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权臣几乎成习惯了,就连苏闻也在旁敲侧击,暗示她莫要做不臣之事。与皇帝私下里相处,也多是被她气得恨不得当即废帝才好。
兜兜转转这么久了,今夜发生的事令她意外。
孤鹜令她宫宴时多加小心,只当是酒水吃食有问题,故而开宴之后,她不去碰,直到散席之际,她才慢慢放心,不想,重头戏竟在最后。
后苑里的手段肮脏,杀人不见血。今夜,她再次领会了。
烛火噼啪作响,她身体疲惫,深思清明,一阖眸,就想起那阵压迫而来的风色,翻天覆地之感后,手臂被人紧紧攥住。
那股不知名的压迫,缓缓消散,她复又平静下来,太后不让她见皇帝,怕是别有用心。明日清晨之际,她再入宫看看。
****
垂拱殿内彻夜灯火,皇帝睡下后,太医不敢离开,连带着太后也在侧干坐着。
元乔一走,她就压抑不住怒火了,皇帝不禁愚蠢,还极其碍事,蠢笨如斯,简直找不出第二人来。人昏睡着,她不好将人喊起来训斥。
更不想守着这么一个愚蠢的棋子,她站起身,吩咐落霞好生守着,自己回去更衣再来。
落霞应下,目送太后离开,长长呼出一口气,她就晓得太后待不住的,将大长公主赶走了,自己又不留下,太后的心真不好。
那厢太后回殿,殿前司指挥使刘钦早就候着了,他亟不可待,太后意兴阑珊,更衣后才接见他。
刘钦迫不及待道:陛下之心,怕早就归了元乔。
太后气恼在心,眉眼拧着恨意,提醒刘钦:归了又怎样,她不敢做什么,怕是动了心思,面对元乔的美色而迷乱心智,你倒不如担心自己,元乔查出来,你可就麻烦大了。
她后悔将元乔送上龙床,不仅没有让元乔憎恨皇帝,反见她二人关系日夜缓和,元乔毁了清白,难道就不曾怨恨?小皇帝此举不仅自己没有得到好处,还令她的筹谋毁于一旦。
小皇帝色迷心智,难堪大用了。
殿内的刘钦自小皇帝救人后,就极后悔,早知如此,应当直接去刺杀,出了升平楼再行刺杀。殿前司内好手无数,必能一击即中。
坏来坏去,就坏在小皇帝身上,皇位都未曾坐稳,就惦记女色。
他劝道:太后,陛下的举措,早晚会毁了您、毁了刘氏。若两人联手,您可就至于水深火热之地了。
太后不以为意,道:她不敢同元乔联手,名不正言不顺,她没那个胆子,你先回去将此事摘干净,皇帝处,我自有安排。
刘钦担忧,见太后主意已定,叹息着离开。
****
垂拱殿是议事之地,比不得福宁殿住得舒服,皇帝不到二更就醒了,眼睛睁开,榻前只有落霞一人。
没有太后、更没有元乔,她觉得安静不少,手臂处疼得厉害,她咬牙忍了忍。
皇帝一醒,落霞就欢喜起来,忙令人端药来,轻轻地扶起皇帝,低声道:太后在子时前就离开了。
殿内寂静,元莞粗重的呼吸声就显得极为清晰,她觉得头晕,身子依靠着落霞,看过一周才道:孤鹜哪里去了?
大长公主令他去查高阁,天明约莫着会回来。落霞小心地喂她喝了药,令太医来诊脉,太后处依旧没有动静,想必也到天明才会来。
太后不来,陛下还自在些。
诊脉后,小皇帝又睡着了,昏昏沉沉间也不知是什么时辰,她只觉得手臂疼得钻心,浑身无力,眼皮似有千斤重,如何都睁不开。
她又疼又困,耳畔又极是清净,就像一人在天地间,孤苦无依。
落霞在侧守着,见小皇帝体温升高,吓得将太医拽来,急得语无伦次,眼下知晓太后在的好处了。
太后若在,也算是个主心骨。
太医诊脉开药,忙碌转了一夜,药量又不敢下重,皇帝睡着,太后不在,他们不敢随意下药,只得将药量减轻,保证不会伤了陛下身体。
落霞害怕,让人去请太后过来,担忧得团团转。
至天明之际,太后未曾过来,反是大长公主来了。
秋日清晨雾气甚重,一路走来,元乔发丝染了些水珠,至廊下时,肩际衣袍的颜色深了些,被雾气沾湿了。
她来,落霞就不慌了,见她要入殿就只好跟着。不想大长公主不去见陛下,反先问太医陛下的伤势。
太医声音大了些,吵醒了睡得不安的人。元莞睁开眼,落霞就拍着胸口安慰自己,问道:陛下可觉得疼了?
