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惜惜则没她这些顾虑,听了母亲的话,美目一转,突然有了主意。
妈妈,买沈子恒的就好,沈子清的我打算送他别的。
李慧妍虽然不知道女儿葫芦里想卖什么药,但还是同意了。
转眼周六,包家三口吃过早饭后就开开心心去逛百货公司。
因为离过年还有段时间,来百货公司买衣服的人并不是很多。买完衣服后,一家人又来到卖毛线的地方。
李慧妍认真给小姑子挑着毛线,包惜惜也看的津津有味,不过她看的都是一些线条比较粗的。
终于,看了许久的包惜惜对一款毛线下手了。
售货员笑嘻嘻告诉她,这种毛线一般是用来打帽子或织围巾的。
包惜惜正是想买来织围巾的,她以前织过,觉得还不算难。
沈子清知道自己要去西北农场,特意送了她御寒羽绒服,她怎么也要用点心回一份礼的。
从百货公司回来,包惜惜就缠着妈妈学织围巾。
隔了太多年没织,她已经忘了如何起针走线。好在李慧妍懂的,手把手讲了一遍。
包惜惜本来就织过,很快就上手了,李慧妍还夸她有天赋。
此后,包惜惜放学后的日常就多了一样织围巾。
不过沈子清不知道,他以为临近期末考试,她要认真学习呢。
为了不落后包惜惜太多,他也少了去院子里玩,躲在房间刻苦学习。
这样刻苦学习的结果,就是在期末考试一骑绝尘。
当然,成就他这份荣光的,还有教育局领导关于这次期末考试的新尝试,他们想提高一下难度。
这一想,就让全市中学生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吃尽了苦头,好多原本成绩好的都惨遭滑铁卢。就连包惜惜,在做题目的时候都惊叹今年的难度之大,怕是要让不少莘莘学子心碎。
等到考试成绩一出来,还真的是让大部分学生红了眼。
包惜惜虽然稳稳占据了前二,但比第一名的沈子清足足落后了十五分。
这是包惜惜和沈子清同班以来,第一次落后他这么大的分差。
这让她意识到,靠金手指和真学霸的差距。
包惜惜对于真学霸的思考,让她在拿完学生手册回家的路上安静了很多,这让沈子清有点怀疑她是不是被期末考试成绩打击到了。
为什么是有点怀疑?因为他也不是那个刚和包惜惜同班的沈子清了,他们一路走来这么几年,他认识的包惜惜不至于是会被一次考试打击到的人。
可他还是怀疑了,心中一旦生出疑虑,不弄清楚始终是不舒服的。
所以他喊住了向前走着的包惜惜,问她是不是因为期末考试没考好而不高兴。
包惜惜一脸你这说的是人话吗的表情看着沈子清,有些气愤说道:我考这成绩还叫没考好?沈子清,你当人人都跟你一样是学霸吗?
那么难的题目,她只比沈子清少十五分,领先第三名快四十分,这还叫没考好,这也太为难人了。
沈子清:
果然是他想岔了,包惜惜那义愤填膺的样子看得他很想笑。他想克制,但真的有些克制不住了。
包惜惜气的鼓起脸,两手往腰间一叉:你还笑。
虽然她总分落后沈子清十五分,但语文可是比他高了五分,不过是数理化全军覆没。
我不他本想说自己不笑,谁料一张嘴,那本来还勉强能忍住的笑意,突然就跟泄气的气球般,笑的停不下来。
沈子清。不准他笑,偏笑得更厉害,包惜惜气得直跺脚。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也不想笑的。沈子清也好无奈啊,他也不想笑啊,可就是控制不住啊。
包惜惜:
笑的嘴巴都合不上,却说自己不想笑。她不就考的稍微低分那么一点点而已,就那么好笑?
