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赢家的正确崛起方式[综武侠]——长恨歌
完颜元宜如是,其他的随军大臣也是如此。
完颜亮能够带他们出征,当然是因为他们中有不少人受完颜亮的看重。
如今完颜亮被刺客刺杀而亡,他们的怀疑目标,不能不放在完颜雍身上隔壁宋人派刺客的可能性,被他们若有若无地忽略了而摆在他们面前的两条路,拥立一位只有十二岁的国主完颜光英,与依附当初被完颜亮猜疑甚深的完颜雍,哪条更好走呢?
完颜亮是个经常性突发奇想的神经病,这是事实,他也无故降罪了许多大臣、宗室,有许多恶行,这也是事实,就连这次南征,都是他顶着国内的许多贵族反对、强行征集大军才能成行的。
然而,谁让随军的不少大臣都因之前的大胜而获利,或者他们本人就是完颜亮的心腹呢?
如果他们去依附完颜雍,谁知道,完颜雍会不会承认完颜亮加封给他们的官职爵位呢?一切都说不准。
扶持小太子的话
不少人的呼吸重了起来。
太子的母亲徒单皇后性格温顺,秉性与完颜亮大不相同,若是扶持太子完颜亮大肆屠杀宗室,宗室的人心大多被完颜雍收买过去了,那么,太子与徒单皇后施政的话,他们这些老臣必会被倚为干城!
完颜亮再不好,在的时候再怎么让他们战战兢兢,唯恐他们的小命不保,人都已经没了。
人死为大,人没了之后,就要想他的好了。
屁股决定脑袋,完颜亮的这帮随军大臣,秘不发丧,宣布回师南京,也就是汴京开封府。
至此为止,大戏终于开幕,唐无易看好的两方演员,终于粉墨登场。
至于在这些人想主意、下决心的时候他有没有动过手段,嗯,不可说,不可说呀!
第24章 道国
金正隆六年,十月,辽阳府留守、曹国公完颜雍称帝,改元大定,废国主完颜亮为庶人。
十一月,大金国主完颜亮崩,群臣秘不发丧,回师南京开封府,拥太子完颜光英为帝,改元正统。
十二月,宋兵北上收复两淮之地,因金国遣使议和,不再妄动。
金国内部虽然已经分成了两派,但若是宋朝想要趁机坐收渔翁之利的话,恐怕就要迎来雷霆一击。
自完颜亮率兵南下之后就一直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想出过浮海避敌、继续逃这种主意的宋帝赵构,当然不可能有勇气在被揍的边缘来回试探。
这位早年英武、晚年怂逼的宋帝,本来就不在唐无易的计划之内。
自古以来,全国的统一战争都是自北而南的,除了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捡的朱元璋同志,还没人能打破这个魔咒。
所以说,想要一统天下,先把北方的金国搞定,南方的大宋完全可以慢慢来。
金国现如今的尴尬局面,完全可以归功于唐无易这个幕后黑手。
完颜雍不是神仙,历史上的他在称帝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后面完颜亮会自己往死路上走,顶多是在完颜亮身边亲信那里做了些安排而已。
所以这个世界的完颜雍在称帝之前,就委托了唐无易帮他解决对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唐无易连完颜亮都能弄死,如果他想弄死留守在开封府的太子完颜光英,那就更简单了。
事实上,如果他接了完颜雍的委托后,什么事情都不做,完颜亮都能自己往死路上走,他的那些随军大臣还能自动自发地宰掉完颜光英,帮完颜雍去除后患。
可是,问题在于,凭什么呢?
他要的可不是完颜雍坐稳皇位,他只是需要金国乱起来而已。
完颜雍在位之时号称小尧舜,对金国来说,他是个很好的皇帝,他要是坐稳皇位,错过这个良机,唐无易就要再苟上几十年,甚至还要时刻担忧被卸磨杀驴的危险。
皇帝嘛,坐上皇位前后的思维方式绝对是不同的。
做皇帝前的完颜雍可能会认为能帮助他弄死完颜亮的唐无易是个可以利用的对象,是个很不错的武器,当上皇帝以后,估计他就要担心这武器啥时候也会被人利用着对他也来这么一下了。
卸磨杀驴,本身就是皇帝的天赋嘛!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唐无易就只好提前请金国乱一乱,亡一亡了。
完颜雍:我有句mmp我一定要说!
