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让我还他清誉/殿下让我还他清白——三千
话音未落,惊呼声又起。
趁着他走下玉阶,离开了金吾卫护持,一旁竟又有侍卫持刀暴起,径直扑向了皇上。
金吾卫原本便已在防备萧朔,察觉有意动,瞬间反应,将皇上扑护开:有刺客,护驾!
冬至大朝是在殿内,又有侍卫内外护持,竟在此时出了刺客,殿中一时乱成一团。
金吾卫训练有素,立时扑下来,同殿外闻声赶进来的侍卫司一并,将那几个刺客卸下兵器,按翻在了地上。
朝臣心有余悸,各自噤若寒蝉,仍各自战战兢兢避着,不敢擅动。
皇上被金吾卫护着,脸色铁青,立在僻静安稳处,视线落在萧朔身上。
乱成这个地步,已再谈不上什么朝会。一旁中书舍人心领神会,上前道:今日大朝已结,请诸位大人回府,侍卫司自会护送
护送什么?个把刺客罢了,一个个当真吓破了胆子。
虔国公冷嘲一声,拂袖便朝殿外走:怪不得要赶着去认戎狄当老子。
他话说得糙,却并非全然不在理。方才慌乱闪避的几个枢密院官员面露愧色,也不要侍卫司护送,埋头匆匆走了。
有人带头,朝臣也陆续向外鱼贯而出。
偌大个宫殿渐渐冷清,萧朔垂眸,扔了手中长刀,重新跪回在了皇上面前。
皇上这一次却并未去伸手扶他,神色隐晦复杂,立了半晌,由金吾卫护进了内室。
隔了一炷香,枢密使终于灰头土脸进来,咬牙闷头跪在地上。
你今日办得好差事。皇上扫他一眼,朕当年应允你,替朕做了那些事,便保你一个枢密使,可也不曾想你如此竟不堪造就。
陛下!枢密使急道,与戎狄重划疆界,纳贡岁币,在朝堂之上攻讦端王昔日苦战劳民伤财,哪个不是陛下的意思?如今为何反倒
皇上放下茶盏,冷然看了他一眼。
枢密使打了个激灵,生生将话咽回去,一头磕在地上。
但凡你们有一个尚可造就,朕也不必指望
皇上敛去眼底寒色,静了片刻,淡声问身旁的金吾卫:依你那时所见,萧朔可与那些刺客有关?
倒没什么关系。
陪进来的是金吾卫右将军常纪,他受云琅所托,闻言稍一沉吟,摇了摇头:我们计划的,原本是借机示弱、叫刺客闹上一闹,来让那些人以为我们无力防备,放松警惕。那时琰王爷分明是不知此事的。
若是琰王爷同那些人一处,事先知道要有刺客,反而不会去持刀胁迫枢密使大人。
常纪道:那时琰王夺刀,金吾卫就已有了提防,再来刺客,岂会不及反应?到时若再想要得手,就更难上加难了。
他说得有理有据,皇上蹙紧眉思索一阵,脸色稍缓:纵然如此他也太不知天高地厚。
剩下的事已不是金吾卫能多嘴的,常纪稍一犹豫,还是退在一旁,不再开口。
陛下纵然要驱使,也当先给他些教训。
枢密使被萧朔当朝胁迫,越发羞恼,咬牙道:若再这般放纵下去,岂不又是一个端王?来日
皇上沉声:不必说了。
皇上。侍卫司都指挥使高继勋立在一旁,闻言插话,人和马一样,若要降服,只要熬就是了。
皇上抬头,看了他一眼:什么意思?
