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郎玉:或许是夜猫扔的。
因着昨天那挖来的葛根还放在山坡, 夫夫俩吃完饭就去那边搬回来。
躺了一夜的葛根,被露水沾湿,又带着些泥土, 搬起来滑溜溜的。
抬进院儿里, 程韶跟程宝儿新奇地围着转圈圈。阿嫂,这么大的树根搬来烧呀!
这个可不能烧。
程韶跟程宝儿摸了摸,心里纳闷:也长得不像人啊。
这就是树根啊,不烧用来做家具吗?
对!可以做家具。
这般大的葛根两小孩看了看,不久就没了兴趣。
夫夫二人将其放到柴房,而那柴房里被摆出来的猎物占了一半。
叶忍冬看着鸡毛、兔毛一地儿,还有只小鹿子。这些应当好卖,拿到镇上去就有人收。
可这么大的葛根
叶忍冬犯了难。
他下意识找程郎玉:相公。
程郎玉捏着他昨日磨破了皮的手, 垂着脑袋不动。
叶忍冬自顾自地道:相公, 葛根要怎么卖啊。
这么大的葛根, 几十年的东西也是个稀罕玩意儿。要被有心之人盯上, 也是困扰。
葛根上了年头,若是用来弄葛根粉, 也出不了多少。倒是年头越久的葛根, 药效品质的都要好些, 所以还是卖到医馆里边划算点。
半响,程郎玉道:我们先切上一截给陆大夫瞧瞧。
若是他能收,就给他,不能收就去县上问问。
镇上的地儿小,药铺不一定能吞下这么大的。
好,听相公的。
叶忍冬跟着程郎玉,沿着细尖尖砍下一段藏背篓。
上边盖着层茅草,接着就锁门出去。
顺路将两个小孩托到老宅,夫夫二人坐在牛车上,幽幽往镇上走。
打来的猎物先放在集市,六只兔子,两只野鸡加上一头小鹿,很快吸引了来往人的目光。
叶忍冬带着幕笠,乖乖坐在程郎玉的侧后边,看着时不时来问价的人。
大兄弟,这兔子怎么卖的?这是第三个汉子来问价了。
二十四文一斤。
叶忍冬的手被自家相公抓着玩儿,自己则好奇地看着东西怎么卖。
二十文,我全要了怎么样?
程郎玉这才抬头看看那汉子,应当是镇上店铺里的人。
叶忍冬觉得有点压太多,幕笠下的小脸皱起。
听见自家相公道:二十三文。
二十二文,你这兔子也死了一阵子了。
叶忍冬咬唇,看向自己的相公。
二十二文也还行
程郎玉像知道他所想,道:你拿去。
程郎玉起身称重,两只兔子五斤四两,一只七斤一两,还有两只不到六斤。
一共二十四二两斤,五百三十二文,算你五百三十文。
叶忍冬藏在男人掌心的手还在算着呢,自家相公就算出来了。
他双眼锃亮,嘴唇动着:相公好厉害啊。
程郎玉捏捏软软的掌心:相公确实厉害。
叶忍冬一惊,欢喜抿唇。
相公听到了
两人等了半响,那鹿只见人来问价,却没人买。
程郎玉想,换做是县城应当好卖些。
叶忍冬坐得久了,手心撑在男人身上,懒呼呼的。
程郎玉掀了点幕笠,凑近:累了吗,要不咱们先去陆大夫那儿?
叶忍冬摇头:再等等。
话音刚落,摊位前面站了个人。这人穿着跟往来的人不一样,那衣裳的面料都泛着光,细看还带着金色。
是个有钱的。
果不其然,这人看也不看,直道:这鹿怎么卖?
程郎玉大掌收拢叶忍冬的手,道:二两银。
我要了。那人自衣袖里掏出两个银坨子丢在背篓里。他向后一招呼,就有个穿着家丁衣裳的人上来,抓着鹿就走。
相公,他们?