本来只是佯装生气的包惜惜真生气了,气嘟嘟往大院走。
回到家,包惜惜看着那放在沙发上没织完的围巾,负气自言自语说不织了。
当晚吃过晚饭,李慧妍拿出毛线开始织自己没织完的毛衣。
她织了好一会,见女儿还是捧着小说再看,不免有些生疑。自打女儿下决心要织围巾后,母女两人每天吃饱饭后便坐在一起,她织她的毛衣,女儿织女儿的围巾。
她问女儿:惜惜,今天怎么不织围巾了?
包惜惜蔫蔫说:不想织。
李慧妍心想,莫非织了几天,不感兴趣了?于是笑着跟女儿:要不妈妈帮你织完吧。
说着,伸手趣拿放在沙发另一头的那团针线。
包惜惜连忙阻止,对母亲说:我只是暂时不想织,等我看完这几页就来。
说完暗暗庆幸,还好心里放的狠话不会给人知道,不然就打脸了。
因为不用上课了,包惜惜花了两天时间专心致志把这条围巾搞出来了。
她对着镜子试围的时候,真觉得自己人生织的第一条围巾真好看(上辈子那条中途而废的不算)。
为了让这份礼物看上去更高大上一些,包惜惜又特意跑了趟新华书店,忍痛动用自己微薄的积蓄买了两张软卡纸,用来包裹围巾。
一番捯饬之后,这份礼物真的就非常高大上了。
看着这份礼物,包惜惜不禁感慨,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如此用心为沈子清准备礼物。
想当年,她也就是凑合着拿一支没开始用的铅笔,再从作业本上撕两页纸,一份礼轻情意重的礼物就有了。
不过对比当年,沈子清这次送她的礼物也有意义的多。
以前是随手投喂零食,这次可是因为担心她在西北农场受冻特意送了件羽绒服。
零食和羽绒服不是重点,重点是随手投喂和担心、特意。
礼物虽然准备好了,不过呢她也不打算这么早送回去。
父母再过两个星期也放假了,她决定去西北的前一天再把礼物送给沈子清,顺便道别。她不想把离别的气氛提前那么早。
但是,过了两天,发生了一件事,让包惜惜不得不匆匆送出这份礼物。
这日,包惜惜看了半天小说,困的眼泪都出来了,正准备回房间睡觉,却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打开门一开,发现是沈子清,有点过于严肃的沈子清。
沈子清告诉包惜惜,他爸爸今天有事过来这边出差,顺便接他们和弟弟以及爷爷奶奶去省城过年,现在司机的车就在院子门口,他们马上就要走了,特意来和她道个别。
去父母身边过年很正常,虽然这几年沈子清都是在这边和爷爷奶奶过的,虽然这也太突然了,怎么没有提前说一声。
沈子清轻抿着嘴,告诉她,他父亲也是突然有事才过来的,既然来了就顺便把他们都接到省城去。毕竟往年父母忙,一家人也好久没一起过年了。
包惜惜理解,这会她困意全无,想起自己还没送出去的礼物,让沈子清等自己一会。
不一会,包惜惜从房间抱出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笑嘻嘻对沈子清说:谢谢你送我羽绒服,这是送你的礼物。
只是想来道个别的沈子清意外收获这么大一份礼物,愕然、意外、惊喜,都有。
他说了声谢谢,接过之后却发现比自己以为的要轻很多,还软乎乎的,会是什么呢?
联想起包惜惜第一次送自己礼物一支铅笔和卡片,他不敢做太多幻想。不过总的来说,收到礼物还是很开心的。
因为急着出门,包惜惜送的这份礼物,沈子清是到了省城父母家里才拆开来看的。
看到是条围巾,他很意外,甚至有那么一瞬在想,莫不是包惜惜织的?
不可能不可能,包惜惜怎么会织呢。不过即便是买的,也很用心了。
沈子清仔细抚摸着这条围巾
呃,怎么有些地方好像有些松紧不一?
