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不信你。元莞直言拒绝,想起近日的憋屈,脸色涨得通红,贝齿轻咬,在唇角上留下浅淡的痕迹,故作凶狠:再有下次,朕不会再听你的。
狠话说得好,到时未必会实行。
元乔揖礼离开,想起元莞起伏不定的心情,故作凶狠又紧张不安的神色,心中莫名暖了不少,她确实很可爱、也很有趣。
撇开皇帝的身份,元莞作为女儿家,憨态可掬四字也算贴切,傻得可爱,于政事上又极聪慧,这样反差的年少人,让她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抉择。
无理取闹一阵后,元莞在殿内也沉静下来,觉得心中憋闷,领着人去殿外走走。
快要过冬了,天气越来越冷,她站在园囿中,深吸一口气,想起今日元乔穿得单薄,大概顾不上这些小事。公主府内也是冷清,婢女伺候得大不尽心。
闲暇无事,她去私库里翻了些冬日里棉衣所用的料子,都是皮毛,好像挺保暖的,令人做成狐裘,到时给元乔送去。
小事过后,她又成了日理万机的皇帝,发觉元乔行事还是没有改变,气得她几乎想要入府去问问她到底是何意思。
恼过之后,元乔令人送了一对傀儡娃娃入宫。
元莞看着一对娃娃,也不知是何意,一旁的落霞叹道:这两只似是一对,做工不好,您看脸大腿短,不好看。
傀儡娃娃大多做的精致,若是身体不协调,就没办法用丝线控制,元乔送来的没有丝线,想必扣上丝线,也是没有调动四肢与脑袋的。
元莞怪道:要送就该送好的,怎地送两只做工如此粗糙的?她扭动四肢处的关节,都是可以活动的,她看到粗制滥造的傀儡娃娃,不屑一顾,嫌弃道:她惯会糊弄我。
口中嫌弃着,眼光却不舍挪开,细细看了看,同落霞抱怨道:怎地这么丑,你看眼睛都不对,鼻子也高了些,衣裳也是破旧的,公主府缺了衣裳不成。
白皙的指尖在傀儡身上捏个不停,最后捏着下颚,嫌弃又抱怨:你大概是朕见过最丑的傀儡娃娃。
落霞唇角抽了抽,劝道:奴婢给您收起来吧,看着也碍眼。大长公主送的又不能扔,陛下又不喜欢,那就藏起来,放置在角落里落灰。
朕、朕自己收起来。元莞脸色一红,拂开落霞伸过来的手,自己将嫌弃得一无是处的傀儡娃娃放入锦盒中,在落霞不明的视线里藏入榻内的暗格。
落霞不明白,不喜欢为何还藏起来?
元莞也不给她解释,得了元乔的东西后,想着给她送什么好,礼尚往来才是道理。她去私库里找了许久,也未曾见到合适的,无奈问落霞:你说大长公主这般的人喜欢什么?
她、她应该什么都不喜欢。落霞支吾一句,大长公主这般高洁如玉、修身若竹的女子,应该对珍品一类的不喜欢,作为女子,也未曾见她对什么饰物偏爱过,好似芸芸众生都入不得她的眼。
这么多年来,除去大长公主给陛下送过几坛酒外她灵机一动,道:大长公主喜欢酒?陛下的菊花酒还是她送来的,可见她对酒尚有偏爱。
若不偏爱,怎会亲自去酿。
酒?元莞不大相信,平日里也不见她饮酒,怎会偏爱这个,她步至窗下,殿前几株菊花开得昳丽,花瓣也很大,她不会酿酒,再者元乔的菊花酒必然酒味很好,她怎可班门弄斧。
她不应,便去酒库中寻了几坛葡萄酒,吩咐落霞去送,一面叮嘱她:你看清楚大长公主收酒时的神情。
落霞好奇道:如何看?大长公主整日里都是冷冰冰的,如何能看得出她的神情,这事不大好办。
你就看她可笑了。元莞随意道。
落霞抿了抿嘴巴,不大可能,她还是领着人去送礼了。
那厢的元乔并不在府上,在吩咐人将傀儡娃娃送去陛下处,自己同陈砚出宫去了城北。
