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这么说,王爷是支持我买下来了?顾砚书眉头挑了挑。
为什么不支持?
秦戮反问,他对生意场上的事情的确不懂,但他知道,顾砚书的决定,不会出错。
那若是我手中的钱不够呢?顾砚书继续询问。
还差多少?秦戮微微思索片刻,又接上了一句,本王手中还有三十余万两,加上可够?
这三十余万两,其中有二十余万是上次顾砚书分给秦戮的那笔钱,剩下的则是秦戮以前的家底。
别看秦戮平日里好像过无欲无求,实际上养着三军,花钱的速度可比顾砚书快多了。
跟别提今年天齐的冬天似乎比前几年更冷一些。
前些日子秦戮才给三军的将士添了冬衣。
现在天气寒冷的,每日里得吃上一些荤腥,才能抵抗得住寒冷。
这些可都是钱。
偏偏天齐国库空虚,户部又把持在与秦戮不对付的大皇子手中,秦戮想要让将士们过得好一些,只能自掏腰包。
顾砚书也知道秦戮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戮还愿意将身上的钱财拿出来支持他,心中不感动是假的。
但感动归感动,顾砚书最终还是拒绝了秦戮的好意:
我身上的钱是够得,只不过是同王爷说笑罢了,王爷怎么如此好骗?
除了王妃,谁还敢骗本王?
秦戮斜看了顾砚书一眼,不置可否。
虽然这话说得狂妄,但又的确是事实。
旁人光看着秦戮便觉得害怕,又哪里敢开口行骗?
就算是敢开口,这样好骗的秦戮,恐怕也只有在顾砚书面前才会出现了。
秦戮想要给钱的提议虽然被顾砚书给拒绝了,但在知道周家绸缎生意的价格后,还是拿了十万两出来。
周家整条绸缎生意叫价五十八万两,这个价格其实是有些偏高的。
顾砚书大致估算了一下,最终的成交价应该能被压到五十万两上下。
五十万两,对于现在的顾砚书来说的确是有些困难,但也不至于拿不出来。
所以在看到秦戮送过来的银票时,顾砚书下意识想要拒绝。
但却被秦戮一句今日王妃不肯收这笔钱,以后本王又如何好再接受王妃的赠予?给堵了无言。
最终还是将这笔钱给收了下来。
钱到位了,接下来的一步自然是要将周家人约出来面谈了。
周二少被周家紧急叫回去之后,这次派来京城管理韵瓷斋的,是家老四周茂远以及周家的老大周茂杰。
周家老四同周茂然一样,是周家嫡子,至于周茂杰,则是周家的庶长子。
所以这两人虽然名义上是在共同管理韵瓷斋,实际上所有的事都需要周四少拍板决定,而周家老大,只能从旁协助。
顾砚书倒是不关心周老四和周老大只见到底谁能做决定,谁不能做决定,只要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能够拍板,将绸缎生意卖给他便是。
约见这两位周公子的时候,顾砚书就没有做任何遮掩。
周家在知道是厉王妃想要买下他们家的绸缎生意,本不欲前往。
毕竟若不是厉王府,他们现在何苦到了需要舍弃绸缎生意来保全韵瓷斋的地步?
但在商议之后,还是决定与顾砚书见上一面。
毕竟在商言商,韵瓷斋和陶然居之间的纷争,是由韵瓷斋首先挑起,最后落败,也是他们韵瓷斋计输一筹,怨不得旁人。
何况现在除了顾砚书,恐怕也没有旁人能够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了。
若是不卖给顾砚书,最终可能只能将其拆卖,到时候价格可就要再降上一成了。
顾砚书可不管周家人心中是如何作想,与周家两位公子见面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客套:
来了?那我便直接开门见山了?毕竟我与两位周公子,也无旧可叙。
见过厉王妃殿下,殿下有话尽可直言。
周老四对顾砚书感情虽然复杂,但还是保持着表面的冷静,朝顾砚书拱了拱手。
你们周家的绸缎生意我去查了一下,的确做得不错,但似乎也不值五十八万两?
既然说了开门见山,顾砚书张口便直接指出了其定价的不合理。
一听顾砚书这话,周老四张口欲言,但顾砚书却没有给他机会,略作停顿后,便继续开口:
按照你们周家现在所挂牌出来的所有产业,包括其中的桑田、纺织厂、店铺等在内,其总价值不过四十万两,就算整条线打
包出售,其中的溢价,也不值十八万两,或者是这单子上还有什么不完整的地方?
