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第17节

    小灵仙道了谢之后,又说,“让赵世子同郡王殿下闹了矛盾,我真是惭愧。说起来,我同赵世子之间,其实只是好友,并没有大家胡乱猜测的那些关系。世子殿下为人赤诚爽朗,身份尊贵,自然也爱惜羽毛,并不是轻狂之辈,郡王殿下的话,实在不然。”

    季衡不知道赵致礼同小灵仙是否有什么实质关系,而且也并不是很在意,嘴里却很同情小灵仙地说,“人生难得遇一知己,世人以己龌蹉之心度人,实为他们自己的问题。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在乎那些人的话,实在没有必要。”

    季衡这种话,比什么话都能安慰人,小灵仙笑了笑,说,“难怪赵世子说季公子您最是通透之人,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季衡倒有些腼腆起来,说,“赵世子心胸宽阔,为人直爽,也是作为好友的上上之选。”

    小灵仙已经十七岁了,比起只有十一岁的季衡,要大不少,在他心里,其实季衡还是等同于小孩子的,他就笑说,“季公子心里,作为好友的人,也是要分出上下等的吗。”

    季衡倒不想他会问这样带有陷阱的问题,愣了一下才说,“有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私以为这话很对。同自己性情相合的,当然更易交朋友,和自己性情相异的,可能就不好相交,如此,选朋友,自然也有了上下之分了。”

    小灵仙抿唇笑了笑,也就不再说话了。

    许七郎坐在季衡的旁边,不由自主伸手握了握季衡的手,看他的手是不是凉的,这样在客人面前做这种事,很没有礼貌,季衡就赶紧将手收回去了。

    小灵仙看到,默默将脸转开了,之后又说,“季公子同许公子,你们关系可真好,羡煞旁人了。”

    许七郎说,“咱们从小一起长大,又是兄弟,关系自然好。不知灵公子可有兄弟姊妹。”

    小灵仙长长的眼睫毛垂下去,掩住了眼中的落寂,说,“我是自小就被卖进戏班的,模糊记得以前家中境况不差,但是实在不记得家中父母是什么样子,家在哪里,有无兄弟姊妹,在戏班中,到出师之前,都是不允许外出的,这么十几年过去了,想要再去找家和家人,也找不到了。”

    季衡和许七郎都有些惊讶,特别是许七郎,震惊地道,“难道灵公子你小时候是被人贩子拐走的吗?”

    小灵仙点点头。

    许七郎满脸同情,“如公子你这样的风流人物,一般人家恐怕也生不出,你现在有了能力,说不得还能找到父母家人。”

    小灵仙苦笑了一下,“如若父母家里真是较体面的人家,看到我现在这种身份,也会觉得我有辱了门庭吧,去找又有什么意思。我已经打消了这个念头了。”

    许七郎说,“有个根总比没有好。”

    小灵仙说,“戏班里也不错,班主,师傅们,师兄弟们都待我不薄。”

    许七郎略有些怅然若失,大约是觉得他就像长大了的季衡,看他一生这么多风波,便尤其不忍。

    季衡同许七郎将小灵仙送到了小和巷子灵凤班的大门口,小灵仙向季衡道了谢,自己下了马车,进了大门。

    因为脸上受了伤,刚进去就被同门看到了,大家都十分惊讶,个个上前询问关怀,他也只是顾左右而言他地岔开话题了,等到班主刘德昌看到他红肿的半边脸,不由就发了脾气,“你这是怎么弄成了这样,你脸这样了,还怎么上台。就让你不要同赵家的世子过密来往,你偏不听,你总要在他身上吃亏的。”

    小灵仙没有回答他,自己回了屋,刘德昌跟在他身后进了屋,“你怎么还不说话,你要是连吃饭的饭碗都不照顾好,我看你以后还能怎么办。”

    小灵仙说,“今日这也是没办法,用些药,两三天就会好了,不耽误出场子。”

    刘德昌不满道,“我这是心疼你这张脸,你自己倒不心疼。”

    小灵仙说,“我怎么就不心疼,但是我心疼有什么用,有人不心疼。”他想到赵致礼虽然维护他,但是,他被打了一巴掌,他也并没有十分心疼,可见,赵致礼心里,根本没有那么在乎他吧。

    虽然这么想,心里也难受,责怪赵致礼,但是,却又有另一个声音为赵致礼辩护着,在那种情况下,赵致礼又能做什么呢,他是侯府世子,身份尊贵,能够维护自己已经难得了。

    小灵仙坐在镜子面前重新上药,刘德昌虽然刚才将小灵仙数落了一顿,此时还是站在旁边替他拿药,又细细叮嘱伺候的奴才好生照顾。

    马车里只剩下了许七郎同季衡,许七郎就说,“小灵仙也真是身世凄惨,好人家的孩子,就这样被拐了卖进戏班去了,虽然是京城第一的青衣,到底是伶人……”

    季衡虽然对小灵仙也有同情,但是他觉得各人有各人的命,每个人这么到世上走一遭都不容易,连贵为皇帝的人,也日日恐惧着是不是哪一天就被人毒死了,一般平民反而只是担心衣食住行,所以他便并没有许七郎那么一门心思地为小灵仙哀叹命运。

    马车要回小喜鹊胡同倒不是很远了,回到家后,许七郎拉着季衡同自己一起进了他的房间,季衡不知他有什么用意,就陪着他进屋了。

    许七郎却是在自己的房里翻了好一阵,从盒子里拿出不少东西来,摆了一桌子,从一只小的血红的珊瑚树,到一盒上等燕窝,还有一盒珍珠,还有没用的白狐皮,甚至有几本珍品书,许大舅让送来的西洋镜子等等,都是些贵重东西,季衡问他,“你将这些搬出来做什么?”

