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乔未曾说话,就感到一阵苦涩,望着元莞吃果子,努力稳住自己的情绪,开口道:陛下那个时候救臣,可曾后悔过?
后悔?后悔做什么?元莞停顿下来,眸生不解。
元乔不敢望她,唯有低眸看着手中的果子,颤声道:后悔救臣,臣若摔下去,陛下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没有她,皇帝的皇位就会稳固,没有废帝遗诏的困惑,更没有豫王的威胁。当年的旧事就算查出来,也无人敢去质疑皇帝。
她后悔了,后悔当时拉住皇帝的手。
元莞淡笑,托腮望着元乔,温情脉脉,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意,不后悔,后悔做甚,朕喜欢你,救你也是出于真心,哪里会后悔。
是吗?元乔假意一问,将果子咬下,酸甜的味道掩盖住苦涩,迅速吞入腹内,说出口的话就像一张网将她二人笼罩其中:陛下莫要忘了,臣手里有废帝遗诏,陛下不怕吗?
元莞满眼都是面色温和的元乔,无所畏惧,唇角勾起自信的笑:你曾说,朕做了对大宋不利的事情,你才会拿出遗诏,朕自信勤勉,不会有那日,因此,朕为何要害怕?
元乔不语,口中那股酸味更甚了,元莞歪头看她,瞧出些许不对:大长公主有心事?
臣令豫王三日后出京。元乔唇角动了动,换了话来说。
元莞平静地应了一声,道:大长公主令他出京,他未必肯听话,指不定御史来弹劾你。
多日来,她瞧出豫王几分心计来,留在临安城内必然有所动作,赶出京是治标不治本,不如让他留下,且看他要做出什么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甚可惧。
元乔道:藩王留京,本就与祖制不合。
两人想法不同,元莞也未曾再说,只趁此间隙望着元乔,目露笑意。
元乔心中藏着事,起身要告退,元莞送她出殿。
在廊下时,元乔忽而压低声音开口:那夜陛下道自己非是先帝血脉,是蒙骗臣还是无奈说的真话?
话出突然,元莞登时没有反应过来,先是慌张,而后才道:你怎地突然提起这件事?
元乔对那夜的事不喜,从不提及。后来两人联盟,她就避开此事不说,怎地元乔自己说了?
元莞语气里带着慌张,看着元乔的眼神带着飘忽,元乔忽而明白些什么,温和一笑,臣问问罢了,也想知晓太后为何诱你喜欢长辈。
这话极为奇怪,元莞想不明白,想再问,元乔抬脚就走了,大长
咦,怎地走这么快,她还没问完呢,难不成大长公主发觉旧事了,元莞心里生起些许直觉,元乔无端提起,必然是不会接受她的。
她失神地回殿而去,坐在榻上,将元乔今日的反应都回想一番,心事重重,又不愿说。
元乔的性子与旁人不同,惯会藏着事,能令她分神的只有豫王。昨日去见豫王,豫王又缠着她不成,真是阴魂不散。
皇帝恼怒地一拍案几,又觉手疼,忙收回来,自己吹了吹,豫王之事速战速决才可。
*****
出宫的元乔并未去政事堂,而是回了自己的府邸。
陈砚未归,府内的仆人迎她回府,伺候她换衣,她则一人坐在窗下,无神地望着窗外景色。
昨日她做了错事,忍不住去质问豫王,回府后就后悔,此时过去,无异于让皇帝怀疑她。今日本当去解释,告诉皇帝她去看豫王,并非有旁的事,只是令他出京罢了。
待留下后,皇帝请她吃果子,对于昨日的事一字不提,朦胧间,她感受到了信任。
许是感情带来的信任,皇帝对她深信不疑了,她莫名惶恐不安,一如当年摄政一般,恐自己无能力愧对阿兄。
面对皇帝毫不掩饰的好、热忱的情意,她忐忑而愧疚。
公主府内的景色多年不变,窗下那颗树高了许多,在她开辟府邸之时,树不过半人高,眼前已成了葱茏大树。
时移世易,眼下的困境更胜往昔,若元莞真非先帝所出,废帝一事势在必行。
心神无端一紧,面对皇帝干净的眼神,她猛地握紧拳头,如此又该立谁?新帝登基,必然会清洗朝堂,届时,元莞如何自处?
