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旷立刻点头。
片刻后,孟旷已经组织起穗儿、白玉吟、孟暧三女在后门集中,将她们托付给了古仲文。古仲文临走时,对孟旷道:
十三爷,您就和郭八爷、郡主还有邱白留在宅中应对,不论来者是什么人,有什么目的,只要他们见不到关键的几位女子,就拿你们没有办法。郡主和郭八爷让我转告你,换上制服,亮明身份,这一回咱们不逃,是时候该反击了。
闻言,孟旷心底缓缓燃起了一团暗火,她点了点头。
一定要多加小心。穗儿既忧心又严肃地叮嘱道。孟旷顾不上边上还有人,紧紧拥抱了一下穗儿,在她唇上印下一吻。穗儿也抛却了害羞,紧紧攥着她衣襟,闷在她怀中舍不得离开。
不必担心我们,我们有古先生照看,不会有事的。等追兵走了,咱们就乘船绕回来。白玉吟笑着安慰孟旷。
哥,好好收拾一下那帮人,他们太欺负人了。孟暧则挥了挥拳头,然后又禁不住补充道,但是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莫再受伤了,还有班如华,她也经不起再受伤了。
我省得,你们放心吧。孟旷郑重点头。
匆匆又不舍地送走了穗儿、白玉吟和孟暧,一直目送她们乘坐的乌篷船在车把式老李的不断摇橹中自宅后私人滨湖栈道泊口驶入西湖深处,消失在夜幕之中,她才返身回了郡主宅中。
此时此刻的她,已然换上了锦衣卫制服,扎好武装带,将她多日未用的螣刀郑重挂在腰间,并将很久不曾佩戴的修罗面具戴了起来。今夜,她就要以真正的北镇抚司巡堪所百户螣刀修罗孟十三的身份来堂堂正正面对敌人。这虽然并不是巡堪所锦衣卫的一贯作风,但却是孟旷被追杀迫害这么长时间以来,最想要做的事。
她已经不能再忍受东奔西逃的日子了,尤其是不想再让穗儿和妹妹跟着她来回奔走。如果再不将问题彻底解决,拖延下去,情势会越来越不利。他们巡堪所锦衣卫如果不能顺利回归朝廷,就难保不被有心人暗中运作,最终好好的钦差却成了逃犯。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事实证明锦衣卫就是朝廷鹰犬,如昔年被派出去伪装成马匪将叶尔羌使团全部杀害的那一群锦衣卫,至今不曾有人归来,估计已经死绝了。他们全部被隐匿了身份,勾去了记录。不论是郭大友还是孟旷,都不想迎来这样的结局。
郭大友选择了反击,孟旷相信千机锏郭八在蛰伏这么久后,应当已经想明白了当前的局势,并思索清楚了应对之法。
她赶到前院时,郭大友和邱白已经与匆匆来报信的吕景石交流完毕了,郭大友让吕景石立刻离开。因而吕景石只是匆匆与孟旷打了个照面,便重新跨上他来时骑乘的马儿,迅速离去。孟旷与邱白、郭大友立在前院大门后,目送吕景石消失在夜色中,郭大友抬起手来,孟旷看见他手中拿着一根弩/箭,形制极为熟悉,正是神机营弩/箭,其上还绑了一张字条,字条上只有简单的一行字官兵今夜突袭郡主宅。郭大友向孟旷解释了情况:
有人利用这根弩/箭传信给吕景石,说是杭州府衙接到举报,信阳郡主滨湖宅邸窝藏要犯,杭州知府唐际盛连夜派人来搜查抓捕。吕景石顾不得消息真假,当即借了马就往城外赶。没想到半路上还真让他遇见了有大批举着火把的衙门巡捕正往西湖畔行进。他快马加鞭抢先赶来,通报与我等。我估摸着,再有最多一盏茶的时间,队伍就该到了。
孟旷打了个手势,半空虚划了一个黎字,郭大友会意,道:对,十有八/九是黎老三通报的。至于他为什么不直接通知我们,而是通知了吕景石可能他当时身在城中,不方便出来,所以如此吧。
会不会是调虎离山之计?邱白道,也许那个黎老三知道咱们会把那三位姑娘单独送走?
