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如果没有这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他们班也拿不下合唱类节目第一名。
这是包惜惜第一次,如此强烈对班集体荣誉与有荣焉,并且强烈想和人分享。
她高兴的刚到大院门口就忍不住跟门卫大叔说他们班合唱得了第一名。
门卫大叔能怎样?当然是夸啊。
然后路过的几个邻居也听到了,帮着一起夸。
这个时候的邻里之间还是很和谐的,坏事大家尽量不去掺和,好事则巴不得拿个小喇叭告之于众。
总之包惜惜他们班在元旦汇演得了合唱类节目第一名的事,很快大院大大小小都知道了,好多人看到她都会过来逗趣说一句祝贺的话。
这种氛围她蛮喜欢,主要是大家都没有恶意。
这日,包惜惜放学回来后和大院的其他孩子在院子里玩。这段时间被不少大院邻居关注的谢兰兰下班回来,竟也包惜惜走了过来,恭喜她班上合唱节目得了一等奖。
包惜惜有些意外,谢兰兰自从总和父母发生争吵后,也许是心理发生了变化,总会不自觉躲着大院的人。
自从知道了谢兰兰的事后,包惜惜一直有关注她的事。特别担心她会屈服于父母,最后嫁给自己的姐夫,去照顾姐姐生下的两个孩子。
其实大院里不少人都音乐劝过周萍,劝说她已经失去一个女儿了,就对这个女儿好一点,不要等两个都失去再来后悔。奈何周萍就跟着了魔一样,根本不听任何人的劝。
谢兰兰不过二十二岁,正是最美好的年纪,却因为家里这些糟心事,不到一个月时间憔悴的仿如苍老了十岁。
女人对女人,不一定只有敌意。
包惜惜对谢兰兰充满了同情,机会难得,她趁机和谢兰兰聊了起来。
她昂起头笑看着谢兰兰,关心问对方最近上班是不是太辛苦,看上去好像有些累。
谢兰兰摇了摇头,看着包惜惜有些欲言又止。
包惜惜看出来了,主动问:兰兰姐姐,你是有什么话想和我说吗?
谢兰兰点了点头,随后露出了个自嘲的笑容。
怎么会想问一个孩子呢,可除了她,自己又不知道该问谁。
作者有话说:
今天的两章更新完啦~明天21点见。
第23章
谢兰兰其实也是挣扎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有勇气走到包惜惜跟前。
找她, 主要是想向她了解一些关于农村和在农村生活的事。
大院里,除了个别长辈,大部分都是在城里出生和长大, 对农村并不了解。
她如果贸贸然跑去问那些长辈,只怕免不了被反问为什么。这个解释起来又麻烦,甚至很大可能还会传到父母那里,到时候他们家又要鸡犬不宁了。所以谢兰兰没考虑过他们。虽然他们家目前的情况, 比鸡犬不能也好不了多少
包家的女儿包惜惜,出生就被人调换, 在农村生活了十年,且据她观察这孩子并不嘴碎,如果自己要求, 她不会和别人乱说的,是个很不错的咨询对象。
这会好不容易开口了,谢兰兰却不知道该如何接着往下说。
包惜惜有意想和谢兰兰聊,借口说这里人多太吵, 指了个远处的角落,说不如过去那谈。
谢兰兰轻舒了口气,觉得这简直不要太好了。
两人来到少人的角落, 谢兰兰心想,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犹犹豫豫的了。脚一跺牙一咬,问包惜惜能不能和自己说下农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那里的人生活如何。
她问的很细, 以致包惜惜有些错愕。
