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略有些胆怯,又觉得自己没有做错,挺直胸脯争出几分底气,道:大长公主气势汹汹,可是觉的此物不好?
难不成元乔也知晓这是前朝宠妃之物,寓意不好,因此来骂人?
元乔抬眸,望着她:陛下为何送此物?
为何送?元莞开始自我反思,总不好是寓意好,说来不仅会挨骂,元乔还会不收。
小皇帝犹豫不决,更觉得怪异,元乔紧紧盯着她,发觉她修长浓密的眼睫颤了又颤,似是有口难言。
她复又开口:陛下怎地不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圆碗:我太难了,送礼都不要。
周暨:我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第30章
伸手 元莞左右为难, 不好将人气走,斟酌道:玉质天成,打磨得好看, 朕以为如大长公主一样, 都是难得的通透, 大长公主觉得哪里不对吗?
小皇帝比以前狡猾多了, 但看她一双飘忽的眼睛, 就知她本意不是如此。
元乔惯来懂皇帝的性情,看着成熟稳重, 私下里却是一孩子, 做事都是凭着心情,以前还会欺负周暨,如今宫里就她一人,就将心思放在自己身上了。
真是冥顽不灵。
她有些生气。皇帝敏感,紧张道:姑母不喜欢?
不喜欢。元乔道。
元莞眨了眨眼,道:朕以为姑母会喜欢,可是朕是皇帝,姑母为臣, 皇帝赐, 也可以说不喜欢吗?
元乔:
如何都没有想到小皇帝以君臣论, 元乔看她一眼, 伸手将锦盒取回,臣先退下。
元莞弯弯唇角,大长公主好走。
元乔理都不理她, 面色阴沉地走出垂拱殿。
不知内情的人, 只当两人又起争执。太后处闻讯,已然坐不住了, 皇帝无用,什么都做不成,她不得不谋其他出路。
小皇帝看着厉害,实则一丝用处都没有,愈发觉得气恨,皇夫一事作罢,她与元乔都没有赢,不过周暨一走,腾出皇夫的位置来,她肯定要为刘家争一争的。
她叹息,殿前司指挥使刘钦建议道:不若令陛下择皇夫,待诞下子嗣后,陛下可有可无,您到时与元乔争一争,也未必就会输。
就像前些年那般,皇帝还小,甚事都听母上,不像现在心思大了,对太后也没有以前那样尊敬了。他隐隐感知并非是陛下无能,而是陛下根本无心于朝政,置刘家于刀刃上而不管不问。
他的建议,惹来太后不悦,那也得看看陛下可愿意,再者元乔会眼睁睁看着刘家再次成为外戚。
指挥使不甘心,道:那元乔步步紧逼,陛下纵容,臣觉得两人就像说好了一般,不得不防。
他管禁军,可垂拱、福宁乃至上朝的大兴殿的守卫都不在他这里,侍卫司根本不让他管问,如此已经不符合规制了,每每去争,苏闻等人都装聋作哑,他如何不气。
太后亦是烦恼,闻言也觉得哪里不对,小皇帝在位六年,如何就到了这般不堪的地步。这次朝臣举荐苏闻为太傅,又是什么意思?
苏闻是元乔一党,小皇帝等于彻底落入元乔手中,再者她与皇帝并不亲厚,不难保证皇帝生出异心来。
指挥使所言不是没有道理,皇帝大了,对她有了二心,置她、置刘家于不顾,就是忘恩负义,她养大的狗,开始对旁人摇尾巴了。
这么一想,指挥使的话就完全可信了,毕竟非她血脉,哪里有信任可言。
太后惯来多疑,又被元乔逼迫,心中对小皇帝也渐渐起疑,子嗣一事,确实亟不可待了。
****
元莞以激将法令元乔收了耳坠后,又挑了些玉给她送过去,都是以皇帝旨意送去的,同时刚为帝师的苏闻也被赏了些许,如此,对陛下忠心更大了。
小皇帝赏赐大方,近年来得到不少好东西,不吝赏赐,令旁人都羡慕苏相。
元乔闻讯后,无奈摇首,又见苏闻面上笑意,也只得多说恭喜二字。苏闻所得,都是绝迹古画,按照他的喜好来,自然令人很喜欢。而她,则是稀奇古怪的小玩意,价值不菲,比起古画,也是不差的。
每年中秋宫宴时前,陛下都会令御厨做些饼来赏给朝臣,今年也是一样。她回府之际,婢女将陛下送来的饼置于她面前。
奴本是想令人试试可有怪异,可打开后,发觉是一块打磨精致的玉,形状似是月饼。婢女道。
小皇帝不知哪来的稀奇玩意,玉触手生温,摸着顺滑,可见得此一块玉,再经巧匠打磨,耗费时日颇久。
不如古时的和氏璧精致,可质地也是不多见的,她无奈,小皇帝这是要闹到什么地步。皇帝赏赐,没有收回的道理,她只能接受,没法拒绝。
宫宴之前,她在西华门遇见孤鹜。
孤鹜在与禁军说话,见到大长公主的车马,主动上前去问安,元乔下车,顺势问道:陛下有吩咐?