顾砚书说着,敲了敲放在桌面上的清单。
清单上,清清楚楚列举了周家这次出售的所有产业,不仅如此,每一条之后,都清楚地写着对应的市场价。
周家的生意之所以能够多出一部分溢价,便是因为整个产业一起打包出售,接手之人不用费心便能躺着赚钱。
但就如同顾砚书所说的那样,无论如何,这溢价也不值十八万两。
在看清楚清单上的内容后,周老四就知道了,这个厉王妃,并不好糊弄。
定定的看了清单好一会儿之后,周老四微微叹了口气:
不知殿下愿意出价多少?
顾砚书敲了敲桌面上的清单,略微思索片刻后,给出了一个数字:
一口价,四十八万两。
四十八万两,是不是,略少了一些?
饶是周老四心中早有准备,也被顾砚书的回答惊了一下。
这一开口,便直接砍下了十万两,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四十八万两,不少了。
顾砚书微微笑了笑,直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其中的问题:
现在除了厉王府,还有谁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我若是再耐心一些,等过些时日,周家将这些产业拆分之后再出手,或许还用不着四十八万两。
这话落在周老四耳中虽然有些刺耳,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顾砚书所言非虚。
可四十八万两,到底是低了一些。
但垂眸又看到了桌上的清单,周老四知道,四十八万两,或许真的是现在他们所能够拿到的最理想的售价了。
就在周老四咬了咬牙,准备直接答应下来时,坐在一旁一直当着背景板,没有说话的周家老大却开口了:
厉王妃殿下,四十八万两确实少了一些,不知殿下可否宽裕两日,待到在下等与家中长辈商议之后,再给答复?
而刚刚准备答应下来的周老四在听到这话之后,不知道像是想到了什么,也紧随其后:
这个价格,在下的确需要先问过家中长辈的意思。
顾砚书眉头微
调,看了坐在一旁表情平静的周老大一眼,手指微微在桌面上点了点。
略微沉思片刻后,还是点了点头:
既然两位公子不能做主,那便先回去同家中长辈商议一番吧。
今日显然已经没有了谈下去的必要,顾砚书说完之后,便直接带着止戈和白术离开了。
待到离开茶楼,顾砚书转头看了一眼他与周家两位公子议事的房间:
止戈。
王妃。
帮我去听一下,他们现在说了些什么。
顾砚书朝刚刚议事的房间扬了扬下巴。
是。
听墙角这种事,止戈并不是第一次做,领命后,便直接一个纵身,隐去了自己的身形。
顾砚书也没有直接离开,直接回到马车上等待止戈回来。
按照刚刚的情形来看,止戈应该很快便能带回他想要的消息。
果然,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止戈便轻轻敲响了马车的车门。
说吧。顾砚书唇角微微勾了勾,示意止戈直接禀报。
是。
止戈微微点头,便将刚刚顾砚书离开之后,房间里所发生的事同他复述了一遍。
周老四对顾砚书的价格的确愿意接受,并且对周老大贸然开口行为也有所不满。
顾砚书前脚刚走没多久,周老四便直接开口质问了周老大。
周老大却说四十八万两价格的确不是周老四可以点头的范围。
而且他觉得依照厉王府前面的做事风格,或许不会给韵瓷斋留有余地。
厉王府现在出面想要买下周家的绸缎生意,周家应该重新考虑舍弃绸缎保瓷器的想法是否正确。
若是一步走错,万劫不复,对大家都不好。
周老四却说周老大这是在杞人忧天,舍弃绸缎保瓷器是家中族老的一致决定,况且大皇子已经承诺了,明年会让韵瓷斋成为宫中贡品,一步走错万劫不复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周老大却说就算是这样,四十八万两依旧需要先问过族中的意思。
最后两人是直接不欢而散。
周茂杰
听完止戈的汇报,顾砚书低声念叨着周家老大的名字,倒是没想到,周家还有一个清醒人。
王妃,可需要
属下去做什么?
旁人不知道顾砚书是什么性子,厉王府的人还能不知道?
现在见周茂杰将顾砚书的想法猜了个八.九分,说不定还会破坏顾砚书接下来的打算,止戈自然也跟着一起着急。
不必,顾砚书摇了摇头,脸上出现了一丝淡笑,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周家会同意的。
止戈虽然不知道顾砚书何出此言,但他知道依从顾砚书的吩咐,当即也不再多言。
待到止戈离开后,顾砚书则是低头看着周家的那笔清单,微微笑了笑:
周老大的确是个聪明人。
只可惜,这样的聪明人却是个庶子,在周家地位不高。
现在周家早就已经被大皇子许下的繁华迷花了眼,又怎么会愿意去接一个庶子泼的冷水?