举起来一看,不仅松紧不一,甚至宽窄不一。幸运的是,他仔细检查过了,并没有哪里露线头。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条不怎么精致的围巾,应该是出于包惜惜之手。沈子清很感动。
真是没想到啊,有生之年,他竟然能收到包惜惜如此诚意满满的礼物。
这就比他送的礼物贵重多了,他送包惜惜的那件羽绒服是姑姑买的,还是自己穿过的。包惜惜送他的围巾,则是全新的自己织的。
要不,等年后包惜惜从西北农场回来,他再送她一份礼物?
想到包惜惜要在西北农场过年,沈子清就有些担心。
而被沈子清担心着的包惜惜,到了西北农场姑姑家后,日子却过的比她自己料想的都要好许多。
也许是她来之前,做的心理准备很足很足。
这个地方虽然苦寒,人们的日子过的也艰苦,却有一颗求知上进的心。
因为学校缺老师,而她的姑姑和姑父文化水平又还不错,在农场干了两年苦力活后,被调去了学校当了代课老师,日子总算好过一点。别的不说,单不用天天下地干活和能住上泥砖房睡上炕床,就已经是质的飞跃。
包惜惜的姑姑包家丽虽然在一个多月前就知道哥哥一家来这边过年,提前做了很多准备,比如修了下房子、和村民换了好些鸡蛋和腊肉,就是想他们来了以后能住的好一些,吃的好一些。但哥哥一家来了之后,他们却总觉得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备的不足,让哥哥一家千里跋涉,还吃不好住不好。
好在,一家人在一起的团圆年,纵使物质上有所不足,环境有些恶劣,却也是幸福快乐的。
除夕夜,再贫穷的西北农场也洋溢着喜庆。
年夜饭桌上,包家明红着眼说了句:我们家,总算吃上了一顿真正意义上的团圆饭。
这话一出来,包家丽哭了。
这一顿饭,她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有。
重逢总是短暂的,包惜惜一家初三就要回城了。
临回城这一晚,一家三口躺在炕床上,包惜惜忽然对父母说,如果四年前他们没有逃过一劫,也被下放到农场,姑姑一家该怎么办,他们一家该怎么办?
包家明和李慧妍沉默了。
在这里待了几天,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日子有多苦生活有多不便,是没办法自欺的。
他们沉默,包惜惜却流泪了,哽咽着对父母说,姑姑一家的生活太苦了。
真的太苦了,哪怕她每天告诉自己,要用积极,要乐观,但能做到,不过是知道他们只是短暂待几天,几天后就可以回城。
如果被下放到这里,她是后世来的人自然知道,所有的苦日子都有到头的一天。但生活在这时代的人不知道啊,他们没有盼头,该如何一天一天熬下去?
包惜惜想到这里就很心疼姑姑一家,也庆幸他们一家当年没有被下放。
她相信,他们家在城里好好的,也是在这个农场里苦苦熬着的姑姑心里的一个盼头。
女儿的哽咽,让包家明和李慧妍也忽然再掩不住那压在心底的痛。
他们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可以经常接济妹妹一家。如果他们也被下放到农场,他们真不知道会怎么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们也下放农场了,那么不管是他们家还是妹妹家,生病了不会再有人寄药,更不会再有人省吃俭用寄两票肉票和钱。更甚至,他们的女儿将要在那样艰苦的一个环境里成长,这是让他们最痛的。
