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穗儿不禁动容,点头露出笑容。尽管她明白想要达成这个简单质朴的目标有多么的不容易,但她还是不希望在此时破坏孟旷对未来的规划和畅想,不论她未来想要什么,她都会努力陪着她,帮着她实现。
孟旷展开怀抱,穗儿倚入她怀中,二人头靠着头,甜蜜相依。片刻后孟旷低沉着嗓音问她:
今儿什么时候醒的?昨晚睡得好吗?
嗯,还成。就是没有你在的时候睡得好,老是想你,想得心口犯疼。穗儿轻声道。
孟旷闻言心都要化了,忙道:那今夜你也别顾忌那么多了,干脆来我屋里一起睡罢,或者我来你屋里都成,大不了晨间我再起来回去。也不要怕谁议论咱俩,反正你已然是我未来的妻子,是我要娶进门的人。
这还是不好吧,在别人家里,咱还是低调些。就算咱们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但这里毕竟是人家家中,咱还是要顾及主人家的名声的。
唉好罢。孟旷叹息,不得不说穗儿说的还是有道理的。这里是白玉吟的私宅,未婚男女在白玉吟的私宅中过从甚密,确实并不大合适,对主人家的名声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即便他们是秘密隐藏在此,无外人知晓。不过孟旷更不希望的是引起白玉吟的反感,若是惹恼了主人家,不知会遭遇怎样的不测。非常时期,人在屋檐下确实要谨言慎行。
晴,我现在有些迷茫,不知该怎么办了。方铭已被证实并不可信,那么张家第五子张允修在大同的消息也就不可靠了。我本来是想去寻张允修的,眼下却被郭大友囚在此处难以脱身,除了你,我都不知该信谁才好。穗儿轻声说道。
孟旷沉吟了片刻,问道:为何方铭会告诉你张允修在大同的消息?他是不是当真想把你引去大同?
穗儿想了想,道:莫非方铭想要把我带去大同见什么人?可是方铭不是郑家的人吗?又或者是郑家在大同有什么人?
大同乃是山西首府,山西目前的巡抚兼按台乃是吕坤,他素有清名,刚直不阿,不大像是会与郑氏为党的人物。不过他还兼着陕西的右布政使,管着一部分陕西的事,魏学曾作为陕西三边总督和他少不了要有来往,这似乎不是巧合。我觉得,若是要说大同有什么人会牵扯到这件事里来,也就只有他了。
晴,你可还记得前年,也就是十八年时,陕西那里就闹过事?好像是顺义王扯力克帮着火落赤部发动洮河叛乱之事。
对,你说的没错。孟旷回忆道,北元政权这些年来的实际掌控者乃是俺答汗的王妃三娘子,她手握兵权,一心归顺,促成边境互市友好。为了稳定部落局势,不惜多次被烝,连续嫁给继子黄台吉,继孙扯力克。扯力克不安分,十八年秋联合火落赤部向西进犯洮州,杀死了临洮的两位副总兵。彼时朝中想任命戎政尚书郑洛为经略七镇总督,但被郑洛坚辞,后来才起用了魏学曾,这还是阁臣王锡爵的举荐。
郑洛彼时主张议和,因他与三娘子私人关系甚笃,边境互市也是他多年努力之成果,不愿就此付诸东流。但魏学曾乃是强硬的主战派,主张要打。二人意见不合,发生了严重的分歧。魏学曾拉拢了陕西巡抚叶梦熊,抨击郑洛玩忽职守。郑洛却与三娘子合力,促成了扯力克放弃攻打洮州撤兵。不曾想魏学曾听信谣言,认为扯力克明着撤兵,暗地里还留了两万人马在嘉峪意图不轨。他立刻上疏朝廷继续发兵,并得到朝中大量附议。王锡爵看出不对,有些后悔举荐了魏学曾,还书信批评了叶梦熊。
兵部尚书石星洞悉局势之变,魏学曾的上疏最终未曾得兵部支持,反倒是郑洛被召回商议宣府、大同防务。明眼人都看出来,扯力克已经东归,宣府、大同防务遭到威胁,根本与嘉峪无关。后来这件事闹得不是很愉快,陕、晋之间因用兵之事和粮饷分配问题起了矛盾,最后朝廷不得不让吕坤兼了陕西的右布政使,居中调停总务,才算是平息了争端。
这件事后,陕晋之间存了点疙瘩,魏学曾与郑洛水火不容,吕坤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加之后来河套回部首领唐兀明安完成互市后还变本加厉要求赏赐,被魏学曾强硬斩杀,挑起西北兵祸,魏学曾在朝中其实引起了不小的非议。可他居然还得了赏赐,加封太子少保,很多人猜测他实际上有着郑氏做后台。
这魏学曾是致仕后被二度起用?我记得他早年间似是与张太岳不合而致仕。穗儿仔细听完孟旷的叙述后问道。
没错,因为冯保的问题,以及高拱倒台时就他一个人和张太岳唱反调,使得他与张太岳的关系很恶劣。这个人性格不好,过于刚愎自用。孟旷评价道。
郑洛呢?他姓郑,该不会与郑氏有关系罢。
哪里,只是碰巧一个姓罢了。郑洛、吕坤应当都是直臣,锦衣卫对他们都有基本的判断。孟旷笑道。
如果郑洛、吕坤都是直臣,那么应当就只是魏学曾和郑氏有关系。莫非引我去大同,并不是因为吕坤,而是因为魏学曾?
