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不及多想,连忙自荐:陛下,武昌郡一事兹事体大,臣自请,亲自去武昌郡赈灾,安抚平民,修筑堤坝。
这事朕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周镇偊道:赈灾一事重在有始有终,而且没两三个月完成不了,丞相还是留在长安吧。
刘丞相隐约从这句话中听到了一些危险的气息,但无法捉摸。
他出去的时候看到了尚书令公孙羊,公孙羊瞥了一眼不安的丞相大人,擦肩而过的时候,说:丞相大人,我劝你还是趁早辞去丞相一职。
这句话,公孙羊曾经对王丞相也说过。
刘丞相没有听清,他不满地看着这个没有向自己行礼,表情倨傲的尚书令,心里冷哼了一声。
迟早给这个白衣出生的尚书令一点教训。
张来潜坐在大殿内,周镇偊把奏章拿给他,问:你看要出多少钱粮?
张来潜仔细看完之后,斟酌道:恐怕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多少?
张来潜说了一个让周镇偊心疼的数字,他掌管国库,当然不是只看国库剩余,还有未来的支出与税收情况:霍将军他们班师回朝,恐怕还有一大笔支出。
周镇偊想了想,道:武昌郡连接两条大江,四通八达,是商户繁荣的地方。
张来潜:确实如此,那里大商人很多。
周镇偊缓缓点了点头,问:你觉得这事谁来办比较好?
就行事风格来说,臣认为赵承适合,他为官刚正不阿,为官清廉,陛下不必担心他中饱私囊。张来潜如实地说,他认识的人不多,和其他人相比,他对政治的敏锐程度就比李仪好一点。
他只对数字敏感,而大越最适合与数字打交道的地方,就在司农署。
周镇偊摇了摇头,脑海中划过另外一个人的身影。
陛下,尚书令求见。内侍走过来喊道。
周镇偊眉目舒展开来,对张来潜道:看,能办这事的人来了。
当天下午,他们讨论到天黑,拿出了几套方案。公孙羊也迫切地想做一些实事,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对国事探讨。这将决定皇上对他的看法,是只会夸夸其谈,还是真的有能力。
他们离开之后,周镇偊面对书案上的奏章,长长地叹了口气。
已经快六月份了。
霍将军现在走到哪里了呢?当初计划的粮草也就三个月的,按理说,他们应该快回来了。
边关至今没有传来任何消息,周镇偊无比盼望着他们回来,但他同样害怕一无所获或者失败的消息。
一想到这件事,周镇偊就无法平复心情,他在猜疑与不安中等待,等待的越久,便越是忐忑不安。
只要战况不是太惨烈,他都可以接受。
在等待之中,皇帝一次次降低了自己的期望。
第三十八章 烽火狼烟
霍屹刚刚到达西河边郡。
天气越来越热, 地面散发着高温,将远处的景象不断扭曲。霍屹身上穿着厚重的盔甲,走动之间能感受到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身后的将士们都有些精神不振, 汗水在头盔和赤色衣袍内流淌, 令人头晕眼花。
大越的制甲技术这些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以前的成片式变成鱼鳞式,且大规模运用到了军队之中。这种铁质玄甲防御力很强, 例如说两人对战, 一人穿甲,另一人打上十几刀都无法造成有效伤害,穿甲的却一刀就能制服对方, 有铠甲的军队和没有铠甲的军队战斗力截然不同。
所以大越允许百姓家中有长矛或者弓弩,却不允许私自藏玄甲,一旦查出有六副以上的铠甲,既是死罪, 有谋逆叛乱的嫌疑。
在这次北伐之前,大越军队之中的盾兵主要是依靠盾牌保护自己,霍屹在边郡观察多年,发现匈奴们从不使用盾牌, 他们更喜欢佩戴轻便的铠甲,这样作战的时候会更加灵活且具有攻击力。正是因为如此,霍屹在训练军队的时候,用重玄甲代替了盾牌,只有少部分盾兵使用小型盾。
但到了夏天, 穿着厚重玄甲的骑兵们战斗力明显下降了,有的人甚至出现了发热中暑的情况。
霍屹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开进了西河边郡, 陶嘉木与其他属官在城门口盛装迎接这支得胜而归的军队。
城门大开,西河边郡的百姓们在两边夹道相迎,热切的目光盯着霍将军和身后凛冽的玄甲骑兵,他们欢呼着,有人高喊:郡守威武!