黑暗中,包惜惜的声音再次传来,她告诉父母,其实在一本连环画上看到过许文雅的字迹,所以猜到了那封举报信是谁写的。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更完有些不安,修文的时候作话里添了一些话,可是应该会很多人么看到,想再说一次。
李惠兰坐牢出来,等坐完牢也四十多岁了,生不出儿子的了,许大山做梦吧。许文雅没得继续上学,在家干活照顾三个孩子。阶段性结局暂时这样,毕竟才十四岁,不好安排其他太猛烈的。
这封匿名信,也是两边彻底断裂的一个分水岭了。接下来包家不会有许家什么事,不过按大纲设定的话,许家的悲惨是不止于此,但现在只能先到这里。有时候影子也好痛苦,呜呜。怕剧透,但其实心里更害怕写不好。
就好比前面那个许文雅带走衣服的剧情,当时设定的时候就是想和四年后重逢遥相呼应,惜惜已经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而她穿的还是几年前带走的缝缝补补不合身的旧衣服。但那个情节冲击了好多小可爱的心。
呜呜,写上面那段情节的时候,每次更新就很慌,害怕突然跳出来说,崩了崩了。呜呜,真的好怕崩了,眼看着评论越来越少。
不过影子会好好按大纲写的,这本还是日常为主的,写日常真的有把握一些,也快乐一些。
第34章
女儿竟然通过连环画上的字迹猜到了写举报信的人是谁, 这对包家明夫妻来说着实挺意外的,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包惜惜因为此趟西北行让她深切感受到这样的日子有多苦,苦到她不免会去想很多。如果当年父亲没有阴差阳错成为英雄, 他们一家不得不下放农场,日子将会是怎么样?是不是比姑姑一家还苦?
因为这种后怕,想到许文雅疯了一样得不到就想毁灭,妄想通过写举报信毁了他们一家, 她心底就生出一股恼意,所以才会和父母说自己猜到了写那封举报信的人是谁的。
这些年, 顾及到父母和许文雅十年的相处,她再讨厌许文雅,也从不会主动在父母面前说许文雅的坏话。可这一次, 包惜惜需要一个发泄口,她就是要说,许文雅就是个疯子,逮着谁就乱咬的疯子。
说出来后, 她整个人舒服多了,包家明夫妻却陷入短暂沉默。
李慧妍忽然躺着不踏实,半坐起身给女儿拢了拢被子, 并轻轻压了压,不让空气中的凉意进到被窝里面。
包家明则在思考着要怎么跟女儿说,可随后一想, 一家人之间说话有什么好想斟酌, 不如坦诚来说。
他首先向女儿道歉,为他们没有告诉她这件事。
不告诉她, 倒不是说害怕她知道举报信是谁写的, 而更多的是担心她知道后会有心理负担, 甚至在她幼小心灵里再添一笔仇恨。
包家明又和女儿坦白了自己在看到信的觉得字迹熟悉想到可能是谁写的时是什么感觉难过、震惊、不安这些都有,还有强烈的觉得可笑。
可这世界可笑的事还少吗?
他不是可笑许文雅,不是可笑这件事,他是可笑自己。
可能就是因为心情太过复杂,加上有所顾虑,才没和女儿说。
包惜惜听了小声嘀咕了句,过了年她就十五了。
十五岁了,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力。
包家明和李慧妍不由笑乐,同时心里涩涩的。
眨眼女儿都十五了,这岁数听着真是个小大人了。
他们坦然承认自己犯了大多数父母都会犯的毛病,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孩子。
包惜惜撅嘴哼了声,对他们这觉悟还算满意。
小机灵鬼,还觉悟。李慧妍察觉女儿心情好了许多,她也跟着舒了口气。
包家明再次肯定告诉女儿,厂领导既然把这封举报信交到他手里,即代表真的不会有事。赵磊什么人啊,厂里有名的笑面虎,干了多少面上笑嘻嘻背后却捅你一刀的事。