元莞眨了眨眼睛,没有回应,落霞又道:大长公主来了。
元莞深深吸口气,似有些恼了,道:不见。
作者有话要说:
圆碗:生气,从碗里跑了。
第31章
巧合 落霞不知皇帝为何而闹, 觑她一眼苍白的脸色后,默默退了出去。
外间的元乔还在问太医,昨夜太后在, 她不好多问, 更不知伤势如何, 见到太医后, 就细细问得周全。
伤在右手手臂, 若治得不好,后患无穷。
大长公主与太医一问一答, 声音不大, 太医也有些惊惧,不敢有所疏忽,细细都答了。
问过之后,元乔摆摆手示意他退下,路过落霞处,道:太后何时离开的?
子时。落霞道。
元乔颔首,抬步就走时,落霞紧张道:陛下还未醒, 殿下再等等。
殿内明明只有二人, 落霞却慌得不行, 元乔怪道:还有其他事?
落霞低头, 道:陛下说她不想见任何人。她微微改变了些话意,免得惹恼大长公主。
我有话同她说,你且退下。元乔并不将小皇帝的话放在心里, 屏退落霞后, 轻轻走了进去。
榻上的人醒了,望着虚空中, 元乔走近后,见到那双失神的眼睛,顿住脚步:陛下醒了?
大长公主来得很早,比太后还要早些。元莞唇角微微牵动,她已然不指望太后能待她好,事到如今,她昨夜的伸手之举,已将自己陷入困境了。
太后必然知晓她开始偏向元乔了,个中含义,不言而喻。她在思考,如何与太后解释,酒醉之举?还是从心而为。
她比任何人都要畏惧生死,可在那刻,却贸然伸手。
小皇帝语气不善,元乔也没有放在心上,目光落在她被下的手臂上,她很平静道:陛下可是疼了?
伤口疼,就会觉得异常烦躁,说话也会急冲冲的。
她走近两步,距榻还有三四步时停顿下来,小皇帝自己爬了起来。
元莞耐力好,坐在榻上,呼吸急促几息后就缓和下来,眸色异常平静,唇角动了动:大长公主可会觉得昨夜的事是巧合?
并非巧合,陛下伸手之举,也令臣动容。陛下若不伸手,今后您便可手握权势了。元乔的声音很冷,就像说起寻常事一般,无关生死,亦或是朝堂大事。
这是元乔所想,也是苏闻的意思,但却不是元莞的想法。眼下她方得了些许人而已,不算大权在握,刘氏依旧虎视眈眈,失去元乔而言,是她的损失。
故此,她不后悔伸手救人。若不伸手,她就是太后的傀儡了。
元莞动了动手臂,唇角抿得很紧,却未曾出声。元乔看出她的隐忍,那股疼意感染到她了,她轻声道:陛下莫要乱动。
元莞不动了,很听话,认真回答元乔刚刚的问题:大长公主觉得我伸手,可对?
元乔眼中终是被这句话激起几分涟漪,她对小皇帝是信任的,就像当初信任先帝一样。但元莞与先帝不同,元莞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只要不做出对大宋不利的事,她都会尽力辅佐。
怎么多年来,她从未动摇过。
小皇帝心思不正,她也不在乎,年少之时,人都会犯错,待到大了,就会觉得喜欢她是一件可笑的事,然而昨夜,她感知哪里不对。
年少人看着散漫,私下行事有度,不动声色地配合她剪除刘氏的势力,没有露出半分破绽,隐忍的性子,令她震惊。
她惘然一笑,回道:陛下觉得对,便是对的,臣无异议。
元莞转身望着她:朕有件事不明白,大长公主非文宗血脉,何以得到先帝的信赖?