如果这个世界的全真教有搞业务评价反馈调查的话,唐无易的好评率一定会很低,还好他只接了一单,也幸好是在别的世界,主世界的唐家堡还不知道有个不肖子孙败坏唐家堡的近乎全五星好评业务毕竟没给好评差不多也已经被坑死了的名声。
完颜光英一方和完颜雍一方狗咬狗,在两方僵持的时候,作为大金法定都城的中都大兴府,外头鸽子满天飞,间或还夹杂着一些鹰隼,源源不断的消息往太虚宫里传。
山东与辽阳府相近,看到完颜雍与起义军接触的消息,唐无易整个人都乐了。
义军被招安已经成为一种套路了,声势闹得越大,招安之后,虽然会备受忌惮,但是得到的待遇也会越好。
山东那边的义军已经融汇成了一股,周边地区的义军也都在名义上听从这一股义军的差遣。
山东义军,首领为耿京,名声不大,但是他的副手就相当有名气了最起码对后世的人来说,是这样的此君姓辛,名弃疾。
赫赫有名的辛弃疾,作为一个宋朝降金的官宦之家的后代,接受了父祖的怀念故国的爱国教育,在耿京揭竿而起之后,就欣欣然地跑去帮忙了。
托辛弃疾的福,耿京起义作为他早年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知道的人不算少,耿京被叛徒出卖、辛弃疾为其复仇、起义失败的结局,也非常的清晰。
历史上怎么样唐无易管不着,但是这个世界,义军是他全真教太虚宫在背后罩着的,如果再来一出起义失败,他岂不是很丢脸?
金国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他要是再不下场,这粥就要糊了。
正统和大定这两个年号并行了不到三个月,新年刚过不久,金国内部就又出了大事。
全真道道士挑动数万信众,高喊着顺天应命,改易乾坤。体道法天,济度众生的口号,同时在大金国内发动变乱,甚至有不少一城守将摇身一变,成为全真道中坚的例子。
各路义军也都摇身一变,头系青巾,成为了全真道的道兵。
这番景象,倒颇有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的景象,不过同样是数万人造反,全真道可比太平道顺利得多。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多亏前辈做的好榜样,以史为鉴,果然很有道理。
完颜雍和完颜光英两方,都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两边都是金国皇族,一开始,是金国贵族自己的内斗,谁知道全真道会趁机蹦出来。
更可恶的是,宋朝崇道的风气这些年也将金国影响得不浅,全真道在金国的发展堪称无往不利。
在小尧舜完颜雍整顿金国全局之前,这局棋已经被玩得很零落了,如果没有完颜雍的中兴,金国虽然被完颜亮掰正到了汉化发展的正道上,但是多年女真传统的反噬能把整个金国都给烧没掉。
完颜亮死后,完颜雍虽然要收拾残局,但是旧有的顽固守旧派都已经被提前收拾干净了,局面一片大好,金国也被续命了几十年。
如果按照正常发展的话,完颜雍在完颜亮死后,很快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了。
但是,谁让这个青黄不接的时间点太好了,而且还正巧让唐无易给赶上了呢?
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唐无易这个全真道贼首竟然占据了大金公认的都城中都,闹得在东京辽阳府、南京开封府登基的完颜雍、完颜光英反而更像是反贼。
大金五京十九路,各处都有全真道的宫观,再加上百姓景从,很快,辽阳府和开封府几乎就沦陷成了两座孤城。
全真的兵马能扩张得那么迅速,与由全真弟子组成的精锐兵马皆会武功,那些信众都甲器皆备、粮草供应充足不无关系。
当然,也少不了武侠世界特有的开挂。
传说中很俊的重阳道长、处章、处鸿、处明道长等等,他们都是怎么传开的名声?
当然是统帅精英道兵的时候,在斗将之时展现了自己超高的武艺了!
