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旧事[娱乐圈](107)
不过就在苏韵很是满意地看着和松田圣子相谈甚欢的乡广美时,他被几个围上去的小迷妹哄着一开嗓,当场就让苏韵相信了人无完人这一句话。
谁能想到这么一个长得又高又帅人品又好的优质偶像,唱起歌来居然是个公鸭嗓!
他今天挑错了歌,平时唱适合他的歌时,他不是这样的。西城秀树在旁边帮忙开脱道。
苏韵挥了挥手得了吧知道你们哥俩感情好,但也不带这样睁着眼睛说瞎话的!
难为你了。穿过被歌声惊呆了的梅妍霜、中森明菜等人,苏韵一边说着,一边安慰地拍了拍松田圣子的肩膀。
没关系,爱一个人,就是要爱他的全部。松田圣子感叹着说。
热热闹闹地过完了第一日的拍摄,自此之后没了瘟神过来,剧组的拍摄都十分的顺利,在暑假过后的第二周,成功杀青。
在第一季杀青后,苏韵又在东瀛忙活了一个多月后期制作和任天堂的新游戏开发工作,然后嘱咐好赵励英帮她看好东瀛这边的生意,便坐上了飞往华夏沪市的飞机。
8月的时候,在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了那一场历时足足十年的运动的结束。
然后她就收到了来自祖国的邀请,诚邀她前往沪市的沪市电影译制厂,与译制厂的工作人员一起,进行她之前提交的电影的后期配音工作。
预计在新的一年的元旦,她的电影,将会投入成为未来文化宣扬事业的第一哨。
第141章 时代洪流(二更)
11月中旬的时候, 苏韵自沪市返回香江。
因为后期配音工作的原因,她就在沪市度过了十三岁周岁的生日,在10月1日的国庆节和当地的民众一起, 拿着小红旗庆祝了一天, 顺带收获了无数说她生日日期挑得实在好的夸赞。
回到香江后,苏韵又被苏阿婆和梅家姐妹哄着又补办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 四个人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家常饭菜, 吃得在外面总是只能吃各种鱼生寿司的苏韵几乎没感动成流泪猫猫头。
不过, 比起苏韵这种大伙齐齐祝贺的淳朴生日和遍布家常菜回忆的温馨生日,香江这边赵日赋七十大寿的生日,则是让人瞩目不已艳羡至极:11月19日这一天,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下令册封赵日赋为爵士, 使其从此成为了香江娱乐业里荣获爵士衔头的第一人。
苏韵听闻这个消息, 倒是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满:虽然这些年来她和赵氏算是对家, 但是看待事情的目光应该要对事不对人,赵日赋这一辈子确实为香江的娱乐业和内陆的教育事业出了很大的力, 这个荣誉绝对是他应得的奖励。
相比苏韵在感叹了一下后就老实地回了圣保罗销假和恶补的低调, 与TBB相对的丽映和嘉艺, 却是因为赵日赋封爵一事而不淡定了起来。
这几年, 赵氏电影被佳和以及各类型新兴电影公司挤压得很是艰难,以至于赵日赋听从了方茉娜的提议, 陆续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电视剧这边这可就给原本还能维持住表面平静的电视圈, 带来了不小的波澜。
现在趁着赵日赋封爵的喜气,TBB一连推出了不少大投资新作的消息,很是捞了一波关注度。
蛋糕就这么大, 一家吃多了自然就相应地让别家吃少了, 像丽映这样的香江首间电视台的老牌子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那就更别说是新兴的嘉艺了。
说到底也是赵日赋当年的战略目光好,认识到免费电视才是未来电视台的发展趋势,在丽映这个老牌电视台还是需要缴付一般香江市民难以负担的高价才可收看节目的收费电视台时,就主动申请了免费电视台的经营权。
在那个看电视节目还是小众奢侈娱乐的年代,靠着这一个完全免费、新625扫描线技术保证画面效果更佳的宣传口号,TBB就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的家庭观众,使得看电视这一娱乐方式迅速普及到千家万户,甚至使得香江整个地区都出现了购买电视机的热潮。
而那时的丽映高层却没有把这个新兴的免费电视台放在眼内,照旧维持这已经落后时代的400扫描线及高昂的收费,结果就令大量观众转投不需要交钱就能看而且画面更清晰的TBB。
最后,在1967年至1973年这长达6年的时间里,香江地区就只有TBB这一间免费电视台。
