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来的总会来。姜恒在一旁坐下,安慰宋邹,说,何况当初嵩县虽富有,真要集合起八千人的军队,也实在不够。
七年前嵩县要养王都,钱都源源不绝地抽调往朝廷,哪有余力?正因为这七年里,县库重金未动,才能养兵发军饷。
宋邹问:姜大人的最终人选,定了?
没有。姜恒疲惫道,我本以为已选定了,现在看来,还是不行。
姜恒明白宋邹所问何意,从离开洛阳之后,他们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姜恒拿着金玺,宋邹从旁协助,根据姬珣的遗命,寻找新的、足可统领神州的人选,让他成为结束这大争之世的天子。
姜恒最初选择了赵灵,其后则因耿曙,放弃郑国,改而选雍,但汁琮之举令他意识到,他不能选汁琮。至关重要的一点不是汁琮要杀他,而是汁琮为了个人的目的,会杀任何他想杀的人。
这是绝不能纵容的,否则一旦他握有绝对的权力后,政策无从推行。
这也是姜恒与宋邹第一次直接而正式地讨论这个问题,从彼此的责任与目标上来看,他们不是上下级,更像一对战友。天底下,宋邹是最理解姜恒不容易的人,甚至比耿曙还要更理解他的志向。
未来一团迷雾。姜恒有点茫然地说。
宋邹躬身,铲出他的芍药,移植到另一个花圃中,回头道:实在不行,姜大人考虑一下,自己上?
姜恒哈哈大笑,道:宋大人,你这是要害死我了。
他当然知道,宋邹不过是开个玩笑。但姬珣将金玺交给他的时候,确实说过,如果谁都不行,那就自立为天子,也是不妨。
虽说对国君有诸多要求,姜恒叹了口气,拿过水碗,为宋邹弹了点水到移植的芍药花叶子上,可仔细想想,换我自己去当,也不一定就比他们更好。太难了。
宋邹没有接这话,反而看着花,若有所思道:姜大人,这些芍药,都是从西川托人买来的,您觉得好看吗?
很好看,姜恒说,想不到宋大人竟有这本事。
但初来之时,宋邹端详道,实在很一般,色俗,朵瘦。就像您看见的,这等混合后令人赏心悦目、天下难寻的花色,都是一代又一代,经好些年头,嫁接,培花,选种,最后才呈现出来。
姜恒点了点头,明白宋邹借养花的话头,在与他讨论人选问题。
一代理应胜似一代,姜恒说,本该如此。起初我将人选定在国君身上,后来发现实在不行,才改成了各国太子。但是人与花终究不一样,宋大人,芍药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人不行,终究会被影响。
通常种出我想要的花后,宋邹说,先前培种的植株,就会连根拔掉了,毕竟心力总是有限的,土壤有限,阳光也有限,养分更是有限。
姜恒没有说话,明白宋邹在提醒他,他的手腕还是太软了,需要打开局面。
我再想想罢。姜恒答道。
姜恒比较过各国新的储君,除了梁国之外,他全见过了。事实上汁泷是他最属意的,他未来将是个合适的国君,至于能不能成为天子,还须再教导。
雍国的问题就在于,眼下看来,汁琮不容他改变儿子,汁泷继承的是他的信念,而不是他姜恒的信念。
宋邹的思路则既简单又直接,你把汁琮做掉又怎么了呢?有什么问题吗?爽爽快快搞死汁琮,你大可扶持汁泷上位,问题迎刃而解。
我现在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先活下去。姜恒有时想起,当真哭笑不得,他终于也面临性命之危了,小命先留下,才能与汁琮对抗罢。
翌日,大军开拔,项余前来接姜恒的队伍也到了嵩县外。
