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公孙策与包拯——千棵树(36)
庞太师闻言,身躯微微一震,抬头看向八贤王,眼眸里有一丝激动,王爷还记得?
八贤王一笑,他当然记得。当初那落魄的书生就是在此处,对他慷慨陈言,痛斥朝廷弊端,怒斥贪官污吏,只是后来谁又能想到呢?人依旧,却沧桑。
八贤王微微垂下眼帘,端起酒杯,对庞太师举杯淡笑道,来,干了!
庞太师深深的看了八贤王一眼,默然的端起酒杯,低哑的声音有些发抖,王爷,请!干完酒的刹那,庞太师低声吟诵道,情至深无怨尤,事沧桑何处休?
八贤王听着,挑眉打趣道,哟,太师这是动了春心了?
庞太师抬头看向八贤王,平静一笑,王爷说笑了。
*****
再说包拯离了茶馆,便举步朝白家酒馆走去,查案前,还得去找展昭和白玉堂说一声,得叮嘱展昭明日开始要去灵光寺那边陪着公孙策,还要去准备一些东西,让展昭带去灵光寺。至于白玉堂不如就跟了自己去查案好了。
到了白家酒馆,推门而入,就见展昭和白玉堂两人正在嬉笑打闹的对招。包拯淡定的看着,最近这两人感情特好,而对于把这感情特好的两人分开,包拯表示,他一点愧疚都没有。
展昭!玉堂!包拯站在院子里喊道。
包大哥!展昭和白玉堂停止打闹,对包拯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施展轻功飞了过来。
其实三人距离不远,也就几步而已,竟然还得用轻功?包拯微微皱眉,看了眼嬉笑着的两人,展昭素来老成早熟,平日里很注意自己的举止动作,怎会做出这般随性的动作?而这白玉堂就是一个轻佻的,看来,展昭是被白玉堂影响了嗯,那更好,这两人分开了好好定下性子也不错。
第55章 殿前扬威(9)
包大哥,公孙大哥呢?怎么他没跟你回来?展昭问着,四处张望了一下,疑惑不解的抬头看向包拯。
包拯想起灵光寺里面色苍白的公孙策,神情里有掩饰不住的担忧,低声道,展昭,你公孙大哥得在灵光寺待一一个月,这一个月里,谁也不能去打扰你公孙大哥。顿了顿,又凝重道,这几日我得去查案,你从明天开始每日去灵光寺陪着你公孙大哥,但不要过夜,要回来告诉我你公孙大哥的情况。知道吗?
展昭听着,忙点头应下,只是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公孙大哥得在灵光寺?在京城不是能更好养病吗?
因为能够救治你公孙大哥的人就在灵光寺。包拯淡淡说着,转头看向白玉堂,问道,玉堂,我要去查案,你跟我一起去如何?
白玉堂眼睛一亮,兴奋的跳脚道,好啊!好啊!
展昭看着,有些羡慕,他也想跟包大哥一起去查案,但想起灵光寺孤孤单单的公孙策,便没了羡慕之感,心里只担心着,公孙大哥没事吧?
*****
而此时的公孙策又在做些什么呢?
盘腿坐着的公孙策闭目默念着经文,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顿觉心头那种窒闷之感轻松了很多。
正欲下榻,就听房门外头他刚刚拜的师傅灵寂大师的声音笑呵呵传来,徒弟,看来你的悟性不小啊。
公孙策忙起身开门,房门外,灵寂手里端着一碗药笑眯眯的看着他。
公孙策忙恭敬作礼,将灵寂迎进房里,又接过灵寂手里的药放在桌面上,恭敬作礼,师傅廖赞了,是师傅教得好。
灵寂很是满意的看着公孙策,呵呵笑道,咱师徒俩也别客套来客套去的了。徒弟,你的进展虽然不大,但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难得了。你所损失的元气要补回来不容易,需要打坐静心调理,也需要汤药辅佐。来,先将这碗喝了,喝完后,将这碗里所用的药材是什么,多少分量写下来给我。
公孙策一愣,有些迷茫的点头应下。
灵寂看着公孙策迷茫的样子呵呵一笑,既然拜我为师,为师自然要将一身本领传授给你,你既然对汤药感兴趣,那为师就先教你汤药好了。
公孙策闻言大喜,忙再次恭敬作礼,谢过灵寂。
****
此时已近黄昏。包拯从白家酒家里出来后,就带着白玉堂和展昭直奔开封府府衙。
到了开封府府衙,包拯就直接出示了手里的令牌,那开封府府衙的捕快一见,忙将包拯恭敬迎了进去,带进了府衙后院的堂屋里,叫人送来了茶后,就匆匆的去找府尹大人了。
包拯和白玉堂展昭便坐在堂屋里等候起来。白玉堂是第一次跟随包拯查案,显得有些焦急和好奇,不时探头探脑,一会儿嘀咕着这开封府的大人怎么还没来,一会儿就疑惑的端起茶细细察看,和展昭交头接耳的问着,哎,这茶里不会下药吧?
