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莞十五六岁,不知何时变得这样坏,偏偏对待朝政又极是勤勉。元乔气恨在心,又不得不为大宋江山考虑,她不知该如何回答元莞的话了。
她一势弱,元莞就平静下来,自觉压过她一头,扬起下巴道:姑母若为此事废帝,天下人不信,您还是死了这条心为好。且朕勤勉,自觉能做一个好皇帝,你从宗室中挑选,何人能胜过朕?
小皇帝得意忘形,忘了自己并非是元家血脉的想法,眼梢一挑,添了几许生动。
她正是年少,对未来憧憬很美好,不得不说,她除了此事做的荒唐外,确实很优秀。
元乔看了小皇帝一眼,没有说话。
她这是默认了。
元莞得到她的认可,心里底气更足,试探道:你可想好了?
元乔沉默须臾,妥协道:你若做出对大宋不利的事,我必废帝。
元莞忽地松了口气,想起还有话同她说,就不能再将人激怒,坦诚道:苏闻不动,这是朕的诚意,你将废帝的旨意给朕看一眼,朕不索取,这也是你的诚意。
让这位性子高洁的姑母交出废帝遗旨,只怕比登天都难,刀架脖子都不会答应的。小皇帝退而求其次,看一眼知真假。
不过中书处该有存档才是,就是不知藏在何处。
元乔答应下来,又道:你还有何事?
朕希望姑母可以将刘谨行赶出洛阳城。元莞立即道。
元乔不明白了,刘谨行是太后的堂弟,赶走他,小皇帝岂非失去一臂?她不知少年皇帝脑袋里想些什么,借助舅家来对付她才是。
为何借她来对付舅家,小皇帝是诓骗她入局?细细一想,又不大可能,她在宫里连外人见不到,实在是没有什么可让她算计的。
她在慌乱中赶紧思考,猛地一想,明白些许门道,小皇帝与太后不和?
母女没有隔夜的仇恨,放弃自己的优势来对付自己的母亲,又不是聪明之举。小皇帝不笨,不会走她这条路。
这般一想,小皇帝又像是傻子,里外人分不清了。
她迟迟不肯回答,与往日果断大不相同,元莞的心无端就提上来,脸色白了白,静静等着她的后话。
元乔坐下来,靠着宽榻,手臂支撑着小几,面色肃然,与这两日的素雅极为不同。元莞就这么静静望着她,体会几分窥视的乐趣。
她忽而在想小时听到的趣事,那时她不过八九岁,听闻宫人常说莘国大长公主很美,肤白不说,五官精致,眉不点而翠,腮不抹也是嫣红之色。
那时她尚小,不知女子何为美,眼里都是太后华丽服饰下造就的美,也常听先帝夸太后美,是以,她认为女子之美都是外物衬托出来的。
可今日元乔衣物简单,发髻挽起,发丝乌黑,坐在眼前,无华服、无花冠,依旧美得让她心动。
她想起一言,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两人心思不一,尤其是元莞,她脑海里想的是风月之事,想着元乔之美;而元乔则是想着如何将人赶出临安城,无非是贬出去。
第8章
八
如何贬,这是难事。
她想不出具体做法,不如先答应小皇帝,见到苏相再从长计议。
可。元乔答应道,但见小皇帝神色幽思,望着她的眼神极为热切,她猛地一回神,皱眉不悦。
见她神色变幻,元莞就回神了,将绮念抛去,认真道:这是其二,其三是姑母退亲罢。
退亲?元乔不由自主想起齐国侯,可除去样貌外,竟想不出其他的。她二人一年内都见不过五次面。每回见到都是匆匆问好,再无其他。
只是她不愿退亲,有齐国侯这样的人在,她想不出还可选择何人。
从她摄政开始,就没想过要困于后宅天地里,齐国侯不爱她,不会干扰她的事,这点就足够了。她无男女情爱,想的极为简单。
被元莞这么一搅和,她疲惫道:难不成你还有比齐国侯更合适的人?