霍屹摘下头盔,黑发顷刻间垂落下来,苍白清雅的脸庞上带着微微的笑意,当边郡百姓看到他们所热爱的郡守的脸时,欢呼声达到了顶峰。
在你后面当郡守,压力很大啊。陶嘉木调侃说。
霍屹无奈地摇了摇头。
当大军进城之后,后面的匈奴俘虏也出现在百姓面前,百姓们对匈奴的畏惧深入骨髓,他们微微一怔,气氛凝滞下来。
去死吧,匈奴!直到有一个人怒吼出声,其他百姓才清醒过来,用仇恨的目光盯着那些俘虏。
他们生存与此地,在黄沙之中辛苦劳作创造食物,然而每逢秋冬,匈奴就从北方袭来,肆无忌惮地劫掠杀人。他们只能躲在城中,但城外的农田与房子同样会被摧毁,匈奴如同在大漠上巡游的狼群,他们在马蹄声下逃跑,躲避,畏惧且愤怒。
那些匈奴,永远高高在上地坐在马背上,拿着刀与弓箭,尽情杀戮,享受大越人对他们的恐惧。
匈奴一直瞧不起大越人,他们看待大越如一只予取予求的绵羊。
但现在,他们被打败了,他们是俘虏。
人群激愤,纷纷上前,有的人还扔了石头。陶嘉木连忙让城中的士兵维持秩序,直到骑兵们去了军营驻扎下来,街上的声音还没有停歇,越来越多的人在街头呼喊着:
霍将军威武!
郡守大人威武!
霍屹脱了玄甲,走到陶嘉木身边,说:你要小心看管那些俘虏。
陶嘉木:怎么,你害怕他们跑了?
我怕他们被打死。霍屹抹了抹额上的汗,眼神里有一丝疲惫:这支军队就在西河边郡呆两天,等秋鸿光回来,就出发回长安。
不过战报已经快马加鞭送回去了,想必十天之后皇帝就能得到消息。
陶嘉木笑了笑,他站在院子里,微微偏过头,仍然能听到外面的欢呼声。
怎么了?霍屹问。
你听,他们还在愤怒。陶嘉木轻声说:即使被匈奴侵略百年,一次次被摧毁农田与房屋,但他们永远不会从心底觉得自己应当臣服于匈奴的马蹄之下。耻辱和失败都是会过去的,大越人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勤劳耕作,生生世世,永远不会屈服于任何强权之下。
这就是大越的脊梁。陶嘉木道:大越王朝不会一直存在,但他们永远都在这片土地上。
大越王朝不会一直存在,这话也就敢在霍屹面前说。霍屹笑着问:怎么忽然有这样的感想?
看见你活着回来,非常高兴。尽管陶嘉木的表情看不出来很兴奋的样子:对了,秋鸿光呢,你们怎么分开了?
我让他去追一个千骑长,顺便探探路。霍屹说:按照计划,他明天就该回来了。
陶嘉木长长地哦了一声:你想给他送份功劳?
单枪匹马抓个千骑长回来,这份功劳足以让秋鸿光连升几阶,当个都尉都没问题。
霍屹笑了笑:年轻人嘛。
年轻气盛你是不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过去的你?
霍屹不置可否。
秋鸿光三天之后,仍然没有回来。
霍屹面上不显,但心里急得快疯了,他派出兵在外面打探消息,但一无所获。
他禁不住想秋鸿光是否遇到了伏击,或者匈奴的大部队,如果只是被抓了还好,如果秋鸿光死在匈奴手里了呢?
