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第14节

    许七郎道,“你知道我在家时,也只是陪母亲听,自己并不好这个。”

    季衡盯着台上,小灵仙扮演的杜丽娘身姿优雅,唱腔婉转柔美,的确是真的很出色,想来能够被称为第一的,总归是不俗的。

    赵致礼对玩之一道十分在行,戏台上唱着戏,他又和大家玩起双陆来,旁边几个娇美的女孩子伺候着,谁输了就被喂酒。

    不知道赵致礼是不是故意,几乎总是他在输。

    季衡坐在窗户边和许七郎听戏,并不和他们玩。

    薛乾要拉他过去,季衡客气地拒绝了,说自己不会。薛乾说要教他,赵致礼看到,就赶紧打断他,说,“君卿既然不愿,你就不要强求。”很显然是很向着季衡的意思,薛乾看赵致礼对季衡十分看重,便不敢再强求。

    许七郎是会玩的,不过他今天突然话少了,跟在季衡身边,只是听着戏,又不时看一眼季衡,似乎很有心事。

    等几则牡丹亭唱完了,赵致礼就让人去给了打赏,又说让小灵仙卸妆后过来。

    因为近了午时,水榭里已经摆上了一桌席面,娇美的女子捧着食盒送了午膳过来,赵致礼刚才喝酒就喝得有点多了,只是不见醉态。

    他被伎子扶着入席时,就看向坐在水榭窗边依然盯着对面戏台发呆的季衡,说,“君卿,你到我身边来。”

    季衡疑惑地看了他一眼才走到他身边,赵致礼将扶着自己的伎子推开,手就搂上了季衡的肩膀,说,“你是我的好兄弟,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的。”

    季衡愣了一下,笑道,“世子你这话的意思,难道之前不是吗?”

    一向比较板正的季衡也是能够说笑的,赵致礼哈哈大笑起来,说,“其实我觉得你这个人真有意思。”

    季衡笑笑,没有再应。

    这时候,从水榭外面进来了两个人,前面一个是灵凤班的班主,是个三十多岁清瘦的男人,是来谢赵致礼的打赏的,想来赵致礼出手十分大方,班主才那么热情。

    他后面是一个一身月白儒衫的少年,少年身姿婀娜,面庞娇美,盈盈上前来,对着赵致礼行了一礼,“灵仙给世子殿下请安。”又转而向另外几个公子问好。

    赵致礼还搂着季衡的肩膀,说,“先坐吧,我也饿了,大家也饿了,边喝酒边谈。”

    小灵仙多看了季衡几眼,心里不由沉了沉。

    53、第三十六章

    小灵仙作为一个总对着镜子化妆的戏子,对自己脸上的各个部分都十分了解,第一眼看到季衡,就马上意识到自己的眼睛和他很相像,但他也看得出来,季衡不是一般人,他从小在戏班长大,现在被称为京城第一的青衣,走到这一步,哪里会没有眼色,所以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按照赵致礼的安排,在赵致礼的另一边坐下了。

    看来赵致礼对小灵仙还多有尊敬,虽然邵归之前说了要让小灵仙给大家敬酒,但是赵致礼并没有这么要求小灵仙,只是让他陪席用了一顿饭。

    赵致礼之前自暴自弃的时候,将伎坊当家,现在有了想法,就振作起来,有事要做了,饭后他只逗留了一阵子,就让邵归陪自己回家去。

    小灵仙看赵致礼要走,自然不愿意多留下来和一群他并不必应酬的公子哥待在一起,就说戏班里还有事,也就走了。

    季衡也不愿意多留,同张诩说了一声,就带着许七郎也走了。

    本来还算热闹的牡丹园,一下子就冷清下来,于是薛乾他们也不愿意再待,决定去城东东湖边游玩。

    骑马离开时,薛乾才轻声同袁廷砚说了一句,“不知明甫你发现没有,那小灵仙同季衡很有几分相像,特别是眼睛。”

    袁廷砚道,“这种话,你还是不要说得好。我看季衡虽然年岁还小,倒不是凡品,他现在又是皇上的伴读,将来他如何,这可是可以预见的。现在咱们见到他,他年岁小,咱们还能叫他名字,以后要怎么,真说不准。”

    薛乾叹了一声,道,“这出身不同,就果真不一样。一个唱戏,一个是皇上伴读。”

    袁廷砚说,“你是不是还想讲,赵世子是世子,太后亲侄子,咱们只是六品翰林之子。”

    薛乾笑了一声,道,“可不就是这样。”

    袁廷砚道,“赵世子现在又要娶吴王家郡主了,可也没见他开心,可见这权势同活得顺遂并不是一码事。”

    薛乾道,“你倒是看得清楚。”他这语气里带着笑意,也不知是讥嘲,或者是赞扬。

    许七郎也看出小灵仙同季衡有几分相像了,回程马车上,他就说,“那小灵仙,被说得美如天仙,冠绝天下,我也没觉得有多么出色。他还没你好看呢。”