皇帝早就知晓旧事了。元乔不生气,觉得有些难堪,垂眸避开她的视线,陛下也该知晓我在先帝身边长大,他心胸宽阔,不会因旧事而对我起疑。
皇家子弟血脉意识淡薄,不以血脉论亲疏,元乔说的就是此意。
元莞靠在榻上,疼得有些迷糊,闻言反道:那么说来,你也非我姑母了。
陛下急于撇清关系。元乔唇角漾起自嘲的笑,听出小皇帝的意思来,摇首道:就算如此,陛下也该知臣急于废除周暨的心。
元莞嗤笑,不喜你,昨夜就不会伸手。
她因气恼而皱起眉头,病弱中添起几分生动,少年人热忱,付出一腔心血得不到回应后,少不得生气。
赌气的话,元乔听了不少,她淡淡一笑,陛下还是摆正心思为好。
元莞清醒后,手臂疼得一抽一抽的,对元乔也没了好言语,张口就道:朕摆正心思,大长公主就没有性命了。你看似严谨,却吃了两回亏。
最后一句讽刺意味很是明显,羞得元乔不语,不与病中的人计较,眸色染就几分平和。
元乔不答,小皇帝就不好再说了,问起正经的事来:大长公主要如何解决此事?
孤鹜领着皇城司去查,陛下好生休养,莫要担忧。元乔轻轻拨了回去,此事原委还在查,查清就按律法处置。昨夜与行刺皇帝无异,朝堂上下都会受到波动。
元莞不能与太后直面接触,孝道二字,是她头顶上最大的一座山。元乔不懂元莞的执着,但此事贴合她的心意,她既已接手,就不会令陛下为难。
皇帝一伤,反令她更可放开手脚,刘氏一党必除,她趁此机会,不如做的干净些,令陛下高枕无忧。
元莞也不欲插手,她信元乔,就不会起疑,且伤处疼得她没有什么力气思考。迷糊间被元乔扶着躺下,她欲抓住元乔的手想问话,一动就牵扯到伤,疼得她又缩了回去。
元乔道:陛下不如歇在垂拱殿,若信臣,臣调侍卫司的人过来护卫。
如此,皇帝就算被元乔困住了。元莞没有思考,疼得浑浑噩噩,没有回应,额间冷汗不止。
元乔替她掖好被角,想起一事,掀开她身上的被衾。元莞一只手都跟着浮肿,手腕处亦是如此,她欲卷起袖口看一眼,元莞疼得抽气,便不敢再动了。
方才说话间元莞神色自若,不似有伤,待睡着后,反疼得拧眉。
元乔叹息,皇帝惯来隐忍,睡着了才似常人。她掖好被角后,令落霞过来守着,唤来陈砚,令侍卫司的人来垂拱殿守着,她才出宫而去。
大长公主调动侍卫司的人不过半日,就引起朝臣不满,尤其是苏闻,惊得去见她。
匆匆之际,他早就吓得魂不附体,行礼后直接问道:殿下是何意?为何调动侍卫司的人?
元乔担忧一夜,略有些疲惫,清晨至此,一口水都没有喝,被苏闻毫不留情的质问,亦觉得不耐,沉声道:昨夜之事,苏相也看到了,孤能做的不过是保护陛下罢了,侍卫司忠心,不会做出谋逆之举。
她费心解释,苏闻却不领情,直言道:既是如此,侍卫司是殿下的人,殿下就该避嫌,免得被旁人非议。
孤素来如此,不需避嫌。元乔道。
油盐不进,令苏闻气恼,怒道:大长公主行事不顾及先帝托付?
苏相若无事,可回枢密院。元乔不欲多言,起身送客。
苏闻气得无奈,禁军中分三司管辖,他无权去管问,甩袖离去。心中郁气不得消,转身入宫去见陛下。
侍卫司守卫,却不禁止通行,苏闻等人去见皇帝,依旧放行。苏闻这才散气,至殿外令人去通报。
皇帝陷入半醒半睡中,睡得不踏实,也没有彻底醒来。天明之际的清醒耗费她许多心力,元乔离去后,就没有醒来,就连太后过来,都没有见到人。
陡然换了守卫,太后如何不气,她令人去问,元乔极其霸道,连她的人都不肯见。
她气到胸闷,小皇帝又没有醒,连骂人的机会都没有,陡然见到苏闻而来,旋即招人来见。
苏闻忠于先帝,辅助皇帝,对刘氏一党的行为也是不喜,太后召见,不能不见,只得硬着头皮去见。
入偏殿后,太后则面露苦色,免于他的礼数,先叹道:陛下还睡着,苏相怕是见不到的。外间那些人,行事也是霸道,可曾为难苏相?