没有去过乡下的城里人也会好奇乡下的生活,这个她能理解, 但是了解的这么细, 倒挺让人挺意外的。
不过她没有问对方为什么问这些。问了谢兰兰大概率也不会说, 甚至很可能还会不想继续聊。
包惜惜还是根据在许家生活的那些日子的观察,如实和谢兰兰说了。
谢兰兰听了眉头皱起,小声说:没想到乡下生活这么艰苦。
没有电灯,出远门靠步行,幸运的能有个牛拉车坐。房子漏风漏雨,村里的三姑六婆喜欢闲来没事说人八卦,不过好在大部分人每天起早摸黑下地干活。
包惜惜说:是啊,这时候的乡下,条件真的蛮艰苦的。不过乡下也有好的,比如风景还不错,人也勤劳。
她是尽量客观的评价,不想恶意抹黑。像没通电、黄泥路这些都不是一方乡下老百姓就能改变的,这得依赖于整体国家经济水平的变强。像说人是非这些,人性使然,并不是农村人才有。不过是历朝历代,农村接受文化教育的都普遍较少。
显然谢兰兰也知道这道理,苦笑道:好是非者哪里都是。
他们这个家属大院算好的了,她车间一个住在城西筒子楼的同事,就因为二十七岁还没结婚,天天被人指指点点。
兰兰姐姐,你怎么突然想了解乡下生活?包惜惜猜想,她是不是处了个农村的对象。
这时候的包惜惜怎么也想不到,谢兰兰这日傍晚特意问了她许多乡下的事,竟是抱着如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壮烈之心。
此时,谢兰兰不过淡淡一笑,借口自己一直在城市生活,有些好奇罢了。
两人迎着落日余晖,一直聊到夕阳彻底西下,大院里不少做好饭的母亲走出来喊自己的孩子吃饭。一时之间吃饭喽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谢兰兰看着人陆陆续续变少的院子,想起小时候,眼睛突然发酸。
那时候他们还住在城西的大杂院里,五六户人家住一个院子里,地方窄的要命,做饭烧水都是在屋檐下搭的炉子。那时候他们天天都想着,如果能换个更大点的房子住就好了。
现在回想起来,年少的时光一直比长大后快乐很多,那时候至少一家人整整齐齐。
她一直以为父母不过是偏心,可姐姐不在后她才明白,那不是偏心,是父母倾注的所有的爱。姐姐不在了,那从指缝里漏在她身上的那点关爱也感觉不到了。
谢兰兰强忍着泪意,对包惜惜说:你也该回家吃饭了。
包惜惜也知道是到了吃完饭的时间了,临回家前她还是想对对谢兰兰说些什么,奈何忽然嘴笨,憋了好一会只憋出一句:兰兰姐姐,你要好好的。
这一句好好的让谢兰兰强忍着的泪意差点没绷住。她嗯了声,再也说不出其他话。
因为临近期末考试,为了让父母安心,包惜惜这段时间放学回来都乖乖呆在家里,复习她早已滚瓜烂熟的知识。
大院里大部分孩子怕也是和她一样,平日里一到傍晚就热热闹闹的院子,这几天都冷清了许多。
包惜惜再听到和谢兰兰有关的消息,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
期末考试结束了,也意味着孩子们喜欢的寒假来了,也意味着大人们终于能松口气,有闲情唠嗑发生在大院邻里邻居间的一些事。
最近他们大院发生了件让人震惊的大事。
谢兰兰竟然主动向知青办申请下乡,并且周萍夫妻知道这事时已经太迟了,她几乎把什么都办好了,就等着出发。这下周萍夫妻是真的慌了,哭的呼天喊地,骂女儿狠心。可是再骂又如何,那可是知青办,任谁再大胆子也不敢去闹,也不敢不下乡。
有人说谢兰兰傻,多少人想着办法不下乡,她却主动申请。但更多的还是说谢兰兰这是被父母逼的没办法,宁可下乡吃苦。
