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莞喜欢坐在窗下,托腮看着外间夏日炎炎下的景色,等孤鹜说完后,她才回头:是陛下让你来告诉我的?
并非,是臣觉得此事与您有关,特来说与您听的。孤鹜不敢看她,垂首看着脚下的地砖。
元莞冷哼一声,随手捡了个果子砸他:少来糊弄我,你想不到这些,临安城内哪门哪户是干净的,你日日来告诉我,嘴皮子岂非都会说烂了。
孤鹜陪笑,不敢回答。
骂归骂,元莞还是会想着正经事,道:陆连枝并非是简单人,她心思敏捷,又得了县主的爵位,与布苏的通商还仰仗着陆府,她既留在京内,就不会做一闲人。
孤鹜附和道:臣觉得她似有所图。
嗯,此事我知晓了,你且退下。元莞多想了想,陆府生意上的事以前仰仗着魏国公主府,陆连枝主动与勋贵来往,以后生意上的事也无人敢使绊子了。
陆连枝所图,约莫也只有这些。
陆府的事不难,就是城防军一事还在耗着,元乔似在等着,等着最好的契机提起换易军。
易军一事听着简单,可涉及到的利益实则太广,不仅临安城内,就连地方也是。若同意下来,第一批换的是何地的地方军。
若直接换成元乔的心腹军,只怕勋贵叫嚷着不会同意,她起身翻出舆图,记得早些年先帝有言,边境军队不可动,那么就只有内陆军了。
舆图刚翻开,元乔就走来了,看见她站在舆图面前,也跟着走过去,你想到先换哪路军?
陛下以心腹军若换,只怕会适得其反。元莞提醒,想要真正掌控城防军,三年五载内难以成功。
元乔顺着她的视线去看,淡淡一笑:你如今的心思竟比为帝时还要缜密。
被你逼的。元莞毫不示弱地回了一句,转身就走,元乔拦住她:怎地又生气,既然你在想,不如我们商议下。
易军乃是大事,陛下不怕我泄露出去,令你前功尽弃?
元乔不理会她的话,伸手指着周暨所在的江南东路军,给元莞解释:此处较为平静,地方军平和,不可动。先帝在时曾调一人去潼川府路军,你可有印象?
先帝之期,元莞不过是几岁孩童,印象不深,她摇首不知。
元乔认真道:赵原性子鲁莽,与文臣不和,那年他打了一文臣,是你求情,先帝才将他从大将军之职贬去路军,保留一命他依旧记得你的恩情。
此事元莞毫无印象,但她迅速明白元乔之意:先调赵原的潼川府路军?
令他选精干将士入军,不过万余人,另外再从广南西路
这路军靠近沿海,又是边境,只怕会出事。元莞不自觉打断她的话,又道:先帝有言,边境军不可动。
她记得先帝的话。元乔抿唇一笑,不过万余人罢了。
从各地调军而来,遏制勋贵从中谋利,可千里之遥,军队入编城防军也是一件难事,各地将士心思不同,若有心人挑拨,还是会引起躁动。
另外,先调赵原的兵,兵至城外十里地,你私下去接见,日后他听不听你的,在于你了。元乔之意很简单,将赵原留给元莞,在城防军中得一席之地。
陛下胆量颇大,将我这废帝留在身边,赠以兵权,就不怕我真的日后将你拉下帝位?元莞抿唇,对她的安排不说好,也不拒绝,嘲讽的话是张口就来。
你可知你嘴巴虽坏,可说来说去不过这几句话,我都听厌了。元乔眸色温柔,同往日一样,对她的话毫不在意。
就好比天气,光打雷不下雨,她是光骂人,也不见有所动作,闲来去泛舟采莲,与外间寻常女儿家愈发相似。
元莞被她戳破心思,冷傲地哼了一声,元乔笑了笑:我说得可对?
我比不得陛下,对旁人狠也就罢了,对自己也是如此,这股狠劲可是人人都赶不上的。还有再演戏,记得让刀离你心口处远一些,留疤不好看。元莞口头上不愿示弱,逮到机会还是说上几句。
元乔脸色微变,不过在她话里听出关心之意,无奈道:我若说刺客并非是我安排,你可信?
