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拒绝加班(穿越)——岫青晓白(32)
但无论如何,总归是变得志同道合了。谢龄认真起来,连坐姿都更端正了些。
谢风掠的打算是直接锻体。他修过一世术法,在此道上已有所成,现在只需将境界提上去,剑术阵法符咒等不必再学,可这事无法说出口,只好道:弟子的想法是,两者同时修炼。
风掠师弟,依我之见,还是先精通一者为妙。能够同时走两条路的人,世间少有,多数是顾此失彼。
有人在谢龄之前接下他的话,声音来源于道殿外,语气格外严肃。
末了,还叮嘱:切莫贪心。
是萧峋的声音。
这人去得快回得也快,连涂抹的伤药都一并调好了,和纱布一块儿放在托盘上。步入前殿,他又对谢龄道:师父,我来给风掠师弟上药吧。
萧峋说得对,两者一并修行,极有可能互相拖累速度。谢龄赞同萧峋的说法,不过在某些细节上见解不同,但炼体的丹药可先做着。
反正炼丹的水平也需提高。
是。
谢龄的话不出谢风掠所料,他唯有应下。
这之后,谢风掠对放下托盘、朝自己伸出手的萧峋露出拒绝的神情:只是手掌被划了一下,我自己来就行,不劳烦师兄。
师弟太客气了,这怎是劳烦?萧峋用镊子夹起一团蘸了药水的棉花,笑容真诚又热情。
还是我自己来。谢风掠不客气地夺过萧峋手里的东西,语气同样诚恳,多谢师兄。说完为这道先前都不曾察觉过的伤口进行清理、涂上药膏。他动作利落熟稔,缠绕纱布的时候,听见谢龄说:伤口别沾水。
谢风掠鼻翼翕动,应道:嗯。
谢龄:炼体一事,不可操之过急。待到合适之时,我会教你如何做。
谢风掠又是一声低低的嗯,垂着脑袋,声音听起来有点儿闷。
萧峋站去谢龄身侧,谢龄沉默喝茶,道殿再一次陷入寂静之中。
处理完手上的伤,谢风掠没有再待在道殿的理由,起身执礼,向谢龄告辞。谢龄摆摆手让他离去,萧峋一脸友善地相送。
两个少年一路无话。
山风起起落落,虫鸣高高低低,殿外坪上墙残石断,狼藉依旧。谢风掠御剑下山,萧峋扭头回来,分外自觉地开始了清扫工作。
他模式自动化,能派上用场的符纸、法宝、法器统统使出来,除了灵石灵力,没花半分力气。
不过补墙和修门便没这样简单了。萧峋没碰这两件事,并非不会,而是手艺不佳,打出的补丁丑陋,铁定会遭谢龄嫌弃,还是去时来峰找人更为妥当。
正殿前坪看起来整洁了许多,萧峋理了理衣袖,收起法器法宝,慢吞吞回到殿中,回到客榻上去。
他的姿势随意至极,盘腿而坐,面朝榻背,两条手臂伸出榻外,把自个儿挂上,下巴尖儿抵着的横木。
谢龄站在窗前。
萧峋想,他方才打扫前坪时,这人定然在看他。他也眼都不眨地看定谢龄,纵使这人偏过头来向他挑眉,也不挪开视线。
谢龄这个人,无论气质还是嗓音,都冷冷清清,像山间初融的雪,一滴一滴清寒彻骨。可细品起来,却是甘甜。
这般的冰雪,这般的甘洌,萧峋只想自己一个人品尝。
萧峋继续盯着他,而谢龄被盯烦了,丢出几个字,练你的剑去。萧峋不听,依旧把自己挂在那儿,不挪不动,拖长调子唤道:师父
谢龄没应声,转身拉开椅子、坐到书桌后,取了本书出来,铺纸提笔,一边翻看一边做记录。
师父萧峋又喊。
谢龄连眼神都不给,置若罔闻。
