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可要是周正海真中了举人的话,那身份地位自然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一些乡绅们会主动上前巴结,送银子送地契送丫环什么的,那妹妹的嫁妆也就不算什么了,那他翻脸也不是没可能。自古以来,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例子还少吗?
这不,一听到传言,他赶紧过来了。这个时候,妹妹也没个主心骨儿,正是需要娘家人撑腰的时候。吴中汉安慰妹妹道: 阿婉,先别哭了,这事儿,也不一定是真的,保不齐就是有人故意想离间妹夫和家人还有族人之间的关系。再说,就算是真的,光哭也不顶用啊。
得打起精神来,跟这个王八蛋负心汉斗啊!
我妹妹用嫁妆供你到现在,你中了举人就想过河拆桥?没那么容易的事儿!
嗯!
一听哥哥的话,吴氏眼神一亮,点了点头。对啊,也许,这就是个谣言呢。肯定是有人故意挑拨离间。从她心里,自然不希望这事是真的。所以,只是选择型的听了前半句,后半句被她潜意识得忽略了。妹子,你好好地回想下你们以前相处的时候,有没有这方面的苗头?吴中汉又道。在来周家之前,吴中汉是专门找了一个吃一手瓜,也就是当时在摆酒的人家帮忙、在场亲耳听到算命先生讲话的人,确认了一下算命先生的原话。算命先生原话是说,这个人在外面,还和青梅勾搭成奸。此邪术就是青梅所做。要他说,能吸走全族的文运,总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吧,总要有段时间的。也就是说,两人是早就勾结在一起了。既然早就有了奸情,那周正海估计多多少少也会露点痕迹吧。这世上好多事儿就是这样,以前没往这方面想,所以没人注意,大家会觉得没什么。但是一旦被人发现某种端倪,细想一下大家就会发现原来早就有一些不对劲儿的地方,人们的反应大概就是哎呀,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我说呢,难怪难怪,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吴氏一听亲哥这话,眼泪又双止不住了。何着,哥哥也怀疑这事儿是真的啊。她低头沉思了一会,茫然地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
本来他们夫妻确实很恩爱的,可邻居们说的也是有板有眼的。她和周正海成亲前,家里也是打听过周家的情况的,也知道当初周正海差一点和青梅竹马的刘梅成了,周家以前也帮了刘家不少,后来是刘家背信弃义,把刘梅另嫁。婆婆为此还跟刘家翻了脸,就是婆婆死后,他们家和刘家这么多年都不曾往来过。当时娘家人是觉得,村子里像周正海和刘梅这种情况的也不少,也算不得什么。而且从道义上说,周家在这事儿没有亏欠。又看周家也是老实人家,周正海年纪轻轻中了童生,这才同意了。可能是女人的第六感觉吧,她觉得,也许那个算命先生说的并不是假话。可要说理由什么的,她又说不上来。这事呢,也不一定是真的,你不用着急。明天呢,我再去周家的族长家里转转,看看他那里是怎么个说法。要是这事儿是真的,估计周氏族人比咱们还急呢。
看妹妹的表情,吴中汉就猜到了,妹妹这是心里也没底呢。吴氏点了点头。*
话说周家的各个族人家里,也都炸了锅了,各家都在开小会儿。这年头,家家只要有点条件的,都会供个孩子读书,希望将来能改换门庭。老话怎么说来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寒门之家,要让一家子都读书也不现实,无他,读书实在是太费钱了。买书本要花钱,笔墨纸砚要花钱,再加上给先生的束脩,都是一大笔。读了半天书肯定是为了考功名啊,这考试需要的钱就更多了。找人结保,路费,食宿费,哪哪儿都得花钱。又想让家里更进一步,钱上面又不够宽裕,怎么办呢?一般都是各家集中力量供一个或者两个孩子。也就是说,一家子兄弟几个,就算是一个爹妈生的,也不是都能读书的。无形中,这些被家里选中的读书郎们,不管天赋如何,都是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的。别的兄弟们去田里种地,忍受风吹日晒,他一个人去学堂读书,就算兄弟们心无芥蒂,可嫂子弟媳妇们心里肯定也不平衡啊,为啥去读书的不是我家相公咧?
