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螺髻山下客(
林方勤伸手摸摸一株金丝茶幼苗,接着说道:本来打算等你院试过后,去寻一寻哪有茶山卖,收散茶太过小打小闹了。
林方旭自然知道他的打算,上一世大哥也是买了茶山,经营茶庄,大哥夫制出的绿茶五仪春雨,后来在杭州名茶品鉴会上也是占了一席之地的。
只是不知道原来大哥这么早就打算买茶山了,上一世是四年后自己中了秀才才买的,想来在大哥心里,他的科举仕途才是第一位。
林方旭见大哥抓了一把土壤,若有所悟得样子,便笑道:看来大哥寻到了要买的茶山了。
林方勤也笑道:是啊,寻到的,可不就在家门前嘛。
林方旭想着坡顶那一大片地,担忧道:大哥,咱们家钱够吗?
林方勤翻个白眼,没好气道:少瞎操心,你当大哥这十来年就光出不进了,不会少了你的鸡腿钱,也不知道都吃哪里去了,怎么就不长个呢。
林方旭:
两兄弟回家后,林方勤便回了房间,赵时悦正守着睡午觉的木木,见他进来便说道:怎么这时候才回来,厨房留了午饭,可吃了?
林方勤翻出夫郎放钱的箱子,说道:吃过了,悦悦先帮我打开箱子,我看看家里有多少钱。
相公想知道,问我不就好了。
说着打开箱子,取出其中一个荷包,递给他道:这是家里公中的钱,有母亲交到我手中的多年积蓄,每年地里的收益,和这些年用地里收益卖茶赚的钱,刨去一家开销,一共还有一万五千六百两。
说着又取了一个荷包,说道:这是相公这几年当账房的月钱,和用月钱卖茶赚的钱,一共三千二百两。
说完又笑着指着另一个荷包道:这个是我的嫁妆,就不给相公看了。
林方勤刮刮他鼻子,笑道:促狭!我打算买个山头种茶,看看钱够不够。
赵时悦高兴道:真的!看好了吗?在哪里?
林方勤一直觉得自家夫郎是能托付重任的,便将旭哥儿看到那处景致的事告诉了他。
赵时悦听得渐渐皱起了眉头,担忧道:这是摇钱树,也是大/麻烦啊,避免有人上山,也意外发现它,得先把山头买下来才好。
林方勤揉揉他的眉头道:是啊,我明天就去县衙一趟,把整个山头都买下来,先种一圈荆棘围起来,在靠村这面中下普通茶苗,等过两年再在断崖那边移植金丝茶。
赵时悦将钱匣子放回原处,说道:这茶怕是短时间都没法现世吧。
林方勤神色莫名,幽幽道:整个大魏独一无二的金丝茶,可不是谁都喝得起的,如果旭哥儿中不了进士,我林家可种不起,到时我会亲自将它烧了。
中了秀才过后,就要去县学、府学学习,而院试的名次决定你去哪里,前五十名去府学,其余的则到各县县学报到。
林方勤第二天去县衙的时候,林方旭便和回村参加贺宴的林方茂堂哥一起去府学报到了。
金华府学七月初一开馆,一大早,林成桂便安排了小厮跟着林方旭去了府学宫。
不同于西湖簪花宴,林方旭这个顶着小三元名头的府学新生,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刚走到大门,便遇到一群同年,看见他都纷纷拱手道:师兄早
这些人都和林方旭一样,头带儒巾,身穿儒袍,却年龄不一,有的三十多,有的二十多,总之都比林方旭年长,却因他是魁首,就都要称其为师兄。
林方旭被众星拱月般拥了进去,路上遇到沈京,似乎是专门等在那里,等林方旭走近后,沈京漫不经心地道:小师兄早啊,不知道小师兄吃了早饭没,师弟觉得小师兄以后应该让厨房多做些羊乳羹,免得以后长不高,一直像个小哥儿样。
林方旭淡淡瞟了他一眼,挑眉道:多谢大师弟好意,大师弟特意等在此,是想请教如何中案首吗?师兄建议大师弟将《礼记》再好好揣摩一遍,没准儿等下次重考的时候也能中个小三元。
噗嗤旁边人纷纷捂嘴忍笑。
心想这两人,一个嘴欠笑人个矮,还没断奶;一个嘴毒,这过都过了,还得什么小三元啊,除非府学季考次次垫底,被除了名。
林方旭说完,径直走了过去,其他人也跟上,司仪训导已经站在那里,入学仪式马上开始,沈京也不敢再说什么。
新生依次完成了盥洗,便在训导的带领下进了府学正殿,往届生元站在圣先师像两边,其中第一排首位还站着自己上一世的师爷,沈茂,沈大荣,当然他此时脸上还没疤。
中间站着十几位府学训导,林方旭上辈子还听过其中几位先生的课。
过了一刻,听到一声:知府大人到!