不是你的人?元莞要走双腿不觉顿了下来,眼睛都跟着睁大了,恼道:城防军内竟有人如此胆大?
她一恼,眉眼跟着皱起,比起方才骂人更为灵动,元乔反而笑了。
元莞自知失态,被看了笑话后,添一句:陛下治下不严,这是你自己的事。
刘氏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我本想等上数日,哪想城防军内有人先动手,也好,省去诸多事宜。
元乔语气自然,就像说家常事,惹得元莞睨她一眼:可查出是谁了?
凶手是谁不重要,易军一事势在必行,刘氏就这几日了,等丧仪后再作定论。元乔注意她的神色,发觉听到刘氏就在这几日了,她的眼神还是变了变。
元乔默然叹息,目光扫了一眼殿外,并无宫人,她试着走过去,语气换作柔和:不必心有愧疚。
我没有愧疚,她于我是养母不假,可待我更多的像是奴隶。这么多年来,她对我不过是利用,想骂便骂罢了。元莞强硬道,眼神陡然变得犀利,看向元乔:你那日将我送回宫,她便把我关了起来,告诉我,为帝后需要听她的,不能有违逆的心思。我想着你说过,做好皇帝就会活着,我才答应她为帝的。
她那时小,哪里知晓皇帝的重要性,更不知傀儡、不知血统于帝位的重要性,只一心想要逃离刘氏的掌控罢了。
元乔缄默须臾,没有再逃避,见她眸子里的阴狠与恨意,心中一揪,揉揉她的脸。而后捧起她的脸,眼中闪过挣扎、愧疚、羞涩,最后在元莞冰冷的视线中屈服,轻轻碰上她的唇角。
不同于那夜浓郁的酒香,而是极为浅淡的疏冷香气,就像是夏日里池塘中莲花周遭的阵阵香,被风一吹就不见了,再轻轻凑过去,需要凑得很近,这才可以闻到。
元莞鼻尖涌动着这股香气,屏息凝神,呼吸重一些,就会吹散来之不易的香。
她忽而感到腰间多了只手,贴着她,给她依靠,就像方才的谈话,用城防军做的她的依靠。
元乔的吻如同她的性子,冷淡得很,只在唇角处轻轻一碰,旋即就松开,几息的旖旎就此散开了。
元莞恍然大悟,从唇角的温热中醒悟过来,震惊又迷茫地看着元乔,就像看着一不认识的生人。她觊觎元乔多年都不敢亲,元乔竟然不知羞耻的先亲她了。
她恼恨又愤怒,抬手就想打人。元乔却在她抬手之际,轻轻启唇:她说亲你一下,你才会知自己的心意。
这个她指的是陆连枝。那日两人的对话,元乔都听了进去,不动声色,直到今日才开口说出来。
元莞想到一词:蓄谋已久。
打不得,她就愤怒地转身,走到殿门口,想起这是自己的寝殿,旋即指着门外:出去,这是我的寝殿。
一声高呼,庭院里的宫人内侍都跟着身子一颤,不敢探首去看,忙若无人般退出庭院,也只有落霞小跑至廊下,紧张地看着两人。
今时不同往日,她屈于元乔的身份,小心地扯了扯元莞的袖口:您小声些。
元乔在殿下站了须臾,目光落在舆图上,伸手摸了摸潼川府路那块,沉吟须臾道:你早做准备。
元莞紧紧抿唇,不去理会,落霞觑了殿内一眼,不敢出声,默然退至一侧,提醒道:陛下还病着,您莫要同她置气。
殿内殿外无声,元莞咬得牙齿咯咯响,几乎想将人赶出去,病人就该占人便宜?
元乔见她气得很,不好再留下去,吩咐落霞去办些清热去火的羹汤来,方跨过门槛,殿门就砰地一声关了起来。
落霞吓得脸色发白,替元莞辩驳道:她脸色通红,好像中了暑热,您莫与她计较。
中了暑热啊。元乔意味深长地道一句,外间天气比殿内热,她好像也中了暑热。
作者有话要说:
陆连枝:果然用我的套路,可耻!