城北多是百姓聚集,元氏沦为庶民的子弟亦在此处,旧日府邸变卖,只得来此处随意择一地居住。
陈砚事先安排得很妥当,无人会察觉,马车停在破旧的府门面前,陈砚敲了三下门,就有人出来迎接。
来人是个十五六岁的清秀少年,见到陈砚后,俯身请人进去,又见马车上的元乔,先是诧异,而后想到陈砚不俗的身份,就明白过来,一同将人请进去。
院内墙壁破旧,梧桐树高耸入云,望不见顶,大概有些年头了,地上种植些许蔬菜,打理得井井有条。
元乔踱步看过,少年则一路跟随,屏住呼吸,见她目光落在蔬菜上,也不再拘谨,默然跟着。
府里仅你一人?元乔目光深邃,并未向少年投去一丝目光,他与元莞差不多大,看到他稚气的面孔,总会想起元莞,索性便不去看了。
少年揖礼道:家母前年去世,就留我一人。
声音清润,态度中规中矩,元乔对他尚算满意,孤身一人,才是最符合新帝的人选。看过一阵后,问了几句所学,少年对答如流。
元乔颔首,也未再说什么,吩咐人好生守着此地,带着陈砚回府而去。
落霞在公主府里等候许久,眼见着日头西去,大长公主未归,心中急躁,等不及的时候,元乔回府了。
元乔见到落霞也没有诧异,见到身后内侍手中的酒坛就明白过来,皇帝给她送了回礼。
礼收下后,她淡淡一笑,吩咐人好生送落霞出府。落霞不仅要送礼,还要观察大长公主的神情,飞快地抬头瞧了一眼,大长公主唇角弯起浅淡的弧度。
大长公主笑了,她长叹一口气,回去可复命了。
收下葡萄酒的元乔笑意敛不去,让人将酒好生收好了,回身去新造的院子里走动。院子里多一架秋千,是婢女按照女儿家的喜好来的,葡萄架也是有的,夏日纳凉也是不错。
她只在院里站了站,匆匆扫了一眼,就回书房而去。
回殿复命的落霞将大长公主的神情都说了,皇帝自然笑了,她笑了证明就很喜欢。
入夜后,她一人躺在榻上,摸到那方匣子,翻身将傀儡娃娃取了出来,放在枕畔一侧,一同入睡。
平静几日后,查探陈砚的孤鹜回来复命,给皇帝又添了一抹疑惑:陈砚去了城北一府邸,臣查不出府内住的是何人,大长公主也去过,待了一盏茶时间就离开了,府内好似是位与陛下差不多大的少年人。
少年人?元莞不明白了,元乔兴师动众地去城北见一男子做什么,难不成给她择婿?不过择婿是在朝堂上选,不会去民间找,她否认自己荒唐的想法。
她嘱咐陈砚:查清那人是谁,查不出就将人捉来,朕见见他。
陛下总爱干半路抓人之事,孤鹜这次也觉得该将人抓来问问,免得遗漏,大长公主查不出,就从少年处查。
****
待到初冬之际,临安城内下了场雨,早朝之际,朝臣身上或多或少都染了些冬雨,入廊下擦干后才进殿。
苏闻身子湿了大半,拿了帕子去擦,见到大长公主站于廊下,目视朦胧的冬雨。
再见大兴殿外站了不少身穿蓑衣的禁军,大兴殿外是侍卫司,亦可算是大长公主掌控,前些时日他谏议皇帝将殿外禁军换成殿前司,也不晓得陛下有没有听进去,看来今日再劝劝为好。
他朝着元乔行了一礼,元乔颔首应对,两人对视一眼后,他俯身入内。
入殿后,魏律同臣僚搭话,他几步过去,拉着魏律的袖口,将人拽至一侧,俯耳道:你可曾感觉今日哪里不对,殿外的禁军与从前不同。
哪里不同?魏律没有听明白,走到门口处看了一眼,冬雨不绝,水汽蒸腾下,禁军持刀而立,与往常一样,并无哪里有改变。
他走回殿,小声同苏闻道:你多心了,侍卫司是大长公主所掌控,你怕甚。
作者有话要说:
魏律、苏闻:圆碗带不动了,心累。
今晚9点还有一更,今天30个晋江币都交易!
第46章 废帝
两人低语一番, 其他人踱步过来,两位宰执在说什么?