展昭被白玉堂问得一呆,随即差点笑了起来,忙死死的咬住唇,摇头不语。
包拯一旁看着,有些好笑的摇头,这平日里狡猾嚣张的白玉堂原来也有这么天真的一面啊。
而就在白玉堂正欲揪着展昭问问题的时候,外头终于来了一人了。
不,应该说是两人。
一五十多岁的面容憨厚的老者,和一年约三十左右上下面容俊秀,甚为亲和的男子。
在来开封府的路上,白玉堂早就将白家私下里打探的情报整理好,这开封府府尹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人很憨厚,办事素来就是不偏不倚,没什么能力,但也不是一个欺压百姓的贪官,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不好不坏的庸官。
此时,站在包拯跟前的这两位大人,很明显,这五十多岁面容憨厚的老者就是府尹大人了,那么,这三十左右上下的男子是谁呢?
虽然心头疑惑,但面上,包拯只是拱手作礼不卑不亢,在下包拯,见过两位大人。
呵呵,你就是包拯?八贤王,八王爷曾经跟下官提起过你。那三十多岁的男子很是热情的说着,上前将包拯细细打量了一番,微微一笑道,果然英雄出少年,我是崔明冲。礼部侍郎。
包拯微微讶异了一下,随即再次拱手,原来是侍郎大人。这礼部侍郎怎么会在这里?
呵呵,包拯,这礼部侍郎大人是要跟你一起查案的,你来之前,八王爷已经派人跟我说了。你有什么需要,就尽管说,本官会尽力而为。这时,那府尹大人开口笑说道。
如此,就麻烦两位大人了。包拯面上不动声色的说着,心头却是十分不解,他查案为何要派来一个侍郎大人?八贤王这是何意?
虽然心头不解,但包拯在和崔明冲和府尹大人闲话几句后,就起身说道,大人,我要去看一下尸体,能否派人给我指一下路?
府尹大人似乎很是不解,但还是点头笑说道,当然可以,那些尸体现在都停放在牢房那边顿了顿,又有些疑惑的看向包拯,小声道,包拯,你可是要参加考试的,这样去看死人尸体,是不是太晦气了?
包拯只是微微一笑,谢大人关心,不过不碍事的。
一旁的崔明冲看了包拯一眼,嘴角扬起一笑,很是赞赏。
哦那,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过去吧。府尹大人有些尴尬的一笑,转身亲自给包拯他们带起路来。
包拯跟在府尹大人身后走去,眼睛淡淡的扫了这位不好不坏的府尹大人一眼,心里却是笑了起来,庸官?就凭这位府尹大人能够在京城这个到处都是官的地方待了整整五年,没出任何错处,就可见绝对不是一位蠢官!现在又亲自带他们去看尸体,刚刚又提及尸体的晦气,这落在自己身边这位很是亲和的侍郎大人眼里,又是一个不错的印象了。
跟着府尹大人一路向前,包拯面上平静如常,崔明冲简单的问了一些庐州的风景,小吃之类的东西,却半点都不提及关于学问考试的事情。看来,这崔明冲大人也不是个简单的只是,他跟八贤王又是什么关系?一个礼部的官竟然来查一个刑部的案子?