元莞则认真道:他不好,哪里都不好。
退亲与否,元乔浑然不在意,反见皇帝追着不放,好奇地看过去,元莞气势忽而就弱了下去,支吾道:他有、孩子了,对你不忠。
齐国侯不仅有孩子,还有许多妾室,哪里是良人。
我对他并无喜爱,他做什么,都是无关紧要的。
元莞觉得与她说不通,不如蛮狠些:姑母退不退?
小皇帝又无理取闹了。元乔被她所困,也不想因为小事而与她争执,也未曾多加思索,颔首道:退。
元莞这才满意了,想了想,最后才道:朕这里有几人,望姑母提携一二,不需要职,简单虚职就可。
这些人是太后安排的,既然避不过,不如委婉处置,将人安排虚位,既让太后安心,又不会动摇根本。
至于她的人,眼下不能安排,操之过急,并非良策。
元莞所提,并非是难事,不会触及元乔之势,让元乔又是不解。她不觉迷茫,小皇帝费尽心思将她囚禁起来,就因为这些小事?
她觉得不对,试探道:这非难事,陛下没有旁的事了?
在与元莞的对决中,她虽占下风,可有废帝遗旨,就不算败得厉害。
至于那夜的事,她强自隐忍着。
小皇帝心思似是极浅,按理这个时候当狮子大开口,转了一周,却什么都没提及。
她狐疑不解,元莞却道:姑母既然答应,何时将做事?
你明日让我出宫,五日则可。元乔急于出宫,五日是最短的时间,刘谨行背后是皇帝,只要皇帝漠视,苏相与她联合,就当不难。
元莞拒绝:你还不能出宫,待事情结束后,你才可出宫。她不敢放人,太后盯得太紧了些。
事情说定后,元乔不怕皇帝反悔,观她面色,也不像是大恶。她本已做好皇帝漫天开价的准备,甚至想过换下苏相来做交易。
你要几日?
元莞沉默下来,脑子里细细去盘算,要想打消太后决心,还是先给些甜头,她抬首迎上元乔的是视线:姑母做好最后那件事,朕就让你离开。
那便不难,你将名单给我,我令苏相去办。元乔满口答应下来,心又松了松,虚职容易安排,不动枢密院的要职,苏相就会给她面子。
如此,元莞常呼出一口气,起身就要出殿,她回垂拱殿去安排事情。
虽说亲政后,权力大了些,可元乔与苏闻还有中书连成一块铁板,水泼不进,活烧不灭,专门来对付她的。
但她不怕,此三人不过是为利而经营,她一一击破,先令元乔听她的,这样,她就进步了很多。
可是元乔出了宫就不会听她的,这点令她很苦恼,如何令元乔长久听她的?
总不可每每拿那夜的事来刺激她,一次两次也可,次数多了就不灵了。
回到垂拱殿后,她将事情重重安排下去,事无巨细,每样都反复计较,确保万无一失后,才敢着人去做。
做完这些,小皇帝照旧回福宁殿。
走回后,她方想起一件事,今夜她睡龙床的。
入殿后,元乔还是黄昏时的坐姿,正襟危坐,见皇帝走近,她蓦地一紧,不愿去看她。
小皇帝傲娇地走近,指着宽阔的龙床,微微一笑:今夜朕睡那里。
叛逆的年少皇帝,说不清道理,她想好,就果断睡那里。但她也算贴心,唤来落霞,在榻前五步铺了地床。
此举,最明显不过,让大长公主睡地板了。
落霞不知皇帝与大长公主发生的事,理所当然认为是陛下要睡这里,勤快地在地上铺好床。地上寒气甚重,小皇帝身子不好,她还特地铺了柔软的被褥,不让寒气透过来。
元乔平静,但看落霞细心的举止,可见她是为小皇帝准备的。
不知为何,她竟觉得有趣,苦中作乐。私下里的小皇帝很孩子气,三言两语就能击起她的怒气。
殿内寂静,透着些许异常的气氛,元乔不过二十又二,这些年忙于政事,鲜少注意到孩子。再见元莞,虽说是皇帝,可入福宁殿后,举止也与寻常孩子无异。
她不禁在想,是谁带坏了皇帝。
在她的印象里,小皇帝不苟言笑,课业上也看得重,心思沉,不喜与旁的宗室子弟来往,总是落寞一人。