他看重什么,就拿什么打熬他。
高继勋低声道:他当年宁死也要查清真相,拖到如今,不也不再挣扎了么?非要死心塌地护着他的那些人,也已差不多剪除干净,只要那个云琅再死透,便一个都不剩了。
高继勋道:他若有傲骨,跪废了便是有什么难的。
常纪有些听不下去,忍不住插话:琰王只是脾气犟些,若哪里不合皇上心意,教训教训也就是了,何必如此
常将军没降过烈马。高继勋冷声道,烈马要驱使,是先要熬废了的。哪怕存了一线仁慈、给它留下一丝心气,叫它得了个空,都要把你狠狠掀下来。
常纪皱紧眉:可是
不必说了。
皇上止住两人争论,静了片刻:不论怎么说,朕这些年的确太放纵他了。
高继勋掩去眼底阴狠,俯身低声:是。
你去替朕同他说。皇上按了按额头,阖了眼,今日之事,朕对他很是失望。
皇上缓缓道:让他想清楚,朕厚待他,是念在血缘亲情,是因为难舍与他父亲的手足之情。
若想明白了,便理当为朕分忧,而不是如今日一般,轻狂放纵,肆意妄为。
皇上道:若是想不明白,便跪着,想清楚再说罢。
高继勋志得意满,当即应声:是。
还有纵然知道刺客来路,明面上,还是要查。
皇上稍一沉吟:开封尹呢?
此事要交给开封尹查吗?枢密使愣了下,大理寺
大理寺卿替你帮腔,被裴笃骂了整整一盏茶,还来查什么?!
皇上呵斥:一群没用的东西!朕若不是在朝中尚未立稳,还指望着你们
皇上压了压火气:开封尹呢,为何不见他来?
如今开封尹由卫准代理,只管事、不掌权,他的职分是从三品,不能进殿内,跟着朝拜过就出去了。
常纪道:陛下可要叫他来?臣去
罢了。皇上一阵心烦,你去传个话,叫他查就是。
常纪忙应了是,稍一犹豫,又道:那琰王
皇上寒声道:就叫他跪着。
今日跪不明白,便跪到明日,明日再想不通,便跪到后日。
皇上起身,扫了一眼外殿:让他知道,他能依靠的只有朕,也只有朕还会对他有所牵挂,念着他的死活。
若是没了朕。皇上慢慢道,他才真的是举目无亲、孤家寡人。
常纪不敢再说,低声应是。
皇上敛了冷漠神色,传来内侍,摆驾回了文德殿。
开封尹,辖京中民政狱讼。凡京中大小案件,小事专决,大事禀奏。
秉公持正,明镜高悬。
卫准开门见山,取出一封信,在案前展平:这封诉状,是云将军所写么?
怕牵连大人。云琅拿过来看了一眼,随手团了,抛进炭盆里,是我口述,府中人代笔。
卫准要拦,已来不及,眼看着那封信落进火里,皱了下眉。
云琅拿过铁钎,将炭火拨了两下:我如今已不是将军,大人
本朝官员论罪,要先免职、下狱、按律定准。
卫准坐回原处,摇了摇头:云将军当初不曾免职,按照本朝律法,品级仍在,你我该是同僚。
云琅被他驳了话头,不以为意,笑了笑,看着纸团在火盆里慢慢燃尽。
大朝按例百官朝见,萧小王爷是一品王爷,想出也出不来。从三品以下的官员却进不去大庆殿,拜了天地君王就要出来。
云琅算过时间,叫亲兵守着宫门数轿子,瞄准了特意送的信。
开封尹断案,只问真相,不管情由。有些事叫萧小王爷来说,只怕未必能说得清。
你在信中说,是当初血案亲历之人,知道始末情由。
卫准看着他:还说镇远侯府并非主谋,背后其实另有人主使。此人位高权重,等闲判之不得。
云琅有些好奇:开封尹不知此事?