这次嵩县是真正的倾县而出,全县编入军队的成年男子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后,准备为耿曙与姜恒而战,一声令下,无人质疑,更没有人问为什么,百姓则都靠郢国保护。
我出征了。耿曙穿着王军的暗红间银色铠甲,手里拿着头盔,心事重重,仿佛躲避着姜恒的目光。
姜恒说:好好打仗,后方的事,不要担心。
耿曙盯着姜恒的唇看了一会儿,最后没有在大军面前做出逾矩的事,只是把他拉向自己,抱了下他。
等我回来,耿曙抱着姜恒,在他耳畔低声嘱咐,在江州照顾好自己,风羽已经送信去了,界圭会来的。
姜恒不知道耿曙为什么这么有把握,界圭就一定会来。
我弟弟交给你了。耿曙放开姜恒,朝项余说。
项余点头,说:放心罢。太子安听见他回去,很高兴。
姜恒也朝宋邹说:我哥交给你了。
宋邹笑道:一定保护武陵侯的安全。
耿曙率军出发,离开琴川,姜恒目送两万八千人远去,及至彻底消失,方叹了口气。接下来,耿曙将带着他们,翻过梁、郢、代三国的丘陵腹地,北上汉中平原,再沿着黄河岸东进,越过大片树林,急行军攻入梁国境,对照水骤然发起突袭。
这是他们自重逢之后第二次正式分别,昔年姜恒离开落雁前往踏访国境时,尚无离思。只有这次,就在他目送耿曙出征时,姜恒忽然觉得自己的这个兄长、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竟是有几分孤独之意。
仿佛在他从未发现过的、耿曙隐藏在内心最深处里,有一分特别的孤独与寥落,他们一旦分开,这孤寂感就像野兽的气味般,渐渐发散出来。
走罢?项余说,我是真没想到,你会决定回江州。
又要麻烦你了。姜恒打趣道。
不麻烦,项余答道,这是我的责任,而且与你相处,让我很快活。
姜恒怀疑地看项余,总觉得他的话自己没法接。两人骑着马,越过山峦腹地,走陆路前往江州城。
项余改了话头,说道:你那部下,宋邹大人是个厉害角色。
同僚,姜恒说,虽是上下级,却是目标一致的同袍,只是许多事,都由我出面,大家便严重低估了他。
确实如此,五国中人都严重低估了宋邹的作用,否则梁军在玉璧关下,也不会被宋邹陷得险些全军覆没。
什么目标?项余淡然问。
一统天下的目标。姜恒骑着马,看着江边的滔滔流水,项余策马走在他的左侧,护着他免得他骑艺不精,滑步落下山去。
哦?项余说,你想统一天下?
当然不是我。姜恒笑了笑,说,这是我所出身的师门,世世代代的任务罢?
项余想了想,说:海阁,你师父让你做的?
不,姜恒说,师父反而没有要求我这么做。
项余提了下自己的手套,握紧缰绳,一时也有点出神。
师父只想我留在他的身边,姜恒轻轻地说,他就像我哥一样,疼我、爱我。可是我不得不辜负他我没有与他离开神州中土,远走海外。
姜恒不知为何,想起了罗宣,直到如今,就在他面临与太多人为敌之时,才真切地感觉到,未来的路太难走了,而罗宣则始终想保护他,什么结束大争之世,什么天下?对他而言都是狗屁,他只希望姜恒能好好活着。
因为你哥。项余说,我说得对不对?归根到底,你放不下子淼殿下。
姜恒笑了起来,说:那会儿我还不知道他活着呢,只是觉得,我总得替已死之人,去完成一些事罢了。走吧?再这么走下去,一个月也到不了江州,驾!
慢点!项余色变道,这里不是你们塞外!山路难行!等等我!姜大人!
姜恒仗着从耿曙处学了骑艺,在山路上开始纵马,项余则吓了一跳,赶紧追上去。
数日后他们抵达江州时,太子安有点惊讶,却明白这是意料之中。而姜恒抵达东宫后,同时还得到了耿曙成功杀进梁地的战报。
汉中平原初步接战的结果,太子安拿着军报,朝姜恒说,王军大捷,梁人毫无还手之力,辛苦了。
熊耒说:你兄长行军作战,当真是一把好手!