霍屹总是思考秋鸿光会在哪里遇到匈奴,后悔自己把他单独派出去。从第二天秋鸿光没有回来开始,霍屹便茶饭不思,城外任何动静都让他坐立不安。
最好的想法也不过是秋鸿光也许在大漠中迷路了,霍屹甚至冲动地想派兵出城去找他,但强行按下了这个不理智的想法。
陶嘉木说他在秋鸿光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其实不止如此。
他觉得秋鸿光比过去的自己更加优秀,因此也可以走向更好的未来。
这个年轻人,有能力,有勇气,有冲劲,甚至有着天然的凝聚力与威慑力。秋鸿光天生能够凌驾于这片战场,只要给他机会,他就能取得令所有人惊叹的成绩。
但前提是他能活下来。
待到第五天的时候,陶嘉木过来说:你真的该走了,边郡有多少库存你最清楚,养不起这一万骑兵。
霍屹等了几天,心里焦灼至极,语气勉强地说:我知道,明天早上就走。
就在当天晚上,霍屹独自跑到城墙上,徒劳无功地往大漠的方向望过去。
一直待到晨光熹微,守城的将士换了两批,霍屹疲倦地揉了揉脸,准备去军营带着军队回长安城。
哒哒哒。
远处风吹草动,骑兵的马蹄声骤然落在心上。
守城的士兵立刻警醒起来,瞭望塔的侦察兵远远看去,片刻之后,惊喜地喊:是大越的旗!!
霍屹猛地转过身,紧紧盯着远方逐渐靠近的那一片阴影,为首的青年穿着赤衣玄甲,轮廓鲜明,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身后只有寥寥两百多人,却有着不可阻挡的气势。
开城门!霍屹厉声喊道,声音甚至有些嘶哑。
他妈的,他要打死这个小子!
城门大开,秋鸿光带着部下如风一般跃过城门,后面是紧紧追随着他的两百骑兵。秋鸿光猛地拉动缰绳,战马停下,盔甲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回头向霍屹高高举起一个人头。
人头面目狰狞,死不瞑目,分明是千骑长呼衍拔牙。
霍将军,幸不辱命!秋鸿光高声喊道。
霍屹的手指按在冰凉的城墙上,用力之大到指节发白,心想:算了,年轻人不容易,打个半死就行了。
秋鸿光走的时候带了一千骑兵,回来就剩两百,这两百幸存者回到西河骑兵的大部队时,明显有些格格不入。
霍屹简直不知道秋鸿光带着那两百人经历了什么,才会让他们看上去如猛兽一般,随时准备择人而噬。
因为秋鸿光回来了,霍屹向陶嘉木告别,笑着说:你不用担心我的人在这儿蹭饭了,只不过这次回长安,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还会再相见。
陶嘉木拿出一封诏书:过两天就能见面了。
霍屹匆匆把诏书翻了一遍,总的来说就是皇帝看上了陶嘉木的才华,所以让他去长安当官,随时帮皇帝出主意。
又换郡守?!霍屹心想,西河边郡的百姓三天两头换郡守,他们能不能受得了啊
换的是谁?他对西河边郡的百姓还是很有感情的,希望来一个能干事的郡守。
陈晖。
霍屹这才反应过来:陈中郎啊。
命运是如此的飘忽不定,陈中郎当初作为使者来请霍屹回长安的时候,一定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西河边郡的郡守。
等陈中郎过来,我们交接一下,我就可以走了。陶嘉木说:好多材料都是你之前留下来的,我都不用动一下,可以直接交给他。
他这个郡守才当了几个月,从霍屹换到陈中郎,估计百姓都不知道中间还有个陶郡守。
陶嘉木心里还是有点酸涩的,他问:我又没什么政绩,政论也是随便写的,陛下怎么会看到我呢?
霍屹:说不定他一口气叫了几十个人去长安,你只是凑数的呢。
都说伴君如伴虎,小皇帝脾气怎么样啊?陶嘉木问:说错话会被砍头吗?
霍屹想了一下:他重视人才,对事不对人,是个值得托付的君主。不过你说话还是得收敛点,不然我只能建议你多长几个头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来了!
感谢在20201116 20:54:32~20201117 23:21: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晏难返、old先桑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4156604 10瓶;沫|*雅轩、苏晴柏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十九章 长安风云
从西河边郡回到长安城, 军队要走一个多月,因为要爱惜马力,遇河架桥,逢山开路。那些俘虏来的牛羊全都留在了西河边郡, 只带上了几匹匈奴的高原马。
霍屹在路上问秋鸿光是怎么回事。
秋鸿光说:将军你不是让我追上那个千骑长嘛, 追了几天, 遇到一支匈奴队伍,大概三千人, 从西往东走。我跟你学的, 在晚上夜袭他们营地,他们就败退了。
霍屹挑了挑眉:你用一千人敢夜袭匈奴营地?
