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节
嫡子身份——许一世盛世江山 作者:南枝
第2节
两人因为马闹了个不爽快,回去时许七郎兴致就不是很高,说衡哥儿,“你这样和我生分是为什么,在你家,想和你睡一起也不行,送你马也不行,你到底当我是兄弟吗?”
衡哥儿不由蹙了一下眉头,“你连这么点事也斤斤计较,是兄弟,会计较这些吗?”
许七郎一想,也就笑了笑,恢复了开心。
要说,他和衡哥儿的关系,比起家里两个亲兄长还要好一些。许家家大业大,等许大舅百年之后,就是要分家的,他从出生长到现在,他母亲也没少说让他要和兄长有竞争意识的话,虽然兄长都是庶出,但到底他们还是要分家产走,再说,这两位兄长因比他大不少,现在都已经在跟着父亲做生意,也是有实权在手里的人了。他长到现在,也遇到过好几次暗地里的危险,虽然他母亲治家严谨,后宅还算是安宁,但也还是有暗地里的风波的,所以对家里姨娘兄弟,他也很有警惕之心。
而和衡哥儿之间,就没有这些竞争相斗的关系。
季大人在京城里做大官,对许家,自然有照拂,许家的生意便也做得顺畅,从以前的小盐商俨然发展成了现下的排在前面的盐茶商。而季大人要用钱,许大舅也是毫不吝啬的,两家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许七郎和衡哥儿关系好,是两家都希望的。
许家大太太在万芳居里摆了宴为许氏洗尘,许家另外几个妯娌也都作陪,许氏很是谦让,说经常回娘家来,次次嫂嫂都这么客气,倒让她不好意思了。
万芳居是一个在荷塘旁边的轩榭群,隔着一个不小的池子,对面还有大戏台,不过没有请戏班进来,只是女眷们在一处用餐,让了姑娘们也来陪着。
衡哥儿和许七郎则是单独坐了一桌,在大太太她们旁边落座。
因为许氏觉得累,衡哥儿去看马晒了太阳,饭才吃一半就精神不济有点蔫蔫的,于是饭后许氏也就没有应其他节目,带着衡哥儿回了大太太为他们安排的院子里去。
因许氏自从回扬州,每年倒是要回娘家好几次的,所以许家有专门给她用的院子,在许家园子的一角,叫仙霞居,一边有个侧门和外面的巷子相连,正好方便许氏住。
其实许氏在扬州城里也有自己的院子,不过是很少去住,每次回扬州城,还是住在许大舅家里。
许氏带着的一应行李都已经在仙霞居里安顿好了,一切也都是住习惯的,许氏住仙霞居正房东翼的屋子,衡哥儿就住西翼,和在桃花庄上时一般。
带来的丫鬟婆子管事妈妈们就住耳房或者倒座南房,次次来都如此,不用十分操心安排,很快就妥当了,甚至小厨房里都已经熬上了衡哥儿要喝的药。
许氏在东次间里坐下,拉着衡哥儿的手就摸了摸他的背,唉声叹气地,“这出了这么多汗,都已经冷了。饭前让你回来,你不洗个澡,也该换身衣裳,你身子本就弱,又不知自己爱惜。你要让我说什么才好。”
饭前许氏就看到衡哥儿额头上有汗的,许七郎也出了汗,大大咧咧让一个丫鬟拿了他的衣裳来,就在用饭的万芳居偏房里换了里衣,也拉衡哥儿去换,衡哥儿自然不去,许氏当时也让衡哥儿回仙霞居来换衣裳,衡哥儿也没愿意,让许氏倒不好当场多说话。
衡哥儿虽然才七八岁,即使是许氏,有时候也不敢太过管教他。
是以此时许氏不得不多唠叨几句。
唠叨完了,又让丫鬟准备了浴汤,让衡哥儿洗个澡了换衣裳了再午睡。
衡哥儿劝了许氏几句,让她好好休息,自己也就回了西翼房间去洗澡。
西翼有四间房,最里间用作了浴房和净房,次间作了卧室,然后是书房,待客厅。
衡哥儿从四岁起,就自己洗澡不让任何人伺候,即使是许氏也不行,最开始许氏还很担心,后来看衡哥儿自己洗也没出什么事,就全由着衡哥儿了。
毕竟衡哥儿身子是那样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身体的不一般,心里有芥蒂,许氏也明白的,只是很心疼儿子,但是这种事又没有办法。
浴汤都准备好了,衡哥儿让丫鬟婆子们都出去了,这才脱了衣裳进浴桶里去。
太阳照在院子里,光线透过已经换上的绿纱窗进了屋子,窗户边又立了屏风,房间里依然十分明亮。
衡哥儿泡在热水里,觉得十分舒畅,他洗澡时也有些忌讳注意自己□,因为总让他别扭,即使他已经是一颗成年人的心,但是要接受这样的身体,总归还是困难的。
衡哥儿正撩着水洗白生生的胳膊,突然一点影子映在了他的视线范围里,他瞬间用巾帕遮住了下面,转过头来,“谁?”
因衡哥儿面色严厉,目光如刀,倒把许七郎吓了一大跳,他怔了怔,才说,“我来看你差不差什么东西,没想到你在洗澡。”
衡哥儿沉着脸,“出去。”
许七郎就觉得委屈了,“都是男人,你又不是小娘子,洗澡还怕我看了?”
衡哥儿道,“出去。”
许七郎抿了抿唇,眼珠一动,就又耍赖地笑起来,往浴桶边走,“我就要看了,你能奈我何。”
衡哥儿紧紧抓着挡住□的巾帕,对外面喊道,“凌霜。”
凌霜跑进来,看到许七郎,脸色也变了一下,说,“表少爷,您怎么在这里?”
说着,就拉许七郎出去,毕竟有下人在旁边,许七郎也不好继续无耻耍赖,多看了一张脸雪白的衡哥儿一眼,被凌霜拉出去了。
衡哥儿也不好继续洗了,出了浴桶,将身子擦干了就赶紧穿上了衣裳,出了净房,凌霜守在他的卧室里,他就说,“七表哥呢?”
刚才对许七郎太过严厉了,他觉得许七郎会多想,所以才有此一问。
凌霜过来为他梳头发,说,“表少爷在外面书房里。”
房子隔音效果并不是很好,她这样说完,许七郎已经从外面进来了,不过面上没有带笑,反而是盯着衡哥儿看。
衡哥儿也恢复了一脸镇定从容,说,“你看我干什么?”
许七郎笑道,“看你会不会是姑娘家。”
说起来,衡哥儿才七八岁,声音稚嫩清脆,脸蛋白嫩嫩如最嫩的豆腐,明眸皓齿,虽然行止间是男孩子,但是要是他穿着女装,别人也不会说他不是女孩子。
衡哥儿因许七郎的话冷哼了一声,“无聊。”
许七郎撇撇嘴,也觉得自己的猜想有些无聊,他的姑姑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会做出让孩子女扮男装教养的事吗,这样骗得过谁呢,要是衡哥儿长大了被拆穿,以后估计也就嫁不出去了,而且名声肯定也坏了,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衡哥儿肯定还是个男孩子,不会是女孩子。
再说,哪里会有衡哥儿这样的女孩子呢。
他家里姐姐妹妹十几个,也没见衡哥儿这样的,即使是和衡哥儿长得像的馨姐儿,那在行止上,也是最不像的。
许七郎沉吟片刻之后就转移话题,道,“我在你这里来午睡,看你差不差东西,然后一起玩,你来了我家,母亲让我陪着你。”
凌霜已经为衡哥儿梳好了头发,衡哥儿站起身来往床上走,说,“你不过是找个借口玩儿罢了。”
说着,又对凌霜说,“凌霜姐姐,你忙你的去吧,让扶风在外面伺候就好,我有事就叫她,你也给母亲说一声,就说我睡了,让她也好好休息。净房里,也等我睡醒了再收拾。”
凌霜应了,又看了许七郎一眼,这才出了卧房。
衡哥儿自己上了床,拉了被子盖上,看向还站在一边的许七郎,“你不是来午睡的吗?睡榻上还是和我睡床上随你。”
“啊?”许七郎愣了一下又眨了眨眼,“我可以和你一起睡。”
衡哥儿睡姿十分端正,“但是你要是睡姿不规矩,不要怪我把你踢下床。”
许七郎笑道,“不会,不会,我去洗漱一番就来。”
衡哥儿允许了许七郎一起睡午觉,是为了打消许七郎的胡思乱想。而这个做法,的确是收效甚佳的。
6、第六章 花到荼蘼(三)
下午衡哥儿睡了午觉起来,就在丫鬟的伺候下洗漱收拾穿戴好了坐在书房里面着南窗的地方看书,许七郎还在床上睡着,只差打呼噜了,几乎要睡了一个大下午才被丫鬟给唤醒了。
晚饭时,许大舅也就回了府里陪妹妹用膳,饭后,许氏怕光线不好衡哥儿看书伤眼睛,就不让他看书,衡哥儿就和许七郎去玩华阳道,虽然衡哥儿比许七郎小两岁,但是玩这些智力游戏,诸如华阳道,双陆,九连环,围棋等等,许七郎从来就赢不了。导致他就不大爱和衡哥儿玩这些了,更喜欢和衡哥儿玩爬树,骑马,踢毽子,抽陀螺等等体力游戏。不过要是玩体力游戏,衡哥儿一般就是站在旁边当观众,根本不身体力行。
两人本不是能够玩到一块儿的性格,但是两人都没有别的玩伴儿,所以也就只得和对方好了。
打发了两个孩子自己下去玩之后,许大舅也就和许氏以及大太太移到次间去说私房话。
许氏住在扬州,和娘家就特别近,再加上许氏小时候,许大舅就特别疼爱这个小了他十几岁的妹妹,两人之间就几乎没什么罅隙,十分亲近不说,也几乎是无话不谈。
大太太对姑奶奶特别好,十分亲近,也无不与此有关。
大太太已经年过不惑,算是在步入老年了,自然不能靠年轻美貌抓住丈夫的心,所以要让许大舅对她亲近仰仗,不仅要治理好内宅,和姑奶奶处得好,那是一顶一重要的,再说,许家还要仰仗季大人在朝中做官。
许大舅长相儒雅耐看,留着修得整整齐齐的短须,面上总是带着三分笑,内里的情绪则是丝毫不显的。
此时他和妹妹对坐着,旁边则坐着大太太秦氏。
许大舅和许氏商量事情,也并不避着大太太,这更让大太太明白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分量,也知道要和姑奶奶好好相处。
许大舅说,“月前,给妹夫去的信,回信近来也该到了。”
许氏端着茶抿了一口,沉吟了片刻,“就看老爷是什么意思了。如若老爷是让我带着衡哥儿进京呢,我就带着衡哥儿进京,如若他觉得我还是在这里好,我就在这里守着衡哥儿,衡哥儿是个会读书的,过几年,也该可以考秀才了,他争气得很,我不信他不能光耀门楣。”