周萍夫妻真太不应该了,这样逼二女儿,最后落得了个鱼死网破的下场。
包惜惜从小伙伴和邻居口中知道了一二,完整的事情经过还是从母亲那得知的。
她的震惊程度不亚于大院里的其他叔伯婶娘,谢兰兰性格竟然如此刚烈。
她也后知后觉明白过来,那日傍晚谢兰兰来找自己问了那么多,原来是想提前知道乡下是什么样子的,乡下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好给自己做好心里准备。
她有些懊恼,怎么自己当时没看出来。
可她似乎又有些理解谢兰兰,也心疼谢兰兰。
这是被父母逼的多绝望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时候的工作根本不像后世那样投投简历,好的歹的都能找一份。
这时候想要有份工作很难,要么顶替父母,要么花钱买别人的名额,要么找关系,除此之外很难有其他路走。
谢兰兰单车厂的工作就是顶替了父亲才得来的,她的弟弟还当着无业游民呢。所以于她而言并不是简单的搬出去就能和父母脱离关系。
下乡或许是狠了点,可也是她能想到的能彻底和父母断绝关系又能活下去的唯一法子。
包惜惜因为谢兰兰的事,心堵的厉害,哪怕放假了都没心情下楼和小伙伴们玩。
这日,父母上班后,她站在走廊上吹冷风。
沈子清刚在院子里和小伙伴们玩了会游戏,突然觉得挺没意思的,便回家。
路过包惜惜家这一层楼时,他停下了脚步,问她怎么不下去玩。
听到包惜惜蔫蔫说没心情,他哦了声,没再多说什么,继续上楼。
包惜惜倚着走廊的女儿墙叹气,此时她真希望楼下能突然出现谢兰兰身影。
谁知道谢兰兰身影没出现,却有一小东西突然出现在她脑门口一用绳子吊着的小纸袋子。
和这纸袋子差不多同时出现的,是沈子清的声音。当然也是从头顶传来。
诶,包惜惜,这是昨天才收到的我姑姑寄回来的巧克力,你试试会不会太甜。
包惜惜伸出手把小袋子拉到跟前,从里面拿出三粒巧克力。
她一放手,上头的沈子清就飞速收绳。
过了一会,又传来沈子清的声音,问她甜不甜。
包惜惜还没吃呢,她立刻剥了一颗放进嘴里。
咬开后,夹杂着淡淡红酒香味的巧克力酱在嘴巴散开。
她告诉沈子清:很甜,非常甜。
哼,沈子清不喜欢吃太甜的,她偏这么说。
过了没多久,沈子清又从上面传东西下来。
这次直接是一盒巧克力。
包惜惜傻眼了,他这是要把整合巧克力都给自己啊。
感觉东西一直没人接,沈子清抖了抖绳子,催促她快点拿。
包惜惜担心他这样抖动巧克力会掉下去,赶忙伸手拿住,昂起头问沈子清:你姑姑给你们寄了很多盒吗?
沈子清沉默,这种进口巧克力,她姑姑就算有外汇卷也买不了多少。
他不说话,包惜惜也明白了,让沈子清把巧克力拿回去,她吃几颗就够了。
两人僵持了一会,最后还是包惜惜胜利了。
被包惜惜坚决拒绝的沈子清只得灰溜溜把巧克力又提了上来。
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眼睛却时刻留意着孙子一举一动的沈立强笑了。
他抬眼看了眼孙子,佯装不经意问:怎么?惜惜不收你的巧克力?
沈子清嗯了声,把巧克力又放回到柜子里,然后闷闷走到另一张椅子上坐下,随手拿起一本连环画看起来。
沈立强直摇头,他以为自己孙子又做错了什么事惹得惜惜不开心,想拿吃的哄,但是失败了。
行吧,谁让这是自己亲孙子呢。
他收起手中的报纸,对沈子清说:爷爷跟你说,哄人不是这么哄的。
沈子清耳尖红了,却倔强回嘴:什么哄人?不是你们让我有好吃的要多和包惜惜分享的吗?