    季衡不由给了他一个白眼,“我看倒是很好看的,再说,说一个人漂亮,往往并不只是指相貌,还指他的地位,所从事的行业,对周围人的影响等等。他是唱戏的,很多人能够看到他,追捧他,并且欣赏他的美,说他美如天仙,冠绝天下,又有什么不妥呢。即使有些养在深闺里的闺秀,比起小灵仙来,美多了,但是能够见到她们的,除了家人,也只有未来夫家的人,这些人再漂亮,又不能被很多人欣赏,甚至一般人不能过于赞扬,不然就是有毁她们的名声。像家中三姐,五妹,我觉得就够漂亮,但是养在深闺,也只是家人能看到了,她们是庶女,平常连出门做客的机会都没有呢。”

    许七郎觉得季衡这话的确是有理,之前不愉的心情,听了季衡柔和的言语之后,也就好了很多,笑着说,“果真如此。虽然小灵仙长得并不如传言中美,好在戏还是唱得好的。”

    季衡道,“总归是得不到的,梦中的,反而是最美的。要是小灵仙今日不卸妆后来陪席,咱们反而对他更好奇。”

    许七郎说,“什么是得不到的,梦中的是最美的,衡弟,你在我心里就最好看。”

    季衡无语地看着他,“你留着这话对你媳妇说吧。你这么说,你不起鸡皮疙瘩,我还要寒了一背呢。”

    许七郎被他说得嘿嘿笑起来,又问道,“你今日同赵世子说了些什么?”

    季衡愣了一下,才推开他一些,说,“没什么,就是劝他进宫去伴读,不要每日流连声色之所。”

    许七郎听闻是此事,也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反而更欢喜从车窗口看外面繁华的街景。

    季衡和许七郎出门去给张诩践行,是请示了季大人和许氏两人的,所以两人回去,就又要去告诉季大人一声。

    不过得知季大人出门去游园去了,没有在,季衡便又和许七郎回了后院去。

    许七郎说,“姑父管得也实在太严了,你我出个门,总要向他请示,别的家的孩子都没这么受拘束的。”

    照说季大人是个十分严格的人,一般孩子都该怕他,至少季家的孩子们,除了季衡,别人都怕他。没想到许七郎偏偏不怕,还时常在背后嘀咕他的各种坏话。

    季衡笑着说,“你这话让我父亲知道,他定然要说,你是你父亲交过来的,不严加管教,对不住你父亲的托付。”

    许七郎叹了一声,说,“也是。”

    之后两人又去向许氏请安,没想到许氏也不在,出门去不远处的静安寺上香去了。

    季衡便也落得轻松,让丫鬟荔枝去准备了洗澡水,洗了个澡,就爬上床睡午觉去了,许七郎回了自己房里洗个澡换身衣裳来找季衡,发现季衡已经睡下了,他想了想,也爬上了季衡的床,睡在他的旁边。

    马上就入六月,天气已经挺热,季衡身上只搭了一床很薄的绸被,许七郎也拉了一角绸被搭在自己胸口上,就撑着胳膊盯着熟睡的季衡看。

    他也算同季衡从小一起长大,这么日复一日地看着季衡,但是也并没有因为太熟悉而忽视他的长相,此时这么看着,他觉得季衡是真好看。

    但是抛开季衡的长相,他也喜欢他,看着他,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暖流在循环流动。

    十三岁的少年,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许七郎不明白自己的心意,但是却开始被辗转反侧的思念和不知如何表述的心思所折磨了。

    他盯着季衡看,看得累了,才不知在什么时候睡着了。

    六月的第一日,赵致礼并没有让季衡失望,他一大早就进了宫。

    季衡到的时候,他已经打完了拳,一个人站在东偏殿檐下看着依然带着一层灰色的天空发呆,季衡在浅薄的晨色里看到他孤零零站立在那里的身影,不由有些同情。

    季衡走上前去,对他微笑道,“世子殿下,早。”

    赵致礼不满地说,“早是早。不过你什么时候能不叫我世子,而是叫我的名,或者字,都行的。当然,你叫我赵哥哥,我也能欣慰接受。”

    季衡从他身边走过,淡淡说,“你在小和巷里待了些日子,说话都带着花腔了吗。”

    赵致礼说,“咱就不要说这个话了,我以后不会再去的。”

    季衡停下步子,回头看他,说,“你这话我可不信,要不咱们打个赌,你以后去了要如何?”

    赵致礼赶紧道,“既然你知道不可信,那咱们就不赌。”

    跟在季衡身后的抱琴没忍住被他这话逗笑了,但是他又马上意识到在之前赵致礼说要换了他去做娈童的事,他就赶紧让自己肃穆了神色,对赵致礼行了礼,“世子殿下好。”

    赵致礼看来心情还行,一向不理睬奴才的他,对着抱琴点了一下头,才跟着季衡一起进了殿里。

    对于赵致礼又入宫来伴读,皇帝很是诧异了一下,又很快笑了起来,说,“表哥,你总算进宫来了。病好了吗?”