也有可能,大同可以做一个中转地,毕竟眼下陕西不大安稳。孟旷思索道。
不管怎么说,还是因为粮饷的事,他们都盯着太岳先生的所谓藏宝图。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那根本就不是什么藏宝图。穗儿无奈道。
不是藏宝图?孟旷懵了,穗儿不是不知道那万兽百卉图到底藏了什么秘密吗?为何现在却又笃定地说那不是藏宝图?
我也只是有个初步的判断。我认为那不是藏宝图,而是一份名单。穗儿道。
甚么名单?
朝中所有贪官污吏的名单,以及他们之间勾连的关系,包括他们藏匿财富的地方、数额。穗儿语出惊人。
孟旷惊了一跳,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甚么才好,就听穗儿道:
晴,你父亲曾问过我,那图上绣了什么。我回答他,绣的是这大明的锦绣江山。锦绣江山都装在官老爷们的荷包袖袋之中!其实我绣的时候就有一种冥冥之中的感觉了,太岳先生好像察觉到了自己命不久矣,他在为大明铺路,在为圣上铺路。他希望他的新政能一直维持下去但他明白人死灯灭,他的新政得罪了太多的人,是不可能长久的。也许这幅万兽百卉图,是他对大明未来寄托的全部希冀。我数年来为它所苦,曾经无比痛恨。但我如今出宫来,却强烈地认识到我有多孤独,太岳先生就有多孤独,而我是唯一继承了他所有希冀的人。我不想辜负他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搞清楚这幅图真正隐藏的内容,把它交给最合适的人。
穗儿说这话时,眸中闪烁的光芒让孟旷感到震撼。孟旷从她爱人的眼中,看到了心忧天下的光芒。
第63章 名角(六)
孟旷沉默良久,道:你是认真的吗?穗儿你要明白我们的身份和力量有多么渺小,很多事,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
我明白,我曾经也想逃,想把身上的包袱丢掉。但是问题是我丢不掉,这都多少年过去了,这件事仍然压在我的身上,多少人仍然想要通过我找到一个传说中的宝藏。从我内心来说,不论出于被动,还是付诸主动,搞清楚万兽百卉图的内容,并把它交给一个值得托付的人,都是唯一的选择。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彻底摆脱这个包袱。穗儿大约是考虑这个问题很久了,她的态度显得非常坚决。
孟旷笑了笑,道:既然如此,被动定然是不比主动来的更好。但咱们必须弄清楚一点所有想要通过你寻到宝藏的人,都是咱们需要去对付的人。如果能让他们打消寻宝的念头那是最好,如果不能穗儿,有些话我不想说,有些事我也不想做,但为了咱们未来的安宁,要做好心狠手辣的准备。孟旷沉声说道。
穗儿深吸了一口气,她明白孟旷的意思。而孟旷的手段,她已经见识过两次了,她不想再见识第三次。修罗鬼煞的血腥索命实在太可怕了,人若造了太多杀业,也绝不是好事,她不希望孟旷为了她成了杀人魔头。如果她能寻找到一个办法,让所有想要寻宝的人把目标从她身上转移开来,那是最好的。只是眼下她只有一个朦胧的想法,还未曾制定出一个完整详实的计划。
此事,你可曾告知其他人?孟旷问她。
穗儿摇了摇头:这是我一直藏在心底最深的秘密,恭妃、方铭我都设了防,连吕景石和韩佳儿我也都不曾说过。今天是因为因为你,我才说了。
这是不是你不曾告诉我的那三成事实?孟旷看着她的眼睛问道。