不,他不知道,这也不是他的目的。郭大友当即反驳,孟旷也以为然,黎老三的目的是找到张居正留下的万兽百卉图,调虎离山抓走穗儿,对他没有什么用处。就算他抓走了穗儿,他也很难从穗儿那里套出万兽百卉图的下落。要知道万兽百卉图本就是在张允修手中,穗儿并不知道完整的万兽百卉图的内容,也不知道张允修的下落。而黎老三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是想随在我们身后,看我们是否能查明张允修的下落,咱们是做了他的猎犬了。
这些日子,因为与郡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信任,郭大友也陆陆续续把围绕张居正万兽百卉图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简单告诉了郡主及她身边的人,因而邱白也能理解郭大友所说。
说话间,已经能看到大片的火把从宅院的东南方向而来。而郡主也来到了前院正大门,与孟旷等人站在了一起,等待那一批人马前来。
没过多久,那批人马来到了门前,为首的三个军官骑着马,后面跟着大批随着奔跑疾行的巡捕,估摸着能有上百人。三个军官下了马,压着腰间的刀,大阔步上前来。为首的是个有些矮胖的军官,留着络腮胡,一双豹子眼圆睁,给人一种奇特的压迫感。
但他却显得很客气,拱手行礼道:敢问这里可是信阳郡主的宅院?
正是。军爷有何贵干?为首的邱白问道。
在下杭州府同知庞林,掌杭州府巡捕事。今日我们接到举报,有人说此处宅中藏有朝中钦犯,我们不敢怠慢,连夜赶来查证,还望郡主配合。
钦犯?郡主素来守法,怎么会窝藏钦犯?庞同知,你不会是搞错了吧。而且什么钦犯这么穷凶极恶,劳动庞同知带了这么一大批人来抓捕?
庞林未答,抬眼望着邱白,道:敢问兄台是何人?
在下郡主护卫,邱白。
原来是护卫,邱兄,还望引荐郡主,有甚么事好商量。言下之意,这位庞同知觉得邱白还不够格,他要直接见郡主。
我就在这儿,庞同知,你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我可担待不起啊。郡主从几人身后走出,面对庞同知道。
庞同知立刻躬身一揖,恭敬道:庞林见过信阳郡主。
庞同知客气。郡主站在台阶之上,睥睨他冷冷道。
郡主恕罪,下官并非刁难郡主,更不敢给郡主扣帽子。只是举报之人言之凿凿,更提出了画像证据。这钦犯更是朝中目前正在极力追捕的对象,据说她有非常强大的护卫,杀人不眨眼,我等实在不敢怠慢。
你到底要抓捕谁?钦犯是何人?郡主问。
庞林从袖中取出一幅卷轴,展开来向众人展示。卷轴上画着一个美丽的女子,面容特异,有西域人的血脉,一看就知道是穗儿。穗儿是目前朝中唯一确认的外逃钦犯,她的画像确实也从锦衣卫传遍了各地的官府进行悬赏抓捕。起初皇帝还想秘密抓捕她,但后来一直悬而未决,皇帝心知仅靠锦衣卫的力量可能没办法解决问题,于是干脆公布了画像,发布了通缉令,要求各地通缉。至于她到底犯了什么事要被朝中缉捕,却未曾明言。这些情况,还是孟旷等人沿运河南下后得知的。
此女名唤李惠儿,是朝中通缉的要犯,据说她盗窃朝廷机密。
就一个女子?这女子我并不认识,也没有窝藏她。郡主道。
此女身边还有同伙保护,极度危险。庞林又道。
同伙可有画像?