不很清楚。卫准道,下官所辖只是京城民政,凡涉官员宗室,案归大理寺及御史台。
当初端王在狱内遭人陷害,大理寺卿奉旨查案,查出是个侍卫司的指挥使偷了虎符,意图不轨。
按照章程,本该就在那时候结案昭告。
偏偏第二日萧小王爷入宫,跪求重查幕后主使。宗室阶前鸣冤,凡有关的大臣,刑部、御史台、开封尹,都被牵连着召进宫内,议定案情。
说是议定案情,在政事堂内议的,无非只是该如何安抚端王世子。
大理寺卿说,世子只是悲痛过度伤了心神,宜回府用药静养。
卫准尚且记得当年之事:刑部侍郎说,若世子不依不饶,便再查得稍清楚些,总归给出个能说得过去的应对。
老主簿侍立在一旁,听到此处,忍不住皱紧了眉:竟当真
下官那时尚不知案情,只是同属刑狱一系,被召进宫,也听得匪夷所思。
卫准看了一眼云琅:想来,此中始末,云将军应当清楚。
云琅哑然:这段始末倒不很重要。
这段不必细说。
云琅按了额头:大人接着说就是了。
下官心中疑惑,不及细问,忽然听见外面云将军闯进来。
卫准并不追问,继续道:先帝忽然变了神色,厉声斥退金吾卫,起身去迎。
卫准道:云将军撑着进门,便栽倒在地上。先帝急去扶了,见将军身上血色,又急传太医
这段也不用细说。
云琅堪堪回神,出言叫停,一阵头疼:这段始末更不重要卫大人,你该知道我不是问的这个。
卫准住了口,默然片刻,言简意赅:后来,太医走了,先帝与云将军说了半晌话,赐了将军一领披风,带将军与下官等人去劝端王世子。那之后,便叫下官回了府邸,不准再过问此事。
云琅按着额头,慢慢揉了揉:于是,大人便再不曾查证过这桩案子?
卫准静了良久,缓缓道:不曾。
老主簿低声问:开封尹明镜高悬,惩恶扬善,也不管此事?
卫准垂下眼睛:不管。
老主簿微愕,费解看着他。
卫准神色漠然,将那一盏茶盖上,重新推回去。
原来这就是所谓清官纯臣。
老主簿终归忍不住,咬牙道:如今朝中
刑狱诉讼,自有规程。
卫准道:这桩案子并非民政,镇远侯府倾覆后,也再无人鸣冤翻案
云琅打断他:我并非要劝谏大人,怎么选才是对的。
卫准顿了下,望着云琅,没再说下去。
历代开封尹,有冤必伸,有罪必昭。
云琅道:玉石俱焚,一查到底就是了,纵然去官免职、获罪下狱总归对得起天地良心。
卫准坐了半晌,慢慢攥紧拳,沉声道:下官
集贤殿大学士,杨显佑杨阁老。
云琅问:是不是就是这么训大人的?
卫准打了个激灵,错愕抬头。
我同琰王殿下都很好奇。云琅推了盏茶过去,卫大人不是杨阁老的门生故吏,似乎也没什么故交姻亲
卫准咬了咬牙,出言打断:云将军未免管得太宽了些。
有人比我管的更宽。
云琅笑了笑:先暗中扶持皇子相争,除去了一个最能征善战的。再排挤朝臣,把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云琅道:原本正直不阿的,不是丢了官就是免了职,原本能做事的,心灰意冷退避三舍。
只剩下官这般,贪恋权位且惜命的。
卫准已听了不知多少斥责,几乎能背出来,漠然冷嘲:得过且过,苟且至今
唯独开封尹,执掌汴梁民政民生。云琅尚未说完,必须于夹缝中死撑,半步也退不得。
卫准微愕,蹙紧眉抬头,定定看着他。
玉石俱焚容易,大人只要追查当年旧案,坚持要为无辜者平冤昭雪,就能触怒朝堂权贵,罢官免职。
云琅喝了口茶:然后无非就是换个新的开封尹。至于这个开封尹会不会也如当今朝堂风气一般,醉心权术、各方勾结,叫汴梁百姓有冤无处伸,与清誉何干?自然不必理会。
如此一来,问心无愧。云琅缓声道,清官纯臣,青史留名。
卫准咬紧牙关,静坐良久,闭了下眼睛:当年云将军背弃挚友,与奸人沆瀣原来是为了这个。
我们是说卫大人,同我没什么关系。
云琅笑了笑:我没那么多讲究。
云琅看着他,语气轻缓:大人禀性嫉恶如仇,向来不平则鸣,却要逼着自己对冤屈视而不见,替汴梁百姓死守开封,远比玉石俱焚四个字难熬得多。
云将军今日找下官来,若只是为了替琰王说些好话,拉拢下官,便不必麻烦了。
卫准垂了视线:如今朝堂,各方自身难保,党派立场,开封府一律不能沾,也不能管。
云琅不意外,重新换了盏热茶,搁在案前。
若有一日,当真能整肃朝堂一洗污浊换个干净的开封尹上来。
卫准视而不见,敛衣起身:下官自当升堂,审权知开封府事卫准见冤不伸、渎职懈怠之罪。
恋耽美
趁着他走下玉阶,离开了金吾卫护持,一旁竟又有侍卫持刀暴起,径直扑向了皇上。
金吾卫原本便已在防备萧朔,察觉有意动,瞬间反应,将皇上扑护开:有刺客,护驾!