人总算是到齐了
所有人一起参拜了先师孔圣人后,新生再向知府、教授、训导行拜师礼,接下来就像是现代新生入学一样,领导轮流开始讲话。
先是教授大人讲,除了忠君爱国,刻苦读书外,主要讲一些入学后的学业考试,纪律要求。
接着知府讲,这位大人在这种场合的讲话,听着很对得起他的绯色官服,大概就是要求大家努力学习,报效君父,为国为民。
最后由三试案首林方旭上前,代表所有生员向孔圣人上香,然后发言做保证,其实也就是将府学提前给的词背一遍,在林方旭看来没什么,但台下的沈京却是嫉妒得很。
林方旭背完后,司仪说了结词,仪式总算结束。
林方旭从此便过上了两点一线的走读生活,住校当然是不可能的,府学宫可没有学生宿舍。
不过府学宫旁边的一条巷子,有大大小小的许多院子,供外地生元租住。
林方旭就在这里租了个玲珑雅致的院子,正房只有两间,分别作了书房和卧室,两间厢房,一间住着成桂叔派来的小厮林福,一间空着,平时煮饭洗衣的婆子家在府城,并不住这里。
林方旭入学还没一个月的时候,林方勤已经将拇指坡山头买了下来,这时候正带着人在外围种荆棘。
他现在彻底辞了账房的差事,且收夏茶的时间已经错过,立秋至处暑的暑茶还有一段时间,索性便回了林家村,专心打理山头。
木木和二木在大伯那里听课,林父林母去照料家里得小菜园了,家里赵时悦正在和赵娘子看着小四木翻身,三木在一旁加油。
赵时悦看着两兄弟,笑着对赵娘子说:看四木多有劲儿,刚生下来时瘦瘦小小的,真是多亏了你。
赵娘子温柔拿开四木塞进嘴里的小手,说道:哪有你说的那样,再说我一个也是带,两个也是带。
赵时悦又问道:妹夫写信说要回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家。
赵娘子面露愁色道:快了,这次出去才知道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钱都亏了进去。说来还要多谢悦哥,幸好有你这里的进项,不然等相公回来怕是要节衣缩食了。
赵时悦本想问问她,妹夫回来后,她会不会回去?但想到年初就呆在县城,没看过几次孩子得二弟妹两人。
哎,算了,到时候再说吧。赵时悦心里叹口气想。
此时艾晓雅并不知道大哥夫的烦心事,当然即使知道也没心情理会,她自己还烦着呢。
这古代怎么就没人搞房地产呢,买个铺子就这么难。
她往牙行跑了十几趟,又在县城打听了好几圈,只有靠近城墙有间四平米左右的早点铺要卖,而且少了三百两还不行。
其实她也不想想,古时候的铺子又不像现代的门面,只有四十年产权,那是可以当做祖产,父传子,子再传孙的,没事谁卖啊。
艾晓雅无法,只得暂时放弃火锅店生意,守着林方明写《石头记》。
好在林方明终于构思好,开始下笔,可惜过程不顺利,写了几笔觉得不对,又重新开始,反反复复写了一个月,至今还在修改第一回 。
第二十一章
若说这段时间谁最寂寞,莫过于林方启,他在想父亲怎么就没把自己生得优秀一点呢,这样院试就能考好一些,和旭哥儿去府学了,继续做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现在只能自己一个人上下学,以前还能经常去旭哥儿家混晚饭,再逗逗三木,现在是去不成了。