苏闻与魏律对视一番,后者朗朗一笑, 指着外间的冬雨:我在想这场雨下得好, 于庄稼有益处啊。
对, 百姓也轻松不少。苏闻附和一句, 同魏律一道站回原位。
须臾后, 大长公主也走进,苏闻望她一眼, 魏律拿笏板戳了戳他, 努努嘴,这才安静下来。
朝臣等候半晌,孤鹜匆忙而来,冲着众人揖礼:陛下病了,今日无法起身,劳烦各位大人走一趟,今日免朝。
苏闻狐疑更甚,就连魏律也受他影响, 走至孤鹜面前:陛下身子如何了?
孤鹜道:昨夜陡然起风, 陛下染了风寒, 并无大恙。
魏律这才放心, 与同僚一道出殿而去。落后半步的元乔转道去了福宁殿,至殿外就听到一阵咳嗽声。
冬雨寒凉,昨夜的风迅疾, 元莞本就身子不好, 染风寒也不算奇怪的事。落霞出殿匆匆迎她,请她至殿内:殿下, 外间凉,陛下请您入内说话。
元乔一阵恍惚,那阵咳嗽声忽而又不见了,她抬脚入内,元莞一身素白的单衣靠在榻上,见她扬首笑了笑,大长公主来得很早。
她如往常一般,坦然而笑,笑过又俯首咳嗽两声,添一句道:大长公主还是止步为好,免得过了病气。
元乔并没有听她话,反而走得更近些,在榻前站定,见她脸色白得厉害,担忧道:陛下昨夜去了何处,怎地染了风寒?
昨夜开窗赏景,清晨醒来就有些头疼。元莞低眸,避开她的视线,像做错事的孩子一般,羞于抬首。
元乔也不问了,伸手触及她的额头,冰冰凉凉,没有发热,微微放下心来,陛下贪凉了。
嗯。元莞乖乖应了一声,眉眼弯弯,淡去几分病气,示意她坐下,道:朝臣如何?
陛下染恙,他们各回府衙,不会有差池,你且安心养病。元乔也并未坐,目光落在她手畔的奏疏上,叮嘱道:陛下病了,还是莫要过问政事,早日养好身体。
元莞唇角抿了抿,望着元乔温和的容颜略有几分迷糊,点了点头:听大长公主的。
皇帝的眸色水润,病中带着几分乖巧,话语里对元乔也多了几分依赖。元乔将她手畔的奏疏都拿开,递给落霞,而后扶着她躺下,这才离去。
元乔一走,元莞就睁开眼睛,望着福宁殿的上空,眼神添了几丝空洞,觉得一阵疲倦,合眼睡了过去。
皇帝染恙,政事都落于元乔处,她身子本就不好,每次一病,总得好几日休养,元乔偶尔过来探望,苏闻等朝臣亦是如此。
冬雨连绵,雨势不大,却也未曾间断过,皇帝免朝几日后,终究耐不住性子,恢复早朝。
冬日里天色亮得晚,元乔起榻之际,天色还是漆黑的,她推窗而望,又下起小雨,雨丝斜入廊下,打湿了地面。
光色朦胧,又是阴雨天气,更加看不清十步外的景。元乔近日里睡得不好,时常半夜梦醒,醒后再无睡意。
廊下传入匆匆脚步声,陈砚急切步近,低声道:殿下,元淮小公子不见了。院子昨夜被人放火,一片混乱,他的人也不知去向。
不知去向?元乔难以掩饰震惊,人是她辛苦找来的,关键时刻不见了,后事又该如何,她吩咐道:你命人去找,莫要声张。
陈砚道:臣已着人去找,只是今日之事?
照旧。元乔语气低沉。
陈砚领命退下去。
雨下了会儿,就停了,今日上朝的朝臣衣襟都是干净的,神清气爽,朝臣聚集谈话,三三两两。元乔入内后,魏律走近,笑道:大长公主今日晚了些,路上有事耽搁了?