熊耒父子对姜恒变得更亲切了,因为耿曙打了胜仗,熊安甚至带着奉承之意,毕竟耿曙名声在外,已成为五国中最耀眼璀璨的将星。
他的路子很野,姜恒谦虚道,仗着武艺了得,总喜欢冲在前头,身先士卒,必须有人劝得动他,我本该随军才是。
汁琮的徒弟,果然名不虚传。熊耒说。
姜恒说:太子殿下,这就开始准备合围罢。
不着急,太子安忙道,你先休息好了再说。这些日子里,我让项余将军贴身保护你。
姜恒解下斗篷,说:战场瞬息万变,须得尽快。
项余说:先去换身衣服罢,洗个澡也舒服点。
姜恒便依言,回到他所住的寝殿中前去沐浴。太子安则重新调拨了御林军,加派人手守卫姜恒,务求滴水不漏,一定得保护他的安全。
项余就这样成为了他的贴身侍卫,就连他洗澡时,也搬个矮榻在外坐候着。
姜恒实在无奈,本可以不必这么紧张。
您其实只要派人跟着我就可以了。姜恒说。
项余答道:姜大人的王子哥哥在替郢国打仗,这是本国该做的,您如果体谅我,平日就稍微注意下安全,不要磕了碰了。
姜恒笑了起来,洗过澡,在屏风后穿衣服,项余等他穿好里衣后,拿来越服,为他束好外袍,正儿八经道: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子淼殿下手里还带着兵呢,可惹不起。
姜恒只觉好笑,郢国上下现在最怕的就是他出事,若有万一,搞不好耿曙还真就要率军回头,把江州给平了。
直到他走进东宫时,太子安的所有谋士都对他恭敬无比,口称姜大人,更纷纷起身行礼。
太子安则朝他招手,笑道:来了,先看看军报,待会儿再一起用晚饭。
这也太客气了姜恒心道,但直到他真正接触到军报之时,终于明白了。
因为耿曙在汉中平原只出一千兵马,便攻破了梁国的一万守军!杀敌三千余,俘敌七千人!
这是什么水平?!姜恒看见的时候也震惊了,他只带了一千人作为查探,夤夜遭遇敌军,非但没有退走,反而悍然发动突袭,将梁军赶到嵩河畔,打了第一场毫无悬念的胜仗!
第143章 踏夜蹄
军报是宋邹亲笔所写, 描述了当夜耿曙只带一千人,如何破开敌阵,将敌人杀得大溃。这等战绩,近百年历史上只有两个人能做到, 一是昔年梁国的军神重闻, 死于他们的父亲耿渊之手。
二是代国的前任国君李宏, 败于耿曙之手。
哦, 姜恒淡淡道,比以前更能打了。
太子安说:我们的水军已逆流而上,进入遥河水域了。十天之后,就能与他会合。
我不希望杀太多的人,姜恒说,打起仗来, 死的都是无辜百姓。
那是自然,太子安说, 夺一座空城,对我们而言也没有用。
姜恒数年前路过照水,对洪水泛滥时的景象仍记忆犹新, 战乱一起, 于心何忍?但事实上郢国不打, 雍国也会打,若让汁琮侵占, 放任人屠城劫掠, 不如由耿曙先动手,将其拿下,尚可保护城中百姓性命。
说不定到得最后五国互相征伐,天下大混战之时, 照水反而是最安全的。
姜恒在嵩县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嘱咐绝不可放水淹城,耿曙再三朝他保证,取城之后,不会危害百姓性命。
到得江州王宫后,他又朝太子安详细解释一番,并让他约束水军,下城后不可乱来。太子安要的只是打胜仗,嵩县王军替他担任前锋,高兴都来不及,连连点头。
姜恒的效率极快,只用了一个时辰,便将补给全部调配完了给太子安过目。太子安仍沉浸在喜悦之中,要设宴款待姜恒,姜恒却开始收拾军报,说:饭就不吃了,我得回去再琢磨琢磨。
太子安再三挽留,项余却说:殿下,姜大人担心前线,让他好好考虑清楚,待打下目标后,再庆功不迟。
太子安一想也是,便不强求。当夜姜恒抱着军报,回到房中,他要从宋邹汇报的蛛丝马迹里,找出一切可能的危险与变数,以免出意外。
项余说:我睡在房里,姜大人是否介意?我不打呼噜。
姜恒笑道:再给上将军增设一榻罢。
项余也不推辞,便让宫侍在屏风外多放了一张矮睡榻,自己铺床,坐下。
夜已深,姜恒始终没有睡,细细阅读十几封信上的每一句话,包括地形描述与军力布置。
项余说:国内都认为,这一仗势在必得。
嗯,姜恒沉吟道,项将军怎么看呢?