应该是周家的人。
周家?不就是杜秋红惹上那家吗?
叶忍冬闭口不言,帮着自家相公收拾东西。顺带将背篓里滚下茅草的银子悄悄拿出来塞进程郎玉手中。
财不外露。
程郎玉收下,往陆大夫的医馆去。
小哥,找陆大夫。铺子里没什么人,程郎玉直接走到柜台道。
程哥。熟的不能再熟的人,师傅在呢,你跟我来。
叶忍冬跟着走到后院。老爷子现在没事儿,正在收他的药材。
陆大夫乜他一眼道:小子,有病?
程郎玉不理他,从背篓将那一截五六斤重的葛根拿出来。陆大夫收不收?
陆鹤归转身,眼睛一眯,接过那葛根细看。
六十年份的葛根,可是好药啊。他白眉一扬,要,有多少要多少!
叶忍冬见他这般豪气,不免诧异。
程郎玉道:两百多斤,你都要?
陆老爷子顺着胡须一笑。老爷子我还就喜欢收集药材,不可吗?
那你自己来拿。程郎玉面无异色。
陆大夫果断拍手:行。
叶忍冬出了医馆的门还恍惚着。
一百两啊!
约定好取药材的时间,叶忍冬被程郎玉揽住腰肢。夫郎,回神。
相公,我们去哪儿?叶忍冬这才注意到不是回家的路。
买点猪肉回家。程郎玉道。
前些日子过得拮据了些,家里边不只是青菜没了,肉也没。
叶忍冬右手牵着男人衣摆,嘴里叫着玩儿。相公。
有问就有答。
叶忍冬笑眯了眼,顺着男人手臂的力道避开来往的人。
没多久,到了猪肉铺子。
这家就是三木娘亲嫁过来的胡屠夫家。
叶忍冬当时只隔着田坎远远见识了这人的身形。看着魁梧,现在近看,也有些凶神恶煞的。
即使隔着幕笠,叶忍冬也不敢多看。
现在元宵早过了,猪肉的价钱降下来些,不过好的肥肉也要十八文一斤。
骨头这些便宜,三五文钱就是一堆。
夫夫二人要了猪肝,跟五斤的肥瘦肉。
他们两都不是能吃得下纯肥肉的,多了几口就腻了些。倒是价格便宜点的肥瘦皆有的肉好。
只见那屠夫利索地称了肉,声音浑厚道:猪肝十八文一斤,两斤。肉十五文一斤,五斤,一百一十一文。
一看就是干了好些年头的。
那屠夫砰的将肉扔进背篓,勾得自家相公的肩背一沉。
叶忍冬下意识伸手扶着背篓底下。
程郎玉见人跑到斜后边去,准备拿银子的手将人勾到身前。
等付了钱,又买了些青菜,花了十五文。
加上猪肉,共计一百二十六文。
镇上的事儿做完,叶忍冬跟着程郎玉出了镇,往另一条路去。
宽阔的大路走完,地势陡然往上走。
叶忍冬还是第一次去姥爷家,有些忐忑问道:相公,姥爷家有些什么人在?