先帝去后的当日里,元莞就不见了。
宫廷森严,又是皇嗣,恰逢先帝大丧,伺候皇嗣的宫人不敢报给还是贵妃的太后,只敢慌张地寻她。
先帝子嗣艰难,数子夭折,只元莞一女,身体还不太好。前朝又有女帝先例,新帝丢了,她哪里能坐得下,当即令人去寻。
先帝驾崩,宫门各处守卫比起平常都要严,她只当新帝贪玩,在宫里那处玩得忘了回来,立即令禁军以巡防地名义去宫里各处搜查。
禁军找了一夜都没有见到人,伺候元莞的宫人经过一夜才发现她的衣裳少了几件,她猛地想起小元莞是偷溜出宫去了
皇嗣自己偷出宫,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贪玩。先帝方走,作为女儿,此时应该在灵前哭丧才是,竟然出宫玩。
她怒火中烧,调动禁军出宫去寻,对外就称先帝驾崩,新帝悲从中来,哀伤过度,病得难以起身。
元莞身体本就不如常人,这么一说,也没有人起疑。
她连太后处都不敢声张,极力安抚住,亲自出宫去找。偌大临安城颇大,想在短时间内找人也是不易,又是一孩子,长得雪□□嫩,出宫极是危险。
元莞从小到大未曾出过宫,不知外间险恶,禁军找了两日,在一街上寻见她。
新帝还有些聪明,并未以女孩身份亮人,扮做一小小少年,带出宫的衣裳也不见了,浑身脏兮兮的,那双蓝眸就没有那么显眼。纵是如此狼狈,见到禁军,还是要逃跑。
十岁的孩子,哪里比的过几百禁军,当即就被抓回来。
小皇帝身上太脏,禁军不敢送入宫,只小心地将人送入公主府来。
宫里局势不明,元乔忙碌几夜未曾好眠,听到禁军所言后,气得几乎失去理智,又见元莞面上的厌色,气得冷笑不止。
元莞身上很脏,就连发髻都是散乱的,一双眼睛极为明亮,十分像淘气的孩子。
她冷言训道:父亲逝去,你还有心思玩闹?
外有婢女在,她不敢泄露元莞的身份,只以寻常人家的称呼说话。
元莞不言语,只一味倔强,她忽而想起这个孩子淘气得过了头,眸色带着凌厉:在宫里,你做错事,母亲如何罚你?
本是随口一语,却见小元莞脸色大变。她总算有些欣慰,元莞还知晓怕的。新帝若难教,她也头疼,毕竟皇帝关系着江山社稷,不能有一点懈怠。
她方觉得松懈,却见元莞小声开口:小姑姑能放我走吗?
你要去哪里?元乔气道。
哪里都可以。元莞憋着一张通红的小脸,半晌才憋出一句话,如小猫般颤颤惊惊。
元乔没有耐心同她说话,让人去寻了戒尺来。朝堂大事繁杂,她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偏偏小孩子这么不听话。
眼下小元莞还没有登基,她为长,自然有资格罚。
她原以为元莞会极力挣扎,哪里想到极为听话,乖乖伸手让她打。
第9章
九
也不知这几日她在哪里过的,一双白嫩的手已看不出来,只见到黑漆漆的脏污。一戒尺抽下去,元莞的眉头都没有皱。
她不觉怀疑自己罚的是旁人,抽了几下好,手心肉眼可见的红了,元莞脸色涨得通红,却依旧咬牙不说话。
陡然间失去罚她意思,元莞又非是她的孩子,她如此操心做什么。
她令婢女带她去沐浴,洗净后,才见她本来雪白的模样,一双眼眸带着湛蓝,也好奇她这几日怎么过来的。天生异眸,还敢随意出宫。
人找到后,直接送入宫,交给太后。
为防中途生事,她亲自将人送入宫,一路上元莞都垂着脑袋,双手笼在袖口中,她意识到手或许疼了。
她不忍,掰过元莞的手看了看,洗干净后手心处的肿痕更明显了,她不得不道:你为储君,大宋的未来都在你的手里,几时的玩乐,抵得过千万百姓吗?