苏闻虽不喜元乔,更不喜太后,也不愿交心,陛下年轻,休息几日就成,臣来是问陛下康宁,既然陛下未醒,臣明日再来。
他要走,太后急道:苏相止步。
苏闻碍于尊卑,复又顿足,眼中闪过不耐,回身时换作恭谨之色:太后有吩咐?
我记得苏相是先帝初登基之际,御笔钦点的状元,也是先帝临去前提至两府宰执,先帝对卿家是信赖有加。太后语气低沉,提起先帝,亦有惋惜怀念。
苏闻听之也动容,他依旧谨守先帝临终托付,而大长公主怕是早就忘记了。今日之举与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何异,她与曹操又是不同,同是文宗血脉,他总担心元乔会废帝自立。
元乔的行为,令他十分愧对于先帝所托,面对太后也抬不起头来,太后记得不错。
太后提及先帝的提携,无非是要苏闻站出来罢了。她有殿前司,但不能与元乔硬碰硬,唯有先找重臣出头,给元乔按上谋逆的罪名,到时她再以太后的身份出面去给元乔定罪。
苏闻不好再走了,留下同太后说话。
此时元莞也醒了,望着空空如也的床榻,眸子里的光色黯淡下去,她感觉到有些饿了,唤来落霞,喝了小半碗粥。
她胃口不好,落霞也不敢请她再吃,而是说起苏相的事。
元莞躺在榻上,虚弱地扯了扯唇角,道:不用去管,大长公主处自会去处理,孤鹜可曾回来了?
落霞摇首:未曾回来。陛下好似很信任大长公主?外间更换守卫的禁军,太后气得不行,砸碎茶盏,后苏闻来了,两人在偏殿不知说些什么。
恋耽美
兜兜转转这么久了,今夜发生的事令她意外。
孤鹜令她宫宴时多加小心,只当是酒水吃食有问题,故而开宴之后,她不去碰,直到散席之际,她才慢慢放心,不想,重头戏竟在最后。
后苑里的手段肮脏,杀人不见血。今夜,她再次领会了。
烛火噼啪作响,她身体疲惫,深思清明,一阖眸,就想起那阵压迫而来的风色,翻天覆地之感后,手臂被人紧紧攥住。
那股不知名的压迫,缓缓消散,她复又平静下来,太后不让她见皇帝,怕是别有用心。明日清晨之际,她再入宫看看。
****
垂拱殿内彻夜灯火,皇帝睡下后,太医不敢离开,连带着太后也在侧干坐着。
元乔一走,她就压抑不住怒火了,皇帝不禁愚蠢,还极其碍事,蠢笨如斯,简直找不出第二人来。人昏睡着,她不好将人喊起来训斥。
更不想守着这么一个愚蠢的棋子,她站起身,吩咐落霞好生守着,自己回去更衣再来。
落霞应下,目送太后离开,长长呼出一口气,她就晓得太后待不住的,将大长公主赶走了,自己又不留下,太后的心真不好。
那厢太后回殿,殿前司指挥使刘钦早就候着了,他亟不可待,太后意兴阑珊,更衣后才接见他。
刘钦迫不及待道:陛下之心,怕早就归了元乔。
太后气恼在心,眉眼拧着恨意,提醒刘钦:归了又怎样,她不敢做什么,怕是动了心思,面对元乔的美色而迷乱心智,你倒不如担心自己,元乔查出来,你可就麻烦大了。
她后悔将元乔送上龙床,不仅没有让元乔憎恨皇帝,反见她二人关系日夜缓和,元乔毁了清白,难道就不曾怨恨?小皇帝此举不仅自己没有得到好处,还令她的筹谋毁于一旦。
小皇帝色迷心智,难堪大用了。
殿内的刘钦自小皇帝救人后,就极后悔,早知如此,应当直接去刺杀,出了升平楼再行刺杀。殿前司内好手无数,必能一击即中。
坏来坏去,就坏在小皇帝身上,皇位都未曾坐稳,就惦记女色。
他劝道:太后,陛下的举措,早晚会毁了您、毁了刘氏。若两人联手,您可就至于水深火热之地了。
太后不以为意,道:她不敢同元乔联手,名不正言不顺,她没那个胆子,你先回去将此事摘干净,皇帝处,我自有安排。
刘钦担忧,见太后主意已定,叹息着离开。
****
垂拱殿是议事之地,比不得福宁殿住得舒服,皇帝不到二更就醒了,眼睛睁开,榻前只有落霞一人。
没有太后、更没有元乔,她觉得安静不少,手臂处疼得厉害,她咬牙忍了忍。
皇帝一醒,落霞就欢喜起来,忙令人端药来,轻轻地扶起皇帝,低声道:太后在子时前就离开了。
殿内寂静,元莞粗重的呼吸声就显得极为清晰,她觉得头晕,身子依靠着落霞,看过一周才道:孤鹜哪里去了?
