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很快有同学举手站起来替她解围:老师,这问题我来回答吧。包惜惜同学是中途转学过来的, 可能他们以前没学过。
老师恍然大悟, 是哦,他记得这个班是有一个转学生。
老师不想吓到这个乖巧的女同学, 露出了个和蔼的笑容, 示意她坐下。
包惜惜坐下, 随后那个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说出了非常准确的答案。
她脸热的厉害。哪怕她灵魂已经是成年人了,可回答不出老师问题仍然会不好意思。
老师让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坐下,脸上的笑容说明了他对于这个学生的回答有多满意。
下课后,包惜惜转过身,对沈子清说了声谢谢。
嗯,那帮她解围回答问题的学生正是沈子清。
沈子清却是皱了皱眉,问她为什么上课不专心听讲。
坐在她后面这么久,他也不会再像之前一样,把她的走神误以为是听不懂。
包惜惜叹了口气,说自己最近有个很大的苦恼。
听到她说有苦恼,不仅沈子清,杨小桃也转过头看向她。
课室里还有那么多同学,包惜惜觉得如果直接说喝奶粉喝到长胖了,听起来好像会有点凡尔赛,甚至还让那些没喝过的同学心里不舒服。
她只得借助比喻,问他们:如果父母因为吃一样东西对身体好,天天让你吃,你不想吃了,你们会怎么做?顿了顿,她补充解释了句:就是要怎么劝他们比较好。
杨小桃还以为是什么事呢,马上告诉包惜惜,她其实不喜欢吃青菜,但是父母说小孩子多吃青菜才能长大,天天逼着她吃。
说完她感慨:要是也能有什么法子不吃青菜就好了。
包惜惜笑了,原来大多数人小时候都不爱吃青菜呀。
沈子清问包惜惜:你不能和他们直说不想吃吗?
他不想吃的东西都是直接和爷爷奶奶说的,说了以后爷爷奶奶一般都随着他。
包惜惜很想给沈子清一记白眼,能这么简单的话,她就不用苦恼了。
她不是没表达过。
比如她曾以奶粉太贵不好买为借口,提议隔天喝一杯,留着慢慢喝。父亲却说以后买不到以后再说,现在有就好好喝。
在他们看来,喝补品似乎和吃药一个道理。就应该按要求吃,扣扣搜搜的反而没有效果。特别是在看到包惜惜身子明显圆润了以后,包家明夫妻别提多开心。已经在想办法弄多几张外汇券了。
迂回路子行不通,后来她干脆直接坦,说天天喝牛奶容易腻。父母却误会她是太过懂事找的借口,母亲更是心疼的每天出门上班前都给她泡好奶粉。之前偶尔还会让她自己泡。
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太短,并不能让几个孩子商量出办法,一切只得暂时搁置。
放学回家路上,沈子清又给她出了个主意。
要不你把他们让你吃的东西藏起来?
包惜惜幽幽看向他,脸上明晃晃的对他出的这个馊主意的嫌弃。
奶粉泡好的牛奶,怎么藏?
这沈子清确实没想到是这个,尴尬笑了笑,对包惜惜说:我奶奶说喝牛奶对身体有好处。
之前他把自己的牛奶让给她喝,喝了几天后她说喝腻了。可是每次看她喝完都好像挺享受的样子,还意犹未尽舔舔嘴。
不仅是牛奶,在沈子清印象中,他给什么零食她都吃的美滋滋。
这么嘴馋的人,应该没有什么会不喜欢吃的。
包惜惜叹了口气,小孩子的心思单纯,在他们眼里不想吃就等于不喜欢吃。
今天她就得让沈子清明白,不想仅仅只是不想,当下不想,和不喜欢无关。
她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沈子清显然听懵了。不过他倒也抓到了一个重点,她不是不喜欢喝牛奶。
行吧,他给包惜惜说了一件以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希望能对她有所启发。
有次他因为感冒头晕恶心,喝完牛奶后吐了。那次之后好几天奶奶都没有给他热牛奶喝。
包惜惜听着听着已面露喜色。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果然是她钻牛角尖了。这本来就是多简单的问题。
这天晚上,在李慧妍准备给自己泡奶粉时,包惜惜一脸严肃告诉她,今天早上喝了牛奶后有点恶心。
李慧妍担心她生病了,伸出手在她额头探了探。好在体温正常,没有发烧。而且女儿面色红润,也不像生病了的样子。
包惜惜往下说:沈子清跟我说,有次他喝了好多天牛奶后也是吐了。
她面不改色把沈子清的话掐头去尾,如愿让父母发起了反思。
李慧妍对丈夫说:难道这牛奶天天喝会让孩子反胃?