这心里一不平衡,平时言语行动上多多少少总会带出点儿来的。可读书郎们,即使知道嫂子弟媳妇们甚至侄媳妇们有情绪,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装个不知道。毕竟是占了家里的资源,总不能得了便宜再卖乖吧。可花了家里的钱,又没能在科举上有所成就,不管脸皮薄的还是脸皮厚的,谁心里又好受呢?
有些人家,家人还算开通,觉得考不上可能是运气没到。也有不少人家,因为付出了没有看到回报,家里矛盾不断,甚至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架的。以前,读书郎们就是想甩锅,也找不到合适的甩锅对象。如今,天降这么一个大号的背锅侠,不赶紧的抓住那不成傻子了嘛?
天!原来不是我不努力,也不是我没天份,而是我的努力,我的天份,我的文昌运,都被人拿走了,呜呜呜。总算老天怜悯,今天可算叫我沉冤得雪!以后谁再说我浪费家里的钱财,可过分了啊,我也是受害者呢。就是有些性子比较老实的,别人问起的时候,话里虽然没那么激进,但是言语间也是默认自己被人夺了文运的事。没办法,这些年的压力太大了,该甩锅时就赶紧甩,甩甩更健康嘛!
再说,要是算命先生说的是真的,那周正海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这些年是用了媳妇的嫁妆读书大家都是知道的,要是一朝中举就想过河拆桥,休妻另娶,这样的人品,也就配当个背锅侠了。对于甩锅给这样的垃圾,大家是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等大家甩完锅吧,就越觉得,哎,保不齐就是这么回事!
不!是一定是这么回事儿!
多说几遍,大家心里都信了,这周正海,应该就是夺走他们文运的凶手。族里还有些人家,虽然没有供过孩子读书,也想过以后家里有钱了供一供的,书读好了就能改换门庭,就能带全家人过好日子。他们的希望,总不能让周正海全毁了吧?
至于族里另一个老秀才,因为怕族长息事宁人,不肯说实话,更是专门到镇上找到了当时在场吃一手瓜的人,拼凑出了算命先生的原话要他不这么干的话,你们家族,早就有几个秀才举人和同进士了。
周正海误我!
听到这句话后,老秀才当下就崩溃了。他年轻的时候就早早中了秀才,没想到后来考了好几次举人都没有考中,年纪大了才不得不息了心思。如果不是周正海用邪术的话,就算算命先生嘴里的同进士不是他,那举人也该有他的一份的。于是,当天晚上,大家不约而同的,纷纷到族长家里,想要族长拿个章程。家族出了如此败类,族长你总要有个说法吧。要是他把文运全拿走了,能中个进士什么的,我们就打掉牙齿和血吞了。可他毁了族里这么多同进士举人秀才的,就换他一个举人,这是明摆着,拿着西瓜换芝麻啊。祖坟的文运可是属于全族人的,不能让他这么糟贱啊!
事实上,族长也郁闷闷得不行。从镇上喝酒回来,他这心里就久久不能平静。大家说的这些,他也都想到了,不说别的,三多俩少他还是知道的。这事是他亲历的,算命先生是面对面跟他说的。以他直觉,这事儿还真不像假的。毕竟,是真是假,等周正海回来就知道了。说一个马上要被揭穿的谎言,图什么啊?