项余坐在榻上,擦拭自己的佩剑,轻描淡写道:说来惭愧,我不会打仗。
您太自谦了。姜恒笑道。
这是实话,项余说,我带领的是御林军,任务乃是保护王室。行军作战的机会很少,当年读过的一点兵书,早就忘光了。
姜恒没有说话,一瞥项余投在屏风的影子,只听项余又问:姜大人呢?您怎么看?
照水问题不大。姜恒说,但我最担心的,是雍国那边的动向。
耿曙率领兵马,亲自为郢国打仗,汁琮一定会有反应,至于反应是什么,就很难预测了。
太子殿下已经朝雍王送信去了。项余道。
姜恒说:嗯,他与汁琮,一直有协议罢?
姜恒没有细想,便命中了至为准确的一环,郢雍之盟,其中最大的促成者,现在看来不是郢王,而是太子安,说不定郢王熊耒对此原本持反对意见,最后是项余说服了他。
这么想来,太子安才是真正有野心的那人。
恋耽美
七年前嵩县要养王都,钱都源源不绝地抽调往朝廷,哪有余力?正因为这七年里,县库重金未动,才能养兵发军饷。
宋邹问:姜大人的最终人选,定了?
没有。姜恒疲惫道,我本以为已选定了,现在看来,还是不行。
姜恒明白宋邹所问何意,从离开洛阳之后,他们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姜恒拿着金玺,宋邹从旁协助,根据姬珣的遗命,寻找新的、足可统领神州的人选,让他成为结束这大争之世的天子。
姜恒最初选择了赵灵,其后则因耿曙,放弃郑国,改而选雍,但汁琮之举令他意识到,他不能选汁琮。至关重要的一点不是汁琮要杀他,而是汁琮为了个人的目的,会杀任何他想杀的人。
这是绝不能纵容的,否则一旦他握有绝对的权力后,政策无从推行。
这也是姜恒与宋邹第一次直接而正式地讨论这个问题,从彼此的责任与目标上来看,他们不是上下级,更像一对战友。天底下,宋邹是最理解姜恒不容易的人,甚至比耿曙还要更理解他的志向。
未来一团迷雾。姜恒有点茫然地说。
宋邹躬身,铲出他的芍药,移植到另一个花圃中,回头道:实在不行,姜大人考虑一下,自己上?
姜恒哈哈大笑,道:宋大人,你这是要害死我了。
他当然知道,宋邹不过是开个玩笑。但姬珣将金玺交给他的时候,确实说过,如果谁都不行,那就自立为天子,也是不妨。
虽说对国君有诸多要求,姜恒叹了口气,拿过水碗,为宋邹弹了点水到移植的芍药花叶子上,可仔细想想,换我自己去当,也不一定就比他们更好。太难了。
宋邹没有接这话,反而看着花,若有所思道:姜大人,这些芍药,都是从西川托人买来的,您觉得好看吗?