6年的时间,家庭观众的惯性观看习惯早就已经养成到深刻在骨子里。
丽映这时后知后觉地转型为免费电视台时,大局已定。
然而噩耗多数都是接二连三,同一年,香江第三家免费电视台嘉艺也正式开始启播。
不过嘉艺为了获得这个免费电视经营权,也是自我卷了一通:丽映获得的是和TBB一致的中英文电视台的经营权,使得旗下可以开设中文的本港台和英文的国际台,与TBB旗下的中、英文台翡翠台、明珠台相对打擂台;嘉艺这里,就只获得了中文电视台经营权,只可以营办一个中文台,并且还要空出每晚两个小时的黄金时间来播放教育节目。
且不说嘉艺在两个大佬的夹击下,只有一个中文台就相当于是半个电视台,难以分摊制作成本;而且这每晚两个小时教育节目所占据去的抢收视黄金时间,还正正就成为了嘉艺的死穴之一。
最骚的是,这些几乎称得上是苛刻的发牌条件,就是嘉艺他们自己人提出来的
面对这样的自我内卷,苏韵也是目瞪口呆地查阅资料和问了相关人士一番,这才明白到是因为他们想要参照英国那边的教育电视台制度,打造一个全新的商营教育电视台类型出来。
嘉艺那个占据了星期一至五下午两点到六点普通时间、以及晚上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两小时黄金时间的教育节目,苏韵也是慕名去看了一下:看得出他们很有野心,这些教育节目直接就是与香江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基督教职业训练学校这两个正规部门合办。
而这个教育节目的大部分课程都以成人教育课程为主,从汽修到会计到外语到绘画插花等等应有尽有不说,还设置了课外导修及相应的考试,考试合格的话还可以获取相应的文凭,放在后世俨然就是一间家大业大的远程教育公司。
不过,像这样的远程教育,放在义务教育基本已经普及的后世还好,放在香江目前这种中学毕业就能做白领的低配平均知识水平年代东瀛那两个要不是及时放弃教育功能,转型为综合电视台就差点倒闭的朝日电视和东电电视,大概就是它的未来方向。
偏偏就在这样的收支无法平衡的情况下,嘉艺还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电视台会不惜工本,制作大投资大制作的精品电视剧。
很明显,嘉艺的老板适合做未来那种为爱发电的理想型艺术商人,而不是当下各种抠门只为维持电视台运营的商业型老板。
感慨了一下嘉艺那迟早自己把自己作死的必然命运,苏韵又趁着课余时间,到处去拜访了一圈亲友。
这段时间吕少龙的恢复情况很是不错,听师母莲达说如无意外的话,今年农历新年他应该就能依靠拐杖站起来得知这个消息,苏韵由衷地为自家师父感到高兴。
那你呢?我听说你这段时间你又回那边了?苏韵在沪市的事,有心打听都不难知道。
是呀,既然都已经染红了,干脆就表明态度反正我的电影不能在这边播,倒不如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出一份力。苏韵老实地回答道。
那你要特别注意点。吕少龙叮嘱道。
放心吧,明年我就要准备考美国的大学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苏韵眨眨眼,是不是很适合我?
想起苏韵从前拿来给他看的那绚丽奇幻的七重宝塔,和苏韵靠着电影特效成功在好莱坞占据一席之地的事,吕少龙心情复杂地叹了一声。
既为自己这个小徒弟的天赋而由衷感到高兴,但也为她宁折不弯的性格而感到担忧。
总之你还是小心点吧,我总觉得最近圈里的动静不小。吕少龙又叮嘱了一句。
电影界里许顾杰和他家兄弟似乎有了成立卫星公司挂靠佳和、脱离完全掌控的打算;而电视界更是TBB、丽映、嘉艺三家打得热火朝天互相挖人,苏韵在东瀛尝试了转战电视界,说不定往后要是做出了成绩,会有敢于为了盈利业绩的来邀请她加入。
无论是TBB还是丽映抑或是嘉艺,其背后大佬的地位都足以和台岛那边的人来一场谈判,等风头过去,就能为苏韵解决那个无谓的封禁令。
他们忙得很,估计顾不上我这样的小虾米。苏韵笑着打趣了一句。
你这样也叫小虾米的话,那我要叫什么?进门的许顾杰也跟着接了下去。
契爷!苏韵高高兴兴地过去拥抱了许顾杰和琳宝这对契爷契妈各一下,然后笑着说,我原本还打算一会过去探望你们呢,没想到你们先过来了。
你契妈在隔壁听到你的声音,挂住你,所以就硬是要我一起过来免得你又走一趟了。许顾杰解释道。
多谢契妈!苏韵甜甜地叫了一声,听得琳宝很是欢喜,摸着她的脑袋直说长高长大了不少。
一通嘘寒问暖过后,许顾杰也是提出了吕少龙之前的问题:听说你打算把电影放回那边播映?