如果周正海回来的时候是一个人回来的,那这就是谣言,自然会不攻自破。要是他真的是带着刘梅李梅啥梅回来的,那可就真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第16章 弃子的复仇(五)(倒V开始)
第二天, 周家族长和周安的舅舅吴中汉进行了亲切的会面和交谈。要是周正海只是单纯地夺了族人的气运,族人还可以迁怒一下周安母子,也算是有个发泄的地方, 可现在是周安母子也是被辜负的一方。要是周正海只是抛妻弃子, 吴中汉也能迁怒一下周族长,找他要个公道。我妹妹在周家受了委屈, 不冲你说冲谁说?
现在好了,大家都是被伤害的一方,谁也别怨谁, 谁也别嫌弃谁,打平了。还是合起来想着怎么对付周正海比较实惠一点儿。吴中汉就说了, 这事儿要是真的,他妹妹和周正海是一定要和离的。周族长你要给我们做这个主。本来, 依吴中汉的本意, 既然你周正海忘恩负义, 老子说什么都不能让你如愿!
你不是想迎娶新人吗?我们就偏占着正室的位置,让你的青梅只能做个见不得光的外室!耗也要耗死你们!
是周安说, 要是这事儿是真的话,族人肯定恨毒了他爹,估计心里巴不得把他爹碎尸万断呢。现在是刚刚事发,大家可能还同情同情他们母子两个。周家这些年, 日子过得并不算宽裕, 就盼着周正海中举, 家里日子也松快一点儿。结果,举倒是中了,他们母子要被扫地出门了。搁谁眼里,都得说一句他们母子可怜。可过了这一阵儿, 族人可能就会把他们母子也恨上了,甚至把他舅舅家也恨上。想想吧,一个夺了全族人的文运,甚至说夺了全族人的未来的人的儿子,和大舅子,也很容易成为大家迁怒的对象呢。俗话说,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杀父之仇又不共戴天,这四舍五入,就是周正海和周家族人是不共戴天之仇啊。这都不共戴天了,还有时间怜惜仇人的儿子吗?
这瓜落他们就吃定了。保不齐他们母子甚至他舅哪天就会被人下了黑手丢了性命也说不定。这一点光都沾不上,光剩风险了。不上算啊。吴中汉觉得,外甥说的也不是没道理。既然好处一点没有,还有性命之忧,不如大家就撕掳开。既然要断,不如断干净。他就跟周家族长直接说了,他想让外甥过继到他们老吴家。相同的敌人,把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大家会坐在一起,就是为了同仇敌忾的。当然,周家的族长也可以选择不同意,把周安捏在手里,可这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这事是真的,对周正海来说,周安也不过就是个被放弃的孩子。损人不利已的事他们干着也没意思。把周安强留下来,谁养啊?
不如做个人情,同意,同意,同意了!
从族长私心来说,如果周安落在一个没有廉耻的后娘手里,肯定没个好,这都不用想的。能勾搭一个有妇之夫,还想着取原配而代之的,能是什么好货色?不拿原配的孩子当眼中钉才怪呢。他毕竟是一族之长,对周安多少总是有些香火情的,如果他不能庇护这个孩子的话,不如把他过继出去。至于这样做会不会没面子?
他们今天为什么会一起坐在这里?不就是他们族里出事了吗?
事实上,从昨天下午到现在,好多族人们都来找他闹过了。这事算命先生是在众人跟前挑破的,估计三里五乡的,也都知道了。这事给大家贡献的谈资还少吗?估计大家都在看他们周家的笑话儿,也在观察,他这个族长会如何应对。相比之下,周安过继不过继的,就不叫个事儿了。对他们周家来说,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也不差这一件。不过,族长多少也有点担心,如果这事儿是真的,那周正海就是中了举,到时候其势已成,族里也未必能约束他什么了。他甚至有点担心,要是族里跟他做对的话,他会不会报复族里?
这时候,吴中汉就开始给周族长戴高帽子了。好多朝中的官员,哪怕是做到一二品,在自己族里,不照样受族长管束吗?
他周正海撑死也就是个举人啊,还没做官呢。再说,不是说他这辈子也就是举人就到头了吗?