事实如同顾砚书所料,即使周茂杰极力争取,最终也没能改变周家已经做下的决定。
第二日,周家便直接派人敲响了厉王府的大门,以四十八万两的价格,将家中的绸缎生意一同打包转手卖给了顾砚书。
一口气花出去四十八万两,顾砚书甚至还没来得及去看看自己打下的江山,便被府中接二连三的拜帖给绊住了脚步。
74、第七十四章
顾砚书收到的第一张拜帖, 是来自翰林学士府。
若不是在翻开拜帖之后,发现最后的署名落款是翰林学士温学斐,顾砚书甚至还在疑惑温清霄为什么会以翰林学士府的名义给他送拜帖。
温学斐是温清霄的父亲, 现在送上了拜帖, 于情于理, 顾砚书都应该去见上一面。
然而还不等顾砚书派人去翰林学士府回话, 就又收陆陆续续收到了好几张拜帖。
有礼部尚书送来的, 还有吏部尚书送来的, 有光禄大夫送来的,还有在翰林院任职的其他官员送来的。
还不等顾砚书将手中的一叠拜帖看完,兴仁便从门外走了进来。
又有谁送了拜帖来?
这一次, 兴仁甚至还没开口,顾砚书便已经有了预感, 非常平静地将茶杯端了起来。
回王妃, 这次是首辅大人的帖子。
兴仁微微俯身, 将手中的拜帖呈到了顾砚书面前。
噗咳咳咳你说谁?
饶是顾砚书再淡定,现在也难免被惊了一下, 导致一口茶水直接呛在了嗓子眼。
回王妃的话,是首辅大人。
兴仁语气淡然地重复了一边。
倒不是兴仁比顾砚书心理承受能力更强, 而是在收到拜帖的时候,兴仁已经惊讶过一次了。
再一次从兴仁口中听到首辅二字后,顾砚书直接伸手, 将那张拜帖接了过来。
翻开后也没有看里面的内容,直接找到了左下角署名的位置,果然看到了首辅的私印。
看了看手中的拜帖,又看了看放在书桌上的其他拜帖,顾砚书破天荒的感到了一丝迷茫。
这些人是想做什么?
不怪顾砚书会这样, 毕竟与秦戮交好的官员并不多。
在这为数不多的官员中,还有九成都是武将。
偏偏今日来递拜帖的,无一例外全是文官,还无一例外是位高权重的文官。
这些人平日里与秦戮并无交集,顾砚书同秦戮成婚这么久了,也从未见过这些人上门来拜访,平时也嫌少从秦戮嘴中听到关于他们的名字。
现在这些人突然递了拜帖说要求见,还一股脑地一起来,让顾砚书想不困惑都难。
难道是朝
堂上变天了?
顾砚书在心中猜测。
但很快,顾砚书便否定了自己的这个猜测。
若是朝堂上真的出现了什么变故,府中不可能一点动静也没有。
但除此之外,顾砚书还真找不出来让这些文臣们如此反常的原因。
即使是顾砚书,这个时候也不好擅作决定:
拜帖先放着,等王爷回来了让他过来一趟,再做决断。
就连翰林学士温学斐的那张请帖,也被顾砚书重新放了回去。
是。
兴仁也能猜到顾砚书心中的顾虑,微微俯身将请帖放在书桌上便从书房中退了出去。
随后,顾砚书又陆陆续续收到了几张拜帖。
顾砚书微微翻看了一下,同前面几张一样,都是文臣送来的。
趁着秦戮还未回府的时间,顾砚书将这些拜帖翻出来,进行着观察对比。
很快顾砚书便发现了这些人的共同之处:
除了都是文臣之外,几乎都在朝中任职有些年头了,其中还有两个两朝元老。
所以无一例外,这些人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
发现这一点后,顾砚书心中隐隐有了一丝猜测。
然而心中的线索一闪而过,还不等顾砚书抓住,秦戮便已经从门外走了进来,打断了顾砚书的思绪。
拜帖的事本王已经听兴仁说了,刚进门,甚至还不等顾砚书询问,秦戮便已经先一步开了口,不是什么大事,王妃不必忧心。
秦戮的语气,让顾砚书若有所感:
王爷这话,似是知道这些大人递拜帖的原因?