没有,但据说此人面上有个贯穿左眼的长刀疤,长相极其凶恶,武功很高,杀人不眨眼。
孟旷和郭大友相识一眼,第一反应是他们所说的穗儿同伙居然就是黎老三,这实在有些出乎意料。孟旷一直以为自己八成已经成了朝廷钦犯,如今看来,朝廷似乎搞错了什么。
仔细回想一下,穗儿离宫后,先是遭到了方铭的出卖,被南衙稽查所的千户刘九抓捕,她凭借自己的本领甩脱抓捕后出城,随即又遭到了武骧卫西营的抓捕,后在大雪封山的娘娘庙里被过路的郭大友和孟旷救下,穗儿被阴差阳错带回京中。方铭一直试图找到穗儿,但因为潜伏在方铭身边的黎老三的干扰而一无所获,黎老三挑起京中各方势力乱斗,搅出浑水扰乱视线,最终成功地使得穗儿脱离开所有的保护,差一点彻底落在他手中。可最后还是被孟旷破坏。
穗儿最后一次出现在外人眼中,是九指王与邹巴帮派火拼那一夜,她就在刘九、方铭眼皮子底下被孟旷驾驶马车救走了。虽然后来马车被黎老三夺走,但最终穗儿还是被孟旷暗中救了回来,并立即藏匿入了白玉吟的宅中。郭大友隐瞒了此事,朝廷只知道黎老三和竹妍跑了,穗儿也被黎老三裹挟着逃跑了。
再仔细思索一下,孟旷那一夜到底有没有被黎老三劫车就显得很可疑,方铭和刘九会对此产生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那一夜孟旷明显表现出了对穗儿的感情,甚至对郭大友做出了背叛的举动。孟旷藏匿穗儿,郭大友成了帮凶,就成为了很合理的猜疑。此后郭大友和孟旷执意要带家眷南下余杭出任务,也是极大的疑点。南衙必然会猜测马车中的女眷有穗儿的存在。在穗儿消失的隔日也突然在添香馆骚乱中消失了的白玉吟,同样也引起了他们的怀疑。因为那日添香馆,明显有人目击了郭大友和孟旷也在场。一系列推论,最后导出的结论都是郭大友和孟旷掌控住了李穗儿和白玉吟,并借出任务之便偷偷将她们转移去了余杭。
但这个结论,南衙不能上报朝廷,因为南衙的人始终不愿让朝廷知晓穗儿所关乎的秘密。对于朝廷来说,穗儿确实是钦犯,但罪名是私逃出宫。知道穗儿就是曾经因张居正抄家入狱,后又被劫狱而出的那个女孩儿这件事的没有几个人。无法借助官府进行通缉,南衙只能自己出人手继续跟进这件事。
合理猜测,也许南衙将白玉吟的情报偷偷泄露给了潞王,潞王才会在南京城外埋伏。后来在南京城外遭遇战中,白玉吟几乎已经暴露了行藏,穗儿也在即将暴露的边缘,但因孟旷的拼命,潞王手底下的人没有抓到人,也就没拿到实据。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如果南衙的人掌握到了南京城外追逐战的情报,就差不多能确认穗儿恰恰在郭孟手中的,此外他们还能判断,消失的黎老三也许就跟在郭孟一行人的后面。
黎老三今夜通风报信,就证明向官府举报本就不是他做的,那么举报之人就只有可能是南镇抚司知晓这些秘辛的人,方铭还是刘九?都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南衙一定有人就在杭州,或许南衙的人就一直尾随在后,眼下终于认为时机到了,要动手了。
这可当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郭大友和孟旷一行人这一路走来,身后不知跟了多少尾巴。
我不认识甚么刀疤男子,也没见过这画像上的女子。我这宅邸之中并未窝藏任何逃犯,庞同知,还请你回去吧。郡主下了最后通牒。
一直客客气气的庞林,面色终于沉了下来。他一拱手道:郡主,官府要查你的宅邸,这是命令,我庞某人也是奉命行事。还请郡主见谅。说罢看向身边的副手,那副手当即一挥手,招呼身后的巡捕们就要强闯宅门。
我看谁敢闯!郭大友爆喝一声,站了出来。
锦衣卫?!夜色浓厚,光线昏暗。方才郭大友和孟旷是站在邱白和郡主身后,庞林一时没在意。这会儿他一站出来,庞林就看清了他身上的锦衣卫制服。郭大友将北镇抚司的腰牌在他眼前晃了晃,道:
北镇抚司在余杭办差,借宿于此。说吧,甚么人指使你们来查宅院的?