第69章 放肆
中了暑热的人, 喝些羹汤就好,落霞用莲子熬些羹汤,给元乔送去一盏, 自己端着一盏给元莞。
殿内的人依旧站在舆图前, 目光紧紧凝在潼川府路上, 时间过去太久, 她当真毫无印象, 但元乔既然提起,就必然有这件事了。
思忖无果, 她唯有令人去查赵原的过往, 知己知彼才可。
赵原的事想通后,脑海里浮现元乔亲她的事,废帝近三年来,元乔的心性似有所变,难不成被她吓出来了?
可那日里元乔被她吓得拒绝都忘了,今日反来招惹她,胆子变大了?
元乔的心思比易军一事还要难以猜测,不过今日便宜她了。摸摸自己的嘴巴, 自觉不能吃哑巴亏, 必要讨回来。
只是如何讨回来, 还需细细想清楚。
落霞入内就见到冥思苦想的人, 将熬好的莲子羹递给她,担忧地开口:近日里外间热得厉害,您身子不好就待在殿里, 中了暑热也不好受。
她嘀嘀咕咕地开口, 元莞也习惯了,端起莲子羹就喝了。心事重重的模样, 令落霞担忧,她接回空碗,问起白日的事情。
元莞倒没有太多羞涩,只是觉得气愤,被元乔占便宜的气愤,思来想去只回道:她欺负我。
欺负?落霞眼皮子一跳:她、她打你了?
那倒没有。元莞摆摆手,元乔弱不禁风的模样,就算动手约莫也打不过她。
落霞拍了拍胸口,或许是被太后吓怕了,听到欺负两字就以为她挨打了,放心道:您没有发觉陛下性子变了些,以前动不动就冷眼吓人,现在您就算骂她,她也不会皱眉。
这些是实话,近三年来,元莞大多时候不是摆脸色,就是口出恶语,起初元乔沉默以对,现在还会笑一笑,显然没有放在心上。
元莞也分不清自己的情绪,废帝一事,元乔急功近利,却也没有错,本就血缘不正,怨不得旁人。落霞所言也是事实,元乔对她耐心愈发足了。
从之前碰一碰都觉得羞耻的人,如今竟主动吻她,如此大的变化,亦让她心动。
她沉默不语,落霞还在嘀咕:我觉得陛下性子好了很多,您放下了吗?若是放下了,就不要同她置气了,她是皇帝,若真的惹怒了她,遭罪的还是您
遭罪?元莞这倒不怕,她虽说是废帝,还未曾到卑微如蝼蚁之地,她心里有许多话,不知从何说起,最后看向落霞:你觉得她好吗?
落霞认真想了想:以前挺凶的,现在不凶了,也不知道为何,您对她不好,她还愿意来看您。虽说废帝的事,是她对不起您,可在宫里就没有对不起这一说法,她不像是皇帝
她像什么?元莞追问。
像是在讨好你,直至今日,我都不明白她为何要讨好你。落霞不解,外面那么多的传言,都道陛下冷酷无情,利用摄政之权夺去帝位,若真的这样,何必矮下姿态来哄元莞。
她有些看不清陛下的心思,着实奇怪,想也想不通透。
落霞沉浸在陛下为何改变性子这一件事里,元莞伸手拍拍她的肩膀,道:你还是去看看今晚吃些什么,若有喜欢的,你就多吃些。
对于落霞憨厚的性子,她觉得很好,也不想周遭的人都功于心计,还是像她这般心思简单为好。
元莞还是高估元乔的性子了,那日将人赶走后,就几日没有来寻她,反听到皇帝开朝的消息。
开朝第一日就雷厉风行地处置了城防军内几位权高的指挥使,一时间竟无人敢求情,稍有露出意向的朝臣都被周遭的臣僚劝住,行刺之事历来都是大事,证据又在,随意求情,就会成为一党。
且看今日外间执刀而立的禁军,肃穆凶狠,聪明者都不敢露头,外间禁军的刀可不是木头做的。
朝会至黄昏时才散,群臣早就疲惫不堪,皇帝似是精神很好,吩咐退朝后,还留下几名重臣商议城防军几位指挥使的任职。
元莞在宫里听了一耳朵,对于这样的结果也未曾惊讶,元乔所谋,才只见一星半点罢了,接下来才是最重要的时刻。
就看城防营是否安静如初,听从皇帝的任免,勋贵是否甘愿放弃手中的兵权,若都是省油的灯,易军之事只怕不会进行。
一旦触及勋贵的利益,事情就会变得极为复杂。他们习惯在城防营中谋利,习惯手握兵队,猝不及防地被卸权,肯定会闹的。
元莞忽而明白,易军是无奈之举,勋贵不会让皇帝的人进入城防军,皇帝也不会任由勋贵继续把持城防军,易军是使得两方达到平衡的办法。
就看易军如何易了。
元莞将事情想得通透,赵原的底细也查得清楚了,只等他来京。
反是元乔颇是疲惫,不待天黑,就歇下了,她去兴师问罪,吃了闭门羹。若竹不敢拦她,放人进入寝殿。
天色才刚擦黑,寝殿很大,进去就看不清光线,若竹给她一盏灯,觑一眼,默默退出去。
殿内光线暗,元莞走到内寝,将灯都点燃,榻上的人动了动,休憩个把时辰后,精神恢复得很好,见到不请自来的人,没来由地笑了:你怎地来了?