包家明也不确定,可是看女儿在说到上午喝了牛奶后恶心想吐时眉头深皱,觉得既然让她难受,今晚就先不要喝了。
得到特赦,包惜惜眯眼一笑,开心的饭都多吃了半碗。
吃过晚饭,李慧妍夫妻才告诉女儿一件事。
前两天收到了她远在西北农场的姑姑的来信。信中问能不能想办法给他们寄点药。
包家明夫妻猜想,肯定是妹妹那边有谁生病了。想到那地方气候如此艰苦,他们很不放心,想请几天假去看看。
包惜惜连连点头,这是当然要去看看的。
只是他们放心不下女儿一个人在家,把她一同带去又不切实际。一是路途遥远,他们不舍得女儿受这个奔波。二是会耽搁她学习,马上一月了,再过多半个月孩子也要期末考试了。
包惜惜理解父母的顾虑,让他们放心,她一个人在家可以的。而且大院住的都是认识的人,安全的很。
包家明夫妻也是这么想的,可就是放心不下,但妹妹那边他们同样也是很担心。
所以,他们厚着脸皮去找了楼上的老厂长夫妻
得知他们拜托沈爷爷赵奶奶照顾自己几天,包惜惜并没有不高兴或者不自在,反而宽慰父母,说他们都是很好的人,一直以来对她也很好,让父母放心。
李慧摸了摸女儿后脑勺,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这样做也是没办法,小姑子信中虽然只是顺口一提的语气问,但是他们是了解这个妹妹的,不是逼不得已绝对不会说这些让兄嫂担心的话。
决定好以后,这个周六包家明夫妻就坐上了去往西北的火车。而包惜惜就拜托给了沈立强夫妻。
因为过几天就要元旦汇演,上午包家明夫妻出门后,沈子清和包惜惜还回学校排练了一上午。
排演完回来,包惜惜直接去了沈子清家吃饭。
有时候,嫌弃,是因为有了对比。
沈立强以前看自己这个大孙子还挺顺眼的,毫不夸张说一句,他儿子孙子都遗传到了自己老伴的优良基因,好看是毋庸置疑的。至少往大院那帮混小子中间一站,绝对的夺人眼球。
可当有包惜惜坐在旁边,沈立强真觉得自己这个孙子不堪一比。
看看人家小女孩,红唇白齿,长得那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小口小口吃东西,斯斯文文,看着就赏心悦目。你给她夹菜,她还冲你眯眼笑。
再一看旁边的亲孙子,只知道低头扒饭,真是狗都不这么吃。你想让他多吃点蔬菜吧,他直接把碗端起来防着你。
沈立强的嫌弃再也藏不住了,冷哼了声:看看你,挑三拣四,人家惜惜什么都吃。
沈子清不明白今天爷爷为什么一直在嫌弃自己,
从他排练回来进门开始,嫌弃他进门动作大,嫌弃他脱鞋后没放好,嫌弃他喝水咕噜咕噜,就连吃饭,也一直用嫌弃的眼神打量他。
他也没挑啊,只是有些不喜欢吃的菜不愿意多吃而已。
而且,包惜惜本来就嘴馋,什么到了她嘴里都吃的香滋滋的。
听到所以所以这么说人家小姑娘,赵巧香连忙训斥他:人家惜惜那叫不挑食,哪里是嘴馋。倒是你,从小就嘴挑的很。
沈子清真觉得冤枉,他哪里挑食了,从来都是奶奶弄什么他吃什么。周凯那才叫挑食,家里如果没有他喜欢吃的菜,他能闹得饭都不吃。
赵巧香笑了,骂他净和反面教材比。
说着指了指包惜惜:你看看人家惜惜,回来两三个月而已,就养的白白胖胖。
她说这话是想告诉孙子,像惜惜这样不挑食的孩子才长得快。哪知道包惜惜听得心里咯噔了一下。心道,连赵奶奶也看出她长肉了。
呜呜,碗里的米饭那么香,她还是先吃了再来忧伤吧。
吃过午饭,包惜惜礼貌和沈立强夫妻道别,回家睡午觉。下午他们还要回学校参加元旦汇演大彩排。
包惜惜不知道,在她父母去了西北农场,她每天在沈家学校来回跑时,有个人曾悄悄来了一趟大院。
作者有话说:
今日的沈子清,惜惜嫌,惜惜嫌完爷爷嫌,爷爷嫌完奶奶嫌。哦~
这章属于加更,21点仍旧有更新。顺便剧透,那个悄悄来的人就是许文雅。