终于到了牢房,进了牢房,才发现这开封府府衙的牢房实在很有特色,很干净,空气也意外的很好,一侧是牢房,另一侧却是停尸房。
包拯走了过去,看了看眼挂在尸体木板下的小木条,上头写着一,还有一个时间。
在包拯一边的府尹大人忙解释道,这是第一个死去的书生,姓刘,仵作验尸发现,这个人已经死了三天了,是窒息而死。
包拯神情严肃的点头,轻轻掀开白布,便开始验尸起来。
验尸的时候,包拯依然先从上到下细细的打量观察,随即皱眉,在那尸体的头发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轻轻的伸长手指将其捻出,是根水草?习惯性的想要伸手,但这一伸手才发现,身边这会儿可没有随时随地配合着他,知道他需要什么的人
包大哥,给。见包拯伸手,展昭先是迷茫,随即想起平日里公孙大哥和包大哥查案的时候,两人奇怪的默契配合,便手忙脚乱的从怀里拿出一条布巾,递给包拯。
包拯回过神,接过后,便面无表情的将水草放在布巾里。
刚刚习惯性的动作,又让包拯心头莫名空虚起来,又惦念起现在远在灵光寺的某人
再细细检视了一遍,包拯眯眼,这个人的脖颈处好像有些奇怪啊。
包拯又再转身,掀开其他尸体的白条,检验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包拯一直都面容严肃,一言不发,而府尹大人除了偶尔小声的介绍死者身份外,其他时间也是保持沉默,崔明冲则是一边看着包拯的验尸,一边若有所思。
第56章 殿前扬威(10)
包拯盯着最后一具尸体,也就是今天凌晨发现的尸体,若有所思,这尸体同样沾了水草,不过,不奇怪,所有的尸体都是在千里湖里发现的,而且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尸体的脖颈都有些怪异的白色痕迹,如果说是勒痕,但又有那么一丝不同,勒痕的深度不够,这白色痕迹很浅就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抹过一样,但如果只是轻轻抹过,却为何会留下痕迹?包拯蹲下来,盯着那脖颈的痕迹细细看着。
看了半晌,包拯起身,盯着那具神情一脸惊恐,还带着那么一点难以置信的尸体,沉声问道,府尹大人,发现这些尸体的是谁?
正有些迷惑不解看着包拯的府尹大人怔了怔,才小声说道,是状元楼的周八斤,他是状元楼的伙计。顿了顿,府尹大人忍不住开口问道,包拯,你是不是发现什么了?
包拯抬头看向府尹大人,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冷静说道,暂时还没有,大人,仵作在哪里?
府尹大人的神情本来有所期待,听到包拯说暂时还没有,顿时失望起来,不过,还是很是合作的点头道,仵作就在隔壁,我去叫他过来。
包拯点头,拱手道,麻烦府尹大人了。
府尹大人呵呵一笑摆手,示意包拯不用客气就转身去喊仵作了。在府尹大人转身后,崔明冲挑眉看向包拯,意味不明的一笑,看来,包拯似乎知道了些什么,但却不知是出于谨慎,还是其他原因,包拯不欲对他们说出。
崔明冲的这一笑,自然落在了包拯眼里,但包拯不以为意,只是又低下头盯着那尸体脸上的神情思量起来。展昭跟着包拯好歹也是查过案子的,知道包拯这是推理案情,但白玉堂却是不清楚,见包拯总是盯着那尸体的脸看,忍不住开口问道,包大哥,你到底在看什么?
包拯回过神,见白玉堂神情好奇,便淡淡说道,我在看他最后留下的遗言。
遗言???白玉堂瞪大眼睛,上前对着那尸体左看右看,还是看不出遗言在什么地方,忍不住抬头对包拯埋怨道,包大哥,那遗言在哪里?我怎么都没看到啊?
展昭也困惑的抬头看向包拯,一旁的崔明冲也饶有兴趣的背着双手看向包拯。
包拯指着那尸体的脸,平静说着,一个人死后的神情就是他的遗言,若是病痛而死的人,他死时神情痛苦不堪,还有不甘,这是他留给世人的遗言,他很痛苦,他很不甘心这样死去。而若是寿终正寝的人,他的神情会很安详,很宁静,他留给世人的遗言就是他对死亡并不畏惧,他没有不甘和不舍。现在,这些尸体都有共同的神情:惊恐,害怕,不甘,怨恨。你们说,他的遗言是什么?