元莞低声不语,也不知有没有听进去,看着有些乖巧,她不忍,从车里暗格取出伤药,轻轻给她抹。
新帝不爱说话,无论她说什么都抵着脑袋,直到下车的时候才陡然抬首,眸色澄澈,望着她:小姑姑,我若做皇帝,会不会死?
稚子童言,她未曾在意,当元莞是害怕,反安慰几句:你若做明君,赏罚分明,只有你掌握旁人的生死,无人会掌控你的生死。
当真?元莞欣喜,小脸上红扑扑的,一扫雾霾,端端正正冲她行了一礼。露出脸颊上小小的酒窝来。
那时,她只当新帝调皮,只要好好规劝,必成明君。
眼下,所有的想法都被推翻了,她望着龙床上的背影,小皇帝的想法与旁人不同,就连她也猜想不透。
为帝的五年里,她意识到元莞改变了很多。
从前,元莞对她极为尊敬,口口唤小姑姑,如今放肆、不知羞耻的话几乎是随口说来,将颜面二字狠狠踩在脚下。
宫里肮脏的事很多,可元莞连皇夫处都不愿去,那些风月的事,是如何懂的,又是如何学坏的?
皇帝睡了龙床,她自然只得在地上安置。
翌日落霞来请陛下上朝时,见到她昨晚铺好的地床上睡的是大长公主,惊得脚步发颤,呆呆站立半天,陛下胆子大了,竟敢明目张胆地欺负大长公主。
小皇帝按时醒来,见到落霞吓得不敢动步,睨她一眼,自己站起身,悄悄从大长公主身旁过,见她双眸紧闭,本想多看一眼,得见落霞干站着,就只得离开。
落霞伺候她更衣洗漱,她低声吩咐一句:莫要吵醒了大长公主。
嘱咐后,她往屏风内瞧了一眼,恍然觉得福宁殿内多了一人,就不再那么枯燥了。
她希望苏闻动作慢一些,姑母就可多住几日了。
早朝上苏相提起避暑一事,不少人附和,刘谨行却不肯,认为此举劳民伤财,陛下方亲政,又是年少,该做出表率。
这几日大长公主不在,刘谨行一党甚为猖獗,连连与苏相等人不和。前几日,皇帝也作他靠山,今日不同了,皇帝久久不语,似有些动了心思。
恋耽美
她一势弱,元莞就平静下来,自觉压过她一头,扬起下巴道:姑母若为此事废帝,天下人不信,您还是死了这条心为好。且朕勤勉,自觉能做一个好皇帝,你从宗室中挑选,何人能胜过朕?
小皇帝得意忘形,忘了自己并非是元家血脉的想法,眼梢一挑,添了几许生动。
她正是年少,对未来憧憬很美好,不得不说,她除了此事做的荒唐外,确实很优秀。
元乔看了小皇帝一眼,没有说话。
她这是默认了。
元莞得到她的认可,心里底气更足,试探道:你可想好了?
元乔沉默须臾,妥协道:你若做出对大宋不利的事,我必废帝。
元莞忽地松了口气,想起还有话同她说,就不能再将人激怒,坦诚道:苏闻不动,这是朕的诚意,你将废帝的旨意给朕看一眼,朕不索取,这也是你的诚意。
让这位性子高洁的姑母交出废帝遗旨,只怕比登天都难,刀架脖子都不会答应的。小皇帝退而求其次,看一眼知真假。
不过中书处该有存档才是,就是不知藏在何处。
元乔答应下来,又道:你还有何事?
朕希望姑母可以将刘谨行赶出洛阳城。元莞立即道。
元乔不明白了,刘谨行是太后的堂弟,赶走他,小皇帝岂非失去一臂?她不知少年皇帝脑袋里想些什么,借助舅家来对付她才是。
为何借她来对付舅家,小皇帝是诓骗她入局?细细一想,又不大可能,她在宫里连外人见不到,实在是没有什么可让她算计的。
她在慌乱中赶紧思考,猛地一想,明白些许门道,小皇帝与太后不和?