大长公主令他去查高阁,天明约莫着会回来。落霞小心地喂她喝了药,令太医来诊脉,太后处依旧没有动静,想必也到天明才会来。
太后不来,陛下还自在些。
诊脉后,小皇帝又睡着了,昏昏沉沉间也不知是什么时辰,她只觉得手臂疼得钻心,浑身无力,眼皮似有千斤重,如何都睁不开。
她又疼又困,耳畔又极是清净,就像一人在天地间,孤苦无依。
落霞在侧守着,见小皇帝体温升高,吓得将太医拽来,急得语无伦次,眼下知晓太后在的好处了。
太后若在,也算是个主心骨。
太医诊脉开药,忙碌转了一夜,药量又不敢下重,皇帝睡着,太后不在,他们不敢随意下药,只得将药量减轻,保证不会伤了陛下身体。
落霞害怕,让人去请太后过来,担忧得团团转。
至天明之际,太后未曾过来,反是大长公主来了。
秋日清晨雾气甚重,一路走来,元乔发丝染了些水珠,至廊下时,肩际衣袍的颜色深了些,被雾气沾湿了。
她来,落霞就不慌了,见她要入殿就只好跟着。不想大长公主不去见陛下,反先问太医陛下的伤势。
太医声音大了些,吵醒了睡得不安的人。元莞睁开眼,落霞就拍着胸口安慰自己,问道:陛下可觉得疼了?
元莞眨了眨眼睛,没有回应,落霞又道:大长公主来了。
元莞深深吸口气,似有些恼了,道:不见。
作者有话要说:
圆碗:生气,从碗里跑了。
第31章
巧合 落霞不知皇帝为何而闹, 觑她一眼苍白的脸色后,默默退了出去。
外间的元乔还在问太医,昨夜太后在, 她不好多问, 更不知伤势如何, 见到太医后, 就细细问得周全。
伤在右手手臂, 若治得不好,后患无穷。
大长公主与太医一问一答, 声音不大, 太医也有些惊惧,不敢有所疏忽,细细都答了。
问过之后,元乔摆摆手示意他退下,路过落霞处,道:太后何时离开的?
子时。落霞道。
元乔颔首,抬步就走时,落霞紧张道:陛下还未醒, 殿下再等等。
殿内明明只有二人, 落霞却慌得不行, 元乔怪道:还有其他事?
落霞低头, 道:陛下说她不想见任何人。她微微改变了些话意,免得惹恼大长公主。
我有话同她说,你且退下。元乔并不将小皇帝的话放在心里, 屏退落霞后, 轻轻走了进去。
榻上的人醒了,望着虚空中, 元乔走近后,见到那双失神的眼睛,顿住脚步:陛下醒了?
大长公主来得很早,比太后还要早些。元莞唇角微微牵动,她已然不指望太后能待她好,事到如今,她昨夜的伸手之举,已将自己陷入困境了。
太后必然知晓她开始偏向元乔了,个中含义,不言而喻。她在思考,如何与太后解释,酒醉之举?还是从心而为。
她比任何人都要畏惧生死,可在那刻,却贸然伸手。
小皇帝语气不善,元乔也没有放在心上,目光落在她被下的手臂上,她很平静道:陛下可是疼了?