虽说上次,叶忍冬见了两个老人,但那边的其他人他是没见过的。
程郎玉道:夫郎不用担心,姥爷家人不多。现在就大舅,还有大舅妈在家。
姨妈嫁到县上去了,难得回来一次。咱们送完东西就回。
大舅林长海常年生病在家,姥爷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即使有山梨这一份进项,但也只是能勉强负担得起大舅的药钱。
叶忍冬握紧男人的手,做足心理准备。
春风带过,掀起叶忍冬的幕笠,半遮美人的芙蓉面。那红唇应当是被小哥儿自己咬得狠了,成了带着牙印的赤丹色。
程郎玉瞥见,倏地站定。
怎么了?叶忍冬跟着停步。
小路不好走,幕笠取下来罢。程郎玉道。
说着,大手解开叶忍冬脖子间的绳子。
叶忍冬头微仰起,喉咙被磨得有些痒痒,小小地滚动喉结。
程郎玉指腹轻蹭。
叶忍冬轻笑着偏头躲开,嘴上讨饶:相公
程郎玉低头亲亲额头,将抓着幕笠将手放下。
叶忍冬紧张的心被自家相公搅乱了,主动道:相公,走吧。
送完东西,还要回家做饭呢。
不过一刻钟,夫夫两人就到了梨山村的地界。
梨山村因梨子而得名,即使是县城里边,也有梨山村的梨子的身影。
这里出来的梨子个头大味又甜,加上成熟的时候比其他的梨子稍晚,正好弥补了梨子的空缺。
若是保存得好,在冬日里吃上几个也是可能的。
村路整个是倾斜的。
夫夫二人爬到缓坡时,叶忍冬已经微微喘息。这还是时不时在程郎玉身上借力的结果。
过了种满梨树的村道,脚步往边上一错,就是程郎玉姥爷家的屋子。
院子的门没关,程郎玉直接推门而入。
半掩的门打开,那堂屋里坐着的却不是自己的姥爷。
叶忍冬只见门一开,几双眼睛齐刷刷看向自己,他心肝一颤。
若不是程郎玉揽在腰后的手固定,自己怕是直接错步往男人身后钻了。
程郎玉默不作声,认出这是上次错身而过的六姥爷一家,自家姥爷最小的弟弟。
六姥爷,舅舅舅母。程郎玉叫人。
叶忍冬半垂着头,也跟着叫。
郎玉来了。那王茶花舅母笑道,边将嘴里的瓜子儿人吐在地上。精明的眼睛直往程郎玉的背篓里边瞅瞅。
叶忍冬不期然与其对上,这舅母对他笑笑,张嘴打算说什么。
叶忍冬预感她不会说什么好的,收回视线盯着地上那一堆花生瓜子壳。心里边对这家人的印象坏了几分。
程郎玉快一步道:我带夫郎见见姥爷。
没等人应,叶忍冬就乖巧跟紧自家相公。
不是说人不那么多的嘛。
堂屋,六姥爷一家子都在那坐着。
磕着瓜子儿,晃悠着腿;嘴巴一呸,瓜子壳乱飞。
好不快活!
叶忍冬拉拉程郎玉的手:相公,姥爷家今天办事儿吗?
程郎玉眉锋锐利:没有,既不是生日也不是节日,没什么需要办事的。
到了厨房,自家姥爷的人正在里边忙活。
姥姥姥爷,大舅母。叶忍冬道。
哎!咱们外孙夫郎来啦!姥姥先一步抓住叶忍冬的手,面上满是欢喜。
叶忍冬不自觉甜笑,梨涡浅浅,看着乖巧。
当时叶忍冬夫夫两成亲时,舅母正在家照顾舅舅,没过去。现在算是第一次见叶忍冬。
不过是看了一眼,她就喜欢上这个可人的小哥儿。
冬哥儿啊,是个乖巧的。卫如莺眼角笑出褶子,近了拍拍叶忍冬,我去给你舅舅说说。
姥爷林义德最稳当,他道:郎玉,背上东西放下歇会儿,去看看你舅舅。
程郎玉:等会儿见也不迟。
叶忍冬接住姥姥端过来的凳子放好,扯扯程郎玉的手本想让他坐下。
程郎玉却放下背篓,手掌按在自己身上。
叶忍冬屁股挨到凳子,就听到头顶声音道:姥爷,六姥爷家怎的来了?