第22章 【二更】
那个来单车厂家属大院的人, 正是已经淡出了包惜惜生活许久的许文雅。
而生活在山沟沟里的许文雅之所以有机会进城,也纯属是机缘巧合。
她因为在城里上了几年小学,算是村里面识字算数最好的。
刚好, 今年因为暴雨,县镇粮所的粮仓塌了,逼的下面乡镇不得不把秋季收的谷子到市粮所。
许家村的大队长担心出错,便想把她带上。
说出来丢人, 他们村能干活的壮汉不少,可是识能字会算数的没几个, 不然他也不会惦记上许大山这个在城里读了几年书的女儿。
一开始李惠兰夫妻是不同意的,担心女儿回城里见了那些花花绿绿后回来更加家无宁日。现在他们家已经够深受其害了。可是大队长一说这一趟同行也算一日工分,分粮还能给他们家多分十斤谷子, 他们就没意见了。
临出发前,李惠兰叮嘱女儿要好好表现,特别是要把数给算对了。
万一算错了,不仅工分没了, 答应奖励他们的十斤谷子只怕也要黄掉,那他们就亏大了。
许文雅无语了,不过统计多少斤谷子, 还能难得过做数学应用题不成。
她满不在乎说知道了,心却因为又有机会进城,砰砰狂跳。
回到这个家之后, 她没有一天是过的舒心的。
这个地方, 这个家,甚至父母和弟弟, 一切的一切都超出了她所能想象到的。
让她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坚持下去的, 也就是想到日子比她还要苦上千倍万倍的养父母和许大丫。
可是, 她心里也会害怕。特别是最近,她老做梦梦到养父母没事了,许大丫取代了自己在城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每每从这样的噩梦中惊醒,她都会告诉自己,梦是相反的。那天公安都上门来抓人了,他们怎么可能没事。
她不断说服自己,心里却始终不踏实。
现在有个机会摆在她面前,有个被一直摁住的念头蠢蠢欲动。
她想亲自去确认一下,包家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许文雅跟着运粮队进城了,坐了大半天的拖拉机,晃的她骨头都快散架了,才终于到她所熟悉的城市。
钢筋水泥的楼房映入眼帘那一刻,她忍不住哭了。
为了不然个人发现,她连忙低下头。
她明明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她本应该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怎么突然就要在烂泥潭一样的许家村生活了呢。命运对她开的这个玩笑太残酷了。
到了目的地,队长领着几个同村小伙开始搬粮食。
许文雅跟着大伙在粮所又忙了小半天,其实忙的是其他人,她不过在一旁帮忙统计数量而已。
等到所有粮食都被搬下拖拉机,许文雅走到大队长身边,小声提醒他答应自己的事不要忘了。
大队长呵呵笑了笑,说自己不会忘记的。
笑的同时他不住在心里嘀咕,许大山家的这闺女,小小年纪心思可不少啊,也不知能不能养的熟。
等一切忙完后,他陪着许文雅来到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正是许文雅生活了十年的单车厂家属大院。
眼看离大院不过十来米,许文雅不敢再向前。
她害怕被人看到。
现在的她虽然和之前变化不大,穿的也依然是以前的漂亮衣服。
可她心里就是充满怯意,觉得自己身上也沾了父母的土里土气。
她让大队长一个人继续向大院门口走去,自己则躲在一处能藏身的地方。,
大队长才刚到院门口就被门卫拦下了,门卫一如既往的尽责,询问他找谁。
大队长本就不是要进去,他今日过来不过是想打听包家的情况而已。
他笑呵呵问门卫:老哥,包家明夫妻在吗?
