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士大夫重生之娶夫娶贤——螺髻山下客(
院试前寇提学便被宴请过几回,明示暗示的告诉自己家里孩子学业不错,想来这次院试能得个好成绩。
杨提学心想既然你们孩子都学业优异,那本官可要好好考考。,于是想了这么个举人都不一定答得好的题目。
举人答不好,倒是难不住林方旭这个前进士。
破题破对了,就算是答好了一大半。
林方旭顺利破题后,便开始遣词造句,过后又是一遍一遍的反复检查,细细斟酌,一直到天黑才答完卷子。
院试都是糊了名的,寇提学收了卷子,便开始连夜批阅,面对这几千份考卷,题目出得难的另一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破题就淘汰了一大半,再将语句不通顺,写得前后颠倒,立意不明确的挑出去,剩下的也就差不多了。
这时候将剩下的两百多份卷子粗略分个先后好坏,挑五十份写得突出的,坐号写到草案内圈,其它的计入外围。
寇提学第二天中午就批阅好,下午便命差役击锣敲鼓,贴了出去,让上了榜的考生准备明天覆试。
草案不排名次,林方旭意料之中的在内圈找到了自己坐号。
可能是因为考前有林方旭这个前进士的指导,林方启和林方伟虽然不在内圈,但都上了榜。
同一书苑的伍子升、文博远也在外圈。
覆试这天,偌大的考场就只有两百多人考试,还是要求写两篇时文,题目中规中矩。
剩下这些人算是这一届院试考生中优秀者,很快就都轻松地答完题目,午时梆子一响,就都纷纷交了卷,剩下怎么选取,怎么排名次,就是提学大人的职责和权力了。
林方旭几人考完,都回了许府别院,等着第二天下午看榜。
第一场考完寇提学心里其实就有了个名次先后,第二场也只是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几百份卷子很快就批阅好,然后让人去弥封记名次。
最先开的自然是这次院案首,寇提学下属见案首名字,惊奇道:嘿!这案首好像不是出自哪个世家啊?也不知道能不能让人服气。
寇提学讽刺地笑道:反正按你们江浙的规矩,前十名考生的院试文章是要贴出来的,若是不服气,拿自己文章去比较不就好了。
说来这也是让寇提学窝火的地方,哪个地方院试名次不是提学官说了算,谁管你服不服气。
偏偏江浙就不行!得把前十名文章贴出来,要是点了个太次的人为案首,那些个考生能聚众闹得你灰头土脸,偏偏各个世家出身,你还不能怎样。
所以下午开榜时,林方旭除了看见案首处除了写着自己的名字外,名字下方还贴着四篇时文。
前进士的水平还是很经得起考验的,先不说正场两篇水平远超其余考生的时文,就是覆试两篇也是当得起案首的,一时间周围一片道贺声。
这次院试一共取了一百三十五人,林方启也在九十七的位置上找到了自己名字,林方绍一百三十三名,险而又险的过了,林家村三人算是都有了功名。
同来的伍子升中了五十三名,文博远一百零九。
五人上午来时提心吊胆,下午回时高高兴兴,互相恭喜,林方绍更是大呼侥幸。
五人回别院,告诉了送考亲人院试结果,又是一阵笑闹。
夕阳西落时,林子旭便出发去西子湖畔参加提学大人的簪花宴。
簪花宴摆在一艘西湖游船上,除了院试前五十名外,还有提学衙门的属官,以及本地一些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杭州四大书院山长也赫然在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即使北方被蒙奴铁骑肆掠的时候,西湖的歌舞都没休过,更何况是现在。
精美的画舫,灯火辉煌,极尽奢华。
醉人的暖风,歌声悠扬,琴声婉转。
朦胧的月光,墨绿的湖面,似银鱼般缓缓游弋的画舫里,有世家子弟,美酒华服,肆意风流;有峨冠博带的士子,吟诗作画,书生意气;更有那官绅富商倚红偎翠,开怀畅饮。
好一副盛世西子夜游图!
林方旭收回目光,和五十多名新晋秀才坐在船尾,相互寒暄,彼此吹捧。
船头提学大人和四大书院山长正在推杯换盏,各大世家的人也在高声笑谈。
簪花宴说是宴请新晋秀才,但在这里新晋的五十名秀才其实无足轻重,只是借他们一个名头罢了。
显然有的人刚经历了榜上有名的喜悦,还接受不了这种落差,频频抬头望向船首。
第十九章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有小厮匆匆上前,走到提学大人身边,耳语几句,只见提学大人面露惊色,起身出了画舫。
所有人都好奇的翘首张望,不一会儿,只见提学大人陪同一老者入内,后面跟着两个年轻后生。
老者手持檀木珠,身穿玄色长袍,须发花白,面相儒雅中透着刚毅。
身后两个年轻后生,左边年龄稍长,大约有二十来岁,和老者面容相似,一副书生打扮。
右边是位年轻小哥儿却做的男子打扮,头戴嵌宝紫金冠,身穿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唇如花瓣,目若秋波,鼻梁挺直,如墨画的眉间英气勃勃。
船头的世家代表,书院山长见老者进入画舫的那一刻,便都纷纷起身,拱手相迎,林方旭等新晋秀才虽然大多数人都不认得老者是谁,但跟着起身总是没错。
老者走到林方旭等人前面,含笑朗声道:这届院试案首是哪个啊?