他其实确实是想哄包惜惜,刚才上楼的时候看到她好像很不开心。但他又不想被人看穿。
看着这么嘴硬的孙子,沈立强真是无奈。
所以他一直说小男孩不如小女孩可爱。如果是楼下得惜惜,这时候一定会巴巴围过来,晃着他的手撒娇说:沈爷爷,惜惜不懂,你教教我吧。
只是想想他心都软化了。
他这个大孙子怎么就这么倔强呢,这一点都不像自己。
算了,他是大人,总不好和小孩子太计较,该教的人生道理还是要教的。
沈立强告诉孙子,要想有效果的哄人,首先要搞清楚对方为什么不高兴。说完他知不知道包惜惜为什么不高兴。
沈子清脱口而出:我也不知道
说完才反应过来,刚才还在爷爷面前嘴硬说不是哄包惜惜,这一句话什么都间接承认了。
这下不止耳尖,脸都红了。
沈立强露出胜利的笑容,心里默默得瑟道,臭小子,才十岁就想和我斗。
他继续教导孙子:傻孩子,不是所有的不开心都能吃一顿就好的。你告诉爷爷,你又对惜惜做了什么?爷爷来帮你分析分析。
凭空一个这么大的罪名盖下来,沈子清把握机会恼羞成怒,扔下一句没有后起身回了房间。
在一旁默默补衣服的赵巧香看到孙子被气走了,不得不开口提醒老伴,开玩笑注意分寸。
沈立强辩解:我这不是想教他。
赵巧香摘下老花镜,捏了捏有些发酸的鼻梁,无情揭穿真相: 你这是退休的日子太过无聊。
沈立强不和她争辩了,继续看自己的报纸。
而另一头,让这对爷孙产生了误会的当事人包惜惜,远远看到谢兰兰推着自行车进了大院。
她想也没想,飞奔下楼,远远就喊着兰兰姐姐。
谢兰兰看着气喘吁吁出现在面前的包惜惜,笑着问她这么急找自己什么事。
包惜惜边喘着气边猛点头,说有事。
谢兰兰仍笑着,等着她开口问。
然而等了好一会,包惜惜除了看着她却什么都没说。
她忍不住想要先开口之际,对方突然朝她伸出掌心。
掌心上有两颗巧克力。
因为她手还小,显得这两颗巧克力特别大,也特别诱人。
谢兰兰问:给我?
包惜惜点了点头:是沈子清给我的,很甜,你也试试。
不知道谁说的,心里苦的时候就吃点甜食,让味觉上的甜意去融化心里的苦意。
谢兰兰知道巧克力不常见,小朋友才得了两颗就愿意分享给她吃,她很感动,不过还是摇了摇头:你吃吧,姐姐不喜欢吃甜食。
包惜惜听出她这是接口,执意执意把这两颗巧克力放到她手里。
也许会有人不喜欢吃甜食,可是怎么会有女孩子拒绝巧克力呢。
谢兰兰没想到她一个孩子执着起来这么让人没办法,只得妥协拿了一颗,另一颗又给回包惜惜。
一人一颗吧。
包惜惜也同意她这建议,指着不远处的椅子说:坐着一块吃吧。
两人坐在院子的石凳上,看着夕阳,吃着巧克力。
包惜惜的心情和上次两人坐在院子一角聊天时完全不同。
那时候包惜惜还很同情谢兰兰,担心着她未知的命运。谁知不过考了个期末考试,谢兰兰就把自己的命运决定好了。
包惜惜忍不住再一次在心里感叹她真是一个刚烈的女子,然后正是这份刚烈,让包惜惜对她开始有点欣赏起来。
有的人就是这样果敢,只要确定了哪条是自己不想走的路,她会毫不犹豫选择另一条,哪怕它充满荆棘。
口中的巧克力融化的差不多了,包惜惜问:兰兰姐姐,他们说你要下乡了。
谢兰兰嗯了声,告诉她应该就这几天了。
这么快?包惜惜错愕看向她,已经年底了,快要春节了。
谢兰兰笑了笑:手续都已经办理好了
不仅如此,她厂里的工作也已经辞了,工位将由她的弟弟谢过顶替。这是父母在不得不接受她要下乡这个事实后提的最后要求,或者说恳求。
想到父母泪汪汪在自己面前说这个事的情景,谢兰兰就想笑。
她很想问父母,会后悔吗?