    许七郎虽然是住在季衡家里,许氏又是绝对不会亏待他的,但是许大舅还是让另送了不少东西来给许七郎,自然,许七郎有的,许大舅都会另备一份给季衡。

    许氏并不会将许大舅单独送来给许七郎的东西替他收起来的,都是许七郎自己收起来,收在他自己住的这个西厢里,许七郎时常赏人,或者要做什么用,他就自己处理。

    许七郎说,“我想了一路,觉得还是应该给小灵仙送些东西,也不枉我之前久闻他的盛名。”

    季衡被他逗笑了,说,“你这是要捧角了啊。”

    许七郎看季衡笑得眉眼弯弯,而今日的季衡其实打扮得很漂亮,他不由心跳加速,脸一下子就红了,但是又只能赶紧将脸转开,甚至不敢多看。

    季衡看他脸红,还以为他是被自己说得害羞了,就道,“要送就送吧。你许家七郎,难道要捧个角儿,还捧不起?”

    季衡这话是故意逗许七郎的,许七郎这时候却没有被他这句话逗乐,反而是一副认真表情,说,“那我就送了。”

    季衡说,“送吧,送吧。我觉得你送的时候,还是写个帖子好。不要说是因为同情他的身世,就说慕他的一身气度风华好了。反正你也并不算他正经的票友。”

    许七郎一想就点头,其实他只是因为小灵仙有那么几分像季衡,爱屋及乌罢了。

    许七郎让奴才去送了礼,奴才自然是要报备到许氏那里的,许氏没有先叫许七郎去问,而是叫了季衡去问,季衡就说许七郎是觉得小灵仙气度风华都是一等一,送些礼也没什么。

    因为这是第一次,许氏就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制止许七郎。

    要过春节了,虽然没下雪,但是依然非常冷。

    季衡几天都没有出门,每日里在家吃喝玩乐,看些书,前院季大人叫他去见客的时候,他也会去见客。

    不过季大人的客人并不多,倒也并不烦累,而且季大人出门时,并不怎么带他出去,他也乐得清闲。

    66、第四十九章

    除夕这一天,祭祖时,季大人跪在蒲团上跪了很长时间,口中念念有词,季衡抱着还没有一岁的璎哥儿跪在旁边。

    璎哥儿过了前三个月,的确是调养得好,乳娘蒲氏奶水好,他的身子骨就好了不少,不像以前那么喜欢哭,变得嗜睡,又长得肥嘟嘟了,是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

    此时被季衡抱着,他就嘟着嘴巴打呵欠,打完了就睁开黑溜溜的大眼睛,他的眼睛就像是最晶亮的黑宝石,能够映出一切来。

    他那灵动的眼睛望着季衡,又伸手抓季衡的衣裳,将他的衣领拉了一下又一下,季衡不得不盯着他,低声制止他道,“别乱扯。”

    璎哥儿却越发扯得欢快,还对他笑,季衡被他这童真无邪的笑容吸引住了,也对他笑,逗他道,“今晚要守岁,你要不要守。”

    璎哥儿只是笑,嘴里已经能够咕噜出一点声音来了,“咯咯……”

    季衡被他叫得心都要化了,心想小孩子真是一种讨人喜欢的生物。虽然六姨娘不惹人喜欢,璎哥儿却是惹人喜欢的。

    除夕当晚,六姨娘因为着了凉,大年初一就发起热来,因为她生了病,怕将病气过到了孩子身上,季衡就同季大人建议,让奶妈和丫头们将璎哥儿抱到了正院里来住。

    六姨娘当然不乐意,她同五姨娘一起住在东边侧院里,就说让五姨娘先帮着照看,反正五姨娘也没有生育,为人又很温柔,平常也有帮着照看孩子,此时她帮着照看也好,再说,过年期间太太许氏房里很多人进出,对璎哥儿并不好。

    但是五姨娘却是不会得罪衡哥儿的,就说这几日她身子也不大爽利,来了葵/水,不好照顾璎哥儿,于是璎哥儿还是被抱到了正房去。

    季衡将自己这边的房子腾了出来,让璎哥儿住自己的卧室,他自己则搬到了许七郎那里去睡。

    虽然是去许七郎那里睡,但是是睡炕上,不和许七郎睡一张床。

    许氏看他这么折腾,就把他叫到了自己的房里去,说,“衡哥儿,娘知道你一向有主意,但是将璎哥儿抱到这正房里来,又是何必。”

    季衡说,“将璎哥儿抱来娘您跟前养着,这是名正言顺,谁又能说什么呢。再说,六姨娘小家子气,等璎哥儿再长大一些,会耳濡目染学会很多东西,他在六姨娘跟前,也去学六姨娘的那些习气么。”

    许氏却是不以为然,道,“他要学什么,由着他学。老爷都没说什么,你倒是为他打算什么。”

    季衡沉默了一阵,看着许氏说,“娘,你不想养璎哥儿吗。”

    许氏当然是不想养的,而且是看到璎哥儿心里就不舒畅,她倒不是看不上这个庶子,只是看到他,就会想起当年她生了季衡后,季大人对她的各种不上心,对季衡的狠毒,虽然两人成婚后,就不能说是琴瑟和鸣,但是她那时候还是从各方面理解季大人的,是季衡的出生,加剧了许氏在心里对季大人的隔阂,从此,关闭了对季大人的心。

    她可以做一个好的当家主母,因为这是她的职责,而且,她一个女流之辈,只能依附着丈夫才能够好好过活,才能够施展自己的手段能力;但是,要她做一个好妻子,她却是做不到的,对季大人,她已经没有那份感情和心力,甚至,她心里是怨恨着季大人的。

    她就要看着季大人期待和喜欢的璎哥儿,一天天长大,在他面前长成一个没有优点的纨绔子弟,而季衡的优秀,已经是有目共睹,她要看那时候,季大人是什么心情。

    所以许氏一点也没有将璎哥儿抱到自己跟前教养,架空六姨娘的意思。

    女人的狠,狠一时又算什么。

    许氏虽然心里这么想着,但是却不会在儿子跟前表现出来,她知道季衡怎么说和璎哥儿也是亲兄弟,对璎哥儿有兄弟情谊,男人又总是有着他们的大仁大义,看不上女人的这种狭隘心思。

