八落,鲜血混着尘土,刺目而惊心。
    恋耽美

章节目录


[三国同人]焚香祭酒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积羽成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积羽成扇并收藏[三国同人]焚香祭酒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