兴师问罪。元莞言简意赅,将榻前的灯也点亮了,刺得元乔又闭上眼睛,憔悴的容颜更显得虚弱。
伤势未愈又与一帮老狐狸斗了整日,男子都该撑不住了,她将灯火点燃后,就走近元乔:你伤好了吗?
元乔有了前车之鉴,下意识就往榻内退去,神色中多了几分紧张。元莞见不得她故作姿态,大胆伸手去摸瘦了很多的脸颊:你亲我之际,就没有想过我会报复你?
元莞哪里是大度的人,被占了便宜,得到机会就会报复回去,今日就是最好的机会,她索性在榻沿坐下,就这般目不转睛地望着元乔。
元乔羞涩,下意识就要去喊若竹,元莞一把捂住她的嘴巴:她不在外间,陛下有吩咐可同我说的。
恍惚间,元乔好似又看到那个放肆而不知礼数的元莞,她屏住呼吸,迟疑地看看着元莞,淡淡清香是熟悉中的味道,她不敢出声,元莞却怒目瞪着她。
几日过去了,竟还没有消气,大事都可放得下,偏偏计较这些小事。
恋耽美
并非,是臣觉得此事与您有关,特来说与您听的。孤鹜不敢看她,垂首看着脚下的地砖。
元莞冷哼一声,随手捡了个果子砸他:少来糊弄我,你想不到这些,临安城内哪门哪户是干净的,你日日来告诉我,嘴皮子岂非都会说烂了。
孤鹜陪笑,不敢回答。
骂归骂,元莞还是会想着正经事,道:陆连枝并非是简单人,她心思敏捷,又得了县主的爵位,与布苏的通商还仰仗着陆府,她既留在京内,就不会做一闲人。
孤鹜附和道:臣觉得她似有所图。
嗯,此事我知晓了,你且退下。元莞多想了想,陆府生意上的事以前仰仗着魏国公主府,陆连枝主动与勋贵来往,以后生意上的事也无人敢使绊子了。
陆连枝所图,约莫也只有这些。
陆府的事不难,就是城防军一事还在耗着,元乔似在等着,等着最好的契机提起换易军。
易军一事听着简单,可涉及到的利益实则太广,不仅临安城内,就连地方也是。若同意下来,第一批换的是何地的地方军。
若直接换成元乔的心腹军,只怕勋贵叫嚷着不会同意,她起身翻出舆图,记得早些年先帝有言,边境军队不可动,那么就只有内陆军了。
舆图刚翻开,元乔就走来了,看见她站在舆图面前,也跟着走过去,你想到先换哪路军?
陛下以心腹军若换,只怕会适得其反。元莞提醒,想要真正掌控城防军,三年五载内难以成功。
元乔顺着她的视线去看,淡淡一笑:你如今的心思竟比为帝时还要缜密。
被你逼的。元莞毫不示弱地回了一句,转身就走,元乔拦住她:怎地又生气,既然你在想,不如我们商议下。
易军乃是大事,陛下不怕我泄露出去,令你前功尽弃?
元乔不理会她的话,伸手指着周暨所在的江南东路军,给元莞解释:此处较为平静,地方军平和,不可动。先帝在时曾调一人去潼川府路军,你可有印象?
