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最后计划落空不说,甚至还让厉王府的名声更上一层楼了?
    除此之外,大皇子还从这件事当中,发现了一件让他无比愤怒的事。
    那便是在他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居然已经逐渐失去了掌握京中百姓口舌的权利。
    以前不管再大的事,只要大皇子想,便能让它在一夜之间传遍京都。
    然而这次他不过是想要给那《京都日报》添点堵而已,居然已经困难到了这个地步。
    对于这一点,大皇子手底下的幕僚自然也有所察觉。
    但他们很快便颇为无奈地发现,他们竟然完全没有改变现状的办法。
    京中现在最为流行的话本,在归园居,那是厉王府的产业。
    影响范围最大,影响力最深的,是《京都日报》,这虽然是皇上的产业,但却是在厉王府的掌控范围内。
    话本这方面,大皇子府在《一代名相》横空出世之时,便想过了办法,最终没有成功。
    所以想要拿回京中的话语权,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便是将《京都日报》抢到手。
    然而皇上现在显然对报社的一切都十分满意,轻易绝不会换人。
    退一万步说,即便皇上将报社交给了大皇子府,现在报社中也全都是厉王府的人。
    特别是报社的总负责人,温清霄,与厉王妃的关系极为亲厚,大皇子想要彻底掌控报社,谈何容易?
    最后,众人只能一致决定,暂且先避其锋芒,放弃在京中的话语权,以后再从长计议。
    对于这一点,大皇子一开始是不同意的,但在最后,也只能接受了这个现实。
    放弃自己手中最为得意的一部分权利,大皇子定然是要在其他地方找补回来的。
    第一个,便是长乐赌坊。
    从赌坊关门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小半年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大皇子府当初的预计。
    只不过大皇子中途因为绍城雪灾的事离京,一时间没能想起这一茬。
    现在大皇子回来了,自然是要找机会将赵二狗召回京城,将这长乐赌坊重新建设起来的。
    要知道现在大皇子府虽说还没有到山穷水尽,没米下锅的地步,但其实也差不离了。
    更别说在这次绍城赈灾的过程中,大皇子几乎没有得到一点银钱上的便宜。
    你问为什么?
    大皇子表示他也想啊!
    但是现在的户部早就已经不是以前的户部了,自从温清衍进入户部任职之后,大皇子府想要让户部做点什么事,都变得束手束脚了不少。
    在这种情况下打赈灾钱的主意,大皇子表示,他的胆子还没有这么大!
    说到温清衍,大皇子的脸色顿时便难看了不少,脸色不善地看着屋内的幕僚:
    本殿不管你们用做什么办法,半个月之内,必须把那个姓温的,给我从户部弄走!
    属下遵命!
    幕僚们的脸色顿时便难看了不少。
    温家人,那可是出了名的难缠,更别说着温清衍是温家除了温六外,最出众的小辈。
    想要将他从户部挤走,谈何容易?
    但是幕僚们也知道,自从温清衍进入户部之后,大皇子想要做点什么事,简直就是举步维艰,所以这件事,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然而这边大皇子的人才刚刚开始布局,正准备给温清衍下套,厉王府那边便做了一件事,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皇宫,御书房
    皇帝如同往常一般坐在书桌前批阅奏折,王公公此时从门外走了进来:
    陛下,厉王殿下求见。
    哦?秦渊执笔的手顿了顿,语气上扬,他今日怎么有空来见朕了?
    自从顾砚书搞发明创造的速度慢下来之后,秦戮已经鲜少再单独来求见秦渊了,这次还是近半月以来的第一次。
    秦渊都不知道原因,王公公自然也不可能知道。
    好在秦渊也并不是一定要在王公公这里得到答案,继续手中的动作,在奏折上留下一个准字后:
    让他进来吧。
    是。王公公俯身,悄然从屋内退了出去。
    不多时,秦戮便跟在王公公的身后走了进来。
    秦渊听到动静,微微撩起眼皮子看了看,发现秦戮这次手里居然还拿着一个镜盒。
    当即便不动声色地手中的毛笔放下,状似不经意地抬头,恰巧看到秦戮准备行礼的动作,干脆先一步开口:
    免礼,这次又有什么事来找朕啊?
    嘴上说着嫌弃的话,但那语气,却充满了迫不及待。
    落在了解秦渊的人,例如王公公的耳中,这句话就是活脱脱的又带了什么好东西进来?快给朕看看!。
    当然,王公公是绝对不会去戳穿秦渊的,他要做的,便是眼观鼻,鼻观心,当做什么也不知道。
    秦戮面部表情的控制能力一向出众,即便也听出了皇帝的言外之意,但脸上的神情也没有丝毫变化:
    回禀父皇,这次儿臣进宫,主要是来给父皇送钱的。
    送钱?这个答案,着实是有些出乎秦渊的意料,送什么钱?