    赵致礼略有些尴尬地笑笑,说,“这么些日子了,不好也得好了。”

    这日上午的课是汤广延汤师傅上的,汤师傅要讲得严肃正统得多,没有宋太傅讲得深入浅出,赵致礼甚至在课上打了瞌睡,汤师傅也不好说他,只是不断走到赵致礼的桌子边上去,用手指敲他的桌子。

    上午课完了之后,三人就在勤政殿东偏殿侧间用了午膳,饭后,赵致礼让殿里伺候的奴才都出去了,然后才对皇帝说,“皇上,微臣有事要同您说。”

    要说之前,赵致礼在皇帝跟前,从来没有这么郑重地说过话,皇帝愣了一下之后,就笑了,说,“表哥要说,朕都会好好听的。”

    季衡在旁边道,“那微臣先告退,在外面候着,皇上和世子有事可以叫我。”

    皇帝这时候却叫住了他,道,“君卿,你就留下吧。”

    季衡却道,“那外面……”

    皇帝说,“勤政殿殿大,外面就是回廊,谁在外面,一眼就能看清,再说这是中午,谁敢在外面偷听。”

    季衡听他这么说,便知道皇帝清楚赵致礼要说的是机密话题。

    季衡点头应了,但是还是出门检查了一番,又叫了守在不远处的柳升儿,和他说悄悄话道,“不要让人靠近大殿。”

    柳升儿明白要怎么做,赶紧应了。

    季衡这样郑重其事的行为,无形中给赵致礼增加了压力,完全是逼迫他不得不对皇帝说出心里话,而他,晚说不如早说,其实越早下定决心,对他只有好处。

    皇帝坐在椅子里,赵致礼本来也坐着,他突然起身,走到皇帝跟前,一下子跪下了。

    皇帝接受臣子跪拜,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十分平常的事情,但是此时赵致礼这一跪,依然让他愣了一下,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惊讶,反而用十分平和的语气说,“表哥,你有什么要说,就同朕讲吧。咱们之间的关系,你还需要如此多礼吗。”

    赵致礼依然跪着没有起来,道,“皇上,这不是礼仪的问题。是微臣……想向皇上您献上咱们赵氏一族。”

    皇帝眼神突然更深了,但他并没有因赵致礼这话有所动容。

    季衡站在门边,身姿笔直,微低着头,在心里深呼吸了一口气。

    皇帝抬头看了季衡一眼,然后才说道,“表哥,你这是什么意思。”

    54、第三十七章

    赵致礼从小生活在环境复杂的大家族里,他父亲当年在外带兵,身边带了好几个通房女子,以至于他上面有了三个庶兄,然后他母亲才有了他。

    赵家,外人看着的确是十分气派而富贵的,只有生活在这大家族里的人,才知道里面关系到底有多乱多复杂,赵致礼虽然是家中唯一嫡子,但因父母关系不合,他父亲并不是很喜欢他,甚至有一次他听到父母吵架,父亲说他可能是外面的人的野种。

    由他父亲嘴里说出这种话,这深深打击了当时小小年纪的赵致礼。因为这话侮辱了他的母亲,还侮辱了他。

    其实赵致礼长得很具赵家人的特色,就连季衡看了赵致礼,又看太后娘娘,就觉得赵致礼同太后娘娘很像。

    由此可知,赵致礼的父亲定国侯的那种辱骂之词,毫无根据。

    就是这句话,拉开了赵致礼和他父亲之间的亲密关系。

    不过同为赵家人,在利益上是需要统一的。

    定国侯虽然不喜欢赵致礼,赵致礼对他的父亲也缺乏敬爱,但是平常在外面两人也会做出父慈子孝来。

    赵致礼从小长大的环境,并不如外界看到的那么优越而一帆风顺,除了大家族里的各种争斗,他又时常入宫,之后又做皇帝伴读,要说他的眼力和心智,一般人都是不能同他相比的。

    和小皇帝相处了这么久,他又哪里看不出小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江山,他们赵家名不正言不顺,那是不可能图谋走的,吴王想要,恐怕也难以拿到手。

    赵致礼同小皇帝一起长大,情分其实比家中兄弟还要亲密深厚很多,做下这种决定,是他从很早之前就开始想的,家中让他娶吴王嫡次女香安郡主,则是一个催化剂,让他不得不做出决定了。

    他娶了香安郡主,是他家里同吴王达成盟约的意思,他们赵家已经被权势蒙蔽了眼睛,根本没有看到一天天长大的小皇帝根本不是任由他们家拿捏的人了。

    如果同吴王达成盟约,赵家其实是进入了一个更加危险的境地里,第一是彻底得罪了皇帝,第二是吴王绝对不是好相与之人,那只是引狼入室,第三,赵家是自己给自己断了任何一条后路,只能在谋求权力的这条路上不断向前了,要一直压制着皇帝权利,不然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他将这些同他父亲,同叔父说了,却得不到两人的认可。

    现在李阁老和文官集团在不断削弱他们赵家的权势,不引入吴王,他们家也完全保不住现在的权势了。

    再说,太后娘娘还年轻,只要她在一天,吴王也根本不敢轻举妄动的。

    赵家现在的几个掌权者都这么认为。

    看家中情势如此,赵致礼只能用各种方法来表示自己不愿意娶香安郡主,不过他的争斗并没有显出任何用处。

    即使他流连伎坊十几天,每天在那里过日子,他父亲让人去抓了他回去,他和他父亲对着干,被罚跪祠堂,他也能够偷跑离开,他父亲也拿他没办法了,但要娶香安郡主的事情,也并不会因为他的这些行为不进行。

    他不得不想能彻底解决这件事的办法了。

    季衡对他说的话,彻底让他拿定了主意。

    赵致礼此时跪在地上,额头贴在带着沁冷之意的地砖上,说道,“皇上。微臣八月就要下江南迎亲了,吴王想借着送香安郡主上京的机会,让他的两个儿子跟着进京来,吴王也在松江县海口囤积了大批水军。吴王是想明着夺取皇位了。”