先帝之期,元莞不过是几岁孩童,印象不深,她摇首不知。
元乔认真道:赵原性子鲁莽,与文臣不和,那年他打了一文臣,是你求情,先帝才将他从大将军之职贬去路军,保留一命他依旧记得你的恩情。
此事元莞毫无印象,但她迅速明白元乔之意:先调赵原的潼川府路军?
令他选精干将士入军,不过万余人,另外再从广南西路
这路军靠近沿海,又是边境,只怕会出事。元莞不自觉打断她的话,又道:先帝有言,边境军不可动。
她记得先帝的话。元乔抿唇一笑,不过万余人罢了。
从各地调军而来,遏制勋贵从中谋利,可千里之遥,军队入编城防军也是一件难事,各地将士心思不同,若有心人挑拨,还是会引起躁动。
另外,先调赵原的兵,兵至城外十里地,你私下去接见,日后他听不听你的,在于你了。元乔之意很简单,将赵原留给元莞,在城防军中得一席之地。
陛下胆量颇大,将我这废帝留在身边,赠以兵权,就不怕我真的日后将你拉下帝位?元莞抿唇,对她的安排不说好,也不拒绝,嘲讽的话是张口就来。
你可知你嘴巴虽坏,可说来说去不过这几句话,我都听厌了。元乔眸色温柔,同往日一样,对她的话毫不在意。
就好比天气,光打雷不下雨,她是光骂人,也不见有所动作,闲来去泛舟采莲,与外间寻常女儿家愈发相似。
元莞被她戳破心思,冷傲地哼了一声,元乔笑了笑:我说得可对?
我比不得陛下,对旁人狠也就罢了,对自己也是如此,这股狠劲可是人人都赶不上的。还有再演戏,记得让刀离你心口处远一些,留疤不好看。元莞口头上不愿示弱,逮到机会还是说上几句。
元乔脸色微变,不过在她话里听出关心之意,无奈道:我若说刺客并非是我安排,你可信?
不是你的人?元莞要走双腿不觉顿了下来,眼睛都跟着睁大了,恼道:城防军内竟有人如此胆大?
她一恼,眉眼跟着皱起,比起方才骂人更为灵动,元乔反而笑了。
元莞自知失态,被看了笑话后,添一句:陛下治下不严,这是你自己的事。
刘氏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我本想等上数日,哪想城防军内有人先动手,也好,省去诸多事宜。
元乔语气自然,就像说家常事,惹得元莞睨她一眼:可查出是谁了?
凶手是谁不重要,易军一事势在必行,刘氏就这几日了,等丧仪后再作定论。元乔注意她的神色,发觉听到刘氏就在这几日了,她的眼神还是变了变。
元乔默然叹息,目光扫了一眼殿外,并无宫人,她试着走过去,语气换作柔和:不必心有愧疚。
我没有愧疚,她于我是养母不假,可待我更多的像是奴隶。这么多年来,她对我不过是利用,想骂便骂罢了。元莞强硬道,眼神陡然变得犀利,看向元乔:你那日将我送回宫,她便把我关了起来,告诉我,为帝后需要听她的,不能有违逆的心思。我想着你说过,做好皇帝就会活着,我才答应她为帝的。
她那时小,哪里知晓皇帝的重要性,更不知傀儡、不知血统于帝位的重要性,只一心想要逃离刘氏的掌控罢了。
元乔缄默须臾,没有再逃避,见她眸子里的阴狠与恨意,心中一揪,揉揉她的脸。而后捧起她的脸,眼中闪过挣扎、愧疚、羞涩,最后在元莞冰冷的视线中屈服,轻轻碰上她的唇角。
不同于那夜浓郁的酒香,而是极为浅淡的疏冷香气,就像是夏日里池塘中莲花周遭的阵阵香,被风一吹就不见了,再轻轻凑过去,需要凑得很近,这才可以闻到。
元莞鼻尖涌动着这股香气,屏息凝神,呼吸重一些,就会吹散来之不易的香。
她忽而感到腰间多了只手,贴着她,给她依靠,就像方才的谈话,用城防军做的她的依靠。
元乔的吻如同她的性子,冷淡得很,只在唇角处轻轻一碰,旋即就松开,几息的旖旎就此散开了。