她亲手抚上皇位的孩子,难不成眼睁睁地看着她亡故?
*****
隔了两日,御史就当殿弹劾大长公主。
事情在元莞的意料内,御史所言,大长公主不顾宗亲情意,将病重的藩王赶出京,是为不仁,也在为陛下抹黑,枉顾藩王性命。
元乔不语,苏闻头疼地看着搅事的御史,眼神示意魏律说话。
魏律也是脸色一沉,出列要说话,御座的皇帝笑出声来,质问御史:卿家如何知晓此事的?
那名御史不料皇帝问些不相关的事,硬着头皮回答:豫王随从在整理行囊、采买物资。
皇帝又道:卿家为何就说是大长公主赶豫王出京?
要说话的魏律又默然退出去,皇帝心存袒护,他们就无需再言。
御史面色难看,回道:豫王随从所言,大长公主亲去驿馆,让豫王三日后离京。
卿乃京官,为何要与藩王家臣说话,避嫌一事卿不懂吗?还是说卿家为豫王所图谋什么?皇帝声音愈发阴沉,至最后几字已带着怒气。
御史不安,伏地叩拜,大声诉冤:臣对陛下忠心,并无异心,望陛下明鉴,臣只是偶有所闻,并未与豫王家臣答话。
皇帝大怒:偶有所闻,意思就是并未有证据,没有证据之事你也敢当殿胡说,卿家当朕是三岁稚子好糊弄不成?
闻言,朝臣都不知该如何参与,皇帝将所有的话都说了,御史如何说都是错的。若说有证据,就是同藩王勾结;若是没有证据就弹劾,便是随意诋毁之罪。
一时间,殿内噤若寒蝉,御史跪地不敢再言,如何都想不到皇帝会出言袒护。
元乔抬头望了一眼御座的皇帝,神色如故,帝王威仪令人不敢直视,元莞行事愈发有度,她默然垂首,皇帝应对自然,已不需她在旁辅助了。
御史不论怎样,都有罪责,皇帝令御史中丞去查,此事便算解决了。皇帝说起豫王的事,问群臣的意思,藩王留京与规矩不合,可人在病中又不能赶出去。
经过方才的事,群臣不敢随意说话,皇帝明显是有备而来,他们动一动就会掉进皇帝的陷阱里。
元乔不语,苏闻与魏律对视一眼,都看着大长公主的态度而不言语。
无人说话,皇帝直接将豫王送去行宫休养,病愈后再回封地。
元乔不赞同,揖礼道:行宫休养怕是不妥。
皇帝摆手,示意她莫要慌,高声道:朕令太医与禁军同行,豫王以及家臣侍从踏出行宫一步,以谋逆罪论处。
御史的话也给朝臣警醒,豫王留京不妥,眼下有人为豫王说话,日后就有人与他勾结,既然病了就去好好休养,不要随意乱跑。
皇帝早有心计,令孤鹜将豫王家臣都扣押下来,将他身边的人都换了,不怕他生事。
釜底抽新,豫王也做不出什么事来。
退朝后,元乔心不在焉,苏闻随她一道退出殿,叹道:陛下对殿下愈发信任了,今日维护,可见陛下心意。
元乔醒神,回道:陛下对苏相也是信任,君臣一心,也是幸事。
这话不虚,皇帝对苏闻这个半路上的帝师信任又极为恩宠,节日里赐下的礼也比旁人重些。苏闻笑了笑,陛下虽小,却很懂事,大有先帝遗风。
先帝遗风?元乔怔忪,停住脚步,往身后的大庆殿看去,巍峨宏伟的宫殿,冰冷庄严,她叹道:陛下确实很聪慧。
两人心思各异,苏闻得意,先元乔一步而走,元乔幽幽地走在宫道上,步履缓慢,陈砚去查,最多不出半月,就会有真相。
届时,她又该如何自处?