无事,陛下还未曾来,便不算晚。元乔淡淡一笑,话音未落,宫人簇拥着皇帝过来了。
元莞风寒未愈,脚步虚浮,无人敢抬首看她,也就未曾在意她的苍白的脸色。落座后,朝臣议事,她的视线始终落在元乔身上。
元乔察觉,抬眸回视,元莞不甘示弱,瞪她一眼,而后才撇开视线,元乔不明所以,想起元淮的失踪,心中咯噔一下,下意识觉得哪里不妥。
她谨慎而敏锐,遇到大事,更是谨慎又谨慎,今日之事安排,更是筹谋到每处细节都再三斟酌,可被元莞一瞪后,心里就开始忐忑。
今日所为,不过是揭开真相,并不会择立新帝,元淮在与不在,并不影响大局,她微微放心,不过片刻,内侍道太后凤驾过来了。
她阖眸凝神,身旁的苏闻魏律等人早是闻声而变,都齐齐看向皇帝。皇帝也是不明,只起身去迎,路过元乔处,她微微顿步,低声道:昨夜大火,元淮葬身火海了。
元乔猛地一震,元莞的身影从她眼前掠过,太后的身影闯入眼帘,群臣跪地行礼,唯独她一人站着。
太后拂开皇帝的手,不愿被她搀扶,径直走进。元莞的手顿在空中,望着她的背影,无声一笑,外间的雨又在下了。
按照规制,太后不该来大兴殿,但她来了,朝臣敢怒不敢言,苏闻面色不好,起身时发觉皇帝步子缓慢,面上病气很明显,他不由心生担忧。
太后入内后,先歉疚自己入大兴殿,违背祖制,而后道:今日而来,是为一桩大事。
元莞冷笑,元乔神色沉凝,骑虎难下,已然难以挽回局面了。反是苏闻等人,认真等着太后的后话。
太后依旧愧疚,高声道:其实陛下并非先帝血脉。
满殿哗然,苏闻等人眼睛睁大了,纵在朝堂上沉浮多年,遇无数大事也不由得惊在当下,忙揖礼道:太后是否弄错了?
我是陛下母亲,生养她之人,如何会弄错。当年之事,我已与大长公主说过,她命人反复查探,事情已然很明了。太后叹息,将矛头引向元乔,余光扫过元莞麻木的神色,心中多少有些畅快。
元莞顺她的意思,质问元乔:不知大长公主何时查的,查的如何,要废帝吗?
废帝二字如惊雷在殿上空炸开,朝臣半是不解,皇帝与大长公主之间愈发和睦,怎地到了废帝的地步。多年前的事,谁说得清楚,倒像是太后与大长公主合谋将皇帝拉下皇位。
元乔扫了一眼得意的太后,挥手示意陈砚将人带来。
恋耽美
狠话说得好,到时未必会实行。
元乔揖礼离开,想起元莞起伏不定的心情,故作凶狠又紧张不安的神色,心中莫名暖了不少,她确实很可爱、也很有趣。
撇开皇帝的身份,元莞作为女儿家,憨态可掬四字也算贴切,傻得可爱,于政事上又极聪慧,这样反差的年少人,让她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抉择。
无理取闹一阵后,元莞在殿内也沉静下来,觉得心中憋闷,领着人去殿外走走。
快要过冬了,天气越来越冷,她站在园囿中,深吸一口气,想起今日元乔穿得单薄,大概顾不上这些小事。公主府内也是冷清,婢女伺候得大不尽心。
闲暇无事,她去私库里翻了些冬日里棉衣所用的料子,都是皮毛,好像挺保暖的,令人做成狐裘,到时给元乔送去。
小事过后,她又成了日理万机的皇帝,发觉元乔行事还是没有改变,气得她几乎想要入府去问问她到底是何意思。
恼过之后,元乔令人送了一对傀儡娃娃入宫。
元莞看着一对娃娃,也不知是何意,一旁的落霞叹道:这两只似是一对,做工不好,您看脸大腿短,不好看。
傀儡娃娃大多做的精致,若是身体不协调,就没办法用丝线控制,元乔送来的没有丝线,想必扣上丝线,也是没有调动四肢与脑袋的。
元莞怪道:要送就该送好的,怎地送两只做工如此粗糙的?她扭动四肢处的关节,都是可以活动的,她看到粗制滥造的傀儡娃娃,不屑一顾,嫌弃道:她惯会糊弄我。
口中嫌弃着,眼光却不舍挪开,细细看了看,同落霞抱怨道:怎地这么丑,你看眼睛都不对,鼻子也高了些,衣裳也是破旧的,公主府缺了衣裳不成。
白皙的指尖在傀儡身上捏个不停,最后捏着下颚,嫌弃又抱怨:你大概是朕见过最丑的傀儡娃娃。
落霞唇角抽了抽,劝道:奴婢给您收起来吧,看着也碍眼。大长公主送的又不能扔,陛下又不喜欢,那就藏起来,放置在角落里落灰。
朕、朕自己收起来。元莞脸色一红,拂开落霞伸过来的手,自己将嫌弃得一无是处的傀儡娃娃放入锦盒中,在落霞不明的视线里藏入榻内的暗格。
落霞不明白,不喜欢为何还藏起来?