很好看,姜恒说,想不到宋大人竟有这本事。
但初来之时,宋邹端详道,实在很一般,色俗,朵瘦。就像您看见的,这等混合后令人赏心悦目、天下难寻的花色,都是一代又一代,经好些年头,嫁接,培花,选种,最后才呈现出来。
姜恒点了点头,明白宋邹借养花的话头,在与他讨论人选问题。
一代理应胜似一代,姜恒说,本该如此。起初我将人选定在国君身上,后来发现实在不行,才改成了各国太子。但是人与花终究不一样,宋大人,芍药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人不行,终究会被影响。
通常种出我想要的花后,宋邹说,先前培种的植株,就会连根拔掉了,毕竟心力总是有限的,土壤有限,阳光也有限,养分更是有限。
姜恒没有说话,明白宋邹在提醒他,他的手腕还是太软了,需要打开局面。
我再想想罢。姜恒答道。
姜恒比较过各国新的储君,除了梁国之外,他全见过了。事实上汁泷是他最属意的,他未来将是个合适的国君,至于能不能成为天子,还须再教导。
雍国的问题就在于,眼下看来,汁琮不容他改变儿子,汁泷继承的是他的信念,而不是他姜恒的信念。
宋邹的思路则既简单又直接,你把汁琮做掉又怎么了呢?有什么问题吗?爽爽快快搞死汁琮,你大可扶持汁泷上位,问题迎刃而解。
我现在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先活下去。姜恒有时想起,当真哭笑不得,他终于也面临性命之危了,小命先留下,才能与汁琮对抗罢。
翌日,大军开拔,项余前来接姜恒的队伍也到了嵩县外。
这次嵩县是真正的倾县而出,全县编入军队的成年男子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后,准备为耿曙与姜恒而战,一声令下,无人质疑,更没有人问为什么,百姓则都靠郢国保护。
我出征了。耿曙穿着王军的暗红间银色铠甲,手里拿着头盔,心事重重,仿佛躲避着姜恒的目光。
姜恒说:好好打仗,后方的事,不要担心。
耿曙盯着姜恒的唇看了一会儿,最后没有在大军面前做出逾矩的事,只是把他拉向自己,抱了下他。
等我回来,耿曙抱着姜恒,在他耳畔低声嘱咐,在江州照顾好自己,风羽已经送信去了,界圭会来的。
姜恒不知道耿曙为什么这么有把握,界圭就一定会来。
我弟弟交给你了。耿曙放开姜恒,朝项余说。
项余点头,说:放心罢。太子安听见他回去,很高兴。
姜恒也朝宋邹说:我哥交给你了。
宋邹笑道:一定保护武陵侯的安全。
耿曙率军出发,离开琴川,姜恒目送两万八千人远去,及至彻底消失,方叹了口气。接下来,耿曙将带着他们,翻过梁、郢、代三国的丘陵腹地,北上汉中平原,再沿着黄河岸东进,越过大片树林,急行军攻入梁国境,对照水骤然发起突袭。
这是他们自重逢之后第二次正式分别,昔年姜恒离开落雁前往踏访国境时,尚无离思。只有这次,就在他目送耿曙出征时,姜恒忽然觉得自己的这个兄长、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竟是有几分孤独之意。
仿佛在他从未发现过的、耿曙隐藏在内心最深处里,有一分特别的孤独与寥落,他们一旦分开,这孤寂感就像野兽的气味般,渐渐发散出来。
走罢?项余说,我是真没想到,你会决定回江州。
又要麻烦你了。姜恒打趣道。
不麻烦,项余答道,这是我的责任,而且与你相处,让我很快活。
姜恒怀疑地看项余,总觉得他的话自己没法接。两人骑着马,越过山峦腹地,走陆路前往江州城。
项余改了话头,说道:你那部下,宋邹大人是个厉害角色。
同僚,姜恒说,虽是上下级,却是目标一致的同袍,只是许多事,都由我出面,大家便严重低估了他。
确实如此,五国中人都严重低估了宋邹的作用,否则梁军在玉璧关下,也不会被宋邹陷得险些全军覆没。
什么目标?项余淡然问。
一统天下的目标。姜恒骑着马,看着江边的滔滔流水,项余策马走在他的左侧,护着他免得他骑艺不精,滑步落下山去。
哦?项余说,你想统一天下?