元氏宗族里的子嗣许多,过继子嗣给先帝,也无不可,她大可再摄政,能否全身而退,不可而知。新帝又能否如元莞这般出色听话,也是将来无法得知的事。
陈砚不归,她心中不定,无法做到淡然处之。
皇帝处令落霞送了那日的果子来,十几样精致的果子点心摆着食盒内,光是看着,都觉得赏心悦目。
元乔吃了一颗,酸甜可口。落霞惧怕她的威仪,垂眸传达皇帝的意思:陛下说大长公主若喜欢,就送坛菊花酒给她。
落霞不知是何意,陛下将大长公主前次送的菊花酒埋在树下,至今未曾开封,好端端的又要酒做甚。
元乔并未惊讶,陛下勇气可嘉,竟来向她讨东西了,无非一坛酒罢了,她令人去取,又问落霞:陛下的手臂恢复得如何了?
落霞舒心,闻言当即道:太医道不可持重物,弯弓射箭是不能再做,阴雨天气可能会有些酸疼,其余无碍。
其余无碍?都已说了这么多,已很严重,元乔没有再问,待婢女取来酒,她添一花笺。
花笺之上只道四字:不宜多饮。
落霞看过一眼,暗道陛下都将酒好好藏在树下,自己都不舍喝,哪里会多饮。她觑了一眼大长公主柔和的面色后,小心地接过,领着人回宫去了。
元乔一人枯坐屋内,看着食盒内的果子,一连吃了几颗,感到牙齿发酸后,才停下。
与此同时,豫王令人传话给她,要见一面。
豫王筹谋,无非是留在临安城内,唆使元乔背叛皇帝,如今不成功,又被小皇帝送去行宫,终日不得出,哪里会就此罢休。
元乔无心,也不欲见面,反去葡萄架下摘了些许葡萄,让人送去宫里。
不知为何,她总想令皇帝开心些,仅此而已。
皇帝年岁小,对她深信不疑,她若想做什么,易如反掌。皇帝明知她有废帝遗诏,依旧在群臣面前护着她,做法太过傻了些。
送了些葡萄去宫里,她留了一串,洗过后吃了一颗,酸得皱眉。
想起给皇帝送去的葡萄,心中懊悔,送之前应该尝一尝的,皇帝吃完,定以为是她故意的。
作者有话要说:
圆碗:碗里多了一串酸葡萄,丢还是不丢?
第43章 出息
皇帝不爱吃酸的, 这般年岁的少女都会爱些甜食,但她为了元乔,还是试了很多爽口果子点心。吃得多了, 也就不如以前那样排斥。
元乔的葡萄送来时, 她震惊又欣喜了, 令人去清洗, 迫不及待地吃了一颗。
咬破了皮就让她皱眉, 太酸了。
葡萄大而圆润,却酸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元莞呆了呆, 不明白葡萄为何这么酸,难不成元乔发现小人图的秘密,故而也来作弄她?
元乔何时也这般小心眼了,她望着葡萄,摸着自己的嘴巴,没勇气去吃一颗,她询问落霞:葡萄太酸,该如何是好?
落霞想了想, 回道:陛下觉得酸, 令人去换来就是。
元莞不肯:如果朕只想吃这些呢?
落霞为难了, 不解道:都不合口味, 为何还要用,陛下何苦为难自己。
为难自己?元莞满心欢喜化为空了,大长公主之意是在拒绝她, 不合口味的葡萄, 就该扔了,不要吃了。
元乔不喜欢她, 就不要再做挣扎了,早日放弃。
元莞钻入牛角尖里,对这个醒悟失望,看着圆润好看的葡萄,叹息不止,好看却不能吃,着实可惜。
落霞不明陛下为何这般纠结,试探劝道:陛下是天子,不就一串葡萄,为何要这么为难自己,再者葡萄罢了,并非是奢侈之物,旁人知晓,也不会道陛下不是。
皇帝的心思,几乎无人知晓,除去太后外,伺候她的宫人也是如此,只当皇帝对大长公主是讨好,没有其他不当的心思。
元莞不解释,盯着葡萄看了许久,眼神闪着失望的光色。元乔只送过两件物什给她,一是傀儡。那次是她将人囚禁在福宁殿内,怨不得元乔心存埋怨。
可是这次酸葡萄,又是何意?
难不成她又得罪元乔了?细细想来,除去今日将豫王赶去行宫休养外,好像并无它事。
豫王令人弹劾元乔,她来替她出气,难不成又错了?
元乔自己都令豫王带病出京,回头却拿酸葡萄来作弄她,怎地也不讲理了。她想不通,又问落霞:女子会在何时不讲道理?