无大事,陛下就是担心宫城不安全,特令臣来看看。孤鹜道。
元乔素来谨慎,且知晓小皇帝对宫城安危一事上不大关心。皇帝待的三殿里都是皇帝自己的人在守卫,尤其是福宁殿。
正是因为如此,她被困福宁殿而出不去。
孤鹜恭谨如旧,见她不解,近前一步,压低声音道:殿下今夜当心些。
元乔听后,不动声色,又见孤鹜大声道:陛下命臣去查看,耽误不得,臣先告退。
两人就此分开,元乔扫了眼宫门处的禁军,淡然登上马车,往升平楼而去。
去岁择婿宴就在升平楼内办的,皇帝设计令那些少年郎都病了,阻扰择婿,今日太后将宫宴定在此处,也不知是何意。
皇帝是要掐着时辰去的,她在殿内更衣,为显得郑重,她换了一身袍服,圆领襟口,将女子的秀气都掩盖住,显得威严老成。
她换过后,反坐下喝牛乳,不急不躁,又吃了几块点心。
孤鹜回来后,她才放下点心,以湿帕子擦擦手,起身同孤鹜一道去。
升平楼内人声喧哗,三五成群,灯火璀璨,步辇在外停住,步入楼内,群臣就安静下来,片接后,太后才姗姗来迟。
大宋民风开放,宴上歌舞不俗,今岁还安排了傀儡戏,惟妙惟肖的场景布局,姿态灵动,比起歌舞,更有意思。
太后与皇帝并肩坐着,下座的元乔望向傀儡,记得皇帝讨厌傀儡戏,太后竟会安排。她下意识看向皇帝,皇帝聚精会神地望着,神色平静,并无不适。
以她的角度去看,可看出皇帝眸色略有些呆滞,眼睫许久都未动一下,就像是一木人般。满殿朝臣推杯换盏,唯独皇帝无趣,她不由好笑。
元莞的性子与先帝相似,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来。
当年刘氏未曾入宫,先帝鲜少踏足后苑,做一清心寡欲的皇帝,元莞年纪轻轻地也是这般。看过一眼后,就见苏闻起身,走至陛下近前,敬她一杯酒。
今日佳节,苏闻又是帝师,得了陛下不少关注,就将从公主阵营里跳到皇帝跟前,他自是高兴的。
元莞淡淡一笑,饮了酒后,脸色透着粉红,坐着不动。苏闻敬酒过后,其余朝臣都过来效仿,轮到周暨之时,她才凝神多看一眼,也未曾说话,反是周暨说了几句好话,两人饮了一杯酒。
傀儡戏撤去后,太后忽而建议道:今日佳节,城门处点燃烟火,升平楼内是看不到的,不若陛下移步高阁,也多一趣事。
火树银花之色,是最热闹的,虽说几息而过,绚丽的烟火在空中绽放的那刻,让人眼前一亮。
在这些小事上,皇帝是不拿主意的,太后要去,她只得顺从。
宫宴是太后安排,高阁看焰火,也是之一。
升平楼侧便有高阁,周遭以栏杆为屏,空阔望远,目光所及之处,可至整个临安城。皇帝扶着太后登高,上间早就安置着数张食案,皇帝目光散漫落于城楼的方向。
高阁之行的灯火不如升平楼内,皇帝命人去点灯,太后却阻止道:看焰火罢了,何置于点那么多灯。
皇帝应了一声,不再说话了。亦没有左右张望,高台很大,足可容纳四五十人,只是灯火不明,倒像夜游之景。
元乔今夜未曾碰酒,神思清明,见皇帝与太后两人举止如常,微微放下心来。
高阁之上的吃食,她照旧没有碰,身侧的苏闻不同,频频饮酒,已有微醺之意。他坐在一侧,与旁人交谈着,并不同元乔说话,两人之间似有嫌隙。
元莞看得清楚,苏闻早立朝堂之上,竟不如大长公主心思深沉,她笑了笑,苏闻若为帝党,她可得一助力,就不好说人家不如大长公主了。