林方旭突然被点名,只得上前两步,回道:学生金华府林方旭,正是此届案首。
老者听完,哼笑道:看来许昭那小子肯定没跟你提起过老夫了,连见了师公都不认识!
这下林方旭终于知道老者是谁了,许先生的授业恩师,商仲淹,字希文。
前朝兵部尚书,现领着太傅虚衔,致仕回祖籍杭州养老。
洪武帝曾说,没得到两位贤臣辅佐,实在是人生两大遗憾。
其中一位是林方旭先祖,林伯礼,和洪武帝差了好几代,怎么着也是遇不到了。
另一位便是商仲淹了,说起来,商太傅还算是洪武帝的救命恩人,这又得从前朝说起。
蒙奴范京时,皇帝、官员能逃都逃了,只有当时的兵部尚书商仲淹留下,率领指挥剩余士兵和京都百姓坚守京城。
洪武帝孤军被围时,也是他给了大皇长哥儿调兵令,后更是和洪武帝左右夹击,将蒙奴驱逐出了汉人土地。
洪武帝登基后,拜其入阁,他称与蒙奴交战时伤了根本,婉辞了。
洪武帝无法,只能加封其为太子太傅,从一品,允其归去。
建文帝登基后,又加封其为太傅,正一品,位列三公。
林方旭上辈子只闻其名,没见过其人,此时忙改口道:弟子见过师公。
商仲淹也不多为难他,只拍拍他肩膀道:好小子,去年过年,你师父就给我看过你的文章了,得个案首也不算埋没了你,走!随老夫去见见各位山长,也让那几个老家伙看看,不是只有他们四大书院的人,才当得了案首的。
寇提学听了他的话,心里不禁一乐,看看院试前一直宣扬,自家学生沈京能得案首的紫阳书院山长。
嘿,面色果然很好看。
孝顺徒孙林方旭便在四十多双羡慕嫉妒的目光中,跟着商仲淹去了船头。
林方旭心想羡慕什么了,你当我上去是享受的。
林方旭当然不是去享受的,主桌上除了提学大人,就是四位山长,还有两位致仕老进士,哪有林方旭一个小辈的位子。
他只能和另外两个后生站在旁边端茶倒酒,顺便在商仲淹跟其他人说起他的时候,杵在那里露个脸,表示:
对,他说的学业还算可以,天资还算聪慧的徒孙就是我。
宴席散场后,林方旭坐商仲淹的马车,顺路回许家别院。
车上,商仲淹为林方旭介绍到:这位是我的大孙子,商谭,明年也要参加乡试,你们年轻人可以多多交流。
见林方旭露出惊讶之色,商仲淹嗤笑道:怎么,你别给我说你明年不参加乡试?!年纪不大,心眼还挺多。
说完靠在抱枕上,闭目养神,对面的商大公子笑着对他挤挤眼,坐在他旁边的小哥儿也露出揶揄的笑容。
林方旭面色讪讪,看了一眼那艳丽的面容,心想师公,你还有个人没介绍呢。
可惜师公听不到他的心声,马车很快就到了许府别院。
林方旭回来的时候,其他人都休息了,只有林方勤还在客厅等他。
见他经来,招呼他坐下,问了问宴会的事情,便说道:这是好事,难得商太傅愿意照拂与你,想来是因为许先生的面子,你回去定要好好谢谢先生。
林方旭点头,上一世他都没见过师公本人,想来这也是重生一世带来的益处了。
林方勤又道:我打算明天买些杭州特产,后天就回五仪县,旭哥儿回去后可有安排规划。
林方旭回道:师公让我参加明年乡试,回家后自然是要为乡试做准备。
林方勤知道自己弟弟是个心理有数的,听他说完高兴地说道:看来旭哥儿是有些把握了。
林方旭矜持的笑了笑,问道:大哥自己有没有安排,回去还是跟着赵伯父做账房,收一些散茶吗?
林方勤意外道:嘿,旭哥果然长大了,还知道关心这些,账房倒是不做了,到时候会做点茶叶生意。
林方旭听完心里有了底,便不在说什么。
在林方旭他们从杭州出发的时候,商仲淹正在跟自己的外孙大眼瞪小眼。
你到底什么时候回去,你姆父都写了几回信来催了!商仲淹吹着胡子道。
他对面坐着的,正是没给林方旭介绍的外孙,武安侯府的小哥儿,姜世云。
商仲淹见他手里把玩着一把宝石匕首,就是不说话,无奈道: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说你姑姑那般哭求,你父亲也不好不答应不是。
商仲淹见他把匕首抽出来比划,赶紧再接再厉道:小云啊,这女子、哥儿的婚事本来就没法自己选择,嫁给不认识的人还不如就嫁给你表哥,再怎么说,你表哥也是个伯爷呢。
姜世云冷嘲道:嗤,又不是他自己挣来的!