母女没有隔夜的仇恨,放弃自己的优势来对付自己的母亲,又不是聪明之举。小皇帝不笨,不会走她这条路。
这般一想,小皇帝又像是傻子,里外人分不清了。
她迟迟不肯回答,与往日果断大不相同,元莞的心无端就提上来,脸色白了白,静静等着她的后话。
元乔坐下来,靠着宽榻,手臂支撑着小几,面色肃然,与这两日的素雅极为不同。元莞就这么静静望着她,体会几分窥视的乐趣。
她忽而在想小时听到的趣事,那时她不过八九岁,听闻宫人常说莘国大长公主很美,肤白不说,五官精致,眉不点而翠,腮不抹也是嫣红之色。
那时她尚小,不知女子何为美,眼里都是太后华丽服饰下造就的美,也常听先帝夸太后美,是以,她认为女子之美都是外物衬托出来的。
可今日元乔衣物简单,发髻挽起,发丝乌黑,坐在眼前,无华服、无花冠,依旧美得让她心动。
她想起一言,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两人心思不一,尤其是元莞,她脑海里想的是风月之事,想着元乔之美;而元乔则是想着如何将人赶出临安城,无非是贬出去。
第8章
八
如何贬,这是难事。
她想不出具体做法,不如先答应小皇帝,见到苏相再从长计议。
可。元乔答应道,但见小皇帝神色幽思,望着她的眼神极为热切,她猛地一回神,皱眉不悦。
见她神色变幻,元莞就回神了,将绮念抛去,认真道:这是其二,其三是姑母退亲罢。
退亲?元乔不由自主想起齐国侯,可除去样貌外,竟想不出其他的。她二人一年内都见不过五次面。每回见到都是匆匆问好,再无其他。
只是她不愿退亲,有齐国侯这样的人在,她想不出还可选择何人。
从她摄政开始,就没想过要困于后宅天地里,齐国侯不爱她,不会干扰她的事,这点就足够了。她无男女情爱,想的极为简单。
被元莞这么一搅和,她疲惫道:难不成你还有比齐国侯更合适的人?
元莞则认真道:他不好,哪里都不好。
退亲与否,元乔浑然不在意,反见皇帝追着不放,好奇地看过去,元莞气势忽而就弱了下去,支吾道:他有、孩子了,对你不忠。
齐国侯不仅有孩子,还有许多妾室,哪里是良人。
我对他并无喜爱,他做什么,都是无关紧要的。
元莞觉得与她说不通,不如蛮狠些:姑母退不退?
小皇帝又无理取闹了。元乔被她所困,也不想因为小事而与她争执,也未曾多加思索,颔首道:退。
元莞这才满意了,想了想,最后才道:朕这里有几人,望姑母提携一二,不需要职,简单虚职就可。
这些人是太后安排的,既然避不过,不如委婉处置,将人安排虚位,既让太后安心,又不会动摇根本。
至于她的人,眼下不能安排,操之过急,并非良策。
元莞所提,并非是难事,不会触及元乔之势,让元乔又是不解。她不觉迷茫,小皇帝费尽心思将她囚禁起来,就因为这些小事?
她觉得不对,试探道:这非难事,陛下没有旁的事了?
在与元莞的对决中,她虽占下风,可有废帝遗旨,就不算败得厉害。
至于那夜的事,她强自隐忍着。
小皇帝心思似是极浅,按理这个时候当狮子大开口,转了一周,却什么都没提及。
她狐疑不解,元莞却道:姑母既然答应,何时将做事?
你明日让我出宫,五日则可。元乔急于出宫,五日是最短的时间,刘谨行背后是皇帝,只要皇帝漠视,苏相与她联合,就当不难。
元莞拒绝:你还不能出宫,待事情结束后,你才可出宫。她不敢放人,太后盯得太紧了些。
事情说定后,元乔不怕皇帝反悔,观她面色,也不像是大恶。她本已做好皇帝漫天开价的准备,甚至想过换下苏相来做交易。
你要几日?
元莞沉默下来,脑子里细细去盘算,要想打消太后决心,还是先给些甜头,她抬首迎上元乔的是视线:姑母做好最后那件事,朕就让你离开。
那便不难,你将名单给我,我令苏相去办。元乔满口答应下来,心又松了松,虚职容易安排,不动枢密院的要职,苏相就会给她面子。
如此,元莞常呼出一口气,起身就要出殿,她回垂拱殿去安排事情。
虽说亲政后,权力大了些,可元乔与苏闻还有中书连成一块铁板,水泼不进,活烧不灭,专门来对付她的。
但她不怕,此三人不过是为利而经营,她一一击破,先令元乔听她的,这样,她就进步了很多。
可是元乔出了宫就不会听她的,这点令她很苦恼,如何令元乔长久听她的?