皇帝的问题稀奇古怪,落霞被问得一怔,半晌才道:大概是生气的时候。伺候陛下这么多年来,陛下在生气的时候尤为不讲理,嘴巴也坏,能将人骂哭。
生气的时候?元莞顿悟,元乔生气了,气她不该如此处置豫王,她哼了一声,不满元乔道:朕也生气,朕还给她送去精致的果子,她就给朕吃酸葡萄,当真不讲道理。
落霞这才明白,方才那句话问的是大长公主,她悄悄道:陛下,您又惹着大长公主了?
没有,朕好心办事,她还不领情。皇帝愈想愈生气,看着酸葡萄,气得想令人丢出殿,或者送回给元乔。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稳定自己的情绪,气恼归气恼,还是舍不得扔,气恼的目光落在案上的点心,她顺手拿起来咬了一口,甜糯可口。
点心是用面粉做的,放了蜜糖与花瓣才得以可口。她想起周暨喜欢研究这些,令人去请周暨来。
周暨自出宫后,还是初次奉诏入宫,迫不及待地入宫而来。
皇帝与她是丝毫不客气,将葡萄推至她面前:你试试。
入宫就为了吃葡萄?周暨感知哪里不对,可还是捻起一颗吃了,牙齿刚咬破就感到一阵酸味,奈何是皇帝赐的,咬牙含泪吞下了。
元莞看着她痛苦之色,酸得抿紧嘴巴,好心道:你可以不用吞下的,朕就是让你想一办法,让葡萄变甜罢了。
酸葡萄变甜?周暨从酸中方捋直了舌头,不觉伸了伸舌头,道:这也不难,将葡萄剥净,放入玫瑰花蜜,再冰镇几个时辰即可。
就这么简单?元莞不大相信。
周暨点头:花蜜入味,减去些许酸味,再加以冰镇,口感就变了,冰爽可口。
好,朕来剥。皇帝命人去取器物,卷起袖口,想要亲自剥,看得一旁周暨皱眉:陛下这是自己吃,还是给旁人准备的?
自然是旁人。元莞满不在意道,又令人去取冰鉴来,待剥好之后,直接将葡萄放入其中。
恋耽美
后悔?后悔做什么?元莞停顿下来,眸生不解。
元乔不敢望她,唯有低眸看着手中的果子,颤声道:后悔救臣,臣若摔下去,陛下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没有她,皇帝的皇位就会稳固,没有废帝遗诏的困惑,更没有豫王的威胁。当年的旧事就算查出来,也无人敢去质疑皇帝。
她后悔了,后悔当时拉住皇帝的手。
元莞淡笑,托腮望着元乔,温情脉脉,毫不掩饰自己的爱意,不后悔,后悔做甚,朕喜欢你,救你也是出于真心,哪里会后悔。
是吗?元乔假意一问,将果子咬下,酸甜的味道掩盖住苦涩,迅速吞入腹内,说出口的话就像一张网将她二人笼罩其中:陛下莫要忘了,臣手里有废帝遗诏,陛下不怕吗?
元莞满眼都是面色温和的元乔,无所畏惧,唇角勾起自信的笑:你曾说,朕做了对大宋不利的事情,你才会拿出遗诏,朕自信勤勉,不会有那日,因此,朕为何要害怕?
元乔不语,口中那股酸味更甚了,元莞歪头看她,瞧出些许不对:大长公主有心事?
臣令豫王三日后出京。元乔唇角动了动,换了话来说。
元莞平静地应了一声,道:大长公主令他出京,他未必肯听话,指不定御史来弹劾你。
多日来,她瞧出豫王几分心计来,留在临安城内必然有所动作,赶出京是治标不治本,不如让他留下,且看他要做出什么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无甚可惧。
元乔道:藩王留京,本就与祖制不合。
两人想法不同,元莞也未曾再说,只趁此间隙望着元乔,目露笑意。
元乔心中藏着事,起身要告退,元莞送她出殿。
在廊下时,元乔忽而压低声音开口:那夜陛下道自己非是先帝血脉,是蒙骗臣还是无奈说的真话?
话出突然,元莞登时没有反应过来,先是慌张,而后才道:你怎地突然提起这件事?