    回禀父皇,报社从半月前开始,便已经有了盈利,恰逢今日初一,王妃便让儿臣将这一部分钱先给父皇送来。
    秦戮说着,便将手中的锦盒放在了皇帝的面前。
    皇帝垂眸看着面前的锦盒片刻后,伸手将其打开。
    发现放在最上面的,是一本账簿,将账簿拿出之后,下面放着的才是银票。
    恰逢此时,秦戮再一次开口:
    近半月以来,报社盈利共计十四万两整,按照六.四分成,一共应该给父皇八万四千两整。
    六.四分成,是当初报社之前,秦戮便已经同秦渊谈好的条件。
    厉王府占四,皇上占六,彼时皇帝并不认为这日报能够赚到多少钱,只觉得这件事功在千秋,便没有在这上面多纠缠。
    谁知道现在结果居然如此出乎他的意料:
    半月,十四万两?
    饶是秦渊,此时也被这个数字给惊住了。
    半月十四万两,算下来几乎每天都有一万两的盈利,这要再算一算,一年便是三百多万两!
    三百多万两,都快赶上国库一整年的收入了!
    想到这里,秦渊也顾不上形象不形象的问题,直接将账本拿起来,飞快地翻看了起来。
    但是没多久,秦渊便失望地发现,这半月十四万两的盈利,并不是纯盈利。
    其中并没有扣除报社的种种成本以及开销。
    这时,秦戮也给出了解释:
    王妃说,这十四万两是报社自开办以来,第一次看到的回头钱,便没有扣除成本,算是与父皇分享喜气,顺便沾沾父皇的气运,待到下个月开始,便要扣除成本了。
    顾砚书说话一向让人觉得舒适,这次也同样如此。
    秦渊听过这一番话后,也微微静下心来,仔细看了看账本,发现即便是扣除成本,报社一年的盈利也差不多有将近两百万两。
    虽然不及三百万两多,但也是一个不菲的数字了。
    但是很快,皇帝便又发现了一个不妥的地方:
    你小子,是不是早就知道报社能赚钱了?
    否则当初怎么非要定下六.四分成这个约定?
    父皇明鉴,这其中不确定的因素不少,儿臣对于此事,也并不完全确定,也是这个月实施之后,才发现效果远超于预期的!
    秦戮微微垂眸,贯彻着自家王妃给的建议,死不承认!
    好在皇上刚得了八万余两,又想到了接下来每年都多出的一百余万两的收入,心中也高兴,并未对此事深究。
    见秦戮一副装傻充愣的模样,也不欲与其多说,直接挥了挥手:
    你看朕信不信你!现在是越来越会装傻了,没什么事了就滚吧!
    是,儿臣告退。
    秦戮微微俯身,便向后退去。
    然而还未退上两步,就又听到了秦渊的声音:
    等等!
    儿臣在!秦戮脚上的步伐微微一顿。
    朕怎么听说,最近京中新开了一家酒楼,好像叫什么十日醉?
    秦戮一听此言,便知道皇上想问的是什么了,也没瞒着:
    回父皇,那是王妃闲来无事开的酒楼。
    那朕还听说,这酒楼中有四款酒,每一款都远胜于夕月酒?
    皇帝眼睛微微眯了眯,神情有些不愉。
    这老三是越来越不懂事了,以前得了好东西还知道先往皇宫送一份,现在是怎么回事?
    回父皇,的确如此。
    秦戮顿时便明白了皇帝心中所想,好在这一点他也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应答着:
    原本儿臣也想送一些给父皇,但想到父皇并不喜饮酒,再加上王妃新发现了烈酒的另一至关重要的用途,只是还不十分确定,儿臣便想着等到验证过后,再将其与那酒一起,禀告给父皇。
    皇帝果然不再纠结于这次厉王府没有率先给他送酒的事,注意力顿时便转移到了另外一点上:
    至关重要的用途?什么用途?
    秦戮脸上出现了一丝难色:
    这一用途府内还在进行试验,还并未完全得出结论,恕儿臣不能相告,若有了结果,儿臣定当第一时间通知父皇,还望父皇见谅。
    好在秦渊也不是什么完全不讲道理之人,见秦戮如此说,便也不再继续追问,只问了一句:
    莫约什么时候能有结果?