焰火在亥时燃放,绚丽之色,不亚于百花绽放,星河遥落,繁光缀天,灿烂的夜景令临安城生动而热闹。
朝臣都停下酒盏,抬首去看,皇帝托腮,略有些困倦,方才升平楼内一通敬酒令她已有醉意,眼花缭乱地夜景似催眠一般,她几欲想回殿休息。
她努力撑过片刻,待焰火结束,散席之时才站起身,眼前人影重重,太后被宫人扶着下高阁,她慢走几步。
酒意作祟,婢女过来扶她,她不愿示弱,就站稳身子深呼一口气,高阁之上灯火不明,她看得也不甚清楚,走过两步,见到元乔站在一侧,她也不走了,想元乔一起。
或许是醉得厉害,眼前影子晃动一番,耳畔多一声惊呼。
周遭本就嘈杂,声音被淹没了。元莞下意识去拉住那道影子,听到哐当一声,栏杆不知怎地倒了,她随着那道影子一道被摔了出去。
生死之际,总是多了几分灵活,她抓住了什么,总不至于会掉下去。
夜间冷冽的风声拂过脸颊,酒顿时醒了。
高阁之高,摔下去必会死的,她未曾反应过来,就有人呼唤救驾了。
孤鹜冲了过去,不需旁人相助,就将皇帝从高阁边缘拉了上来,还有被她一道拉住的大长公主。
事发不过片刻,众人都未曾反应过来,更不知好端端地情况下,护卫的栏杆就断了。
高阁之上,安全最为重要,如何就会断了,恰巧又是元乔所站立之地。
皇帝酒醒了,手臂也被断裂的木屑划伤了,她呆呆地,看着高阁下漆黑的景色,那就像是悬崖,也不觉得手疼了。
被她相救的元乔先回过神来,心中震怒,被宫人扶着,抬眸又见小皇帝脸色惨白,该是被吓到了。
太后去而复返,见元乔好生生地站立在一侧,孤鹜扶着小皇帝,查看她的手臂。她震怒道:发生何事,竟令陛下涉险。
醉醺醺的朝臣都跟着醒了,元莞瞧了一眼太后,唇角抿了抿,示意孤鹜去查看那些断裂的栏杆,她忽而没有那种怕死的感觉。
方才她若没有拉住元乔,大概她就可以亲政了。
元乔略有些狼狈,却很沉稳,好似方才落下去的并不是她,周遭跪了一地请罪的宫人内侍,她沉声道:去请太医。
她命令朝臣散了,只留下两府宰执,匆匆送陛下回垂拱殿。
小皇帝似是吓傻了,半晌不语,入殿后,就坐在榻上,任由婢女给她脱下外袍。太后亦在一侧,神色不定,几分紧张又有几分震怒,令人看不清她的情绪。
元乔镇定下来了,苏闻站在一侧,见她从容如旧,不觉叹了口气,也甚是佩服大长公主的定力。不过今日可见,小皇帝也未必厌恶大长公主。
他也好奇,小皇帝为何要去救大长公主,若是不救,小皇帝可就熬成头了。高阁之顶,翻跌下去,就算侥幸活了下来,也是惹来一身伤残。
须臾后,孤鹜来了。
元乔眼睫一动,将人请至殿外廊下,先道:可查出什么了,为何陡然断了?
孤鹜道:木头腐朽,一碰就坏。臣令人仔细问过,宫人之前收到太后的旨意,要在高阁设宴,里外都查看过,并没有不妥。
腐朽而不更换,那就是宫人的失职。元乔目光幽深,眸色与黑夜一体,又与太后的恼怒紧张不同,她一如既往的平静。
孤鹜本当心中不定,他入宫至今,伺候两朝,也未曾见过今夜悬疑的事情。
他正想着如何回答,大长公主又开口道:你在皇城司内,就去好好查查,此事牵扯众大,你该有分寸。
孤鹜汗颜,忙揖礼应下:臣明白。
你去忙,此处我来照应。元乔道。
孤鹜不敢违背元乔的意思,担忧地看了一眼殿内,令人将落霞找来,他才放心而去。
太医来后,苏闻等外臣就退了出去,他见元乔立于廊下,背影如青松,傲然而独立,他近前道:大长公主可有损伤?