火光之下,只见庞林的面色顿时煞白,周身汗出如瀑。他结舌半晌,才虚声道:
上差明鉴,真的是知府下的命令,我们确实接到了举报。
那么到底是何人举报?提供了什么确凿的证据,让你们连夜出动这么多人来此抓捕?你明确告诉我。郭大友声线没有半丝起伏地问道,周身却爆发出了极其恐怖的威压,压得那庞林喘不上气来。
他结结巴巴,顾左右而言他,却根本答不上来。因为他并不知道是谁举报,是知府唐际盛给他下了死命令,要他立即组织府衙全部的力量包围郡主宅邸,以最快的速度抓捕李惠儿及其同伙。还说,只要抓到了人,就立了大功,往后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郭大友冷哼一声,道:郡主正在协助我们办差,为我们查清东南沿海倭寇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是有大功的。你们就是这样办事的?我要见你们知府。
庞林心想这下完蛋了栽在北镇抚司手中,他这后辈子就算是折了
第134章 锦衣卫(二)
西湖东南畔信阳郡主滨湖宅邸前大门口,对峙双方陷入了僵持的状态之中。郭大友寸步不让,加之孟旷就立在他身边,一张骇人的修罗鬼面,手持诡异的双首刀,目光森冷,让那庞林望都不大敢望她,心中直发抖。庞林毫不怀疑,如果此时他带人强硬闯入宅中,必会被那修罗鬼面劈成两半,对方下手绝不会留半点情面。
郭大友要求让知府唐际盛直接来滨湖宅邸见面,他就在这里等。庞林挣扎了好些时间,终究在丧命和出卖上司之间选择了后者。他派了一个副手,让他立刻回去杭州府衙向知府报信,务必要把当前的形势说得严重一些,让知府亲自来。
那副手匆匆忙忙离去,郭大友则请邱白护送郡主回宅中休息等候,他与孟旷一人搬了一张椅子,就敞开了宅院大门,坐在了宅门前的台阶之上,亮出手中武器,大马金刀地面对着外面集群的上百巡捕。巡捕队伍中的火把将宅邸前的那片幽静的林道照耀得泛出闪烁的橘黄光芒。火焰跳动,带动着上百人的影子也在地面上静静舞动,与森立不敢动弹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气氛凝结,庞林见两位锦衣卫神色威严可怖,他更是不敢搭话,只能强撑着颜面立在对面。看上去面色淡然,一点也不着急。实则眸光闪烁,连看都不敢看郭大友和孟旷,一心祈祷知府赶紧过来解局。
约莫两刻钟后,那位被庞林派出去报信的副手终于气喘吁吁地从马上跳下,敲开了杭州府衙的大门。他一路小跑,很快在府衙后院,也就是知府住处的书房中见到了杭州知府唐际盛,并将郡主宅邸前的遭遇添油加醋地告知了唐际盛。
这位杭州知府是个四十余岁、长须浓密、仪表堂堂的官员,长期为政地方做父母官,需要操心的事太多,以至于他发丝有些稀疏,中等身材的他肚子挺出,显出了一丝富态。
锦衣卫?!唐际盛惊疑不定,因为据他所得到的情报,信阳郡主宅中是不该会出现锦衣卫的。
你确认是那人当真是北镇抚司锦衣卫?他又一遍确认道。
恋耽美
片刻后,孟旷已经组织起穗儿、白玉吟、孟暧三女在后门集中,将她们托付给了古仲文。古仲文临走时,对孟旷道:
十三爷,您就和郭八爷、郡主还有邱白留在宅中应对,不论来者是什么人,有什么目的,只要他们见不到关键的几位女子,就拿你们没有办法。郡主和郭八爷让我转告你,换上制服,亮明身份,这一回咱们不逃,是时候该反击了。
闻言,孟旷心底缓缓燃起了一团暗火,她点了点头。
一定要多加小心。穗儿既忧心又严肃地叮嘱道。孟旷顾不上边上还有人,紧紧拥抱了一下穗儿,在她唇上印下一吻。穗儿也抛却了害羞,紧紧攥着她衣襟,闷在她怀中舍不得离开。
不必担心我们,我们有古先生照看,不会有事的。等追兵走了,咱们就乘船绕回来。白玉吟笑着安慰孟旷。
哥,好好收拾一下那帮人,他们太欺负人了。孟暧则挥了挥拳头,然后又禁不住补充道,但是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莫再受伤了,还有班如华,她也经不起再受伤了。
我省得,你们放心吧。孟旷郑重点头。
匆匆又不舍地送走了穗儿、白玉吟和孟暧,一直目送她们乘坐的乌篷船在车把式老李的不断摇橹中自宅后私人滨湖栈道泊口驶入西湖深处,消失在夜幕之中,她才返身回了郡主宅中。
此时此刻的她,已然换上了锦衣卫制服,扎好武装带,将她多日未用的螣刀郑重挂在腰间,并将很久不曾佩戴的修罗面具戴了起来。今夜,她就要以真正的北镇抚司巡堪所百户螣刀修罗孟十三的身份来堂堂正正面对敌人。这虽然并不是巡堪所锦衣卫的一贯作风,但却是孟旷被追杀迫害这么长时间以来,最想要做的事。
她已经不能再忍受东奔西逃的日子了,尤其是不想再让穗儿和妹妹跟着她来回奔走。如果再不将问题彻底解决,拖延下去,情势会越来越不利。他们巡堪所锦衣卫如果不能顺利回归朝廷,就难保不被有心人暗中运作,最终好好的钦差却成了逃犯。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事实证明锦衣卫就是朝廷鹰犬,如昔年被派出去伪装成马匪将叶尔羌使团全部杀害的那一群锦衣卫,至今不曾有人归来,估计已经死绝了。他们全部被隐匿了身份,勾去了记录。不论是郭大友还是孟旷,都不想迎来这样的结局。
郭大友选择了反击,孟旷相信千机锏郭八在蛰伏这么久后,应当已经想明白了当前的局势,并思索清楚了应对之法。
她赶到前院时,郭大友和邱白已经与匆匆来报信的吕景石交流完毕了,郭大友让吕景石立刻离开。因而吕景石只是匆匆与孟旷打了个照面,便重新跨上他来时骑乘的马儿,迅速离去。孟旷与邱白、郭大友立在前院大门后,目送吕景石消失在夜色中,郭大友抬起手来,孟旷看见他手中拿着一根弩/箭,形制极为熟悉,正是神机营弩/箭,其上还绑了一张字条,字条上只有简单的一行字官兵今夜突袭郡主宅。郭大友向孟旷解释了情况:
有人利用这根弩/箭传信给吕景石,说是杭州府衙接到举报,信阳郡主滨湖宅邸窝藏要犯,杭州知府唐际盛连夜派人来搜查抓捕。吕景石顾不得消息真假,当即借了马就往城外赶。没想到半路上还真让他遇见了有大批举着火把的衙门巡捕正往西湖畔行进。他快马加鞭抢先赶来,通报与我等。我估摸着,再有最多一盏茶的时间,队伍就该到了。
孟旷打了个手势,半空虚划了一个黎字,郭大友会意,道:对,十有八/九是黎老三通报的。至于他为什么不直接通知我们,而是通知了吕景石可能他当时身在城中,不方便出来,所以如此吧。
会不会是调虎离山之计?邱白道,也许那个黎老三知道咱们会把那三位姑娘单独送走?