元莞也不给她解释,得了元乔的东西后,想着给她送什么好,礼尚往来才是道理。她去私库里找了许久,也未曾见到合适的,无奈问落霞:你说大长公主这般的人喜欢什么?
她、她应该什么都不喜欢。落霞支吾一句,大长公主这般高洁如玉、修身若竹的女子,应该对珍品一类的不喜欢,作为女子,也未曾见她对什么饰物偏爱过,好似芸芸众生都入不得她的眼。
这么多年来,除去大长公主给陛下送过几坛酒外她灵机一动,道:大长公主喜欢酒?陛下的菊花酒还是她送来的,可见她对酒尚有偏爱。
若不偏爱,怎会亲自去酿。
酒?元莞不大相信,平日里也不见她饮酒,怎会偏爱这个,她步至窗下,殿前几株菊花开得昳丽,花瓣也很大,她不会酿酒,再者元乔的菊花酒必然酒味很好,她怎可班门弄斧。
她不应,便去酒库中寻了几坛葡萄酒,吩咐落霞去送,一面叮嘱她:你看清楚大长公主收酒时的神情。
落霞好奇道:如何看?大长公主整日里都是冷冰冰的,如何能看得出她的神情,这事不大好办。
你就看她可笑了。元莞随意道。
落霞抿了抿嘴巴,不大可能,她还是领着人去送礼了。
那厢的元乔并不在府上,在吩咐人将傀儡娃娃送去陛下处,自己同陈砚出宫去了城北。
城北多是百姓聚集,元氏沦为庶民的子弟亦在此处,旧日府邸变卖,只得来此处随意择一地居住。
陈砚事先安排得很妥当,无人会察觉,马车停在破旧的府门面前,陈砚敲了三下门,就有人出来迎接。
来人是个十五六岁的清秀少年,见到陈砚后,俯身请人进去,又见马车上的元乔,先是诧异,而后想到陈砚不俗的身份,就明白过来,一同将人请进去。
院内墙壁破旧,梧桐树高耸入云,望不见顶,大概有些年头了,地上种植些许蔬菜,打理得井井有条。
元乔踱步看过,少年则一路跟随,屏住呼吸,见她目光落在蔬菜上,也不再拘谨,默然跟着。
府里仅你一人?元乔目光深邃,并未向少年投去一丝目光,他与元莞差不多大,看到他稚气的面孔,总会想起元莞,索性便不去看了。
少年揖礼道:家母前年去世,就留我一人。
声音清润,态度中规中矩,元乔对他尚算满意,孤身一人,才是最符合新帝的人选。看过一阵后,问了几句所学,少年对答如流。
元乔颔首,也未再说什么,吩咐人好生守着此地,带着陈砚回府而去。
落霞在公主府里等候许久,眼见着日头西去,大长公主未归,心中急躁,等不及的时候,元乔回府了。
元乔见到落霞也没有诧异,见到身后内侍手中的酒坛就明白过来,皇帝给她送了回礼。
礼收下后,她淡淡一笑,吩咐人好生送落霞出府。落霞不仅要送礼,还要观察大长公主的神情,飞快地抬头瞧了一眼,大长公主唇角弯起浅淡的弧度。
大长公主笑了,她长叹一口气,回去可复命了。
收下葡萄酒的元乔笑意敛不去,让人将酒好生收好了,回身去新造的院子里走动。院子里多一架秋千,是婢女按照女儿家的喜好来的,葡萄架也是有的,夏日纳凉也是不错。
她只在院里站了站,匆匆扫了一眼,就回书房而去。
回殿复命的落霞将大长公主的神情都说了,皇帝自然笑了,她笑了证明就很喜欢。
入夜后,她一人躺在榻上,摸到那方匣子,翻身将傀儡娃娃取了出来,放在枕畔一侧,一同入睡。