一旁的崔明冲在听包拯说着死亡的神情就是遗言的时候,已经盯着尸体的脸深思起来,此时听包拯一问,便一边思考一边开口问道,他死时遇到了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他害怕,他不想死,所以他不甘,他被人杀死的,所以他怨恨?
包拯点头,但又神情凝重的补充道,杀他们的人,应该是他们认识的,而且还是一个出乎他们意料的,不应该会杀他们的人!
崔明冲一愣,随即问道,这个从何说起?
一旁的展昭这时眼睛一亮,指着尸体的脸,对包拯急急说道,是因为惊恐!这人他很惊讶恐惧,因为他想不到自己会被杀,而且杀他的人是他所想不到的!
包拯看着展昭,笑了,心头很是满意,展昭到底聪明,这么快就想到了。
很好包拯摸摸展昭的光头,笑道,展昭,有进步!。
展昭呵呵傻笑了一下,习惯性的摸了摸自己的光头。
一旁的白玉堂嘀咕了几句,心头有些不服气。哼,笨蛋光头一定是运气好蒙上的!
崔明冲略带惊奇的目光看着包拯,心头对八王爷为何会独排众议,力主包拯查案有些了然了。包拯果然是有些本事,单单从一个神情就能推断出这么多东西
说话间,府尹大人带着仵作过来了。
看见仵作的时候,包拯有些意外,这仵作身材瘦小,面容苍老,大约六十多岁,可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行走间步伐虽慢,却并不蹒跚,而走在仵作跟前的府尹五十多岁,可步伐却要蹒跚的多了。
仵作来到包拯等人跟前,很恭敬拘谨的行了礼。
包拯见仵作要跪下,忙扶起仵作,说道,老人家不用多礼,包拯没有功名在身,不过一介书生而已。
仵作听见这话,抬头看向包拯,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浮现了一些赞赏之意。
这时,府尹大人也开口说道,贾明,既然包公子说了不用多礼,你就听包公子吧,现在赶紧把你验尸的结果跟包公子说一说。
恋耽美
八贤王一笑,他当然记得。当初那落魄的书生就是在此处,对他慷慨陈言,痛斥朝廷弊端,怒斥贪官污吏,只是后来谁又能想到呢?人依旧,却沧桑。
八贤王微微垂下眼帘,端起酒杯,对庞太师举杯淡笑道,来,干了!
庞太师深深的看了八贤王一眼,默然的端起酒杯,低哑的声音有些发抖,王爷,请!干完酒的刹那,庞太师低声吟诵道,情至深无怨尤,事沧桑何处休?
八贤王听着,挑眉打趣道,哟,太师这是动了春心了?
庞太师抬头看向八贤王,平静一笑,王爷说笑了。
*****
再说包拯离了茶馆,便举步朝白家酒馆走去,查案前,还得去找展昭和白玉堂说一声,得叮嘱展昭明日开始要去灵光寺那边陪着公孙策,还要去准备一些东西,让展昭带去灵光寺。至于白玉堂不如就跟了自己去查案好了。
到了白家酒馆,推门而入,就见展昭和白玉堂两人正在嬉笑打闹的对招。包拯淡定的看着,最近这两人感情特好,而对于把这感情特好的两人分开,包拯表示,他一点愧疚都没有。
展昭!玉堂!包拯站在院子里喊道。
包大哥!展昭和白玉堂停止打闹,对包拯一边打着招呼,一边施展轻功飞了过来。
其实三人距离不远,也就几步而已,竟然还得用轻功?包拯微微皱眉,看了眼嬉笑着的两人,展昭素来老成早熟,平日里很注意自己的举止动作,怎会做出这般随性的动作?而这白玉堂就是一个轻佻的,看来,展昭是被白玉堂影响了嗯,那更好,这两人分开了好好定下性子也不错。
第55章 殿前扬威(9)
包大哥,公孙大哥呢?怎么他没跟你回来?展昭问着,四处张望了一下,疑惑不解的抬头看向包拯。
包拯想起灵光寺里面色苍白的公孙策,神情里有掩饰不住的担忧,低声道,展昭,你公孙大哥得在灵光寺待一一个月,这一个月里,谁也不能去打扰你公孙大哥。顿了顿,又凝重道,这几日我得去查案,你从明天开始每日去灵光寺陪着你公孙大哥,但不要过夜,要回来告诉我你公孙大哥的情况。知道吗?
