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如今大越拿得出手的将领实在是渺渺无几,我上次作战无功无过,陛下会再给我机会的。
    *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翻了一本环世界的同人文。
    环世界太好玩了,是世界上最好玩的游戏(只是个人感受并不客观),为什么同人文这么少呢,真的好想写啊呜呜呜呜呜
    第五十八章 谶纬之乱
    慕容远成功说服了自己的父亲, 慕容安深思之后,嘱咐说:那你这几天老实给我在家呆着,别跑出去惹祸。
    他又补充了一句:没事多去军营里看看。
    慕容远心里不以为然,但面上还是很听慕容安的话, 他点了点头, 便离开了书房。
    看着幼子的背影, 慕容安叹了口气。
    到了他这个年纪,对自己的未来只求安稳, 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后代身上。俗话说龙生九子, 各有不同,父辈有能力的情况下,生出来的儿子不一定聪明。
    慕容远这还算好的了, 慕容安有个同僚,是个博览群书的学士,也是朝廷九卿之一。他的嫡长子从小是他亲自教导出来的,却十分愚钝, 学士又气又急,只好使劲多生几个,矮个儿里拔将军。
    只能说生孩子这种事太不稳定了,哪怕从小用无数资源砸下去, 天赋受限,也就只能走到那一步。
    正因为如此,百姓之中难道没有好苗子吗,但他们永远不可能获得和贵族门阀子弟相同的资源和机会。而身为既得利益者,世家贵族会不断固化阶层, 垄断资源,封锁平民上升的途径, 这样,他们将永远占据话语权。
    慕容安对自己儿子的能力有非常清晰的认知,慕容远出去打周围的小国或者南下剿匪之类的绝对没问题,就像当初的赵平安差不多。
    但对上战斗力极强的匈奴就不太行了。
    偏偏慕容远似乎对自己很有信心
    即使如此,慕容安也不会太过绝望。
    无论能力如何,能在朝廷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都是他们这些人,因为他们占据了唯一的上升渠道,朝廷选择大臣只能从他们和他们的子女之间选择。
    慕容远不行,就看慕容远的儿子怎么样了,慕容家这么大,日后总会出一个能重振家族的人。
    就算慕容远是个废物,这一辈子也会比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也许胸有抱负但没有机会的百姓过得好多了,不是么。
    在元鼎帝登基之前,这个想法没有问题,但元鼎帝登基之后,干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建立内朝尚书台,尚书台里的人,大部分出生平民,最典型的就是公孙羊,典型的泥腿子。元鼎帝居然让这样的人高居尚书令之位,并且事事都过问他的意见,整个尚书台的地位越来越高,外朝很多位置几乎已经形同虚设。
    第二件事就是元鼎帝大肆封赏有军功的战士,不论是要钱还是要地位,只要能立下军功,都给得毫不客气。要知道,有些人去打仗,甚至是因为失去了自己的田产走投无路,但现在他们陡然间便拥有了极高的地位。在战斗中牺牲的战士,他们的后代也拥有了被举荐为吏的资格。
    因为元鼎帝的大肆封赏,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主动参军作战。不过霍屹要的是骑兵,在这么多人可以挑选的情况下,也逐渐在提高参军的资格,正因为如此,他手下的骑兵才越来越厉害,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这两种手段,从文武两个方面,使很多平民进入了朝廷之中,开始拥有了发言权。
    周镇偊用人真的有点意思,就说那个公孙羊,其实之前两次廷议中,一次关于是否和匈奴开战,一次关于是否建设河套两郡,他都表达了反对意见,但周镇偊照样重视,武昌郡和北方雪灾两件至关重要的事都交给他去办了。赵承屡次顶撞他,办案手段剑走偏锋,周镇偊也让他稳稳地坐在廷尉的位置上。
    不看出身,不看资历,不看立场,不看过去,只看当下能不能为我所用。事实也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
    如果说有人能对事不对人到这种地步,慕容安以前是不信的,但元鼎帝的种种行为已经表明了,他就是能做得出来。
    这个人仿佛天生就是来做皇帝的一样。
    长安城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街道与房屋,远处的山脉与河流,都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第二天凌晨,地面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是那种几乎淹没小腿的程度,长安城外的雪面却有整齐的几排脚印蔓延到看不到的远方。早上的时候,又下了一场雪,将这些脚印悄无声息地覆盖了。
    霍灵月早晨起来的时候,问王叔:小叔叔走了吗?