    她就说道,“娘的确是不想养璎哥儿。璎哥儿身下来时身子骨就不好,他是从六姨娘肚子里出来的,六姨娘这个亲娘养着,倒没什么,要是他在我跟前出了什么事生了什么病,我这里可是脱不掉干系了,平白让老爷来想我的不是,也徒然惹了一身事,连你在老爷跟前都会讨不了好。就不说璎哥儿身子骨的事情,将他抱过来养了,六姨娘定然日日里在老爷跟前吹枕边风,我可受不了她的劲儿,有句话叫可以防贼一时,不能防贼一世,六姨娘虽然不是贼,但这要日日防着一个人,也实在是费心力的事,女人费心力,很容易就老了,我还不想为了这么个孩子,就费事成这样;除此,我养了璎哥儿,你父亲要怎么想呢。你父亲,是咱们娘两跟前,你又早懂事了,我才说这话。他当年娶我时,虽然算不上落魄,但是到底是受了许家的恩,他心里傲气得很,受了恩,自然知道报恩,但是心里也是不爽快的,觉得许家挟持了他。你是个男孩子,想必你比娘更理解他,他心里不痛快,一方面就想要做人上人,日日里钻营上进,在这后院女色上,都是不上心的,另一方面,他又忌惮女人性子过于要强,但他拿我没法子,只能离得远点。反正我同他之间这结,这辈子,我们之间恐怕是解不开的,我们也都不想来解了,费力不讨好。还不如少些纠葛。你爹很多事,也是不容易,我也就不给他再在家里添堵了,等六姨娘病好了,你就将璎哥儿送回去吧。”

    季衡默默听她说这些话,突然觉得很悲哀。

    季大人同许氏,季大人是性格坚毅,且才华横溢;许氏美貌而善解人意,只是好强,两人怎么就分离到这个地步了。

    他已经完全明白许氏的意思了,许氏是觉得季大人根本不值得她为他来用心思,一个人连任何争夺他的注意的心思都没有的时候,季衡怎么会不明白,许氏对季大人是没什么感情了。

    季衡脸上的哀伤那么明显,让许氏也很感叹,她拉住儿子,搂住了他,低声说,“好了,乖儿子,母亲知道你是在为我着想。但是对我来说,只要你能好,我就好了,别的,我都不在意。”

    季衡低低地嗯了一声。

    他想,将来,如若不是一个两情相悦的人,他定然不会娶妻的了,以前想的要娶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过一生的想法,在看到许氏同季大人之间的失败之后,他再也不想这样来害一个女人了。

    如若不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拥有爱情的夫妻关系,他想,他还是不要了,不然,对一个女人来说,是何其残忍。

    六姨娘的病好得快,还没到初九登高这一天,她就好了。

    大约没有好全,但是她不想让太太许氏将自己的儿子占为己有,他就不得不赶紧好全。

    既然她病好了,许氏也就不再留璎哥儿在正院里,就将璎哥儿送回了东边侧院,正好季衡也搬回他自己的屋子住。

    季衡其实对璎哥儿是真喜欢,在璎哥儿住在他的房间里时,他每天连看书的时间也减少了,总是在自己房里陪璎哥儿玩。

    璎哥儿在床上爬,他就坐在床沿,拿着拨浪鼓逗他,教他说话,许七郎对此是十分吃醋的,不过季衡晚上睡他的房里,这就让心里总算稍稍舒坦了些。

    璎哥儿对季衡有亲近的天性,学会的第一个词不是“娘”,也不是“爹”,而是“咯咯”。

    也许这对他来说,只是因为咯咯最易发音而已,因为他很喜欢笑。

    但是这在季衡的心里,总会激起不一样的涟漪。

    正月十二这一天,许七郎早上就陪着太太许氏出门去串门子了,季衡则跟着季大人去拜访亲戚。

    昭元七年,是壬辰年,三月有举国瞩目的春闱考试。

    季家族里有两个举子入京来参加会试,是年前就入京来了的。

    季家是大族,虽然季大人没有亲兄弟姊妹,但是族里还是有很多别的亲戚的。只是在京里的并不多。

    进京会试的是季家正宗嫡长房的宗子,二十七岁的季明维,字朝宗;还有就是季大人的族弟,三十五岁的季道淮,字贞晖。

    两人进京来时,季大人已经招待过两人了,又还帮忙介绍了一些才华横溢的京中士子给两人认识,而且留两人就在季府住下,不过两人没有同意,觉得季府里面也不是很大,他们叨扰并不好,而且季府总有很多事,不利于两人准备春闱。

    但季大人也不会让他们去会馆里住的,就安排了另外一处在城南的院子,让两人住下,又安排了仆人伺候,两人自己也带了仆人来,但到底不如一直在京里的仆人对京里地形熟悉。所以他们就接受了季大人的好意。

    这一天,季大人就是带季衡去拜见这两位族里的叔叔和长兄。

    季大人是个大忙人,不会让自己来拜访却没有人在的情况出现,所以是之前几天就递帖子约好了时间的。

    季大人带着季衡从马车里下来,季朝宗已经在门口等了,有礼又矜持地对季大人行了一礼,寒暄两句,就请他们进去,“五叔,里面请。”

    季大人在族里他们这一支里,是排行老五。

    坐下后,季朝宗让人上茶上水,又说,“十三叔遇到有事,出门去了,说他会尽量赶回来,不敢让五叔你多等。照说,该小侄同十三叔去拜访五叔您,却劳您来拜访,是我们失了礼数。”

    季大人笑着说,“一家人,哪里如此客气,我府上事务杂乱,你们过去了,倒是会招待不周。今日是带季衡过来,给你们拜年。不知你们在这里住得可还习惯,有什么不方便的,千万要同我说。”

    季朝宗又致了谢,他是个沉稳到有点木讷的人,脸部表情不丰富,眼神却带着聪慧,这样的人,也是能做大事的人。

    季衡上前对季朝宗拜了年,季朝宗还拿了红包给他,季衡规规矩矩收了,说,“多谢大兄。”

    季朝宗对他笑了笑,“咱们季家,就数君卿你最有出息,族里大家都知道你的大名,什么时候回族里去,也让大家见见你。”

    季衡赶紧谦虚了几句,很腼腆地应了,说一定会回去的。

    季大人又和季朝宗说起会试的事情来,季朝宗就请了季大人进书房里去,季衡在季大人的示意下,也跟着进去了。

    季朝宗说,“本该去年就出此次会试主考,但至今没有消息,之前两次,都没有点礼部尚书做主考,不知这次又是怎么样。今日十三叔出门,也是前去拜访今年一同会试的士子,不知会有什么消息。五叔您在朝中,想来是知道得比咱们清楚。”