风在道殿里走走停停,若不是先前下了一场雨,拂面时冷幽幽,谢龄都要认为它和萧峋一样恼人。
他把总是被风吹得挡住视线的一绺发别到耳后,又理了理衣袖,避免沾染墨迹。
萧峋注意着谢龄的一举一动许久,见他如此,不由笑了一声。他起身走到东窗前,往窗框上贴了道符,再把谢龄寝屋里的那杯冷萃茶和主榻上的热茶都端来,配上几样点心。
风依然往室内吹拂,但不再肆意游走。萧峋在殿上走了一圈,杵到谢龄身旁去,把砚台拖过来,一下一下研墨。他没再瞎喊谢龄,砚墨砚了好一阵,估摸着墨汁够用一下午了,放下墨块,悄然离开。
他去前坪练剑了。
翌日傍晚,点石会摘星组第三轮比试名录公布,萧峋没在这一轮和谢风掠对上。
谢龄甚是欣慰。
一夜风露伴星辰。
山上气候多变,那一场瀑布似的暴雨冲垮不知多少山石,却只凉快了一天半的时间。这晚一过,又是烈阳高挂,四野闷热。
谢龄答应了萧峋要看比试。这家伙出场顺序排在后面,他依着自己的习惯,晨起练掌练剑,午睡之后来到丹室,一边炼丹一边练箫,音乐学烦了就画画。
云龟在庭院里陪他,打一会儿瞌睡,睡醒后吃冰镇的葡萄和西瓜。
谢龄坐在长廊上,手执箫管,徐徐吹奏。
经过数日努力,他已识得了这里的乐谱,摆脱了空吹阶段,开始学习按指,勉勉强强能奏一二首曲子。
箫声呜咽,曲音偶尔会断一下,待一两个呼吸之后,才重新续上。
忽然间,有人越过了鹤峰的禁制。
这人御剑速度极快,一点光芒落地,化作身穿玄衣、神情冷淡的男子。
来者正是古松。
谢龄停止吹奏,抬起头来看向他,神情带着惊讶和疑惑,唤道:师兄?他对古松的神出鬼没都习惯了,但还是好奇这人来鹤峰的原因。
古松极自然地坐去谢龄身侧,瞥了眼小桌上的画,又瞥一眼他手中的箫,嗯了一声,问:近日得了闲?
倒也没有太闲。谢龄想了想这几日忙活的事情,回答说道。
奏箫的水平有所提升。古松目光在谢龄和被谢龄架起的乐谱上之间来回一看,可有不懂之处?
谢龄摇头:暂时没有。
他看向手里的洞箫。箫这门乐器,难在对气息的掌控,而这具身体底子甚好,稍加练习即可吹得平稳自然。至于曲子,目前他学的都太过初级,想有不懂的都难,方才吹得不大好听,是由于对曲谱还不熟悉,偶尔还会看岔行的缘故。
我倒是难得清闲。古松轻拂衣袖,低声说道。
他这话说得比平时随意。谢龄听出有话外之音,好奇更甚:师兄想做什么?
被问之人站起身来,视线投向山外,过了片刻,说:你我很久没去外面了,陪我下山走走吧。
现在?谢龄眉梢一挑。
嗯。古松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
评论掉落点小红包
第44章
古松这一邀请让谢龄着实惊奇。
谢龄对雪声君这位师兄存在刻板印象。在他看来, 古松来鹤峰寻他,或是为修行之事,或是为宗门之事, 或是担心关怀他的伤情,甚至是来检查他练箫练到哪种水平都有可能,总之不会是为了让他陪他出去玩。
可事情就是发生了,没有预兆,突如其来。
而去山外走走这件事本身,就足够让谢龄向往。他来到这里已有段日子,曾在云间远眺过山下的小镇,但还没有去过。
谢龄生出兴致和期待,但不巧的是, 他答应了萧峋要看待会儿的比试。谢龄甚是纠结犹豫,没有立刻给出回应。古松偏首看向他, 注意到他这儿神情间细微的变化,眉微抬,问:不愿去?