总不可每每拿那夜的事来刺激她,一次两次也可,次数多了就不灵了。
回到垂拱殿后,她将事情重重安排下去,事无巨细,每样都反复计较,确保万无一失后,才敢着人去做。
做完这些,小皇帝照旧回福宁殿。
走回后,她方想起一件事,今夜她睡龙床的。
入殿后,元乔还是黄昏时的坐姿,正襟危坐,见皇帝走近,她蓦地一紧,不愿去看她。
小皇帝傲娇地走近,指着宽阔的龙床,微微一笑:今夜朕睡那里。
叛逆的年少皇帝,说不清道理,她想好,就果断睡那里。但她也算贴心,唤来落霞,在榻前五步铺了地床。
此举,最明显不过,让大长公主睡地板了。
落霞不知皇帝与大长公主发生的事,理所当然认为是陛下要睡这里,勤快地在地上铺好床。地上寒气甚重,小皇帝身子不好,她还特地铺了柔软的被褥,不让寒气透过来。
元乔平静,但看落霞细心的举止,可见她是为小皇帝准备的。
不知为何,她竟觉得有趣,苦中作乐。私下里的小皇帝很孩子气,三言两语就能击起她的怒气。
殿内寂静,透着些许异常的气氛,元乔不过二十又二,这些年忙于政事,鲜少注意到孩子。再见元莞,虽说是皇帝,可入福宁殿后,举止也与寻常孩子无异。
她不禁在想,是谁带坏了皇帝。
在她的印象里,小皇帝不苟言笑,课业上也看得重,心思沉,不喜与旁的宗室子弟来往,总是落寞一人。
先帝去后的当日里,元莞就不见了。
宫廷森严,又是皇嗣,恰逢先帝大丧,伺候皇嗣的宫人不敢报给还是贵妃的太后,只敢慌张地寻她。
先帝子嗣艰难,数子夭折,只元莞一女,身体还不太好。前朝又有女帝先例,新帝丢了,她哪里能坐得下,当即令人去寻。
先帝驾崩,宫门各处守卫比起平常都要严,她只当新帝贪玩,在宫里那处玩得忘了回来,立即令禁军以巡防地名义去宫里各处搜查。
禁军找了一夜都没有见到人,伺候元莞的宫人经过一夜才发现她的衣裳少了几件,她猛地想起小元莞是偷溜出宫去了
皇嗣自己偷出宫,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贪玩。先帝方走,作为女儿,此时应该在灵前哭丧才是,竟然出宫玩。
她怒火中烧,调动禁军出宫去寻,对外就称先帝驾崩,新帝悲从中来,哀伤过度,病得难以起身。
元莞身体本就不如常人,这么一说,也没有人起疑。
她连太后处都不敢声张,极力安抚住,亲自出宫去找。偌大临安城颇大,想在短时间内找人也是不易,又是一孩子,长得雪□□嫩,出宫极是危险。
元莞从小到大未曾出过宫,不知外间险恶,禁军找了两日,在一街上寻见她。
新帝还有些聪明,并未以女孩身份亮人,扮做一小小少年,带出宫的衣裳也不见了,浑身脏兮兮的,那双蓝眸就没有那么显眼。纵是如此狼狈,见到禁军,还是要逃跑。
十岁的孩子,哪里比的过几百禁军,当即就被抓回来。
小皇帝身上太脏,禁军不敢送入宫,只小心地将人送入公主府来。
宫里局势不明,元乔忙碌几夜未曾好眠,听到禁军所言后,气得几乎失去理智,又见元莞面上的厌色,气得冷笑不止。
元莞身上很脏,就连发髻都是散乱的,一双眼睛极为明亮,十分像淘气的孩子。
她冷言训道:父亲逝去,你还有心思玩闹?