平静几日后,查探陈砚的孤鹜回来复命,给皇帝又添了一抹疑惑:陈砚去了城北一府邸,臣查不出府内住的是何人,大长公主也去过,待了一盏茶时间就离开了,府内好似是位与陛下差不多大的少年人。
少年人?元莞不明白了,元乔兴师动众地去城北见一男子做什么,难不成给她择婿?不过择婿是在朝堂上选,不会去民间找,她否认自己荒唐的想法。
她嘱咐陈砚:查清那人是谁,查不出就将人捉来,朕见见他。
陛下总爱干半路抓人之事,孤鹜这次也觉得该将人抓来问问,免得遗漏,大长公主查不出,就从少年处查。
****
待到初冬之际,临安城内下了场雨,早朝之际,朝臣身上或多或少都染了些冬雨,入廊下擦干后才进殿。
苏闻身子湿了大半,拿了帕子去擦,见到大长公主站于廊下,目视朦胧的冬雨。
再见大兴殿外站了不少身穿蓑衣的禁军,大兴殿外是侍卫司,亦可算是大长公主掌控,前些时日他谏议皇帝将殿外禁军换成殿前司,也不晓得陛下有没有听进去,看来今日再劝劝为好。
他朝着元乔行了一礼,元乔颔首应对,两人对视一眼后,他俯身入内。
入殿后,魏律同臣僚搭话,他几步过去,拉着魏律的袖口,将人拽至一侧,俯耳道:你可曾感觉今日哪里不对,殿外的禁军与从前不同。
哪里不同?魏律没有听明白,走到门口处看了一眼,冬雨不绝,水汽蒸腾下,禁军持刀而立,与往常一样,并无哪里有改变。
他走回殿,小声同苏闻道:你多心了,侍卫司是大长公主所掌控,你怕甚。
作者有话要说:
魏律、苏闻:圆碗带不动了,心累。
今晚9点还有一更,今天30个晋江币都交易!
第46章 废帝
两人低语一番, 其他人踱步过来,两位宰执在说什么?
苏闻与魏律对视一番,后者朗朗一笑, 指着外间的冬雨:我在想这场雨下得好, 于庄稼有益处啊。
对, 百姓也轻松不少。苏闻附和一句, 同魏律一道站回原位。
须臾后, 大长公主也走进,苏闻望她一眼, 魏律拿笏板戳了戳他, 努努嘴,这才安静下来。
朝臣等候半晌,孤鹜匆忙而来,冲着众人揖礼:陛下病了,今日无法起身,劳烦各位大人走一趟,今日免朝。
苏闻狐疑更甚,就连魏律也受他影响, 走至孤鹜面前:陛下身子如何了?
孤鹜道:昨夜陡然起风, 陛下染了风寒, 并无大恙。
魏律这才放心, 与同僚一道出殿而去。落后半步的元乔转道去了福宁殿,至殿外就听到一阵咳嗽声。
冬雨寒凉,昨夜的风迅疾, 元莞本就身子不好, 染风寒也不算奇怪的事。落霞出殿匆匆迎她,请她至殿内:殿下, 外间凉,陛下请您入内说话。
元乔一阵恍惚,那阵咳嗽声忽而又不见了,她抬脚入内,元莞一身素白的单衣靠在榻上,见她扬首笑了笑,大长公主来得很早。
她如往常一般,坦然而笑,笑过又俯首咳嗽两声,添一句道:大长公主还是止步为好,免得过了病气。
元乔并没有听她话,反而走得更近些,在榻前站定,见她脸色白得厉害,担忧道:陛下昨夜去了何处,怎地染了风寒?
昨夜开窗赏景,清晨醒来就有些头疼。元莞低眸,避开她的视线,像做错事的孩子一般,羞于抬首。
元乔也不问了,伸手触及她的额头,冰冰凉凉,没有发热,微微放下心来,陛下贪凉了。
嗯。元莞乖乖应了一声,眉眼弯弯,淡去几分病气,示意她坐下,道:朝臣如何?