门卫以为他是来找包家明的,语气颇为遗憾告诉他:哎呀,你来的不凑巧,他们夫妻去西北农场了。
这样啊。
大队长得到了答案,笑着走了。
许文雅见他那么快回来,担心他没问出什么,急得直跺脚。不料他回来却告诉她,养父母去了西北农场。
她的心本来乱的堪比翻江倒海,突然一下子静止了。
那一直横在心底的纠结不安突然没了,只是也也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欢喜。
第一个涌上来的念头反而是淡淡的伤感,伤感他们真的下放农场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后,许文雅得承认,养父母以前对她真的很好。至少在养父母身边,他们一个碗都舍不得让她洗。反而是口口声声说爱她的亲爸妈,却总是嫌弃她不够勤快。
许文雅真不知道他们还想要她怎么样。她一个从小没干活家务活的人,都慢慢愿意扫地洗碗了,亲妈却得寸进尺让她一起帮忙下地干活赚工分。可真是想的美。
她是不可能浪费这个时间下地干活的,她还要好好学习。
许文雅呆愣愣跟着大队长走了,坐上拖拉机,摇摇晃晃想着那个自己讨厌的山沟沟驶去。
慢慢的,钢筋水泥的房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还没重新种下粮食的水田。泊油路也变成了坑坑哇哇的黄泥路。
这一路,许文雅总忍不住去想,如果养父肯和死去的爷爷奶奶切割干净就好了。他们不用下放农场,她也还在城里过着好日子。她甚至觉得,如果养父母没有被打上走姿派,哪怕亲生父母带着许大丫上门来换回两个孩子,她也愿意让许大丫留下来,两个人和平共处的。
可世上没有如果,养父母还是下放了。
误以为养父母下方到了西北农场这事带给了许文雅几分难过,可也让她心里一直悬着的大石落地。
她的心忽然间踏实下来了,告诉自己以后不要再去想许大丫在农场的日子过得好不好了,反正也只能那样了。
她得专心刻苦学习了。
知识改变命运。
许文雅回去了,这一趟出城回来后整个人变了好多。就连李惠兰都惊讶了。不过这种转变倒是她乐于见到的。至少大人让她做家务,她不会再一个劲找借口,而是抓紧做了回房学习。
在许文雅刻苦学习的同时,被她以为跟着亲生父母下方到西北农场的包惜惜正迎来她来这个世界后的第一次才艺表演。虽然是班集体大合唱。
第一小学的元旦汇演搞的比包惜惜以为的要隆重许多,这时候的学生远比她以为的有才华。
除了合唱舞蹈朗诵等这些常见的节目,她还意外看到了有同学表演钢琴独奏。虽然用的是学校那部不知道多少年的旧钢琴,弹奏的也不过是简单的曲子。但这可是六十年代啊,孩子能学钢琴就已经够让她震惊的。
然而震惊显然还不止这一个,她竟然还看到了一个班级表演民乐合奏。
古筝、笛子、二胡、琵琶、箫、葫芦丝,凑在堪比一个小型民乐团。
总之,整场元旦汇演看下来,包惜惜一点都不觉得乏味,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这也不怪为什么班上的文艺委员徐晚如此重视演出节目,大合唱都要一而再排练。
恋耽美
老师恍然大悟, 是哦,他记得这个班是有一个转学生。
老师不想吓到这个乖巧的女同学, 露出了个和蔼的笑容, 示意她坐下。
包惜惜坐下, 随后那个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说出了非常准确的答案。
她脸热的厉害。哪怕她灵魂已经是成年人了,可回答不出老师问题仍然会不好意思。
老师让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坐下,脸上的笑容说明了他对于这个学生的回答有多满意。