当初,许氏从京城带着衡哥儿回扬州,别说另外几个兄弟媳妇,就是大太太秦氏,就在心里小瞧过这个姑奶奶许氏的。觉得她是被季大人嫌弃,所以才让姨娘在京城里管家,让她回了扬州来,不过后来看许氏不惊不怒,带着儿子深居简出过日子,又把儿子教导得这般好,她们在心里自然也不得不高看许氏了。再说,这些年来,季大人给扬州写信,大太太也看过写给许大舅的信,信里对姑奶奶许氏是十分看重仰仗的,而季大人这一年在京里又升了官,这些也都是许氏的脸面,他作为娘家嫂嫂,也是与有荣焉,对许氏哪里能不给十分尊重。
许氏的这一番话,许大舅听得出她语气里的赌气,就说,“妹夫对衡哥儿这件事上,的确是做得不好。不过,我看这次,妹夫定然是会好好考虑衡哥儿的事了。
自从先皇登了仙界,现在小皇上登基,首辅李大人权势愈来愈大,又加上太后赵家,朝堂上也不安生,妹夫两边不靠,还能升官,那是相当不错了。但妹夫心里也不安稳,要是他信里不让你和衡哥儿入京,也是好的,毕竟还是扬州安稳。”
许大舅说完,大太太也说,“只要衡哥儿争气,无论是在哪里住,又有什么不好。要说,京里的气候风物,又哪里比得上扬州,在扬州住着,身子骨都能好几分。”
许大舅说的是大道理,大太太则是说的小道理,许氏听了就笑了笑,道,“衡哥儿身子差,学习又用功,我倒是更想他在扬州长大,这样才更好些。不过,进京也有进京的好处。衡哥儿大了,要是大家还不知道季侍郎家里有个嫡长子,那也不好。再说,衡哥儿也该入族谱了,得提点提点老爷才行。”
许大舅也点头,“这个的确是一件大事。衡哥儿懂事稳重,三岁看到老,当年他三岁已经是秀外慧中,说话做事井井有条,将来成就定然不小。他要是上了京,妹夫一看到他,不消我们说什么话,他就决计不会把衡哥儿往外推。这个嫡长子,是不会错的。”
大太太不知道衡哥儿身体上的缺陷,于是听两人的话,是云山雾罩,但是看许大舅的意思,也是不会和她解释的,不过她自己也有猜想,觉得是许氏和季大人闹了矛盾,或者是季大人宠妾灭妻,宠上了某个姨娘,这才不看重衡哥儿这个嫡长子。
雍京,季侍郎府。
季大人收到大舅子的来信,看了一遍,就知道了许大舅的意思。
虽然许大舅信里没有写接衡哥儿上京的话,但是季大人看得出里面的潜台词。
衡哥儿已经大了,长得健健康康的,而且小小年纪,已经写得一手好字,很有柳公权的味道,已经熟记了四书五经,写给他的两首诗也是工工整整,且已带有凌云之志。
不过季大人对许大舅的这个信,并没有全信,觉得其中有许大舅夸大之嫌。
要说七八岁熟记四书五经,朝中也有少年天才的大人是办到了的,就说现在作为首辅的李元卿李大学士,就是七岁熟记四书五经,八岁通知其意,十二岁考上秀才,十七岁中进士位居传胪。
所以,他的儿子也不是做不到七岁熟记四书五经,只是,季大人不愿意相信罢了。
许大舅的信里只是让他给请好的夫子,以免差的夫子耽误了衡哥儿的学业,但是这些无不是在让季大人承认衡哥儿嫡长子的身份,而且也有让衡哥儿入京有好的夫子教授的意思。
但季大人想到衡哥儿那不男不女的身体,还是无法下定决心。
这天,季大人接待了老家来的一位堂兄。
要说,季家也是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只是季大人这一房不争气,祖父败光了家产,他父亲又是庶子,分家的时候自然没什么家产,然后父亲死得早,他被母亲拉扯到十二岁,母亲也过世了,他无别的兄弟姊妹,就被寄养在叔父家里,被寄养的日子很不好过,他得了机缘,就到了扬州梅花书院去读书,在书院里住着,倒比在叔父家里住得舒坦,之后他就在扬州结识了盐商许大舅,许大舅将妹妹嫁给了他,带了巨额的嫁妆过去。许氏是个十分擅长持家的人,绝对算得上一等一的贤内助,季大人从此不用忧心任何事情,专心致志读书,次年就中了举人,进而一举中了进士,然后又考中庶吉士,用许家的钱财活动,留了京师六部做官,短短十几年,已经是三品侍郎,羡煞旁人。
想到这些,季大人不是不念夫人许氏的好的,只是许氏内心里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性子,当年许氏带着那孩子离开京师回扬州,季大人也后悔过,不过季大人不是个会让步的人,以至于许氏在扬州一住就是七八年。
季大人接待的这位堂兄,就正是当年他寄养的叔父家的长子,此人早些年也考中了进士,不过自然没有季大人这么好的际遇,一直外放做小官,此次进京是述职的。
季大人自然就好生招待了他。
堂兄觉得当年季大人受过他家的恩,所以也老实不客气,住得坦然不说,对季大人家里也是颇多指点,然后就提到子嗣的问题。
堂兄说,“华云,你这官倒是越做越大,只是这么多年,居然没有承嗣子,为兄家里儿子倒是多,过继一个给你,你看如何?”
季大人面上倒是淡淡笑容,眼神却很深,想了一想之后,就把许大舅写的信给堂兄看了。
堂兄看后脸色变了一变,道,“怎么这么多年,就没听提过这个季衡。”
季大人像是些微赧颜,叹了一声才不疾不徐地说道,“衡哥儿这个孩子,出生时身子弱,担心养不活,不敢高调庆贺,怕折了他的福,而且大夫也说京师天气不适合他的身子,就让你弟妹带着他回了扬州庄子上养着,亏得是如此,衡哥儿才长到了如今,而且看得出是有几分聪明才智的。我已经准备接他入京来,来年大姐儿出嫁,也顺道将他上了族谱。”
堂兄讨了个没趣,讪讪说季衡的字很不错,又夸奖了几句,不再提要过继儿子给季大人的事了。
季大人经过堂兄一事,便也知道了必须将季衡接进京来。
便提笔写信,不仅写给了许大舅,还给许氏也写了信,又安排了京里管事,准备下江南去接许氏和衡哥儿一道入京。
7、第七章 花到荼蘼(四)
许氏和许大舅都收到了季大人的信。
是时,许氏这个许家的姑奶奶还住在许家的宅子里作客,她每年总时间算起来总有几个月会住在许家里的,许家的主子下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许氏对人大方,她住在许家,下面时常给她帮忙的下人们都能得到更多赏赐,故而都喜欢她来住。
许家大太太也是很希望她住在这里的,要是那些个漂亮的新姨娘们很没有规矩,她出手太过会惹得许大舅不高兴,姑奶奶出手说姨娘们几句,许大舅却不会怎么着。
而姨娘们,其实在许氏住在许家时,她们倒是要松快不少,因为大太太不少时间要花在许氏身上,在她们身上琢磨的心思就少了,不会对她们太苛刻。
所以许氏住在许家,那是皆大欢喜。
衡哥儿住在许家,每日里计划并不会得到改变,依然和在桃花庄上没什么差别,不过是看书习字,夫子朱先生被放了假,朱先生给衡哥儿做夫子,反而是自己受益匪浅,他是个钻牛角尖的人,给衡哥儿授课,不过是教他习字和照本宣科地说一说四书五经,时常被衡哥儿举一反三地问一问问题,他收了不少束脩,也不好不去好好思考回答问题,给衡哥儿当夫子这三四年,他觉得自己反而长进了不少,想要参加这一年八月的秋闱,所以已经和许氏说好了回家去了,不给衡哥儿做夫子了。
衡哥儿虽然没有了夫子,每日里学业却丝毫没有放下。
他几乎是过目不忘,博闻强记,又有着前一世的阅历,看待事情全面谨慎,对这一辈子,他也算是有了很细的计划。
因为身体限制,他必须要在季大人跟前争一个嫡子的位置。
如若被作为女儿,在这个需要女人三从四德的时代,他的日子会非常不好过,相夫教子绝对不是他所想的。再说,他身体是那种样子,到时候恐怕也不能嫁人,嫁到夫家去,也会被嫌弃,而且,因为是两套生育系统,很大可能是两套都不能使用,是没有生育能力的。
再者,他身体上的缺陷,在他现在还小第二性征没有发育的时候还好,要是到了第二性征发育的时候,他就必须每日吃药来维持激素平衡,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要是嫁人,哪个男人想娶一个成天吃药又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
所以,还是要作为男人才行。
作为男人,可以建功立业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不用说了,到时候娶了妻子,妻子嫁给了他,从此只能依附于他生活,想来也不会将他身体上的缺陷说出去,而他也会对这个女人好,两人扶持过这一辈子。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季大人承认他嫡长子身份的基础上。
如若季大人不承认他,而他又有了另外的儿子,家业就会给这个儿子继承,要是他没有别的儿子,而季家作为兴化那边的望族,到时候说不得会有季家族人在季大人百年之后来接收他家的家业,而他季衡则什么都分不到。
虽然存在很多这方面的问题,但季衡倒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想这些,因为许氏和许大舅都不会让他吃亏的,他们会一步步逼迫季大人承认他的身份。
衡哥儿在许家,许七郎本要进自家学堂里读书,因为夫子也不是什么好夫子,不过是让许七郎背书然后给说一说大意也就罢了,每次许七郎是好不容易撑着不打瞌睡,在衡哥儿在的时候,他就坚决不进自家学堂读书,反而更喜欢跑衡哥儿那里去和他一起学习。
他自己看书背书,有不懂的地方问衡哥儿,衡哥儿还比夫子讲得生动得多,再说,衡哥儿长得好看,声音又清脆稚嫩,不比听夫子含含糊糊的讲授要好得多。
而大太太这时候也不管许七郎,于是许七郎就赖在了衡哥儿的书房里,许氏让给他准备了一张书桌,两个小孩子就每人占据一张桌子读书。
许大舅拿到信,这一天甚至没有出门应酬,让婆子传话进仙霞居,让许氏去了前院书房,许大舅就坐在里面等她。
许氏知道是大事,而她身上的大事,并不会有几件,于是进了书房,和许大舅问候了一声,坐下后就开门见山直达主题,“大哥,是老爷的回信到了吗?”
许大舅笑着点点头。
许氏看他高兴,就知道是季大人脑子没有打结,和他们同了心。
许氏也笑了,“老爷是什么意思,请夫子给衡哥儿?”