    季大人道,“去年江南乡试,听说很有些乱来,皇上还小,自然是什么也没说的,但这也影响了今年会试,到底点谁主考,我虽在朝中,也说不准。今年的会试,你和贞晖求稳也就罢了,不要想太多。”

    季朝宗点头应了。

    结果到后来季大人要回去时,季道淮也没有回来,季大人对这个族弟并不怎么看得上,回去的马车上,季大人就说,“你这十三叔,我接触得不多,但从这接触的几次看来,就不是个踏实之人。朝宗倒是可用,贞晖,是不可多接触的。”

    季衡只见过这个季贞晖一次,当时就觉得他是个油滑之辈,此时也就在季大人跟前点头应了。

    会试之年,从来就是多事之年。

    季衡从马车车窗帘子缝隙里看出去,只见外面街市繁华,行人如云,马车走得极慢,不时还有轿子从他们的马车边插过去。

    这繁华的天下,要该改换掌权人了。

    67、第五十章

    季衡回到家时,发现许氏同许七郎已经回来了,他不由觉得十分奇怪。

    他进了正房许氏的房间,上前给许氏请了安后,就问,“母亲,你们怎么回来这么早,还以为你们得午膳后才回来。”

    再过一阵子,季衡又要进宫去伴读去了,许氏坐在炕上检查季衡要在宫里穿的几件衣裳,她低着头专心地检查线缝和上面的刺绣,虽然这是京里非常有口碑的绣坊做出来的衣裳,不会出问题,但她每次还是会自己再检查一遍。

    此时听季衡这么问,她就抬起头来笑了笑,却没有回答他,而是说道,“我也以为你和你爹要在外面吃了才回来,厨房里都没吩咐做些好的,过会儿就随意吃些就好了。”

    季衡看许氏不回答,就知道是不好回答的话,也就不问了,转而说,“近些日子,哪一顿饭不是大鱼大肉呢,正好吃点清淡的东西才好。我和父亲去了叔叔和大兄那里,他们两个是入京来考春闱的,父亲让安排过去的厨子,这些日子不时要回家去走亲戚,没了大厨,他们又怎么好招待我和父亲,大兄倒是说了到酒楼里去用膳,父亲就说还有些事要忙,也就推辞了回来了。”

    许氏说,“这样的话,就又安排一个厨子过去也就是了。说了让你十三叔和大兄到家里来住下,他们自己又不愿意。”

    季衡知道许氏对季大人族里的那些亲戚其实不是很喜欢,虽然不喜欢,许氏也从来没有在礼仪上差过什么,什么都是按照礼数来的。

    季衡就说,“大兄倒是感念母亲您给找的院子很好,说住在那里便于刻苦做功课,他们又不是没有厨子,家里小厮也是能够做菜的,只是没有能够招待客人的厨子罢了,我看根本不用再安排厨子过去。”

    许氏点点头,也就没说什么了。

    整理好了手里的衣裳,又对季衡说,“赶紧来试试衣裳,我看看。”

    季衡只得过去试衣裳了,许氏很喜欢看季衡试各种衣裳,她特别有成就感,看季衡换一身,她就能欣赏好一阵,脸上藏不出的笑意,“我儿子就是俊呀,穿什么都好看。”

    季衡却是试穿地烦了,说,“母亲,我去找找七郎有事,先去找他玩去了。”

    许氏想要拉住他也没拉住,季衡像条鱼一样地滑走了,许氏无奈地笑,“这孩子……”

    季衡找到许七郎,许七郎在他自己的房里躺在炕上发呆,季衡进去,就坐到炕沿上拍了他肩膀一下子,说,“发什么呆。”

    许七郎看了他一眼,就坐起身来,说,“今日同姑母去永昌侯府看戏,你道我看到什么了?”

    季衡看许七郎一副精神不高的样子,想来就不是好事,而且刚才许氏也是转换话题,说明是不好外传的事。

    季衡就说,“你们不是去刘大人府上的吗,怎么又到了永昌侯府上。”

    永昌侯和定国侯是两兄弟,不过因为定国侯是袭爵,而且继承了赵家的府邸,永昌侯府便是在和定国侯府隔了两条街的地方重新修建的,修建得豪华气派,不比定国侯府差。

    这永昌侯府和许氏交好的刘大人家里,则是相邻着的。

    说起这个刘大人家里,则是皇帝当年养母刘贵妃的娘家,刘贵妃是个病秧子美人,老家也是扬州,同许氏家里还有些远房的渊源,刘贵妃自己没有孩子,而且死得早,有个养子,而且还做了皇帝,但是皇帝根本没有掌权,所以刘家也就没有受到什么荫庇,现在刘老大人,虽是国丈,只是有个虚衔,已经没有在朝中掌权做事了,两个儿子也不怎么争气,早就在走下坡路,只是还有个家业架子在。许氏和刘家大儿媳妇在扬州时认识,刘家大儿媳妇甘氏叫许氏一声表姐,许氏和她就有不少往来。

    许氏这天是去刘家拜访,想来跟着刘家的人一起去了永昌侯府。

    许七郎说,“本是在刘家府上,不过隔壁永昌侯府请了灵凤班的唱戏,他家太太就让人来请刘家老太太去听,刘家大奶奶是个好戏的,就带着姑母也一起跟着去了,我也就跟着一起过去了。”

    季衡点点头,说,“原来是这样,你看你精神萎靡的样子,难道是因为灵公子的事情?我看你最近很为他着迷,你是不是得相思病了。”

    许七郎被他说得脸颊倏地就红了,说,“你乱说什么,我才不是得了相思病。再说,我就是同情他的身世,觉得他戏唱得好,我又没有喜欢他。”

    他辩解着,却看到季衡脸上的笑意越发深了,他知道季衡是误会了,所以就生了气,“我说真的,你别以为我在撒谎。”

    季衡赶紧收敛了笑意,说,“我知道,我相信你。那你赶紧说出了什么事,不要吊我胃口了。”

    许七郎嘀咕道,“我才没有吊你胃口。”

    又说,“是定国侯府的大太太和几个儿子媳妇也在永昌侯府里作客,她们女流坐在一处,我只是同男客坐在一处,还在那里遇到了赵致礼的堂弟,永昌侯府的世子,现在也在宫里伴读的那个,他知道我是你表哥,就待我很热情。我们在一处说话,后来去院子里,看到香安郡主让丫鬟和婆子将灵仙从后台里叫出去,让婆子打了灵仙两巴掌,而且要班主将灵仙卖给她。”

    季衡倒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他想,香安郡主找灵仙的麻烦,定然是杨钦济去对香安郡主说了什么。

    根据杨钦济那个脾气,可见他的亲姐姐的脾气也不会很好。

    季衡说,“灵仙即使是个伶人,但也是男人,香安郡主就没一点规矩,那么去见男人?”