怕啥!
当然,重要的是,周家好多族人都看着你呢。等着你表态,等着你做大家的指路明灯。等着你率领大家把文昌运夺回来呢!
你要挺住啊,周叔!
周族长也明白,要是没有算命先生最后那句话,说可以把文运要回来,族人心里再有气,也只能自认倒霉,然后被迫接受周正海已经成为举人的事实。现在是算命先生留了法子了,大家也都知道了,文运还是可以找回来的。既然总体文运是有数的,周正海多了,别人就少了,那大家当然是想把属于自家的文昌运拿回来,别人有都不如自己有啊。这不,都跃跃欲试,等着周正海回来实践呢。说白了,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而他做为一族之长,也只能选择站在道义的一方,人数多的一方。行叭,那就等等,要是消息确凿的话,开干!周族长握了握拳手,表了表决心。吴中汉得到周族长的表态,满意的告辞。其实大家都是平民百姓,手中的筹码并不多,两家坐在一起商量,也就是想着行动的时候能保持个一致,也算壮个声势,过了几天,算着日子,科举的成绩应该下来了,村里也没有迎来报子。一般科举过后,考生们都会留在府城等成绩出来。要中举的话,还要参加鹿鸣宴呢。回来的时间肯定不会太早,但是报子们一般都会在成绩出来的第一时间过来报喜。按理说,这要是有谁中了举的,不是一波,而是好多波报子就会快马而来敲着锣给中举的家人报喜。说白了,就是吃个喜钱。他们也不怕新晋举人家穷拿不出来,再穷的人家,只要中了举人,街坊邻居和族人自会帮着出喜钱的。对街坊和族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和新举人打好关系的机会。一天,没报子来,两天,没见报子来,三天,还没见报子来。没消息也就是好消息了。周族长终于松了口气,看来周正海是没中。至于为什么没回来,估计是路上有什么事耽误了。周正海没中,也就说明算命先生算的不准,他们周氏一族的文运没被人糟蹋嘛。大家开始纷纷吐槽那个算命的,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不怀好意啦。反正不是个东西。他娘的,居然忽悠了这么多人!
要说这事发展到现在,唯一难过的就是刘梅的家人了。这几天,三里五乡的人们聚在一起,谈论的都是周正海。传言说的有板有眼的,甚至有人还推断出算命先生所说的青梅就是刘梅。他们家也听说了,周氏族人准备找周正海闹事,为此,刘梅她娘专门派了儿子去村口接应周正海有刘梅,提醒他们千万不要着了别人的道儿。结果,刘梅他哥这一去三天,啥也没见着。关键是报子也没来。这,这估计那个算命的就是个大忽悠吧,听说那天是周族长的把兄弟家的孙子满月?可能他是为了多吃点好的想让人多给他上俩菜才这么说的。刘梅他哥第四天说什么也不肯去了。这叫什么事儿哦,就为了一个荒唐的传言,他就每天傻乎乎地跑到村口等着。第一天去的时候,他就和周家族人撞上了,对方居然要撸起袖子打他!幸亏他跑得快。也幸亏他聪明,藏在庄稼地里,才没被发现。说来他已经在庄稼地里藏了三天了,实在是受够了!
这两天吃瓜群众们都在念叨报子,但报子们却根本没有往周正海家走一趟的打算。他们报子也吃瓜的好不好!
有关周正海的传闻,他们也听说了。这个传闻,综合了玄学、科举两大热门话题,还掺杂了风月元素,想不火都难啊!
传闻直接飞出了镇子,传到了县城里,当然传到了他们耳中。周正海中举的消息,他们当然拿到了。可报子们干这行儿辛辛苦苦的,难道是为了做白工吗?
当然不是!
大家是为了主家的喜钱好不好!
喜钱这事吧,给是情份,不给呢,是本份,就算你是去报喜的,但也没签契约啊。就是你不来,过几天考生到家了,自然也就知道了。真要较起真儿来,人家缺你报喜啊?