她看许大舅这么高兴,必定是让她带着衡哥儿进京,当年她是抱着儿子灰溜溜下扬州,现下这样回去,季大人不派人来接,她是不会简简单单动身的。这样问许大舅,也是故意的。
许大舅将一封还没有拆的信递给许氏,又将一封已经拆开的信纸给她,许氏作为商户小姐,是识文断字的,而且当年许家上下都宠她,任她发挥,她的水平还不低,不仅是识文断字,连做账看账打算盘这些都懂。
许氏先将拆开的那封信看了,是季大人写给许大舅的,先是隐晦地说了几件朝廷里的事,然后就是感谢他对许氏和衡哥儿的照顾,又说衡哥儿居然一转眼就长到这么大了,他这个做父亲的还没有见过他长大的样子,不免想念,而且衡哥儿的学业也的确应该抓紧,在他身边,有他这个父亲亲自管教,对衡哥儿更有好处。字里行间,全是殷殷父子情,完全忘了当年他要把衡哥儿摔死的事。
许氏看完之后,脸上还是带着笑意,眼神却冷了一冷,不过她也没有表达出对丈夫的不满,就又拆了还是封着的那封信。
这封信是写给她的,里面倒是写了几句问候她身体的话,又写了她一个人将衡哥儿带到这么大辛苦她了,然后就是说到衡哥儿的学业上,让许氏带着衡哥儿上京,这信是让漕帮带的,会很快,后面他会派管事刘开下扬州来接她和衡哥儿,让她抓紧时间整理要上京的东西,其他一切等她和衡哥儿上京了再说。
虽然季大人很是干净利落地表示让许氏带着衡哥儿上京,连许大舅都这么高兴了,但是许氏的神色在最开始的那一阵有笑意之后,就沉下了脸,眼神也深深的,并不见开心颜。
她将手里的信又给许大舅看,许大舅看了之后,却是了解这唯一份的胞妹为什么又沉下脸的。
许大舅就说,“明潇,作为大哥,我知道你的委屈,当年妹夫毫不留情让你回扬州来,现在又轻轻巧巧就让你进京去,别的什么也不说。你心里有怨气也是正常。但是,妹夫他现在已经是三品大员,你看朝中有几位大人是不惑之年就做到侍郎之位的?妹夫在官场上也是不容易,你作为当家主母,也该多体谅体谅他。再说,你是想让衡哥儿好,妹夫让你带衡哥儿上京,那就上京去,其他的,想太多也没有意思。”
许氏叹了一声,道,“大哥,虽如此,这举案齐眉容易,要夫妻同心,却是难啊。我许明潇自嫁给他,有哪点对不住他,我三年上因为无所出,就给他提拔了三个通房上来,他多看哪个姨娘几眼,我也都照样地抬举她。生了衡哥儿,衡哥儿身子是那样,他就没有一点情分,还要摔死他,他对我哪里有一点怜惜之意,对衡哥儿,又有什么父子之情。衡哥儿这样,他难道还要怪到衡哥儿身上吗,怎么不想想是不是他自己处在刑部为人苛刻损了阴德,害得好好的儿子这样……”
话还没说完,许大舅已经呵斥了她,“明潇,你这话怎么能乱说。”
许氏叹了口气,住了嘴。
过了一会儿,才又说道,“他当初对衡哥儿怎么样,我也就不想了,我带着衡哥儿在扬州住的这些年,年年几万两银子上京,一个公侯府,节省着花用,每年也只得这些银钱,他花用都是我的陪嫁,我经营出的,要是我进京了,他待衡哥儿又如当初一般狠心,我这次是不会如上一次那般带着人一走了之的。”
许大舅知道许氏一向是心高气傲,只是吃亏就吃亏在不是生为男儿。
许大舅又劝了她几句,让她千万不要和季大人执拗,然后就商量起进京的事情。
这要进京的事情,许氏又有牢骚,“我嫁给他时,他家里哪里有产业下人,当初就只一个小厮刘开在身边,这个刘开笨手笨脚的,只因是他自己家里的人,就死命提拔,现在已经是府里一等大管事了。我当初带去的陪嫁,比起他这个人不知能干多少倍,他却还看不上眼,这次又派这个刘开来接我,也不派一个和我同心的人来,他这是故意的呢。”
许大舅只好说,“要是妹夫没说让你带着衡哥儿上京,你倒没这么多牢骚,这如了你的意,让你上京了,你反而话多。”
许氏看着许大舅,撑出一个笑来,“我要离开扬州了,以后哪里再来机会和大哥你这样坐着对你牢骚。”
许大舅十分疼爱这个小妹,也笑了,是发自内心的温暖的笑,“以后我得机会也会常进京城去,到时候,你哪里找不着机会同我说。”
许氏道,“反正不会如这几年这般方便。”
许大舅道,“我也就你这么一个胞妹,你要怎么样,我难道不是站在你这一边,妹夫要是事情做得过分,我也会替你说话的。”
说了这些,两人又讨论了些入京的事情,然后许氏就进后院去和大太太说了要入京的事情,大太太则很为她高兴,要帮着她整理行李,而且让用许家的大商船上京,这样东西装得多,而且在船里住着不逼仄。
许氏回到仙霞居时,衡哥儿和许七郎还在书房里,许氏在门口看了认真专注的两人几眼,许七郎在问衡哥儿问题,他规规矩矩站在衡哥儿旁边,衡哥儿则一手撑着下巴,像个小大人一般,微眯着眼睛淡淡说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指教导学生的时候,不到他想弄明白其中意思而不得的时候,不能去给予开导,不到他想出来了但是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教给他一方面的知识,他却不能由此而推断其他方面的,那就不要再教他了。这是从教育者的方面来说的,让学生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作为学生,当然就要做到自主思考,学会举一反三,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不断去劳烦老师了。”
他的神色平淡,看了许七郎一眼,许七郎就笑了一下,“我下次不会随便劳烦你了,一定先好好自己想。”
衡哥儿道,“既然知道了,就赶紧去看书吧。”
说着,就又要埋下头去,但是眼角却看到了在门口的许氏,他便起身过去,“母亲,有什么事吗?”
许七郎也看了过来,许氏道,“没事,做自己的事情去吧,你们学习刻苦,但是也不要忘了休息。”
许七郎笑道,“姑母放心,我们定了明天出门去书局买书,顺便就在外面玩一玩。”
许氏笑着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8、第八章 那时少年(一)
傍晚许七郎回去大太太那里问了安,和大太太说了一声,就一股脑又跑回仙霞居来用晚饭。
许氏这里的厨子,除了有做淮扬菜的外,也有做京菜的,特别是做京里的点心,很有一手,所以许七郎很喜欢在这里蹭饭吃。
饭后许七郎又想留宿,被许氏不动声色让丫鬟给送回大太太那里去了。
衡哥儿只白天看书,晚上是从不看书的,就和许氏坐在一起,他自己研究围棋,许氏则和他说些话。
“衡哥儿,你父亲来了信,派了人来接我们娘俩儿进京去。”
许氏经过一天的沉淀,说起这件大事,也已经是镇定平静非常。
衡哥儿白嫩嫩的小手,还带着婴儿肥,握着陶瓷材质的白子,手比白子更加洁白,他的手分明顿了一下,才放到棋秤上。又抬起头来看向许氏,黑亮的眼睛宛若黑宝石,柔柔地看着许氏,轻声说,“母亲,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衡哥儿就是太聪明了,许氏一说这句话,衡哥儿就知道她有担心季大人到时候会对衡哥儿不满意。
许氏轻叹了口气,伸手握住他的小手,在手里揉了揉,道,“母亲只盼着你长命百岁呢,你上学太刻苦了,不注意身子,可不行。”
“算不得什么,又没有挑灯夜读,更不是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衡哥儿笑了笑,又说,“父亲让我们上京去,是不是要收拾很多东西,要回家去了吗?”
衡哥儿说话总是能够切中要点,而且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许氏想要衡哥儿对她撒娇有亲子之乐,却是不可能的。
许氏略微有点遗憾,衡哥儿太沉静了,不过,衡哥儿的从容镇定又正好是她可以骄傲的地方,她便收起这点遗憾,说道,“的确是要回家去收拾整理东西了,这阵子家里一定乱糟糟的,你在家里,怕是会住得不好,要不,你就住在舅舅家里?”
衡哥儿摇了摇头,“母亲,不用了,我和你一起回去,你不在舅舅家,我住在这里,也很多不方便。”
许氏想了想衡哥儿的身体,认为他说的也很有理,“那好吧,就和我一道回去。这几天,我也先在城里置办些东西,你需要什么东西,也都让买好,到时候带进京里去。虽然雍京是一国之都,但是很多东西,还是扬州的好,而且便宜。除了这些要用的东西,带一些土产去送礼,也是必须的。”
衡哥儿想了想,说,“我没什么特别要带的东西,明天和七郎去书局,多买些在京里难买的书也就罢了,其他的,母亲做主就好。”
许氏笑道,“你嘴里就只有书。”
衡哥儿道,“是母亲您太好,其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也不需我去想什么。”
许氏被衡哥儿这马屁拍得十分高兴,又搂着亲昵了好一阵,才放过他继续去下棋。
衡哥儿得知要去京城,其实心里并不如表面这么平静,他挺高兴的,这次进京,他一定会让他父亲承认他儿子的身份。
第二日,许氏开了很长的单子让管事去采买东西,又叫来绣坊做衣裳,让绣坊按照现下京城里的流行样式做,不仅是她和衡哥儿的,连要跟着进京的丫鬟和管事妈妈也给做两套体面的,又叫来银楼给做京里时兴的头面首饰……
虽然扬州是大雍一等一繁华之地,许氏住在这里,并不会显得俗气,但许氏还是害怕自己进了京,衣裳首饰跟不上京城里的时尚,让人小瞧了去。
除了这些,胭脂水粉各种香料,她也都让买了很多好的,到时候去了京城给姨娘们算是见面礼,用来送人也行,毕竟扬州要比京城里便宜很多。
然后就是衡哥儿要吃的药,又准备了不少预备着。
其他零零碎碎,置办好了,也都用箱子装起来,先放在仙霞居里,到时候直接从扬州装船上京。
衡哥儿和许七郎去书局买书,许氏身边除了几个顶用的男管事就全是女人,衡哥儿出门,她便也没人安排在他身边跟着,就去让大太太安排了人跟着两个人。
大太太疼许七郎,就差把他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里会不安排好。
不仅安排了两个比较懂事的小厮跟着,还安排了两个得力的管事跟着,临着两人要出门,又是千叮呤万嘱咐,敲打两个小厮都说了好一阵,让务必保证两个少爷的安全。
衡哥儿和许七郎却没怎么在意,衡哥儿是心性一向平和镇定,出个门并不放在心上,许七郎则是能够出门就很开心,把他母亲的话左耳进右耳出。
从大门出了许家宅子,外面就是一条不窄的巷子,马车里面空间不大,衡哥儿先是正襟危坐,许七郎则掀开车窗帘子看着外面,车进了大街上,虽然此时时辰还早,但外面已经是热闹非常,叫卖吆喝的,路上偶遇说话的,马车的轱辘声,抬轿子轿夫的声音,还有乞讨者的声音……
衡哥儿不由也感了兴趣,探头过去看,许七郎看他要看,就给他让了一个位置,两只脑袋凑在一起看着外面。
衡哥儿面皮洁白,肤若凝脂,毫无瑕疵,许七郎侧了一下头,目光就几乎完全被他的面颊所吸住了,然后又看到他鸦翅一般的长眼睫,黑幽幽如夜空一般的眼瞳。
许七郎看着他就不再看外面了,衡哥儿侧头瞥了他一眼,“你盯着我做什么?”
许七郎面色一红,赶紧又看车窗外,道,“没看什么。”
衡哥儿蹙了一下眉头,他就赶紧转移他的注意力,“衡弟,你看有卖面人的,我们下去走路,边走边买东西,怎么样?”
衡哥儿对小孩子的这些爱好不感兴趣,说,“你要下去就下去吧,我就这样坐马车去。”
许七郎就觉得很没意思,也不说要下马车了。
扬州文风十分之盛,昭元元年大比状元就是出自扬州,这里书局自然也不少,甚至有专门的一条街,这条街除了书局多,也有古玩铺子,文房铺子,乐器铺子,装裱铺子等等,两人在街口下了马车,马车夫就把马车赶到附近的马车驿站去等,跟着两人的小厮和管事就赶紧跟上两人。
衡哥儿是个漂亮得有些过分的孩子,人小却气定神闲,很有些违和感,他带着许七郎先进了一家书局,然后他就开始淘书,许七郎则去翻坊间话本,这些话本,多半是荤素不忌的,而且还带各种带劲的插图,甚至专门的春宫也会放在书摊稍稍隐蔽的地方卖,民间接受能力十分强,根本不以为意。
许七郎虚岁十岁,实岁才九岁,在现代,那还是实打实的儿童,不过在孩子一向早熟的古代,十二三岁就开始给安排通房丫鬟了,许七郎去翻话本,书局里的伙计也没说什么。
衡哥儿则是挑了当朝大儒宋伯斋先生新出的一本庭训册子,又买了一套《资治通鉴》,交给旁边跟着的小厮抱着,又看到了架子上有一套《夜航船》,不由眼前一亮,他人太矮,拿不到,就对小厮说,“许前,你将那套书拿了。”
许前手里抱着书,没法子拿,就只好把手里的书放到旁边凳子上,再去拿书时,已经有另外一个人将书拿了。
许前只好看向衡哥儿,衡哥儿则看向那个抢走书的书生,书生一身月白直裰,戴着文士巾,面如朗月,目似晨星,端的是十分俊朗的容貌,一身风流。
他正要抱着书去付账,发现衡哥儿盯着他,他只好停下了步子,看向衡哥儿,因衡哥儿十分好看,像个雪娃娃,他脸上就不由带上了笑,道,“这位小公子,你这样盯着我,有何见教?”
衡哥儿说道,“你手里的书,是我先看上的。”
书生愣了一下,笑着道,“你喜欢这个书?”
衡哥儿神色从容,“是的。”
书生叫来伙计,“张岱先生的夜航船,你们这里还有吗?”
伙计说没有了,只有这一套,书生只好对衡哥儿说,“只有这一套了,我将这书让给你,我再去别家看看。”
衡哥儿看他这样谦让,自己也不好没有礼貌了,只得说,“不用了,你留着吧,我去别家看看就好。”
书生还要说什么,从另一边转过来另外两个书生,说,“文淳兄,你可好了,我们走吧。”
苏文淳只得对衡哥儿道,“那有劳小兄弟去别家看看了,这套书,你就让给我。”
衡哥儿点了一下头,另外两个书生看苏文淳在和衡哥儿说话,就觉得诧异,“这是谁家的孩子?”