先不说跟二堂哥关系不是很好,二堂哥似乎也忙得很,上次去的时候他不知道在书房写什么,披头散发,抓耳挠腮的。
当林方德八月初带着母亲去县城住了一晚,第二天回村后,林方启便整个人都活跃了起来,很快适应了县学生活。
原来是因为他舅母给他说的婚事谈好了,中秋的时候就去下定,林母那天来县城就是为了采买下定的东西。
他舅父在淮安府清河县任县丞,他未来夫郎是清河县主簿的大哥儿,林母告诉他,据舅母说是个沉稳明理的小哥儿。
林方启现在满心都是自己那沉稳明理的哥儿,哪还想的起林方旭这个曾经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而林方旭还不知道他的好兄弟已经重色轻友地忘了他,他此时正在前世的师爷,今生的学兄家里喝茶。
说来也是缘分,沈茂租的小院就在他租的不远处,两人上下学遇到过几次,也许学霸身上都有种独特的气质,一个新生魁首,一个老生首席,就自然而然地熟络起来。
林方旭看着沈茂那过于正直的脸,眉眼与沈京有些相似,两人其实是同父兄弟。
沈家太爷当时为了攀上董家,让自己大儿子娶了董阁老庶孙女,嫡长子沈京的出世算是完成了这场政治联姻,沈大老爷自觉为家族尽了义务,带着青梅竹马的妾室去外地任职了,第二年和妾室生下了沈茂。
两兄弟的出身注定了他们不能和睦相处,一个自信骄傲,心眼又不大,一个因为父亲的不管不顾,对嫡兄居然抱有愧疚之情,处处忍让。
这些都是上一世沈茂成了他的师爷后知道的,此时沈茂正顶着一张正直的方脸说道:林贤弟以后不要总是这般客套,以后唤我表字大荣即可,说来还不知贤弟有没有表字?
林方旭回过神道:参加县试前,师父就为我取了表字,为东升。
林方旭说完,见他面色扭曲,幽幽道:大荣兄想笑就笑吧。
沈荣实在忍不住笑道:旭日东升,许先生想来是对东升贤弟期望很高啊,哈哈哈
林方旭想到许先生为他取好表字后愉悦的表情,一脸无奈道:大荣兄,可否不要再说了。
现代人受很多电视剧和小说影响,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古人中了秀才以后,有钱的就每天郊游参加诗会,没钱的还可以在同福客栈当当账房,谈谈恋爱。
但事实并非如此,至少林方旭入了府学后,每月只有三天休息日,除了要继续学习的四书五经外,礼、射、书、数四科,也是必须要学好的,课业极其繁重。
当然你只要每月去报道了,翘课也是没人管的,但必须参加每月初一、十五的小考,每季还有大考,若是每季大考连续垫底,就会被降级甚至除名,到时候你就只能等着下一次县试,再从头考起,估计没有哪个生员丢得起这个人。
在九月末,在林方旭参加了这一世的第一次府学季考,并取得府学第一的时候,林方勤夫夫炒制秋茶也进入了收尾阶段。
当林方勤将炒好的茶叶给岳父送去的时,岳父岳姆似乎正在为什么事情烦心。
林方勤放好茶叶,也不见外,直接问道:岳父岳姆这是怎么了?
赵掌柜夫夫俩本来就是在为他家的是操心,再说那件事也必须要告诉他,免得女婿到时候没个防备。
今天刘老爷突然单独约我喝酒,期间竟然问起旭哥儿的婚事,话里话外都是想将他那庶女许配旭哥儿。
赵掌柜说道这里,气的直拍桌子,怒道:老夫也算是看着旭哥儿长大,旭哥儿小时候跟着你们来拜年,从小就聪明懂事,现在更是十三岁就中了小三元,哪是他那庶女配得上的!