当然不是我。姜恒笑了笑,说,这是我所出身的师门,世世代代的任务罢?
项余想了想,说:海阁,你师父让你做的?
不,姜恒说,师父反而没有要求我这么做。
项余提了下自己的手套,握紧缰绳,一时也有点出神。
师父只想我留在他的身边,姜恒轻轻地说,他就像我哥一样,疼我、爱我。可是我不得不辜负他我没有与他离开神州中土,远走海外。
姜恒不知为何,想起了罗宣,直到如今,就在他面临与太多人为敌之时,才真切地感觉到,未来的路太难走了,而罗宣则始终想保护他,什么结束大争之世,什么天下?对他而言都是狗屁,他只希望姜恒能好好活着。
因为你哥。项余说,我说得对不对?归根到底,你放不下子淼殿下。
姜恒笑了起来,说:那会儿我还不知道他活着呢,只是觉得,我总得替已死之人,去完成一些事罢了。走吧?再这么走下去,一个月也到不了江州,驾!
慢点!项余色变道,这里不是你们塞外!山路难行!等等我!姜大人!
姜恒仗着从耿曙处学了骑艺,在山路上开始纵马,项余则吓了一跳,赶紧追上去。
数日后他们抵达江州时,太子安有点惊讶,却明白这是意料之中。而姜恒抵达东宫后,同时还得到了耿曙成功杀进梁地的战报。
汉中平原初步接战的结果,太子安拿着军报,朝姜恒说,王军大捷,梁人毫无还手之力,辛苦了。
熊耒说:你兄长行军作战,当真是一把好手!
熊耒父子对姜恒变得更亲切了,因为耿曙打了胜仗,熊安甚至带着奉承之意,毕竟耿曙名声在外,已成为五国中最耀眼璀璨的将星。
他的路子很野,姜恒谦虚道,仗着武艺了得,总喜欢冲在前头,身先士卒,必须有人劝得动他,我本该随军才是。
汁琮的徒弟,果然名不虚传。熊耒说。
姜恒说:太子殿下,这就开始准备合围罢。
不着急,太子安忙道,你先休息好了再说。这些日子里,我让项余将军贴身保护你。
姜恒解下斗篷,说:战场瞬息万变,须得尽快。
项余说:先去换身衣服罢,洗个澡也舒服点。
姜恒便依言,回到他所住的寝殿中前去沐浴。太子安则重新调拨了御林军,加派人手守卫姜恒,务求滴水不漏,一定得保护他的安全。
项余就这样成为了他的贴身侍卫,就连他洗澡时,也搬个矮榻在外坐候着。
姜恒实在无奈,本可以不必这么紧张。
您其实只要派人跟着我就可以了。姜恒说。
项余答道:姜大人的王子哥哥在替郢国打仗,这是本国该做的,您如果体谅我,平日就稍微注意下安全,不要磕了碰了。
姜恒笑了起来,洗过澡,在屏风后穿衣服,项余等他穿好里衣后,拿来越服,为他束好外袍,正儿八经道: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子淼殿下手里还带着兵呢,可惹不起。
姜恒只觉好笑,郢国上下现在最怕的就是他出事,若有万一,搞不好耿曙还真就要率军回头,把江州给平了。
直到他走进东宫时,太子安的所有谋士都对他恭敬无比,口称姜大人,更纷纷起身行礼。
太子安则朝他招手,笑道:来了,先看看军报,待会儿再一起用晚饭。
这也太客气了姜恒心道,但直到他真正接触到军报之时,终于明白了。
因为耿曙在汉中平原只出一千兵马,便攻破了梁国的一万守军!杀敌三千余,俘敌七千人!