恋耽美
这不,一听到传言,他赶紧过来了。这个时候,妹妹也没个主心骨儿,正是需要娘家人撑腰的时候。吴中汉安慰妹妹道: 阿婉,先别哭了,这事儿,也不一定是真的,保不齐就是有人故意想离间妹夫和家人还有族人之间的关系。再说,就算是真的,光哭也不顶用啊。
得打起精神来,跟这个王八蛋负心汉斗啊!
我妹妹用嫁妆供你到现在,你中了举人就想过河拆桥?没那么容易的事儿!
嗯!
一听哥哥的话,吴氏眼神一亮,点了点头。对啊,也许,这就是个谣言呢。肯定是有人故意挑拨离间。从她心里,自然不希望这事是真的。所以,只是选择型的听了前半句,后半句被她潜意识得忽略了。妹子,你好好地回想下你们以前相处的时候,有没有这方面的苗头?吴中汉又道。在来周家之前,吴中汉是专门找了一个吃一手瓜,也就是当时在摆酒的人家帮忙、在场亲耳听到算命先生讲话的人,确认了一下算命先生的原话。算命先生原话是说,这个人在外面,还和青梅勾搭成奸。此邪术就是青梅所做。要他说,能吸走全族的文运,总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到的吧,总要有段时间的。也就是说,两人是早就勾结在一起了。既然早就有了奸情,那周正海估计多多少少也会露点痕迹吧。这世上好多事儿就是这样,以前没往这方面想,所以没人注意,大家会觉得没什么。但是一旦被人发现某种端倪,细想一下大家就会发现原来早就有一些不对劲儿的地方,人们的反应大概就是哎呀,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我说呢,难怪难怪,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吴氏一听亲哥这话,眼泪又双止不住了。何着,哥哥也怀疑这事儿是真的啊。她低头沉思了一会,茫然地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
本来他们夫妻确实很恩爱的,可邻居们说的也是有板有眼的。她和周正海成亲前,家里也是打听过周家的情况的,也知道当初周正海差一点和青梅竹马的刘梅成了,周家以前也帮了刘家不少,后来是刘家背信弃义,把刘梅另嫁。婆婆为此还跟刘家翻了脸,就是婆婆死后,他们家和刘家这么多年都不曾往来过。当时娘家人是觉得,村子里像周正海和刘梅这种情况的也不少,也算不得什么。而且从道义上说,周家在这事儿没有亏欠。又看周家也是老实人家,周正海年纪轻轻中了童生,这才同意了。可能是女人的第六感觉吧,她觉得,也许那个算命先生说的并不是假话。可要说理由什么的,她又说不上来。这事呢,也不一定是真的,你不用着急。明天呢,我再去周家的族长家里转转,看看他那里是怎么个说法。要是这事儿是真的,估计周氏族人比咱们还急呢。
看妹妹的表情,吴中汉就猜到了,妹妹这是心里也没底呢。吴氏点了点头。*
话说周家的各个族人家里,也都炸了锅了,各家都在开小会儿。这年头,家家只要有点条件的,都会供个孩子读书,希望将来能改换门庭。老话怎么说来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寒门之家,要让一家子都读书也不现实,无他,读书实在是太费钱了。买书本要花钱,笔墨纸砚要花钱,再加上给先生的束脩,都是一大笔。读了半天书肯定是为了考功名啊,这考试需要的钱就更多了。找人结保,路费,食宿费,哪哪儿都得花钱。又想让家里更进一步,钱上面又不够宽裕,怎么办呢?一般都是各家集中力量供一个或者两个孩子。也就是说,一家子兄弟几个,就算是一个爹妈生的,也不是都能读书的。无形中,这些被家里选中的读书郎们,不管天赋如何,都是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的。别的兄弟们去田里种地,忍受风吹日晒,他一个人去学堂读书,就算兄弟们心无芥蒂,可嫂子弟媳妇们心里肯定也不平衡啊,为啥去读书的不是我家相公咧?