在家人面前这样评价厂里的人,是包家明以前不曾干过的,今天为了让女儿相信不惜破例。为的就是让她相信,如果这封信真能攻击到包家明,像赵磊这样的人肯定会捏在手里的。
大院里每家每户都有人在单车厂上班,包家明虽然不说,但不代表包惜惜没从别人那听过那些厂里面的八卦,其中赵磊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也多少知道他是怎样的人。她当然也知道这次举报大概是不了了之,上一次问父亲的时候就知道。
恋耽美
妈妈,买沈子恒的就好,沈子清的我打算送他别的。
李慧妍虽然不知道女儿葫芦里想卖什么药,但还是同意了。
转眼周六,包家三口吃过早饭后就开开心心去逛百货公司。
因为离过年还有段时间,来百货公司买衣服的人并不是很多。买完衣服后,一家人又来到卖毛线的地方。
李慧妍认真给小姑子挑着毛线,包惜惜也看的津津有味,不过她看的都是一些线条比较粗的。
终于,看了许久的包惜惜对一款毛线下手了。
售货员笑嘻嘻告诉她,这种毛线一般是用来打帽子或织围巾的。
包惜惜正是想买来织围巾的,她以前织过,觉得还不算难。
沈子清知道自己要去西北农场,特意送了她御寒羽绒服,她怎么也要用点心回一份礼的。
从百货公司回来,包惜惜就缠着妈妈学织围巾。
隔了太多年没织,她已经忘了如何起针走线。好在李慧妍懂的,手把手讲了一遍。
包惜惜本来就织过,很快就上手了,李慧妍还夸她有天赋。
此后,包惜惜放学后的日常就多了一样织围巾。
不过沈子清不知道,他以为临近期末考试,她要认真学习呢。
为了不落后包惜惜太多,他也少了去院子里玩,躲在房间刻苦学习。
这样刻苦学习的结果,就是在期末考试一骑绝尘。
当然,成就他这份荣光的,还有教育局领导关于这次期末考试的新尝试,他们想提高一下难度。
这一想,就让全市中学生在这次期末考试中吃尽了苦头,好多原本成绩好的都惨遭滑铁卢。就连包惜惜,在做题目的时候都惊叹今年的难度之大,怕是要让不少莘莘学子心碎。
等到考试成绩一出来,还真的是让大部分学生红了眼。
包惜惜虽然稳稳占据了前二,但比第一名的沈子清足足落后了十五分。
这是包惜惜和沈子清同班以来,第一次落后他这么大的分差。
这让她意识到,靠金手指和真学霸的差距。
包惜惜对于真学霸的思考,让她在拿完学生手册回家的路上安静了很多,这让沈子清有点怀疑她是不是被期末考试成绩打击到了。
为什么是有点怀疑?因为他也不是那个刚和包惜惜同班的沈子清了,他们一路走来这么几年,他认识的包惜惜不至于是会被一次考试打击到的人。
可他还是怀疑了,心中一旦生出疑虑,不弄清楚始终是不舒服的。
所以他喊住了向前走着的包惜惜,问她是不是因为期末考试没考好而不高兴。
包惜惜一脸你这说的是人话吗的表情看着沈子清,有些气愤说道:我考这成绩还叫没考好?沈子清,你当人人都跟你一样是学霸吗?
那么难的题目,她只比沈子清少十五分,领先第三名快四十分,这还叫没考好,这也太为难人了。
沈子清:
果然是他想岔了,包惜惜那义愤填膺的样子看得他很想笑。他想克制,但真的有些克制不住了。
包惜惜气的鼓起脸,两手往腰间一叉:你还笑。
虽然她总分落后沈子清十五分,但语文可是比他高了五分,不过是数理化全军覆没。
我不他本想说自己不笑,谁料一张嘴,那本来还勉强能忍住的笑意,突然就跟泄气的气球般,笑的停不下来。
沈子清。不准他笑,偏笑得更厉害,包惜惜气得直跺脚。
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也不想笑的。沈子清也好无奈啊,他也不想笑啊,可就是控制不住啊。
包惜惜:
笑的嘴巴都合不上,却说自己不想笑。她不就考的稍微低分那么一点点而已,就那么好笑?