下课后,包惜惜转过身,对沈子清说了声谢谢。
嗯,那帮她解围回答问题的学生正是沈子清。
沈子清却是皱了皱眉,问她为什么上课不专心听讲。
坐在她后面这么久,他也不会再像之前一样,把她的走神误以为是听不懂。
包惜惜叹了口气,说自己最近有个很大的苦恼。
听到她说有苦恼,不仅沈子清,杨小桃也转过头看向她。
课室里还有那么多同学,包惜惜觉得如果直接说喝奶粉喝到长胖了,听起来好像会有点凡尔赛,甚至还让那些没喝过的同学心里不舒服。
她只得借助比喻,问他们:如果父母因为吃一样东西对身体好,天天让你吃,你不想吃了,你们会怎么做?顿了顿,她补充解释了句:就是要怎么劝他们比较好。
杨小桃还以为是什么事呢,马上告诉包惜惜,她其实不喜欢吃青菜,但是父母说小孩子多吃青菜才能长大,天天逼着她吃。
说完她感慨:要是也能有什么法子不吃青菜就好了。
包惜惜笑了,原来大多数人小时候都不爱吃青菜呀。
沈子清问包惜惜:你不能和他们直说不想吃吗?
他不想吃的东西都是直接和爷爷奶奶说的,说了以后爷爷奶奶一般都随着他。
包惜惜很想给沈子清一记白眼,能这么简单的话,她就不用苦恼了。
她不是没表达过。
比如她曾以奶粉太贵不好买为借口,提议隔天喝一杯,留着慢慢喝。父亲却说以后买不到以后再说,现在有就好好喝。
在他们看来,喝补品似乎和吃药一个道理。就应该按要求吃,扣扣搜搜的反而没有效果。特别是在看到包惜惜身子明显圆润了以后,包家明夫妻别提多开心。已经在想办法弄多几张外汇券了。
迂回路子行不通,后来她干脆直接坦,说天天喝牛奶容易腻。父母却误会她是太过懂事找的借口,母亲更是心疼的每天出门上班前都给她泡好奶粉。之前偶尔还会让她自己泡。
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太短,并不能让几个孩子商量出办法,一切只得暂时搁置。
放学回家路上,沈子清又给她出了个主意。
要不你把他们让你吃的东西藏起来?
包惜惜幽幽看向他,脸上明晃晃的对他出的这个馊主意的嫌弃。
奶粉泡好的牛奶,怎么藏?
这沈子清确实没想到是这个,尴尬笑了笑,对包惜惜说:我奶奶说喝牛奶对身体有好处。
之前他把自己的牛奶让给她喝,喝了几天后她说喝腻了。可是每次看她喝完都好像挺享受的样子,还意犹未尽舔舔嘴。
不仅是牛奶,在沈子清印象中,他给什么零食她都吃的美滋滋。
这么嘴馋的人,应该没有什么会不喜欢吃的。
包惜惜叹了口气,小孩子的心思单纯,在他们眼里不想吃就等于不喜欢吃。
今天她就得让沈子清明白,不想仅仅只是不想,当下不想,和不喜欢无关。
她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沈子清显然听懵了。不过他倒也抓到了一个重点,她不是不喜欢喝牛奶。
行吧,他给包惜惜说了一件以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希望能对她有所启发。
有次他因为感冒头晕恶心,喝完牛奶后吐了。那次之后好几天奶奶都没有给他热牛奶喝。
包惜惜听着听着已面露喜色。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果然是她钻牛角尖了。这本来就是多简单的问题。
这天晚上,在李慧妍准备给自己泡奶粉时,包惜惜一脸严肃告诉她,今天早上喝了牛奶后有点恶心。
李慧妍担心她生病了,伸出手在她额头探了探。好在体温正常,没有发烧。而且女儿面色红润,也不像生病了的样子。
包惜惜往下说:沈子清跟我说,有次他喝了好多天牛奶后也是吐了。
她面不改色把沈子清的话掐头去尾,如愿让父母发起了反思。
李慧妍对丈夫说:难道这牛奶天天喝会让孩子反胃?