可是她没问,因为答案对她来说没有半点意义。
恋耽美
这是包惜惜第一次,如此强烈对班集体荣誉与有荣焉,并且强烈想和人分享。
她高兴的刚到大院门口就忍不住跟门卫大叔说他们班合唱得了第一名。
门卫大叔能怎样?当然是夸啊。
然后路过的几个邻居也听到了,帮着一起夸。
这个时候的邻里之间还是很和谐的,坏事大家尽量不去掺和,好事则巴不得拿个小喇叭告之于众。
总之包惜惜他们班在元旦汇演得了合唱类节目第一名的事,很快大院大大小小都知道了,好多人看到她都会过来逗趣说一句祝贺的话。
这种氛围她蛮喜欢,主要是大家都没有恶意。
这日,包惜惜放学回来后和大院的其他孩子在院子里玩。这段时间被不少大院邻居关注的谢兰兰下班回来,竟也包惜惜走了过来,恭喜她班上合唱节目得了一等奖。
包惜惜有些意外,谢兰兰自从总和父母发生争吵后,也许是心理发生了变化,总会不自觉躲着大院的人。
自从知道了谢兰兰的事后,包惜惜一直有关注她的事。特别担心她会屈服于父母,最后嫁给自己的姐夫,去照顾姐姐生下的两个孩子。
其实大院里不少人都音乐劝过周萍,劝说她已经失去一个女儿了,就对这个女儿好一点,不要等两个都失去再来后悔。奈何周萍就跟着了魔一样,根本不听任何人的劝。
谢兰兰不过二十二岁,正是最美好的年纪,却因为家里这些糟心事,不到一个月时间憔悴的仿如苍老了十岁。
女人对女人,不一定只有敌意。
包惜惜对谢兰兰充满了同情,机会难得,她趁机和谢兰兰聊了起来。
她昂起头笑看着谢兰兰,关心问对方最近上班是不是太辛苦,看上去好像有些累。
谢兰兰摇了摇头,看着包惜惜有些欲言又止。
包惜惜看出来了,主动问:兰兰姐姐,你是有什么话想和我说吗?
谢兰兰点了点头,随后露出了个自嘲的笑容。
怎么会想问一个孩子呢,可除了她,自己又不知道该问谁。
作者有话说:
今天的两章更新完啦~明天21点见。
第23章
谢兰兰其实也是挣扎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有勇气走到包惜惜跟前。
找她, 主要是想向她了解一些关于农村和在农村生活的事。
大院里,除了个别长辈,大部分都是在城里出生和长大, 对农村并不了解。
她如果贸贸然跑去问那些长辈,只怕免不了被反问为什么。这个解释起来又麻烦,甚至很大可能还会传到父母那里,到时候他们家又要鸡犬不宁了。所以谢兰兰没考虑过他们。虽然他们家目前的情况, 比鸡犬不能也好不了多少
包家的女儿包惜惜,出生就被人调换, 在农村生活了十年,且据她观察这孩子并不嘴碎,如果自己要求, 她不会和别人乱说的,是个很不错的咨询对象。
这会好不容易开口了,谢兰兰却不知道该如何接着往下说。
包惜惜有意想和谢兰兰聊,借口说这里人多太吵, 指了个远处的角落,说不如过去那谈。
谢兰兰轻舒了口气,觉得这简直不要太好了。
两人来到少人的角落, 谢兰兰心想,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犹犹豫豫的了。脚一跺牙一咬,问包惜惜能不能和自己说下农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那里的人生活如何。
她问的很细, 以致包惜惜有些错愕。
没有去过乡下的城里人也会好奇乡下的生活,这个她能理解, 但是了解的这么细, 倒挺让人挺意外的。
不过她没有问对方为什么问这些。问了谢兰兰大概率也不会说, 甚至很可能还会不想继续聊。