够了吧。秋鸿光随口说:匈奴确实有点厉害,我损失了六百多人, 他们逃跑了。
这份军功我会报上去的。霍屹问: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恋耽美
这事朕心里已经有了人选。周镇偊道:赈灾一事重在有始有终,而且没两三个月完成不了,丞相还是留在长安吧。
刘丞相隐约从这句话中听到了一些危险的气息,但无法捉摸。
他出去的时候看到了尚书令公孙羊,公孙羊瞥了一眼不安的丞相大人,擦肩而过的时候,说:丞相大人,我劝你还是趁早辞去丞相一职。
这句话,公孙羊曾经对王丞相也说过。
刘丞相没有听清,他不满地看着这个没有向自己行礼,表情倨傲的尚书令,心里冷哼了一声。
迟早给这个白衣出生的尚书令一点教训。
张来潜坐在大殿内,周镇偊把奏章拿给他,问:你看要出多少钱粮?
张来潜仔细看完之后,斟酌道:恐怕是一笔很大的支出。
多少?
张来潜说了一个让周镇偊心疼的数字,他掌管国库,当然不是只看国库剩余,还有未来的支出与税收情况:霍将军他们班师回朝,恐怕还有一大笔支出。
周镇偊想了想,道:武昌郡连接两条大江,四通八达,是商户繁荣的地方。
张来潜:确实如此,那里大商人很多。
周镇偊缓缓点了点头,问:你觉得这事谁来办比较好?
就行事风格来说,臣认为赵承适合,他为官刚正不阿,为官清廉,陛下不必担心他中饱私囊。张来潜如实地说,他认识的人不多,和其他人相比,他对政治的敏锐程度就比李仪好一点。
他只对数字敏感,而大越最适合与数字打交道的地方,就在司农署。
周镇偊摇了摇头,脑海中划过另外一个人的身影。
陛下,尚书令求见。内侍走过来喊道。
周镇偊眉目舒展开来,对张来潜道:看,能办这事的人来了。
当天下午,他们讨论到天黑,拿出了几套方案。公孙羊也迫切地想做一些实事,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对国事探讨。这将决定皇上对他的看法,是只会夸夸其谈,还是真的有能力。
他们离开之后,周镇偊面对书案上的奏章,长长地叹了口气。
已经快六月份了。
霍将军现在走到哪里了呢?当初计划的粮草也就三个月的,按理说,他们应该快回来了。
边关至今没有传来任何消息,周镇偊无比盼望着他们回来,但他同样害怕一无所获或者失败的消息。
一想到这件事,周镇偊就无法平复心情,他在猜疑与不安中等待,等待的越久,便越是忐忑不安。
只要战况不是太惨烈,他都可以接受。
在等待之中,皇帝一次次降低了自己的期望。
第三十八章 烽火狼烟
霍屹刚刚到达西河边郡。
天气越来越热, 地面散发着高温,将远处的景象不断扭曲。霍屹身上穿着厚重的盔甲,走动之间能感受到一种令人窒息的闷热,身后的将士们都有些精神不振, 汗水在头盔和赤色衣袍内流淌, 令人头晕眼花。
大越的制甲技术这些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以前的成片式变成鱼鳞式,且大规模运用到了军队之中。这种铁质玄甲防御力很强, 例如说两人对战, 一人穿甲,另一人打上十几刀都无法造成有效伤害,穿甲的却一刀就能制服对方, 有铠甲的军队和没有铠甲的军队战斗力截然不同。
所以大越允许百姓家中有长矛或者弓弩,却不允许私自藏玄甲,一旦查出有六副以上的铠甲,既是死罪, 有谋逆叛乱的嫌疑。
在这次北伐之前,大越军队之中的盾兵主要是依靠盾牌保护自己,霍屹在边郡观察多年,发现匈奴们从不使用盾牌, 他们更喜欢佩戴轻便的铠甲,这样作战的时候会更加灵活且具有攻击力。正是因为如此,霍屹在训练军队的时候,用重玄甲代替了盾牌,只有少部分盾兵使用小型盾。
但到了夏天, 穿着厚重玄甲的骑兵们战斗力明显下降了,有的人甚至出现了发热中暑的情况。
霍屹带着军队浩浩荡荡开进了西河边郡, 陶嘉木与其他属官在城门口盛装迎接这支得胜而归的军队。
城门大开,西河边郡的百姓们在两边夹道相迎,热切的目光盯着霍将军和身后凛冽的玄甲骑兵,他们欢呼着,有人高喊:郡守威武!