林方勤听完,已是面沉如水,问道:岳父应该拒绝了吧。
赵掌柜说道:自然,我直接告诉他旭哥年龄还小,现在不会考虑亲事,他还不依不饶得说什么先定亲也是可以的,真真不要脸之极。
这是时候林方勤开口道:岳父拒绝就好,想来他也是知道不可能成,才没有直接找到我面前。旭哥儿还小,若是从父亲那边下手,还可以为以后留个余地,可惜,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不可能会同意的,只怕到时候会影响到父亲。
噗嗤
坐在一旁的关氏笑道:勤哥儿瞎操心了,你父亲管的是太太的嫁妆,又不是他刘胖子的产业,他还没那个资格管道你岳父头上。
林方勤笑了笑没说话,赵掌柜接着说道:现在告诉你,你心里有个底就好,不用管我怎么样,就像你姆父说的一样,刘家是太太做主。
说来这也是五仪县一奇事,刘家乃商户,经营茶山、茶庄,商人三代不能科举,刘老爷正是第四代,老太爷为了他的科举仕途,给他娶了个举人女儿做媳妇。
可惜,刘老爷只喜欢自家表妹不说,还是个文武不成,分不清是非的货色。
莫说科举仕途了,怕是连家业都不一定看得住,刘老太爷干脆培养自己儿媳妇管理生意。
更是在他晚年身体不好的时候,由于儿子带着长辈亲戚闹事,弥留之际干脆将家里大部份产业,都放到儿媳妇嫁妆里面,以后留给大孙子,也是个果敢的狠人。
前几年,刘太太又陆续将生意交给了大儿子管,自己大部份时候就盯着小儿子读书。
林方勤岳父就是刘太太早年间聘来管理茶铺的掌柜,岳姆和刘太太交好,此时说道:我明天还是去见一见刘太太,将这事告诉她的好,刘胖子和他那表妹如今被打压得做事越发没有顾忌,别到时候连累了旭哥儿名声。
林方勤对岳姆道了声谢,回到家后,自是将这件事告诉了夫郎,赵时悦听后也是气愤得很:他还真敢想!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货色,竟然打起旭哥儿主意了。
可能是被刘太太压制狠了,不过你平时还是留意一些,旭哥儿的婚事至少也要等到中了举人后再说。
林方勤嘱咐完夫郎后,又眯着眼睛沉声道:在这之前我看谁敢坏我弟弟名声!
恋耽美
林方旭自然知道他的打算,上一世大哥也是买了茶山,经营茶庄,大哥夫制出的绿茶五仪春雨,后来在杭州名茶品鉴会上也是占了一席之地的。
只是不知道原来大哥这么早就打算买茶山了,上一世是四年后自己中了秀才才买的,想来在大哥心里,他的科举仕途才是第一位。
林方旭见大哥抓了一把土壤,若有所悟得样子,便笑道:看来大哥寻到了要买的茶山了。
林方勤也笑道:是啊,寻到的,可不就在家门前嘛。
林方旭想着坡顶那一大片地,担忧道:大哥,咱们家钱够吗?
林方勤翻个白眼,没好气道:少瞎操心,你当大哥这十来年就光出不进了,不会少了你的鸡腿钱,也不知道都吃哪里去了,怎么就不长个呢。
林方旭:
两兄弟回家后,林方勤便回了房间,赵时悦正守着睡午觉的木木,见他进来便说道:怎么这时候才回来,厨房留了午饭,可吃了?
林方勤翻出夫郎放钱的箱子,说道:吃过了,悦悦先帮我打开箱子,我看看家里有多少钱。
相公想知道,问我不就好了。
说着打开箱子,取出其中一个荷包,递给他道:这是家里公中的钱,有母亲交到我手中的多年积蓄,每年地里的收益,和这些年用地里收益卖茶赚的钱,刨去一家开销,一共还有一万五千六百两。
说着又取了一个荷包,说道:这是相公这几年当账房的月钱,和用月钱卖茶赚的钱,一共三千二百两。
说完又笑着指着另一个荷包道:这个是我的嫁妆,就不给相公看了。
林方勤刮刮他鼻子,笑道:促狭!我打算买个山头种茶,看看钱够不够。
赵时悦高兴道:真的!看好了吗?在哪里?