上次来送东西时就见过一次,不晓得去哪儿。但这元宵都过了,怎的还能安心坐在别人家等着上菜吃白食的。
农户都穷,哪家人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何况看这样子,已经不止一两次。
叶忍冬闻言诧异,抬头就对上自家相公的眸子,他像是一直看着自己没动。
程郎玉狭长的眼尾微勾,对他缓和神色。
叶忍冬复又看向那边沉默的两个老人。
姥爷抽着旱烟,眉间愁苦。烟灰落在打满细密补丁的衣服上。
姥姥面上有气,瞪了瞪姥爷。
这时,见舅舅的舅母回来了。
叶忍冬感觉到身后男人的阴影消失,回头看去,舅母扶着一个面色蜡黄的汉子进来。
叶忍冬站起,将凳子让了去。舅舅。
林长海笑着点点头。冬哥儿。
舅母扶在他另一边,将人放安稳后,从袖子里掏出包好的红包塞进叶忍冬的手里。笑道:舅母的一点心意,收着。
叶忍冬无措看向自家相公,见他点头,小心接过。谢谢舅母。
卫如莺慈爱地摸摸他脑袋:谢什么谢,一家人不说这些。
她重新走到灶头,弄没做完的菜。不过听到刚刚屋里的话,想起那堂屋里坐的人,她心里没好气。
老太太两个不好说,她能说。
外边那一家子年前就早早地从县城回来,本跟老爷子是亲兄弟,客来了是得接待接待,可这家子脸皮子比城墙还厚。
卫如莺说到这气得锅铲一磕,叉腰道:开始还好,来得不算勤。可年后隔三差五来打秋风,现在更是天天午间到了饭点人就来了!
他婶娘的!跟大爷似的,说都不说一声就在那堂屋坐着等着吃饭。也不知道是把胃口养大了还是怎的,就连家里边都没舍得吃的东西也能给你翻找出来,进了那王茶花的嘴!
虽气,但卫如莺这声儿不大。
她个当媳妇的,也不好帮家里的老爷子断了亲。
老太太虽什么不说,但也烦。
这林老六是自家老头子最小的兄弟,老娘在时,家里边哪个兄弟不是东给一点,西补一点。
现在都这么大把年纪了,他娘老子不在了,倒是这厚脸皮要东西早已经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现在若是赶了去,这关系准是断了。
老太太不怕,但就担心村里的长舌妇多嘴。说你小气巴拉的,连同一个爹妈生的弟弟都容不下。
但不赶,看吧,这吃白食都能吃成自己家的。
这就跟那屎尿似的,沾上了就要一直臭着。
叶忍冬见舅母气狠了,上前去给人顺着气,又拧着眉看向自家相公。
老一辈的事,还真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
他们不是在县城有房子吗?怎的还待在村子里不走。程郎玉示意叶忍冬放心。
舅舅病恹恹开口:都是爹几个惯的。
在县城里听说是经常是在外边吃,哪能在自家做。这回来后,家里边谁也不想进厨房,正好,兄弟几个都还在,那不就各家一顿。
舅母眼睛一横,重新拿起锅铲。可不是,东家吃,西家拿的。
你其他舅家也是看不顺眼。舅母看着锅里的米汤就气,咬牙切齿道,因着家里的几个老爷子年轻时就被你那外祖给欺负惯了的,逆来顺受,能有那个心思赶人嘛!
其实这话没说完,有些事姥姥宋竹桃才知道。
姥姥心底沉重。
自家汉子几个兄弟年轻时,都被那病榻上的老子娘逼着跪地上起誓,这辈子都要帮着这个好吃懒做的弟弟一家。
她当姑娘的时候就常见到这老六被他老子娘心肝儿心肝儿地叫,家里的活计他是从小就没碰过。
当初嫁过来只当是关系不大,但宋竹桃也是没想到,偏心能偏成这个样子。
程郎玉思忖,鹰隼般的眸子闪过狠意。触及自家夫郎,他默不作声敛眉。
姥姥、姥爷家也揭不开锅了,倒不如让在县里边过好日子的六姥爷家接济接济。程郎玉这话是对着自家姥爷说的。
恋耽美
因着昨天那挖来的葛根还放在山坡, 夫夫俩吃完饭就去那边搬回来。
躺了一夜的葛根,被露水沾湿,又带着些泥土, 搬起来滑溜溜的。
抬进院儿里, 程韶跟程宝儿新奇地围着转圈圈。阿嫂,这么大的树根搬来烧呀!