唐无易:不要在意,这都是基本操作,基本操作!【纯良的微笑jpg】
完颜雍and完颜光英:要脸啊喂!
辽阳府还好,乃是后世的黑龙江一带,作为龙兴之地,这地方其他的不说,机动性还真没得说,就算现在许多女真贵族已经退化了,但真的铁了心想要退走,也是没问题的。
开封府那边就很惨了,前有狼后有虎,去投奔宋朝都要担心下一秒会不会被赵构给卖个好价钱。
全真道的人毕竟都是以道士为主,而且与正一道那些允许娶妻的道士不同,全真道的道士,是要出家住庙的。
没有子嗣,先不管道国要以怎样的形式传承,在对待前朝皇室的态度上,就会显得缓和一点,毕竟还没有威胁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完颜光英又只是幼主,所以徒单太后亲自出面这也已经说明朝堂上的意见大部分已经统一了投降。
这样的做法就非常识相,所以唐无易投桃报李,送了完颜光英一个爵位归义侯。
完颜雍的处境一下子就坏起来,说实话,他很能干,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能干的人,反而会越惨。
你前朝的人这么厉害,让我们新朝的人怎么想?
不弄死你,简直寝食难安,对不?
完颜雍率领着一帮女真贵族、大臣以及残余大军匆忙外逃。
这个时候的草原上,作为头狼的女真族入主中原还没有多少年,他们豢养的狼犬都还没有来得及开始肆意成长,就遇上了旧老板回老巢,顺带一路逃亡指不定还能遇上在西域、漠北、中亚等地区开心地殴打小朋友的契丹人建立的西辽王朝。
北国大地一扫妖氛,唐无易心情愉悦地开始准备称制建国。
金国这边风起云涌,看得宋朝是目瞪口呆。
至于某些人想让他们主动归附的幻想,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地上道国计划的唐无易表示tan90,不可能的,死了这条心吧。
道国的建立还在筹划,行政系统怎么和全真道的道士体系结为一体毕竟道国里总不可能还用儒生治国吧?这都是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建国称制留在了明年的元旦,索性只剩几个月的时间了,也不算太久。
道国这边还没建国呢,隔壁宋朝,赵构就禅位了。
这几个月的风起云涌确实把这老头子吓唬得够呛,如果南宋真的要亡了的话,他效仿他爹徽宗赵佶提前禅位,把亡国之君的名号让给儿子背的做法,这锅甩得,确实很有乃父的风范。
第25章 称制
第二年,壬午年的元旦,在寒风瑟瑟中,北国人民迎来了太上道国的建国大典。
全真道此次建国称制,国号太上道国,都城便是中都大兴府。
当然了,现在的太上道国不像金国有五个都城,因此除了大兴府保留都城身份,改称京师之外,其余城市,包括开封府在内,都降格了。
堂而皇之地立国之后,全真道在宋朝,乃至于西夏、大理等地看来,就不仅仅是势力庞大的道教组织那么简单了。
没有立国,沿用原本的宗门体系,那势力再庞大,也只是个门派而已,华夏民情在此,门派势力再庞大,民众认同度也没有国家高。
可是立国之后,全真教就不是一个门派那么简单了。
太上道国立国后,以掌教为帝,以掌教道号为年号,因而定年号为太虚。
太虚帝令人修整北宋诸帝陵寝,收敛诸帝尸骨,只从举动来看,对赵宋可谓是极为友好了。
可是仅仅是对汉人朝廷的友好,可不能让太上道国就这样举国内附,让赵宋不费吹灰之力地收复失地。
况且,赵宋境内,因为一直以来崇道的关系,道教的发展相当蓬勃,纵然道教之内有门户之别,但是这活生生的道国立在那里临安朝廷上至太上皇、皇帝,下至文武百官,对全真教的忌惮之心一直没有消去。
行军打仗讲究个出师有名,起码在士气方面有一定加成。
没有个名头强行开打也是可以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太上道国和金国不一样,金国是异族,太上道国是汉族,士气加成的可能性不高,而且南宋朝廷的战斗力一向偏弱,虽然这么多年来,他们的军队得胜比率居高不下,但是那都是守城战,对于攻击战他们一向都是不在行的。
大宋朝廷那边还在那里假装无事发生,唐无易已经定好了下一阶段的三步走计划。
大理、西夏and大宋:QAQ!