嗯。穗儿点头,是其中的一部分,我本打算去了大同,见到张允修再核实我的推测的。我想这世界上除了我,也就只有张允修知道万兽百卉图的隐藏内容了。
你确认只有他吗?老二、老三眼下发配边疆生死不明,且不提。但老四张简修其实眼下人就在江陵老家照顾老祖母,找他岂非比找张允修要来的容易?孟旷疑惑问道。
不这件事只有张允修清楚,因为我刺绣那段时间,只有张允修在我身边,只有他知道我绣了什么。所有的图案、绣样,都是他送来的,其余人一概不曾经手,而且当时他的哥哥们都在京中散居,并不与张太岳住在一起。张太岳很早就受到锦衣卫监视了,至少我被送往江陵时,张太岳的府邸四周就已经布满了眼线。后来成品也是被张允修带出去了,我不知道他把成品交给谁了,这也是我必须弄清楚的。所以,我非得找到他不可。穗儿道。
这就麻烦了孟旷陷入沉思,恐怕张允修与江陵老家也不会有联系,老四张简修的所有信件和来往人员,恐怕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张允修也不大可能跑去边疆找被发配的老二老三,老二老三很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眼下咱们被锁在城中出不去,想要找到张允修堪比大海捞针。
没错,这是咱们眼下最头疼的问题。穗儿叹息,她默了一会儿,缓缓道:我昨晚想明白了不少事,首先就是有关张鲸的一些猜想。张鲸应当很明确除了我之外,只有张允修掌握万兽百卉图的秘密。因为当年负责监视张太岳的任务,本就是张鲸主抓的,是他手底下的南衙锦衣卫在监控张太岳。他很清楚张太岳的几个儿子与他之间的来往情况,所以能精准地判断目标人物就是张允修,根本不必去寻找其他人。所以他抓到我之后,除了逼问我万兽百卉图到底隐藏了什么之外,还一直逼问我张允修的下落,他的人也一直在搜捕张允修。
等等,这件事有些奇怪。张鲸的动机到底是什么?难道他耗费这么多心力,真的只是全心全意想找到那莫须有的宝藏?当时他权倾朝野,每日不知多少白花花的银子进账,他就真的那么缺这笔钱?孟旷问道。
穗儿见孟旷想到了这一层,不禁露出了笑容,道: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也是佐证我的推测的一个重要证据。张鲸不缺钱,他那么急切地想要找到那个所谓藏宝图,是因为他推测那里面隐藏着一份足以颠覆他权势的证据。他很清楚张太岳想做什么,所以张太岳死前如此费尽周折隐秘留传下来的刺绣,绝对有重要作用,是要留给后人,以达成首辅致死都想达成的目标的。对张太岳来说那是必须传下去的宝藏,对张鲸来说却是剧毒之物,他必须抢先将其毁灭。
孟旷摇了摇头,叹道:不得不说张鲸这厮眼光真的毒辣,而且行动力极强。他能倒台,算是万民之福。
他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被逐出宫去,但他那些年敛来的财产都还在,他在杭州老家恐怕正过着滋润的日子呢。穗儿无奈又愤恨地道。
张鲸的仇是必报的,我不会让他继续逍遥下去。孟旷眼中杀机隐现,随即又转为思索的光芒,当年我父兄又到底是为了什么要把你救走呢?他们当时到底打算把你送去哪儿?当真是辽东吗?
你父兄是被黎老三拉下水的,也许黎老三是从南衙那里得知张鲸的目的的。穗儿突然说道。
嗯?孟旷抬头看她,就听穗儿问她:
当年知道这我身上可能有张氏宝藏之秘的南衙锦衣卫,现在还有多少人活着,或者说还在锦衣卫的岗位上?