    皇帝哪里不知道这其中的关窍,不过,他正是在等着赵致礼投向他。

    他起了身,将赵致礼扶了起来,赵致礼不愿起身,皇帝硬是将他拉了起来,将他按到了旁边的椅子上坐下,然后站在他的跟前说道,“表哥你能来对朕说这些话,朕就深深领你的情。朕在这宫中,无所依靠,能够有你们这些伙伴,朕就知足了。吴王觊觎皇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不过,朕并不想就这样将江山拱手让给他。表哥,你愿意助朕一臂之力吗。”

    皇帝的语气真诚而激昂,赵致礼正是热血澎湃的年纪,这些日子又压抑得厉害,此时就被皇帝这句话说得感动不已,心血澎湃,道,“微臣万死不辞。”

    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几下,也很激动,“朕若能坐稳这个江山,定然不会亏待你们。”

    赵致礼这时候目光闪了一下,说,“皇上,如若微臣能够以忠心敬献皇上,不知皇上可否在亲政握有大权之后,减轻对赵氏一族的惩罚。赵氏一族,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微臣知道都是欺君罔上之罪。”

    皇帝叹了一声,说出了让赵致礼放心的话,“表哥,朕之前一直很小,又没有亲政,根本没有能力掌控这个朝廷,朕怎么会责怪在这时候替朕好好治理国家的人呢。你放心吧,朕不是那种人。有你在,朕就会记得你和朕之间的情意。”

    季衡站在不远处听着,皇帝这话虽然很能让赵致礼安心,但是其实也有很多漏洞,不过他没有提醒赵致礼应该此时向皇帝要更多保证。

    赵致礼既然表了忠心,皇帝也接受了,那么,之后就有很多以前不能说的话可以说了。

    皇帝叫季衡也来自己身边坐下,赵致礼八月要下江南去迎亲,皇帝还是希望他能够亲自看看松江县的情况,探查一下吴王想要谋反,到底准备成什么样子了,有什么事情都希望他能够回报给皇帝知道。

    皇帝多了赵致礼效忠,别的不说,至少是多了一双能够看得更清楚更明白的眼睛。

    赵致礼既然已经决定了效忠皇帝,就很郑重地接下了这份差事,然后皇帝又说,“朕知道你的忠心,好好娶了朕的堂姊回来,你从此就是有家室的人了,朕到时定然亲自去祝贺你。”

    赵致礼之前一直很正经,此时却撇了一下嘴,显示出稚嫩少年的稚气来,在看了季衡一眼后,说,“那个香安郡主,我没见过,还不知道是长成什么样呢,也不知道脾气如何。我倒不希望她长得多好看,但是脾气好点就行了,不然想到要同她圆房,我就难以忍受。”

    皇帝才十三四岁,说到圆房这个事,他愣了一下,大约他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教习嬷嬷,对这方面的事情也有了了解,所以他也看了季衡一眼,笑了笑,说,“这个,只能你自己解决了。”

    季衡看两人都用眼神瞅自己,就很无奈地说,“你们都看我做什么。”

    赵致礼这时候笑起来,故意促狭他道,“你知道圆/房是什么吗?”

    季衡,“……”

    皇帝看季衡一脸无奈,就赶紧转移话题,道,“君卿还小呢,咱们不要说这个了。休息休息,就该上下午的骑射课了。”

    六七月,是京里最闷热的时候,东偏殿里的书房角落里放了两三盆冰山,房里才能凉快一些。

    下午也不再在校场里太阳下习武,而是早早就换在了校场边上的大殿里学习拳脚剑术。

    季衡跟着学了这么两年,身手并不算差了,不过,相较于赵致礼和皇帝来说,他还是最差的一个。

    这一天练完剑,皇帝和林师傅在一边说话,季衡就叫了赵致礼到大殿另一边去吹风,让皇帝和林师傅能够有说私密话的机会,季衡对赵致礼说,“不知道徐世子怎么样了,你有他的消息吗?”

    赵致礼愣了一下才回答,“听说一直在南边水师处,还建了不少功,升了好几级,现在已经是从五品参将了。说起来,像他在军队里反而比我在京中做的事多很多。有时候挺羡慕他的。”

    季衡沉默了一阵才说,“他离了京,没有受之前的事情的影响,倒是好的。”

    赵致礼看着他,说,“你还记着这件事?他说不得是故意想要离京去军队里的呢。”

    语气里带着不以为然,又突然弯腰凑近了季衡的脸,盯着他的左脸看,说,“不仔细看,你脸上被他刺出的痕迹倒是看不出了。当时,他也是够狠的。”语气里带上了对季衡的些许心疼。

    季衡没想到赵致礼将当时那件事也想得很明白,就说,“即使留了痕迹,也没什么,难道能够比在军队里杀敌,身上留下的疤痕多?你们总是看我的脸,才会将我脸上受点伤看得那么重。”

    赵致礼笑了笑,说,“虽是这样,不过,你脸上划道口子,的确是让人觉得可惜。如若是我,大家肯定就不会觉得可惜了。”

    季衡没好气地说他,“怎么会不觉得可惜,至少香安郡主是会觉得可惜了。”

    赵致礼被季衡打趣,就故意板了脸道,“你故意气我是不是?”