    许七郎皱着眉毛说,“都这时候了,谁还想这些。当时灵仙的脸都被打肿了,嘴角还出了血。还是我同永昌侯府世子上前去,香安郡主才没有让人多打灵仙。”

    季衡眼神沉了下去,说,“那这事最后怎么办了?赵致礼当时没在吗?”

    许七郎摇头,“没看到他在。后来是赵家的两个太太都被惊动了,香安郡主想买下灵仙,好在他班主没卖。香安郡主最后被劝走了,戏也只唱了一半,后面就没得听了。这毕竟是赵家的家丑,我们也不好多看,我同姑母很快就走了,姑母说让我不要传出去。”

    季衡说,“即使你不传,我看很快也会传出来的。灵仙的票友一大帮子,京里多少闺秀都爱他的戏,这下被香安郡主打了,恐怕不少闺秀都在心里厌恶她了,不过说起来,赵致礼同她成亲也才三个月,她就能将事情闹成这样,真不知道她和赵家到底是怎么闹的,难道一点郡主的体面也不在乎了?”

    许七郎说,“也是赵致礼的错,家里的老婆管不住,又要在外和灵仙在一起。”

    季衡看着许七郎笑话他说,“等你将来娶妻,你可不要娶太凶悍的老婆,不然以你这多情性子,恐怕也要后院起火。”

    许七郎又被他说得红了脸,“我哪里是多情性子,再说,我就不娶妻,又如何。”

    季衡说他,“你不是多情性子?那是谁在为灵仙打抱不平?你不娶妻这种混话,也能和我赌气说出来?让我娘听到,你爹娘听到,他们还不得把你拉到庙里去驱邪。”

    许七郎哼了一声,“不和你说了,你根本不明白我,又总说话气我。”

    季衡不依不饶道,“你这什么意思,好像我欺负了你一样,说我不明白你,你要我明白你什么。我前两天在你床头下面翻到龙阳书,我提醒你啊,许达川,你好的不学却去走偏路,到时候我娘没法对你爹交代,你这是要弄得两家不合,而且,就我和你的交情,我也是不会放过你的。”

    许七郎眼睛里要冒出火来一样地看着季衡,咬着下唇,像是要发火,但是瞪了季衡一阵,他又偃旗息鼓了,翻身躺到炕上不说话。

    季衡倾身去看他,又伸手拍他的脸颊,“你这是和我冷暴力呢,是不是。我说,你还真喜欢上灵仙了?他可是个伶人,拥趸一大堆,而且我看他对赵致礼感情不一般,你可没有任何一点胜算。”

    许七郎突然翻身过来,将季衡的腰一把抱住,然后将他压在了炕上,居高临下的瞪着他,说,“我说了没有。根本不是这样的。”

    季衡由着他居在上方,明亮的眸子看着他,说,“那你最近怎么总是一副恍恍惚惚的模样。我看你要说这不是相思病我根本不信。我家好好的七郎,因为一个伶人就变成这副模样,你说我怎么不气恼。你以前那样子开开心心的,不好吗。”

    许七郎被他说得鼻子一酸,嘴唇动了动,最后却是脱了力,将身子趴在季衡身上,脸埋在季衡的颈窝里,轻声说,“衡弟,我恐怕还是要回扬州去准备考秀才。”

    季衡愣了一下,伸手抱住他,说,“要去就去吧,大男人志在四方,建功立业,可别将满腔心思都放到儿女私情上去,那样没什么意思。”

    许七郎沉默了,想了一阵后,就点了点头。

    68、第五十一章

    这一年元宵节,宫里没有设宫宴招待群臣,不过太后娘娘却设了家宴,招待了娘家人。

    赵致礼携着妻子香安郡主杨钦萱进了宫去拜见太后娘娘。

    前两天香安郡主打了小灵仙的事情已经早就在京里传开了,虽然不至于是传得沸沸扬扬,但是有些消息来源的人家都知道。

    京中的这些太太奶奶闺秀们,日日里都是闲得无聊的,对于任何一点八卦都不会放过。

    香安郡主和一个伶人争风吃醋,让奴才打了小灵仙,这种事已经算是大八卦了,怎么可能会不在短时间内传开。

    这才三天时间,连宫里的太后也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知道了这件事。

    太后没见过小灵仙,不过之前就召见过香安郡主几次了,香安郡主是个傲气的主,在太后跟前也不会服软,太后自然对她并不喜欢。

    这次太后借着天冷头疼,没有在宴会上坐太久,自己就回了房去,却召了赵致礼去问话。

    赵致礼这日穿了一身官服,十七岁的少年,早就身量颀长,俊眉朗目,带着行伍世家的子弟才有的飒爽英姿和干净利落,对太后行了礼,就规规矩矩站在下位听候吩咐。

    太后的两个兄弟,永昌侯没有嫡子,定国侯也只有赵致礼这么一个嫡子,赵致礼对太后来说,自然是不一般的。

    毕竟,太后自己没有儿子,赵致礼同她年轻时又长得有那么几分相像,别人说,姑姑看侄子,越看越欢喜。

    太后虽然贵为太后,但是也改不了这些普通女人的心思。

    太后观察了赵致礼一阵,就叹了口气,说,“你同钦萱就真的一点也过不到一起去吗,你这才成婚多久,就在外面养着戏子,你好歹也是侯府世子,怎么就一点规矩也不守。”