苏韵点点头。
那你一定要注意点,小心保护好自己。相比这几年算是退隐江湖的吕少龙,一直和兄弟们在电影界爬摸打滚的许顾杰更要清楚最近电影圈里的动静。
那场运动过去,隶属华夏的几家左偏的电影公司,除了把他们公司自制的电影送回内陆播映之外,也向香江其它的电影公司发出了邀请。
有钱谁不想赚,但鉴于台岛那边的原因,不少电影公司都只是把自家仓库里积压的旧片送了过去。
目前来说,就苏韵这孩子,傻乎乎地把自己所有的电影都送了回去,从在香江上映过的《天生一对》到她最后一部没能在香江上映的《怦然心动》,连同还未在东瀛播出的《千面女郎》都全部打包好人肉带去了沪市不说,还颠颠地跑去电影译制厂加入了配音工作。
也不知道多少人在笑她傻:就大陆那边的市场,但愿苏韵这孩子的努力讨好,能换来比运费和制作费高一点点的票房,不至于让她亏到哭鼻子吧?
滚滚时代洪流所造就的天翻地覆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会相信,那一场又一场的票房奇迹的诞生。
第142章 电影下乡
1978年的立春一过, 转眼就已是年廿九除夕夜。
时近年节,地里的活基本已经不多,人人都在这难得的冬日里, 享受着一年到头难得的轻松日子。
村口的老榕树边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歇息的好地方, 即便是北风呼啸的时候,也照样有着七大姑八大姨大姑娘小媳妇等, 聚在树下趁着日光做点轻省活。
逢年过节, 正是新年新气象, 熬过了昔日的天灾祸劫和全国悲恸,趁着这动乱平息新政将来的好时机,不少人的脸上也总算挂上了久违的笑容。
哎, 你们听说没有, 村里从县城电影院请了人, 今晚过来给放电影!
这年头的大陆别说农村, 就连城市里电视机也还是极其稀罕的玩意,能有电影下乡播放, 就已经是广大人民群众难得一见并且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当然听说了, 这电影就是洋人的那些影画戏是吗?
前些日子咱们队里那些知青, 就为去市里看第一场而争破了头, 就为了争那个什么电影解说员的位子!
这解说员是什么东西啊?
哪个什么东西,就是他们这些读过书的人先看, 看完了理清故事是怎么说的, 然后就在放电影的时候给我们讲明白这个故事说得是啥意思。
哎,这敢情好啊,我这种没读过书的人, 就怕看不懂那洋玩意!
其实也不止是广大农民对电影解说员这一个名词颇感新鲜, 就连大城市不少人和应邀前去参加首轮播映的知青们对这个也是觉得新鲜极了:这不就是看电影吗?还需要有人像讲课一样揉碎了给别人说清楚这里面讲的是什么故事?不是直接看就可以了?