    季衡说,“香安郡主是皇上的堂姊,皇上长得仪表堂堂,香安郡主想来也会很好看的,你就不要嫌弃了,人家好歹是堂堂郡主呢。”

    赵致礼哼了一声,说,“你还小,懂什么。要是是自己喜欢的人,无论她怎么着,喜欢就是喜欢,抱起来都是欢喜的,要是不是喜欢的人,由着她身份多高贵,长得多好看,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也懒得碰她一下。说这美人的罗帷锦帐之中的风情,一个身份贵重的闺阁姑娘,难道会比风月场中的女子更擅长?”

    季衡看到皇帝走了过来,就好笑地将脸转开,皇帝只听到了赵致礼话的后半截,于是就疑惑地问道,“你们谈论这个做什么?”

    说着,又交代赵致礼,“你别把君卿带坏了。”

    赵致礼笑了一声,说,“皇上,其实我看他是明白的,装不明白。”

    季衡不再理睬他,赶紧转身就走了,又去请教林师傅剑法。

    皇帝看着季衡的背影,季衡现在还小,他想象不出,季衡再长大一些,会和一个女子亲热的场景,或者说是他自己无法忍受有一个女子要和季衡亲热。

    想到此,皇帝的神色就有点怪怪的,赵致礼问他,“皇上,怎么了?”

    皇帝赶紧说,“没什么。”

    55、第三十八章

    进入七月,天气已经十分闷热,太后娘娘受不住这个热,去了京城西边的西山皇家别苑里避暑。

    皇帝因为要上课,早上还要做样子上早朝,所以就没有跟着太后娘娘一起去。

    太后虽然明白皇帝渐渐长大,她已经没有办法再完全将他控制在手心里了,但是她还是觉得在宫里皇帝做不出什么事来,而且有赵致礼一直在他跟前,皇帝想要和外臣们有过多联系,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太后娘娘也就放任了皇帝留在宫里。

    季衡家里,许氏是希望带着儿子去西山避暑的,奈何季衡要做伴读,她就只好也留在了京里,只是让四姨娘带着五姨娘六姨娘还有另外几个孩子去了别庄里避暑,三姨娘想要在京里守着她的女儿,也没有去。

    许七郎想要陪着季衡,也没答应去避暑。

    季家自己就有一个大的冰窖,所以每日里在房里放着冰山,也并不是热得难以忍受。

    七月初九是赵致礼虚岁十七岁的生日。

    在前两天,皇帝就同李阁老和宋太傅打了招呼,说这一天想要给赵致礼贺生,不想上课,李阁老自然觉得皇帝是胡闹,哪里有皇帝给臣子这么大张旗鼓贺生的。

    但是皇帝就是到了执拗的年龄,不像小时候那么听话了,无论如何不要上课,李阁老拿他没法,只得答应了。

    而下午的功夫课,因前几日季衡中暑晕倒,林师傅看天气实在太热,也就让停课十几天,等天气凉下来一些,再上。

    七月初九这一天,皇帝从宫里偷偷出来,季衡就在宫门外面不远处的马车里等他,皇帝穿着便服出来,抱琴就上前接住了他,说,“皇上,我家少爷在马车里。”

    皇帝带着柳升儿和李安濂在身边,对他点了一下头,就沿着广场旁边的便道,在抱琴的引导下,到了广场旁边的柳树下的马车旁。

    皇帝在李安濂的搀扶下,踩上车凳上了马车。

    马车里空间不小,季衡正靠在车厢壁上打瞌睡,昨晚有个蚊子一直绕在他床的帷帐里,怎么也没赶走,他没睡好。

    皇帝进了马车,他才些微醒了,眼睛微微睁开,看到皇帝就彻底醒了,要行礼,告罪道,“皇上,您已经来了?微臣都没去接您。”

    皇帝笑着说,“倒是难得见你打瞌睡。在外面,不须多礼。”

    季衡说,“昨夜房里有蚊子,闹得我没睡好。京里最近都没下雨,母亲说蚊子突然变多,是因为要下雨了。”

    皇帝看到季衡白嫩嫩的脸颊上果真有被蚊子咬出来的一个红疙瘩,就伸手要去触碰,季衡赶紧让了让,说,“皇上,这个越碰越痒。”

    皇帝笑起来,一向稳重的他,现在却是看到季衡越躲他就越想碰他,这种想要触碰一个人的心思,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却总在他心里蠢蠢欲动。

    他表现出了对付李阁老的稚气和胡搅蛮缠,硬是将季衡堵在角落里,伸手摸上了他面颊上的那个红疙瘩,季衡十分无奈,说,“皇上,这样真的又痒又痛。”

    季衡的面颊又嫩又滑又软,皇帝看着他,对上季衡幽黑的,却又像是云山雾罩一般蒙蒙的眼,他不知所措地心跳加速了,赶紧收回了手,轻咳一声,正经地说道,“难道没有搽点药吗?”