当然了,既然已经建国了,在做事之前,总得把内务先安排好了再说。
地上道国,乃是史无前例的国家,道国的皇帝是他这个掌教,也就是说,未来的掌教就是皇帝了,那不按血缘选太子的话,这皇位该怎么传承?
道士有能成亲的,也有不能成亲的,能成亲的道士是正一道的,全真道的教义,明明白白就规定了道士不能成亲。
那这道国,该如何传承下去呢?
大家都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嗣当然,侄子、外甥之类的近亲还是有可能存在的但又不可能完全避免自己的私心,因此,纯粹按血缘来的话,他们自己人就能先斗个你死我活。
该怎么解决这样的情况呢?
唐无易想到了一个类似的政权,那就是西方的梵蒂冈,或者说教皇国。
即便不少教皇、红衣主教私下里都有私生子,但是却极少出现父子相传的情况,毕竟明面上,他们是不成婚、无后代的。
即便有一些家族比如意大利的美蒂奇家族出了好几任教皇,但这几任同家族教皇之间,也不是连任的,中间隔着好些非此家族的教皇。
德高望重的红衣主教们共同选举出教皇的人选,在这样的情况下,明面上看,算是相当的公平公正了。
他又参考了一部分网络小说里的宗派体系设定,在和亲传弟子、亲传徒孙们商量了一下之后,终于定下了太上道国的皇位传承规矩。
宫观庙宇的传承,有师徒代代传承的,此即子孙庙;也有公共性质的,凡是道士都能来挂单的,这一类被称为常住,也叫做十方常住、十方丛林。
全真道收下的弟子,凡不成真传的,到了年纪就要到外立观,因为各支脉还没有完全分家,因此这些观大多都属于十方丛林体系。
恋耽美
完颜亮能够带他们出征,当然是因为他们中有不少人受完颜亮的看重。
如今完颜亮被刺客刺杀而亡,他们的怀疑目标,不能不放在完颜雍身上隔壁宋人派刺客的可能性,被他们若有若无地忽略了而摆在他们面前的两条路,拥立一位只有十二岁的国主完颜光英,与依附当初被完颜亮猜疑甚深的完颜雍,哪条更好走呢?
完颜亮是个经常性突发奇想的神经病,这是事实,他也无故降罪了许多大臣、宗室,有许多恶行,这也是事实,就连这次南征,都是他顶着国内的许多贵族反对、强行征集大军才能成行的。
然而,谁让随军的不少大臣都因之前的大胜而获利,或者他们本人就是完颜亮的心腹呢?
如果他们去依附完颜雍,谁知道,完颜雍会不会承认完颜亮加封给他们的官职爵位呢?一切都说不准。
扶持小太子的话
不少人的呼吸重了起来。
太子的母亲徒单皇后性格温顺,秉性与完颜亮大不相同,若是扶持太子完颜亮大肆屠杀宗室,宗室的人心大多被完颜雍收买过去了,那么,太子与徒单皇后施政的话,他们这些老臣必会被倚为干城!
完颜亮再不好,在的时候再怎么让他们战战兢兢,唯恐他们的小命不保,人都已经没了。
人死为大,人没了之后,就要想他的好了。
屁股决定脑袋,完颜亮的这帮随军大臣,秘不发丧,宣布回师南京,也就是汴京开封府。
至此为止,大戏终于开幕,唐无易看好的两方演员,终于粉墨登场。
至于在这些人想主意、下决心的时候他有没有动过手段,嗯,不可说,不可说呀!