殊不知, 想出这个方法的苏韵也是费煞了一番苦心。
现在大陆正处于动乱刚过百废俱兴的阶段,认字的人都不多,直接就这么把电影按照宣扬文化的政策下乡播映,多数时候只是让人看个热闹和新鲜,只能看到外面表面的繁华,而不是真正触及到开眼看世界这个核心。
到时候被误解曲解,说不定又是一次人们合力批判资本主义思想的混乱,到头来反而弄巧成拙。
因此那时弄好了配音的苏韵,在电影于沪市和周边市镇开始第一轮播映时,提交了把周边农村的知识青年邀请过来看第一轮播映并且前期加设电影解说员一职的申请。
苏韵这种在首都挂了名的爱国艺人,又是曾经力援唐城以及主动提出了会把电影利润的一半捐出来作为灾后复兴建设资金的,再加上有政策的支持,这个申请很快就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沪市这边在国庆后就已经开始播放,大城市平均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即使劳动人民当场看不太懂也会有旁边的知识分子为其解惑,苏韵伪装着去看了几场,所以并不太担心大城市的电影播映情况。
唯独是平均知识水平目前相对偏低的农村,让她很是注重电影下乡播映的情况。
临近年关又有政策支持,在农村地方的电影票价要比大城市通用的一毛钱左右的票价要低,视当地农村的情况而逐步调整:有大礼堂的富裕村子票价在35分钱左右,只是提着机子随地拉起的露天剧场就相应地在12分钱的价格,6岁以下的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免票。
每次电影的播映还会按要求搭配两个知识青年作为电影解说员,算入工作经验这时候知青这个名词也快将要成为历史,分批回城的消息让他们充满了新的希望,但如何判定先后顺序,是许多地方的一个大难题。
苏韵这个让知识青年作为电影解说员,凭文化宣传成绩而排序的提议一交上去,立刻就获得了不少的支持。
这样一来,既能解决了知识青年们为了先回城而明争暗斗的情况,二来又能继续当年知青下乡宣扬文化的真正意义,让有知识的青年们为农村带去知识文化的传播。
在得到了许可之后,苏韵就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辗转去了周边各处市镇,一边帮助宣传一边总结下来一份电影内容及核心思想的大纲文本,发给了各处农村派出来的知情参考。
前期让知青们根据大纲文本加工为他们自己的解说笔记,而这一批基本都是精挑细选选出来的活跃分子和心中充满了回城斗志的青年,苏韵不愁他们不卖力。
因为电影资源缺乏而苏韵又是大力主动投诚的关系,所以她送来的这几部电影基本都设定了半年以上的上映期。到了播映后期电影重播多次了,大部分劳动人民都明白故事内容并且能以老带新给后来人讲解后,知青们也功成身退,兼且还可以此为先例,给别处后续接着播放电影的地区进行参考。
以上种种,除了能说一句苏韵为了电影下乡文化宣传不遗余力之外,也能说她一句资本家在压榨剩余劳动力一途上真的是太绝
当榕树下的村民正在说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几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忽然就打破了这一番热闹。
这是村里脾气最倔强的李老太和她的儿媳妇吴秀兰,以及她家那个遗腹女张小英。
恋耽美
谁能想到这么一个长得又高又帅人品又好的优质偶像,唱起歌来居然是个公鸭嗓!
他今天挑错了歌,平时唱适合他的歌时,他不是这样的。西城秀树在旁边帮忙开脱道。
苏韵挥了挥手得了吧知道你们哥俩感情好,但也不带这样睁着眼睛说瞎话的!
难为你了。穿过被歌声惊呆了的梅妍霜、中森明菜等人,苏韵一边说着,一边安慰地拍了拍松田圣子的肩膀。
没关系,爱一个人,就是要爱他的全部。松田圣子感叹着说。
热热闹闹地过完了第一日的拍摄,自此之后没了瘟神过来,剧组的拍摄都十分的顺利,在暑假过后的第二周,成功杀青。
在第一季杀青后,苏韵又在东瀛忙活了一个多月后期制作和任天堂的新游戏开发工作,然后嘱咐好赵励英帮她看好东瀛这边的生意,便坐上了飞往华夏沪市的飞机。
8月的时候,在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了那一场历时足足十年的运动的结束。
然后她就收到了来自祖国的邀请,诚邀她前往沪市的沪市电影译制厂,与译制厂的工作人员一起,进行她之前提交的电影的后期配音工作。
预计在新的一年的元旦,她的电影,将会投入成为未来文化宣扬事业的第一哨。
第141章 时代洪流(二更)
11月中旬的时候, 苏韵自沪市返回香江。
因为后期配音工作的原因,她就在沪市度过了十三岁周岁的生日,在10月1日的国庆节和当地的民众一起, 拿着小红旗庆祝了一天, 顺带收获了无数说她生日日期挑得实在好的夸赞。
回到香江后,苏韵又被苏阿婆和梅家姐妹哄着又补办了一个小小的生日会, 四个人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家常饭菜, 吃得在外面总是只能吃各种鱼生寿司的苏韵几乎没感动成流泪猫猫头。