    季衡说,“母亲给搽了药,但是没什么用。”

    皇帝摸了摸自己的怀里和袖子,没有带可用的东西,最后将脖子上挂的一个装着驱虫辟邪的荷包取了出来,在季衡面前晃了晃,说,“这还是你送给朕的呢,朕觉得很好用,戴着这个,果真很少有蚊虫在朕身边,来,现在给你挂着吧。”

    季衡赶紧说,“不必了,其实微臣也有。”

    便将自己的也拿了出来。

    皇帝比了比两只荷包,发现果真是一样的,上面都是绣着荷叶童子图,十分可爱。

    皇帝又闻了闻两只的味道,发现也是一样的,里面都是装着驱蚊驱虫的药草香料。

    发现季衡和自己用着同样的东西,皇帝居然无比开心起来,这莫名而来的欢喜让他面带笑容,将季衡的荷包还给他后,又将自己的戴上,问,“为什么咱们的是一样的,朕就不被蚊子咬,你被蚊子咬呢。”

    季衡将自己的荷包也戴回去,“这是每个人不一样造成的,每个人的血液不一样,蚊子能够闻到血液的味道,它们便也更喜欢吸自己喜欢的血。而且都是母蚊子才吸血,公蚊子不吸血。”

    皇帝对这个观点自然闻所未闻,些微讶异之后就说,“真是这样?朕以前不知。”

    季衡点点头,“母蚊子是为了孕育后代才吸血的。”

    皇帝笑了笑,说,“朕发现你总知道些朕不知的。”

    季衡愣了一愣才赶紧说,“皇上您在深宫,知道的自然是治国大道理,我就只是知道民间的一些小事罢了。”

    皇帝因他这话有些不满,“君卿,你什么时候和朕交交心,要是连你也只知道奉承朕,而贬低自己,那朕就真正可悲了。”

    季衡只好道了歉。

    马车慢慢地往前走,季衡掀开车帘,给皇帝介绍外面的路,铺面,还向他介绍一些他不知道的常识。

    马车在一座院子前面停下来,季衡先下马车,刚下马车,赵致礼就从里面大踏步走了出来,说,“怎么这么慢?”

    皇帝这才从马车里出来,道,“是我让君卿给介绍一路风物,车走得慢。”

    赵致礼松了口气,说,“我还以为你被拦住了,不让出来。”

    皇帝笑着说,“总算是出来了。”

    赵致礼道,“这里没人打搅,咱们好好玩。”

    一行人进了后面院子,这不是一座很大的院子,只是前后两进,带着一个精致的小花园。

    季衡进去后,就说赵致礼,“难得你喜欢这里。和侯府相比,这里算很逼仄吧。”

    这个院子是季衡的。

    赵致礼道,“我在家里,也只有一方小院而已,只有三间正房,加两间倒座南房。怎么会嫌弃你家这么精致漂亮的院子差。”

    他说着,又看向皇帝,道,“皇上,你说君卿小小年纪就有这么个小院,是不是准备着将来金屋藏娇。”

    季衡无奈地道,“要是真准备金屋藏娇的屋子,决计不带你们先来。”

    皇帝惊讶地看着他,“难道君卿你已经有看上的人了?”

    季衡被两人逼得很无语,说,“根本没有,你们别再打趣我了。”

    皇帝这才松了口气。

    而赵致礼则哈哈大笑。

    赵致礼对玩之一道很精通,所以节目都是由他安排,再说,也是他的生日,他想要什么,季衡就出钱去弄来。

    对于赵致礼请来的美貌伎子和戏子,皇帝一直持着矜持的态度,被一个漂亮男孩子碰了一下,他就冷冷瞥了对方一眼,一般人看不出他的窘迫来,季衡却很明显看出他的不自在,这让季衡觉得十分好奇,没想到皇帝还挺纯情的。

    午膳是从不远处的一家大酒楼叫的,饭后,皇帝要午睡,季衡就为他安排了正房左边的屋子,季衡带他进去时,皇帝仔细打量了里面一阵,里面是浅色素雅的布置,有一张大的酸枝木架子床,他问季衡,“君卿,你之前有住在这里吗?”

    季衡打消了他的遐想,“没有,这个院子是这次才派上用场。”

    皇帝不由有点失落。

    在屏风后面,是隔出来的一间小净房,里面摆着一个十分大的玻璃画,画里是一个立体的秋风纨扇的美人,皇帝不至于是土包子,在宫里见过这种立体的玻璃画,但是依然被这张画里的人的逼真惊了一下。

    季衡按了一个机关,美人画就转开了,露出一个通道来。

    季衡说,“皇上,请跟微臣来吧。”

    皇帝点了点头,跟了上去。

    这是根据屋子进深造成的视线差而设计出来的一个空间,里面有向下的通道,走过一个地下室后,从另外一边出来,已经是另外一间房里,转过屏风,老平国公和季大人正坐在椅子上等候,看到皇帝随着季衡从屏风后出来,两人就赶紧上前行礼。

    皇帝站在那里受了两位老大人的全礼,才上前将两人扶了起来,说,“朕有赖两位大人的扶持,才有今日,往后还要两位大人更多支持。”

    平国公和季大人都几乎热泪盈眶地表示自己愿意为皇帝效犬马之劳,即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季衡和季大人对了一眼,然后就对皇帝说,“皇上,微臣先回去了。”

    皇帝回头看了他一眼,似乎是很希望他留下来,但季衡却说,“不然那边会怀疑。”

    皇帝只好点了头,季衡就对三人行了告退礼,从原路返回了。

    从卧室里出来,外面守着抱琴和柳升儿,季衡说,“皇上睡下了,你们在外面伺候着,皇上叫你们,你们再进去,皇上没叫,你们就不要进去打搅了皇上。”

    两人赶紧应了。

    季衡走出正房,赵致礼过来小声同季衡说道,“皇上真的睡下了?”

