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识字的百姓,听到今日的报刊上有老师的文章,又听闻一份报纸只需要五文钱,便想也不想就买了下来。
    温清霄甚至还亲耳听到了前来买报纸的人直言不讳地说自己不识字,会来买这报纸,完全是因为其价格低廉。
    甚至还有人直言说五文钱便能买上这么大一叠宣纸,就算是看不懂,用来糊墙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虽然温清霄知道,这报纸卖出去了,将它买回去的人便可以将其用在任何地方。
    别说是用来糊墙,就是用来做厕纸,也不是他能置喙的。
    但听着这些言语,又看着报社里因为来晚了而没有买上日报,满脸失望的学子,温清霄心中便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滋味。
    这些报纸卖给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怎么看都有一些暴殄天物。
    想到这里,温清霄难免又旧事重提:
    不若将这报纸的售价向上提一提?
    在第一次听到报纸的售价时,温清霄便提出过五文钱一份价格过低,即使圣上对日报看重,但天齐空虚的国库也支撑不了多久。
    应该将价格向上提高一些,不求挣钱,但也至少能够保证不亏本。
    当时被顾砚书以待到日报成熟之后,自然能有其他收入给驳了回去。
    这一次,顾砚书也同上次一样,没有同意温清霄的提议:
    报纸的价格不能向上提。
    可温清霄眉头微皱,脸上难得出现了一丝不赞同。
    我知道你是如何想的,是怕日后向今日一般,学子买不到报纸,反而是不识字的百姓会因为报纸价格低廉而购买,然后将其用在其他地方,比如糊墙?
    顾砚书说完之后,一看温清霄的反应,心中便已经有了答案。
    微微笑了笑,没有给温清霄反驳的机会,便重新开口:
    六公子完全不必有这样的担心,这样的情况即便是有,也只会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温清霄收敛好自己心中的情绪,细细琢磨顾砚书此话的含义。
    搜索片刻无果,最终干脆抬眼看向顾砚书:
    殿下为何如此笃定?
    一份报纸五文钱,价格的确十分低廉,但六公子别忘了,咱们的日报是每日发行,一天五文钱,十天便是五十文钱,一个月便是一百五十文,六公子可知,一百五十文钱,意味着什么?
    顾砚书想也没想,便直接给温清霄算了一笔账,最后反问。
    谁知道温清霄听后,脸上的疑惑更甚了:
    意味着什么?
    顾砚书没想到自己都已经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温清霄居然依旧没有想明白。
    但很快,顾砚书便想到了其中的缘由。
    他不也是如此吗?上辈子从出生开始,他便是旁人口中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少爷。
    从小出入皆有随从,就读贵族学校,来往皆是与自己家世相当的人。
    所以在末世之前,顾砚书从来不知道,世界上会有人一角钱也要掰成两半用。
    一块钱买五个馒头,就着免费的咸菜,能吃上三天。
    温清霄出自温家,世代勋贵,对银钱没有概念简直是再正常不过了。
    想到这里,顾砚书便干脆将话又给温清霄再挑明了一些:
    对于一个寻常的人家,一百五十文,足够全家十天的日常花销了。
    果然,在听到此言后,温清霄脸上满是惊讶,显然是觉得有些不可置信。
    但在看到顾砚书的表情后,温清霄又知道,这话应该不似作假。
    所以六公子认为,有多少家庭,会因为一份看不懂的报纸,每天付出这五文钱的额外花销?
    温清霄从小便聪慧,虽然觉得一百五十文竟然是寻常人家十天的花销有些不可思议,但却也明白这一百五十文对于这样的人家的含义。
    这个时候,温清霄不得不承认,顾砚书是对的。
    察觉到温清霄的表情有所松动,顾砚书又接着开口:
    若是真有人会在看不懂报纸的情况下坚持购买,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嗯?温清霄抬眼看着顾砚书。
    六公子既然知道一百五十文钱对一个普通人家的含义,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每日购买报纸,想来他也不会只将报纸用作糊墙,就算只是为了不浪费这一百五十文,相比他们至少也会在糊墙之前,看上几眼。
    这今日看上几眼,明日看上几眼,日日看上几眼,看的多了,就算是只学会了一个字,同样也是学习。
    皇上一直因为天齐百姓受教程度较低而烦心,若是能够通过报纸,潜移默化增长百姓们认识,哪怕只是多认识了一个字,那便也是日报的成功。
    这些都是顾砚书当初在定价之时,考虑过的问题。
    若是秦戮将来不能继承他爹的皇位,就厉王府现在这个情况,别说是秦戮,就是他顾砚书也没有任何活路在。
    顾砚书上辈子都觉得没有活够,这辈子爱人在侧,又怎么会觉得活够了?