包家明也不确定,可是看女儿在说到上午喝了牛奶后恶心想吐时眉头深皱,觉得既然让她难受,今晚就先不要喝了。
得到特赦,包惜惜眯眼一笑,开心的饭都多吃了半碗。
吃过晚饭,李慧妍夫妻才告诉女儿一件事。
前两天收到了她远在西北农场的姑姑的来信。信中问能不能想办法给他们寄点药。
包家明夫妻猜想,肯定是妹妹那边有谁生病了。想到那地方气候如此艰苦,他们很不放心,想请几天假去看看。
包惜惜连连点头,这是当然要去看看的。
只是他们放心不下女儿一个人在家,把她一同带去又不切实际。一是路途遥远,他们不舍得女儿受这个奔波。二是会耽搁她学习,马上一月了,再过多半个月孩子也要期末考试了。
包惜惜理解父母的顾虑,让他们放心,她一个人在家可以的。而且大院住的都是认识的人,安全的很。
包家明夫妻也是这么想的,可就是放心不下,但妹妹那边他们同样也是很担心。
所以,他们厚着脸皮去找了楼上的老厂长夫妻
得知他们拜托沈爷爷赵奶奶照顾自己几天,包惜惜并没有不高兴或者不自在,反而宽慰父母,说他们都是很好的人,一直以来对她也很好,让父母放心。
李慧摸了摸女儿后脑勺,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这样做也是没办法,小姑子信中虽然只是顺口一提的语气问,但是他们是了解这个妹妹的,不是逼不得已绝对不会说这些让兄嫂担心的话。
决定好以后,这个周六包家明夫妻就坐上了去往西北的火车。而包惜惜就拜托给了沈立强夫妻。
因为过几天就要元旦汇演,上午包家明夫妻出门后,沈子清和包惜惜还回学校排练了一上午。
排演完回来,包惜惜直接去了沈子清家吃饭。
有时候,嫌弃,是因为有了对比。
沈立强以前看自己这个大孙子还挺顺眼的,毫不夸张说一句,他儿子孙子都遗传到了自己老伴的优良基因,好看是毋庸置疑的。至少往大院那帮混小子中间一站,绝对的夺人眼球。
可当有包惜惜坐在旁边,沈立强真觉得自己这个孙子不堪一比。
看看人家小女孩,红唇白齿,长得那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小口小口吃东西,斯斯文文,看着就赏心悦目。你给她夹菜,她还冲你眯眼笑。
再一看旁边的亲孙子,只知道低头扒饭,真是狗都不这么吃。你想让他多吃点蔬菜吧,他直接把碗端起来防着你。
沈立强的嫌弃再也藏不住了,冷哼了声:看看你,挑三拣四,人家惜惜什么都吃。
沈子清不明白今天爷爷为什么一直在嫌弃自己,
从他排练回来进门开始,嫌弃他进门动作大,嫌弃他脱鞋后没放好,嫌弃他喝水咕噜咕噜,就连吃饭,也一直用嫌弃的眼神打量他。
他也没挑啊,只是有些不喜欢吃的菜不愿意多吃而已。
而且,包惜惜本来就嘴馋,什么到了她嘴里都吃的香滋滋的。
听到所以所以这么说人家小姑娘,赵巧香连忙训斥他:人家惜惜那叫不挑食,哪里是嘴馋。倒是你,从小就嘴挑的很。
沈子清真觉得冤枉,他哪里挑食了,从来都是奶奶弄什么他吃什么。周凯那才叫挑食,家里如果没有他喜欢吃的菜,他能闹得饭都不吃。
赵巧香笑了,骂他净和反面教材比。
说着指了指包惜惜:你看看人家惜惜,回来两三个月而已,就养的白白胖胖。
她说这话是想告诉孙子,像惜惜这样不挑食的孩子才长得快。哪知道包惜惜听得心里咯噔了一下。心道,连赵奶奶也看出她长肉了。
呜呜,碗里的米饭那么香,她还是先吃了再来忧伤吧。
吃过午饭,包惜惜礼貌和沈立强夫妻道别,回家睡午觉。下午他们还要回学校参加元旦汇演大彩排。
包惜惜不知道,在她父母去了西北农场,她每天在沈家学校来回跑时,有个人曾悄悄来了一趟大院。
作者有话说:
今日的沈子清,惜惜嫌,惜惜嫌完爷爷嫌,爷爷嫌完奶奶嫌。哦~