元乔回神,神色肃然,顾眄有威,淡然道:我无碍,苏相可要回府?
皇帝受伤是大事,众人都处于云雾中,更不知好端端的赏景就会发生意外。苏闻未曾想到深处,只道:殿下可要回府,不如同行?
元乔不走,满心疑惑,回府也不得安寝,就道:我去瞧瞧陛下。
苏闻道:陛下心善,大长公主可曾后悔?
声音压得极轻,只二人能听见,元乔闻言一顿,也没有回答,越过他直接入殿。
她似有躲避之心,苏闻冷笑,今夜一过,皇帝必要闭朝多日,大长公主借机做些什么,谁又能拦得住呢?
殿内气氛冰冷,太后坐在一侧,面色极差,见到元乔入内,忍耐道:时辰不早,大长公主该回府歇息了,宫门关闭后就走不得了。
她急于赶人走,连最后的情面也不顾及,元莞听到后,笑了笑,太后生气,再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只怕元乔就会发现端倪了。
太医小心给她清除伤口中扎入的木头碎屑,唯恐弄疼了陛下,一再小心,再见陛下唇角的笑意,有些不知所措。
元莞昏昏沉沉,手臂疼得麻木了,半醒半睡间,外间的声音小了下来,元乔离开了。
听不到元乔声音后,她就愈发困了,两眼微闭后,就睡了过去。
此处是垂拱殿,归皇城司守卫,太后命令不动他们,也不会担心皇帝的安危,元乔不愿显得与皇帝太过亲近。太后令她走,她就回府去了。
不寻常的一夜,万家灯火,也很是难熬。
元乔回府后,陈砚匆忙迎来,揖礼紧张道:殿下可有事?
盯着宫里,盯着就成,此事莫要去查,孤鹜接手去查,他需什么,你帮助即可。云乔吩咐下去,她略有些疲惫,令婢女备了热水。
简单梳洗后,她才发觉手腕上的刺痛,白皙的肌肤上些许擦伤,瞧着刺眼。直到此刻安静下来,万籁俱寂,心里尤是空虚得厉害。
恋耽美
难不成元乔也知晓这是前朝宠妃之物,寓意不好,因此来骂人?
元乔抬眸,望着她:陛下为何送此物?
为何送?元莞开始自我反思,总不好是寓意好,说来不仅会挨骂,元乔还会不收。
小皇帝犹豫不决,更觉得怪异,元乔紧紧盯着她,发觉她修长浓密的眼睫颤了又颤,似是有口难言。
她复又开口:陛下怎地不说话?
作者有话要说:
圆碗:我太难了,送礼都不要。
周暨:我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第30章
伸手 元莞左右为难, 不好将人气走,斟酌道:玉质天成,打磨得好看, 朕以为如大长公主一样, 都是难得的通透, 大长公主觉得哪里不对吗?
小皇帝比以前狡猾多了, 但看她一双飘忽的眼睛, 就知她本意不是如此。
元乔惯来懂皇帝的性情,看着成熟稳重, 私下里却是一孩子, 做事都是凭着心情,以前还会欺负周暨,如今宫里就她一人,就将心思放在自己身上了。
真是冥顽不灵。
她有些生气。皇帝敏感,紧张道:姑母不喜欢?
不喜欢。元乔道。
元莞眨了眨眼,道:朕以为姑母会喜欢,可是朕是皇帝,姑母为臣, 皇帝赐, 也可以说不喜欢吗?