第24章 道国
金正隆六年,十月,辽阳府留守、曹国公完颜雍称帝,改元大定,废国主完颜亮为庶人。
十一月,大金国主完颜亮崩,群臣秘不发丧,回师南京开封府,拥太子完颜光英为帝,改元正统。
十二月,宋兵北上收复两淮之地,因金国遣使议和,不再妄动。
金国内部虽然已经分成了两派,但若是宋朝想要趁机坐收渔翁之利的话,恐怕就要迎来雷霆一击。
自完颜亮率兵南下之后就一直惶惶不可终日,甚至想出过浮海避敌、继续逃这种主意的宋帝赵构,当然不可能有勇气在被揍的边缘来回试探。
这位早年英武、晚年怂逼的宋帝,本来就不在唐无易的计划之内。
自古以来,全国的统一战争都是自北而南的,除了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捡的朱元璋同志,还没人能打破这个魔咒。
所以说,想要一统天下,先把北方的金国搞定,南方的大宋完全可以慢慢来。
金国现如今的尴尬局面,完全可以归功于唐无易这个幕后黑手。
完颜雍不是神仙,历史上的他在称帝的时候,完全不知道后面完颜亮会自己往死路上走,顶多是在完颜亮身边亲信那里做了些安排而已。
所以这个世界的完颜雍在称帝之前,就委托了唐无易帮他解决对手,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唐无易连完颜亮都能弄死,如果他想弄死留守在开封府的太子完颜光英,那就更简单了。
事实上,如果他接了完颜雍的委托后,什么事情都不做,完颜亮都能自己往死路上走,他的那些随军大臣还能自动自发地宰掉完颜光英,帮完颜雍去除后患。
可是,问题在于,凭什么呢?
他要的可不是完颜雍坐稳皇位,他只是需要金国乱起来而已。
完颜雍在位之时号称小尧舜,对金国来说,他是个很好的皇帝,他要是坐稳皇位,错过这个良机,唐无易就要再苟上几十年,甚至还要时刻担忧被卸磨杀驴的危险。
皇帝嘛,坐上皇位前后的思维方式绝对是不同的。
做皇帝前的完颜雍可能会认为能帮助他弄死完颜亮的唐无易是个可以利用的对象,是个很不错的武器,当上皇帝以后,估计他就要担心这武器啥时候也会被人利用着对他也来这么一下了。
卸磨杀驴,本身就是皇帝的天赋嘛!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唐无易就只好提前请金国乱一乱,亡一亡了。
完颜雍:我有句mmp我一定要说!
如果这个世界的全真教有搞业务评价反馈调查的话,唐无易的好评率一定会很低,还好他只接了一单,也幸好是在别的世界,主世界的唐家堡还不知道有个不肖子孙败坏唐家堡的近乎全五星好评业务毕竟没给好评差不多也已经被坑死了的名声。
完颜光英一方和完颜雍一方狗咬狗,在两方僵持的时候,作为大金法定都城的中都大兴府,外头鸽子满天飞,间或还夹杂着一些鹰隼,源源不断的消息往太虚宫里传。
山东与辽阳府相近,看到完颜雍与起义军接触的消息,唐无易整个人都乐了。
义军被招安已经成为一种套路了,声势闹得越大,招安之后,虽然会备受忌惮,但是得到的待遇也会越好。
山东那边的义军已经融汇成了一股,周边地区的义军也都在名义上听从这一股义军的差遣。
山东义军,首领为耿京,名声不大,但是他的副手就相当有名气了最起码对后世的人来说,是这样的此君姓辛,名弃疾。
赫赫有名的辛弃疾,作为一个宋朝降金的官宦之家的后代,接受了父祖的怀念故国的爱国教育,在耿京揭竿而起之后,就欣欣然地跑去帮忙了。
托辛弃疾的福,耿京起义作为他早年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知道的人不算少,耿京被叛徒出卖、辛弃疾为其复仇、起义失败的结局,也非常的清晰。
历史上怎么样唐无易管不着,但是这个世界,义军是他全真教太虚宫在背后罩着的,如果再来一出起义失败,他岂不是很丢脸?