这心里一不平衡,平时言语行动上多多少少总会带出点儿来的。可读书郎们,即使知道嫂子弟媳妇们甚至侄媳妇们有情绪,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装个不知道。毕竟是占了家里的资源,总不能得了便宜再卖乖吧。可花了家里的钱,又没能在科举上有所成就,不管脸皮薄的还是脸皮厚的,谁心里又好受呢?
有些人家,家人还算开通,觉得考不上可能是运气没到。也有不少人家,因为付出了没有看到回报,家里矛盾不断,甚至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架的。以前,读书郎们就是想甩锅,也找不到合适的甩锅对象。如今,天降这么一个大号的背锅侠,不赶紧的抓住那不成傻子了嘛?
天!原来不是我不努力,也不是我没天份,而是我的努力,我的天份,我的文昌运,都被人拿走了,呜呜呜。总算老天怜悯,今天可算叫我沉冤得雪!以后谁再说我浪费家里的钱财,可过分了啊,我也是受害者呢。就是有些性子比较老实的,别人问起的时候,话里虽然没那么激进,但是言语间也是默认自己被人夺了文运的事。没办法,这些年的压力太大了,该甩锅时就赶紧甩,甩甩更健康嘛!
再说,要是算命先生说的是真的,那周正海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这些年是用了媳妇的嫁妆读书大家都是知道的,要是一朝中举就想过河拆桥,休妻另娶,这样的人品,也就配当个背锅侠了。对于甩锅给这样的垃圾,大家是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等大家甩完锅吧,就越觉得,哎,保不齐就是这么回事!
不!是一定是这么回事儿!
多说几遍,大家心里都信了,这周正海,应该就是夺走他们文运的凶手。族里还有些人家,虽然没有供过孩子读书,也想过以后家里有钱了供一供的,书读好了就能改换门庭,就能带全家人过好日子。他们的希望,总不能让周正海全毁了吧?
至于族里另一个老秀才,因为怕族长息事宁人,不肯说实话,更是专门到镇上找到了当时在场吃一手瓜的人,拼凑出了算命先生的原话要他不这么干的话,你们家族,早就有几个秀才举人和同进士了。
周正海误我!
听到这句话后,老秀才当下就崩溃了。他年轻的时候就早早中了秀才,没想到后来考了好几次举人都没有考中,年纪大了才不得不息了心思。如果不是周正海用邪术的话,就算算命先生嘴里的同进士不是他,那举人也该有他的一份的。于是,当天晚上,大家不约而同的,纷纷到族长家里,想要族长拿个章程。家族出了如此败类,族长你总要有个说法吧。要是他把文运全拿走了,能中个进士什么的,我们就打掉牙齿和血吞了。可他毁了族里这么多同进士举人秀才的,就换他一个举人,这是明摆着,拿着西瓜换芝麻啊。祖坟的文运可是属于全族人的,不能让他这么糟贱啊!
事实上,族长也郁闷闷得不行。从镇上喝酒回来,他这心里就久久不能平静。大家说的这些,他也都想到了,不说别的,三多俩少他还是知道的。这事是他亲历的,算命先生是面对面跟他说的。以他直觉,这事儿还真不像假的。毕竟,是真是假,等周正海回来就知道了。说一个马上要被揭穿的谎言,图什么啊?
如果周正海回来的时候是一个人回来的,那这就是谣言,自然会不攻自破。要是他真的是带着刘梅李梅啥梅回来的,那可就真得好好说道说道了。
第16章 弃子的复仇(五)(倒V开始)
第二天, 周家族长和周安的舅舅吴中汉进行了亲切的会面和交谈。要是周正海只是单纯地夺了族人的气运,族人还可以迁怒一下周安母子,也算是有个发泄的地方, 可现在是周安母子也是被辜负的一方。要是周正海只是抛妻弃子, 吴中汉也能迁怒一下周族长,找他要个公道。我妹妹在周家受了委屈, 不冲你说冲谁说?