本来只是佯装生气的包惜惜真生气了,气嘟嘟往大院走。
回到家,包惜惜看着那放在沙发上没织完的围巾,负气自言自语说不织了。
当晚吃过晚饭,李慧妍拿出毛线开始织自己没织完的毛衣。
她织了好一会,见女儿还是捧着小说再看,不免有些生疑。自打女儿下决心要织围巾后,母女两人每天吃饱饭后便坐在一起,她织她的毛衣,女儿织女儿的围巾。
她问女儿:惜惜,今天怎么不织围巾了?
包惜惜蔫蔫说:不想织。
李慧妍心想,莫非织了几天,不感兴趣了?于是笑着跟女儿:要不妈妈帮你织完吧。
说着,伸手趣拿放在沙发另一头的那团针线。
包惜惜连忙阻止,对母亲说:我只是暂时不想织,等我看完这几页就来。
说完暗暗庆幸,还好心里放的狠话不会给人知道,不然就打脸了。
因为不用上课了,包惜惜花了两天时间专心致志把这条围巾搞出来了。
她对着镜子试围的时候,真觉得自己人生织的第一条围巾真好看(上辈子那条中途而废的不算)。
为了让这份礼物看上去更高大上一些,包惜惜又特意跑了趟新华书店,忍痛动用自己微薄的积蓄买了两张软卡纸,用来包裹围巾。
一番捯饬之后,这份礼物真的就非常高大上了。
看着这份礼物,包惜惜不禁感慨,真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如此用心为沈子清准备礼物。
想当年,她也就是凑合着拿一支没开始用的铅笔,再从作业本上撕两页纸,一份礼轻情意重的礼物就有了。
不过对比当年,沈子清这次送她的礼物也有意义的多。
以前是随手投喂零食,这次可是因为担心她在西北农场受冻特意送了件羽绒服。
零食和羽绒服不是重点,重点是随手投喂和担心、特意。
礼物虽然准备好了,不过呢她也不打算这么早送回去。
父母再过两个星期也放假了,她决定去西北的前一天再把礼物送给沈子清,顺便道别。她不想把离别的气氛提前那么早。
但是,过了两天,发生了一件事,让包惜惜不得不匆匆送出这份礼物。
这日,包惜惜看了半天小说,困的眼泪都出来了,正准备回房间睡觉,却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打开门一开,发现是沈子清,有点过于严肃的沈子清。
沈子清告诉包惜惜,他爸爸今天有事过来这边出差,顺便接他们和弟弟以及爷爷奶奶去省城过年,现在司机的车就在院子门口,他们马上就要走了,特意来和她道个别。
去父母身边过年很正常,虽然这几年沈子清都是在这边和爷爷奶奶过的,虽然这也太突然了,怎么没有提前说一声。
沈子清轻抿着嘴,告诉她,他父亲也是突然有事才过来的,既然来了就顺便把他们都接到省城去。毕竟往年父母忙,一家人也好久没一起过年了。
包惜惜理解,这会她困意全无,想起自己还没送出去的礼物,让沈子清等自己一会。
不一会,包惜惜从房间抱出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笑嘻嘻对沈子清说:谢谢你送我羽绒服,这是送你的礼物。
只是想来道个别的沈子清意外收获这么大一份礼物,愕然、意外、惊喜,都有。
他说了声谢谢,接过之后却发现比自己以为的要轻很多,还软乎乎的,会是什么呢?
联想起包惜惜第一次送自己礼物一支铅笔和卡片,他不敢做太多幻想。不过总的来说,收到礼物还是很开心的。
因为急着出门,包惜惜送的这份礼物,沈子清是到了省城父母家里才拆开来看的。
看到是条围巾,他很意外,甚至有那么一瞬在想,莫不是包惜惜织的?
不可能不可能,包惜惜怎么会织呢。不过即便是买的,也很用心了。
沈子清仔细抚摸着这条围巾
呃,怎么有些地方好像有些松紧不一?