金国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他要是再不下场,这粥就要糊了。
正统和大定这两个年号并行了不到三个月,新年刚过不久,金国内部就又出了大事。
全真道道士挑动数万信众,高喊着顺天应命,改易乾坤。体道法天,济度众生的口号,同时在大金国内发动变乱,甚至有不少一城守将摇身一变,成为全真道中坚的例子。
各路义军也都摇身一变,头系青巾,成为了全真道的道兵。
这番景象,倒颇有东汉末年,黄巾之乱的景象,不过同样是数万人造反,全真道可比太平道顺利得多。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多亏前辈做的好榜样,以史为鉴,果然很有道理。
完颜雍和完颜光英两方,都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两边都是金国皇族,一开始,是金国贵族自己的内斗,谁知道全真道会趁机蹦出来。
更可恶的是,宋朝崇道的风气这些年也将金国影响得不浅,全真道在金国的发展堪称无往不利。
在小尧舜完颜雍整顿金国全局之前,这局棋已经被玩得很零落了,如果没有完颜雍的中兴,金国虽然被完颜亮掰正到了汉化发展的正道上,但是多年女真传统的反噬能把整个金国都给烧没掉。
完颜亮死后,完颜雍虽然要收拾残局,但是旧有的顽固守旧派都已经被提前收拾干净了,局面一片大好,金国也被续命了几十年。
如果按照正常发展的话,完颜雍在完颜亮死后,很快就能走上人生巅峰了。
但是,谁让这个青黄不接的时间点太好了,而且还正巧让唐无易给赶上了呢?
而且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唐无易这个全真道贼首竟然占据了大金公认的都城中都,闹得在东京辽阳府、南京开封府登基的完颜雍、完颜光英反而更像是反贼。
大金五京十九路,各处都有全真道的宫观,再加上百姓景从,很快,辽阳府和开封府几乎就沦陷成了两座孤城。
全真的兵马能扩张得那么迅速,与由全真弟子组成的精锐兵马皆会武功,那些信众都甲器皆备、粮草供应充足不无关系。
当然,也少不了武侠世界特有的开挂。
传说中很俊的重阳道长、处章、处鸿、处明道长等等,他们都是怎么传开的名声?
当然是统帅精英道兵的时候,在斗将之时展现了自己超高的武艺了!
唐无易:不要在意,这都是基本操作,基本操作!【纯良的微笑jpg】
完颜雍and完颜光英:要脸啊喂!
辽阳府还好,乃是后世的黑龙江一带,作为龙兴之地,这地方其他的不说,机动性还真没得说,就算现在许多女真贵族已经退化了,但真的铁了心想要退走,也是没问题的。
开封府那边就很惨了,前有狼后有虎,去投奔宋朝都要担心下一秒会不会被赵构给卖个好价钱。
全真道的人毕竟都是以道士为主,而且与正一道那些允许娶妻的道士不同,全真道的道士,是要出家住庙的。
没有子嗣,先不管道国要以怎样的形式传承,在对待前朝皇室的态度上,就会显得缓和一点,毕竟还没有威胁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完颜光英又只是幼主,所以徒单太后亲自出面这也已经说明朝堂上的意见大部分已经统一了投降。
这样的做法就非常识相,所以唐无易投桃报李,送了完颜光英一个爵位归义侯。
完颜雍的处境一下子就坏起来,说实话,他很能干,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越能干的人,反而会越惨。
你前朝的人这么厉害,让我们新朝的人怎么想?
不弄死你,简直寝食难安,对不?