不过, 比起苏韵这种大伙齐齐祝贺的淳朴生日和遍布家常菜回忆的温馨生日,香江这边赵日赋七十大寿的生日,则是让人瞩目不已艳羡至极:11月19日这一天, 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下令册封赵日赋为爵士, 使其从此成为了香江娱乐业里荣获爵士衔头的第一人。
苏韵听闻这个消息, 倒是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满:虽然这些年来她和赵氏算是对家, 但是看待事情的目光应该要对事不对人,赵日赋这一辈子确实为香江的娱乐业和内陆的教育事业出了很大的力, 这个荣誉绝对是他应得的奖励。
相比苏韵在感叹了一下后就老实地回了圣保罗销假和恶补的低调, 与TBB相对的丽映和嘉艺, 却是因为赵日赋封爵一事而不淡定了起来。
这几年, 赵氏电影被佳和以及各类型新兴电影公司挤压得很是艰难,以至于赵日赋听从了方茉娜的提议, 陆续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电视剧这边这可就给原本还能维持住表面平静的电视圈, 带来了不小的波澜。
现在趁着赵日赋封爵的喜气,TBB一连推出了不少大投资新作的消息,很是捞了一波关注度。
蛋糕就这么大, 一家吃多了自然就相应地让别家吃少了, 像丽映这样的香江首间电视台的老牌子都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那就更别说是新兴的嘉艺了。
说到底也是赵日赋当年的战略目光好,认识到免费电视才是未来电视台的发展趋势,在丽映这个老牌电视台还是需要缴付一般香江市民难以负担的高价才可收看节目的收费电视台时,就主动申请了免费电视台的经营权。
在那个看电视节目还是小众奢侈娱乐的年代,靠着这一个完全免费、新625扫描线技术保证画面效果更佳的宣传口号,TBB就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的家庭观众,使得看电视这一娱乐方式迅速普及到千家万户,甚至使得香江整个地区都出现了购买电视机的热潮。
而那时的丽映高层却没有把这个新兴的免费电视台放在眼内,照旧维持这已经落后时代的400扫描线及高昂的收费,结果就令大量观众转投不需要交钱就能看而且画面更清晰的TBB。
最后,在1967年至1973年这长达6年的时间里,香江地区就只有TBB这一间免费电视台。
6年的时间,家庭观众的惯性观看习惯早就已经养成到深刻在骨子里。
丽映这时后知后觉地转型为免费电视台时,大局已定。
然而噩耗多数都是接二连三,同一年,香江第三家免费电视台嘉艺也正式开始启播。
不过嘉艺为了获得这个免费电视经营权,也是自我卷了一通:丽映获得的是和TBB一致的中英文电视台的经营权,使得旗下可以开设中文的本港台和英文的国际台,与TBB旗下的中、英文台翡翠台、明珠台相对打擂台;嘉艺这里,就只获得了中文电视台经营权,只可以营办一个中文台,并且还要空出每晚两个小时的黄金时间来播放教育节目。
且不说嘉艺在两个大佬的夹击下,只有一个中文台就相当于是半个电视台,难以分摊制作成本;而且这每晚两个小时教育节目所占据去的抢收视黄金时间,还正正就成为了嘉艺的死穴之一。
最骚的是,这些几乎称得上是苛刻的发牌条件,就是嘉艺他们自己人提出来的
面对这样的自我内卷,苏韵也是目瞪口呆地查阅资料和问了相关人士一番,这才明白到是因为他们想要参照英国那边的教育电视台制度,打造一个全新的商营教育电视台类型出来。
嘉艺那个占据了星期一至五下午两点到六点普通时间、以及晚上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两小时黄金时间的教育节目,苏韵也是慕名去看了一下:看得出他们很有野心,这些教育节目直接就是与香江中文大学校外进修部、基督教职业训练学校这两个正规部门合办。
而这个教育节目的大部分课程都以成人教育课程为主,从汽修到会计到外语到绘画插花等等应有尽有不说,还设置了课外导修及相应的考试,考试合格的话还可以获取相应的文凭,放在后世俨然就是一间家大业大的远程教育公司。
不过,像这样的远程教育,放在义务教育基本已经普及的后世还好,放在香江目前这种中学毕业就能做白领的低配平均知识水平年代东瀛那两个要不是及时放弃教育功能,转型为综合电视台就差点倒闭的朝日电视和东电电视,大概就是它的未来方向。
偏偏就在这样的收支无法平衡的情况下,嘉艺还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电视台会不惜工本,制作大投资大制作的精品电视剧。
很明显,嘉艺的老板适合做未来那种为爱发电的理想型艺术商人,而不是当下各种抠门只为维持电视台运营的商业型老板。
感慨了一下嘉艺那迟早自己把自己作死的必然命运,苏韵又趁着课余时间,到处去拜访了一圈亲友。
这段时间吕少龙的恢复情况很是不错,听师母莲达说如无意外的话,今年农历新年他应该就能依靠拐杖站起来得知这个消息,苏韵由衷地为自家师父感到高兴。
那你呢?我听说你这段时间你又回那边了?苏韵在沪市的事,有心打听都不难知道。
是呀,既然都已经染红了,干脆就表明态度反正我的电影不能在这边播,倒不如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出一份力。苏韵老实地回答道。
那你要特别注意点。吕少龙叮嘱道。
放心吧,明年我就要准备考美国的大学了,计算机科学与工程苏韵眨眨眼,是不是很适合我?