这个可不能烧。
程韶跟程宝儿摸了摸,心里纳闷:也长得不像人啊。
这就是树根啊,不烧用来做家具吗?
对!可以做家具。
这般大的葛根两小孩看了看,不久就没了兴趣。
夫夫二人将其放到柴房,而那柴房里被摆出来的猎物占了一半。
叶忍冬看着鸡毛、兔毛一地儿,还有只小鹿子。这些应当好卖,拿到镇上去就有人收。
可这么大的葛根
叶忍冬犯了难。
他下意识找程郎玉:相公。
程郎玉捏着他昨日磨破了皮的手, 垂着脑袋不动。
叶忍冬自顾自地道:相公, 葛根要怎么卖啊。
这么大的葛根, 几十年的东西也是个稀罕玩意儿。要被有心之人盯上, 也是困扰。
葛根上了年头,若是用来弄葛根粉, 也出不了多少。倒是年头越久的葛根, 药效品质的都要好些, 所以还是卖到医馆里边划算点。
半响,程郎玉道:我们先切上一截给陆大夫瞧瞧。
若是他能收,就给他,不能收就去县上问问。
镇上的地儿小,药铺不一定能吞下这么大的。
好,听相公的。
叶忍冬跟着程郎玉,沿着细尖尖砍下一段藏背篓。
上边盖着层茅草,接着就锁门出去。
顺路将两个小孩托到老宅,夫夫二人坐在牛车上,幽幽往镇上走。
打来的猎物先放在集市,六只兔子,两只野鸡加上一头小鹿,很快吸引了来往人的目光。
叶忍冬带着幕笠,乖乖坐在程郎玉的侧后边,看着时不时来问价的人。
大兄弟,这兔子怎么卖的?这是第三个汉子来问价了。
二十四文一斤。
叶忍冬的手被自家相公抓着玩儿,自己则好奇地看着东西怎么卖。
二十文,我全要了怎么样?
程郎玉这才抬头看看那汉子,应当是镇上店铺里的人。
叶忍冬觉得有点压太多,幕笠下的小脸皱起。
听见自家相公道:二十三文。
二十二文,你这兔子也死了一阵子了。
叶忍冬咬唇,看向自己的相公。
二十二文也还行
程郎玉像知道他所想,道:你拿去。
程郎玉起身称重,两只兔子五斤四两,一只七斤一两,还有两只不到六斤。
一共二十四二两斤,五百三十二文,算你五百三十文。
叶忍冬藏在男人掌心的手还在算着呢,自家相公就算出来了。
他双眼锃亮,嘴唇动着:相公好厉害啊。
程郎玉捏捏软软的掌心:相公确实厉害。
叶忍冬一惊,欢喜抿唇。
相公听到了
两人等了半响,那鹿只见人来问价,却没人买。
程郎玉想,换做是县城应当好卖些。
叶忍冬坐得久了,手心撑在男人身上,懒呼呼的。
程郎玉掀了点幕笠,凑近:累了吗,要不咱们先去陆大夫那儿?
叶忍冬摇头:再等等。
话音刚落,摊位前面站了个人。这人穿着跟往来的人不一样,那衣裳的面料都泛着光,细看还带着金色。
是个有钱的。
果不其然,这人看也不看,直道:这鹿怎么卖?
程郎玉大掌收拢叶忍冬的手,道:二两银。
我要了。那人自衣袖里掏出两个银坨子丢在背篓里。他向后一招呼,就有个穿着家丁衣裳的人上来,抓着鹿就走。
相公,他们?