这章属于加更,21点仍旧有更新。顺便剧透,那个悄悄来的人就是许文雅。
第22章 【二更】
那个来单车厂家属大院的人, 正是已经淡出了包惜惜生活许久的许文雅。
而生活在山沟沟里的许文雅之所以有机会进城,也纯属是机缘巧合。
她因为在城里上了几年小学,算是村里面识字算数最好的。
刚好, 今年因为暴雨,县镇粮所的粮仓塌了,逼的下面乡镇不得不把秋季收的谷子到市粮所。
许家村的大队长担心出错,便想把她带上。
说出来丢人, 他们村能干活的壮汉不少,可是识能字会算数的没几个, 不然他也不会惦记上许大山这个在城里读了几年书的女儿。
一开始李惠兰夫妻是不同意的,担心女儿回城里见了那些花花绿绿后回来更加家无宁日。现在他们家已经够深受其害了。可是大队长一说这一趟同行也算一日工分,分粮还能给他们家多分十斤谷子, 他们就没意见了。
临出发前,李惠兰叮嘱女儿要好好表现,特别是要把数给算对了。
万一算错了,不仅工分没了, 答应奖励他们的十斤谷子只怕也要黄掉,那他们就亏大了。
许文雅无语了,不过统计多少斤谷子, 还能难得过做数学应用题不成。
她满不在乎说知道了,心却因为又有机会进城,砰砰狂跳。
回到这个家之后, 她没有一天是过的舒心的。
这个地方, 这个家,甚至父母和弟弟, 一切的一切都超出了她所能想象到的。
让她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坚持下去的, 也就是想到日子比她还要苦上千倍万倍的养父母和许大丫。
可是, 她心里也会害怕。特别是最近,她老做梦梦到养父母没事了,许大丫取代了自己在城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每每从这样的噩梦中惊醒,她都会告诉自己,梦是相反的。那天公安都上门来抓人了,他们怎么可能没事。
她不断说服自己,心里却始终不踏实。
现在有个机会摆在她面前,有个被一直摁住的念头蠢蠢欲动。
她想亲自去确认一下,包家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许文雅跟着运粮队进城了,坐了大半天的拖拉机,晃的她骨头都快散架了,才终于到她所熟悉的城市。
钢筋水泥的楼房映入眼帘那一刻,她忍不住哭了。
为了不然个人发现,她连忙低下头。
她明明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她本应该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怎么突然就要在烂泥潭一样的许家村生活了呢。命运对她开的这个玩笑太残酷了。
到了目的地,队长领着几个同村小伙开始搬粮食。
许文雅跟着大伙在粮所又忙了小半天,其实忙的是其他人,她不过在一旁帮忙统计数量而已。
等到所有粮食都被搬下拖拉机,许文雅走到大队长身边,小声提醒他答应自己的事不要忘了。
大队长呵呵笑了笑,说自己不会忘记的。
笑的同时他不住在心里嘀咕,许大山家的这闺女,小小年纪心思可不少啊,也不知能不能养的熟。
等一切忙完后,他陪着许文雅来到一个地方。
这个地方,正是许文雅生活了十年的单车厂家属大院。
眼看离大院不过十来米,许文雅不敢再向前。
她害怕被人看到。
现在的她虽然和之前变化不大,穿的也依然是以前的漂亮衣服。
可她心里就是充满怯意,觉得自己身上也沾了父母的土里土气。
她让大队长一个人继续向大院门口走去,自己则躲在一处能藏身的地方。,
大队长才刚到院门口就被门卫拦下了,门卫一如既往的尽责,询问他找谁。
大队长本就不是要进去,他今日过来不过是想打听包家的情况而已。
他笑呵呵问门卫:老哥,包家明夫妻在吗?