元乔对那夜的事不喜,从不提及。后来两人联盟,她就避开此事不说,怎地元乔自己说了?
元莞语气里带着慌张,看着元乔的眼神带着飘忽,元乔忽而明白些什么,温和一笑,臣问问罢了,也想知晓太后为何诱你喜欢长辈。
这话极为奇怪,元莞想不明白,想再问,元乔抬脚就走了,大长
咦,怎地走这么快,她还没问完呢,难不成大长公主发觉旧事了,元莞心里生起些许直觉,元乔无端提起,必然是不会接受她的。
她失神地回殿而去,坐在榻上,将元乔今日的反应都回想一番,心事重重,又不愿说。
元乔的性子与旁人不同,惯会藏着事,能令她分神的只有豫王。昨日去见豫王,豫王又缠着她不成,真是阴魂不散。
皇帝恼怒地一拍案几,又觉手疼,忙收回来,自己吹了吹,豫王之事速战速决才可。
*****
出宫的元乔并未去政事堂,而是回了自己的府邸。
陈砚未归,府内的仆人迎她回府,伺候她换衣,她则一人坐在窗下,无神地望着窗外景色。
昨日她做了错事,忍不住去质问豫王,回府后就后悔,此时过去,无异于让皇帝怀疑她。今日本当去解释,告诉皇帝她去看豫王,并非有旁的事,只是令他出京罢了。
待留下后,皇帝请她吃果子,对于昨日的事一字不提,朦胧间,她感受到了信任。
许是感情带来的信任,皇帝对她深信不疑了,她莫名惶恐不安,一如当年摄政一般,恐自己无能力愧对阿兄。
面对皇帝毫不掩饰的好、热忱的情意,她忐忑而愧疚。
公主府内的景色多年不变,窗下那颗树高了许多,在她开辟府邸之时,树不过半人高,眼前已成了葱茏大树。
时移世易,眼下的困境更胜往昔,若元莞真非先帝所出,废帝一事势在必行。
心神无端一紧,面对皇帝干净的眼神,她猛地握紧拳头,如此又该立谁?新帝登基,必然会清洗朝堂,届时,元莞如何自处?
她亲手抚上皇位的孩子,难不成眼睁睁地看着她亡故?
*****
隔了两日,御史就当殿弹劾大长公主。
事情在元莞的意料内,御史所言,大长公主不顾宗亲情意,将病重的藩王赶出京,是为不仁,也在为陛下抹黑,枉顾藩王性命。
元乔不语,苏闻头疼地看着搅事的御史,眼神示意魏律说话。
魏律也是脸色一沉,出列要说话,御座的皇帝笑出声来,质问御史:卿家如何知晓此事的?
那名御史不料皇帝问些不相关的事,硬着头皮回答:豫王随从在整理行囊、采买物资。
皇帝又道:卿家为何就说是大长公主赶豫王出京?
要说话的魏律又默然退出去,皇帝心存袒护,他们就无需再言。
御史面色难看,回道:豫王随从所言,大长公主亲去驿馆,让豫王三日后离京。
卿乃京官,为何要与藩王家臣说话,避嫌一事卿不懂吗?还是说卿家为豫王所图谋什么?皇帝声音愈发阴沉,至最后几字已带着怒气。
御史不安,伏地叩拜,大声诉冤:臣对陛下忠心,并无异心,望陛下明鉴,臣只是偶有所闻,并未与豫王家臣答话。
皇帝大怒:偶有所闻,意思就是并未有证据,没有证据之事你也敢当殿胡说,卿家当朕是三岁稚子好糊弄不成?