应该是周家的人。
周家?不就是杜秋红惹上那家吗?
叶忍冬闭口不言,帮着自家相公收拾东西。顺带将背篓里滚下茅草的银子悄悄拿出来塞进程郎玉手中。
财不外露。
程郎玉收下,往陆大夫的医馆去。
小哥,找陆大夫。铺子里没什么人,程郎玉直接走到柜台道。
程哥。熟的不能再熟的人,师傅在呢,你跟我来。
叶忍冬跟着走到后院。老爷子现在没事儿,正在收他的药材。
陆大夫乜他一眼道:小子,有病?
程郎玉不理他,从背篓将那一截五六斤重的葛根拿出来。陆大夫收不收?
陆鹤归转身,眼睛一眯,接过那葛根细看。
六十年份的葛根,可是好药啊。他白眉一扬,要,有多少要多少!
叶忍冬见他这般豪气,不免诧异。
程郎玉道:两百多斤,你都要?
陆老爷子顺着胡须一笑。老爷子我还就喜欢收集药材,不可吗?
那你自己来拿。程郎玉面无异色。
陆大夫果断拍手:行。
叶忍冬出了医馆的门还恍惚着。
一百两啊!
约定好取药材的时间,叶忍冬被程郎玉揽住腰肢。夫郎,回神。
相公,我们去哪儿?叶忍冬这才注意到不是回家的路。
买点猪肉回家。程郎玉道。
前些日子过得拮据了些,家里边不只是青菜没了,肉也没。
叶忍冬右手牵着男人衣摆,嘴里叫着玩儿。相公。
有问就有答。
叶忍冬笑眯了眼,顺着男人手臂的力道避开来往的人。
没多久,到了猪肉铺子。
这家就是三木娘亲嫁过来的胡屠夫家。
叶忍冬当时只隔着田坎远远见识了这人的身形。看着魁梧,现在近看,也有些凶神恶煞的。
即使隔着幕笠,叶忍冬也不敢多看。
现在元宵早过了,猪肉的价钱降下来些,不过好的肥肉也要十八文一斤。
骨头这些便宜,三五文钱就是一堆。
夫夫二人要了猪肝,跟五斤的肥瘦肉。
他们两都不是能吃得下纯肥肉的,多了几口就腻了些。倒是价格便宜点的肥瘦皆有的肉好。
只见那屠夫利索地称了肉,声音浑厚道:猪肝十八文一斤,两斤。肉十五文一斤,五斤,一百一十一文。
一看就是干了好些年头的。
那屠夫砰的将肉扔进背篓,勾得自家相公的肩背一沉。
叶忍冬下意识伸手扶着背篓底下。
程郎玉见人跑到斜后边去,准备拿银子的手将人勾到身前。
等付了钱,又买了些青菜,花了十五文。
加上猪肉,共计一百二十六文。
镇上的事儿做完,叶忍冬跟着程郎玉出了镇,往另一条路去。
宽阔的大路走完,地势陡然往上走。
叶忍冬还是第一次去姥爷家,有些忐忑问道:相公,姥爷家有些什么人在?