想起苏韵从前拿来给他看的那绚丽奇幻的七重宝塔,和苏韵靠着电影特效成功在好莱坞占据一席之地的事,吕少龙心情复杂地叹了一声。
既为自己这个小徒弟的天赋而由衷感到高兴,但也为她宁折不弯的性格而感到担忧。
总之你还是小心点吧,我总觉得最近圈里的动静不小。吕少龙又叮嘱了一句。
电影界里许顾杰和他家兄弟似乎有了成立卫星公司挂靠佳和、脱离完全掌控的打算;而电视界更是TBB、丽映、嘉艺三家打得热火朝天互相挖人,苏韵在东瀛尝试了转战电视界,说不定往后要是做出了成绩,会有敢于为了盈利业绩的来邀请她加入。
无论是TBB还是丽映抑或是嘉艺,其背后大佬的地位都足以和台岛那边的人来一场谈判,等风头过去,就能为苏韵解决那个无谓的封禁令。
他们忙得很,估计顾不上我这样的小虾米。苏韵笑着打趣了一句。
你这样也叫小虾米的话,那我要叫什么?进门的许顾杰也跟着接了下去。
契爷!苏韵高高兴兴地过去拥抱了许顾杰和琳宝这对契爷契妈各一下,然后笑着说,我原本还打算一会过去探望你们呢,没想到你们先过来了。
你契妈在隔壁听到你的声音,挂住你,所以就硬是要我一起过来免得你又走一趟了。许顾杰解释道。
多谢契妈!苏韵甜甜地叫了一声,听得琳宝很是欢喜,摸着她的脑袋直说长高长大了不少。
一通嘘寒问暖过后,许顾杰也是提出了吕少龙之前的问题:听说你打算把电影放回那边播映?
苏韵点点头。
那你一定要注意点,小心保护好自己。相比这几年算是退隐江湖的吕少龙,一直和兄弟们在电影界爬摸打滚的许顾杰更要清楚最近电影圈里的动静。
那场运动过去,隶属华夏的几家左偏的电影公司,除了把他们公司自制的电影送回内陆播映之外,也向香江其它的电影公司发出了邀请。
有钱谁不想赚,但鉴于台岛那边的原因,不少电影公司都只是把自家仓库里积压的旧片送了过去。
目前来说,就苏韵这孩子,傻乎乎地把自己所有的电影都送了回去,从在香江上映过的《天生一对》到她最后一部没能在香江上映的《怦然心动》,连同还未在东瀛播出的《千面女郎》都全部打包好人肉带去了沪市不说,还颠颠地跑去电影译制厂加入了配音工作。
也不知道多少人在笑她傻:就大陆那边的市场,但愿苏韵这孩子的努力讨好,能换来比运费和制作费高一点点的票房,不至于让她亏到哭鼻子吧?
滚滚时代洪流所造就的天翻地覆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会相信,那一场又一场的票房奇迹的诞生。
第142章 电影下乡
1978年的立春一过, 转眼就已是年廿九除夕夜。
时近年节,地里的活基本已经不多,人人都在这难得的冬日里, 享受着一年到头难得的轻松日子。
村口的老榕树边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歇息的好地方, 即便是北风呼啸的时候,也照样有着七大姑八大姨大姑娘小媳妇等, 聚在树下趁着日光做点轻省活。
逢年过节, 正是新年新气象, 熬过了昔日的天灾祸劫和全国悲恸,趁着这动乱平息新政将来的好时机,不少人的脸上也总算挂上了久违的笑容。
哎, 你们听说没有, 村里从县城电影院请了人, 今晚过来给放电影!