这是什么水平?!姜恒看见的时候也震惊了,他只带了一千人作为查探,夤夜遭遇敌军,非但没有退走,反而悍然发动突袭,将梁军赶到嵩河畔,打了第一场毫无悬念的胜仗!
第143章 踏夜蹄
军报是宋邹亲笔所写, 描述了当夜耿曙只带一千人,如何破开敌阵,将敌人杀得大溃。这等战绩,近百年历史上只有两个人能做到, 一是昔年梁国的军神重闻, 死于他们的父亲耿渊之手。
二是代国的前任国君李宏, 败于耿曙之手。
哦, 姜恒淡淡道,比以前更能打了。
太子安说:我们的水军已逆流而上,进入遥河水域了。十天之后,就能与他会合。
我不希望杀太多的人,姜恒说,打起仗来, 死的都是无辜百姓。
那是自然,太子安说, 夺一座空城,对我们而言也没有用。
姜恒数年前路过照水,对洪水泛滥时的景象仍记忆犹新, 战乱一起, 于心何忍?但事实上郢国不打, 雍国也会打,若让汁琮侵占, 放任人屠城劫掠, 不如由耿曙先动手,将其拿下,尚可保护城中百姓性命。
说不定到得最后五国互相征伐,天下大混战之时, 照水反而是最安全的。
姜恒在嵩县时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嘱咐绝不可放水淹城,耿曙再三朝他保证,取城之后,不会危害百姓性命。
到得江州王宫后,他又朝太子安详细解释一番,并让他约束水军,下城后不可乱来。太子安要的只是打胜仗,嵩县王军替他担任前锋,高兴都来不及,连连点头。
姜恒的效率极快,只用了一个时辰,便将补给全部调配完了给太子安过目。太子安仍沉浸在喜悦之中,要设宴款待姜恒,姜恒却开始收拾军报,说:饭就不吃了,我得回去再琢磨琢磨。
太子安再三挽留,项余却说:殿下,姜大人担心前线,让他好好考虑清楚,待打下目标后,再庆功不迟。
太子安一想也是,便不强求。当夜姜恒抱着军报,回到房中,他要从宋邹汇报的蛛丝马迹里,找出一切可能的危险与变数,以免出意外。
项余说:我睡在房里,姜大人是否介意?我不打呼噜。
姜恒笑道:再给上将军增设一榻罢。
项余也不推辞,便让宫侍在屏风外多放了一张矮睡榻,自己铺床,坐下。
夜已深,姜恒始终没有睡,细细阅读十几封信上的每一句话,包括地形描述与军力布置。
项余说:国内都认为,这一仗势在必得。
嗯,姜恒沉吟道,项将军怎么看呢?
项余坐在榻上,擦拭自己的佩剑,轻描淡写道:说来惭愧,我不会打仗。
您太自谦了。姜恒笑道。
这是实话,项余说,我带领的是御林军,任务乃是保护王室。行军作战的机会很少,当年读过的一点兵书,早就忘光了。
姜恒没有说话,一瞥项余投在屏风的影子,只听项余又问:姜大人呢?您怎么看?
照水问题不大。姜恒说,但我最担心的,是雍国那边的动向。
耿曙率领兵马,亲自为郢国打仗,汁琮一定会有反应,至于反应是什么,就很难预测了。
太子殿下已经朝雍王送信去了。项余道。
姜恒说:嗯,他与汁琮,一直有协议罢?
姜恒没有细想,便命中了至为准确的一环,郢雍之盟,其中最大的促成者,现在看来不是郢王,而是太子安,说不定郢王熊耒对此原本持反对意见,最后是项余说服了他。
这么想来,太子安才是真正有野心的那人。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