恋耽美
为什么不支持?
秦戮反问,他对生意场上的事情的确不懂,但他知道,顾砚书的决定,不会出错。
那若是我手中的钱不够呢?顾砚书继续询问。
还差多少?秦戮微微思索片刻,又接上了一句,本王手中还有三十余万两,加上可够?
这三十余万两,其中有二十余万是上次顾砚书分给秦戮的那笔钱,剩下的则是秦戮以前的家底。
别看秦戮平日里好像过无欲无求,实际上养着三军,花钱的速度可比顾砚书快多了。
跟别提今年天齐的冬天似乎比前几年更冷一些。
前些日子秦戮才给三军的将士添了冬衣。
现在天气寒冷的,每日里得吃上一些荤腥,才能抵抗得住寒冷。
这些可都是钱。
偏偏天齐国库空虚,户部又把持在与秦戮不对付的大皇子手中,秦戮想要让将士们过得好一些,只能自掏腰包。
顾砚书也知道秦戮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戮还愿意将身上的钱财拿出来支持他,心中不感动是假的。
但感动归感动,顾砚书最终还是拒绝了秦戮的好意:
我身上的钱是够得,只不过是同王爷说笑罢了,王爷怎么如此好骗?
除了王妃,谁还敢骗本王?
秦戮斜看了顾砚书一眼,不置可否。
虽然这话说得狂妄,但又的确是事实。
旁人光看着秦戮便觉得害怕,又哪里敢开口行骗?
就算是敢开口,这样好骗的秦戮,恐怕也只有在顾砚书面前才会出现了。
秦戮想要给钱的提议虽然被顾砚书给拒绝了,但在知道周家绸缎生意的价格后,还是拿了十万两出来。
周家整条绸缎生意叫价五十八万两,这个价格其实是有些偏高的。
顾砚书大致估算了一下,最终的成交价应该能被压到五十万两上下。
五十万两,对于现在的顾砚书来说的确是有些困难,但也不至于拿不出来。
所以在看到秦戮送过来的银票时,顾砚书下意识想要拒绝。
但却被秦戮一句今日王妃不肯收这笔钱,以后本王又如何好再接受王妃的赠予?给堵了无言。
最终还是将这笔钱给收了下来。
钱到位了,接下来的一步自然是要将周家人约出来面谈了。
周二少被周家紧急叫回去之后,这次派来京城管理韵瓷斋的,是家老四周茂远以及周家的老大周茂杰。
周家老四同周茂然一样,是周家嫡子,至于周茂杰,则是周家的庶长子。
所以这两人虽然名义上是在共同管理韵瓷斋,实际上所有的事都需要周四少拍板决定,而周家老大,只能从旁协助。
顾砚书倒是不关心周老四和周老大只见到底谁能做决定,谁不能做决定,只要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能够拍板,将绸缎生意卖给他便是。
约见这两位周公子的时候,顾砚书就没有做任何遮掩。
周家在知道是厉王妃想要买下他们家的绸缎生意,本不欲前往。
毕竟若不是厉王府,他们现在何苦到了需要舍弃绸缎生意来保全韵瓷斋的地步?
但在商议之后,还是决定与顾砚书见上一面。
毕竟在商言商,韵瓷斋和陶然居之间的纷争,是由韵瓷斋首先挑起,最后落败,也是他们韵瓷斋计输一筹,怨不得旁人。
何况现在除了顾砚书,恐怕也没有旁人能够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了。
若是不卖给顾砚书,最终可能只能将其拆卖,到时候价格可就要再降上一成了。
顾砚书可不管周家人心中是如何作想,与周家两位公子见面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客套:
来了?那我便直接开门见山了?毕竟我与两位周公子,也无旧可叙。
见过厉王妃殿下,殿下有话尽可直言。
周老四对顾砚书感情虽然复杂,但还是保持着表面的冷静,朝顾砚书拱了拱手。
你们周家的绸缎生意我去查了一下,的确做得不错,但似乎也不值五十八万两?
既然说了开门见山,顾砚书张口便直接指出了其定价的不合理。
一听顾砚书这话,周老四张口欲言,但顾砚书却没有给他机会,略作停顿后,便继续开口:
按照你们周家现在所挂牌出来的所有产业,包括其中的桑田、纺织厂、店铺等在内,其总价值不过四十万两,就算整条线打
包出售,其中的溢价,也不值十八万两,或者是这单子上还有什么不完整的地方?