展昭听着,忙点头应下,只是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公孙大哥得在灵光寺?在京城不是能更好养病吗?
因为能够救治你公孙大哥的人就在灵光寺。包拯淡淡说着,转头看向白玉堂,问道,玉堂,我要去查案,你跟我一起去如何?
白玉堂眼睛一亮,兴奋的跳脚道,好啊!好啊!
展昭看着,有些羡慕,他也想跟包大哥一起去查案,但想起灵光寺孤孤单单的公孙策,便没了羡慕之感,心里只担心着,公孙大哥没事吧?
*****
而此时的公孙策又在做些什么呢?
盘腿坐着的公孙策闭目默念着经文,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顿觉心头那种窒闷之感轻松了很多。
正欲下榻,就听房门外头他刚刚拜的师傅灵寂大师的声音笑呵呵传来,徒弟,看来你的悟性不小啊。
公孙策忙起身开门,房门外,灵寂手里端着一碗药笑眯眯的看着他。
公孙策忙恭敬作礼,将灵寂迎进房里,又接过灵寂手里的药放在桌面上,恭敬作礼,师傅廖赞了,是师傅教得好。
灵寂很是满意的看着公孙策,呵呵笑道,咱师徒俩也别客套来客套去的了。徒弟,你的进展虽然不大,但现在这个样子已经很难得了。你所损失的元气要补回来不容易,需要打坐静心调理,也需要汤药辅佐。来,先将这碗喝了,喝完后,将这碗里所用的药材是什么,多少分量写下来给我。
公孙策一愣,有些迷茫的点头应下。
灵寂看着公孙策迷茫的样子呵呵一笑,既然拜我为师,为师自然要将一身本领传授给你,你既然对汤药感兴趣,那为师就先教你汤药好了。
公孙策闻言大喜,忙再次恭敬作礼,谢过灵寂。
****
此时已近黄昏。包拯从白家酒家里出来后,就带着白玉堂和展昭直奔开封府府衙。
到了开封府府衙,包拯就直接出示了手里的令牌,那开封府府衙的捕快一见,忙将包拯恭敬迎了进去,带进了府衙后院的堂屋里,叫人送来了茶后,就匆匆的去找府尹大人了。
包拯和白玉堂展昭便坐在堂屋里等候起来。白玉堂是第一次跟随包拯查案,显得有些焦急和好奇,不时探头探脑,一会儿嘀咕着这开封府的大人怎么还没来,一会儿就疑惑的端起茶细细察看,和展昭交头接耳的问着,哎,这茶里不会下药吧?
展昭被白玉堂问得一呆,随即差点笑了起来,忙死死的咬住唇,摇头不语。
包拯一旁看着,有些好笑的摇头,这平日里狡猾嚣张的白玉堂原来也有这么天真的一面啊。
而就在白玉堂正欲揪着展昭问问题的时候,外头终于来了一人了。
不,应该说是两人。
一五十多岁的面容憨厚的老者,和一年约三十左右上下面容俊秀,甚为亲和的男子。
在来开封府的路上,白玉堂早就将白家私下里打探的情报整理好,这开封府府尹是个五十多岁的老者,人很憨厚,办事素来就是不偏不倚,没什么能力,但也不是一个欺压百姓的贪官,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不好不坏的庸官。
此时,站在包拯跟前的这两位大人,很明显,这五十多岁面容憨厚的老者就是府尹大人了,那么,这三十左右上下的男子是谁呢?
虽然心头疑惑,但面上,包拯只是拱手作礼不卑不亢,在下包拯,见过两位大人。
呵呵,你就是包拯?八贤王,八王爷曾经跟下官提起过你。那三十多岁的男子很是热情的说着,上前将包拯细细打量了一番,微微一笑道,果然英雄出少年,我是崔明冲。礼部侍郎。
包拯微微讶异了一下,随即再次拱手,原来是侍郎大人。这礼部侍郎怎么会在这里?