    虽然太后的话带着指责,语气里却又含着无可奈何和心疼,要说太后,她心里疼爱赵致礼比小皇帝杨钦显来得多得多。

    赵致礼这次在太后跟前也没有服软,直直地站着,皱眉说道,“姑姑,你也看到了她的性子,不是侄儿不想和她好好处着,但她的性子那样,实在是难以相处。至今,她都不让侄儿进卧房,我即使想和她好好处着,也没法处。再说戏子这回事,侄儿同灵凤班的青衣之间,根本没有她想的那种关系,这下将事情闹得这么难看,她依然觉得是侄儿的错。如若我出门会友,正好见了一个伶人,她就觉得我和这个伶人有瓜葛,我也是拿她没办法的。”

    其实太后对赵致礼同小灵仙的事情也不是很清楚,她身处深宫,即使有消息路子掌握着外面的情况,但是也不是事事都十分灵通。

    太后就说,“你真的没养着戏子。”

    赵致礼斩钉截铁道,“姑姑,绝对没有。”

    太后于是抬了一下手,说,“如此,哀家就找钦萱来说说。”

    赵致礼被放走了,杨钦萱又被召进了太后的暖阁小厅里,杨钦萱进去后行了礼,太后让她起身后,她就自己坐到了太后下位的椅子上去,太后并没有给她赐坐,看到杨钦萱已经自己坐了,不由怔了一下,但是她也没有因此朝杨钦萱生气,依然是一脸和蔼模样。

    杨钦萱从小受吴王的喜爱,是个骄纵的性子,在太后还没有先说的时候,她已经告起了状,说赵致礼自成婚就很少着家,而是在外面有别院,还养着戏子。

    太后面无表情地听着她抱怨了一大堆赵致礼的错处,而杨钦萱说了这么长时间,居然没有发现太后神色已经很不好。

    赵太后本来就更偏向于自己的亲侄儿一些,此时听了杨钦萱这么一番抱怨,心就更是向赵致礼偏得狠了。

    最后她说,“你说致礼养戏子,可是指灵凤班的那个叫小灵仙的。”

    杨钦萱点头,“就是他。长得很狐媚的一个人。”

    赵太后叹了口气,说,“既然你说致礼养着他,那他怎么还日日在外面出台唱戏。若致礼真养着他,哪里会让他再出台唱戏。他每日里唱戏,哀家又听说他一直住在戏班里,很少出门,这和致礼又哪里来的空子在一起。”

    杨钦萱被问得愣了一下,然后才说,“但是大家都知道赵致礼和他在一起。”

    赵太后说,“作为一个当家奶奶,照说你是郡主,从小家教严格,用不着哀家来说这些话,但哀家还是要说几句。男人的眼睛都是花的,哀家就没听说过不好美色的男人,比起管住外面的美色,还不如在家里好好伺候你男人,让他多花心思在你身上,这样,他也就没有心思往外放了。”

    杨钦萱被她说得有点气鼓鼓的,“但是是赵致礼他……”

    赵太后抬手打断她的话,“夫妻之间,都要互相谅解。男人是把剑,女人就要是水,不然,女人也是一把剑,两把剑磕在一块儿,只会是两败俱伤,哪里有好的呢。”

    杨钦萱看赵太后的话已经严厉起来,她就只好压下了心里的委屈,说,“多谢姑母的教诲。”

    赵致礼从太后这里出去后,就同皇帝上了一艘小船,船向蓬莱池中间而去。

    冬夜的天空十分清冷明澈,十五的月亮,清冷地照着大地,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

    赵致礼划着船,将船停在了湖中,皇帝看看天空中的月亮,又看看水中的月亮,湖边的曲廊,亭台楼阁上全都挂着元宵宫灯,灯火也映在湖里,此时坐在船上赏景,倒有种置身仙境之感,连烦恼也少了。

    皇帝说,“表哥,你之后去西湖练兵任职,一切就有劳你了。”

    赵致礼说,“只求能够为皇上效力,这次的事情,我会处理好的。”

    两人在船里密谈了有一个多时辰,直到夜深风大,赵致礼才将船又划回岸边。

    季衡是元宵之后就进宫伴读了,这时候早上起床出门总觉得冷。

    赵致祥是个病歪歪的身子骨,没上两天课就病了,于是不得不请了病假。

    邵黎是个几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人,杨钦济又脾气十分坏,所以宫中的伴读生活,比起以前赵致礼在的时候,要压抑得多。

    好在季衡一向很容易适应环境,又沉稳机敏,应对有度,之后倒没出什么事。

    元宵之后,春闱的会试主考官这才定了下来,决定由一向没什么存在感的礼部尚书欧阳竟主持,两个副主考官,一个是李阁老的门生薛定山,还有一个是和赵家有关系的周叔归。

    季衡这日里回到家,直接去找了季大人,让抚琴在院子里守着,不要让任何人接近书房。

    季大人坐在书案后面,季衡上前去,将一封藏在怀里的裹紧的信递给季大人,季大人接过去之后,很快就展开来看了。

    季大人说,“皇上定下了吗?”

    季衡点头,“是的。这里面是皇上亲自誊抄出来的今年会试的题目,是欧阳大人送给他过目的时候,他说第二日再看,多了一晚时间,就誊出了一份。”

    季大人看着信里用蝇头小楷写的这次的会试题目,不由叹了一声,“能写出这么小的小楷来,可是很要耐心的,难得皇上又心怀宽广,有九五之尊如此,我季道恭,此生肝脑涂地为他效忠,也是我的福分。”

    季衡说,“皇上说现下这个时间,已经可以将这题目放出去了,京里每到这个时候,其实都会私底下猜测会试题目,将这题目掺杂在其中就行了。”

    季大人点点头,说,“你去回皇上,臣这几日里就会办好。”

    季衡道,“明日进宫时就同皇上说。”

    他说着,又目光闪了闪,盯着季大人一时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季大人看向他,问,“皇上还有什么吩咐吗?”