苏文淳道,“他也想要张岱先生这套书,不免让他割爱了。”
其中一个就说,“他这么小,只怕字也不认识几百吧。”
衡哥儿没说话,只是淡淡看着他们,小厮许前要上前辩论,被衡哥儿拉了一下袖子,只得忍了,苏文淳大约也是认为衡哥儿字也不认识多少,所以就没有说同窗什么,只是又和衡哥儿点了一下头,去找伙计付了账,抱着书和同窗离开了。
许前毕竟还是知礼的,等他们走了,才说道,“看他们这个样子,倒像是梅花书院的书生,只是却这般不知礼。”
书局伙计则道,“他们都是梅花书院的,刚才那位买书的公子,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呢。”
许前不以为意,“怎么个有名法,不是还没中进士吗,还不是在书院里做学生。”他这样说,不是看不起读书人的意思,其实只要是读书人,就是很受人尊敬的,他只是假了衡哥儿父亲季大人的威罢了,季大人当初可是考的二甲前几名,现在又做到了侍郎的官位上,怎么着,这些书生在他面前,也都算不得什么。
伙计很瞧不上许前这做小厮的,就说道,“虽然现在没中进士,但以后中进士也是简简单单的事情。梅花书院里,称文才第一的是谁,苏子淳,就是他了。你不会连苏才子的大名也没听说过吧。”
许前当然是听过苏才子的事迹的,正要辩驳,衡哥儿就仰着头看了他一眼,许前已经十六岁了,比衡哥儿大不少,但是衡哥儿这一眼,却看得他闭了嘴,衡哥儿说道,“我们一会儿去别家再看看就好,何必因这些事多嘴。中进士是不是简单的事情,即使皇上也说不得准,谁又能说他说的就是准的。”
说完,就去找许七郎,也不管那个伙计面色涨红说不出话来,反而是许前笑盈盈抱着书放伙计跟前让算账。
许七郎正偷偷摸摸翻着一本书,衡哥儿拍了他的胳膊一巴掌,把许七郎吓得不轻,看到是他,就赶紧把书合上,衡哥儿看了一下书皮,“‘梅娘子’,这是什么?”
许七郎将书赶紧压到另外的书下面去,又拉着衡哥儿往一边走,道,“你的书买好了吗?”
衡哥儿道,“还要再去别家看看。”
许七郎就说,“嗯,那好。你买了什么,都替我也买一模一样的一套就行了。”
衡哥儿,“……”
衡哥儿无语了一阵之后,就又说,“你要买话本,你就买,我又不会说你什么。”
他这么一说,许七郎就笑意盈盈地要回去拿话本,没想到衡哥儿还有接下来的话,“只是有些太过分了的书,即使我不说你,你自己看着,不觉得不妥当吗,再说,你带回去,你是和大舅母住在一起,屋子里丫鬟婆子那么多,进进出出,让女儿家看了,你不觉得害臊。”
许七郎,“……”
许七郎第一次见识衡哥儿可以一口气说这么多话,平常怎么逗,衡哥儿话都不多的。
9、第九章 那时少年(二)
又进了几家书局,衡哥儿将要买的书都买了,而且还去翻了一下许七郎翻过的那本《梅娘子》,草草翻了翻,就知道梅娘子是《媚娘子》的谐音,讲一个欢场红牌的故事,里面内容自然是十分香艳。
衡哥儿在心里叹了口气,将书默默放了回去,许七郎转过身看到他放下的是这本书,瞬间就睁大了眼,凑到他耳边去小声说,“哎呀,你不要看这种书。”
衡哥儿瞪了他一眼,“你才多大呢,就看这种书。”
许七郎红着脸和他对峙,“我比你大,衡弟。”
衡哥儿转过身就走了,不再理他。
之后进了文房铺子,衡哥儿还不和许七郎说话,许七郎就觉得不安起来,衡哥儿挑着毛笔,铺子里的学徒虽然看衡哥儿很小,但是见他穿着精致,满身贵气,便丝毫不敢怠慢,和他介绍起毛笔来,衡哥儿只是随意听着,在手掌心里用笔上的毛刷着感受软硬度。
一只好的毛笔才能写出好字来,不同的笔,写不同的字,衡哥儿每天写字多,耗笔也不少,他买笔从来就是自己挑,这样才能买到顺手的。
想着要进京,说不得进京了一段时间不能出门买笔,他便挑了好些支,这些笔价格都不便宜,伙计看他小小年纪,倒是个大主顾,于是非常开心,一直在衡哥儿跟前说话卖好。
衡哥儿又去挑墨,伙计就又给他介绍起墨来,从徽墨中一等一的贵重的歙县墨,到一般文人喜欢用的休派墨,他还没说完,刚才一直插不上话的许七郎就说,“这么多话做什么,倒把我们当成了没见识的人了,谁不知道这些吗。让你们掌柜的将好墨拿出来,又不是买不起。”
这一席话把那个伙计说得脸上笑容也勉强起来,在文房铺子里做伙计学徒的,一般都是长相清秀识文断字的小年轻,也只有十来岁,面皮还挺薄的。
衡哥儿就瞥了许七郎一眼,轻叹了口气,对伙计道,“这些墨品次太差了,再拿好墨来吧。”
伙计讪讪的,赶紧去办了。
等买了墨出门,衡哥儿就小声说许七郎,“你看你对着一个伙计说话那么冲,有礼貌没礼貌?”
许七郎在衡哥儿面前,总觉得反而自己是弟弟,衡哥儿是哥哥,有点不服气,但是想到之前衡哥儿和他冷战,就只好忍了,说道,“本来就是,他在我们面前卖弄学识,好像谁是乡巴佬不懂那些一样,还拿次墨来充好墨,真是过分。”
衡哥儿只好不说他了,许七郎又问他还要买别的东西不,衡哥儿看跟在后面的管事和小厮手里都提满了东西,便说道,“不了,回去吧。”
太阳已经烈起来了,衡哥儿不是很喜欢晒太阳,容易头晕。
刚走没有两步,就见从前面的古玩铺子里闪出光芒来,好些人围在那里看,许七郎是个爱热闹的,就也要凑去看,衡哥儿赶紧让小厮过去把他护着,怕他出事。
一路跟着付账的管事则守着薄胎瓷器一般易碎的衡哥儿,又问从人圈子里出来的人,“里面这是看什么呢?”
对方捻了捻胡须,笑着道,“是一扇落地屏风,用三色金绣了九龙出海,端的是漂亮壮观。”
他这么一说,让衡哥儿都感了兴趣,但是又自恃身份,不想过去挤,幸好管事很有心,就把衡哥儿抱了起来,衡哥儿最开始还很别扭,但是坐在管事的肩膀上,人就高很多,一下子看到了店子门口的屏风,果真是十分漂亮的三色金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衡哥儿让管事将他放了下来,又有人小声讨论着,“说是要送给首辅李大人做寿礼呢,九龙出海,这种礼,有人敢送,李大人还不知敢不敢收。”
就有人笑道,“怎么不敢收。现在小皇帝十岁都没有,朝堂上下,还不都是李大人说了算。”
后面这句话,声音还不小,不少人都听到了,大家也只是笑笑,不以为意。
大雍朝虽然要求一般民众不得妄议朝政,但朝廷里忙着党争,皇位上坐着一个十岁的小孩儿,有发言权的太后顾着为娘家争权夺利,而且她还不是皇帝的亲娘,由此可见,很多大逆不道的话,随口说了,也没人管。
许七郎钻进了最里面看了屏风,又钻出来,回到衡哥儿身边,撇撇嘴,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原来不过是个屏风,在买主面前展示一下阳光里的光泽。”
很是不屑的口吻,又拽上衡哥儿的手,道,“太阳这么烈,你看你都出汗了,赶紧去上马车,回去吧。”
衡哥儿由着他拉着自己,走到一边的柳树下面去,他们的马车已经过来了,他们被管事托着上了马车,衡哥儿用手巾擦擦汗,又递给许七郎,许七郎一边擦汗一边说,“那个屏风,是三色金绣的,以前说是皇家才能用,现在谁管呀,我们家里就不少呢。”
衡哥儿看他叨叨不绝,就道,“但是你家绣的是龙吗?”
许七郎笑了笑说,“当然不是。其实我刚才仔细看了,是绣的三爪金龙,不是五爪的。三爪只能算是蟒,也不算是逾矩了。”
衡哥儿笑道,“你懂的倒多。”
许七郎目光灼灼地盯着衡哥儿,“那是当然了。这下,你也有佩服我的地方了吧。”
衡哥儿抿了抿唇,点头,“是啊。”
两人回了家,许氏叫了管事去问了话,衡哥儿进了自己房里洗了澡换了衣裳才出来,许氏就说,“你大舅母说去她那里用饭,我们就过去吧。”
衡哥儿不耐走来走去,但是也只好跟着母亲过去,大太太将午膳就摆在她住的正房里,许大舅居然也在。
许七郎就又把在街上众人围观三色金绣的屏风的事情说了,许大舅很是淡定地说,“虽然在我们这些人家,三色金绣这样的东西常见,在外面,倒不定是常见的。”
大太太也点头,“倒是这样。”
许氏倒是注意力不一般,说,“这是谁送这种礼给首辅大人,不是故意惹来天家的不快么?”
许大舅说,“这不是还没送出去,就来弄得人人皆知,恐怕是故意而为。不管是谁要去送,这都是故意不讨好。”
衡哥儿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想着事情,他所处在的家庭,可算是大雍朝最上等的富贵之家了,所吃所穿所用无一不精,但他也知道,这个国家,吃不上饭的人也还多着呢。
说国事也没什么意思,大太太身边的丫鬟又问可否上菜了,大太太就说上菜,大家也就收起了话题。
晚上许大舅在了大太太正房里留宿,这实在难得,大太太还正高兴呢,许大舅就和她说,“让七郎跟着妹妹上京去,和衡哥儿作伴。”
大太太当场就愣住了,“让七郎跟着明潇上京去?”
许大舅点点头,“是这样。七郎在家里上学,哪里学得到什么东西,他只服着衡哥儿管教,跟着衡哥儿的时候,他才是向学的。再说,去了京里,妹夫怎么也会给找好夫子,衡哥儿有什么,难道七郎还会没有?都放心吧。”
大太太哪里乐意,七郎就是她的心肝肉,“七郎在家里怎么就学不好了,京里有什么好的,让七郎跟着去。他在我跟前,我看着才能安心呐。”
许大舅已经定好了主意,“已经这么定下了,你这些天好好给七郎准备行李,到时候他就跟着妹妹一起走。”
大太太又要闹,住在抱夏里的许七郎不知怎的却来了正房,在门口问候道,“母亲?”
大太太听到他的声音,就从罗汉榻上起了身来,“七郎,什么事,进来吧。”
七郎只穿着中衣,笑着跑到她的面前,又埋进她的怀里,“母亲,我可以跟着衡弟他们进京去吗?”
大太太看他这么高兴,就板了脸,道,“你怎么知道的。”
许七郎看了她一眼,又看许大舅,笑说,“难道不是的。”
许大舅说,“是这个意思,不过不是让你上京去玩的,是上京去好好读书。等你读得差不多了,还要回祖籍来考试。”
许七郎根本没有看他母亲那难看的脸色,就已经欢兴鼓舞,说道,“我还没去过京城的呢,母亲,我去了京城,就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玩好吃的,要是有,我就让人带回来给你。”
大太太哭笑不得,又在榻上坐下了,忍着一腔怒气看着许大舅,许大舅却只是说道,“无论怎么想,七郎跟着去京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老大老四都已经在外做生意,家里现下只有他一个男丁,跟着一群内眷厮混,我看不出他能有什么出息,让他进京,他反而能够学好。”
许七郎点头道,“父亲,母亲,我一定会刻苦学习的。”
大太太叹了口气,又把儿子揉在怀里,“都说女大不中留,现在儿大也不由娘了。”
许大舅说,“慈母多败儿。”
许七郎瞥了自己父亲一眼,就又笑着腻在大太太怀里,“母亲,我一辈子都最在乎你,等我有出息了,就好好孝顺你。”
总算是把大太太逗笑了。
第2节
恋耽美
第2节
两人因为马闹了个不爽快,回去时许七郎兴致就不是很高,说衡哥儿,“你这样和我生分是为什么,在你家,想和你睡一起也不行,送你马也不行,你到底当我是兄弟吗?”