霍屹摘下头盔,黑发顷刻间垂落下来,苍白清雅的脸庞上带着微微的笑意,当边郡百姓看到他们所热爱的郡守的脸时,欢呼声达到了顶峰。
在你后面当郡守,压力很大啊。陶嘉木调侃说。
霍屹无奈地摇了摇头。
当大军进城之后,后面的匈奴俘虏也出现在百姓面前,百姓们对匈奴的畏惧深入骨髓,他们微微一怔,气氛凝滞下来。
去死吧,匈奴!直到有一个人怒吼出声,其他百姓才清醒过来,用仇恨的目光盯着那些俘虏。
他们生存与此地,在黄沙之中辛苦劳作创造食物,然而每逢秋冬,匈奴就从北方袭来,肆无忌惮地劫掠杀人。他们只能躲在城中,但城外的农田与房子同样会被摧毁,匈奴如同在大漠上巡游的狼群,他们在马蹄声下逃跑,躲避,畏惧且愤怒。
那些匈奴,永远高高在上地坐在马背上,拿着刀与弓箭,尽情杀戮,享受大越人对他们的恐惧。
匈奴一直瞧不起大越人,他们看待大越如一只予取予求的绵羊。
但现在,他们被打败了,他们是俘虏。
人群激愤,纷纷上前,有的人还扔了石头。陶嘉木连忙让城中的士兵维持秩序,直到骑兵们去了军营驻扎下来,街上的声音还没有停歇,越来越多的人在街头呼喊着:
霍将军威武!
郡守大人威武!
霍屹脱了玄甲,走到陶嘉木身边,说:你要小心看管那些俘虏。
陶嘉木:怎么,你害怕他们跑了?
我怕他们被打死。霍屹抹了抹额上的汗,眼神里有一丝疲惫:这支军队就在西河边郡呆两天,等秋鸿光回来,就出发回长安。
不过战报已经快马加鞭送回去了,想必十天之后皇帝就能得到消息。
陶嘉木笑了笑,他站在院子里,微微偏过头,仍然能听到外面的欢呼声。
怎么了?霍屹问。
你听,他们还在愤怒。陶嘉木轻声说:即使被匈奴侵略百年,一次次被摧毁农田与房屋,但他们永远不会从心底觉得自己应当臣服于匈奴的马蹄之下。耻辱和失败都是会过去的,大越人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勤劳耕作,生生世世,永远不会屈服于任何强权之下。
这就是大越的脊梁。陶嘉木道:大越王朝不会一直存在,但他们永远都在这片土地上。
大越王朝不会一直存在,这话也就敢在霍屹面前说。霍屹笑着问:怎么忽然有这样的感想?
看见你活着回来,非常高兴。尽管陶嘉木的表情看不出来很兴奋的样子:对了,秋鸿光呢,你们怎么分开了?
我让他去追一个千骑长,顺便探探路。霍屹说:按照计划,他明天就该回来了。
陶嘉木长长地哦了一声:你想给他送份功劳?
单枪匹马抓个千骑长回来,这份功劳足以让秋鸿光连升几阶,当个都尉都没问题。
霍屹笑了笑:年轻人嘛。
年轻气盛你是不是在他身上看到了过去的你?
霍屹不置可否。
秋鸿光三天之后,仍然没有回来。
霍屹面上不显,但心里急得快疯了,他派出兵在外面打探消息,但一无所获。
他禁不住想秋鸿光是否遇到了伏击,或者匈奴的大部队,如果只是被抓了还好,如果秋鸿光死在匈奴手里了呢?