    季衡摇摇头,说,“不是皇上的事情。是这次季家族里有十三叔和大兄参加考试,十三叔为人又很油滑,这考试题目放出去,我想,他恐怕一定会去弄这题目来看的。”

    季大人自然也会想到这个,他沉吟了片刻,才说道,“我已经提醒过他们,今年考试,只求稳妥就行了。贞晖不听我这话,我也不能辜负皇上,特地去提醒他们,若是因为他们而坏了皇上的大事,那就不好了。”

    季衡说,“其实不用提醒也行。他们那边的厨子是我们府里找过去的,吩咐厨子在他们的饭菜里下点毒,那几天腹泻参加不了考试,也就行了。”

    季大人因他这话愣了好一阵,有点目瞪口呆的样子,要说季大人心思之多,即使季衡也不能及,但是这样的小花招,有时候季大人也是想不到的。

    季大人想了想后,才笑了一下,道,“如此,你十三叔以后倒是要好好谢你的。”

    季衡做羞愧状,道,“毕竟是族里同宗,儿子也是实在不想让他们也被牵扯进这件事里来,如若将来科场舞弊案发,只是撤掉这次进身士子倒是好的,如若重罚,让他们一生不得被录用,那对他们来说,也实在太狠了些。”

    季大人听完后,就叹了一声,说,“你还小,还是太仁慈了些。”

    季衡抿了唇,没有回答。

    69、第五十二章

    这一年,正是李阁老五十九岁生辰之年,六十而知天命,但是民间有习俗,六十岁并不能大操大办过生,一般都在五十九岁的时候庆贺了。

    李大人看这是会试之期,本不想办生辰宴,但这么重要的日子,他自己不办,他下面那么多门生,也会来好好为他庆贺的。

    李阁老的这个生辰便也过得十分热闹,连皇帝也前来祝贺了。

    李家府上收礼更是收得放礼品的专门的院子也放不下了,只好将一些东西放到别处,于是,这就出了很大一个问题。

    一扇三色金绣的九龙出海图的落地屏风,不知怎么就被摆到了李府用来招待客人的侧厅里,除了这九龙出海图地屏,还有彩色玻璃拼出图案的炕屏,而有眼色的人,就总觉得那个彩色玻璃拼出的图案,像是大雍舆图;除了这个,还有一人多高的红珊瑚树,珊瑚树上架着烛台,好不奢华。

    皇帝去给李阁老拜寿时,在侧厅里坐了一下,看到那些东西了,也只是说了一句,“这玻璃屏风倒是好看。”

    李阁老陪在旁边,当然发现布置上出的问题,赶紧说,“皇上喜欢,就让人送进宫里去吧。”

    他这么说,不由又让人觉得不敬,好像皇上是没见过世面的,赞一个东西好看,就是想要打秋风弄走。

    皇帝自然没有要,只是说,“怎么好让老师您割爱,您的生辰,朕所送礼物和这些东西比起来,也不是什么珍贵之物,已经让朕羞愧了,朕怎么能够还将老师您的生辰贺礼要走。”

    之后皇帝摆驾回了宫,上龙辇的时候,脸上神色都是平和的,让人看不出任何一点异样来,遇到李阁老如此逾矩的事,他都能够毫不变色,只能说明,皇帝要不是是个傻子,就是个聪明又能忍到骨子里的人。

    李阁老生辰没过几天,就有言官参奏李阁老府中有九龙出海图屏风和大雍舆图屏风的事,这事之后,李二公子的小舅子在酒楼里遇到谈论国事的参加会试的士子,士子们在说皇帝长大要亲政,而李阁老却专权的事情,每逢会试,京里谈论政事的风气就会变得十分之盛,根本禁不掉,李二公子小舅子彭清君的小厮就辩解了几句,于是更加惹来了士子们的反弹。

    在被得知这位清秀的书生是李二公子的小舅子之后,彭清君躲避不及,加上他本就是个弱质书生,所以就被士子们揪住了,好大一通大骂,彭清君的小厮看主子被揪住,就去找了人来,于是最后发展成了打群架,京中治安在这段时间管得严,这些人最后都被关进牢里去了。

    因为士子们马上就要参加会试,现在却被抓进了牢里去,这件事就在京里传得非常快,沸沸扬扬地,甚至最后传出李二公子同小舅子之间有不可告人的断袖关系的事情,这闹得李家十分没有脸面。

    因为打群架的士子都被抓进了牢里去,这件事又牵涉到李阁老,李阁老便自己不好处理这件事,就让内阁另外的阁臣同刑部季大人斟酌处理此事,既然都叫要斟酌处理,可见李大人是要让他们严惩此次闹事的士子的。

    但季大人却和了稀泥,说应该让皇帝决断,因为士子们要参加会试,时间不容耽搁,没有办法慢慢审理。

    皇帝自然没有决断出李大人想要的结果来,只说现在会试在即,天下的读书人都注视着京里的状况,怎么能够让出这种事情来,便和了浆糊,说李阁老生辰寿礼的事情不要再提,士子们妄议政事的事情也先不要管,让士子们好好参加会试才是当务之急。

    这么一说,虽然不免让人觉得他没有决断之力,但是也还算得了人心。

    李阁老家这事出了后,李阁老这边知道是赵家在背后使力,李阁老也不是好惹的,就让了门下言官参奏赵家在老家强占百姓田土,而且在京里放高利贷的事。

    两边一时吵得十分热闹,吵得皇帝都拒绝去参加早朝,也不管这事了。

    虽然朝中吵得很不好看,有让来参加会试的士子们寒心之嫌,但是也更让人觉得,是需要皇帝亲政来插/入第三方势力,整顿朝纲的时候了。

    会试是二月初九,十二,十五三日,这几日,皇帝依然在上课,季衡同邵黎他们也陪着。

    十五这一日上午,宋太傅正在给他们讲课,突然外面传来一个声音,然后柳升儿小跑着进来,在门口跪下说,“皇上,礼部尚书欧阳大人有要事求见。”

    皇帝愣了一下才说,“有事找李阁老就好了,怎么求到朕这里来?”