元莞恍然大悟,从唇角的温热中醒悟过来,震惊又迷茫地看着元乔,就像看着一不认识的生人。她觊觎元乔多年都不敢亲,元乔竟然不知羞耻的先亲她了。
她恼恨又愤怒,抬手就想打人。元乔却在她抬手之际,轻轻启唇:她说亲你一下,你才会知自己的心意。
这个她指的是陆连枝。那日两人的对话,元乔都听了进去,不动声色,直到今日才开口说出来。
元莞想到一词:蓄谋已久。
打不得,她就愤怒地转身,走到殿门口,想起这是自己的寝殿,旋即指着门外:出去,这是我的寝殿。
一声高呼,庭院里的宫人内侍都跟着身子一颤,不敢探首去看,忙若无人般退出庭院,也只有落霞小跑至廊下,紧张地看着两人。
今时不同往日,她屈于元乔的身份,小心地扯了扯元莞的袖口:您小声些。
元乔在殿下站了须臾,目光落在舆图上,伸手摸了摸潼川府路那块,沉吟须臾道:你早做准备。
元莞紧紧抿唇,不去理会,落霞觑了殿内一眼,不敢出声,默然退至一侧,提醒道:陛下还病着,您莫要同她置气。
殿内殿外无声,元莞咬得牙齿咯咯响,几乎想将人赶出去,病人就该占人便宜?
元乔见她气得很,不好再留下去,吩咐落霞去办些清热去火的羹汤来,方跨过门槛,殿门就砰地一声关了起来。
落霞吓得脸色发白,替元莞辩驳道:她脸色通红,好像中了暑热,您莫与她计较。
中了暑热啊。元乔意味深长地道一句,外间天气比殿内热,她好像也中了暑热。
作者有话要说:
陆连枝:果然用我的套路,可耻!
第69章 放肆
中了暑热的人, 喝些羹汤就好,落霞用莲子熬些羹汤,给元乔送去一盏, 自己端着一盏给元莞。
殿内的人依旧站在舆图前, 目光紧紧凝在潼川府路上, 时间过去太久, 她当真毫无印象, 但元乔既然提起,就必然有这件事了。
思忖无果, 她唯有令人去查赵原的过往, 知己知彼才可。
赵原的事想通后,脑海里浮现元乔亲她的事,废帝近三年来,元乔的心性似有所变,难不成被她吓出来了?
可那日里元乔被她吓得拒绝都忘了,今日反来招惹她,胆子变大了?
元乔的心思比易军一事还要难以猜测,不过今日便宜她了。摸摸自己的嘴巴, 自觉不能吃哑巴亏, 必要讨回来。
只是如何讨回来, 还需细细想清楚。
落霞入内就见到冥思苦想的人, 将熬好的莲子羹递给她,担忧地开口:近日里外间热得厉害,您身子不好就待在殿里, 中了暑热也不好受。
她嘀嘀咕咕地开口, 元莞也习惯了,端起莲子羹就喝了。心事重重的模样, 令落霞担忧,她接回空碗,问起白日的事情。
元莞倒没有太多羞涩,只是觉得气愤,被元乔占便宜的气愤,思来想去只回道:她欺负我。
欺负?落霞眼皮子一跳:她、她打你了?
那倒没有。元莞摆摆手,元乔弱不禁风的模样,就算动手约莫也打不过她。
落霞拍了拍胸口,或许是被太后吓怕了,听到欺负两字就以为她挨打了,放心道:您没有发觉陛下性子变了些,以前动不动就冷眼吓人,现在您就算骂她,她也不会皱眉。
这些是实话,近三年来,元莞大多时候不是摆脸色,就是口出恶语,起初元乔沉默以对,现在还会笑一笑,显然没有放在心上。
元莞也分不清自己的情绪,废帝一事,元乔急功近利,却也没有错,本就血缘不正,怨不得旁人。落霞所言也是事实,元乔对她耐心愈发足了。
从之前碰一碰都觉得羞耻的人,如今竟主动吻她,如此大的变化,亦让她心动。
她沉默不语,落霞还在嘀咕:我觉得陛下性子好了很多,您放下了吗?若是放下了,就不要同她置气了,她是皇帝,若真的惹怒了她,遭罪的还是您
遭罪?元莞这倒不怕,她虽说是废帝,还未曾到卑微如蝼蚁之地,她心里有许多话,不知从何说起,最后看向落霞:你觉得她好吗?