外有婢女在,她不敢泄露元莞的身份,只以寻常人家的称呼说话。
元莞不言语,只一味倔强,她忽而想起这个孩子淘气得过了头,眸色带着凌厉:在宫里,你做错事,母亲如何罚你?
本是随口一语,却见小元莞脸色大变。她总算有些欣慰,元莞还知晓怕的。新帝若难教,她也头疼,毕竟皇帝关系着江山社稷,不能有一点懈怠。
她方觉得松懈,却见元莞小声开口:小姑姑能放我走吗?
你要去哪里?元乔气道。
哪里都可以。元莞憋着一张通红的小脸,半晌才憋出一句话,如小猫般颤颤惊惊。
元乔没有耐心同她说话,让人去寻了戒尺来。朝堂大事繁杂,她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偏偏小孩子这么不听话。
眼下小元莞还没有登基,她为长,自然有资格罚。
她原以为元莞会极力挣扎,哪里想到极为听话,乖乖伸手让她打。
第9章
九
也不知这几日她在哪里过的,一双白嫩的手已看不出来,只见到黑漆漆的脏污。一戒尺抽下去,元莞的眉头都没有皱。
她不觉怀疑自己罚的是旁人,抽了几下好,手心肉眼可见的红了,元莞脸色涨得通红,却依旧咬牙不说话。
陡然间失去罚她意思,元莞又非是她的孩子,她如此操心做什么。
她令婢女带她去沐浴,洗净后,才见她本来雪白的模样,一双眼眸带着湛蓝,也好奇她这几日怎么过来的。天生异眸,还敢随意出宫。
人找到后,直接送入宫,交给太后。
为防中途生事,她亲自将人送入宫,一路上元莞都垂着脑袋,双手笼在袖口中,她意识到手或许疼了。
她不忍,掰过元莞的手看了看,洗干净后手心处的肿痕更明显了,她不得不道:你为储君,大宋的未来都在你的手里,几时的玩乐,抵得过千万百姓吗?
元莞低声不语,也不知有没有听进去,看着有些乖巧,她不忍,从车里暗格取出伤药,轻轻给她抹。
新帝不爱说话,无论她说什么都抵着脑袋,直到下车的时候才陡然抬首,眸色澄澈,望着她:小姑姑,我若做皇帝,会不会死?
稚子童言,她未曾在意,当元莞是害怕,反安慰几句:你若做明君,赏罚分明,只有你掌握旁人的生死,无人会掌控你的生死。
当真?元莞欣喜,小脸上红扑扑的,一扫雾霾,端端正正冲她行了一礼。露出脸颊上小小的酒窝来。
那时,她只当新帝调皮,只要好好规劝,必成明君。
眼下,所有的想法都被推翻了,她望着龙床上的背影,小皇帝的想法与旁人不同,就连她也猜想不透。
为帝的五年里,她意识到元莞改变了很多。
从前,元莞对她极为尊敬,口口唤小姑姑,如今放肆、不知羞耻的话几乎是随口说来,将颜面二字狠狠踩在脚下。
宫里肮脏的事很多,可元莞连皇夫处都不愿去,那些风月的事,是如何懂的,又是如何学坏的?
皇帝睡了龙床,她自然只得在地上安置。
翌日落霞来请陛下上朝时,见到她昨晚铺好的地床上睡的是大长公主,惊得脚步发颤,呆呆站立半天,陛下胆子大了,竟敢明目张胆地欺负大长公主。
小皇帝按时醒来,见到落霞吓得不敢动步,睨她一眼,自己站起身,悄悄从大长公主身旁过,见她双眸紧闭,本想多看一眼,得见落霞干站着,就只得离开。
落霞伺候她更衣洗漱,她低声吩咐一句:莫要吵醒了大长公主。
嘱咐后,她往屏风内瞧了一眼,恍然觉得福宁殿内多了一人,就不再那么枯燥了。
她希望苏闻动作慢一些,姑母就可多住几日了。
早朝上苏相提起避暑一事,不少人附和,刘谨行却不肯,认为此举劳民伤财,陛下方亲政,又是年少,该做出表率。
这几日大长公主不在,刘谨行一党甚为猖獗,连连与苏相等人不和。前几日,皇帝也作他靠山,今日不同了,皇帝久久不语,似有些动了心思。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