    顾砚书向来便是一个走一步看十步的人。
    既然天齐的江山最后一定会被秦戮收入囊中,那从现在开始,许他的小鹿一个太平盛世,又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咕咕咕:温六这腿算了,我还是找个锅盖来顶顶叭!
    104、第一百零四章
    温清霄这是第一次从顾砚书口中听到这番话,自然也是第一次知道顾砚书将日报的价格定的如此低,既然还有这样的含义在其中。
    细细品味分析顾砚书刚刚的那一番话,温清霄这才发现,他认为那些目不识丁之辈将报纸买回去糊墙是暴殄天物的想法,有多肤浅,又有多狭隘。
    温清霄甚至不需要说话,顾砚书单单从他脸上的愧疚,便能知道他此时心里在思索什么。
    毕竟温六公子,向来便是一个会自我反省反思的人。
    生怕一会儿温清霄又同他说什么受益匪浅的话,顾砚书连忙先一步开口:
    这番道理,其实也是孟老先生教给我的。
    孟子老先生?
    温清霄的注意力果然顿时被转移,连忙抬眼看向顾砚书,显然是想知道孟子又说了什么样的话。
    顾砚书本就想在天齐发扬孔孟之道,自然也没有藏着掖着的道理:
    孟老先生曾经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虽然我并不是最得志之人,但也希望能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一些绵薄之力。
    说这话的时候,顾砚书其实微微有些亏心。
    毕竟他当初创办报社的初衷是什么,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
    但此时温清霄早已被顾砚书那一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给占满了心神,自然也就没有注意到顾砚书的这一点异样。
    如同上次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相同,这一句话,同样给了温清霄振聋发聩之感。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体现了说这话之人极高的思想品格以及道德素养。
    再联想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温清霄的脑海中似乎已经隐隐约约地浮现出了一个模糊的形象。
    坚毅、强大、不屈、包容脑海中模糊的形象似乎隐隐约约变得清晰了一些。
    然而也是这个时候,温清霄便不再敢向下深想。
    他现在仅仅是领略到了这位大家的两句言语,又如何敢对其形象深入刻画?
    又想到顾砚书曾经说过孟子已然离世,心中遗憾更甚。
    遗憾不能与这位先生交谈,遗憾不能亲耳聆听一次先生的教导。
    遗憾过后,便是一阵强烈的渴望,渴望能够看到孟子的更多言语,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在脑海中准确地刻画出孟老先生的模样。
    顾砚书对温清霄可以说是十分了解,一见温清霄此时的模样,便猜到了其心中所想:
    孟老先生的手记过于杂乱,前两日我回府后便的将其整理了一番,已经有了一些秩序,想来过几日便能将第一册送往清霄府上。
    劳烦殿下费心,清霄在此先谢过殿下了。
    温清霄难得没有同顾砚书客气,直接向顾砚书道了谢,可见其对孟子之言的渴望。
    顾砚书早就知道温清霄求知若渴的性子,当然不会在意这些小细节。
    随后,两人的话题重心,又重新回到了报社上。
    温清霄在报社开门后没多久便来了,对于今日发生的种种情况,自然比顾砚书更加清楚。
    原本温清霄还想着等到报社关门之后,去一趟厉王府,将今日遇到的问题同顾砚书商议一番。
    现在顾砚书既然来了报社,温清霄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直接将自己工作时的手记拿了出来,放到了顾砚书的面前:
    今日我观这日报的发行,倒是发现了不少问题,殿下先看看?