现在好了,大家都是被伤害的一方,谁也别怨谁, 谁也别嫌弃谁,打平了。还是合起来想着怎么对付周正海比较实惠一点儿。吴中汉就说了, 这事儿要是真的,他妹妹和周正海是一定要和离的。周族长你要给我们做这个主。本来, 依吴中汉的本意, 既然你周正海忘恩负义, 老子说什么都不能让你如愿!
你不是想迎娶新人吗?我们就偏占着正室的位置,让你的青梅只能做个见不得光的外室!耗也要耗死你们!
是周安说, 要是这事儿是真的话,族人肯定恨毒了他爹,估计心里巴不得把他爹碎尸万断呢。现在是刚刚事发,大家可能还同情同情他们母子两个。周家这些年, 日子过得并不算宽裕, 就盼着周正海中举, 家里日子也松快一点儿。结果,举倒是中了,他们母子要被扫地出门了。搁谁眼里,都得说一句他们母子可怜。可过了这一阵儿, 族人可能就会把他们母子也恨上了,甚至把他舅舅家也恨上。想想吧,一个夺了全族人的文运,甚至说夺了全族人的未来的人的儿子,和大舅子,也很容易成为大家迁怒的对象呢。俗话说,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杀父之仇又不共戴天,这四舍五入,就是周正海和周家族人是不共戴天之仇啊。这都不共戴天了,还有时间怜惜仇人的儿子吗?
这瓜落他们就吃定了。保不齐他们母子甚至他舅哪天就会被人下了黑手丢了性命也说不定。这一点光都沾不上,光剩风险了。不上算啊。吴中汉觉得,外甥说的也不是没道理。既然好处一点没有,还有性命之忧,不如大家就撕掳开。既然要断,不如断干净。他就跟周家族长直接说了,他想让外甥过继到他们老吴家。相同的敌人,把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大家会坐在一起,就是为了同仇敌忾的。当然,周家的族长也可以选择不同意,把周安捏在手里,可这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如果这事是真的,对周正海来说,周安也不过就是个被放弃的孩子。损人不利已的事他们干着也没意思。把周安强留下来,谁养啊?
不如做个人情,同意,同意,同意了!
从族长私心来说,如果周安落在一个没有廉耻的后娘手里,肯定没个好,这都不用想的。能勾搭一个有妇之夫,还想着取原配而代之的,能是什么好货色?不拿原配的孩子当眼中钉才怪呢。他毕竟是一族之长,对周安多少总是有些香火情的,如果他不能庇护这个孩子的话,不如把他过继出去。至于这样做会不会没面子?
他们今天为什么会一起坐在这里?不就是他们族里出事了吗?
事实上,从昨天下午到现在,好多族人们都来找他闹过了。这事算命先生是在众人跟前挑破的,估计三里五乡的,也都知道了。这事给大家贡献的谈资还少吗?估计大家都在看他们周家的笑话儿,也在观察,他这个族长会如何应对。相比之下,周安过继不过继的,就不叫个事儿了。对他们周家来说,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也不差这一件。不过,族长多少也有点担心,如果这事儿是真的,那周正海就是中了举,到时候其势已成,族里也未必能约束他什么了。他甚至有点担心,要是族里跟他做对的话,他会不会报复族里?
这时候,吴中汉就开始给周族长戴高帽子了。好多朝中的官员,哪怕是做到一二品,在自己族里,不照样受族长管束吗?
他周正海撑死也就是个举人啊,还没做官呢。再说,不是说他这辈子也就是举人就到头了吗?
怕啥!
当然,重要的是,周家好多族人都看着你呢。等着你表态,等着你做大家的指路明灯。等着你率领大家把文昌运夺回来呢!