这年头的大陆别说农村, 就连城市里电视机也还是极其稀罕的玩意,能有电影下乡播放, 就已经是广大人民群众难得一见并且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
当然听说了, 这电影就是洋人的那些影画戏是吗?
前些日子咱们队里那些知青, 就为去市里看第一场而争破了头, 就为了争那个什么电影解说员的位子!
这解说员是什么东西啊?
哪个什么东西,就是他们这些读过书的人先看, 看完了理清故事是怎么说的, 然后就在放电影的时候给我们讲明白这个故事说得是啥意思。
哎,这敢情好啊,我这种没读过书的人, 就怕看不懂那洋玩意!
其实也不止是广大农民对电影解说员这一个名词颇感新鲜, 就连大城市不少人和应邀前去参加首轮播映的知青们对这个也是觉得新鲜极了:这不就是看电影吗?还需要有人像讲课一样揉碎了给别人说清楚这里面讲的是什么故事?不是直接看就可以了?
殊不知, 想出这个方法的苏韵也是费煞了一番苦心。
现在大陆正处于动乱刚过百废俱兴的阶段,认字的人都不多,直接就这么把电影按照宣扬文化的政策下乡播映,多数时候只是让人看个热闹和新鲜,只能看到外面表面的繁华,而不是真正触及到开眼看世界这个核心。
到时候被误解曲解,说不定又是一次人们合力批判资本主义思想的混乱,到头来反而弄巧成拙。
因此那时弄好了配音的苏韵,在电影于沪市和周边市镇开始第一轮播映时,提交了把周边农村的知识青年邀请过来看第一轮播映并且前期加设电影解说员一职的申请。
苏韵这种在首都挂了名的爱国艺人,又是曾经力援唐城以及主动提出了会把电影利润的一半捐出来作为灾后复兴建设资金的,再加上有政策的支持,这个申请很快就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沪市这边在国庆后就已经开始播放,大城市平均知识水平相对较高,即使劳动人民当场看不太懂也会有旁边的知识分子为其解惑,苏韵伪装着去看了几场,所以并不太担心大城市的电影播映情况。
唯独是平均知识水平目前相对偏低的农村,让她很是注重电影下乡播映的情况。
临近年关又有政策支持,在农村地方的电影票价要比大城市通用的一毛钱左右的票价要低,视当地农村的情况而逐步调整:有大礼堂的富裕村子票价在35分钱左右,只是提着机子随地拉起的露天剧场就相应地在12分钱的价格,6岁以下的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人还可以免票。
每次电影的播映还会按要求搭配两个知识青年作为电影解说员,算入工作经验这时候知青这个名词也快将要成为历史,分批回城的消息让他们充满了新的希望,但如何判定先后顺序,是许多地方的一个大难题。
苏韵这个让知识青年作为电影解说员,凭文化宣传成绩而排序的提议一交上去,立刻就获得了不少的支持。
这样一来,既能解决了知识青年们为了先回城而明争暗斗的情况,二来又能继续当年知青下乡宣扬文化的真正意义,让有知识的青年们为农村带去知识文化的传播。
在得到了许可之后,苏韵就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辗转去了周边各处市镇,一边帮助宣传一边总结下来一份电影内容及核心思想的大纲文本,发给了各处农村派出来的知情参考。
前期让知青们根据大纲文本加工为他们自己的解说笔记,而这一批基本都是精挑细选选出来的活跃分子和心中充满了回城斗志的青年,苏韵不愁他们不卖力。
因为电影资源缺乏而苏韵又是大力主动投诚的关系,所以她送来的这几部电影基本都设定了半年以上的上映期。到了播映后期电影重播多次了,大部分劳动人民都明白故事内容并且能以老带新给后来人讲解后,知青们也功成身退,兼且还可以此为先例,给别处后续接着播放电影的地区进行参考。
以上种种,除了能说一句苏韵为了电影下乡文化宣传不遗余力之外,也能说她一句资本家在压榨剩余劳动力一途上真的是太绝
当榕树下的村民正在说得兴高采烈的时候,几个不速之客的到来,忽然就打破了这一番热闹。
这是村里脾气最倔强的李老太和她的儿媳妇吴秀兰,以及她家那个遗腹女张小英。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