元乔:
如何都没有想到小皇帝以君臣论, 元乔看她一眼, 伸手将锦盒取回,臣先退下。
元莞弯弯唇角,大长公主好走。
元乔理都不理她, 面色阴沉地走出垂拱殿。
不知内情的人, 只当两人又起争执。太后处闻讯,已然坐不住了, 皇帝无用,什么都做不成,她不得不谋其他出路。
小皇帝看着厉害,实则一丝用处都没有,愈发觉得气恨,皇夫一事作罢,她与元乔都没有赢,不过周暨一走,腾出皇夫的位置来,她肯定要为刘家争一争的。
她叹息,殿前司指挥使刘钦建议道:不若令陛下择皇夫,待诞下子嗣后,陛下可有可无,您到时与元乔争一争,也未必就会输。
就像前些年那般,皇帝还小,甚事都听母上,不像现在心思大了,对太后也没有以前那样尊敬了。他隐隐感知并非是陛下无能,而是陛下根本无心于朝政,置刘家于刀刃上而不管不问。
他的建议,惹来太后不悦,那也得看看陛下可愿意,再者元乔会眼睁睁看着刘家再次成为外戚。
指挥使不甘心,道:那元乔步步紧逼,陛下纵容,臣觉得两人就像说好了一般,不得不防。
他管禁军,可垂拱、福宁乃至上朝的大兴殿的守卫都不在他这里,侍卫司根本不让他管问,如此已经不符合规制了,每每去争,苏闻等人都装聋作哑,他如何不气。
太后亦是烦恼,闻言也觉得哪里不对,小皇帝在位六年,如何就到了这般不堪的地步。这次朝臣举荐苏闻为太傅,又是什么意思?
苏闻是元乔一党,小皇帝等于彻底落入元乔手中,再者她与皇帝并不亲厚,不难保证皇帝生出异心来。
指挥使所言不是没有道理,皇帝大了,对她有了二心,置她、置刘家于不顾,就是忘恩负义,她养大的狗,开始对旁人摇尾巴了。
这么一想,指挥使的话就完全可信了,毕竟非她血脉,哪里有信任可言。
太后惯来多疑,又被元乔逼迫,心中对小皇帝也渐渐起疑,子嗣一事,确实亟不可待了。
****
元莞以激将法令元乔收了耳坠后,又挑了些玉给她送过去,都是以皇帝旨意送去的,同时刚为帝师的苏闻也被赏了些许,如此,对陛下忠心更大了。
小皇帝赏赐大方,近年来得到不少好东西,不吝赏赐,令旁人都羡慕苏相。
元乔闻讯后,无奈摇首,又见苏闻面上笑意,也只得多说恭喜二字。苏闻所得,都是绝迹古画,按照他的喜好来,自然令人很喜欢。而她,则是稀奇古怪的小玩意,价值不菲,比起古画,也是不差的。
每年中秋宫宴时前,陛下都会令御厨做些饼来赏给朝臣,今年也是一样。她回府之际,婢女将陛下送来的饼置于她面前。
奴本是想令人试试可有怪异,可打开后,发觉是一块打磨精致的玉,形状似是月饼。婢女道。
小皇帝不知哪来的稀奇玩意,玉触手生温,摸着顺滑,可见得此一块玉,再经巧匠打磨,耗费时日颇久。
不如古时的和氏璧精致,可质地也是不多见的,她无奈,小皇帝这是要闹到什么地步。皇帝赏赐,没有收回的道理,她只能接受,没法拒绝。
宫宴之前,她在西华门遇见孤鹜。
孤鹜在与禁军说话,见到大长公主的车马,主动上前去问安,元乔下车,顺势问道:陛下有吩咐?
无大事,陛下就是担心宫城不安全,特令臣来看看。孤鹜道。
元乔素来谨慎,且知晓小皇帝对宫城安危一事上不大关心。皇帝待的三殿里都是皇帝自己的人在守卫,尤其是福宁殿。
正是因为如此,她被困福宁殿而出不去。
孤鹜恭谨如旧,见她不解,近前一步,压低声音道:殿下今夜当心些。
元乔听后,不动声色,又见孤鹜大声道:陛下命臣去查看,耽误不得,臣先告退。
两人就此分开,元乔扫了眼宫门处的禁军,淡然登上马车,往升平楼而去。
去岁择婿宴就在升平楼内办的,皇帝设计令那些少年郎都病了,阻扰择婿,今日太后将宫宴定在此处,也不知是何意。
皇帝是要掐着时辰去的,她在殿内更衣,为显得郑重,她换了一身袍服,圆领襟口,将女子的秀气都掩盖住,显得威严老成。
她换过后,反坐下喝牛乳,不急不躁,又吃了几块点心。