冬至大朝是在殿内,又有侍卫内外护持,竟在此时出了刺客,殿中一时乱成一团。
金吾卫训练有素,立时扑下来,同殿外闻声赶进来的侍卫司一并,将那几个刺客卸下兵器,按翻在了地上。
朝臣心有余悸,各自噤若寒蝉,仍各自战战兢兢避着,不敢擅动。
皇上被金吾卫护着,脸色铁青,立在僻静安稳处,视线落在萧朔身上。
乱成这个地步,已再谈不上什么朝会。一旁中书舍人心领神会,上前道:今日大朝已结,请诸位大人回府,侍卫司自会护送
护送什么?个把刺客罢了,一个个当真吓破了胆子。
虔国公冷嘲一声,拂袖便朝殿外走:怪不得要赶着去认戎狄当老子。
他话说得糙,却并非全然不在理。方才慌乱闪避的几个枢密院官员面露愧色,也不要侍卫司护送,埋头匆匆走了。
有人带头,朝臣也陆续向外鱼贯而出。
偌大个宫殿渐渐冷清,萧朔垂眸,扔了手中长刀,重新跪回在了皇上面前。
皇上这一次却并未去伸手扶他,神色隐晦复杂,立了半晌,由金吾卫护进了内室。
隔了一炷香,枢密使终于灰头土脸进来,咬牙闷头跪在地上。
你今日办得好差事。皇上扫他一眼,朕当年应允你,替朕做了那些事,便保你一个枢密使,可也不曾想你如此竟不堪造就。
陛下!枢密使急道,与戎狄重划疆界,纳贡岁币,在朝堂之上攻讦端王昔日苦战劳民伤财,哪个不是陛下的意思?如今为何反倒
皇上放下茶盏,冷然看了他一眼。
枢密使打了个激灵,生生将话咽回去,一头磕在地上。
但凡你们有一个尚可造就,朕也不必指望
皇上敛去眼底寒色,静了片刻,淡声问身旁的金吾卫:依你那时所见,萧朔可与那些刺客有关?
倒没什么关系。
陪进来的是金吾卫右将军常纪,他受云琅所托,闻言稍一沉吟,摇了摇头:我们计划的,原本是借机示弱、叫刺客闹上一闹,来让那些人以为我们无力防备,放松警惕。那时琰王爷分明是不知此事的。
若是琰王爷同那些人一处,事先知道要有刺客,反而不会去持刀胁迫枢密使大人。
常纪道:那时琰王夺刀,金吾卫就已有了提防,再来刺客,岂会不及反应?到时若再想要得手,就更难上加难了。
他说得有理有据,皇上蹙紧眉思索一阵,脸色稍缓:纵然如此他也太不知天高地厚。
剩下的事已不是金吾卫能多嘴的,常纪稍一犹豫,还是退在一旁,不再开口。
陛下纵然要驱使,也当先给他些教训。
枢密使被萧朔当朝胁迫,越发羞恼,咬牙道:若再这般放纵下去,岂不又是一个端王?来日
皇上沉声:不必说了。
皇上。侍卫司都指挥使高继勋立在一旁,闻言插话,人和马一样,若要降服,只要熬就是了。
皇上抬头,看了他一眼:什么意思?