不,他不知道,这也不是他的目的。郭大友当即反驳,孟旷也以为然,黎老三的目的是找到张居正留下的万兽百卉图,调虎离山抓走穗儿,对他没有什么用处。就算他抓走了穗儿,他也很难从穗儿那里套出万兽百卉图的下落。要知道万兽百卉图本就是在张允修手中,穗儿并不知道完整的万兽百卉图的内容,也不知道张允修的下落。而黎老三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是想随在我们身后,看我们是否能查明张允修的下落,咱们是做了他的猎犬了。
这些日子,因为与郡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信任,郭大友也陆陆续续把围绕张居正万兽百卉图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简单告诉了郡主及她身边的人,因而邱白也能理解郭大友所说。
说话间,已经能看到大片的火把从宅院的东南方向而来。而郡主也来到了前院正大门,与孟旷等人站在了一起,等待那一批人马前来。
没过多久,那批人马来到了门前,为首的三个军官骑着马,后面跟着大批随着奔跑疾行的巡捕,估摸着能有上百人。三个军官下了马,压着腰间的刀,大阔步上前来。为首的是个有些矮胖的军官,留着络腮胡,一双豹子眼圆睁,给人一种奇特的压迫感。
但他却显得很客气,拱手行礼道:敢问这里可是信阳郡主的宅院?
正是。军爷有何贵干?为首的邱白问道。
在下杭州府同知庞林,掌杭州府巡捕事。今日我们接到举报,有人说此处宅中藏有朝中钦犯,我们不敢怠慢,连夜赶来查证,还望郡主配合。
钦犯?郡主素来守法,怎么会窝藏钦犯?庞同知,你不会是搞错了吧。而且什么钦犯这么穷凶极恶,劳动庞同知带了这么一大批人来抓捕?
庞林未答,抬眼望着邱白,道:敢问兄台是何人?
在下郡主护卫,邱白。
原来是护卫,邱兄,还望引荐郡主,有甚么事好商量。言下之意,这位庞同知觉得邱白还不够格,他要直接见郡主。
我就在这儿,庞同知,你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我可担待不起啊。郡主从几人身后走出,面对庞同知道。
庞同知立刻躬身一揖,恭敬道:庞林见过信阳郡主。
庞同知客气。郡主站在台阶之上,睥睨他冷冷道。
郡主恕罪,下官并非刁难郡主,更不敢给郡主扣帽子。只是举报之人言之凿凿,更提出了画像证据。这钦犯更是朝中目前正在极力追捕的对象,据说她有非常强大的护卫,杀人不眨眼,我等实在不敢怠慢。
你到底要抓捕谁?钦犯是何人?郡主问。
庞林从袖中取出一幅卷轴,展开来向众人展示。卷轴上画着一个美丽的女子,面容特异,有西域人的血脉,一看就知道是穗儿。穗儿是目前朝中唯一确认的外逃钦犯,她的画像确实也从锦衣卫传遍了各地的官府进行悬赏抓捕。起初皇帝还想秘密抓捕她,但后来一直悬而未决,皇帝心知仅靠锦衣卫的力量可能没办法解决问题,于是干脆公布了画像,发布了通缉令,要求各地通缉。至于她到底犯了什么事要被朝中缉捕,却未曾明言。这些情况,还是孟旷等人沿运河南下后得知的。
此女名唤李惠儿,是朝中通缉的要犯,据说她盗窃朝廷机密。
就一个女子?这女子我并不认识,也没有窝藏她。郡主道。
此女身边还有同伙保护,极度危险。庞林又道。
同伙可有画像?