呵呵,包拯,这礼部侍郎大人是要跟你一起查案的,你来之前,八王爷已经派人跟我说了。你有什么需要,就尽管说,本官会尽力而为。这时,那府尹大人开口笑说道。
如此,就麻烦两位大人了。包拯面上不动声色的说着,心头却是十分不解,他查案为何要派来一个侍郎大人?八贤王这是何意?
虽然心头不解,但包拯在和崔明冲和府尹大人闲话几句后,就起身说道,大人,我要去看一下尸体,能否派人给我指一下路?
府尹大人似乎很是不解,但还是点头笑说道,当然可以,那些尸体现在都停放在牢房那边顿了顿,又有些疑惑的看向包拯,小声道,包拯,你可是要参加考试的,这样去看死人尸体,是不是太晦气了?
包拯只是微微一笑,谢大人关心,不过不碍事的。
一旁的崔明冲看了包拯一眼,嘴角扬起一笑,很是赞赏。
哦那,既然这样,那我们就过去吧。府尹大人有些尴尬的一笑,转身亲自给包拯他们带起路来。
包拯跟在府尹大人身后走去,眼睛淡淡的扫了这位不好不坏的府尹大人一眼,心里却是笑了起来,庸官?就凭这位府尹大人能够在京城这个到处都是官的地方待了整整五年,没出任何错处,就可见绝对不是一位蠢官!现在又亲自带他们去看尸体,刚刚又提及尸体的晦气,这落在自己身边这位很是亲和的侍郎大人眼里,又是一个不错的印象了。
跟着府尹大人一路向前,包拯面上平静如常,崔明冲简单的问了一些庐州的风景,小吃之类的东西,却半点都不提及关于学问考试的事情。看来,这崔明冲大人也不是个简单的只是,他跟八贤王又是什么关系?一个礼部的官竟然来查一个刑部的案子?
终于到了牢房,进了牢房,才发现这开封府府衙的牢房实在很有特色,很干净,空气也意外的很好,一侧是牢房,另一侧却是停尸房。
包拯走了过去,看了看眼挂在尸体木板下的小木条,上头写着一,还有一个时间。
在包拯一边的府尹大人忙解释道,这是第一个死去的书生,姓刘,仵作验尸发现,这个人已经死了三天了,是窒息而死。
包拯神情严肃的点头,轻轻掀开白布,便开始验尸起来。
验尸的时候,包拯依然先从上到下细细的打量观察,随即皱眉,在那尸体的头发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轻轻的伸长手指将其捻出,是根水草?习惯性的想要伸手,但这一伸手才发现,身边这会儿可没有随时随地配合着他,知道他需要什么的人
包大哥,给。见包拯伸手,展昭先是迷茫,随即想起平日里公孙大哥和包大哥查案的时候,两人奇怪的默契配合,便手忙脚乱的从怀里拿出一条布巾,递给包拯。
包拯回过神,接过后,便面无表情的将水草放在布巾里。
刚刚习惯性的动作,又让包拯心头莫名空虚起来,又惦念起现在远在灵光寺的某人
再细细检视了一遍,包拯眯眼,这个人的脖颈处好像有些奇怪啊。
包拯又再转身,掀开其他尸体的白条,检验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包拯一直都面容严肃,一言不发,而府尹大人除了偶尔小声的介绍死者身份外,其他时间也是保持沉默,崔明冲则是一边看着包拯的验尸,一边若有所思。
第56章 殿前扬威(10)
包拯盯着最后一具尸体,也就是今天凌晨发现的尸体,若有所思,这尸体同样沾了水草,不过,不奇怪,所有的尸体都是在千里湖里发现的,而且都是在同一个地方,尸体的脖颈都有些怪异的白色痕迹,如果说是勒痕,但又有那么一丝不同,勒痕的深度不够,这白色痕迹很浅就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抹过一样,但如果只是轻轻抹过,却为何会留下痕迹?包拯蹲下来,盯着那脖颈的痕迹细细看着。
看了半晌,包拯起身,盯着那具神情一脸惊恐,还带着那么一点难以置信的尸体,沉声问道,府尹大人,发现这些尸体的是谁?