林方勤一直觉得自家夫郎是能托付重任的,便将旭哥儿看到那处景致的事告诉了他。
赵时悦听得渐渐皱起了眉头,担忧道:这是摇钱树,也是大/麻烦啊,避免有人上山,也意外发现它,得先把山头买下来才好。
林方勤揉揉他的眉头道:是啊,我明天就去县衙一趟,把整个山头都买下来,先种一圈荆棘围起来,在靠村这面中下普通茶苗,等过两年再在断崖那边移植金丝茶。
赵时悦将钱匣子放回原处,说道:这茶怕是短时间都没法现世吧。
林方勤神色莫名,幽幽道:整个大魏独一无二的金丝茶,可不是谁都喝得起的,如果旭哥儿中不了进士,我林家可种不起,到时我会亲自将它烧了。
中了秀才过后,就要去县学、府学学习,而院试的名次决定你去哪里,前五十名去府学,其余的则到各县县学报到。
林方勤第二天去县衙的时候,林方旭便和回村参加贺宴的林方茂堂哥一起去府学报到了。
金华府学七月初一开馆,一大早,林成桂便安排了小厮跟着林方旭去了府学宫。
不同于西湖簪花宴,林方旭这个顶着小三元名头的府学新生,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刚走到大门,便遇到一群同年,看见他都纷纷拱手道:师兄早
这些人都和林方旭一样,头带儒巾,身穿儒袍,却年龄不一,有的三十多,有的二十多,总之都比林方旭年长,却因他是魁首,就都要称其为师兄。
林方旭被众星拱月般拥了进去,路上遇到沈京,似乎是专门等在那里,等林方旭走近后,沈京漫不经心地道:小师兄早啊,不知道小师兄吃了早饭没,师弟觉得小师兄以后应该让厨房多做些羊乳羹,免得以后长不高,一直像个小哥儿样。
林方旭淡淡瞟了他一眼,挑眉道:多谢大师弟好意,大师弟特意等在此,是想请教如何中案首吗?师兄建议大师弟将《礼记》再好好揣摩一遍,没准儿等下次重考的时候也能中个小三元。
噗嗤旁边人纷纷捂嘴忍笑。
心想这两人,一个嘴欠笑人个矮,还没断奶;一个嘴毒,这过都过了,还得什么小三元啊,除非府学季考次次垫底,被除了名。
林方旭说完,径直走了过去,其他人也跟上,司仪训导已经站在那里,入学仪式马上开始,沈京也不敢再说什么。
新生依次完成了盥洗,便在训导的带领下进了府学正殿,往届生元站在圣先师像两边,其中第一排首位还站着自己上一世的师爷,沈茂,沈大荣,当然他此时脸上还没疤。
中间站着十几位府学训导,林方旭上辈子还听过其中几位先生的课。
过了一刻,听到一声:知府大人到!
人总算是到齐了
所有人一起参拜了先师孔圣人后,新生再向知府、教授、训导行拜师礼,接下来就像是现代新生入学一样,领导轮流开始讲话。
先是教授大人讲,除了忠君爱国,刻苦读书外,主要讲一些入学后的学业考试,纪律要求。
接着知府讲,这位大人在这种场合的讲话,听着很对得起他的绯色官服,大概就是要求大家努力学习,报效君父,为国为民。
最后由三试案首林方旭上前,代表所有生员向孔圣人上香,然后发言做保证,其实也就是将府学提前给的词背一遍,在林方旭看来没什么,但台下的沈京却是嫉妒得很。
林方旭背完后,司仪说了结词,仪式总算结束。
林方旭从此便过上了两点一线的走读生活,住校当然是不可能的,府学宫可没有学生宿舍。
不过府学宫旁边的一条巷子,有大大小小的许多院子,供外地生元租住。
林方旭就在这里租了个玲珑雅致的院子,正房只有两间,分别作了书房和卧室,两间厢房,一间住着成桂叔派来的小厮林福,一间空着,平时煮饭洗衣的婆子家在府城,并不住这里。
林方旭入学还没一个月的时候,林方勤已经将拇指坡山头买了下来,这时候正带着人在外围种荆棘。