    快则三日内,慢则七日内。
    秦戮几乎想也不想,便给出了答案。
    其实对于烈酒清洗伤口,能够提高伤口的愈合几率这一点,于立人那边已经有了定论。
    但是现在还有最后一组试验没有结束,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秦戮也没有将话说死。
    三五日的时间,秦渊自认还是可以等的。
    但是抬眼看到秦戮这张死鱼脸,秦渊又不是那么高兴了,于是想也不想便又挥了挥手:
    既然如此,那边等到时候结果出来了再来告诉朕吧,没什么事你便可以滚了!
    是,儿臣告退!
    秦戮微微俯身,缓缓向后退了两步,便转身向殿外走去。
    这一次,秦渊便没有再出声叫住秦戮了。
    待到秦戮离开之后,皇帝到底是没有忍住,将那锦盒中的银票拿出来,数了数。
    如同秦戮所说的那般,八万四千两,一分不差!
    八万余两,对于皇帝来说,并不是一个多大的数字,甚至还不及当初皇帝拿出来交给顾砚书,创办报社的钱多。
    但这八万余两,对于皇帝来说,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这是皇帝第一次见到回头钱,而且看到这笔钱,皇帝便会想到报社日后每月里都会给他带来盈利这个事实。
    这个时候,皇帝终于真正意识到了,当初温清衍的话说的没有错!
    天齐的国库为何一直处于空虚状态?
    为何他作为一国之主,每天还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一切都是因为户部的不作为!
    每次出了点儿什么事,便叫嚣着节流!
    若是户部尚书有老三媳妇儿赚钱的一半本事,天齐的国库也不至于这样穷!
    见识到了开源的好处之后,皇帝对于温清衍的工作自然便重视了许多。
    到了第二日早朝之时,皇帝便不由分说将户部尚书给斥责了一通,并且责令其回家闭门反省半月,好好想想自己任职期间做的这些糊涂事。
    紧接着又将温清衍叫了出来,温声细语地鼓励了一番之后,还让其在户部尚书闭门思过的这半个月内,暂且代理户部尚书的工作。
    这一手直接将大皇子一脉打了个措手不及:
    怎么回事?
    他们这才刚刚准备给温清衍挖坑,把他挤出户部呢,这人怎么就莫名其妙得到了皇上的赏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大皇子一脉摸不着头脑的同时,也不敢轻举妄动。
    在接下来的早朝之中,一个个连忙夹着尾巴做人,不知道有多小心谨慎。
    至于将温清衍挤出户部之事,现在看来是做不成了,只能暂缓计划,从长计议。
    当然,这一场早朝,对于大皇子一脉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
    因为在临近下朝之时,皇帝看似极为随意地说了一句:
    前些日子礼部的宋爱卿说自己年龄大了,同朕告老还乡。朕思及宋爱卿年近古稀,着实不易,便准了。
    一句话,顿时便引起了不少人的骚动。
    皇帝此时所说的,是礼部右侍郎宋大人。
    在此之前,朝中已经有风声说宋大人准备告老还乡了。
    其实这的确是在情理之中,宋大人这个年龄以及职位,眼见着已经升迁无望,后辈也几乎都在朝中站稳了脚跟。
    的确没有必要在朝中再死磕下去。
    然而因为这一切只是传闻,所以众人也并不能完全确定。
    现在从皇上的口中到这话,众人便明白,此时应当已经是尘埃落定了。
    顿时,不少人的心思便开始活泛了起来:
    六部的位置可谓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从前些日子温清衍被任命为户部左侍郎,原本的左侍郎便被调走成了詹事府詹士便能看出这一点。
    现在宋大人致仕,那这礼部便会自然而然地空出一个位置,他们岂不是都有希望?
    然而还不等对这个位置的人想着如何去运作一番,便有听到了皇帝的声音:
    朕想着,今年恰逢科考殿选,九月便有一批新科进士,在此之前,朝堂上还是不要有太大的变动。恰好老四年龄也到了,故宋爱卿这个位置,便由老四先暂时代理着吧,下朝!
    不得不说,皇帝的这番话,说的的确是合情合理。
    每逢三年一次的科考之前,朝中的确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而四皇子也的确到了可以在朝中任职的年龄。
    礼部侍郎的位置虽然重要,但现在礼部尚书是个能力强的,否则宋大人也不户年近古稀也无法寸进,有他在前面带着,也出不了什么大茬子。
    况且皇上也说了,四皇子担任着礼部侍郎一职只是暂代,想来等到新科进士入朝之后,便会有新的安排。
    这样想着,众人便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王妃他富可敌国(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隔壁的加菲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隔壁的加菲猫并收藏王妃他富可敌国(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