    清晨走的。王叔说。
    霍灵月哦了一声,连头发都没打理,便跑到霍府的门口。她就站在门口,往长安城之外的远处望去。这个时候有不少人起来叫卖早上吃的馕饼和热汤,街头巷尾零星传来几声鸡鸣狗叫,积雪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外面逐渐热闹起来,霍灵月却反而觉得空落落的。
    她已经经历过了很多次离别,然而小秋哥哥在院子里和小叔叔切磋的场景还历历在目,那时候越是热闹开心,现在反而更加冷寂孤独。
    王叔走过来,给她披上厚厚的披风,说:小姐,回去吧,外面冷。
    霍灵月揉了揉脸,让自己精神起来:好。
    霍屹全然不知道身后的这些事,他每次离开的时候当然也是会想家的,不过对他来说,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占据了心神。想家这种情绪,往往只出现在空闲的缝隙之中。
    他带着一万军队径直前往受灾最严重的九原郡,在半途中就遇到了大雪封路,霍屹让所有士兵下来开始铲雪。这些士兵行动力,体力和耐力都是一流,速度比其他人快多了。
    公孙羊一来先见了九原郡的郡守,以前的那个郡守死在匈奴手上,周镇偊后来又派了一个人补上这个位置。新的郡守姓刘,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男人,气质儒雅,此时也是满脸焦虑和苦涩。
    霍屹、刘郡守和公孙羊大概沟通了一下情况,那场大雪下了整整五天,反复不停。如今刘郡守正在发动当地所有百姓出来清雪,但收效甚微,最大的问题是冬季作物受了严重损害,物资匮乏,朝廷要运送物资救灾,却因为道路受阻运不过来。
    公孙羊面容阴沉地看着堆积如山的雪,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如今总算不下雪了。
    霍屹沉思片刻,说:离九原郡最近的是邯郸郡,西河郡,拢方郡和北城郡。这几个郡受灾情况怎么样?
    这几个都是北方边郡,也是受影响最大的区域。
    刘郡守反应了一下,回想着说:邯郸郡和西河郡的情况要好一些。拢方郡也很严重,北城郡离这里有点远,我不太清楚。
    霍屹说:我有个想法,长安离这里太远,运过来也需要很长时间,消耗太多的人力物力。不如让周围受灾不太严重的边郡直接把库存运过来,离得近,对长安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公孙羊狠狠以拳击掌:邯郸郡和西河郡可以援助九原郡,那边缺乏的物资再由长安慢慢送过去。
    刘郡守惊讶地张大嘴:这样能行吗邯郸郡郡守他们会同意吗?
    这样可就平白给也遭受了雪灾的其他边郡造成了更大的压力,身为地方郡守,他们不太可能同意这种行为。
    邯郸郡旁边是上河郡,让他们那边帮忙。霍屹补充说。
    这就是个不断将压力平均到各个地方的方案,以保证九原郡能够缓过来。
    刘郡守光想想这其中的工程就头皮发麻,他还是觉得太难了,近乎不太可能完成。
    不愧是长安来的大臣,想法就很大胆。
    就在这时,公孙羊说:我亲自去跑,一个一个来。
    他刚刚过来,几乎没坐下喝口茶,就准备牵着马走了。霍屹拦下他,说:之前陛下也说了,这里还有匈奴和马匪趁机作乱,你别一个人去,我给你派几个人。
    公孙羊也没推辞,霍屹想了想,把秋鸿光叫过来,吩咐他一路保护好尚书令大人。
    秋鸿光挠了挠头,他其实是不太愿意走的。
    给我十个人就行。他说:就一直跟着我的那些人,我挑十个。
    公孙羊:十个够吗?马匪他们不一般都是上百人,至少几十个人一起行动吗?
    秋鸿光微微一笑:尚书令大人你放心。不光是马匪,啥事我们都能帮你办妥。
    他们离开之后,军队继续进行清雪工程,霍屹让霍小满和几个校尉各带了数十人一路往前走,去寻找救援那些被困在路上的劳工们。
    无论如何,能救一个是一个。霍屹是这样吩咐的。
    大雪来临之际,能困在九原郡内已经是最好的运气了,最可怕的是困在路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天寒地冻加上没有食物,简直是身处必死的绝境。
    霍屹自己也拿了块铁锨铲雪,周镇偊建立武库绝对是个聪明的决定,大越炼铁技术不断发展,他们手上的工具就比以前的要好用很多。
    霍小满和其他校尉一走就是几个时辰,临近夜晚才充满赶回九原郡,他们带回了各种各样的消息,确实有很多人被深埋在积雪之下,能救回来的渺渺无几。
    *
    作者有话要说:
    我在微博放了霍府的图片,快去看!!!