他现在彻底辞了账房的差事,且收夏茶的时间已经错过,立秋至处暑的暑茶还有一段时间,索性便回了林家村,专心打理山头。
木木和二木在大伯那里听课,林父林母去照料家里得小菜园了,家里赵时悦正在和赵娘子看着小四木翻身,三木在一旁加油。
赵时悦看着两兄弟,笑着对赵娘子说:看四木多有劲儿,刚生下来时瘦瘦小小的,真是多亏了你。
赵娘子温柔拿开四木塞进嘴里的小手,说道:哪有你说的那样,再说我一个也是带,两个也是带。
赵时悦又问道:妹夫写信说要回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家。
赵娘子面露愁色道:快了,这次出去才知道生意不是那么好做的,钱都亏了进去。说来还要多谢悦哥,幸好有你这里的进项,不然等相公回来怕是要节衣缩食了。
赵时悦本想问问她,妹夫回来后,她会不会回去?但想到年初就呆在县城,没看过几次孩子得二弟妹两人。
哎,算了,到时候再说吧。赵时悦心里叹口气想。
此时艾晓雅并不知道大哥夫的烦心事,当然即使知道也没心情理会,她自己还烦着呢。
这古代怎么就没人搞房地产呢,买个铺子就这么难。
她往牙行跑了十几趟,又在县城打听了好几圈,只有靠近城墙有间四平米左右的早点铺要卖,而且少了三百两还不行。
其实她也不想想,古时候的铺子又不像现代的门面,只有四十年产权,那是可以当做祖产,父传子,子再传孙的,没事谁卖啊。
艾晓雅无法,只得暂时放弃火锅店生意,守着林方明写《石头记》。
好在林方明终于构思好,开始下笔,可惜过程不顺利,写了几笔觉得不对,又重新开始,反反复复写了一个月,至今还在修改第一回 。
第二十一章
若说这段时间谁最寂寞,莫过于林方启,他在想父亲怎么就没把自己生得优秀一点呢,这样院试就能考好一些,和旭哥儿去府学了,继续做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现在只能自己一个人上下学,以前还能经常去旭哥儿家混晚饭,再逗逗三木,现在是去不成了。
先不说跟二堂哥关系不是很好,二堂哥似乎也忙得很,上次去的时候他不知道在书房写什么,披头散发,抓耳挠腮的。
当林方德八月初带着母亲去县城住了一晚,第二天回村后,林方启便整个人都活跃了起来,很快适应了县学生活。
原来是因为他舅母给他说的婚事谈好了,中秋的时候就去下定,林母那天来县城就是为了采买下定的东西。
他舅父在淮安府清河县任县丞,他未来夫郎是清河县主簿的大哥儿,林母告诉他,据舅母说是个沉稳明理的小哥儿。
林方启现在满心都是自己那沉稳明理的哥儿,哪还想的起林方旭这个曾经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而林方旭还不知道他的好兄弟已经重色轻友地忘了他,他此时正在前世的师爷,今生的学兄家里喝茶。
说来也是缘分,沈茂租的小院就在他租的不远处,两人上下学遇到过几次,也许学霸身上都有种独特的气质,一个新生魁首,一个老生首席,就自然而然地熟络起来。
林方旭看着沈茂那过于正直的脸,眉眼与沈京有些相似,两人其实是同父兄弟。
沈家太爷当时为了攀上董家,让自己大儿子娶了董阁老庶孙女,嫡长子沈京的出世算是完成了这场政治联姻,沈大老爷自觉为家族尽了义务,带着青梅竹马的妾室去外地任职了,第二年和妾室生下了沈茂。
两兄弟的出身注定了他们不能和睦相处,一个自信骄傲,心眼又不大,一个因为父亲的不管不顾,对嫡兄居然抱有愧疚之情,处处忍让。
这些都是上一世沈茂成了他的师爷后知道的,此时沈茂正顶着一张正直的方脸说道:林贤弟以后不要总是这般客套,以后唤我表字大荣即可,说来还不知贤弟有没有表字?