没有,但据说此人面上有个贯穿左眼的长刀疤,长相极其凶恶,武功很高,杀人不眨眼。
孟旷和郭大友相识一眼,第一反应是他们所说的穗儿同伙居然就是黎老三,这实在有些出乎意料。孟旷一直以为自己八成已经成了朝廷钦犯,如今看来,朝廷似乎搞错了什么。
仔细回想一下,穗儿离宫后,先是遭到了方铭的出卖,被南衙稽查所的千户刘九抓捕,她凭借自己的本领甩脱抓捕后出城,随即又遭到了武骧卫西营的抓捕,后在大雪封山的娘娘庙里被过路的郭大友和孟旷救下,穗儿被阴差阳错带回京中。方铭一直试图找到穗儿,但因为潜伏在方铭身边的黎老三的干扰而一无所获,黎老三挑起京中各方势力乱斗,搅出浑水扰乱视线,最终成功地使得穗儿脱离开所有的保护,差一点彻底落在他手中。可最后还是被孟旷破坏。
穗儿最后一次出现在外人眼中,是九指王与邹巴帮派火拼那一夜,她就在刘九、方铭眼皮子底下被孟旷驾驶马车救走了。虽然后来马车被黎老三夺走,但最终穗儿还是被孟旷暗中救了回来,并立即藏匿入了白玉吟的宅中。郭大友隐瞒了此事,朝廷只知道黎老三和竹妍跑了,穗儿也被黎老三裹挟着逃跑了。
再仔细思索一下,孟旷那一夜到底有没有被黎老三劫车就显得很可疑,方铭和刘九会对此产生怀疑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那一夜孟旷明显表现出了对穗儿的感情,甚至对郭大友做出了背叛的举动。孟旷藏匿穗儿,郭大友成了帮凶,就成为了很合理的猜疑。此后郭大友和孟旷执意要带家眷南下余杭出任务,也是极大的疑点。南衙必然会猜测马车中的女眷有穗儿的存在。在穗儿消失的隔日也突然在添香馆骚乱中消失了的白玉吟,同样也引起了他们的怀疑。因为那日添香馆,明显有人目击了郭大友和孟旷也在场。一系列推论,最后导出的结论都是郭大友和孟旷掌控住了李穗儿和白玉吟,并借出任务之便偷偷将她们转移去了余杭。
但这个结论,南衙不能上报朝廷,因为南衙的人始终不愿让朝廷知晓穗儿所关乎的秘密。对于朝廷来说,穗儿确实是钦犯,但罪名是私逃出宫。知道穗儿就是曾经因张居正抄家入狱,后又被劫狱而出的那个女孩儿这件事的没有几个人。无法借助官府进行通缉,南衙只能自己出人手继续跟进这件事。
合理猜测,也许南衙将白玉吟的情报偷偷泄露给了潞王,潞王才会在南京城外埋伏。后来在南京城外遭遇战中,白玉吟几乎已经暴露了行藏,穗儿也在即将暴露的边缘,但因孟旷的拼命,潞王手底下的人没有抓到人,也就没拿到实据。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如果南衙的人掌握到了南京城外追逐战的情报,就差不多能确认穗儿恰恰在郭孟手中的,此外他们还能判断,消失的黎老三也许就跟在郭孟一行人的后面。
黎老三今夜通风报信,就证明向官府举报本就不是他做的,那么举报之人就只有可能是南镇抚司知晓这些秘辛的人,方铭还是刘九?都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南衙一定有人就在杭州,或许南衙的人就一直尾随在后,眼下终于认为时机到了,要动手了。
这可当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郭大友和孟旷一行人这一路走来,身后不知跟了多少尾巴。
我不认识甚么刀疤男子,也没见过这画像上的女子。我这宅邸之中并未窝藏任何逃犯,庞同知,还请你回去吧。郡主下了最后通牒。
一直客客气气的庞林,面色终于沉了下来。他一拱手道:郡主,官府要查你的宅邸,这是命令,我庞某人也是奉命行事。还请郡主见谅。说罢看向身边的副手,那副手当即一挥手,招呼身后的巡捕们就要强闯宅门。
我看谁敢闯!郭大友爆喝一声,站了出来。
锦衣卫?!夜色浓厚,光线昏暗。方才郭大友和孟旷是站在邱白和郡主身后,庞林一时没在意。这会儿他一站出来,庞林就看清了他身上的锦衣卫制服。郭大友将北镇抚司的腰牌在他眼前晃了晃,道:
北镇抚司在余杭办差,借宿于此。说吧,甚么人指使你们来查宅院的?