不愿的是待在这里等比赛才是。谢龄默默回答道。
点石会第三轮比试是积分制,每人有三次上台机会,并不连续。这样的赛制, 需要花许多时间、费许多精力, 才能守到自己想看的。谢龄意识到这点的时候, 恨不得立刻制造出时光机穿越回去, 扼住当时应下萧峋请求的那个自己的喉咙。
谢龄在心中长叹一声,他想到宗门外面去玩。
古松问完那话,坐回谢龄身旁, 静静等待他的回答。
穿行在山间的风满是热意, 但对这两人造不成困扰, 唯那矮桌上画纸被轻轻吹动。谢龄今日画的是人物画,一人博带轻簪,倒提长剑,面向溪涧而立。
这并非画的特定某人,却是恰巧取了古松常穿的黑色做衣。
谢龄目光落回自己的画上,又用余光看了看古松,突然间想起先前萧峋拉他看留影分析竞争对手的事。他意识到这个修仙世界里不仅有电视机,还有录像带。,自己完全可以在和萧峋碰面前,到时来峰去弄两块留影石,把比试给补上。
的确是答应了萧峋要看比试,但又没说一定得看直播啊。
纠结和犹豫登时消失了,压在肩头的重量全无,谢龄心情舒畅。他摇摇头,对古松说道:师兄难得空闲,岂有不去的道理?
希望没耽误你的事。古松侧目看定谢龄,声音低而轻。
当然不。谢龄回答。
古松一点头:那便走吧。言罢拂衣起身,往长廊外丢出一把剑,带着谢龄一并踏上去。
谢龄久违地御了一次剑,罡风迅疾凛冽,但拂面而过,并无刮骨刺眼之感。
谢龄隐约觉得自己的体质较之之前更强了。
山间正是热闹时,刀兵相接之声、人们呼喊的声音,合着吵吵闹闹的蝉鸣响个不停。山外却是清静,农田沿河开辟,日光流淌如金。田野的后面有座名为月融的小镇,镇上长长短短的街巷交错着,但因暑气太重,青石板道上少有人行。
古松御剑行至一条半面盛满阴凉、半面落满日光的街上,衣袖轻振,将剑收起。
这条街在小镇里的算得上繁华,书铺衣局食肆酒坊应有尽有,时而传出讨价还价、吆喝叫卖的声音。古松和谢龄的出现,不曾引起任何惊动,仿佛本就是这条街上的人一般。
谢龄甚是满意这样的融入,暗暗打量四周,感慨这个一早便打上标记的地图今日终于开了。
古松走在谢龄身前,两人之间余了半步距离,都踏着慢悠悠的步调。
夏风入长街,吹得树影摇晃,枝叶沙沙响。路过酒坊时,能闻到经年积淀的酒香,伴随院墙里的笑闹,很有烟火气息。谢龄不由自主放松了心神,目光缓缓从酒坊前招牌上扫过,扫向古松。
他身姿依然笔挺,但比起在宗门时,唇角轻抿出的弧度不再冷厉如刀锋,眉目竟略显几分温和。
谢龄看得一怔,心中好奇更甚,再度环顾四周,想弄清楚古松带他来这里是为了做什么,可惜没得到线索。
这条街不长,纵使步伐缓慢,也有走完的一刻。
街尽头伫立着一棵年岁上百的老树,如盖的树冠下置有两口大缸,两张方桌凑到一起,桌上叠放数只瓷碗,再围几条长凳,便搭起一个铺子。
守在这个铺子旁的是个鬓发霜白的妇人,周围没有招牌,很难判断出卖的是什么。这会儿没有生意,她坐在树荫里,半低着头,一针一线制衣。
要不要吃甜酒酿?古松在距离这棵老树还有二三丈时停下脚步,偏头问谢龄。
嗯?
古松的话问得突然,谢龄在脑中过了一遍,才意识到他说的是什么,道了声好。
紧跟着还反应过来,这竟是个甜酒铺子?
再接着,震惊地想:古松竟然主动问他吃不吃东西?
他在这里思绪回转,古松已提步走了过去。
树下的老妇人注意到来客,赶紧将手中阵线搁至身旁。她抬头一瞧,先是一惊,尔后露出欣喜的笑容,起身道:仙长今年得空来啦?语气自然熟悉。
嗯。古松应了声,敛衣坐到一张长凳上,看向她,又问:你还可好?
身子骨还算健朗。老妇人回答着,走到桌前,拿起两个瓷碗,是依着往年那般吗?
古松:是。
这两人显然是旧相识,老妇人对古松的态度,熟稔中不乏尊敬。谢龄又是疑惑又是好奇,脑补了一些剧情,杵在原地没动。
老妇人看向他,笑容可亲:这位仙长呢?请问吃什么口味?