    第五十九章 谶纬之乱
    当天搜索的结果并不成功, 霍屹下令一边清雪,一边继续搜索存活者。
    积雪很厚,士卒们一脚踩下去几乎漫过了膝盖,他们有时候会铲到坚硬的物体, 除了石头, 还有人冻成冰块的尸体。
    霍屹一边安排整体的调度, 一边自己也跟着驾马寻找可能的生还者。九原郡外有一大片农田,马蹄声陷入雪中, 他看到一个农夫跪在地上, 地上已经结了冰。他身后的女人正在铲雪,小孩子站在房顶把积雪推下来,否则会压坏屋脊。
    霍屹下马走过去, 就听农夫喃喃道:土都冻上了,里面的种子也都冷死了。
    他抬头看到霍屹,沧桑的面容露出有些迷茫的神情:为什么会下雪呢?
    天要下雪,是没办法的事, 霍屹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又下雪了。农夫站起来,他穿的十分单薄,佝偻着身体,就算度过了眼下的困境, 但那些坏种让他看不到明天的指望。
    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洒洒地落下来,落在农夫的肩膀上,房顶上那个小孩惊呼了一声,下意识用手接住晶莹的雪花,他的母亲闷闷地低咳着, 满面愁容。
    霍屹将自己的披风摘下来盖在农夫身上,纵马离开。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使本来就进度缓慢的清雪救灾工程雪上加霜, 刘郡守已经尽量调动了物资的分配,除了粮食和衣物,还有医药,因为有许多冻伤的人。除了百姓之外,当地守军也在不可不停地清雪。有时候积雪压断了树枝,砸下来也会造成伤亡。各种意外或者意料之内的情况不断发生。
    不管怎么样,事情必须一步一步做,霍屹每天奔波在九原郡及周边地区,脸上几乎一点肉没有了。
    第六天的时候,公孙羊终于带着隔壁邯郸郡的少量物资送过来。
    他刚刚下马,径直找霍屹沟通了那边的情况。
    邯郸郡郡守库内存粮也只够支援邯郸本地人口,那边人数伤亡不多,但农田受损面积很大。公孙羊本来就有些瘦削而不善的面容此时显得更加阴沉:我便去找了当地豪强,虽然开始有些困难,但在小秋校尉的帮助下,还是成功了。
    小秋校尉在后面露出了一个不好意思的笑。
    除了邯郸郡,最严重的还是从九原郡往河套地区走的那段路。公孙羊说。
    霍屹的回答也很简单:那边已经在开始清雪了,九原郡压力小一点之后就可以派人过去。
    公孙羊点了点头:那我去西河边郡了。
    等等。霍屹道:我以前在西河边郡那边任职过一段时间,稍等我写封信,到时候你交给陈郡守,也许能帮得上忙。
    他当即提笔开始写,上面记了一些西河边郡当地的豪强地主,除此之外,还有他们的一些把柄。
    霍屹离开西河边郡两年了,当时他被陈中郎带走的时候,也是一个下过雪的冬天。
    公孙羊收了信之后,道:那我就先走了。
    霍屹看他脸色不好,说:你要不换个人去。公孙羊亲自跑这一趟,几乎是争分夺秒,否则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把物资运过来。
    那群豪强不好对付,他们养的有私兵,而且和很多官吏有联系,我不亲自去的话,办不成这事。公孙羊简单解释了一句,便又骑上马,看着霍屹说:这次雪灾非比寻常,责任在咱们两人肩上。这边就交给你了,霍将军。
    霍屹目送他离开,缩了缩身子,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太原郡前面的路和后面的路通了之后,霍屹便带着军队往河套地区开路。当初他带着军队为了绕过白羊王与楼烦王的地盘,走了半个多月,如今一条直线走过去,却比之前还满。路上时常能看到许多被冻成冰块的尸体,即使看得再多,也无法麻木适应。
    霍屹有时候骑在马上会失神片刻,他怀疑自己就在那片刻之间睡着了,身上一阵发冷。
    旁边的霍小满窥探着他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家主,你要不睡一会?有时候霍小满睡下的时候霍屹还没有睡,当他起来的时候,又看到家主十分清醒地在前面安排工作。
    我没事。霍屹策马往前面走,雪地之中,马却可以跑得很快,冰冷的风吹在他身上,他却觉得身上很热。
    第十天的时候,霍屹仍然还在往前清路,同时将能够救下的人尽数往后方调过去。西河边郡那边有些好消息,九原郡也慢慢缓过来了,接下来只需要祈祷不会再下雪就行。
    雪停了之后天气越发的冷,令霍屹惊讶的事,从长安运送物资过来的队伍之中,他看到了熟悉的人,章中常侍。
    恋耽美

章节目录


将军长命百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最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最白并收藏将军长命百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