完颜雍率领着一帮女真贵族、大臣以及残余大军匆忙外逃。
这个时候的草原上,作为头狼的女真族入主中原还没有多少年,他们豢养的狼犬都还没有来得及开始肆意成长,就遇上了旧老板回老巢,顺带一路逃亡指不定还能遇上在西域、漠北、中亚等地区开心地殴打小朋友的契丹人建立的西辽王朝。
北国大地一扫妖氛,唐无易心情愉悦地开始准备称制建国。
金国这边风起云涌,看得宋朝是目瞪口呆。
至于某些人想让他们主动归附的幻想,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地上道国计划的唐无易表示tan90,不可能的,死了这条心吧。
道国的建立还在筹划,行政系统怎么和全真道的道士体系结为一体毕竟道国里总不可能还用儒生治国吧?这都是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建国称制留在了明年的元旦,索性只剩几个月的时间了,也不算太久。
道国这边还没建国呢,隔壁宋朝,赵构就禅位了。
这几个月的风起云涌确实把这老头子吓唬得够呛,如果南宋真的要亡了的话,他效仿他爹徽宗赵佶提前禅位,把亡国之君的名号让给儿子背的做法,这锅甩得,确实很有乃父的风范。
第25章 称制
第二年,壬午年的元旦,在寒风瑟瑟中,北国人民迎来了太上道国的建国大典。
全真道此次建国称制,国号太上道国,都城便是中都大兴府。
当然了,现在的太上道国不像金国有五个都城,因此除了大兴府保留都城身份,改称京师之外,其余城市,包括开封府在内,都降格了。
堂而皇之地立国之后,全真道在宋朝,乃至于西夏、大理等地看来,就不仅仅是势力庞大的道教组织那么简单了。
没有立国,沿用原本的宗门体系,那势力再庞大,也只是个门派而已,华夏民情在此,门派势力再庞大,民众认同度也没有国家高。
可是立国之后,全真教就不是一个门派那么简单了。
太上道国立国后,以掌教为帝,以掌教道号为年号,因而定年号为太虚。
太虚帝令人修整北宋诸帝陵寝,收敛诸帝尸骨,只从举动来看,对赵宋可谓是极为友好了。
可是仅仅是对汉人朝廷的友好,可不能让太上道国就这样举国内附,让赵宋不费吹灰之力地收复失地。
况且,赵宋境内,因为一直以来崇道的关系,道教的发展相当蓬勃,纵然道教之内有门户之别,但是这活生生的道国立在那里临安朝廷上至太上皇、皇帝,下至文武百官,对全真教的忌惮之心一直没有消去。
行军打仗讲究个出师有名,起码在士气方面有一定加成。
没有个名头强行开打也是可以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太上道国和金国不一样,金国是异族,太上道国是汉族,士气加成的可能性不高,而且南宋朝廷的战斗力一向偏弱,虽然这么多年来,他们的军队得胜比率居高不下,但是那都是守城战,对于攻击战他们一向都是不在行的。
大宋朝廷那边还在那里假装无事发生,唐无易已经定好了下一阶段的三步走计划。
大理、西夏and大宋:QAQ!
当然了,既然已经建国了,在做事之前,总得把内务先安排好了再说。
地上道国,乃是史无前例的国家,道国的皇帝是他这个掌教,也就是说,未来的掌教就是皇帝了,那不按血缘选太子的话,这皇位该怎么传承?
道士有能成亲的,也有不能成亲的,能成亲的道士是正一道的,全真道的教义,明明白白就规定了道士不能成亲。
那这道国,该如何传承下去呢?
大家都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嗣当然,侄子、外甥之类的近亲还是有可能存在的但又不可能完全避免自己的私心,因此,纯粹按血缘来的话,他们自己人就能先斗个你死我活。
该怎么解决这样的情况呢?
唐无易想到了一个类似的政权,那就是西方的梵蒂冈,或者说教皇国。
即便不少教皇、红衣主教私下里都有私生子,但是却极少出现父子相传的情况,毕竟明面上,他们是不成婚、无后代的。
即便有一些家族比如意大利的美蒂奇家族出了好几任教皇,但这几任同家族教皇之间,也不是连任的,中间隔着好些非此家族的教皇。
德高望重的红衣主教们共同选举出教皇的人选,在这样的情况下,明面上看,算是相当的公平公正了。
他又参考了一部分网络小说里的宗派体系设定,在和亲传弟子、亲传徒孙们商量了一下之后,终于定下了太上道国的皇位传承规矩。
宫观庙宇的传承,有师徒代代传承的,此即子孙庙;也有公共性质的,凡是道士都能来挂单的,这一类被称为常住,也叫做十方常住、十方丛林。
全真道收下的弟子,凡不成真传的,到了年纪就要到外立观,因为各支脉还没有完全分家,因此这些观大多都属于十方丛林体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