    赵致礼看出了破绽来,季衡并不觉得奇怪,其实他是建议了皇帝让赵致礼知道这次事情的,但是皇帝似乎并不是完全信任赵致礼。

    按照季衡的意思,赵致礼是个十分骄傲的人,他既然已经表达出了对皇帝的效忠,而且赌上了整个赵家,皇帝越让他接触机密,赵致礼应该就会越忠心于他。

    但是皇帝却有自己的考虑。

    季衡只好不再劝他。毕竟皇帝从小在皇宫那个尔虞我诈的地方长大,无论外表表现得多么老成而镇定,但他骨子里没有安全感也是一定的。

    只是季衡其实很好奇为什么皇帝愿意毫无保留地信任他,难道是因为上一次的天花事件对他产生的信任感?

    季衡对赵致礼说,“嗯,皇上怎么会不睡着。你敬了他那么多酒。”

    作者有话要说:经过了如此漫长的时间,小皇帝的感情总算是有所表现了。

    要从喜欢和一个人在一起,到爱得没有他人生就没有趣味,也是一段漫长的时间啊。

    因为留言又渐少,滑入了一个低谷,所以,作者我只好又苦思冥想,这次,让衡哥儿来卖个萌,带动一下大家留评的气氛。

    衡哥儿,“今日是七夕,家中姐姐用荷包装了干花,挂在身上比我娘用熏衣香熏的衣裳的味道要淡,但是怡人得多。皇上,这个荷包给你,你要吗。”

    小皇帝,“当然要,你也有一个一样的吗。”

    衡哥儿,“嗯。”

    56、第三十九章

    季衡发现赵致礼的神色僵了一瞬间,但是那是十分短暂的一瞬间,赵致礼又恢复了常态,季衡在沉思了几秒之后,对赵致礼说道,“皇上心里很不安,要让他安心,咱们总要多为他做些事情。”

    他的这句话让赵致礼的眼神沉静了下来,赵致礼对皇帝并不是完全相信他,一定是很失落难过的,但是,也正是皇帝的不完全信任,加上季衡那句话,能够激起他心里的斗志吧。

    他想要增加自己在皇帝心里的重量,总要真正做些什么事情出来的。

    他对季衡笑了笑,说,“为君者不易,为臣者不易。”

    季衡看着他的眼睛说,“你后悔了吗?”

    赵致礼怔了一下才嗤笑一声,说,“我做事,不会后悔。”

    季衡想,只有他这样的少年,才能说出这种狂妄的话来。因为在他的前面,怎么看,都是无限高远的天空,而不是一堵死墙。经历过很多磨难的人,哪里说得出这种话呢。

    季衡又提醒赵致礼道,“李总管呢?”

    李安濂虽然对皇帝不错,但到底是太后娘娘的人,比起赵致礼,他更让人芥蒂。

    赵致礼说,“喝醉了,不省人事。”

    皇帝在椅子上坐下来,并对平国公徐世载和季侍郎赐了座。

    因为时间紧迫,几人也没有说太多的废话。

    皇帝直言道,“两位大人对朕的支持,朕铭刻于心。……吴王在东南私蓄兵力,又要送朕堂姐进京同赵家联姻,李阁老同吴王,暗地里也有联系,朕此时能够完全相信并且依靠的肱骨大臣,也只有两位大人了。”

    他这话太推心置腹,以至于让平国公几乎哽咽地道,“无论如何,老臣即使万死也会保住皇上您的。”

    季大人在旁边沉吟了一阵,没有再唱过多的感情戏,直截了当地说道,“微臣看,当务之急,是要控制吴王当即发难。我们也好有时间做准备。”

    皇帝点点头,一脸肃穆,道,“朕正是因为此事来急着见两位大人。朝中不少大臣都被吴王所收买,据朕所知,之前有人上书说吴王私蓄兵力要谋反的事,但是此事却被压了下去,很快石沉大海,那位大人还被发配了云南。所以朕想,现在要控制住吴王,其一,是现在就要排布兵力,占据沿海,和吴王上京之路,对他有阻挠之势,然后对他进行合围,在他不能扩大战事作乱的情况下将他剿灭,或者是他能够所有反省,不再起谋反之心,这是最好。

    现在广东水师在国公大人您家手里,朕倒是放心的,但是山东和两淮的军队,却被赵家把持,我看吴王同赵家联姻,也是因为赵家把持着山东和两淮的军队。”

    平国公虽然年事已高,精神却不错,目光幽深而锐利,道,“这其一要再仔细谋划,那皇上,其二呢?”