顾砚书说着,敲了敲放在桌面上的清单。
清单上,清清楚楚列举了周家这次出售的所有产业,不仅如此,每一条之后,都清楚地写着对应的市场价。
周家的生意之所以能够多出一部分溢价,便是因为整个产业一起打包出售,接手之人不用费心便能躺着赚钱。
但就如同顾砚书所说的那样,无论如何,这溢价也不值十八万两。
在看清楚清单上的内容后,周老四就知道了,这个厉王妃,并不好糊弄。
定定的看了清单好一会儿之后,周老四微微叹了口气:
不知殿下愿意出价多少?
顾砚书敲了敲桌面上的清单,略微思索片刻后,给出了一个数字:
一口价,四十八万两。
四十八万两,是不是,略少了一些?
饶是周老四心中早有准备,也被顾砚书的回答惊了一下。
这一开口,便直接砍下了十万两,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四十八万两,不少了。
顾砚书微微笑了笑,直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其中的问题:
现在除了厉王府,还有谁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我若是再耐心一些,等过些时日,周家将这些产业拆分之后再出手,或许还用不着四十八万两。
这话落在周老四耳中虽然有些刺耳,但他也不得不承认,顾砚书所言非虚。
可四十八万两,到底是低了一些。
但垂眸又看到了桌上的清单,周老四知道,四十八万两,或许真的是现在他们所能够拿到的最理想的售价了。
就在周老四咬了咬牙,准备直接答应下来时,坐在一旁一直当着背景板,没有说话的周家老大却开口了:
厉王妃殿下,四十八万两确实少了一些,不知殿下可否宽裕两日,待到在下等与家中长辈商议之后,再给答复?
而刚刚准备答应下来的周老四在听到这话之后,不知道像是想到了什么,也紧随其后:
这个价格,在下的确需要先问过家中长辈的意思。
顾砚书眉头微
调,看了坐在一旁表情平静的周老大一眼,手指微微在桌面上点了点。
略微沉思片刻后,还是点了点头:
既然两位公子不能做主,那便先回去同家中长辈商议一番吧。
今日显然已经没有了谈下去的必要,顾砚书说完之后,便直接带着止戈和白术离开了。
待到离开茶楼,顾砚书转头看了一眼他与周家两位公子议事的房间:
止戈。
王妃。
帮我去听一下,他们现在说了些什么。
顾砚书朝刚刚议事的房间扬了扬下巴。
是。
听墙角这种事,止戈并不是第一次做,领命后,便直接一个纵身,隐去了自己的身形。
顾砚书也没有直接离开,直接回到马车上等待止戈回来。
按照刚刚的情形来看,止戈应该很快便能带回他想要的消息。
果然,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止戈便轻轻敲响了马车的车门。
说吧。顾砚书唇角微微勾了勾,示意止戈直接禀报。
是。
止戈微微点头,便将刚刚顾砚书离开之后,房间里所发生的事同他复述了一遍。
周老四对顾砚书的价格的确愿意接受,并且对周老大贸然开口行为也有所不满。
顾砚书前脚刚走没多久,周老四便直接开口质问了周老大。
周老大却说四十八万两价格的确不是周老四可以点头的范围。
而且他觉得依照厉王府前面的做事风格,或许不会给韵瓷斋留有余地。
厉王府现在出面想要买下周家的绸缎生意,周家应该重新考虑舍弃绸缎保瓷器的想法是否正确。
若是一步走错,万劫不复,对大家都不好。
周老四却说周老大这是在杞人忧天,舍弃绸缎保瓷器是家中族老的一致决定,况且大皇子已经承诺了,明年会让韵瓷斋成为宫中贡品,一步走错万劫不复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周老大却说就算是这样,四十八万两依旧需要先问过族中的意思。
最后两人是直接不欢而散。
周茂杰
听完止戈的汇报,顾砚书低声念叨着周家老大的名字,倒是没想到,周家还有一个清醒人。
王妃,可需要
属下去做什么?
旁人不知道顾砚书是什么性子,厉王府的人还能不知道?
现在见周茂杰将顾砚书的想法猜了个八.九分,说不定还会破坏顾砚书接下来的打算,止戈自然也跟着一起着急。
不必,顾砚书摇了摇头,脸上出现了一丝淡笑,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周家会同意的。
止戈虽然不知道顾砚书何出此言,但他知道依从顾砚书的吩咐,当即也不再多言。
待到止戈离开后,顾砚书则是低头看着周家的那笔清单,微微笑了笑:
周老大的确是个聪明人。
只可惜,这样的聪明人却是个庶子,在周家地位不高。
现在周家早就已经被大皇子许下的繁华迷花了眼,又怎么会愿意去接一个庶子泼的冷水?