    欧阳大人已经自己推开侍卫跑进来了,在门口扑通一声跪下,叩头道,“皇上,请皇上为臣做主。”

    这下课是上不下去了,皇帝起了身来,走到书房门口,将欧阳大人给扶了起来,说,“老大人,这是出了什么事了,怎么求到朕这里来。”

    欧阳大人道,“科场里出了舞弊案,从三个人身上搜到了考试答案,是罪臣失职,此事干系重大,李阁老李大人却要先将此事压下来,让会试考完再做处理。但微臣认为,等考完后再处理,已经晚了。”

    书房里的所有人都怔住了,皇帝一脸沉重,又看了宋太傅一眼,才说,“此事细节如何,欧阳大人,你再讲清楚,朕不是很明白。”

    欧阳大人便将具体情况讲了,说今日开考后,有三人被发现居然夹带了答案进考场,他们藏答卷的方式太有辱皇帝视听,所以欧阳大人省略了没讲,这三人被抓到后,发现他们的答案都是一样的,而且题目果真是考试的题目,这也就罢了,其中一人因为经不住审问,只几下子就招认了,说前两场的考卷和答案他也有买,说这在京里已经不是秘密了,很多人都看过买过……

    欧阳大人觉得此事非常严重,要副考官薛大人同周大人先不要讲出去,没想到薛大人却很快就去找了李阁老,李阁老乾坤独断,说此事要等考完再处理,不要影响其他士子考试。

    但是欧阳大人觉得考卷早就已经泄露,这次考试根本没有公平性可言,应该立即处理,最好的办法是这次的作废,之后再用新题考试。

    不过李大人没有同意,所以欧阳大人就告到皇帝这里来了。

    他也是怕背黑锅,最后被李阁老将罪责都扔到他头上,所以才这么飞快地跑来勤政殿了。

    宋太傅听闻此事,就说,“皇上,科考取士是国之根本,如果会试舞弊不好好处理,那真是让天下读书人寒心了。今日课就到这里,皇上召集臣下好好处理此事吧。”

    皇帝应了之后,又对另外几个伴读说,“因为此事关系重大,你们在此都听到了,所以朕不好放你们离开,你们先就在这里等一等吧。”

    他说完后,又看了季衡一眼,季衡微不可查地对他轻轻点了一下头,皇帝便又对欧阳竟说,“老大人,你现在同朕一起去文渊阁吧。”

    说完,又对宋太傅说,“也有请老师您同朕一起过去。”

    文渊阁是内阁办公地所在,皇帝没有亲政前,这里才是大雍的权力中心。

    城南鼓楼街旁的文殊菩萨庙巷子,季朝宗同季道淮就是住在这里。

    两人二月初九的考试就没能参加,两人都因为身体不适没能按时起来,起来后又拉肚子,没能去参加考试。

    两人因此错过了第一堂,后面两次即使去考了,也不可能上榜了,所以后来的考试,两人也没去。

    虽说三年就有一次会试机会,但是三年的时间也不短,又要再等三年才能才加考试,也实在让人难过。

    季朝宗是个聪明的人,之前季大人专门去找他提到这次考试求稳就好,最开始他没有多想,后来多想了,却品出来了不一样的滋味,对自己拉肚子不能参加科考倒是能够心平气和对待了,觉得此次科考,恐怕会出不一般的事情,于是日日在家里睡大觉,并不为自己因拉肚子不能参考而伤怀。

    而季道淮却不能平心静气,他捶足顿胸了一天之后,后来就时常往可以探听消息的茶馆里去。

    这是会试最后一天,考完之后,士子们从贡院里出来,才被告知,此次会试因为试题泄露,舞弊之人众多,所以这次考试不作数,而且要彻查此次舞弊案。

    一时间,满京哗然。

    因为要彻查此次舞弊案,那些去买了考试试题和答案的,无不惴惴不安,季道淮则庆幸起自己没能参加这次考试来,不然,他也买了考试试题,被抓到,再不允许参加科考,他这一辈子可就完了。

    在京里已经出动禁军抓捕舞弊案嫌犯的时候,季道淮跑回了文殊菩萨庙巷子的住处去。

    发现侄子居然还在睡大觉,他就冲进了他的卧室里,一把将他从温暖的床上抓起来,道,“呆子,你快起来。”

    季朝宗迷迷糊糊爬起来,说,“十三叔,什么事?”

    季道淮看了看房门口,又跑去将门关了,才又冲到季朝宗的床边去,压低声音说,“你说五哥之前来探望我们的时候,说过让我们这次考试求稳的事情,是不是?”

    季朝宗点点头,“嗯,五叔的确说过。而且我觉得他是专程来这么说的。”

    季道淮一拍手,道,“这就对了。”

    季朝宗看他这样子,就问,“是科考出了事了吗?”

    季道淮盯着他,“你是不是知道些什么。这次科考舞弊案被揭发了,朝廷要严惩,考试这才刚完,已经在开始到处抓人了。这么一想来,我和你第一堂考试时睡过头又拉肚子,就像是天意如此。”

    季朝宗不是个傻的,在他从季道淮那里知道,有人买到了这次会试考题的时候,他就知道这次是要出大事的。

    要出大事不在他的惊讶范围之内,让他惊讶的是,季大人帮了他们,而且显然是季大人知道内情。

    季道淮也不是个傻的,所以他说完了那句话,沉吟片刻,又对上季朝宗的眼睛,他心里也有了一个猜测,于是嘀咕道,“这次,是摊上大事了。”

    他说着,就让季朝宗起床,说,“快起来,咱们收拾收拾,去五哥府上拜会。”

    季朝宗说,“五叔恐怕忙着呢。”

    季道淮说,“那也得赶紧去,应该能得一些消息。再说,那个考卷,我也是买过的,虽然我没能去参加考试,可也买过了考卷,就怕出事,咱们还是先去他府上探听消息地好。”

    季朝宗只好起床陪他一起往季大人府上去。

    70、第五十三章

    在季朝宗和季道淮来小喜鹊巷子的季府时,季大人和季衡都还没有回来。

    许氏虽然是身处内院,但是因为时刻关注着这次乡试,所以也是在乡试结束,朝廷居然出动了禁军抓人时,她就得知了消息。

    族中小叔子和侄子前来,许氏想了一想,就让在前院招待了他们。

    第17节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南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枝并收藏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