衡哥儿不由蹙了一下眉头,“你连这么点事也斤斤计较,是兄弟,会计较这些吗?”
许七郎一想,也就笑了笑,恢复了开心。
要说,他和衡哥儿的关系,比起家里两个亲兄长还要好一些。许家家大业大,等许大舅百年之后,就是要分家的,他从出生长到现在,他母亲也没少说让他要和兄长有竞争意识的话,虽然兄长都是庶出,但到底他们还是要分家产走,再说,这两位兄长因比他大不少,现在都已经在跟着父亲做生意,也是有实权在手里的人了。他长到现在,也遇到过好几次暗地里的危险,虽然他母亲治家严谨,后宅还算是安宁,但也还是有暗地里的风波的,所以对家里姨娘兄弟,他也很有警惕之心。
而和衡哥儿之间,就没有这些竞争相斗的关系。
季大人在京城里做大官,对许家,自然有照拂,许家的生意便也做得顺畅,从以前的小盐商俨然发展成了现下的排在前面的盐茶商。而季大人要用钱,许大舅也是毫不吝啬的,两家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许七郎和衡哥儿关系好,是两家都希望的。
许家大太太在万芳居里摆了宴为许氏洗尘,许家另外几个妯娌也都作陪,许氏很是谦让,说经常回娘家来,次次嫂嫂都这么客气,倒让她不好意思了。
万芳居是一个在荷塘旁边的轩榭群,隔着一个不小的池子,对面还有大戏台,不过没有请戏班进来,只是女眷们在一处用餐,让了姑娘们也来陪着。
衡哥儿和许七郎则是单独坐了一桌,在大太太她们旁边落座。
因为许氏觉得累,衡哥儿去看马晒了太阳,饭才吃一半就精神不济有点蔫蔫的,于是饭后许氏也就没有应其他节目,带着衡哥儿回了大太太为他们安排的院子里去。
因许氏自从回扬州,每年倒是要回娘家好几次的,所以许家有专门给她用的院子,在许家园子的一角,叫仙霞居,一边有个侧门和外面的巷子相连,正好方便许氏住。
其实许氏在扬州城里也有自己的院子,不过是很少去住,每次回扬州城,还是住在许大舅家里。
许氏带着的一应行李都已经在仙霞居里安顿好了,一切也都是住习惯的,许氏住仙霞居正房东翼的屋子,衡哥儿就住西翼,和在桃花庄上时一般。
带来的丫鬟婆子管事妈妈们就住耳房或者倒座南房,次次来都如此,不用十分操心安排,很快就妥当了,甚至小厨房里都已经熬上了衡哥儿要喝的药。
许氏在东次间里坐下,拉着衡哥儿的手就摸了摸他的背,唉声叹气地,“这出了这么多汗,都已经冷了。饭前让你回来,你不洗个澡,也该换身衣裳,你身子本就弱,又不知自己爱惜。你要让我说什么才好。”
饭前许氏就看到衡哥儿额头上有汗的,许七郎也出了汗,大大咧咧让一个丫鬟拿了他的衣裳来,就在用饭的万芳居偏房里换了里衣,也拉衡哥儿去换,衡哥儿自然不去,许氏当时也让衡哥儿回仙霞居来换衣裳,衡哥儿也没愿意,让许氏倒不好当场多说话。
衡哥儿虽然才七八岁,即使是许氏,有时候也不敢太过管教他。
是以此时许氏不得不多唠叨几句。
唠叨完了,又让丫鬟准备了浴汤,让衡哥儿洗个澡了换衣裳了再午睡。
衡哥儿劝了许氏几句,让她好好休息,自己也就回了西翼房间去洗澡。
西翼有四间房,最里间用作了浴房和净房,次间作了卧室,然后是书房,待客厅。
衡哥儿从四岁起,就自己洗澡不让任何人伺候,即使是许氏也不行,最开始许氏还很担心,后来看衡哥儿自己洗也没出什么事,就全由着衡哥儿了。
毕竟衡哥儿身子是那样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身体的不一般,心里有芥蒂,许氏也明白的,只是很心疼儿子,但是这种事又没有办法。
浴汤都准备好了,衡哥儿让丫鬟婆子们都出去了,这才脱了衣裳进浴桶里去。
太阳照在院子里,光线透过已经换上的绿纱窗进了屋子,窗户边又立了屏风,房间里依然十分明亮。
衡哥儿泡在热水里,觉得十分舒畅,他洗澡时也有些忌讳注意自己□,因为总让他别扭,即使他已经是一颗成年人的心,但是要接受这样的身体,总归还是困难的。
衡哥儿正撩着水洗白生生的胳膊,突然一点影子映在了他的视线范围里,他瞬间用巾帕遮住了下面,转过头来,“谁?”
因衡哥儿面色严厉,目光如刀,倒把许七郎吓了一大跳,他怔了怔,才说,“我来看你差不差什么东西,没想到你在洗澡。”
衡哥儿沉着脸,“出去。”
许七郎就觉得委屈了,“都是男人,你又不是小娘子,洗澡还怕我看了?”
衡哥儿道,“出去。”
许七郎抿了抿唇,眼珠一动,就又耍赖地笑起来,往浴桶边走,“我就要看了,你能奈我何。”
衡哥儿紧紧抓着挡住□的巾帕,对外面喊道,“凌霜。”
凌霜跑进来,看到许七郎,脸色也变了一下,说,“表少爷,您怎么在这里?”
说着,就拉许七郎出去,毕竟有下人在旁边,许七郎也不好继续无耻耍赖,多看了一张脸雪白的衡哥儿一眼,被凌霜拉出去了。
衡哥儿也不好继续洗了,出了浴桶,将身子擦干了就赶紧穿上了衣裳,出了净房,凌霜守在他的卧室里,他就说,“七表哥呢?”
刚才对许七郎太过严厉了,他觉得许七郎会多想,所以才有此一问。
凌霜过来为他梳头发,说,“表少爷在外面书房里。”
房子隔音效果并不是很好,她这样说完,许七郎已经从外面进来了,不过面上没有带笑,反而是盯着衡哥儿看。
衡哥儿也恢复了一脸镇定从容,说,“你看我干什么?”
许七郎笑道,“看你会不会是姑娘家。”
说起来,衡哥儿才七八岁,声音稚嫩清脆,脸蛋白嫩嫩如最嫩的豆腐,明眸皓齿,虽然行止间是男孩子,但是要是他穿着女装,别人也不会说他不是女孩子。
衡哥儿因许七郎的话冷哼了一声,“无聊。”
许七郎撇撇嘴,也觉得自己的猜想有些无聊,他的姑姑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会做出让孩子女扮男装教养的事吗,这样骗得过谁呢,要是衡哥儿长大了被拆穿,以后估计也就嫁不出去了,而且名声肯定也坏了,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衡哥儿肯定还是个男孩子,不会是女孩子。
再说,哪里会有衡哥儿这样的女孩子呢。
他家里姐姐妹妹十几个,也没见衡哥儿这样的,即使是和衡哥儿长得像的馨姐儿,那在行止上,也是最不像的。
许七郎沉吟片刻之后就转移话题,道,“我在你这里来午睡,看你差不差东西,然后一起玩,你来了我家,母亲让我陪着你。”
凌霜已经为衡哥儿梳好了头发,衡哥儿站起身来往床上走,说,“你不过是找个借口玩儿罢了。”
说着,又对凌霜说,“凌霜姐姐,你忙你的去吧,让扶风在外面伺候就好,我有事就叫她,你也给母亲说一声,就说我睡了,让她也好好休息。净房里,也等我睡醒了再收拾。”
凌霜应了,又看了许七郎一眼,这才出了卧房。
衡哥儿自己上了床,拉了被子盖上,看向还站在一边的许七郎,“你不是来午睡的吗?睡榻上还是和我睡床上随你。”
“啊?”许七郎愣了一下又眨了眨眼,“我可以和你一起睡。”
衡哥儿睡姿十分端正,“但是你要是睡姿不规矩,不要怪我把你踢下床。”
许七郎笑道,“不会,不会,我去洗漱一番就来。”
衡哥儿允许了许七郎一起睡午觉,是为了打消许七郎的胡思乱想。而这个做法,的确是收效甚佳的。
6、第六章 花到荼蘼(三)
下午衡哥儿睡了午觉起来,就在丫鬟的伺候下洗漱收拾穿戴好了坐在书房里面着南窗的地方看书,许七郎还在床上睡着,只差打呼噜了,几乎要睡了一个大下午才被丫鬟给唤醒了。
晚饭时,许大舅也就回了府里陪妹妹用膳,饭后,许氏怕光线不好衡哥儿看书伤眼睛,就不让他看书,衡哥儿就和许七郎去玩华阳道,虽然衡哥儿比许七郎小两岁,但是玩这些智力游戏,诸如华阳道,双陆,九连环,围棋等等,许七郎从来就赢不了。导致他就不大爱和衡哥儿玩这些了,更喜欢和衡哥儿玩爬树,骑马,踢毽子,抽陀螺等等体力游戏。不过要是玩体力游戏,衡哥儿一般就是站在旁边当观众,根本不身体力行。
两人本不是能够玩到一块儿的性格,但是两人都没有别的玩伴儿,所以也就只得和对方好了。
打发了两个孩子自己下去玩之后,许大舅也就和许氏以及大太太移到次间去说私房话。
许氏住在扬州,和娘家就特别近,再加上许氏小时候,许大舅就特别疼爱这个小了他十几岁的妹妹,两人之间就几乎没什么罅隙,十分亲近不说,也几乎是无话不谈。
大太太对姑奶奶特别好,十分亲近,也无不与此有关。
大太太已经年过不惑,算是在步入老年了,自然不能靠年轻美貌抓住丈夫的心,所以要让许大舅对她亲近仰仗,不仅要治理好内宅,和姑奶奶处得好,那是一顶一重要的,再说,许家还要仰仗季大人在朝中做官。
许大舅长相儒雅耐看,留着修得整整齐齐的短须,面上总是带着三分笑,内里的情绪则是丝毫不显的。
此时他和妹妹对坐着,旁边则坐着大太太秦氏。
许大舅和许氏商量事情,也并不避着大太太,这更让大太太明白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分量,也知道要和姑奶奶好好相处。
许大舅说,“月前,给妹夫去的信,回信近来也该到了。”
许氏端着茶抿了一口,沉吟了片刻,“就看老爷是什么意思了。如若老爷是让我带着衡哥儿进京呢,我就带着衡哥儿进京,如若他觉得我还是在这里好,我就在这里守着衡哥儿,衡哥儿是个会读书的,过几年,也该可以考秀才了,他争气得很,我不信他不能光耀门楣。”