陛下染恙,他们各回府衙,不会有差池,你且安心养病。元乔也并未坐,目光落在她手畔的奏疏上,叮嘱道:陛下病了,还是莫要过问政事,早日养好身体。
元莞唇角抿了抿,望着元乔温和的容颜略有几分迷糊,点了点头:听大长公主的。
皇帝的眸色水润,病中带着几分乖巧,话语里对元乔也多了几分依赖。元乔将她手畔的奏疏都拿开,递给落霞,而后扶着她躺下,这才离去。
元乔一走,元莞就睁开眼睛,望着福宁殿的上空,眼神添了几丝空洞,觉得一阵疲倦,合眼睡了过去。
皇帝染恙,政事都落于元乔处,她身子本就不好,每次一病,总得好几日休养,元乔偶尔过来探望,苏闻等朝臣亦是如此。
冬雨连绵,雨势不大,却也未曾间断过,皇帝免朝几日后,终究耐不住性子,恢复早朝。
冬日里天色亮得晚,元乔起榻之际,天色还是漆黑的,她推窗而望,又下起小雨,雨丝斜入廊下,打湿了地面。
光色朦胧,又是阴雨天气,更加看不清十步外的景。元乔近日里睡得不好,时常半夜梦醒,醒后再无睡意。
廊下传入匆匆脚步声,陈砚急切步近,低声道:殿下,元淮小公子不见了。院子昨夜被人放火,一片混乱,他的人也不知去向。
不知去向?元乔难以掩饰震惊,人是她辛苦找来的,关键时刻不见了,后事又该如何,她吩咐道:你命人去找,莫要声张。
陈砚道:臣已着人去找,只是今日之事?
照旧。元乔语气低沉。
陈砚领命退下去。
雨下了会儿,就停了,今日上朝的朝臣衣襟都是干净的,神清气爽,朝臣聚集谈话,三三两两。元乔入内后,魏律走近,笑道:大长公主今日晚了些,路上有事耽搁了?
无事,陛下还未曾来,便不算晚。元乔淡淡一笑,话音未落,宫人簇拥着皇帝过来了。
元莞风寒未愈,脚步虚浮,无人敢抬首看她,也就未曾在意她的苍白的脸色。落座后,朝臣议事,她的视线始终落在元乔身上。
元乔察觉,抬眸回视,元莞不甘示弱,瞪她一眼,而后才撇开视线,元乔不明所以,想起元淮的失踪,心中咯噔一下,下意识觉得哪里不妥。
她谨慎而敏锐,遇到大事,更是谨慎又谨慎,今日之事安排,更是筹谋到每处细节都再三斟酌,可被元莞一瞪后,心里就开始忐忑。
今日所为,不过是揭开真相,并不会择立新帝,元淮在与不在,并不影响大局,她微微放心,不过片刻,内侍道太后凤驾过来了。
她阖眸凝神,身旁的苏闻魏律等人早是闻声而变,都齐齐看向皇帝。皇帝也是不明,只起身去迎,路过元乔处,她微微顿步,低声道:昨夜大火,元淮葬身火海了。
元乔猛地一震,元莞的身影从她眼前掠过,太后的身影闯入眼帘,群臣跪地行礼,唯独她一人站着。
太后拂开皇帝的手,不愿被她搀扶,径直走进。元莞的手顿在空中,望着她的背影,无声一笑,外间的雨又在下了。
按照规制,太后不该来大兴殿,但她来了,朝臣敢怒不敢言,苏闻面色不好,起身时发觉皇帝步子缓慢,面上病气很明显,他不由心生担忧。
太后入内后,先歉疚自己入大兴殿,违背祖制,而后道:今日而来,是为一桩大事。
元莞冷笑,元乔神色沉凝,骑虎难下,已然难以挽回局面了。反是苏闻等人,认真等着太后的后话。
太后依旧愧疚,高声道:其实陛下并非先帝血脉。
满殿哗然,苏闻等人眼睛睁大了,纵在朝堂上沉浮多年,遇无数大事也不由得惊在当下,忙揖礼道:太后是否弄错了?
我是陛下母亲,生养她之人,如何会弄错。当年之事,我已与大长公主说过,她命人反复查探,事情已然很明了。太后叹息,将矛头引向元乔,余光扫过元莞麻木的神色,心中多少有些畅快。
元莞顺她的意思,质问元乔:不知大长公主何时查的,查的如何,要废帝吗?
废帝二字如惊雷在殿上空炸开,朝臣半是不解,皇帝与大长公主之间愈发和睦,怎地到了废帝的地步。多年前的事,谁说得清楚,倒像是太后与大长公主合谋将皇帝拉下皇位。
元乔扫了一眼得意的太后,挥手示意陈砚将人带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