包惜惜还是根据在许家生活的那些日子的观察,如实和谢兰兰说了。
谢兰兰听了眉头皱起,小声说:没想到乡下生活这么艰苦。
没有电灯,出远门靠步行,幸运的能有个牛拉车坐。房子漏风漏雨,村里的三姑六婆喜欢闲来没事说人八卦,不过好在大部分人每天起早摸黑下地干活。
包惜惜说:是啊,这时候的乡下,条件真的蛮艰苦的。不过乡下也有好的,比如风景还不错,人也勤劳。
她是尽量客观的评价,不想恶意抹黑。像没通电、黄泥路这些都不是一方乡下老百姓就能改变的,这得依赖于整体国家经济水平的变强。像说人是非这些,人性使然,并不是农村人才有。不过是历朝历代,农村接受文化教育的都普遍较少。
显然谢兰兰也知道这道理,苦笑道:好是非者哪里都是。
他们这个家属大院算好的了,她车间一个住在城西筒子楼的同事,就因为二十七岁还没结婚,天天被人指指点点。
兰兰姐姐,你怎么突然想了解乡下生活?包惜惜猜想,她是不是处了个农村的对象。
这时候的包惜惜怎么也想不到,谢兰兰这日傍晚特意问了她许多乡下的事,竟是抱着如此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壮烈之心。
此时,谢兰兰不过淡淡一笑,借口自己一直在城市生活,有些好奇罢了。
两人迎着落日余晖,一直聊到夕阳彻底西下,大院里不少做好饭的母亲走出来喊自己的孩子吃饭。一时之间吃饭喽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谢兰兰看着人陆陆续续变少的院子,想起小时候,眼睛突然发酸。
那时候他们还住在城西的大杂院里,五六户人家住一个院子里,地方窄的要命,做饭烧水都是在屋檐下搭的炉子。那时候他们天天都想着,如果能换个更大点的房子住就好了。
现在回想起来,年少的时光一直比长大后快乐很多,那时候至少一家人整整齐齐。
她一直以为父母不过是偏心,可姐姐不在后她才明白,那不是偏心,是父母倾注的所有的爱。姐姐不在了,那从指缝里漏在她身上的那点关爱也感觉不到了。
谢兰兰强忍着泪意,对包惜惜说:你也该回家吃饭了。
包惜惜也知道是到了吃完饭的时间了,临回家前她还是想对对谢兰兰说些什么,奈何忽然嘴笨,憋了好一会只憋出一句:兰兰姐姐,你要好好的。
这一句好好的让谢兰兰强忍着的泪意差点没绷住。她嗯了声,再也说不出其他话。
因为临近期末考试,为了让父母安心,包惜惜这段时间放学回来都乖乖呆在家里,复习她早已滚瓜烂熟的知识。
大院里大部分孩子怕也是和她一样,平日里一到傍晚就热热闹闹的院子,这几天都冷清了许多。
包惜惜再听到和谢兰兰有关的消息,是在期末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
期末考试结束了,也意味着孩子们喜欢的寒假来了,也意味着大人们终于能松口气,有闲情唠嗑发生在大院邻里邻居间的一些事。
最近他们大院发生了件让人震惊的大事。
谢兰兰竟然主动向知青办申请下乡,并且周萍夫妻知道这事时已经太迟了,她几乎把什么都办好了,就等着出发。这下周萍夫妻是真的慌了,哭的呼天喊地,骂女儿狠心。可是再骂又如何,那可是知青办,任谁再大胆子也不敢去闹,也不敢不下乡。
有人说谢兰兰傻,多少人想着办法不下乡,她却主动申请。但更多的还是说谢兰兰这是被父母逼的没办法,宁可下乡吃苦。
周萍夫妻真太不应该了,这样逼二女儿,最后落得了个鱼死网破的下场。