虽说上次,叶忍冬见了两个老人,但那边的其他人他是没见过的。
程郎玉道:夫郎不用担心,姥爷家人不多。现在就大舅,还有大舅妈在家。
姨妈嫁到县上去了,难得回来一次。咱们送完东西就回。
大舅林长海常年生病在家,姥爷家的日子并不好过。即使有山梨这一份进项,但也只是能勉强负担得起大舅的药钱。
叶忍冬握紧男人的手,做足心理准备。
春风带过,掀起叶忍冬的幕笠,半遮美人的芙蓉面。那红唇应当是被小哥儿自己咬得狠了,成了带着牙印的赤丹色。
程郎玉瞥见,倏地站定。
怎么了?叶忍冬跟着停步。
小路不好走,幕笠取下来罢。程郎玉道。
说着,大手解开叶忍冬脖子间的绳子。
叶忍冬头微仰起,喉咙被磨得有些痒痒,小小地滚动喉结。
程郎玉指腹轻蹭。
叶忍冬轻笑着偏头躲开,嘴上讨饶:相公
程郎玉低头亲亲额头,将抓着幕笠将手放下。
叶忍冬紧张的心被自家相公搅乱了,主动道:相公,走吧。
送完东西,还要回家做饭呢。
不过一刻钟,夫夫两人就到了梨山村的地界。
梨山村因梨子而得名,即使是县城里边,也有梨山村的梨子的身影。
这里出来的梨子个头大味又甜,加上成熟的时候比其他的梨子稍晚,正好弥补了梨子的空缺。
若是保存得好,在冬日里吃上几个也是可能的。
村路整个是倾斜的。
夫夫二人爬到缓坡时,叶忍冬已经微微喘息。这还是时不时在程郎玉身上借力的结果。
过了种满梨树的村道,脚步往边上一错,就是程郎玉姥爷家的屋子。
院子的门没关,程郎玉直接推门而入。
半掩的门打开,那堂屋里坐着的却不是自己的姥爷。
叶忍冬只见门一开,几双眼睛齐刷刷看向自己,他心肝一颤。
若不是程郎玉揽在腰后的手固定,自己怕是直接错步往男人身后钻了。
程郎玉默不作声,认出这是上次错身而过的六姥爷一家,自家姥爷最小的弟弟。
六姥爷,舅舅舅母。程郎玉叫人。
叶忍冬半垂着头,也跟着叫。
郎玉来了。那王茶花舅母笑道,边将嘴里的瓜子儿人吐在地上。精明的眼睛直往程郎玉的背篓里边瞅瞅。
叶忍冬不期然与其对上,这舅母对他笑笑,张嘴打算说什么。
叶忍冬预感她不会说什么好的,收回视线盯着地上那一堆花生瓜子壳。心里边对这家人的印象坏了几分。
程郎玉快一步道:我带夫郎见见姥爷。
没等人应,叶忍冬就乖巧跟紧自家相公。
不是说人不那么多的嘛。
堂屋,六姥爷一家子都在那坐着。
磕着瓜子儿,晃悠着腿;嘴巴一呸,瓜子壳乱飞。
好不快活!
叶忍冬拉拉程郎玉的手:相公,姥爷家今天办事儿吗?
程郎玉眉锋锐利:没有,既不是生日也不是节日,没什么需要办事的。
到了厨房,自家姥爷的人正在里边忙活。
姥姥姥爷,大舅母。叶忍冬道。
哎!咱们外孙夫郎来啦!姥姥先一步抓住叶忍冬的手,面上满是欢喜。
叶忍冬不自觉甜笑,梨涡浅浅,看着乖巧。
当时叶忍冬夫夫两成亲时,舅母正在家照顾舅舅,没过去。现在算是第一次见叶忍冬。
不过是看了一眼,她就喜欢上这个可人的小哥儿。
冬哥儿啊,是个乖巧的。卫如莺眼角笑出褶子,近了拍拍叶忍冬,我去给你舅舅说说。
姥爷林义德最稳当,他道:郎玉,背上东西放下歇会儿,去看看你舅舅。
程郎玉:等会儿见也不迟。
叶忍冬接住姥姥端过来的凳子放好,扯扯程郎玉的手本想让他坐下。
程郎玉却放下背篓,手掌按在自己身上。
叶忍冬屁股挨到凳子,就听到头顶声音道:姥爷,六姥爷家怎的来了?