当初,许氏从京城带着衡哥儿回扬州,别说另外几个兄弟媳妇,就是大太太秦氏,就在心里小瞧过这个姑奶奶许氏的。觉得她是被季大人嫌弃,所以才让姨娘在京城里管家,让她回了扬州来,不过后来看许氏不惊不怒,带着儿子深居简出过日子,又把儿子教导得这般好,她们在心里自然也不得不高看许氏了。再说,这些年来,季大人给扬州写信,大太太也看过写给许大舅的信,信里对姑奶奶许氏是十分看重仰仗的,而季大人这一年在京里又升了官,这些也都是许氏的脸面,他作为娘家嫂嫂,也是与有荣焉,对许氏哪里能不给十分尊重。
许氏的这一番话,许大舅听得出她语气里的赌气,就说,“妹夫对衡哥儿这件事上,的确是做得不好。不过,我看这次,妹夫定然是会好好考虑衡哥儿的事了。
自从先皇登了仙界,现在小皇上登基,首辅李大人权势愈来愈大,又加上太后赵家,朝堂上也不安生,妹夫两边不靠,还能升官,那是相当不错了。但妹夫心里也不安稳,要是他信里不让你和衡哥儿入京,也是好的,毕竟还是扬州安稳。”
许大舅说完,大太太也说,“只要衡哥儿争气,无论是在哪里住,又有什么不好。要说,京里的气候风物,又哪里比得上扬州,在扬州住着,身子骨都能好几分。”
许大舅说的是大道理,大太太则是说的小道理,许氏听了就笑了笑,道,“衡哥儿身子差,学习又用功,我倒是更想他在扬州长大,这样才更好些。不过,进京也有进京的好处。衡哥儿大了,要是大家还不知道季侍郎家里有个嫡长子,那也不好。再说,衡哥儿也该入族谱了,得提点提点老爷才行。”
许大舅也点头,“这个的确是一件大事。衡哥儿懂事稳重,三岁看到老,当年他三岁已经是秀外慧中,说话做事井井有条,将来成就定然不小。他要是上了京,妹夫一看到他,不消我们说什么话,他就决计不会把衡哥儿往外推。这个嫡长子,是不会错的。”
大太太不知道衡哥儿身体上的缺陷,于是听两人的话,是云山雾罩,但是看许大舅的意思,也是不会和她解释的,不过她自己也有猜想,觉得是许氏和季大人闹了矛盾,或者是季大人宠妾灭妻,宠上了某个姨娘,这才不看重衡哥儿这个嫡长子。
雍京,季侍郎府。
季大人收到大舅子的来信,看了一遍,就知道了许大舅的意思。
虽然许大舅信里没有写接衡哥儿上京的话,但是季大人看得出里面的潜台词。
衡哥儿已经大了,长得健健康康的,而且小小年纪,已经写得一手好字,很有柳公权的味道,已经熟记了四书五经,写给他的两首诗也是工工整整,且已带有凌云之志。
不过季大人对许大舅的这个信,并没有全信,觉得其中有许大舅夸大之嫌。
要说七八岁熟记四书五经,朝中也有少年天才的大人是办到了的,就说现在作为首辅的李元卿李大学士,就是七岁熟记四书五经,八岁通知其意,十二岁考上秀才,十七岁中进士位居传胪。
所以,他的儿子也不是做不到七岁熟记四书五经,只是,季大人不愿意相信罢了。
许大舅的信里只是让他给请好的夫子,以免差的夫子耽误了衡哥儿的学业,但是这些无不是在让季大人承认衡哥儿嫡长子的身份,而且也有让衡哥儿入京有好的夫子教授的意思。
但季大人想到衡哥儿那不男不女的身体,还是无法下定决心。
这天,季大人接待了老家来的一位堂兄。
要说,季家也是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只是季大人这一房不争气,祖父败光了家产,他父亲又是庶子,分家的时候自然没什么家产,然后父亲死得早,他被母亲拉扯到十二岁,母亲也过世了,他无别的兄弟姊妹,就被寄养在叔父家里,被寄养的日子很不好过,他得了机缘,就到了扬州梅花书院去读书,在书院里住着,倒比在叔父家里住得舒坦,之后他就在扬州结识了盐商许大舅,许大舅将妹妹嫁给了他,带了巨额的嫁妆过去。许氏是个十分擅长持家的人,绝对算得上一等一的贤内助,季大人从此不用忧心任何事情,专心致志读书,次年就中了举人,进而一举中了进士,然后又考中庶吉士,用许家的钱财活动,留了京师六部做官,短短十几年,已经是三品侍郎,羡煞旁人。
想到这些,季大人不是不念夫人许氏的好的,只是许氏内心里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性子,当年许氏带着那孩子离开京师回扬州,季大人也后悔过,不过季大人不是个会让步的人,以至于许氏在扬州一住就是七八年。
季大人接待的这位堂兄,就正是当年他寄养的叔父家的长子,此人早些年也考中了进士,不过自然没有季大人这么好的际遇,一直外放做小官,此次进京是述职的。
季大人自然就好生招待了他。
堂兄觉得当年季大人受过他家的恩,所以也老实不客气,住得坦然不说,对季大人家里也是颇多指点,然后就提到子嗣的问题。
堂兄说,“华云,你这官倒是越做越大,只是这么多年,居然没有承嗣子,为兄家里儿子倒是多,过继一个给你,你看如何?”
季大人面上倒是淡淡笑容,眼神却很深,想了一想之后,就把许大舅写的信给堂兄看了。
堂兄看后脸色变了一变,道,“怎么这么多年,就没听提过这个季衡。”
季大人像是些微赧颜,叹了一声才不疾不徐地说道,“衡哥儿这个孩子,出生时身子弱,担心养不活,不敢高调庆贺,怕折了他的福,而且大夫也说京师天气不适合他的身子,就让你弟妹带着他回了扬州庄子上养着,亏得是如此,衡哥儿才长到了如今,而且看得出是有几分聪明才智的。我已经准备接他入京来,来年大姐儿出嫁,也顺道将他上了族谱。”
堂兄讨了个没趣,讪讪说季衡的字很不错,又夸奖了几句,不再提要过继儿子给季大人的事了。
季大人经过堂兄一事,便也知道了必须将季衡接进京来。
便提笔写信,不仅写给了许大舅,还给许氏也写了信,又安排了京里管事,准备下江南去接许氏和衡哥儿一道入京。
7、第七章 花到荼蘼(四)
许氏和许大舅都收到了季大人的信。
是时,许氏这个许家的姑奶奶还住在许家的宅子里作客,她每年总时间算起来总有几个月会住在许家里的,许家的主子下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许氏对人大方,她住在许家,下面时常给她帮忙的下人们都能得到更多赏赐,故而都喜欢她来住。
许家大太太也是很希望她住在这里的,要是那些个漂亮的新姨娘们很没有规矩,她出手太过会惹得许大舅不高兴,姑奶奶出手说姨娘们几句,许大舅却不会怎么着。
而姨娘们,其实在许氏住在许家时,她们倒是要松快不少,因为大太太不少时间要花在许氏身上,在她们身上琢磨的心思就少了,不会对她们太苛刻。
所以许氏住在许家,那是皆大欢喜。
衡哥儿住在许家,每日里计划并不会得到改变,依然和在桃花庄上没什么差别,不过是看书习字,夫子朱先生被放了假,朱先生给衡哥儿做夫子,反而是自己受益匪浅,他是个钻牛角尖的人,给衡哥儿授课,不过是教他习字和照本宣科地说一说四书五经,时常被衡哥儿举一反三地问一问问题,他收了不少束脩,也不好不去好好思考回答问题,给衡哥儿当夫子这三四年,他觉得自己反而长进了不少,想要参加这一年八月的秋闱,所以已经和许氏说好了回家去了,不给衡哥儿做夫子了。
衡哥儿虽然没有了夫子,每日里学业却丝毫没有放下。
他几乎是过目不忘,博闻强记,又有着前一世的阅历,看待事情全面谨慎,对这一辈子,他也算是有了很细的计划。
因为身体限制,他必须要在季大人跟前争一个嫡子的位置。
如若被作为女儿,在这个需要女人三从四德的时代,他的日子会非常不好过,相夫教子绝对不是他所想的。再说,他身体是那种样子,到时候恐怕也不能嫁人,嫁到夫家去,也会被嫌弃,而且,因为是两套生育系统,很大可能是两套都不能使用,是没有生育能力的。
再者,他身体上的缺陷,在他现在还小第二性征没有发育的时候还好,要是到了第二性征发育的时候,他就必须每日吃药来维持激素平衡,不然会有生命危险。
要是嫁人,哪个男人想娶一个成天吃药又没有生育能力的女人。
所以,还是要作为男人才行。
作为男人,可以建功立业有自己的人生价值就不用说了,到时候娶了妻子,妻子嫁给了他,从此只能依附于他生活,想来也不会将他身体上的缺陷说出去,而他也会对这个女人好,两人扶持过这一辈子。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季大人承认他嫡长子身份的基础上。
如若季大人不承认他,而他又有了另外的儿子,家业就会给这个儿子继承,要是他没有别的儿子,而季家作为兴化那边的望族,到时候说不得会有季家族人在季大人百年之后来接收他家的家业,而他季衡则什么都分不到。
虽然存在很多这方面的问题,但季衡倒没有花太多时间去想这些,因为许氏和许大舅都不会让他吃亏的,他们会一步步逼迫季大人承认他的身份。
衡哥儿在许家,许七郎本要进自家学堂里读书,因为夫子也不是什么好夫子,不过是让许七郎背书然后给说一说大意也就罢了,每次许七郎是好不容易撑着不打瞌睡,在衡哥儿在的时候,他就坚决不进自家学堂读书,反而更喜欢跑衡哥儿那里去和他一起学习。
他自己看书背书,有不懂的地方问衡哥儿,衡哥儿还比夫子讲得生动得多,再说,衡哥儿长得好看,声音又清脆稚嫩,不比听夫子含含糊糊的讲授要好得多。
而大太太这时候也不管许七郎,于是许七郎就赖在了衡哥儿的书房里,许氏让给他准备了一张书桌,两个小孩子就每人占据一张桌子读书。
许大舅拿到信,这一天甚至没有出门应酬,让婆子传话进仙霞居,让许氏去了前院书房,许大舅就坐在里面等她。
许氏知道是大事,而她身上的大事,并不会有几件,于是进了书房,和许大舅问候了一声,坐下后就开门见山直达主题,“大哥,是老爷的回信到了吗?”
许大舅笑着点点头。
许氏看他高兴,就知道是季大人脑子没有打结,和他们同了心。
许氏也笑了,“老爷是什么意思,请夫子给衡哥儿?”