伤口疼,就会觉得异常烦躁,说话也会急冲冲的。
她走近两步,距榻还有三四步时停顿下来,小皇帝自己爬了起来。
元莞耐力好,坐在榻上,呼吸急促几息后就缓和下来,眸色异常平静,唇角动了动:大长公主可会觉得昨夜的事是巧合?
并非巧合,陛下伸手之举,也令臣动容。陛下若不伸手,今后您便可手握权势了。元乔的声音很冷,就像说起寻常事一般,无关生死,亦或是朝堂大事。
这是元乔所想,也是苏闻的意思,但却不是元莞的想法。眼下她方得了些许人而已,不算大权在握,刘氏依旧虎视眈眈,失去元乔而言,是她的损失。
故此,她不后悔伸手救人。若不伸手,她就是太后的傀儡了。
元莞动了动手臂,唇角抿得很紧,却未曾出声。元乔看出她的隐忍,那股疼意感染到她了,她轻声道:陛下莫要乱动。
元莞不动了,很听话,认真回答元乔刚刚的问题:大长公主觉得我伸手,可对?
元乔眼中终是被这句话激起几分涟漪,她对小皇帝是信任的,就像当初信任先帝一样。但元莞与先帝不同,元莞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只要不做出对大宋不利的事,她都会尽力辅佐。
怎么多年来,她从未动摇过。
小皇帝心思不正,她也不在乎,年少之时,人都会犯错,待到大了,就会觉得喜欢她是一件可笑的事,然而昨夜,她感知哪里不对。
年少人看着散漫,私下行事有度,不动声色地配合她剪除刘氏的势力,没有露出半分破绽,隐忍的性子,令她震惊。
她惘然一笑,回道:陛下觉得对,便是对的,臣无异议。
元莞转身望着她:朕有件事不明白,大长公主非文宗血脉,何以得到先帝的信赖?
皇帝早就知晓旧事了。元乔不生气,觉得有些难堪,垂眸避开她的视线,陛下也该知晓我在先帝身边长大,他心胸宽阔,不会因旧事而对我起疑。
皇家子弟血脉意识淡薄,不以血脉论亲疏,元乔说的就是此意。
元莞靠在榻上,疼得有些迷糊,闻言反道:那么说来,你也非我姑母了。
陛下急于撇清关系。元乔唇角漾起自嘲的笑,听出小皇帝的意思来,摇首道:就算如此,陛下也该知臣急于废除周暨的心。
元莞嗤笑,不喜你,昨夜就不会伸手。
她因气恼而皱起眉头,病弱中添起几分生动,少年人热忱,付出一腔心血得不到回应后,少不得生气。
赌气的话,元乔听了不少,她淡淡一笑,陛下还是摆正心思为好。
元莞清醒后,手臂疼得一抽一抽的,对元乔也没了好言语,张口就道:朕摆正心思,大长公主就没有性命了。你看似严谨,却吃了两回亏。
最后一句讽刺意味很是明显,羞得元乔不语,不与病中的人计较,眸色染就几分平和。
元乔不答,小皇帝就不好再说了,问起正经的事来:大长公主要如何解决此事?
孤鹜领着皇城司去查,陛下好生休养,莫要担忧。元乔轻轻拨了回去,此事原委还在查,查清就按律法处置。昨夜与行刺皇帝无异,朝堂上下都会受到波动。
元莞不能与太后直面接触,孝道二字,是她头顶上最大的一座山。元乔不懂元莞的执着,但此事贴合她的心意,她既已接手,就不会令陛下为难。
皇帝一伤,反令她更可放开手脚,刘氏一党必除,她趁此机会,不如做的干净些,令陛下高枕无忧。
元莞也不欲插手,她信元乔,就不会起疑,且伤处疼得她没有什么力气思考。迷糊间被元乔扶着躺下,她欲抓住元乔的手想问话,一动就牵扯到伤,疼得她又缩了回去。
元乔道:陛下不如歇在垂拱殿,若信臣,臣调侍卫司的人过来护卫。
如此,皇帝就算被元乔困住了。元莞没有思考,疼得浑浑噩噩,没有回应,额间冷汗不止。
元乔替她掖好被角,想起一事,掀开她身上的被衾。元莞一只手都跟着浮肿,手腕处亦是如此,她欲卷起袖口看一眼,元莞疼得抽气,便不敢再动了。
方才说话间元莞神色自若,不似有伤,待睡着后,反疼得拧眉。
元乔叹息,皇帝惯来隐忍,睡着了才似常人。她掖好被角后,令落霞过来守着,唤来陈砚,令侍卫司的人来垂拱殿守着,她才出宫而去。
大长公主调动侍卫司的人不过半日,就引起朝臣不满,尤其是苏闻,惊得去见她。
匆匆之际,他早就吓得魂不附体,行礼后直接问道:殿下是何意?为何调动侍卫司的人?