孟旷思索着回忆道:这个很难说,当时南衙内部一片浑水,连张鲸自己可能都不明白哪些人是可以绝对信任的,哪些人有二心。在张鲸倒台后,南衙遭到了大清洗。首先换掉的就是当时南衙的头目,算起来,除了当时的南衙稽查所千户汪道明、小花豹刘克难和方铭之外,重要职位上的人都被换掉了。然后汪道明升了南衙镇抚使,坐了十三太保第二把交椅;刘九升了千户,掌握了南衙最重要的一个卫所稽查所。方铭也升了,从一个小小的总旗成了南衙治军所的副千户。南衙素来与东厂关系密切,与宫里内侍牵扯不清。作为东厂中官的张鲸倒台后,南衙内部反而能够站稳脚跟升迁的人物,普遍被认为是现在的司礼监大太监张诚一党。汪道明、刘克难是张诚的人没错,方铭这个人却又是怎么回事?
你可知现在的司礼监二号人物是谁?穗儿问。
孟旷道:那自然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炬?难道是他?孟旷顿时豁然开朗。
陈炬明面上忠厚老实,服从于张诚,但私底下他却一直在搞些小动作。他做得很隐秘,但我是知道的,因为吕景石能接触到大太监在他这一层面的勾心斗角。陈炬和他的接班人王安,与郑氏一直往来密切。方铭应当就是陈炬的人,他不完全是郑氏的人。我以前总以为南衙清洗之后,方铭之所以能留下来升迁,是恭妃在背后运作的结果。但现在看来根本不是,恭妃没有那个能量去影响锦衣卫内部的升降。穗儿分析道。
这么说,你偷出宫中的消息,很有可能是同时被张诚和陈炬掌握到了。张诚的策略是放你出宫,让刘九在宫外抓到你,让你引路去寻找宝藏。而陈炬的心思可能更为隐秘更为险恶,是他安插方铭到了恭妃身边,取得了恭妃的信任,并成功促使了你出宫。本来他们可以做到无声无息就把你骗去大同,但节外生枝,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人插手进来了。张诚到底是怎么知道你要偷出宫去的消息的?孟旷挠头,这个中关系可真是复杂。
穗儿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她暂时搁置,转而回到方才她想要表明的推测上来:黎老三,恐怕与当时南衙里的某些张鲸党内部的反叛人员关系匪浅,我猜测可能就是汪道明。是汪道明向他透露了消息,也是汪道明怂恿黎老三劫狱,黎老三又拉上了你父亲。但他们有可能都是被汪道明利用了。不过这都是我的猜测,是不是这样还得听黎老三亲口说说。
恋耽美
孟旷展开怀抱,穗儿倚入她怀中,二人头靠着头,甜蜜相依。片刻后孟旷低沉着嗓音问她:
今儿什么时候醒的?昨晚睡得好吗?
嗯,还成。就是没有你在的时候睡得好,老是想你,想得心口犯疼。穗儿轻声道。
孟旷闻言心都要化了,忙道:那今夜你也别顾忌那么多了,干脆来我屋里一起睡罢,或者我来你屋里都成,大不了晨间我再起来回去。也不要怕谁议论咱俩,反正你已然是我未来的妻子,是我要娶进门的人。
这还是不好吧,在别人家里,咱还是低调些。就算咱们不在乎别人怎么说,但这里毕竟是人家家中,咱还是要顾及主人家的名声的。
唉好罢。孟旷叹息,不得不说穗儿说的还是有道理的。这里是白玉吟的私宅,未婚男女在白玉吟的私宅中过从甚密,确实并不大合适,对主人家的名声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即便他们是秘密隐藏在此,无外人知晓。不过孟旷更不希望的是引起白玉吟的反感,若是惹恼了主人家,不知会遭遇怎样的不测。非常时期,人在屋檐下确实要谨言慎行。
晴,我现在有些迷茫,不知该怎么办了。方铭已被证实并不可信,那么张家第五子张允修在大同的消息也就不可靠了。我本来是想去寻张允修的,眼下却被郭大友囚在此处难以脱身,除了你,我都不知该信谁才好。穗儿轻声说道。
孟旷沉吟了片刻,问道:为何方铭会告诉你张允修在大同的消息?他是不是当真想把你引去大同?
穗儿想了想,道:莫非方铭想要把我带去大同见什么人?可是方铭不是郑家的人吗?又或者是郑家在大同有什么人?