闻言,朝臣都不知该如何参与,皇帝将所有的话都说了,御史如何说都是错的。若说有证据,就是同藩王勾结;若是没有证据就弹劾,便是随意诋毁之罪。
一时间,殿内噤若寒蝉,御史跪地不敢再言,如何都想不到皇帝会出言袒护。
元乔抬头望了一眼御座的皇帝,神色如故,帝王威仪令人不敢直视,元莞行事愈发有度,她默然垂首,皇帝应对自然,已不需她在旁辅助了。
御史不论怎样,都有罪责,皇帝令御史中丞去查,此事便算解决了。皇帝说起豫王的事,问群臣的意思,藩王留京与规矩不合,可人在病中又不能赶出去。
经过方才的事,群臣不敢随意说话,皇帝明显是有备而来,他们动一动就会掉进皇帝的陷阱里。
元乔不语,苏闻与魏律对视一眼,都看着大长公主的态度而不言语。
无人说话,皇帝直接将豫王送去行宫休养,病愈后再回封地。
元乔不赞同,揖礼道:行宫休养怕是不妥。
皇帝摆手,示意她莫要慌,高声道:朕令太医与禁军同行,豫王以及家臣侍从踏出行宫一步,以谋逆罪论处。
御史的话也给朝臣警醒,豫王留京不妥,眼下有人为豫王说话,日后就有人与他勾结,既然病了就去好好休养,不要随意乱跑。
皇帝早有心计,令孤鹜将豫王家臣都扣押下来,将他身边的人都换了,不怕他生事。
釜底抽新,豫王也做不出什么事来。
退朝后,元乔心不在焉,苏闻随她一道退出殿,叹道:陛下对殿下愈发信任了,今日维护,可见陛下心意。
元乔醒神,回道:陛下对苏相也是信任,君臣一心,也是幸事。
这话不虚,皇帝对苏闻这个半路上的帝师信任又极为恩宠,节日里赐下的礼也比旁人重些。苏闻笑了笑,陛下虽小,却很懂事,大有先帝遗风。
先帝遗风?元乔怔忪,停住脚步,往身后的大庆殿看去,巍峨宏伟的宫殿,冰冷庄严,她叹道:陛下确实很聪慧。
两人心思各异,苏闻得意,先元乔一步而走,元乔幽幽地走在宫道上,步履缓慢,陈砚去查,最多不出半月,就会有真相。
届时,她又该如何自处?
元氏宗族里的子嗣许多,过继子嗣给先帝,也无不可,她大可再摄政,能否全身而退,不可而知。新帝又能否如元莞这般出色听话,也是将来无法得知的事。
陈砚不归,她心中不定,无法做到淡然处之。
皇帝处令落霞送了那日的果子来,十几样精致的果子点心摆着食盒内,光是看着,都觉得赏心悦目。
元乔吃了一颗,酸甜可口。落霞惧怕她的威仪,垂眸传达皇帝的意思:陛下说大长公主若喜欢,就送坛菊花酒给她。
落霞不知是何意,陛下将大长公主前次送的菊花酒埋在树下,至今未曾开封,好端端的又要酒做甚。
元乔并未惊讶,陛下勇气可嘉,竟来向她讨东西了,无非一坛酒罢了,她令人去取,又问落霞:陛下的手臂恢复得如何了?
落霞舒心,闻言当即道:太医道不可持重物,弯弓射箭是不能再做,阴雨天气可能会有些酸疼,其余无碍。
其余无碍?都已说了这么多,已很严重,元乔没有再问,待婢女取来酒,她添一花笺。
花笺之上只道四字:不宜多饮。
落霞看过一眼,暗道陛下都将酒好好藏在树下,自己都不舍喝,哪里会多饮。她觑了一眼大长公主柔和的面色后,小心地接过,领着人回宫去了。
元乔一人枯坐屋内,看着食盒内的果子,一连吃了几颗,感到牙齿发酸后,才停下。
与此同时,豫王令人传话给她,要见一面。
豫王筹谋,无非是留在临安城内,唆使元乔背叛皇帝,如今不成功,又被小皇帝送去行宫,终日不得出,哪里会就此罢休。
元乔无心,也不欲见面,反去葡萄架下摘了些许葡萄,让人送去宫里。
不知为何,她总想令皇帝开心些,仅此而已。
皇帝年岁小,对她深信不疑,她若想做什么,易如反掌。皇帝明知她有废帝遗诏,依旧在群臣面前护着她,做法太过傻了些。
送了些葡萄去宫里,她留了一串,洗过后吃了一颗,酸得皱眉。
想起给皇帝送去的葡萄,心中懊悔,送之前应该尝一尝的,皇帝吃完,定以为是她故意的。
作者有话要说:
圆碗:碗里多了一串酸葡萄,丢还是不丢?