举起来一看,不仅松紧不一,甚至宽窄不一。幸运的是,他仔细检查过了,并没有哪里露线头。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条不怎么精致的围巾,应该是出于包惜惜之手。沈子清很感动。
真是没想到啊,有生之年,他竟然能收到包惜惜如此诚意满满的礼物。
这就比他送的礼物贵重多了,他送包惜惜的那件羽绒服是姑姑买的,还是自己穿过的。包惜惜送他的围巾,则是全新的自己织的。
要不,等年后包惜惜从西北农场回来,他再送她一份礼物?
想到包惜惜要在西北农场过年,沈子清就有些担心。
而被沈子清担心着的包惜惜,到了西北农场姑姑家后,日子却过的比她自己料想的都要好许多。
也许是她来之前,做的心理准备很足很足。
这个地方虽然苦寒,人们的日子过的也艰苦,却有一颗求知上进的心。
因为学校缺老师,而她的姑姑和姑父文化水平又还不错,在农场干了两年苦力活后,被调去了学校当了代课老师,日子总算好过一点。别的不说,单不用天天下地干活和能住上泥砖房睡上炕床,就已经是质的飞跃。
包惜惜的姑姑包家丽虽然在一个多月前就知道哥哥一家来这边过年,提前做了很多准备,比如修了下房子、和村民换了好些鸡蛋和腊肉,就是想他们来了以后能住的好一些,吃的好一些。但哥哥一家来了之后,他们却总觉得这里做的不好,那里备的不足,让哥哥一家千里跋涉,还吃不好住不好。
好在,一家人在一起的团圆年,纵使物质上有所不足,环境有些恶劣,却也是幸福快乐的。
除夕夜,再贫穷的西北农场也洋溢着喜庆。
年夜饭桌上,包家明红着眼说了句:我们家,总算吃上了一顿真正意义上的团圆饭。
这话一出来,包家丽哭了。
这一顿饭,她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有。
重逢总是短暂的,包惜惜一家初三就要回城了。
临回城这一晚,一家三口躺在炕床上,包惜惜忽然对父母说,如果四年前他们没有逃过一劫,也被下放到农场,姑姑一家该怎么办,他们一家该怎么办?
包家明和李慧妍沉默了。
在这里待了几天,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日子有多苦生活有多不便,是没办法自欺的。
他们沉默,包惜惜却流泪了,哽咽着对父母说,姑姑一家的生活太苦了。
真的太苦了,哪怕她每天告诉自己,要用积极,要乐观,但能做到,不过是知道他们只是短暂待几天,几天后就可以回城。
如果被下放到这里,她是后世来的人自然知道,所有的苦日子都有到头的一天。但生活在这时代的人不知道啊,他们没有盼头,该如何一天一天熬下去?
包惜惜想到这里就很心疼姑姑一家,也庆幸他们一家当年没有被下放。
她相信,他们家在城里好好的,也是在这个农场里苦苦熬着的姑姑心里的一个盼头。
女儿的哽咽,让包家明和李慧妍也忽然再掩不住那压在心底的痛。
他们在城里,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还可以经常接济妹妹一家。如果他们也被下放到农场,他们真不知道会怎么样。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们也下放农场了,那么不管是他们家还是妹妹家,生病了不会再有人寄药,更不会再有人省吃俭用寄两票肉票和钱。更甚至,他们的女儿将要在那样艰苦的一个环境里成长,这是让他们最痛的。
黑暗中,包惜惜的声音再次传来,她告诉父母,其实在一本连环画上看到过许文雅的字迹,所以猜到了那封举报信是谁写的。
作者有话说:
上一章更完有些不安,修文的时候作话里添了一些话,可是应该会很多人么看到,想再说一次。
李惠兰坐牢出来,等坐完牢也四十多岁了,生不出儿子的了,许大山做梦吧。许文雅没得继续上学,在家干活照顾三个孩子。阶段性结局暂时这样,毕竟才十四岁,不好安排其他太猛烈的。