霍屹总是思考秋鸿光会在哪里遇到匈奴,后悔自己把他单独派出去。从第二天秋鸿光没有回来开始,霍屹便茶饭不思,城外任何动静都让他坐立不安。
最好的想法也不过是秋鸿光也许在大漠中迷路了,霍屹甚至冲动地想派兵出城去找他,但强行按下了这个不理智的想法。
陶嘉木说他在秋鸿光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其实不止如此。
他觉得秋鸿光比过去的自己更加优秀,因此也可以走向更好的未来。
这个年轻人,有能力,有勇气,有冲劲,甚至有着天然的凝聚力与威慑力。秋鸿光天生能够凌驾于这片战场,只要给他机会,他就能取得令所有人惊叹的成绩。
但前提是他能活下来。
待到第五天的时候,陶嘉木过来说:你真的该走了,边郡有多少库存你最清楚,养不起这一万骑兵。
霍屹等了几天,心里焦灼至极,语气勉强地说:我知道,明天早上就走。
就在当天晚上,霍屹独自跑到城墙上,徒劳无功地往大漠的方向望过去。
一直待到晨光熹微,守城的将士换了两批,霍屹疲倦地揉了揉脸,准备去军营带着军队回长安城。
哒哒哒。
远处风吹草动,骑兵的马蹄声骤然落在心上。
守城的士兵立刻警醒起来,瞭望塔的侦察兵远远看去,片刻之后,惊喜地喊:是大越的旗!!
霍屹猛地转过身,紧紧盯着远方逐渐靠近的那一片阴影,为首的青年穿着赤衣玄甲,轮廓鲜明,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身后只有寥寥两百多人,却有着不可阻挡的气势。
开城门!霍屹厉声喊道,声音甚至有些嘶哑。
他妈的,他要打死这个小子!
城门大开,秋鸿光带着部下如风一般跃过城门,后面是紧紧追随着他的两百骑兵。秋鸿光猛地拉动缰绳,战马停下,盔甲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回头向霍屹高高举起一个人头。
人头面目狰狞,死不瞑目,分明是千骑长呼衍拔牙。
霍将军,幸不辱命!秋鸿光高声喊道。
霍屹的手指按在冰凉的城墙上,用力之大到指节发白,心想:算了,年轻人不容易,打个半死就行了。
秋鸿光走的时候带了一千骑兵,回来就剩两百,这两百幸存者回到西河骑兵的大部队时,明显有些格格不入。
霍屹简直不知道秋鸿光带着那两百人经历了什么,才会让他们看上去如猛兽一般,随时准备择人而噬。
因为秋鸿光回来了,霍屹向陶嘉木告别,笑着说:你不用担心我的人在这儿蹭饭了,只不过这次回长安,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还会再相见。
陶嘉木拿出一封诏书:过两天就能见面了。
霍屹匆匆把诏书翻了一遍,总的来说就是皇帝看上了陶嘉木的才华,所以让他去长安当官,随时帮皇帝出主意。
又换郡守?!霍屹心想,西河边郡的百姓三天两头换郡守,他们能不能受得了啊
换的是谁?他对西河边郡的百姓还是很有感情的,希望来一个能干事的郡守。
陈晖。
霍屹这才反应过来:陈中郎啊。
命运是如此的飘忽不定,陈中郎当初作为使者来请霍屹回长安的时候,一定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西河边郡的郡守。
等陈中郎过来,我们交接一下,我就可以走了。陶嘉木说:好多材料都是你之前留下来的,我都不用动一下,可以直接交给他。
他这个郡守才当了几个月,从霍屹换到陈中郎,估计百姓都不知道中间还有个陶郡守。
陶嘉木心里还是有点酸涩的,他问:我又没什么政绩,政论也是随便写的,陛下怎么会看到我呢?
霍屹:说不定他一口气叫了几十个人去长安,你只是凑数的呢。
都说伴君如伴虎,小皇帝脾气怎么样啊?陶嘉木问:说错话会被砍头吗?
霍屹想了一下:他重视人才,对事不对人,是个值得托付的君主。不过你说话还是得收敛点,不然我只能建议你多长几个头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来了!
感谢在20201116 20:54:32~20201117 23:21: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晏难返、old先桑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4156604 10瓶;沫|*雅轩、苏晴柏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十九章 长安风云
从西河边郡回到长安城, 军队要走一个多月,因为要爱惜马力,遇河架桥,逢山开路。那些俘虏来的牛羊全都留在了西河边郡, 只带上了几匹匈奴的高原马。
霍屹在路上问秋鸿光是怎么回事。
秋鸿光说:将军你不是让我追上那个千骑长嘛, 追了几天, 遇到一支匈奴队伍,大概三千人, 从西往东走。我跟你学的, 在晚上夜袭他们营地,他们就败退了。
霍屹挑了挑眉:你用一千人敢夜袭匈奴营地?
够了吧。秋鸿光随口说:匈奴确实有点厉害,我损失了六百多人, 他们逃跑了。
这份军功我会报上去的。霍屹问: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