包惜惜从小伙伴和邻居口中知道了一二,完整的事情经过还是从母亲那得知的。
她的震惊程度不亚于大院里的其他叔伯婶娘,谢兰兰性格竟然如此刚烈。
她也后知后觉明白过来,那日傍晚谢兰兰来找自己问了那么多,原来是想提前知道乡下是什么样子的,乡下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好给自己做好心里准备。
她有些懊恼,怎么自己当时没看出来。
可她似乎又有些理解谢兰兰,也心疼谢兰兰。
这是被父母逼的多绝望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这时候的工作根本不像后世那样投投简历,好的歹的都能找一份。
这时候想要有份工作很难,要么顶替父母,要么花钱买别人的名额,要么找关系,除此之外很难有其他路走。
谢兰兰单车厂的工作就是顶替了父亲才得来的,她的弟弟还当着无业游民呢。所以于她而言并不是简单的搬出去就能和父母脱离关系。
下乡或许是狠了点,可也是她能想到的能彻底和父母断绝关系又能活下去的唯一法子。
包惜惜因为谢兰兰的事,心堵的厉害,哪怕放假了都没心情下楼和小伙伴们玩。
这日,父母上班后,她站在走廊上吹冷风。
沈子清刚在院子里和小伙伴们玩了会游戏,突然觉得挺没意思的,便回家。
路过包惜惜家这一层楼时,他停下了脚步,问她怎么不下去玩。
听到包惜惜蔫蔫说没心情,他哦了声,没再多说什么,继续上楼。
包惜惜倚着走廊的女儿墙叹气,此时她真希望楼下能突然出现谢兰兰身影。
谁知道谢兰兰身影没出现,却有一小东西突然出现在她脑门口一用绳子吊着的小纸袋子。
和这纸袋子差不多同时出现的,是沈子清的声音。当然也是从头顶传来。
诶,包惜惜,这是昨天才收到的我姑姑寄回来的巧克力,你试试会不会太甜。
包惜惜伸出手把小袋子拉到跟前,从里面拿出三粒巧克力。
她一放手,上头的沈子清就飞速收绳。
过了一会,又传来沈子清的声音,问她甜不甜。
包惜惜还没吃呢,她立刻剥了一颗放进嘴里。
咬开后,夹杂着淡淡红酒香味的巧克力酱在嘴巴散开。
她告诉沈子清:很甜,非常甜。
哼,沈子清不喜欢吃太甜的,她偏这么说。
过了没多久,沈子清又从上面传东西下来。
这次直接是一盒巧克力。
包惜惜傻眼了,他这是要把整合巧克力都给自己啊。
感觉东西一直没人接,沈子清抖了抖绳子,催促她快点拿。
包惜惜担心他这样抖动巧克力会掉下去,赶忙伸手拿住,昂起头问沈子清:你姑姑给你们寄了很多盒吗?
沈子清沉默,这种进口巧克力,她姑姑就算有外汇卷也买不了多少。
他不说话,包惜惜也明白了,让沈子清把巧克力拿回去,她吃几颗就够了。
两人僵持了一会,最后还是包惜惜胜利了。
被包惜惜坚决拒绝的沈子清只得灰溜溜把巧克力又提了上来。
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眼睛却时刻留意着孙子一举一动的沈立强笑了。
他抬眼看了眼孙子,佯装不经意问:怎么?惜惜不收你的巧克力?
沈子清嗯了声,把巧克力又放回到柜子里,然后闷闷走到另一张椅子上坐下,随手拿起一本连环画看起来。
沈立强直摇头,他以为自己孙子又做错了什么事惹得惜惜不开心,想拿吃的哄,但是失败了。
行吧,谁让这是自己亲孙子呢。
他收起手中的报纸,对沈子清说:爷爷跟你说,哄人不是这么哄的。
沈子清耳尖红了,却倔强回嘴:什么哄人?不是你们让我有好吃的要多和包惜惜分享的吗?