大同乃是山西首府,山西目前的巡抚兼按台乃是吕坤,他素有清名,刚直不阿,不大像是会与郑氏为党的人物。不过他还兼着陕西的右布政使,管着一部分陕西的事,魏学曾作为陕西三边总督和他少不了要有来往,这似乎不是巧合。我觉得,若是要说大同有什么人会牵扯到这件事里来,也就只有他了。
晴,你可还记得前年,也就是十八年时,陕西那里就闹过事?好像是顺义王扯力克帮着火落赤部发动洮河叛乱之事。
对,你说的没错。孟旷回忆道,北元政权这些年来的实际掌控者乃是俺答汗的王妃三娘子,她手握兵权,一心归顺,促成边境互市友好。为了稳定部落局势,不惜多次被烝,连续嫁给继子黄台吉,继孙扯力克。扯力克不安分,十八年秋联合火落赤部向西进犯洮州,杀死了临洮的两位副总兵。彼时朝中想任命戎政尚书郑洛为经略七镇总督,但被郑洛坚辞,后来才起用了魏学曾,这还是阁臣王锡爵的举荐。
郑洛彼时主张议和,因他与三娘子私人关系甚笃,边境互市也是他多年努力之成果,不愿就此付诸东流。但魏学曾乃是强硬的主战派,主张要打。二人意见不合,发生了严重的分歧。魏学曾拉拢了陕西巡抚叶梦熊,抨击郑洛玩忽职守。郑洛却与三娘子合力,促成了扯力克放弃攻打洮州撤兵。不曾想魏学曾听信谣言,认为扯力克明着撤兵,暗地里还留了两万人马在嘉峪意图不轨。他立刻上疏朝廷继续发兵,并得到朝中大量附议。王锡爵看出不对,有些后悔举荐了魏学曾,还书信批评了叶梦熊。
兵部尚书石星洞悉局势之变,魏学曾的上疏最终未曾得兵部支持,反倒是郑洛被召回商议宣府、大同防务。明眼人都看出来,扯力克已经东归,宣府、大同防务遭到威胁,根本与嘉峪无关。后来这件事闹得不是很愉快,陕、晋之间因用兵之事和粮饷分配问题起了矛盾,最后朝廷不得不让吕坤兼了陕西的右布政使,居中调停总务,才算是平息了争端。
这件事后,陕晋之间存了点疙瘩,魏学曾与郑洛水火不容,吕坤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加之后来河套回部首领唐兀明安完成互市后还变本加厉要求赏赐,被魏学曾强硬斩杀,挑起西北兵祸,魏学曾在朝中其实引起了不小的非议。可他居然还得了赏赐,加封太子少保,很多人猜测他实际上有着郑氏做后台。
这魏学曾是致仕后被二度起用?我记得他早年间似是与张太岳不合而致仕。穗儿仔细听完孟旷的叙述后问道。
没错,因为冯保的问题,以及高拱倒台时就他一个人和张太岳唱反调,使得他与张太岳的关系很恶劣。这个人性格不好,过于刚愎自用。孟旷评价道。
郑洛呢?他姓郑,该不会与郑氏有关系罢。
哪里,只是碰巧一个姓罢了。郑洛、吕坤应当都是直臣,锦衣卫对他们都有基本的判断。孟旷笑道。
如果郑洛、吕坤都是直臣,那么应当就只是魏学曾和郑氏有关系。莫非引我去大同,并不是因为吕坤,而是因为魏学曾?
也有可能,大同可以做一个中转地,毕竟眼下陕西不大安稳。孟旷思索道。
不管怎么说,还是因为粮饷的事,他们都盯着太岳先生的所谓藏宝图。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那根本就不是什么藏宝图。穗儿无奈道。
不是藏宝图?孟旷懵了,穗儿不是不知道那万兽百卉图到底藏了什么秘密吗?为何现在却又笃定地说那不是藏宝图?
我也只是有个初步的判断。我认为那不是藏宝图,而是一份名单。穗儿道。
甚么名单?