孤鹜回来后,她才放下点心,以湿帕子擦擦手,起身同孤鹜一道去。
升平楼内人声喧哗,三五成群,灯火璀璨,步辇在外停住,步入楼内,群臣就安静下来,片接后,太后才姗姗来迟。
大宋民风开放,宴上歌舞不俗,今岁还安排了傀儡戏,惟妙惟肖的场景布局,姿态灵动,比起歌舞,更有意思。
太后与皇帝并肩坐着,下座的元乔望向傀儡,记得皇帝讨厌傀儡戏,太后竟会安排。她下意识看向皇帝,皇帝聚精会神地望着,神色平静,并无不适。
以她的角度去看,可看出皇帝眸色略有些呆滞,眼睫许久都未动一下,就像是一木人般。满殿朝臣推杯换盏,唯独皇帝无趣,她不由好笑。
元莞的性子与先帝相似,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来。
当年刘氏未曾入宫,先帝鲜少踏足后苑,做一清心寡欲的皇帝,元莞年纪轻轻地也是这般。看过一眼后,就见苏闻起身,走至陛下近前,敬她一杯酒。
今日佳节,苏闻又是帝师,得了陛下不少关注,就将从公主阵营里跳到皇帝跟前,他自是高兴的。
元莞淡淡一笑,饮了酒后,脸色透着粉红,坐着不动。苏闻敬酒过后,其余朝臣都过来效仿,轮到周暨之时,她才凝神多看一眼,也未曾说话,反是周暨说了几句好话,两人饮了一杯酒。
傀儡戏撤去后,太后忽而建议道:今日佳节,城门处点燃烟火,升平楼内是看不到的,不若陛下移步高阁,也多一趣事。
火树银花之色,是最热闹的,虽说几息而过,绚丽的烟火在空中绽放的那刻,让人眼前一亮。
在这些小事上,皇帝是不拿主意的,太后要去,她只得顺从。
宫宴是太后安排,高阁看焰火,也是之一。
升平楼侧便有高阁,周遭以栏杆为屏,空阔望远,目光所及之处,可至整个临安城。皇帝扶着太后登高,上间早就安置着数张食案,皇帝目光散漫落于城楼的方向。
高阁之行的灯火不如升平楼内,皇帝命人去点灯,太后却阻止道:看焰火罢了,何置于点那么多灯。
皇帝应了一声,不再说话了。亦没有左右张望,高台很大,足可容纳四五十人,只是灯火不明,倒像夜游之景。
元乔今夜未曾碰酒,神思清明,见皇帝与太后两人举止如常,微微放下心来。
高阁之上的吃食,她照旧没有碰,身侧的苏闻不同,频频饮酒,已有微醺之意。他坐在一侧,与旁人交谈着,并不同元乔说话,两人之间似有嫌隙。
元莞看得清楚,苏闻早立朝堂之上,竟不如大长公主心思深沉,她笑了笑,苏闻若为帝党,她可得一助力,就不好说人家不如大长公主了。
焰火在亥时燃放,绚丽之色,不亚于百花绽放,星河遥落,繁光缀天,灿烂的夜景令临安城生动而热闹。
朝臣都停下酒盏,抬首去看,皇帝托腮,略有些困倦,方才升平楼内一通敬酒令她已有醉意,眼花缭乱地夜景似催眠一般,她几欲想回殿休息。
她努力撑过片刻,待焰火结束,散席之时才站起身,眼前人影重重,太后被宫人扶着下高阁,她慢走几步。
酒意作祟,婢女过来扶她,她不愿示弱,就站稳身子深呼一口气,高阁之上灯火不明,她看得也不甚清楚,走过两步,见到元乔站在一侧,她也不走了,想元乔一起。
或许是醉得厉害,眼前影子晃动一番,耳畔多一声惊呼。
周遭本就嘈杂,声音被淹没了。元莞下意识去拉住那道影子,听到哐当一声,栏杆不知怎地倒了,她随着那道影子一道被摔了出去。
生死之际,总是多了几分灵活,她抓住了什么,总不至于会掉下去。
夜间冷冽的风声拂过脸颊,酒顿时醒了。
高阁之高,摔下去必会死的,她未曾反应过来,就有人呼唤救驾了。
孤鹜冲了过去,不需旁人相助,就将皇帝从高阁边缘拉了上来,还有被她一道拉住的大长公主。
事发不过片刻,众人都未曾反应过来,更不知好端端地情况下,护卫的栏杆就断了。
高阁之上,安全最为重要,如何就会断了,恰巧又是元乔所站立之地。
皇帝酒醒了,手臂也被断裂的木屑划伤了,她呆呆地,看着高阁下漆黑的景色,那就像是悬崖,也不觉得手疼了。