他其实确实是想哄包惜惜,刚才上楼的时候看到她好像很不开心。但他又不想被人看穿。
看着这么嘴硬的孙子,沈立强真是无奈。
所以他一直说小男孩不如小女孩可爱。如果是楼下得惜惜,这时候一定会巴巴围过来,晃着他的手撒娇说:沈爷爷,惜惜不懂,你教教我吧。
只是想想他心都软化了。
他这个大孙子怎么就这么倔强呢,这一点都不像自己。
算了,他是大人,总不好和小孩子太计较,该教的人生道理还是要教的。
沈立强告诉孙子,要想有效果的哄人,首先要搞清楚对方为什么不高兴。说完他知不知道包惜惜为什么不高兴。
沈子清脱口而出:我也不知道
说完才反应过来,刚才还在爷爷面前嘴硬说不是哄包惜惜,这一句话什么都间接承认了。
这下不止耳尖,脸都红了。
沈立强露出胜利的笑容,心里默默得瑟道,臭小子,才十岁就想和我斗。
他继续教导孙子:傻孩子,不是所有的不开心都能吃一顿就好的。你告诉爷爷,你又对惜惜做了什么?爷爷来帮你分析分析。
凭空一个这么大的罪名盖下来,沈子清把握机会恼羞成怒,扔下一句没有后起身回了房间。
在一旁默默补衣服的赵巧香看到孙子被气走了,不得不开口提醒老伴,开玩笑注意分寸。
沈立强辩解:我这不是想教他。
赵巧香摘下老花镜,捏了捏有些发酸的鼻梁,无情揭穿真相: 你这是退休的日子太过无聊。
沈立强不和她争辩了,继续看自己的报纸。
而另一头,让这对爷孙产生了误会的当事人包惜惜,远远看到谢兰兰推着自行车进了大院。
她想也没想,飞奔下楼,远远就喊着兰兰姐姐。
谢兰兰看着气喘吁吁出现在面前的包惜惜,笑着问她这么急找自己什么事。
包惜惜边喘着气边猛点头,说有事。
谢兰兰仍笑着,等着她开口问。
然而等了好一会,包惜惜除了看着她却什么都没说。
她忍不住想要先开口之际,对方突然朝她伸出掌心。
掌心上有两颗巧克力。
因为她手还小,显得这两颗巧克力特别大,也特别诱人。
谢兰兰问:给我?
包惜惜点了点头:是沈子清给我的,很甜,你也试试。
不知道谁说的,心里苦的时候就吃点甜食,让味觉上的甜意去融化心里的苦意。
谢兰兰知道巧克力不常见,小朋友才得了两颗就愿意分享给她吃,她很感动,不过还是摇了摇头:你吃吧,姐姐不喜欢吃甜食。
包惜惜听出她这是接口,执意执意把这两颗巧克力放到她手里。
也许会有人不喜欢吃甜食,可是怎么会有女孩子拒绝巧克力呢。
谢兰兰没想到她一个孩子执着起来这么让人没办法,只得妥协拿了一颗,另一颗又给回包惜惜。
一人一颗吧。
包惜惜也同意她这建议,指着不远处的椅子说:坐着一块吃吧。
两人坐在院子的石凳上,看着夕阳,吃着巧克力。
包惜惜的心情和上次两人坐在院子一角聊天时完全不同。
那时候包惜惜还很同情谢兰兰,担心着她未知的命运。谁知不过考了个期末考试,谢兰兰就把自己的命运决定好了。
包惜惜忍不住再一次在心里感叹她真是一个刚烈的女子,然后正是这份刚烈,让包惜惜对她开始有点欣赏起来。
有的人就是这样果敢,只要确定了哪条是自己不想走的路,她会毫不犹豫选择另一条,哪怕它充满荆棘。
口中的巧克力融化的差不多了,包惜惜问:兰兰姐姐,他们说你要下乡了。
谢兰兰嗯了声,告诉她应该就这几天了。
这么快?包惜惜错愕看向她,已经年底了,快要春节了。
谢兰兰笑了笑:手续都已经办理好了
不仅如此,她厂里的工作也已经辞了,工位将由她的弟弟谢过顶替。这是父母在不得不接受她要下乡这个事实后提的最后要求,或者说恳求。
想到父母泪汪汪在自己面前说这个事的情景,谢兰兰就想笑。
她很想问父母,会后悔吗?
可是她没问,因为答案对她来说没有半点意义。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