和我一样就行。古松替谢龄回答,说完看了他一眼。
谢龄坐过去。
桌上除了洗净的碗和勺,还有两个小罐,他目光刚落到上面,便听古松道:是槐花蜜,若嫌酒酿不够甜,可自己加。
哦。谢龄应道。
稍过片刻,两碗一样的甜酒酿送上桌。粗瓷碗中盛米白色的汤,糯米丸子圆鼓鼓,碗壁清凉。谢龄尝了一小口,觉得甜酒味道够,但整体偏淡了,便打开那槐花蜜,往碗里加了一小勺。
他又尝了尝,慢慢调口味,直到多加了两勺,终于觉得合适。
古松用余光注意着谢龄的举动,注意着他往碗中放的槐花蜜的分量,漆黑的眼眸掠过复杂难明的情绪,几度抿唇,终是开口:你却又未曾将话说完。
怎么了?谢龄不明所以。
古松凝视他片刻,问:可还合口味?
谢龄:味道不错。且清爽,是他喜欢的夏日饮品。
如此便好。话毕,古松视线垂低,从谢龄的侧脸,移向他执勺的手,再从指上掠过,落回自己面前的酒酿中。
谢龄心中思绪亦是转了千百回。
乍听古松和这位卖酒酿圆子的老妇人交谈,他以为自家便宜师兄在这镇上比在宗门时神态放松和她有关,但经过一番观察,发现这两人好像只是熟客和老板的交情。
问题回到最初的起点。这一路走来,除了这个甜酒铺子,古松就没对其他地方投去过多少眼神。连这里都算不得是缘由,那他为什么要来这个小镇?
谢龄觉得自己好似在做一道阅读理解题,而真正的答案极有可能是当时作者就想那般写,并无什么渲染对比烘托的缘由。
可谢龄仍是忍不住琢磨。
难不成和今天这个日子有关?可今天除了是点石会摘星组第三轮比试的日子,并非某个节气节日,也无别的重大事项要办。
总不至于是什么纪念日吧?谢龄送了一口糯米圆子到嘴里,边咀嚼边思索。
恋耽美
谢风掠的打算是直接锻体。他修过一世术法,在此道上已有所成,现在只需将境界提上去,剑术阵法符咒等不必再学,可这事无法说出口,只好道:弟子的想法是,两者同时修炼。
风掠师弟,依我之见,还是先精通一者为妙。能够同时走两条路的人,世间少有,多数是顾此失彼。
有人在谢龄之前接下他的话,声音来源于道殿外,语气格外严肃。
末了,还叮嘱:切莫贪心。
是萧峋的声音。
这人去得快回得也快,连涂抹的伤药都一并调好了,和纱布一块儿放在托盘上。步入前殿,他又对谢龄道:师父,我来给风掠师弟上药吧。
萧峋说得对,两者一并修行,极有可能互相拖累速度。谢龄赞同萧峋的说法,不过在某些细节上见解不同,但炼体的丹药可先做着。
反正炼丹的水平也需提高。
是。
谢龄的话不出谢风掠所料,他唯有应下。
这之后,谢风掠对放下托盘、朝自己伸出手的萧峋露出拒绝的神情:只是手掌被划了一下,我自己来就行,不劳烦师兄。
师弟太客气了,这怎是劳烦?萧峋用镊子夹起一团蘸了药水的棉花,笑容真诚又热情。
还是我自己来。谢风掠不客气地夺过萧峋手里的东西,语气同样诚恳,多谢师兄。说完为这道先前都不曾察觉过的伤口进行清理、涂上药膏。他动作利落熟稔,缠绕纱布的时候,听见谢龄说:伤口别沾水。
谢风掠鼻翼翕动,应道:嗯。
谢龄:炼体一事,不可操之过急。待到合适之时,我会教你如何做。
谢风掠又是一声低低的嗯,垂着脑袋,声音听起来有点儿闷。
萧峋站去谢龄身侧,谢龄沉默喝茶,道殿再一次陷入寂静之中。
处理完手上的伤,谢风掠没有再待在道殿的理由,起身执礼,向谢龄告辞。谢龄摆摆手让他离去,萧峋一脸友善地相送。