你要挺住啊,周叔!
周族长也明白,要是没有算命先生最后那句话,说可以把文运要回来,族人心里再有气,也只能自认倒霉,然后被迫接受周正海已经成为举人的事实。现在是算命先生留了法子了,大家也都知道了,文运还是可以找回来的。既然总体文运是有数的,周正海多了,别人就少了,那大家当然是想把属于自家的文昌运拿回来,别人有都不如自己有啊。这不,都跃跃欲试,等着周正海回来实践呢。说白了,双方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而他做为一族之长,也只能选择站在道义的一方,人数多的一方。行叭,那就等等,要是消息确凿的话,开干!周族长握了握拳手,表了表决心。吴中汉得到周族长的表态,满意的告辞。其实大家都是平民百姓,手中的筹码并不多,两家坐在一起商量,也就是想着行动的时候能保持个一致,也算壮个声势,过了几天,算着日子,科举的成绩应该下来了,村里也没有迎来报子。一般科举过后,考生们都会留在府城等成绩出来。要中举的话,还要参加鹿鸣宴呢。回来的时间肯定不会太早,但是报子们一般都会在成绩出来的第一时间过来报喜。按理说,这要是有谁中了举的,不是一波,而是好多波报子就会快马而来敲着锣给中举的家人报喜。说白了,就是吃个喜钱。他们也不怕新晋举人家穷拿不出来,再穷的人家,只要中了举人,街坊邻居和族人自会帮着出喜钱的。对街坊和族人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和新举人打好关系的机会。一天,没报子来,两天,没见报子来,三天,还没见报子来。没消息也就是好消息了。周族长终于松了口气,看来周正海是没中。至于为什么没回来,估计是路上有什么事耽误了。周正海没中,也就说明算命先生算的不准,他们周氏一族的文运没被人糟蹋嘛。大家开始纷纷吐槽那个算命的,要么是骗子,要么,就是不怀好意啦。反正不是个东西。他娘的,居然忽悠了这么多人!
要说这事发展到现在,唯一难过的就是刘梅的家人了。这几天,三里五乡的人们聚在一起,谈论的都是周正海。传言说的有板有眼的,甚至有人还推断出算命先生所说的青梅就是刘梅。他们家也听说了,周氏族人准备找周正海闹事,为此,刘梅她娘专门派了儿子去村口接应周正海有刘梅,提醒他们千万不要着了别人的道儿。结果,刘梅他哥这一去三天,啥也没见着。关键是报子也没来。这,这估计那个算命的就是个大忽悠吧,听说那天是周族长的把兄弟家的孙子满月?可能他是为了多吃点好的想让人多给他上俩菜才这么说的。刘梅他哥第四天说什么也不肯去了。这叫什么事儿哦,就为了一个荒唐的传言,他就每天傻乎乎地跑到村口等着。第一天去的时候,他就和周家族人撞上了,对方居然要撸起袖子打他!幸亏他跑得快。也幸亏他聪明,藏在庄稼地里,才没被发现。说来他已经在庄稼地里藏了三天了,实在是受够了!
这两天吃瓜群众们都在念叨报子,但报子们却根本没有往周正海家走一趟的打算。他们报子也吃瓜的好不好!
有关周正海的传闻,他们也听说了。这个传闻,综合了玄学、科举两大热门话题,还掺杂了风月元素,想不火都难啊!
传闻直接飞出了镇子,传到了县城里,当然传到了他们耳中。周正海中举的消息,他们当然拿到了。可报子们干这行儿辛辛苦苦的,难道是为了做白工吗?
当然不是!
大家是为了主家的喜钱好不好!
喜钱这事吧,给是情份,不给呢,是本份,就算你是去报喜的,但也没签契约啊。就是你不来,过几天考生到家了,自然也就知道了。真要较起真儿来,人家缺你报喜啊?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