被她相救的元乔先回过神来,心中震怒,被宫人扶着,抬眸又见小皇帝脸色惨白,该是被吓到了。
太后去而复返,见元乔好生生地站立在一侧,孤鹜扶着小皇帝,查看她的手臂。她震怒道:发生何事,竟令陛下涉险。
醉醺醺的朝臣都跟着醒了,元莞瞧了一眼太后,唇角抿了抿,示意孤鹜去查看那些断裂的栏杆,她忽而没有那种怕死的感觉。
方才她若没有拉住元乔,大概她就可以亲政了。
元乔略有些狼狈,却很沉稳,好似方才落下去的并不是她,周遭跪了一地请罪的宫人内侍,她沉声道:去请太医。
她命令朝臣散了,只留下两府宰执,匆匆送陛下回垂拱殿。
小皇帝似是吓傻了,半晌不语,入殿后,就坐在榻上,任由婢女给她脱下外袍。太后亦在一侧,神色不定,几分紧张又有几分震怒,令人看不清她的情绪。
元乔镇定下来了,苏闻站在一侧,见她从容如旧,不觉叹了口气,也甚是佩服大长公主的定力。不过今日可见,小皇帝也未必厌恶大长公主。
他也好奇,小皇帝为何要去救大长公主,若是不救,小皇帝可就熬成头了。高阁之顶,翻跌下去,就算侥幸活了下来,也是惹来一身伤残。
须臾后,孤鹜来了。
元乔眼睫一动,将人请至殿外廊下,先道:可查出什么了,为何陡然断了?
孤鹜道:木头腐朽,一碰就坏。臣令人仔细问过,宫人之前收到太后的旨意,要在高阁设宴,里外都查看过,并没有不妥。
腐朽而不更换,那就是宫人的失职。元乔目光幽深,眸色与黑夜一体,又与太后的恼怒紧张不同,她一如既往的平静。
孤鹜本当心中不定,他入宫至今,伺候两朝,也未曾见过今夜悬疑的事情。
他正想着如何回答,大长公主又开口道:你在皇城司内,就去好好查查,此事牵扯众大,你该有分寸。
孤鹜汗颜,忙揖礼应下:臣明白。
你去忙,此处我来照应。元乔道。
孤鹜不敢违背元乔的意思,担忧地看了一眼殿内,令人将落霞找来,他才放心而去。
太医来后,苏闻等外臣就退了出去,他见元乔立于廊下,背影如青松,傲然而独立,他近前道:大长公主可有损伤?
元乔回神,神色肃然,顾眄有威,淡然道:我无碍,苏相可要回府?
皇帝受伤是大事,众人都处于云雾中,更不知好端端的赏景就会发生意外。苏闻未曾想到深处,只道:殿下可要回府,不如同行?
元乔不走,满心疑惑,回府也不得安寝,就道:我去瞧瞧陛下。
苏闻道:陛下心善,大长公主可曾后悔?
声音压得极轻,只二人能听见,元乔闻言一顿,也没有回答,越过他直接入殿。
她似有躲避之心,苏闻冷笑,今夜一过,皇帝必要闭朝多日,大长公主借机做些什么,谁又能拦得住呢?
殿内气氛冰冷,太后坐在一侧,面色极差,见到元乔入内,忍耐道:时辰不早,大长公主该回府歇息了,宫门关闭后就走不得了。
她急于赶人走,连最后的情面也不顾及,元莞听到后,笑了笑,太后生气,再不顾及自己的身份,只怕元乔就会发现端倪了。
太医小心给她清除伤口中扎入的木头碎屑,唯恐弄疼了陛下,一再小心,再见陛下唇角的笑意,有些不知所措。
元莞昏昏沉沉,手臂疼得麻木了,半醒半睡间,外间的声音小了下来,元乔离开了。
听不到元乔声音后,她就愈发困了,两眼微闭后,就睡了过去。
此处是垂拱殿,归皇城司守卫,太后命令不动他们,也不会担心皇帝的安危,元乔不愿显得与皇帝太过亲近。太后令她走,她就回府去了。
不寻常的一夜,万家灯火,也很是难熬。
元乔回府后,陈砚匆忙迎来,揖礼紧张道:殿下可有事?
盯着宫里,盯着就成,此事莫要去查,孤鹜接手去查,他需什么,你帮助即可。云乔吩咐下去,她略有些疲惫,令婢女备了热水。
简单梳洗后,她才发觉手腕上的刺痛,白皙的肌肤上些许擦伤,瞧着刺眼。直到此刻安静下来,万籁俱寂,心里尤是空虚得厉害。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