火光之下,只见庞林的面色顿时煞白,周身汗出如瀑。他结舌半晌,才虚声道:
上差明鉴,真的是知府下的命令,我们确实接到了举报。
那么到底是何人举报?提供了什么确凿的证据,让你们连夜出动这么多人来此抓捕?你明确告诉我。郭大友声线没有半丝起伏地问道,周身却爆发出了极其恐怖的威压,压得那庞林喘不上气来。
他结结巴巴,顾左右而言他,却根本答不上来。因为他并不知道是谁举报,是知府唐际盛给他下了死命令,要他立即组织府衙全部的力量包围郡主宅邸,以最快的速度抓捕李惠儿及其同伙。还说,只要抓到了人,就立了大功,往后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郭大友冷哼一声,道:郡主正在协助我们办差,为我们查清东南沿海倭寇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是有大功的。你们就是这样办事的?我要见你们知府。
庞林心想这下完蛋了栽在北镇抚司手中,他这后辈子就算是折了
第134章 锦衣卫(二)
西湖东南畔信阳郡主滨湖宅邸前大门口,对峙双方陷入了僵持的状态之中。郭大友寸步不让,加之孟旷就立在他身边,一张骇人的修罗鬼面,手持诡异的双首刀,目光森冷,让那庞林望都不大敢望她,心中直发抖。庞林毫不怀疑,如果此时他带人强硬闯入宅中,必会被那修罗鬼面劈成两半,对方下手绝不会留半点情面。
郭大友要求让知府唐际盛直接来滨湖宅邸见面,他就在这里等。庞林挣扎了好些时间,终究在丧命和出卖上司之间选择了后者。他派了一个副手,让他立刻回去杭州府衙向知府报信,务必要把当前的形势说得严重一些,让知府亲自来。
那副手匆匆忙忙离去,郭大友则请邱白护送郡主回宅中休息等候,他与孟旷一人搬了一张椅子,就敞开了宅院大门,坐在了宅门前的台阶之上,亮出手中武器,大马金刀地面对着外面集群的上百巡捕。巡捕队伍中的火把将宅邸前的那片幽静的林道照耀得泛出闪烁的橘黄光芒。火焰跳动,带动着上百人的影子也在地面上静静舞动,与森立不敢动弹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气氛凝结,庞林见两位锦衣卫神色威严可怖,他更是不敢搭话,只能强撑着颜面立在对面。看上去面色淡然,一点也不着急。实则眸光闪烁,连看都不敢看郭大友和孟旷,一心祈祷知府赶紧过来解局。
约莫两刻钟后,那位被庞林派出去报信的副手终于气喘吁吁地从马上跳下,敲开了杭州府衙的大门。他一路小跑,很快在府衙后院,也就是知府住处的书房中见到了杭州知府唐际盛,并将郡主宅邸前的遭遇添油加醋地告知了唐际盛。
这位杭州知府是个四十余岁、长须浓密、仪表堂堂的官员,长期为政地方做父母官,需要操心的事太多,以至于他发丝有些稀疏,中等身材的他肚子挺出,显出了一丝富态。
锦衣卫?!唐际盛惊疑不定,因为据他所得到的情报,信阳郡主宅中是不该会出现锦衣卫的。
你确认是那人当真是北镇抚司锦衣卫?他又一遍确认道。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