她看许大舅这么高兴,必定是让她带着衡哥儿进京,当年她是抱着儿子灰溜溜下扬州,现下这样回去,季大人不派人来接,她是不会简简单单动身的。这样问许大舅,也是故意的。
许大舅将一封还没有拆的信递给许氏,又将一封已经拆开的信纸给她,许氏作为商户小姐,是识文断字的,而且当年许家上下都宠她,任她发挥,她的水平还不低,不仅是识文断字,连做账看账打算盘这些都懂。
许氏先将拆开的那封信看了,是季大人写给许大舅的,先是隐晦地说了几件朝廷里的事,然后就是感谢他对许氏和衡哥儿的照顾,又说衡哥儿居然一转眼就长到这么大了,他这个做父亲的还没有见过他长大的样子,不免想念,而且衡哥儿的学业也的确应该抓紧,在他身边,有他这个父亲亲自管教,对衡哥儿更有好处。字里行间,全是殷殷父子情,完全忘了当年他要把衡哥儿摔死的事。
许氏看完之后,脸上还是带着笑意,眼神却冷了一冷,不过她也没有表达出对丈夫的不满,就又拆了还是封着的那封信。
这封信是写给她的,里面倒是写了几句问候她身体的话,又写了她一个人将衡哥儿带到这么大辛苦她了,然后就是说到衡哥儿的学业上,让许氏带着衡哥儿上京,这信是让漕帮带的,会很快,后面他会派管事刘开下扬州来接她和衡哥儿,让她抓紧时间整理要上京的东西,其他一切等她和衡哥儿上京了再说。
虽然季大人很是干净利落地表示让许氏带着衡哥儿上京,连许大舅都这么高兴了,但是许氏的神色在最开始的那一阵有笑意之后,就沉下了脸,眼神也深深的,并不见开心颜。
她将手里的信又给许大舅看,许大舅看了之后,却是了解这唯一份的胞妹为什么又沉下脸的。
许大舅就说,“明潇,作为大哥,我知道你的委屈,当年妹夫毫不留情让你回扬州来,现在又轻轻巧巧就让你进京去,别的什么也不说。你心里有怨气也是正常。但是,妹夫他现在已经是三品大员,你看朝中有几位大人是不惑之年就做到侍郎之位的?妹夫在官场上也是不容易,你作为当家主母,也该多体谅体谅他。再说,你是想让衡哥儿好,妹夫让你带衡哥儿上京,那就上京去,其他的,想太多也没有意思。”
许氏叹了一声,道,“大哥,虽如此,这举案齐眉容易,要夫妻同心,却是难啊。我许明潇自嫁给他,有哪点对不住他,我三年上因为无所出,就给他提拔了三个通房上来,他多看哪个姨娘几眼,我也都照样地抬举她。生了衡哥儿,衡哥儿身子是那样,他就没有一点情分,还要摔死他,他对我哪里有一点怜惜之意,对衡哥儿,又有什么父子之情。衡哥儿这样,他难道还要怪到衡哥儿身上吗,怎么不想想是不是他自己处在刑部为人苛刻损了阴德,害得好好的儿子这样……”
话还没说完,许大舅已经呵斥了她,“明潇,你这话怎么能乱说。”
许氏叹了口气,住了嘴。
过了一会儿,才又说道,“他当初对衡哥儿怎么样,我也就不想了,我带着衡哥儿在扬州住的这些年,年年几万两银子上京,一个公侯府,节省着花用,每年也只得这些银钱,他花用都是我的陪嫁,我经营出的,要是我进京了,他待衡哥儿又如当初一般狠心,我这次是不会如上一次那般带着人一走了之的。”
许大舅知道许氏一向是心高气傲,只是吃亏就吃亏在不是生为男儿。
许大舅又劝了她几句,让她千万不要和季大人执拗,然后就商量起进京的事情。
这要进京的事情,许氏又有牢骚,“我嫁给他时,他家里哪里有产业下人,当初就只一个小厮刘开在身边,这个刘开笨手笨脚的,只因是他自己家里的人,就死命提拔,现在已经是府里一等大管事了。我当初带去的陪嫁,比起他这个人不知能干多少倍,他却还看不上眼,这次又派这个刘开来接我,也不派一个和我同心的人来,他这是故意的呢。”
许大舅只好说,“要是妹夫没说让你带着衡哥儿上京,你倒没这么多牢骚,这如了你的意,让你上京了,你反而话多。”
许氏看着许大舅,撑出一个笑来,“我要离开扬州了,以后哪里再来机会和大哥你这样坐着对你牢骚。”
许大舅十分疼爱这个小妹,也笑了,是发自内心的温暖的笑,“以后我得机会也会常进京城去,到时候,你哪里找不着机会同我说。”
许氏道,“反正不会如这几年这般方便。”
许大舅道,“我也就你这么一个胞妹,你要怎么样,我难道不是站在你这一边,妹夫要是事情做得过分,我也会替你说话的。”
说了这些,两人又讨论了些入京的事情,然后许氏就进后院去和大太太说了要入京的事情,大太太则很为她高兴,要帮着她整理行李,而且让用许家的大商船上京,这样东西装得多,而且在船里住着不逼仄。
许氏回到仙霞居时,衡哥儿和许七郎还在书房里,许氏在门口看了认真专注的两人几眼,许七郎在问衡哥儿问题,他规规矩矩站在衡哥儿旁边,衡哥儿则一手撑着下巴,像个小大人一般,微眯着眼睛淡淡说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指教导学生的时候,不到他想弄明白其中意思而不得的时候,不能去给予开导,不到他想出来了但是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教给他一方面的知识,他却不能由此而推断其他方面的,那就不要再教他了。这是从教育者的方面来说的,让学生要有自主思考的能力,作为学生,当然就要做到自主思考,学会举一反三,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不断去劳烦老师了。”
他的神色平淡,看了许七郎一眼,许七郎就笑了一下,“我下次不会随便劳烦你了,一定先好好自己想。”
衡哥儿道,“既然知道了,就赶紧去看书吧。”
说着,就又要埋下头去,但是眼角却看到了在门口的许氏,他便起身过去,“母亲,有什么事吗?”
许七郎也看了过来,许氏道,“没事,做自己的事情去吧,你们学习刻苦,但是也不要忘了休息。”
许七郎笑道,“姑母放心,我们定了明天出门去书局买书,顺便就在外面玩一玩。”
许氏笑着点了点头,就离开了。
8、第八章 那时少年(一)
傍晚许七郎回去大太太那里问了安,和大太太说了一声,就一股脑又跑回仙霞居来用晚饭。
许氏这里的厨子,除了有做淮扬菜的外,也有做京菜的,特别是做京里的点心,很有一手,所以许七郎很喜欢在这里蹭饭吃。
饭后许七郎又想留宿,被许氏不动声色让丫鬟给送回大太太那里去了。
衡哥儿只白天看书,晚上是从不看书的,就和许氏坐在一起,他自己研究围棋,许氏则和他说些话。
“衡哥儿,你父亲来了信,派了人来接我们娘俩儿进京去。”
许氏经过一天的沉淀,说起这件大事,也已经是镇定平静非常。
衡哥儿白嫩嫩的小手,还带着婴儿肥,握着陶瓷材质的白子,手比白子更加洁白,他的手分明顿了一下,才放到棋秤上。又抬起头来看向许氏,黑亮的眼睛宛若黑宝石,柔柔地看着许氏,轻声说,“母亲,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衡哥儿就是太聪明了,许氏一说这句话,衡哥儿就知道她有担心季大人到时候会对衡哥儿不满意。
许氏轻叹了口气,伸手握住他的小手,在手里揉了揉,道,“母亲只盼着你长命百岁呢,你上学太刻苦了,不注意身子,可不行。”
“算不得什么,又没有挑灯夜读,更不是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衡哥儿笑了笑,又说,“父亲让我们上京去,是不是要收拾很多东西,要回家去了吗?”
衡哥儿说话总是能够切中要点,而且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许氏想要衡哥儿对她撒娇有亲子之乐,却是不可能的。
许氏略微有点遗憾,衡哥儿太沉静了,不过,衡哥儿的从容镇定又正好是她可以骄傲的地方,她便收起这点遗憾,说道,“的确是要回家去收拾整理东西了,这阵子家里一定乱糟糟的,你在家里,怕是会住得不好,要不,你就住在舅舅家里?”
衡哥儿摇了摇头,“母亲,不用了,我和你一起回去,你不在舅舅家,我住在这里,也很多不方便。”
许氏想了想衡哥儿的身体,认为他说的也很有理,“那好吧,就和我一道回去。这几天,我也先在城里置办些东西,你需要什么东西,也都让买好,到时候带进京里去。虽然雍京是一国之都,但是很多东西,还是扬州的好,而且便宜。除了这些要用的东西,带一些土产去送礼,也是必须的。”
衡哥儿想了想,说,“我没什么特别要带的东西,明天和七郎去书局,多买些在京里难买的书也就罢了,其他的,母亲做主就好。”
许氏笑道,“你嘴里就只有书。”
衡哥儿道,“是母亲您太好,其他都安排得井井有条,也不需我去想什么。”
许氏被衡哥儿这马屁拍得十分高兴,又搂着亲昵了好一阵,才放过他继续去下棋。
衡哥儿得知要去京城,其实心里并不如表面这么平静,他挺高兴的,这次进京,他一定会让他父亲承认他儿子的身份。
第二日,许氏开了很长的单子让管事去采买东西,又叫来绣坊做衣裳,让绣坊按照现下京城里的流行样式做,不仅是她和衡哥儿的,连要跟着进京的丫鬟和管事妈妈也给做两套体面的,又叫来银楼给做京里时兴的头面首饰……
虽然扬州是大雍一等一繁华之地,许氏住在这里,并不会显得俗气,但许氏还是害怕自己进了京,衣裳首饰跟不上京城里的时尚,让人小瞧了去。
除了这些,胭脂水粉各种香料,她也都让买了很多好的,到时候去了京城给姨娘们算是见面礼,用来送人也行,毕竟扬州要比京城里便宜很多。
然后就是衡哥儿要吃的药,又准备了不少预备着。
其他零零碎碎,置办好了,也都用箱子装起来,先放在仙霞居里,到时候直接从扬州装船上京。
衡哥儿和许七郎去书局买书,许氏身边除了几个顶用的男管事就全是女人,衡哥儿出门,她便也没人安排在他身边跟着,就去让大太太安排了人跟着两个人。
大太太疼许七郎,就差把他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里会不安排好。
不仅安排了两个比较懂事的小厮跟着,还安排了两个得力的管事跟着,临着两人要出门,又是千叮呤万嘱咐,敲打两个小厮都说了好一阵,让务必保证两个少爷的安全。
衡哥儿和许七郎却没怎么在意,衡哥儿是心性一向平和镇定,出个门并不放在心上,许七郎则是能够出门就很开心,把他母亲的话左耳进右耳出。
从大门出了许家宅子,外面就是一条不窄的巷子,马车里面空间不大,衡哥儿先是正襟危坐,许七郎则掀开车窗帘子看着外面,车进了大街上,虽然此时时辰还早,但外面已经是热闹非常,叫卖吆喝的,路上偶遇说话的,马车的轱辘声,抬轿子轿夫的声音,还有乞讨者的声音……
衡哥儿不由也感了兴趣,探头过去看,许七郎看他要看,就给他让了一个位置,两只脑袋凑在一起看着外面。
衡哥儿面皮洁白,肤若凝脂,毫无瑕疵,许七郎侧了一下头,目光就几乎完全被他的面颊所吸住了,然后又看到他鸦翅一般的长眼睫,黑幽幽如夜空一般的眼瞳。
许七郎看着他就不再看外面了,衡哥儿侧头瞥了他一眼,“你盯着我做什么?”
许七郎面色一红,赶紧又看车窗外,道,“没看什么。”
衡哥儿蹙了一下眉头,他就赶紧转移他的注意力,“衡弟,你看有卖面人的,我们下去走路,边走边买东西,怎么样?”
衡哥儿对小孩子的这些爱好不感兴趣,说,“你要下去就下去吧,我就这样坐马车去。”
许七郎就觉得很没意思,也不说要下马车了。
扬州文风十分之盛,昭元元年大比状元就是出自扬州,这里书局自然也不少,甚至有专门的一条街,这条街除了书局多,也有古玩铺子,文房铺子,乐器铺子,装裱铺子等等,两人在街口下了马车,马车夫就把马车赶到附近的马车驿站去等,跟着两人的小厮和管事就赶紧跟上两人。
衡哥儿是个漂亮得有些过分的孩子,人小却气定神闲,很有些违和感,他带着许七郎先进了一家书局,然后他就开始淘书,许七郎则去翻坊间话本,这些话本,多半是荤素不忌的,而且还带各种带劲的插图,甚至专门的春宫也会放在书摊稍稍隐蔽的地方卖,民间接受能力十分强,根本不以为意。
许七郎虚岁十岁,实岁才九岁,在现代,那还是实打实的儿童,不过在孩子一向早熟的古代,十二三岁就开始给安排通房丫鬟了,许七郎去翻话本,书局里的伙计也没说什么。
衡哥儿则是挑了当朝大儒宋伯斋先生新出的一本庭训册子,又买了一套《资治通鉴》,交给旁边跟着的小厮抱着,又看到了架子上有一套《夜航船》,不由眼前一亮,他人太矮,拿不到,就对小厮说,“许前,你将那套书拿了。”
许前手里抱着书,没法子拿,就只好把手里的书放到旁边凳子上,再去拿书时,已经有另外一个人将书拿了。
许前只好看向衡哥儿,衡哥儿则看向那个抢走书的书生,书生一身月白直裰,戴着文士巾,面如朗月,目似晨星,端的是十分俊朗的容貌,一身风流。
他正要抱着书去付账,发现衡哥儿盯着他,他只好停下了步子,看向衡哥儿,因衡哥儿十分好看,像个雪娃娃,他脸上就不由带上了笑,道,“这位小公子,你这样盯着我,有何见教?”
衡哥儿说道,“你手里的书,是我先看上的。”
书生愣了一下,笑着道,“你喜欢这个书?”
衡哥儿神色从容,“是的。”
书生叫来伙计,“张岱先生的夜航船,你们这里还有吗?”
伙计说没有了,只有这一套,书生只好对衡哥儿说,“只有这一套了,我将这书让给你,我再去别家看看。”
衡哥儿看他这样谦让,自己也不好没有礼貌了,只得说,“不用了,你留着吧,我去别家看看就好。”
书生还要说什么,从另一边转过来另外两个书生,说,“文淳兄,你可好了,我们走吧。”
苏文淳只得对衡哥儿道,“那有劳小兄弟去别家看看了,这套书,你就让给我。”
衡哥儿点了一下头,另外两个书生看苏文淳在和衡哥儿说话,就觉得诧异,“这是谁家的孩子?”