朝中所有贪官污吏的名单,以及他们之间勾连的关系,包括他们藏匿财富的地方、数额。穗儿语出惊人。
孟旷惊了一跳,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甚么才好,就听穗儿道:
晴,你父亲曾问过我,那图上绣了什么。我回答他,绣的是这大明的锦绣江山。锦绣江山都装在官老爷们的荷包袖袋之中!其实我绣的时候就有一种冥冥之中的感觉了,太岳先生好像察觉到了自己命不久矣,他在为大明铺路,在为圣上铺路。他希望他的新政能一直维持下去但他明白人死灯灭,他的新政得罪了太多的人,是不可能长久的。也许这幅万兽百卉图,是他对大明未来寄托的全部希冀。我数年来为它所苦,曾经无比痛恨。但我如今出宫来,却强烈地认识到我有多孤独,太岳先生就有多孤独,而我是唯一继承了他所有希冀的人。我不想辜负他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搞清楚这幅图真正隐藏的内容,把它交给最合适的人。
穗儿说这话时,眸中闪烁的光芒让孟旷感到震撼。孟旷从她爱人的眼中,看到了心忧天下的光芒。
第63章 名角(六)
孟旷沉默良久,道:你是认真的吗?穗儿你要明白我们的身份和力量有多么渺小,很多事,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
我明白,我曾经也想逃,想把身上的包袱丢掉。但是问题是我丢不掉,这都多少年过去了,这件事仍然压在我的身上,多少人仍然想要通过我找到一个传说中的宝藏。从我内心来说,不论出于被动,还是付诸主动,搞清楚万兽百卉图的内容,并把它交给一个值得托付的人,都是唯一的选择。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彻底摆脱这个包袱。穗儿大约是考虑这个问题很久了,她的态度显得非常坚决。
孟旷笑了笑,道:既然如此,被动定然是不比主动来的更好。但咱们必须弄清楚一点所有想要通过你寻到宝藏的人,都是咱们需要去对付的人。如果能让他们打消寻宝的念头那是最好,如果不能穗儿,有些话我不想说,有些事我也不想做,但为了咱们未来的安宁,要做好心狠手辣的准备。孟旷沉声说道。
穗儿深吸了一口气,她明白孟旷的意思。而孟旷的手段,她已经见识过两次了,她不想再见识第三次。修罗鬼煞的血腥索命实在太可怕了,人若造了太多杀业,也绝不是好事,她不希望孟旷为了她成了杀人魔头。如果她能寻找到一个办法,让所有想要寻宝的人把目标从她身上转移开来,那是最好的。只是眼下她只有一个朦胧的想法,还未曾制定出一个完整详实的计划。
此事,你可曾告知其他人?孟旷问她。
穗儿摇了摇头:这是我一直藏在心底最深的秘密,恭妃、方铭我都设了防,连吕景石和韩佳儿我也都不曾说过。今天是因为因为你,我才说了。
这是不是你不曾告诉我的那三成事实?孟旷看着她的眼睛问道。
嗯。穗儿点头,是其中的一部分,我本打算去了大同,见到张允修再核实我的推测的。我想这世界上除了我,也就只有张允修知道万兽百卉图的隐藏内容了。
你确认只有他吗?老二、老三眼下发配边疆生死不明,且不提。但老四张简修其实眼下人就在江陵老家照顾老祖母,找他岂非比找张允修要来的容易?孟旷疑惑问道。
不这件事只有张允修清楚,因为我刺绣那段时间,只有张允修在我身边,只有他知道我绣了什么。所有的图案、绣样,都是他送来的,其余人一概不曾经手,而且当时他的哥哥们都在京中散居,并不与张太岳住在一起。张太岳很早就受到锦衣卫监视了,至少我被送往江陵时,张太岳的府邸四周就已经布满了眼线。后来成品也是被张允修带出去了,我不知道他把成品交给谁了,这也是我必须弄清楚的。所以,我非得找到他不可。穗儿道。
这就麻烦了孟旷陷入沉思,恐怕张允修与江陵老家也不会有联系,老四张简修的所有信件和来往人员,恐怕都在锦衣卫的监视之下。张允修也不大可能跑去边疆找被发配的老二老三,老二老三很有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眼下咱们被锁在城中出不去,想要找到张允修堪比大海捞针。
没错,这是咱们眼下最头疼的问题。穗儿叹息,她默了一会儿,缓缓道:我昨晚想明白了不少事,首先就是有关张鲸的一些猜想。张鲸应当很明确除了我之外,只有张允修掌握万兽百卉图的秘密。因为当年负责监视张太岳的任务,本就是张鲸主抓的,是他手底下的南衙锦衣卫在监控张太岳。他很清楚张太岳的几个儿子与他之间的来往情况,所以能精准地判断目标人物就是张允修,根本不必去寻找其他人。所以他抓到我之后,除了逼问我万兽百卉图到底隐藏了什么之外,还一直逼问我张允修的下落,他的人也一直在搜捕张允修。