上次来送东西时就见过一次,不晓得去哪儿。但这元宵都过了,怎的还能安心坐在别人家等着上菜吃白食的。
农户都穷,哪家人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何况看这样子,已经不止一两次。
叶忍冬闻言诧异,抬头就对上自家相公的眸子,他像是一直看着自己没动。
程郎玉狭长的眼尾微勾,对他缓和神色。
叶忍冬复又看向那边沉默的两个老人。
姥爷抽着旱烟,眉间愁苦。烟灰落在打满细密补丁的衣服上。
姥姥面上有气,瞪了瞪姥爷。
这时,见舅舅的舅母回来了。
叶忍冬感觉到身后男人的阴影消失,回头看去,舅母扶着一个面色蜡黄的汉子进来。
叶忍冬站起,将凳子让了去。舅舅。
林长海笑着点点头。冬哥儿。
舅母扶在他另一边,将人放安稳后,从袖子里掏出包好的红包塞进叶忍冬的手里。笑道:舅母的一点心意,收着。
叶忍冬无措看向自家相公,见他点头,小心接过。谢谢舅母。
卫如莺慈爱地摸摸他脑袋:谢什么谢,一家人不说这些。
她重新走到灶头,弄没做完的菜。不过听到刚刚屋里的话,想起那堂屋里坐的人,她心里没好气。
老太太两个不好说,她能说。
外边那一家子年前就早早地从县城回来,本跟老爷子是亲兄弟,客来了是得接待接待,可这家子脸皮子比城墙还厚。
卫如莺说到这气得锅铲一磕,叉腰道:开始还好,来得不算勤。可年后隔三差五来打秋风,现在更是天天午间到了饭点人就来了!
他婶娘的!跟大爷似的,说都不说一声就在那堂屋坐着等着吃饭。也不知道是把胃口养大了还是怎的,就连家里边都没舍得吃的东西也能给你翻找出来,进了那王茶花的嘴!
虽气,但卫如莺这声儿不大。
她个当媳妇的,也不好帮家里的老爷子断了亲。
老太太虽什么不说,但也烦。
这林老六是自家老头子最小的兄弟,老娘在时,家里边哪个兄弟不是东给一点,西补一点。
现在都这么大把年纪了,他娘老子不在了,倒是这厚脸皮要东西早已经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现在若是赶了去,这关系准是断了。
老太太不怕,但就担心村里的长舌妇多嘴。说你小气巴拉的,连同一个爹妈生的弟弟都容不下。
但不赶,看吧,这吃白食都能吃成自己家的。
这就跟那屎尿似的,沾上了就要一直臭着。
叶忍冬见舅母气狠了,上前去给人顺着气,又拧着眉看向自家相公。
老一辈的事,还真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
他们不是在县城有房子吗?怎的还待在村子里不走。程郎玉示意叶忍冬放心。
舅舅病恹恹开口:都是爹几个惯的。
在县城里听说是经常是在外边吃,哪能在自家做。这回来后,家里边谁也不想进厨房,正好,兄弟几个都还在,那不就各家一顿。
舅母眼睛一横,重新拿起锅铲。可不是,东家吃,西家拿的。
你其他舅家也是看不顺眼。舅母看着锅里的米汤就气,咬牙切齿道,因着家里的几个老爷子年轻时就被你那外祖给欺负惯了的,逆来顺受,能有那个心思赶人嘛!
其实这话没说完,有些事姥姥宋竹桃才知道。
姥姥心底沉重。
自家汉子几个兄弟年轻时,都被那病榻上的老子娘逼着跪地上起誓,这辈子都要帮着这个好吃懒做的弟弟一家。
她当姑娘的时候就常见到这老六被他老子娘心肝儿心肝儿地叫,家里的活计他是从小就没碰过。
当初嫁过来只当是关系不大,但宋竹桃也是没想到,偏心能偏成这个样子。
程郎玉思忖,鹰隼般的眸子闪过狠意。触及自家夫郎,他默不作声敛眉。
姥姥、姥爷家也揭不开锅了,倒不如让在县里边过好日子的六姥爷家接济接济。程郎玉这话是对着自家姥爷说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