门卫以为他是来找包家明的,语气颇为遗憾告诉他:哎呀,你来的不凑巧,他们夫妻去西北农场了。
这样啊。
大队长得到了答案,笑着走了。
许文雅见他那么快回来,担心他没问出什么,急得直跺脚。不料他回来却告诉她,养父母去了西北农场。
她的心本来乱的堪比翻江倒海,突然一下子静止了。
那一直横在心底的纠结不安突然没了,只是也也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欢喜。
第一个涌上来的念头反而是淡淡的伤感,伤感他们真的下放农场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后,许文雅得承认,养父母以前对她真的很好。至少在养父母身边,他们一个碗都舍不得让她洗。反而是口口声声说爱她的亲爸妈,却总是嫌弃她不够勤快。
许文雅真不知道他们还想要她怎么样。她一个从小没干活家务活的人,都慢慢愿意扫地洗碗了,亲妈却得寸进尺让她一起帮忙下地干活赚工分。可真是想的美。
她是不可能浪费这个时间下地干活的,她还要好好学习。
许文雅呆愣愣跟着大队长走了,坐上拖拉机,摇摇晃晃想着那个自己讨厌的山沟沟驶去。
慢慢的,钢筋水泥的房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还没重新种下粮食的水田。泊油路也变成了坑坑哇哇的黄泥路。
这一路,许文雅总忍不住去想,如果养父肯和死去的爷爷奶奶切割干净就好了。他们不用下放农场,她也还在城里过着好日子。她甚至觉得,如果养父母没有被打上走姿派,哪怕亲生父母带着许大丫上门来换回两个孩子,她也愿意让许大丫留下来,两个人和平共处的。
可世上没有如果,养父母还是下放了。
误以为养父母下方到了西北农场这事带给了许文雅几分难过,可也让她心里一直悬着的大石落地。
她的心忽然间踏实下来了,告诉自己以后不要再去想许大丫在农场的日子过得好不好了,反正也只能那样了。
她得专心刻苦学习了。
知识改变命运。
许文雅回去了,这一趟出城回来后整个人变了好多。就连李惠兰都惊讶了。不过这种转变倒是她乐于见到的。至少大人让她做家务,她不会再一个劲找借口,而是抓紧做了回房学习。
在许文雅刻苦学习的同时,被她以为跟着亲生父母下方到西北农场的包惜惜正迎来她来这个世界后的第一次才艺表演。虽然是班集体大合唱。
第一小学的元旦汇演搞的比包惜惜以为的要隆重许多,这时候的学生远比她以为的有才华。
除了合唱舞蹈朗诵等这些常见的节目,她还意外看到了有同学表演钢琴独奏。虽然用的是学校那部不知道多少年的旧钢琴,弹奏的也不过是简单的曲子。但这可是六十年代啊,孩子能学钢琴就已经够让她震惊的。
然而震惊显然还不止这一个,她竟然还看到了一个班级表演民乐合奏。
古筝、笛子、二胡、琵琶、箫、葫芦丝,凑在堪比一个小型民乐团。
总之,整场元旦汇演看下来,包惜惜一点都不觉得乏味,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这也不怪为什么班上的文艺委员徐晚如此重视演出节目,大合唱都要一而再排练。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