林方旭回过神道:参加县试前,师父就为我取了表字,为东升。
林方旭说完,见他面色扭曲,幽幽道:大荣兄想笑就笑吧。
沈荣实在忍不住笑道:旭日东升,许先生想来是对东升贤弟期望很高啊,哈哈哈
林方旭想到许先生为他取好表字后愉悦的表情,一脸无奈道:大荣兄,可否不要再说了。
现代人受很多电视剧和小说影响,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古人中了秀才以后,有钱的就每天郊游参加诗会,没钱的还可以在同福客栈当当账房,谈谈恋爱。
但事实并非如此,至少林方旭入了府学后,每月只有三天休息日,除了要继续学习的四书五经外,礼、射、书、数四科,也是必须要学好的,课业极其繁重。
当然你只要每月去报道了,翘课也是没人管的,但必须参加每月初一、十五的小考,每季还有大考,若是每季大考连续垫底,就会被降级甚至除名,到时候你就只能等着下一次县试,再从头考起,估计没有哪个生员丢得起这个人。
在九月末,在林方旭参加了这一世的第一次府学季考,并取得府学第一的时候,林方勤夫夫炒制秋茶也进入了收尾阶段。
当林方勤将炒好的茶叶给岳父送去的时,岳父岳姆似乎正在为什么事情烦心。
林方勤放好茶叶,也不见外,直接问道:岳父岳姆这是怎么了?
赵掌柜夫夫俩本来就是在为他家的是操心,再说那件事也必须要告诉他,免得女婿到时候没个防备。
今天刘老爷突然单独约我喝酒,期间竟然问起旭哥儿的婚事,话里话外都是想将他那庶女许配旭哥儿。
赵掌柜说道这里,气的直拍桌子,怒道:老夫也算是看着旭哥儿长大,旭哥儿小时候跟着你们来拜年,从小就聪明懂事,现在更是十三岁就中了小三元,哪是他那庶女配得上的!
林方勤听完,已是面沉如水,问道:岳父应该拒绝了吧。
赵掌柜说道:自然,我直接告诉他旭哥年龄还小,现在不会考虑亲事,他还不依不饶得说什么先定亲也是可以的,真真不要脸之极。
这是时候林方勤开口道:岳父拒绝就好,想来他也是知道不可能成,才没有直接找到我面前。旭哥儿还小,若是从父亲那边下手,还可以为以后留个余地,可惜,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不可能会同意的,只怕到时候会影响到父亲。
噗嗤
坐在一旁的关氏笑道:勤哥儿瞎操心了,你父亲管的是太太的嫁妆,又不是他刘胖子的产业,他还没那个资格管道你岳父头上。
林方勤笑了笑没说话,赵掌柜接着说道:现在告诉你,你心里有个底就好,不用管我怎么样,就像你姆父说的一样,刘家是太太做主。
说来这也是五仪县一奇事,刘家乃商户,经营茶山、茶庄,商人三代不能科举,刘老爷正是第四代,老太爷为了他的科举仕途,给他娶了个举人女儿做媳妇。
可惜,刘老爷只喜欢自家表妹不说,还是个文武不成,分不清是非的货色。
莫说科举仕途了,怕是连家业都不一定看得住,刘老太爷干脆培养自己儿媳妇管理生意。
更是在他晚年身体不好的时候,由于儿子带着长辈亲戚闹事,弥留之际干脆将家里大部份产业,都放到儿媳妇嫁妆里面,以后留给大孙子,也是个果敢的狠人。
前几年,刘太太又陆续将生意交给了大儿子管,自己大部份时候就盯着小儿子读书。
林方勤岳父就是刘太太早年间聘来管理茶铺的掌柜,岳姆和刘太太交好,此时说道:我明天还是去见一见刘太太,将这事告诉她的好,刘胖子和他那表妹如今被打压得做事越发没有顾忌,别到时候连累了旭哥儿名声。
林方勤对岳姆道了声谢,回到家后,自是将这件事告诉了夫郎,赵时悦听后也是气愤得很:他还真敢想!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货色,竟然打起旭哥儿主意了。
可能是被刘太太压制狠了,不过你平时还是留意一些,旭哥儿的婚事至少也要等到中了举人后再说。
林方勤嘱咐完夫郎后,又眯着眼睛沉声道:在这之前我看谁敢坏我弟弟名声!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