等等,这件事有些奇怪。张鲸的动机到底是什么?难道他耗费这么多心力,真的只是全心全意想找到那莫须有的宝藏?当时他权倾朝野,每日不知多少白花花的银子进账,他就真的那么缺这笔钱?孟旷问道。
穗儿见孟旷想到了这一层,不禁露出了笑容,道: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也是佐证我的推测的一个重要证据。张鲸不缺钱,他那么急切地想要找到那个所谓藏宝图,是因为他推测那里面隐藏着一份足以颠覆他权势的证据。他很清楚张太岳想做什么,所以张太岳死前如此费尽周折隐秘留传下来的刺绣,绝对有重要作用,是要留给后人,以达成首辅致死都想达成的目标的。对张太岳来说那是必须传下去的宝藏,对张鲸来说却是剧毒之物,他必须抢先将其毁灭。
孟旷摇了摇头,叹道:不得不说张鲸这厮眼光真的毒辣,而且行动力极强。他能倒台,算是万民之福。
他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被逐出宫去,但他那些年敛来的财产都还在,他在杭州老家恐怕正过着滋润的日子呢。穗儿无奈又愤恨地道。
张鲸的仇是必报的,我不会让他继续逍遥下去。孟旷眼中杀机隐现,随即又转为思索的光芒,当年我父兄又到底是为了什么要把你救走呢?他们当时到底打算把你送去哪儿?当真是辽东吗?
你父兄是被黎老三拉下水的,也许黎老三是从南衙那里得知张鲸的目的的。穗儿突然说道。
嗯?孟旷抬头看她,就听穗儿问她:
当年知道这我身上可能有张氏宝藏之秘的南衙锦衣卫,现在还有多少人活着,或者说还在锦衣卫的岗位上?
孟旷思索着回忆道:这个很难说,当时南衙内部一片浑水,连张鲸自己可能都不明白哪些人是可以绝对信任的,哪些人有二心。在张鲸倒台后,南衙遭到了大清洗。首先换掉的就是当时南衙的头目,算起来,除了当时的南衙稽查所千户汪道明、小花豹刘克难和方铭之外,重要职位上的人都被换掉了。然后汪道明升了南衙镇抚使,坐了十三太保第二把交椅;刘九升了千户,掌握了南衙最重要的一个卫所稽查所。方铭也升了,从一个小小的总旗成了南衙治军所的副千户。南衙素来与东厂关系密切,与宫里内侍牵扯不清。作为东厂中官的张鲸倒台后,南衙内部反而能够站稳脚跟升迁的人物,普遍被认为是现在的司礼监大太监张诚一党。汪道明、刘克难是张诚的人没错,方铭这个人却又是怎么回事?
你可知现在的司礼监二号人物是谁?穗儿问。
孟旷道:那自然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陈炬?难道是他?孟旷顿时豁然开朗。
陈炬明面上忠厚老实,服从于张诚,但私底下他却一直在搞些小动作。他做得很隐秘,但我是知道的,因为吕景石能接触到大太监在他这一层面的勾心斗角。陈炬和他的接班人王安,与郑氏一直往来密切。方铭应当就是陈炬的人,他不完全是郑氏的人。我以前总以为南衙清洗之后,方铭之所以能留下来升迁,是恭妃在背后运作的结果。但现在看来根本不是,恭妃没有那个能量去影响锦衣卫内部的升降。穗儿分析道。
这么说,你偷出宫中的消息,很有可能是同时被张诚和陈炬掌握到了。张诚的策略是放你出宫,让刘九在宫外抓到你,让你引路去寻找宝藏。而陈炬的心思可能更为隐秘更为险恶,是他安插方铭到了恭妃身边,取得了恭妃的信任,并成功促使了你出宫。本来他们可以做到无声无息就把你骗去大同,但节外生枝,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的人插手进来了。张诚到底是怎么知道你要偷出宫去的消息的?孟旷挠头,这个中关系可真是复杂。
穗儿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她暂时搁置,转而回到方才她想要表明的推测上来:黎老三,恐怕与当时南衙里的某些张鲸党内部的反叛人员关系匪浅,我猜测可能就是汪道明。是汪道明向他透露了消息,也是汪道明怂恿黎老三劫狱,黎老三又拉上了你父亲。但他们有可能都是被汪道明利用了。不过这都是我的猜测,是不是这样还得听黎老三亲口说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