落霞认真想了想:以前挺凶的,现在不凶了,也不知道为何,您对她不好,她还愿意来看您。虽说废帝的事,是她对不起您,可在宫里就没有对不起这一说法,她不像是皇帝
她像什么?元莞追问。
像是在讨好你,直至今日,我都不明白她为何要讨好你。落霞不解,外面那么多的传言,都道陛下冷酷无情,利用摄政之权夺去帝位,若真的这样,何必矮下姿态来哄元莞。
她有些看不清陛下的心思,着实奇怪,想也想不通透。
落霞沉浸在陛下为何改变性子这一件事里,元莞伸手拍拍她的肩膀,道:你还是去看看今晚吃些什么,若有喜欢的,你就多吃些。
对于落霞憨厚的性子,她觉得很好,也不想周遭的人都功于心计,还是像她这般心思简单为好。
元莞还是高估元乔的性子了,那日将人赶走后,就几日没有来寻她,反听到皇帝开朝的消息。
开朝第一日就雷厉风行地处置了城防军内几位权高的指挥使,一时间竟无人敢求情,稍有露出意向的朝臣都被周遭的臣僚劝住,行刺之事历来都是大事,证据又在,随意求情,就会成为一党。
且看今日外间执刀而立的禁军,肃穆凶狠,聪明者都不敢露头,外间禁军的刀可不是木头做的。
朝会至黄昏时才散,群臣早就疲惫不堪,皇帝似是精神很好,吩咐退朝后,还留下几名重臣商议城防军几位指挥使的任职。
元莞在宫里听了一耳朵,对于这样的结果也未曾惊讶,元乔所谋,才只见一星半点罢了,接下来才是最重要的时刻。
就看城防营是否安静如初,听从皇帝的任免,勋贵是否甘愿放弃手中的兵权,若都是省油的灯,易军之事只怕不会进行。
一旦触及勋贵的利益,事情就会变得极为复杂。他们习惯在城防营中谋利,习惯手握兵队,猝不及防地被卸权,肯定会闹的。
元莞忽而明白,易军是无奈之举,勋贵不会让皇帝的人进入城防军,皇帝也不会任由勋贵继续把持城防军,易军是使得两方达到平衡的办法。
就看易军如何易了。
元莞将事情想得通透,赵原的底细也查得清楚了,只等他来京。
反是元乔颇是疲惫,不待天黑,就歇下了,她去兴师问罪,吃了闭门羹。若竹不敢拦她,放人进入寝殿。
天色才刚擦黑,寝殿很大,进去就看不清光线,若竹给她一盏灯,觑一眼,默默退出去。
殿内光线暗,元莞走到内寝,将灯都点燃,榻上的人动了动,休憩个把时辰后,精神恢复得很好,见到不请自来的人,没来由地笑了:你怎地来了?
兴师问罪。元莞言简意赅,将榻前的灯也点亮了,刺得元乔又闭上眼睛,憔悴的容颜更显得虚弱。
伤势未愈又与一帮老狐狸斗了整日,男子都该撑不住了,她将灯火点燃后,就走近元乔:你伤好了吗?
元乔有了前车之鉴,下意识就往榻内退去,神色中多了几分紧张。元莞见不得她故作姿态,大胆伸手去摸瘦了很多的脸颊:你亲我之际,就没有想过我会报复你?
元莞哪里是大度的人,被占了便宜,得到机会就会报复回去,今日就是最好的机会,她索性在榻沿坐下,就这般目不转睛地望着元乔。
元乔羞涩,下意识就要去喊若竹,元莞一把捂住她的嘴巴:她不在外间,陛下有吩咐可同我说的。
恍惚间,元乔好似又看到那个放肆而不知礼数的元莞,她屏住呼吸,迟疑地看看着元莞,淡淡清香是熟悉中的味道,她不敢出声,元莞却怒目瞪着她。
几日过去了,竟还没有消气,大事都可放得下,偏偏计较这些小事。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