正有些迷惑不解看着包拯的府尹大人怔了怔,才小声说道,是状元楼的周八斤,他是状元楼的伙计。顿了顿,府尹大人忍不住开口问道,包拯,你是不是发现什么了?
包拯抬头看向府尹大人,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冷静说道,暂时还没有,大人,仵作在哪里?
府尹大人的神情本来有所期待,听到包拯说暂时还没有,顿时失望起来,不过,还是很是合作的点头道,仵作就在隔壁,我去叫他过来。
包拯点头,拱手道,麻烦府尹大人了。
府尹大人呵呵一笑摆手,示意包拯不用客气就转身去喊仵作了。在府尹大人转身后,崔明冲挑眉看向包拯,意味不明的一笑,看来,包拯似乎知道了些什么,但却不知是出于谨慎,还是其他原因,包拯不欲对他们说出。
崔明冲的这一笑,自然落在了包拯眼里,但包拯不以为意,只是又低下头盯着那尸体脸上的神情思量起来。展昭跟着包拯好歹也是查过案子的,知道包拯这是推理案情,但白玉堂却是不清楚,见包拯总是盯着那尸体的脸看,忍不住开口问道,包大哥,你到底在看什么?
包拯回过神,见白玉堂神情好奇,便淡淡说道,我在看他最后留下的遗言。
遗言???白玉堂瞪大眼睛,上前对着那尸体左看右看,还是看不出遗言在什么地方,忍不住抬头对包拯埋怨道,包大哥,那遗言在哪里?我怎么都没看到啊?
展昭也困惑的抬头看向包拯,一旁的崔明冲也饶有兴趣的背着双手看向包拯。
包拯指着那尸体的脸,平静说着,一个人死后的神情就是他的遗言,若是病痛而死的人,他死时神情痛苦不堪,还有不甘,这是他留给世人的遗言,他很痛苦,他很不甘心这样死去。而若是寿终正寝的人,他的神情会很安详,很宁静,他留给世人的遗言就是他对死亡并不畏惧,他没有不甘和不舍。现在,这些尸体都有共同的神情:惊恐,害怕,不甘,怨恨。你们说,他的遗言是什么?
一旁的崔明冲在听包拯说着死亡的神情就是遗言的时候,已经盯着尸体的脸深思起来,此时听包拯一问,便一边思考一边开口问道,他死时遇到了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他害怕,他不想死,所以他不甘,他被人杀死的,所以他怨恨?
包拯点头,但又神情凝重的补充道,杀他们的人,应该是他们认识的,而且还是一个出乎他们意料的,不应该会杀他们的人!
崔明冲一愣,随即问道,这个从何说起?
一旁的展昭这时眼睛一亮,指着尸体的脸,对包拯急急说道,是因为惊恐!这人他很惊讶恐惧,因为他想不到自己会被杀,而且杀他的人是他所想不到的!
包拯看着展昭,笑了,心头很是满意,展昭到底聪明,这么快就想到了。
很好包拯摸摸展昭的光头,笑道,展昭,有进步!。
展昭呵呵傻笑了一下,习惯性的摸了摸自己的光头。
一旁的白玉堂嘀咕了几句,心头有些不服气。哼,笨蛋光头一定是运气好蒙上的!
崔明冲略带惊奇的目光看着包拯,心头对八王爷为何会独排众议,力主包拯查案有些了然了。包拯果然是有些本事,单单从一个神情就能推断出这么多东西
说话间,府尹大人带着仵作过来了。
看见仵作的时候,包拯有些意外,这仵作身材瘦小,面容苍老,大约六十多岁,可一双眼睛却是炯炯有神,行走间步伐虽慢,却并不蹒跚,而走在仵作跟前的府尹五十多岁,可步伐却要蹒跚的多了。
仵作来到包拯等人跟前,很恭敬拘谨的行了礼。
包拯见仵作要跪下,忙扶起仵作,说道,老人家不用多礼,包拯没有功名在身,不过一介书生而已。
仵作听见这话,抬头看向包拯,炯炯有神的眼睛似乎浮现了一些赞赏之意。
这时,府尹大人也开口说道,贾明,既然包公子说了不用多礼,你就听包公子吧,现在赶紧把你验尸的结果跟包公子说一说。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