元乔担忧一夜,略有些疲惫,清晨至此,一口水都没有喝,被苏闻毫不留情的质问,亦觉得不耐,沉声道:昨夜之事,苏相也看到了,孤能做的不过是保护陛下罢了,侍卫司忠心,不会做出谋逆之举。
她费心解释,苏闻却不领情,直言道:既是如此,侍卫司是殿下的人,殿下就该避嫌,免得被旁人非议。
孤素来如此,不需避嫌。元乔道。
油盐不进,令苏闻气恼,怒道:大长公主行事不顾及先帝托付?
苏相若无事,可回枢密院。元乔不欲多言,起身送客。
苏闻气得无奈,禁军中分三司管辖,他无权去管问,甩袖离去。心中郁气不得消,转身入宫去见陛下。
侍卫司守卫,却不禁止通行,苏闻等人去见皇帝,依旧放行。苏闻这才散气,至殿外令人去通报。
皇帝陷入半醒半睡中,睡得不踏实,也没有彻底醒来。天明之际的清醒耗费她许多心力,元乔离去后,就没有醒来,就连太后过来,都没有见到人。
陡然换了守卫,太后如何不气,她令人去问,元乔极其霸道,连她的人都不肯见。
她气到胸闷,小皇帝又没有醒,连骂人的机会都没有,陡然见到苏闻而来,旋即招人来见。
苏闻忠于先帝,辅助皇帝,对刘氏一党的行为也是不喜,太后召见,不能不见,只得硬着头皮去见。
入偏殿后,太后则面露苦色,免于他的礼数,先叹道:陛下还睡着,苏相怕是见不到的。外间那些人,行事也是霸道,可曾为难苏相?
苏闻虽不喜元乔,更不喜太后,也不愿交心,陛下年轻,休息几日就成,臣来是问陛下康宁,既然陛下未醒,臣明日再来。
他要走,太后急道:苏相止步。
苏闻碍于尊卑,复又顿足,眼中闪过不耐,回身时换作恭谨之色:太后有吩咐?
我记得苏相是先帝初登基之际,御笔钦点的状元,也是先帝临去前提至两府宰执,先帝对卿家是信赖有加。太后语气低沉,提起先帝,亦有惋惜怀念。
苏闻听之也动容,他依旧谨守先帝临终托付,而大长公主怕是早就忘记了。今日之举与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何异,她与曹操又是不同,同是文宗血脉,他总担心元乔会废帝自立。
元乔的行为,令他十分愧对于先帝所托,面对太后也抬不起头来,太后记得不错。
太后提及先帝的提携,无非是要苏闻站出来罢了。她有殿前司,但不能与元乔硬碰硬,唯有先找重臣出头,给元乔按上谋逆的罪名,到时她再以太后的身份出面去给元乔定罪。
苏闻不好再走了,留下同太后说话。
此时元莞也醒了,望着空空如也的床榻,眸子里的光色黯淡下去,她感觉到有些饿了,唤来落霞,喝了小半碗粥。
她胃口不好,落霞也不敢请她再吃,而是说起苏相的事。
元莞躺在榻上,虚弱地扯了扯唇角,道:不用去管,大长公主处自会去处理,孤鹜可曾回来了?
落霞摇首:未曾回来。陛下好似很信任大长公主?外间更换守卫的禁军,太后气得不行,砸碎茶盏,后苏闻来了,两人在偏殿不知说些什么。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