    顾砚书翻开手记,一如温清霄以往的风格,上面清晰地罗列了好几条工作建议。
    放在第一条的,便是关于报纸的定价问题。
    这个问题,他刚刚已经与温清霄讨论过并且达成了一致,便能直接跳过。
    至于这第二点,便是日报的印刷数量是否需要增加。
    单单从今天的情况来看,日报的印刷量至少需要再增加一倍,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但顾砚书在与温清霄讨论了片刻之后,还是决定暂且不增加。
    毕竟现在才是日报发行的第一日,有裴大人的文章加持又是新年第一天,大家冲动消费可以理解。
    第一天数量不够,不代表以后数量都不够。
    就算接下来几日数量真的有缺,也可以如同今日一般再加急印出来一些。
    不若再观察半月,若是半月之后现在这个数量依旧不够,再来考虑加印的事。
    除此之外的第三点问题,便是现在报社外的门面似乎有些小。
    这个问题其实在当初买下这个院子的时候,温清霄便已经发现了。
    但当时温清霄想着这店铺主要的营生单单只有卖报纸这一项,店面小一些也没关系。
    最主要的还是后面的三进院子难得,几番权衡下来,便接纳了门店的这一个缺点。
    但今日报纸真正发行之后,温清霄才发现,这店面过小弊端也不小。
    就拿今日的巳时举例,当时日报已经发行了一个时辰有余,京中有不少百姓都知道了日报的事,闻风前来购买。
    结果来的人太多,门店根本挤不下,最后来买报的人直接挤满了外面的小半条街。
    得亏今日大年初一,学堂放假,学子们没有上学,连带着育德路上泰半店铺都没有开门。
    否则就当时的情况,定然会给相邻的店铺以及学堂的学子带去不便。
    所以温清霄便在思索扩大外面的店铺面积,或者是重新再租赁一个单独的店铺的可能性。
    但让温清霄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提议也被顾砚书给驳回了。
    因为我并没有打算将报纸一直放在门店中售卖。
    这次不等温清霄提出疑问,顾砚书便已经给了解答。
    一开始将报纸放在报社外的门店中售卖,完全是在不知道天齐百姓对报纸的接受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
    等到报纸的受众群体稳定后,顾砚书便准备直接引进后世的报纸贩卖模式。
    那便是报社只负责出货以及批发,零售之事直接交给书店去负责。
    所以在温清霄眼中有些过小的门店,在顾砚书眼中却是刚刚好。
    毕竟到时候来取货的也就各个书店,最多也就再加上一些批发走后拿去街上叫卖的卖报小童,根本不需要太大的店面。
    温清霄听完顾砚书这一番话后,顿时止不住连连称赞:
    还是殿下想的周到!将报纸的售卖交给书铺负责,届时百姓们购买方便,报社也能轻省许多,清霄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法子?
    这术业有专攻,清霄公子只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事务,所以一时没有往这方面细想罢了。
    顾砚书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拾人牙慧,可不敢居这个功。
    温清霄唇角勾了勾,露出了一个柔和的笑容,又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
    将报纸分散给各大书铺后,大家手中的事务便会轻省很多,那今日有些学子提出想要预定报纸的想法,应当也能实现了?
    六公子果然聪慧。
    顾砚书没有想到,几句话的功夫,温清霄居然就可以想到这一点。
    随着日报发行时间的增长,日报的读者自然也会越来越稳定,届时像温清霄所说的预定,也就是后世送报的模式,也可以直接发展起来。
    听着顾砚书的描述,温清霄便知道自己刚的想法可行,点头的同时也不忘拿起一旁的狼毫,将今日谈话的要点一一记下。
    商议过上面的几个大的问题,剩下的也就只有一些不需要经过商议,温清霄便能独自解决的小问题了。
    倒是今天的第一刊日报,因为上面有首辅关于科举的讲解,学子们极为重视。
    在加印的那一批报纸售罄之后,依旧没有买到的学子一直停留在门店之中,久久不愿散去。
    最后还是顾砚书差人去告诉他们,无论是那一期的报纸,最终都会收纳入归园居的三楼,没有买到的学子可以前往借阅誊抄。
    同时归园居的二楼也会专门开辟出两个房间,对每日的报纸进行解读之后,这些学子才抱着满心的遗憾离去。
    既然已经买不到报纸了,能够借阅誊抄也是好的。
    倒是温清霄,简直被顾砚书这一手给惊呆了。
    待到学子门离去后,温清霄忍不住冲顾砚书露了一个大拇指:
    殿下还真是时时刻刻都不放过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呢。
    毕竟厉王府中还有一大家子等着张嘴吃饭,况且温六公子刚刚不是也说了,这日报的定价,亏损太多,若是不在旁的地方找不回来,我几年恐怕就要亏得揭不开锅。了。
    对此顾砚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直接冲温清霄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
    恰巧正在喝茶的温清霄则是差点儿没被顾砚书这一句话给送走:
    他以前便知道顾砚书有些时候颇为无赖,但却没有想到他居然你能够无赖到这个地步!
    还厉王府中一大家子等着张嘴吃饭,难不成前些日子还在说厉王府库房的钥匙在自己手中的人不是厉王妃?
    还什么日报的定价亏损太多,前些日子说日后有其他法子让日报盈利的人是谁?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王妃他富可敌国(穿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隔壁的加菲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隔壁的加菲猫并收藏王妃他富可敌国(穿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