两个少年一路无话。
山风起起落落,虫鸣高高低低,殿外坪上墙残石断,狼藉依旧。谢风掠御剑下山,萧峋扭头回来,分外自觉地开始了清扫工作。
他模式自动化,能派上用场的符纸、法宝、法器统统使出来,除了灵石灵力,没花半分力气。
不过补墙和修门便没这样简单了。萧峋没碰这两件事,并非不会,而是手艺不佳,打出的补丁丑陋,铁定会遭谢龄嫌弃,还是去时来峰找人更为妥当。
正殿前坪看起来整洁了许多,萧峋理了理衣袖,收起法器法宝,慢吞吞回到殿中,回到客榻上去。
他的姿势随意至极,盘腿而坐,面朝榻背,两条手臂伸出榻外,把自个儿挂上,下巴尖儿抵着的横木。
谢龄站在窗前。
萧峋想,他方才打扫前坪时,这人定然在看他。他也眼都不眨地看定谢龄,纵使这人偏过头来向他挑眉,也不挪开视线。
谢龄这个人,无论气质还是嗓音,都冷冷清清,像山间初融的雪,一滴一滴清寒彻骨。可细品起来,却是甘甜。
这般的冰雪,这般的甘洌,萧峋只想自己一个人品尝。
萧峋继续盯着他,而谢龄被盯烦了,丢出几个字,练你的剑去。萧峋不听,依旧把自己挂在那儿,不挪不动,拖长调子唤道:师父
谢龄没应声,转身拉开椅子、坐到书桌后,取了本书出来,铺纸提笔,一边翻看一边做记录。
师父萧峋又喊。
谢龄连眼神都不给,置若罔闻。
风在道殿里走走停停,若不是先前下了一场雨,拂面时冷幽幽,谢龄都要认为它和萧峋一样恼人。
他把总是被风吹得挡住视线的一绺发别到耳后,又理了理衣袖,避免沾染墨迹。
萧峋注意着谢龄的一举一动许久,见他如此,不由笑了一声。他起身走到东窗前,往窗框上贴了道符,再把谢龄寝屋里的那杯冷萃茶和主榻上的热茶都端来,配上几样点心。
风依然往室内吹拂,但不再肆意游走。萧峋在殿上走了一圈,杵到谢龄身旁去,把砚台拖过来,一下一下研墨。他没再瞎喊谢龄,砚墨砚了好一阵,估摸着墨汁够用一下午了,放下墨块,悄然离开。
他去前坪练剑了。
翌日傍晚,点石会摘星组第三轮比试名录公布,萧峋没在这一轮和谢风掠对上。
谢龄甚是欣慰。
一夜风露伴星辰。
山上气候多变,那一场瀑布似的暴雨冲垮不知多少山石,却只凉快了一天半的时间。这晚一过,又是烈阳高挂,四野闷热。
谢龄答应了萧峋要看比试。这家伙出场顺序排在后面,他依着自己的习惯,晨起练掌练剑,午睡之后来到丹室,一边炼丹一边练箫,音乐学烦了就画画。
云龟在庭院里陪他,打一会儿瞌睡,睡醒后吃冰镇的葡萄和西瓜。
谢龄坐在长廊上,手执箫管,徐徐吹奏。
经过数日努力,他已识得了这里的乐谱,摆脱了空吹阶段,开始学习按指,勉勉强强能奏一二首曲子。
箫声呜咽,曲音偶尔会断一下,待一两个呼吸之后,才重新续上。
忽然间,有人越过了鹤峰的禁制。
这人御剑速度极快,一点光芒落地,化作身穿玄衣、神情冷淡的男子。
来者正是古松。
谢龄停止吹奏,抬起头来看向他,神情带着惊讶和疑惑,唤道:师兄?他对古松的神出鬼没都习惯了,但还是好奇这人来鹤峰的原因。
古松极自然地坐去谢龄身侧,瞥了眼小桌上的画,又瞥一眼他手中的箫,嗯了一声,问:近日得了闲?
倒也没有太闲。谢龄想了想这几日忙活的事情,回答说道。
奏箫的水平有所提升。古松目光在谢龄和被谢龄架起的乐谱上之间来回一看,可有不懂之处?