事实如同顾砚书所料,即使周茂杰极力争取,最终也没能改变周家已经做下的决定。
第二日,周家便直接派人敲响了厉王府的大门,以四十八万两的价格,将家中的绸缎生意一同打包转手卖给了顾砚书。
一口气花出去四十八万两,顾砚书甚至还没来得及去看看自己打下的江山,便被府中接二连三的拜帖给绊住了脚步。
74、第七十四章
顾砚书收到的第一张拜帖, 是来自翰林学士府。
若不是在翻开拜帖之后,发现最后的署名落款是翰林学士温学斐,顾砚书甚至还在疑惑温清霄为什么会以翰林学士府的名义给他送拜帖。
温学斐是温清霄的父亲, 现在送上了拜帖, 于情于理, 顾砚书都应该去见上一面。
然而还不等顾砚书派人去翰林学士府回话, 就又收陆陆续续收到了好几张拜帖。
有礼部尚书送来的, 还有吏部尚书送来的, 有光禄大夫送来的,还有在翰林院任职的其他官员送来的。
还不等顾砚书将手中的一叠拜帖看完,兴仁便从门外走了进来。
又有谁送了拜帖来?
这一次, 兴仁甚至还没开口,顾砚书便已经有了预感, 非常平静地将茶杯端了起来。
回王妃, 这次是首辅大人的帖子。
兴仁微微俯身, 将手中的拜帖呈到了顾砚书面前。
噗咳咳咳你说谁?
饶是顾砚书再淡定,现在也难免被惊了一下, 导致一口茶水直接呛在了嗓子眼。
回王妃的话,是首辅大人。
兴仁语气淡然地重复了一边。
倒不是兴仁比顾砚书心理承受能力更强, 而是在收到拜帖的时候,兴仁已经惊讶过一次了。
再一次从兴仁口中听到首辅二字后,顾砚书直接伸手, 将那张拜帖接了过来。
翻开后也没有看里面的内容,直接找到了左下角署名的位置,果然看到了首辅的私印。
看了看手中的拜帖,又看了看放在书桌上的其他拜帖,顾砚书破天荒的感到了一丝迷茫。
这些人是想做什么?
不怪顾砚书会这样, 毕竟与秦戮交好的官员并不多。
在这为数不多的官员中,还有九成都是武将。
偏偏今日来递拜帖的,无一例外全是文官,还无一例外是位高权重的文官。
这些人平日里与秦戮并无交集,顾砚书同秦戮成婚这么久了,也从未见过这些人上门来拜访,平时也嫌少从秦戮嘴中听到关于他们的名字。
现在这些人突然递了拜帖说要求见,还一股脑地一起来,让顾砚书想不困惑都难。
难道是朝
堂上变天了?
顾砚书在心中猜测。
但很快,顾砚书便否定了自己的这个猜测。
若是朝堂上真的出现了什么变故,府中不可能一点动静也没有。
但除此之外,顾砚书还真找不出来让这些文臣们如此反常的原因。
即使是顾砚书,这个时候也不好擅作决定:
拜帖先放着,等王爷回来了让他过来一趟,再做决断。
就连翰林学士温学斐的那张请帖,也被顾砚书重新放了回去。
是。
兴仁也能猜到顾砚书心中的顾虑,微微俯身将请帖放在书桌上便从书房中退了出去。
随后,顾砚书又陆陆续续收到了几张拜帖。
顾砚书微微翻看了一下,同前面几张一样,都是文臣送来的。
趁着秦戮还未回府的时间,顾砚书将这些拜帖翻出来,进行着观察对比。
很快顾砚书便发现了这些人的共同之处:
除了都是文臣之外,几乎都在朝中任职有些年头了,其中还有两个两朝元老。
所以无一例外,这些人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了。
发现这一点后,顾砚书心中隐隐有了一丝猜测。
然而心中的线索一闪而过,还不等顾砚书抓住,秦戮便已经从门外走了进来,打断了顾砚书的思绪。
拜帖的事本王已经听兴仁说了,刚进门,甚至还不等顾砚书询问,秦戮便已经先一步开了口,不是什么大事,王妃不必忧心。
秦戮的语气,让顾砚书若有所感:
王爷这话,似是知道这些大人递拜帖的原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