他看重什么,就拿什么打熬他。
高继勋低声道:他当年宁死也要查清真相,拖到如今,不也不再挣扎了么?非要死心塌地护着他的那些人,也已差不多剪除干净,只要那个云琅再死透,便一个都不剩了。
高继勋道:他若有傲骨,跪废了便是有什么难的。
常纪有些听不下去,忍不住插话:琰王只是脾气犟些,若哪里不合皇上心意,教训教训也就是了,何必如此
常将军没降过烈马。高继勋冷声道,烈马要驱使,是先要熬废了的。哪怕存了一线仁慈、给它留下一丝心气,叫它得了个空,都要把你狠狠掀下来。
常纪皱紧眉:可是
不必说了。
皇上止住两人争论,静了片刻:不论怎么说,朕这些年的确太放纵他了。
高继勋掩去眼底阴狠,俯身低声:是。
你去替朕同他说。皇上按了按额头,阖了眼,今日之事,朕对他很是失望。
皇上缓缓道:让他想清楚,朕厚待他,是念在血缘亲情,是因为难舍与他父亲的手足之情。
若想明白了,便理当为朕分忧,而不是如今日一般,轻狂放纵,肆意妄为。
皇上道:若是想不明白,便跪着,想清楚再说罢。
高继勋志得意满,当即应声:是。
还有纵然知道刺客来路,明面上,还是要查。
皇上稍一沉吟:开封尹呢?
此事要交给开封尹查吗?枢密使愣了下,大理寺
大理寺卿替你帮腔,被裴笃骂了整整一盏茶,还来查什么?!
皇上呵斥:一群没用的东西!朕若不是在朝中尚未立稳,还指望着你们
皇上压了压火气:开封尹呢,为何不见他来?
如今开封尹由卫准代理,只管事、不掌权,他的职分是从三品,不能进殿内,跟着朝拜过就出去了。
常纪道:陛下可要叫他来?臣去
罢了。皇上一阵心烦,你去传个话,叫他查就是。
常纪忙应了是,稍一犹豫,又道:那琰王
皇上寒声道:就叫他跪着。
今日跪不明白,便跪到明日,明日再想不通,便跪到后日。
皇上起身,扫了一眼外殿:让他知道,他能依靠的只有朕,也只有朕还会对他有所牵挂,念着他的死活。
若是没了朕。皇上慢慢道,他才真的是举目无亲、孤家寡人。
常纪不敢再说,低声应是。
皇上敛了冷漠神色,传来内侍,摆驾回了文德殿。
开封尹,辖京中民政狱讼。凡京中大小案件,小事专决,大事禀奏。
秉公持正,明镜高悬。
卫准开门见山,取出一封信,在案前展平:这封诉状,是云将军所写么?
怕牵连大人。云琅拿过来看了一眼,随手团了,抛进炭盆里,是我口述,府中人代笔。
卫准要拦,已来不及,眼看着那封信落进火里,皱了下眉。
云琅拿过铁钎,将炭火拨了两下:我如今已不是将军,大人
本朝官员论罪,要先免职、下狱、按律定准。
卫准坐回原处,摇了摇头:云将军当初不曾免职,按照本朝律法,品级仍在,你我该是同僚。
云琅被他驳了话头,不以为意,笑了笑,看着纸团在火盆里慢慢燃尽。
大朝按例百官朝见,萧小王爷是一品王爷,想出也出不来。从三品以下的官员却进不去大庆殿,拜了天地君王就要出来。
云琅算过时间,叫亲兵守着宫门数轿子,瞄准了特意送的信。
开封尹断案,只问真相,不管情由。有些事叫萧小王爷来说,只怕未必能说得清。
你在信中说,是当初血案亲历之人,知道始末情由。
卫准看着他:还说镇远侯府并非主谋,背后其实另有人主使。此人位高权重,等闲判之不得。
云琅有些好奇:开封尹不知此事?
不很清楚。卫准道,下官所辖只是京城民政,凡涉官员宗室,案归大理寺及御史台。
当初端王在狱内遭人陷害,大理寺卿奉旨查案,查出是个侍卫司的指挥使偷了虎符,意图不轨。
按照章程,本该就在那时候结案昭告。
偏偏第二日萧小王爷入宫,跪求重查幕后主使。宗室阶前鸣冤,凡有关的大臣,刑部、御史台、开封尹,都被牵连着召进宫内,议定案情。
说是议定案情,在政事堂内议的,无非只是该如何安抚端王世子。
大理寺卿说,世子只是悲痛过度伤了心神,宜回府用药静养。
卫准尚且记得当年之事:刑部侍郎说,若世子不依不饶,便再查得稍清楚些,总归给出个能说得过去的应对。
老主簿侍立在一旁,听到此处,忍不住皱紧了眉:竟当真
下官那时尚不知案情,只是同属刑狱一系,被召进宫,也听得匪夷所思。
卫准看了一眼云琅:想来,此中始末,云将军应当清楚。
云琅哑然:这段始末倒不很重要。
这段不必细说。
云琅按了额头:大人接着说就是了。
下官心中疑惑,不及细问,忽然听见外面云将军闯进来。
卫准并不追问,继续道:先帝忽然变了神色,厉声斥退金吾卫,起身去迎。
卫准道:云将军撑着进门,便栽倒在地上。先帝急去扶了,见将军身上血色,又急传太医
这段也不用细说。
云琅堪堪回神,出言叫停,一阵头疼:这段始末更不重要卫大人,你该知道我不是问的这个。
卫准住了口,默然片刻,言简意赅:后来,太医走了,先帝与云将军说了半晌话,赐了将军一领披风,带将军与下官等人去劝端王世子。那之后,便叫下官回了府邸,不准再过问此事。
云琅按着额头,慢慢揉了揉:于是,大人便再不曾查证过这桩案子?