苏文淳道,“他也想要张岱先生这套书,不免让他割爱了。”
其中一个就说,“他这么小,只怕字也不认识几百吧。”
衡哥儿没说话,只是淡淡看着他们,小厮许前要上前辩论,被衡哥儿拉了一下袖子,只得忍了,苏文淳大约也是认为衡哥儿字也不认识多少,所以就没有说同窗什么,只是又和衡哥儿点了一下头,去找伙计付了账,抱着书和同窗离开了。
许前毕竟还是知礼的,等他们走了,才说道,“看他们这个样子,倒像是梅花书院的书生,只是却这般不知礼。”
书局伙计则道,“他们都是梅花书院的,刚才那位买书的公子,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呢。”
许前不以为意,“怎么个有名法,不是还没中进士吗,还不是在书院里做学生。”他这样说,不是看不起读书人的意思,其实只要是读书人,就是很受人尊敬的,他只是假了衡哥儿父亲季大人的威罢了,季大人当初可是考的二甲前几名,现在又做到了侍郎的官位上,怎么着,这些书生在他面前,也都算不得什么。
伙计很瞧不上许前这做小厮的,就说道,“虽然现在没中进士,但以后中进士也是简简单单的事情。梅花书院里,称文才第一的是谁,苏子淳,就是他了。你不会连苏才子的大名也没听说过吧。”
许前当然是听过苏才子的事迹的,正要辩驳,衡哥儿就仰着头看了他一眼,许前已经十六岁了,比衡哥儿大不少,但是衡哥儿这一眼,却看得他闭了嘴,衡哥儿说道,“我们一会儿去别家再看看就好,何必因这些事多嘴。中进士是不是简单的事情,即使皇上也说不得准,谁又能说他说的就是准的。”
说完,就去找许七郎,也不管那个伙计面色涨红说不出话来,反而是许前笑盈盈抱着书放伙计跟前让算账。
许七郎正偷偷摸摸翻着一本书,衡哥儿拍了他的胳膊一巴掌,把许七郎吓得不轻,看到是他,就赶紧把书合上,衡哥儿看了一下书皮,“‘梅娘子’,这是什么?”
许七郎将书赶紧压到另外的书下面去,又拉着衡哥儿往一边走,道,“你的书买好了吗?”
衡哥儿道,“还要再去别家看看。”
许七郎就说,“嗯,那好。你买了什么,都替我也买一模一样的一套就行了。”
衡哥儿,“……”
衡哥儿无语了一阵之后,就又说,“你要买话本,你就买,我又不会说你什么。”
他这么一说,许七郎就笑意盈盈地要回去拿话本,没想到衡哥儿还有接下来的话,“只是有些太过分了的书,即使我不说你,你自己看着,不觉得不妥当吗,再说,你带回去,你是和大舅母住在一起,屋子里丫鬟婆子那么多,进进出出,让女儿家看了,你不觉得害臊。”
许七郎,“……”
许七郎第一次见识衡哥儿可以一口气说这么多话,平常怎么逗,衡哥儿话都不多的。
9、第九章 那时少年(二)
又进了几家书局,衡哥儿将要买的书都买了,而且还去翻了一下许七郎翻过的那本《梅娘子》,草草翻了翻,就知道梅娘子是《媚娘子》的谐音,讲一个欢场红牌的故事,里面内容自然是十分香艳。
衡哥儿在心里叹了口气,将书默默放了回去,许七郎转过身看到他放下的是这本书,瞬间就睁大了眼,凑到他耳边去小声说,“哎呀,你不要看这种书。”
衡哥儿瞪了他一眼,“你才多大呢,就看这种书。”
许七郎红着脸和他对峙,“我比你大,衡弟。”
衡哥儿转过身就走了,不再理他。
之后进了文房铺子,衡哥儿还不和许七郎说话,许七郎就觉得不安起来,衡哥儿挑着毛笔,铺子里的学徒虽然看衡哥儿很小,但是见他穿着精致,满身贵气,便丝毫不敢怠慢,和他介绍起毛笔来,衡哥儿只是随意听着,在手掌心里用笔上的毛刷着感受软硬度。
一只好的毛笔才能写出好字来,不同的笔,写不同的字,衡哥儿每天写字多,耗笔也不少,他买笔从来就是自己挑,这样才能买到顺手的。
想着要进京,说不得进京了一段时间不能出门买笔,他便挑了好些支,这些笔价格都不便宜,伙计看他小小年纪,倒是个大主顾,于是非常开心,一直在衡哥儿跟前说话卖好。
衡哥儿又去挑墨,伙计就又给他介绍起墨来,从徽墨中一等一的贵重的歙县墨,到一般文人喜欢用的休派墨,他还没说完,刚才一直插不上话的许七郎就说,“这么多话做什么,倒把我们当成了没见识的人了,谁不知道这些吗。让你们掌柜的将好墨拿出来,又不是买不起。”
这一席话把那个伙计说得脸上笑容也勉强起来,在文房铺子里做伙计学徒的,一般都是长相清秀识文断字的小年轻,也只有十来岁,面皮还挺薄的。
衡哥儿就瞥了许七郎一眼,轻叹了口气,对伙计道,“这些墨品次太差了,再拿好墨来吧。”
伙计讪讪的,赶紧去办了。
等买了墨出门,衡哥儿就小声说许七郎,“你看你对着一个伙计说话那么冲,有礼貌没礼貌?”
许七郎在衡哥儿面前,总觉得反而自己是弟弟,衡哥儿是哥哥,有点不服气,但是想到之前衡哥儿和他冷战,就只好忍了,说道,“本来就是,他在我们面前卖弄学识,好像谁是乡巴佬不懂那些一样,还拿次墨来充好墨,真是过分。”
衡哥儿只好不说他了,许七郎又问他还要买别的东西不,衡哥儿看跟在后面的管事和小厮手里都提满了东西,便说道,“不了,回去吧。”
太阳已经烈起来了,衡哥儿不是很喜欢晒太阳,容易头晕。
刚走没有两步,就见从前面的古玩铺子里闪出光芒来,好些人围在那里看,许七郎是个爱热闹的,就也要凑去看,衡哥儿赶紧让小厮过去把他护着,怕他出事。
一路跟着付账的管事则守着薄胎瓷器一般易碎的衡哥儿,又问从人圈子里出来的人,“里面这是看什么呢?”
对方捻了捻胡须,笑着道,“是一扇落地屏风,用三色金绣了九龙出海,端的是漂亮壮观。”
他这么一说,让衡哥儿都感了兴趣,但是又自恃身份,不想过去挤,幸好管事很有心,就把衡哥儿抱了起来,衡哥儿最开始还很别扭,但是坐在管事的肩膀上,人就高很多,一下子看到了店子门口的屏风,果真是十分漂亮的三色金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衡哥儿让管事将他放了下来,又有人小声讨论着,“说是要送给首辅李大人做寿礼呢,九龙出海,这种礼,有人敢送,李大人还不知敢不敢收。”
就有人笑道,“怎么不敢收。现在小皇帝十岁都没有,朝堂上下,还不都是李大人说了算。”
后面这句话,声音还不小,不少人都听到了,大家也只是笑笑,不以为意。
大雍朝虽然要求一般民众不得妄议朝政,但朝廷里忙着党争,皇位上坐着一个十岁的小孩儿,有发言权的太后顾着为娘家争权夺利,而且她还不是皇帝的亲娘,由此可见,很多大逆不道的话,随口说了,也没人管。
许七郎钻进了最里面看了屏风,又钻出来,回到衡哥儿身边,撇撇嘴,说,“我还以为是什么,原来不过是个屏风,在买主面前展示一下阳光里的光泽。”
很是不屑的口吻,又拽上衡哥儿的手,道,“太阳这么烈,你看你都出汗了,赶紧去上马车,回去吧。”
衡哥儿由着他拉着自己,走到一边的柳树下面去,他们的马车已经过来了,他们被管事托着上了马车,衡哥儿用手巾擦擦汗,又递给许七郎,许七郎一边擦汗一边说,“那个屏风,是三色金绣的,以前说是皇家才能用,现在谁管呀,我们家里就不少呢。”
衡哥儿看他叨叨不绝,就道,“但是你家绣的是龙吗?”
许七郎笑了笑说,“当然不是。其实我刚才仔细看了,是绣的三爪金龙,不是五爪的。三爪只能算是蟒,也不算是逾矩了。”
衡哥儿笑道,“你懂的倒多。”
许七郎目光灼灼地盯着衡哥儿,“那是当然了。这下,你也有佩服我的地方了吧。”
衡哥儿抿了抿唇,点头,“是啊。”
两人回了家,许氏叫了管事去问了话,衡哥儿进了自己房里洗了澡换了衣裳才出来,许氏就说,“你大舅母说去她那里用饭,我们就过去吧。”
衡哥儿不耐走来走去,但是也只好跟着母亲过去,大太太将午膳就摆在她住的正房里,许大舅居然也在。
许七郎就又把在街上众人围观三色金绣的屏风的事情说了,许大舅很是淡定地说,“虽然在我们这些人家,三色金绣这样的东西常见,在外面,倒不定是常见的。”
大太太也点头,“倒是这样。”
许氏倒是注意力不一般,说,“这是谁送这种礼给首辅大人,不是故意惹来天家的不快么?”
许大舅说,“这不是还没送出去,就来弄得人人皆知,恐怕是故意而为。不管是谁要去送,这都是故意不讨好。”
衡哥儿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想着事情,他所处在的家庭,可算是大雍朝最上等的富贵之家了,所吃所穿所用无一不精,但他也知道,这个国家,吃不上饭的人也还多着呢。
说国事也没什么意思,大太太身边的丫鬟又问可否上菜了,大太太就说上菜,大家也就收起了话题。
晚上许大舅在了大太太正房里留宿,这实在难得,大太太还正高兴呢,许大舅就和她说,“让七郎跟着妹妹上京去,和衡哥儿作伴。”
大太太当场就愣住了,“让七郎跟着明潇上京去?”
许大舅点点头,“是这样。七郎在家里上学,哪里学得到什么东西,他只服着衡哥儿管教,跟着衡哥儿的时候,他才是向学的。再说,去了京里,妹夫怎么也会给找好夫子,衡哥儿有什么,难道七郎还会没有?都放心吧。”
大太太哪里乐意,七郎就是她的心肝肉,“七郎在家里怎么就学不好了,京里有什么好的,让七郎跟着去。他在我跟前,我看着才能安心呐。”
许大舅已经定好了主意,“已经这么定下了,你这些天好好给七郎准备行李,到时候他就跟着妹妹一起走。”
大太太又要闹,住在抱夏里的许七郎不知怎的却来了正房,在门口问候道,“母亲?”
大太太听到他的声音,就从罗汉榻上起了身来,“七郎,什么事,进来吧。”
七郎只穿着中衣,笑着跑到她的面前,又埋进她的怀里,“母亲,我可以跟着衡弟他们进京去吗?”
大太太看他这么高兴,就板了脸,道,“你怎么知道的。”
许七郎看了她一眼,又看许大舅,笑说,“难道不是的。”
许大舅说,“是这个意思,不过不是让你上京去玩的,是上京去好好读书。等你读得差不多了,还要回祖籍来考试。”
许七郎根本没有看他母亲那难看的脸色,就已经欢兴鼓舞,说道,“我还没去过京城的呢,母亲,我去了京城,就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玩好吃的,要是有,我就让人带回来给你。”
大太太哭笑不得,又在榻上坐下了,忍着一腔怒气看着许大舅,许大舅却只是说道,“无论怎么想,七郎跟着去京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老大老四都已经在外做生意,家里现下只有他一个男丁,跟着一群内眷厮混,我看不出他能有什么出息,让他进京,他反而能够学好。”
许七郎点头道,“父亲,母亲,我一定会刻苦学习的。”
大太太叹了口气,又把儿子揉在怀里,“都说女大不中留,现在儿大也不由娘了。”
许大舅说,“慈母多败儿。”
许七郎瞥了自己父亲一眼,就又笑着腻在大太太怀里,“母亲,我一辈子都最在乎你,等我有出息了,就好好孝顺你。”
总算是把大太太逗笑了。
第2节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