谢龄摇头:暂时没有。
他看向手里的洞箫。箫这门乐器,难在对气息的掌控,而这具身体底子甚好,稍加练习即可吹得平稳自然。至于曲子,目前他学的都太过初级,想有不懂的都难,方才吹得不大好听,是由于对曲谱还不熟悉,偶尔还会看岔行的缘故。
我倒是难得清闲。古松轻拂衣袖,低声说道。
他这话说得比平时随意。谢龄听出有话外之音,好奇更甚:师兄想做什么?
被问之人站起身来,视线投向山外,过了片刻,说:你我很久没去外面了,陪我下山走走吧。
现在?谢龄眉梢一挑。
嗯。古松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
评论掉落点小红包
第44章
古松这一邀请让谢龄着实惊奇。
谢龄对雪声君这位师兄存在刻板印象。在他看来, 古松来鹤峰寻他,或是为修行之事,或是为宗门之事, 或是担心关怀他的伤情,甚至是来检查他练箫练到哪种水平都有可能,总之不会是为了让他陪他出去玩。
可事情就是发生了,没有预兆,突如其来。
而去山外走走这件事本身,就足够让谢龄向往。他来到这里已有段日子,曾在云间远眺过山下的小镇,但还没有去过。
谢龄生出兴致和期待,但不巧的是, 他答应了萧峋要看待会儿的比试。谢龄甚是纠结犹豫,没有立刻给出回应。古松偏首看向他, 注意到他这儿神情间细微的变化,眉微抬,问:不愿去?
不愿的是待在这里等比赛才是。谢龄默默回答道。
点石会第三轮比试是积分制,每人有三次上台机会,并不连续。这样的赛制, 需要花许多时间、费许多精力, 才能守到自己想看的。谢龄意识到这点的时候, 恨不得立刻制造出时光机穿越回去, 扼住当时应下萧峋请求的那个自己的喉咙。
谢龄在心中长叹一声,他想到宗门外面去玩。
古松问完那话,坐回谢龄身旁, 静静等待他的回答。
穿行在山间的风满是热意, 但对这两人造不成困扰, 唯那矮桌上画纸被轻轻吹动。谢龄今日画的是人物画,一人博带轻簪,倒提长剑,面向溪涧而立。
这并非画的特定某人,却是恰巧取了古松常穿的黑色做衣。
谢龄目光落回自己的画上,又用余光看了看古松,突然间想起先前萧峋拉他看留影分析竞争对手的事。他意识到这个修仙世界里不仅有电视机,还有录像带。,自己完全可以在和萧峋碰面前,到时来峰去弄两块留影石,把比试给补上。
的确是答应了萧峋要看比试,但又没说一定得看直播啊。
纠结和犹豫登时消失了,压在肩头的重量全无,谢龄心情舒畅。他摇摇头,对古松说道:师兄难得空闲,岂有不去的道理?
希望没耽误你的事。古松侧目看定谢龄,声音低而轻。
当然不。谢龄回答。
古松一点头:那便走吧。言罢拂衣起身,往长廊外丢出一把剑,带着谢龄一并踏上去。
谢龄久违地御了一次剑,罡风迅疾凛冽,但拂面而过,并无刮骨刺眼之感。
谢龄隐约觉得自己的体质较之之前更强了。
山间正是热闹时,刀兵相接之声、人们呼喊的声音,合着吵吵闹闹的蝉鸣响个不停。山外却是清静,农田沿河开辟,日光流淌如金。田野的后面有座名为月融的小镇,镇上长长短短的街巷交错着,但因暑气太重,青石板道上少有人行。
古松御剑行至一条半面盛满阴凉、半面落满日光的街上,衣袖轻振,将剑收起。
这条街在小镇里的算得上繁华,书铺衣局食肆酒坊应有尽有,时而传出讨价还价、吆喝叫卖的声音。古松和谢龄的出现,不曾引起任何惊动,仿佛本就是这条街上的人一般。
谢龄甚是满意这样的融入,暗暗打量四周,感慨这个一早便打上标记的地图今日终于开了。
古松走在谢龄身前,两人之间余了半步距离,都踏着慢悠悠的步调。
夏风入长街,吹得树影摇晃,枝叶沙沙响。路过酒坊时,能闻到经年积淀的酒香,伴随院墙里的笑闹,很有烟火气息。谢龄不由自主放松了心神,目光缓缓从酒坊前招牌上扫过,扫向古松。
他身姿依然笔挺,但比起在宗门时,唇角轻抿出的弧度不再冷厉如刀锋,眉目竟略显几分温和。
谢龄看得一怔,心中好奇更甚,再度环顾四周,想弄清楚古松带他来这里是为了做什么,可惜没得到线索。
这条街不长,纵使步伐缓慢,也有走完的一刻。
街尽头伫立着一棵年岁上百的老树,如盖的树冠下置有两口大缸,两张方桌凑到一起,桌上叠放数只瓷碗,再围几条长凳,便搭起一个铺子。
守在这个铺子旁的是个鬓发霜白的妇人,周围没有招牌,很难判断出卖的是什么。这会儿没有生意,她坐在树荫里,半低着头,一针一线制衣。
要不要吃甜酒酿?古松在距离这棵老树还有二三丈时停下脚步,偏头问谢龄。
嗯?