卫准静了良久,缓缓道:不曾。
老主簿低声问:开封尹明镜高悬,惩恶扬善,也不管此事?
卫准垂下眼睛:不管。
老主簿微愕,费解看着他。
卫准神色漠然,将那一盏茶盖上,重新推回去。
原来这就是所谓清官纯臣。
老主簿终归忍不住,咬牙道:如今朝中
刑狱诉讼,自有规程。
卫准道:这桩案子并非民政,镇远侯府倾覆后,也再无人鸣冤翻案
云琅打断他:我并非要劝谏大人,怎么选才是对的。
卫准顿了下,望着云琅,没再说下去。
历代开封尹,有冤必伸,有罪必昭。
云琅道:玉石俱焚,一查到底就是了,纵然去官免职、获罪下狱总归对得起天地良心。
卫准坐了半晌,慢慢攥紧拳,沉声道:下官
集贤殿大学士,杨显佑杨阁老。
云琅问:是不是就是这么训大人的?
卫准打了个激灵,错愕抬头。
我同琰王殿下都很好奇。云琅推了盏茶过去,卫大人不是杨阁老的门生故吏,似乎也没什么故交姻亲
卫准咬了咬牙,出言打断:云将军未免管得太宽了些。
有人比我管的更宽。
云琅笑了笑:先暗中扶持皇子相争,除去了一个最能征善战的。再排挤朝臣,把朝堂搅得乌烟瘴气。
云琅道:原本正直不阿的,不是丢了官就是免了职,原本能做事的,心灰意冷退避三舍。
只剩下官这般,贪恋权位且惜命的。
卫准已听了不知多少斥责,几乎能背出来,漠然冷嘲:得过且过,苟且至今
唯独开封尹,执掌汴梁民政民生。云琅尚未说完,必须于夹缝中死撑,半步也退不得。
卫准微愕,蹙紧眉抬头,定定看着他。
玉石俱焚容易,大人只要追查当年旧案,坚持要为无辜者平冤昭雪,就能触怒朝堂权贵,罢官免职。
云琅喝了口茶:然后无非就是换个新的开封尹。至于这个开封尹会不会也如当今朝堂风气一般,醉心权术、各方勾结,叫汴梁百姓有冤无处伸,与清誉何干?自然不必理会。
如此一来,问心无愧。云琅缓声道,清官纯臣,青史留名。
卫准咬紧牙关,静坐良久,闭了下眼睛:当年云将军背弃挚友,与奸人沆瀣原来是为了这个。
我们是说卫大人,同我没什么关系。
云琅笑了笑:我没那么多讲究。
云琅看着他,语气轻缓:大人禀性嫉恶如仇,向来不平则鸣,却要逼着自己对冤屈视而不见,替汴梁百姓死守开封,远比玉石俱焚四个字难熬得多。
云将军今日找下官来,若只是为了替琰王说些好话,拉拢下官,便不必麻烦了。
卫准垂了视线:如今朝堂,各方自身难保,党派立场,开封府一律不能沾,也不能管。
云琅不意外,重新换了盏热茶,搁在案前。
若有一日,当真能整肃朝堂一洗污浊换个干净的开封尹上来。
卫准视而不见,敛衣起身:下官自当升堂,审权知开封府事卫准见冤不伸、渎职懈怠之罪。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