这封匿名信,也是两边彻底断裂的一个分水岭了。接下来包家不会有许家什么事,不过按大纲设定的话,许家的悲惨是不止于此,但现在只能先到这里。有时候影子也好痛苦,呜呜。怕剧透,但其实心里更害怕写不好。
就好比前面那个许文雅带走衣服的剧情,当时设定的时候就是想和四年后重逢遥相呼应,惜惜已经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而她穿的还是几年前带走的缝缝补补不合身的旧衣服。但那个情节冲击了好多小可爱的心。
呜呜,写上面那段情节的时候,每次更新就很慌,害怕突然跳出来说,崩了崩了。呜呜,真的好怕崩了,眼看着评论越来越少。
不过影子会好好按大纲写的,这本还是日常为主的,写日常真的有把握一些,也快乐一些。
第34章
女儿竟然通过连环画上的字迹猜到了写举报信的人是谁, 这对包家明夫妻来说着实挺意外的,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包惜惜因为此趟西北行让她深切感受到这样的日子有多苦,苦到她不免会去想很多。如果当年父亲没有阴差阳错成为英雄, 他们一家不得不下放农场,日子将会是怎么样?是不是比姑姑一家还苦?
因为这种后怕,想到许文雅疯了一样得不到就想毁灭,妄想通过写举报信毁了他们一家, 她心底就生出一股恼意,所以才会和父母说自己猜到了写那封举报信的人是谁的。
这些年, 顾及到父母和许文雅十年的相处,她再讨厌许文雅,也从不会主动在父母面前说许文雅的坏话。可这一次, 包惜惜需要一个发泄口,她就是要说,许文雅就是个疯子,逮着谁就乱咬的疯子。
说出来后, 她整个人舒服多了,包家明夫妻却陷入短暂沉默。
李慧妍忽然躺着不踏实,半坐起身给女儿拢了拢被子, 并轻轻压了压,不让空气中的凉意进到被窝里面。
包家明则在思考着要怎么跟女儿说,可随后一想, 一家人之间说话有什么好想斟酌, 不如坦诚来说。
他首先向女儿道歉,为他们没有告诉她这件事。
不告诉她, 倒不是说害怕她知道举报信是谁写的, 而更多的是担心她知道后会有心理负担, 甚至在她幼小心灵里再添一笔仇恨。
包家明又和女儿坦白了自己在看到信的觉得字迹熟悉想到可能是谁写的时是什么感觉难过、震惊、不安这些都有,还有强烈的觉得可笑。
可这世界可笑的事还少吗?
他不是可笑许文雅,不是可笑这件事,他是可笑自己。
可能就是因为心情太过复杂,加上有所顾虑,才没和女儿说。
包惜惜听了小声嘀咕了句,过了年她就十五了。
十五岁了,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对事情的判断力。
包家明和李慧妍不由笑乐,同时心里涩涩的。
眨眼女儿都十五了,这岁数听着真是个小大人了。
他们坦然承认自己犯了大多数父母都会犯的毛病,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孩子。
包惜惜撅嘴哼了声,对他们这觉悟还算满意。
小机灵鬼,还觉悟。李慧妍察觉女儿心情好了许多,她也跟着舒了口气。
包家明再次肯定告诉女儿,厂领导既然把这封举报信交到他手里,即代表真的不会有事。赵磊什么人啊,厂里有名的笑面虎,干了多少面上笑嘻嘻背后却捅你一刀的事。
在家人面前这样评价厂里的人,是包家明以前不曾干过的,今天为了让女儿相信不惜破例。为的就是让她相信,如果这封信真能攻击到包家明,像赵磊这样的人肯定会捏在手里的。
大院里每家每户都有人在单车厂上班,包家明虽然不说,但不代表包惜惜没从别人那听过那些厂里面的八卦,其中赵磊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也多少知道他是怎样的人。她当然也知道这次举报大概是不了了之,上一次问父亲的时候就知道。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