第43章 出息
皇帝不爱吃酸的, 这般年岁的少女都会爱些甜食,但她为了元乔,还是试了很多爽口果子点心。吃得多了, 也就不如以前那样排斥。
元乔的葡萄送来时, 她震惊又欣喜了, 令人去清洗, 迫不及待地吃了一颗。
咬破了皮就让她皱眉, 太酸了。
葡萄大而圆润,却酸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元莞呆了呆, 不明白葡萄为何这么酸,难不成元乔发现小人图的秘密,故而也来作弄她?
元乔何时也这般小心眼了,她望着葡萄,摸着自己的嘴巴,没勇气去吃一颗,她询问落霞:葡萄太酸,该如何是好?
落霞想了想, 回道:陛下觉得酸, 令人去换来就是。
元莞不肯:如果朕只想吃这些呢?
落霞为难了, 不解道:都不合口味, 为何还要用,陛下何苦为难自己。
为难自己?元莞满心欢喜化为空了,大长公主之意是在拒绝她, 不合口味的葡萄, 就该扔了,不要吃了。
元乔不喜欢她, 就不要再做挣扎了,早日放弃。
元莞钻入牛角尖里,对这个醒悟失望,看着圆润好看的葡萄,叹息不止,好看却不能吃,着实可惜。
落霞不明陛下为何这般纠结,试探劝道:陛下是天子,不就一串葡萄,为何要这么为难自己,再者葡萄罢了,并非是奢侈之物,旁人知晓,也不会道陛下不是。
皇帝的心思,几乎无人知晓,除去太后外,伺候她的宫人也是如此,只当皇帝对大长公主是讨好,没有其他不当的心思。
元莞不解释,盯着葡萄看了许久,眼神闪着失望的光色。元乔只送过两件物什给她,一是傀儡。那次是她将人囚禁在福宁殿内,怨不得元乔心存埋怨。
可是这次酸葡萄,又是何意?
难不成她又得罪元乔了?细细想来,除去今日将豫王赶去行宫休养外,好像并无它事。
豫王令人弹劾元乔,她来替她出气,难不成又错了?
元乔自己都令豫王带病出京,回头却拿酸葡萄来作弄她,怎地也不讲理了。她想不通,又问落霞:女子会在何时不讲道理?
皇帝的问题稀奇古怪,落霞被问得一怔,半晌才道:大概是生气的时候。伺候陛下这么多年来,陛下在生气的时候尤为不讲理,嘴巴也坏,能将人骂哭。
生气的时候?元莞顿悟,元乔生气了,气她不该如此处置豫王,她哼了一声,不满元乔道:朕也生气,朕还给她送去精致的果子,她就给朕吃酸葡萄,当真不讲道理。
落霞这才明白,方才那句话问的是大长公主,她悄悄道:陛下,您又惹着大长公主了?
没有,朕好心办事,她还不领情。皇帝愈想愈生气,看着酸葡萄,气得想令人丢出殿,或者送回给元乔。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稳定自己的情绪,气恼归气恼,还是舍不得扔,气恼的目光落在案上的点心,她顺手拿起来咬了一口,甜糯可口。
点心是用面粉做的,放了蜜糖与花瓣才得以可口。她想起周暨喜欢研究这些,令人去请周暨来。
周暨自出宫后,还是初次奉诏入宫,迫不及待地入宫而来。
皇帝与她是丝毫不客气,将葡萄推至她面前:你试试。
入宫就为了吃葡萄?周暨感知哪里不对,可还是捻起一颗吃了,牙齿刚咬破就感到一阵酸味,奈何是皇帝赐的,咬牙含泪吞下了。
元莞看着她痛苦之色,酸得抿紧嘴巴,好心道:你可以不用吞下的,朕就是让你想一办法,让葡萄变甜罢了。
酸葡萄变甜?周暨从酸中方捋直了舌头,不觉伸了伸舌头,道:这也不难,将葡萄剥净,放入玫瑰花蜜,再冰镇几个时辰即可。
就这么简单?元莞不大相信。
周暨点头:花蜜入味,减去些许酸味,再加以冰镇,口感就变了,冰爽可口。
好,朕来剥。皇帝命人去取器物,卷起袖口,想要亲自剥,看得一旁周暨皱眉:陛下这是自己吃,还是给旁人准备的?
自然是旁人。元莞满不在意道,又令人去取冰鉴来,待剥好之后,直接将葡萄放入其中。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