    皇帝道,“就是用李阁老牵制吴王和赵家,李阁老和吴王有暗地里的联系,不过是因为他提早做着准备罢了,他心里不一定就是希望吴王登位。所以,朕准备许李阁老的孙女皇后之位,让李阁老先牵制住吴王。”

    平国公和季大人之前就知道皇帝年岁虽小,但是却是个心性坚定又有心机的人。此时听皇帝说了这一番分析,不由心里就有了更深的认识。

    皇帝聪明,这自然是支持他的臣子的福分,但是,过于聪明的皇帝,也会让下面做臣子的有些心惊胆颤。

    好在皇帝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就又说,“两位大人,你们怎么看。朕毕竟终日在皇宫里,所见有限,看法也许和实际状况偏颇很大。”

    平国公道,“皇上的考虑,十分妥当。赵家和吴王联合,想要打进京来,也并不容易,但是却免不了天下大乱,现下吴王到底有联络多少人,并不清楚,所以,皇上说将吴王围在他的封地,瓮中捉鳖,是最好的法子了。就是李阁老这里,他是个老狐狸,对皇上,对吴王,对赵家,他都持着观望态度,又正好在这局中保证自己地位,倒是难办。”

    季大人说道,“微臣看,其实他也在局中,想不入局何其之难,一切就看皇上,能够怎么让李阁老动心了。”

    皇帝看向季大人,说,“还请季大人讲明白些。”

    季大人也看出来了,皇帝定然是已经想好了如何对付李阁老,此时问他,只是做个样子,家里有了一个心思深沉的儿子,季大人是丝毫不敢小看这些年岁还小的少年的,再说,皇帝心思的深沉,恐怕是一般经历半生的人也不一定有的。

    但平国公似乎还在以为皇帝年岁小,年岁小的孩子即使聪明,也只是小聪明。平国公这样,等小皇帝将来亲政后,恐怕会吃亏。

    季大人不敢怠慢,赶紧讲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也只是稍稍讲了一些,既触及了皇帝的心思,又并不深入,既让皇帝明白自己的意思,又不招惹平国公的忌惮。

    三人一番谈论了之后,就定下了之后一段时间的具体计划。

    看看房间角落里放着的自鸣钟,时辰已经不早,皇帝赶紧起身来,说,“今日就到这里,朕得先离开了。下次若是还有事,书信传递不便,又约个时间到这里就行。”

    平国公和季大人应了之后又送皇帝离开,皇帝转过屏风进了通道,发现季衡已经站在那里等他,他本来紧绷的神经马上就松懈了下来,笑着走过去,不知为何有点脱力,踉跄一下差点摔了,季衡赶紧扶住他,又担心地问,“皇上,您怎么了?”

    皇帝对他笑了笑,说,“没事。”

    他将身子朝季衡靠了靠,深吸了几口气,才渐渐缓过来。

    两人回到了原来的卧室,季衡对皇帝小声说,“皇上,您要不要脱掉衣裳,真上床去休息一阵。”

    皇帝点了点头,在季衡的伺候下真脱了外裳,只留了里面单薄的里衣上了床,躺在床上后,又朝季衡伸了手,柔声要求,“君卿,你别走。”

    季衡只好在床边坐了下来,由着皇帝抓住自己的右手,轻声道,“皇上,您睡会儿吧。”

    小皇帝不好要求季衡和自己同睡,也许的确是太困了,或者是在季衡身边时,总比平常要觉得安心,他慢慢闭上眼睛,很快就真熟睡过去了。

    季衡看他睡了,才把手抽出来,去一边桌上拿了一把扇子,轻轻给皇帝打扇。

    李安濂睡了一觉起来,过来找皇帝,在外间看到坐着打瞌睡的抱琴和柳升儿,就问,“皇上呢?”

    柳升儿对着他做了个噤声的动作,然后才到他跟前去,小声道,“皇上在里间睡觉呢。”

    李安濂不满地说,“你不在跟前伺候着,倒坐在这里打瞌睡。”

    柳升儿看了抱琴一眼,才轻声道,“季公子在陪着皇上。”

    李安濂哼了一声,绕开柳升儿,进里间去,琉璃珠帘被掀开发出清脆的撞击声,李安濂进去后迎面是一展画着四美图的屏风,绕过屏风,就看到了床上的情景。

    皇帝还在睡着,季衡坐在床边,一手撑着面颊,一手握着扇子在轻轻给自己和皇帝打扇。

    李安濂愣了一下就小碎步上前去,轻声道,“季公子,还是让咱家来伺候皇上吧。”

    季衡正要将扇子给他,皇帝这时候就睁开了眼,带着惺忪睡意又有点恼怒地看了李安濂一眼。

    季衡轻声道,“皇上,您再睡会儿吧,现下外面热着呢。”

    皇帝抬手撑在额头上,道,“睡得身子发软。君卿,你一直给朕打扇,你不累吗,要不,你也睡一阵吧。”

    季衡笑了笑,说,“这比在林师傅的课上练剑要轻松多了。”

    他说着,已经将扇子给了李安濂,自己也起了身。

    皇帝看李安濂接替了季衡的位置,就不满地坐起了身来,说李安濂道,“正经让你来伺候的时候你不来,现在来了,又把朕给吵醒了。真是个狗奴才。”

    李安濂陪笑道,“都是奴才的错,奴才该死。”

    皇帝哼了一声,道,“朕不睡了,伺候朕洗漱,朕想喝点酸梅汤,可有?”

    季衡说,“微臣去让柳升儿进来伺候,让厨房送酸梅汤来。”

    季衡出门让人准备酸梅汤,和冰镇的水果,又去找赵致礼,赵致礼在花厅里的贵妃椅上斜躺着,一边吃娇美的伎子喂到嘴边的去皮去籽的葡萄,一边翻看一本书。旁边还有另外一个伎子用柔荑握着纨扇,隔着冰山将凉风扇到赵致礼身上,赵致礼这个样子,真是好不享受。

    季衡过去说,“皇上醒了。”

    第14节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南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枝并收藏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