古松的话问得突然,谢龄在脑中过了一遍,才意识到他说的是什么,道了声好。
紧跟着还反应过来,这竟是个甜酒铺子?
再接着,震惊地想:古松竟然主动问他吃不吃东西?
他在这里思绪回转,古松已提步走了过去。
树下的老妇人注意到来客,赶紧将手中阵线搁至身旁。她抬头一瞧,先是一惊,尔后露出欣喜的笑容,起身道:仙长今年得空来啦?语气自然熟悉。
嗯。古松应了声,敛衣坐到一张长凳上,看向她,又问:你还可好?
身子骨还算健朗。老妇人回答着,走到桌前,拿起两个瓷碗,是依着往年那般吗?
古松:是。
这两人显然是旧相识,老妇人对古松的态度,熟稔中不乏尊敬。谢龄又是疑惑又是好奇,脑补了一些剧情,杵在原地没动。
老妇人看向他,笑容可亲:这位仙长呢?请问吃什么口味?
和我一样就行。古松替谢龄回答,说完看了他一眼。
谢龄坐过去。
桌上除了洗净的碗和勺,还有两个小罐,他目光刚落到上面,便听古松道:是槐花蜜,若嫌酒酿不够甜,可自己加。
哦。谢龄应道。
稍过片刻,两碗一样的甜酒酿送上桌。粗瓷碗中盛米白色的汤,糯米丸子圆鼓鼓,碗壁清凉。谢龄尝了一小口,觉得甜酒味道够,但整体偏淡了,便打开那槐花蜜,往碗里加了一小勺。
他又尝了尝,慢慢调口味,直到多加了两勺,终于觉得合适。
古松用余光注意着谢龄的举动,注意着他往碗中放的槐花蜜的分量,漆黑的眼眸掠过复杂难明的情绪,几度抿唇,终是开口:你却又未曾将话说完。
怎么了?谢龄不明所以。
古松凝视他片刻,问:可还合口味?
谢龄:味道不错。且清爽,是他喜欢的夏日饮品。
如此便好。话毕,古松视线垂低,从谢龄的侧脸,移向他执勺的手,再从指上掠过,落回自己面前的酒酿中。
谢龄心中思绪亦是转了千百回。
乍听古松和这位卖酒酿圆子的老妇人交谈,他以为自家便宜师兄在这镇上比在宗门时神态放松和她有关,但经过一番观察,发现这两人好像只是熟客和老板的交情。
问题回到最初的起点。这一路走来,除了这个甜酒铺子,古松就没对其他地方投去过多少眼神。连这里都算不得是缘由,那他为什么要来这个小镇?
谢龄觉得自己好似在做一道阅读理解题,而真正的答案极有可能是当时作者就想那般写,并无什么渲染对比烘托的缘由。
可谢龄仍是忍不住琢磨。
难不成和今天这个日子有关?可今天除了是点石会摘星组第三轮比试的日子,并非某个节气节日,也无别的重大事项要办。
总不至于是什么纪念日吧?谢龄送了一口糯米圆子到嘴里,边咀嚼边思索。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