外祖父不用再说了,我明天就回去,道理云儿都明白,只是想到表哥被姑姑宠得娘们儿兮兮的样子,心有不甘罢了!姜世云说完,将匕首拍在桌上。
商仲淹看着自己黄花梨茶案上的凹坑,心里颤了颤,再看外孙满脸落寞,又心疼道:这样不正好,以后过日子他也不敢惹你,家里都你说了算。
姜世云看外公满脸讨好地样子,觉得外公昨晚在马车上肯定是故意装睡的,他怕在人小屁孩儿面前,暴露他老不休的本质。
林方旭要知道自己在人小哥儿心里就是个小屁孩,不知道会不会呕血,可是谁让你还没人小哥儿高呢。
没办法,林方旭上一世十四岁以前都不怎么高,十四岁过后才开始抽条。
林方旭他们还在路上的时候,鸿鹄楼梁祝的故事已经没什么人听了。
曲双双也和艾晓雅结清了银两,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艾晓雅得了六十多两,比买断的钱稍微多一些。
艾晓雅已经将红楼梦的大概情节讲完,但毕竟是四大名著之一,林方明迟迟都没法动笔,一直在构思,艾晓雅虽然能理解,可是突然没了收入也有点着急。
在艾晓雅急的考虑要不要先做火锅生意的时候,成福叔来梧桐巷带话说:明哥儿,你们赶紧回村去,旭哥他们三人都过了!旭哥中了案首,这可是小三元哪!族长说这次要大办。
林方明嘴上说中恭喜,心里什么滋味却只有自己知道。
艾晓雅却无语得很,这院试,放在现代就跟中考一样,用得着这么庆祝么,可惜形势比人强,再不愿意也只能收拾东西回村。
想来在艾晓雅心里,会试估计也就是大学毕业答辩,可是她却忽略了一点,你大学毕业后还不一定找得到工作,可会试过了,包分配不说,还是分配你去当官。
林方旭他们回到村时,村子里鞭炮红花都已经挂了起来,一片喜气洋洋之色。
林方启看着村口迎接的族人,嘴里喃喃道:看来又有佛跳墙吃了。
其他人。
这次参加宴席的不再只是族里人,还有各家亲戚朋友,林方旭他们三人自然是坐主桌的。
林方旭这次也是不让喝酒的,大爷爷的原话是:后面还有乡试、会试呢,喝多了,伤到这颗考小三元的脑子怎么办,说不定后面还能拿个大、三、元呢。
当然大爷爷说这话的时候,开玩笑的成分居多,但也不否认,他确实怀着这样期望。
第二天,二哥夫妻两人自然又是早早离开,说来也可笑,两人似乎都忘了自己还有个襁褓中的儿子,走时看都没看一样。
早饭过后,林方旭找到林方勤问道:大哥今日可要回茶铺?
林方勤问道:我并不着急回去,你是有什么事吗?
林方旭又答道:大哥既然不着急,我想邀大哥去拇指坡,看一处我偶然发现的景致。
林方勤很是好奇,什么样的景致能让自己弟弟这么上心,两兄弟跟家人打了招呼便出发。
第二十章
七月的拇指坡更加草木繁茂,两兄弟说着闲话很快就到了山顶,林方旭要下到峡谷的时候,林方勤也没多问,只在后面跟着。
峡谷幽深,树木茂密,齐腰的野草证明长年无人来此,林方旭出门时特意带了两把镰刀,两兄弟借着镰刀往断崖处走。
当再次看到那棵金丝茶时,林方旭还是被那金色光晕晃了眼,林方勤则倒抽一口气说道:旭哥儿说的景致就是这个。
林方旭第一次看到大哥震惊的样子,调侃道:大哥觉得此处景致可否别致?
林方勤瞪他一眼,说道:太别致了,怕是麻烦啊
林方旭也正经道:大哥先前说要做茶叶生意,打算怎么做。
林方勤也不瞒他:你大哥夫会制茶,你是知道的吧,我以前和岳父每年会跟农户收一些鲜叶,你大哥夫和他师傅负责炒制,然后借着茶铺卖出去。
恋耽美
杨提学心想既然你们孩子都学业优异,那本官可要好好考考。,于是想了这么个举人都不一定答得好的题目。
举人答不好,倒是难不住林方旭这个前进士。
破题破对了,就算是答好了一大半。
林方旭顺利破题后,便开始遣词造句,过后又是一遍一遍的反复检查,细细斟酌,一直到天黑才答完卷子。
院试都是糊了名的,寇提学收了卷子,便开始连夜批阅,面对这几千份考卷,题目出得难的另一好处就体现出来了。
破题就淘汰了一大半,再将语句不通顺,写得前后颠倒,立意不明确的挑出去,剩下的也就差不多了。
这时候将剩下的两百多份卷子粗略分个先后好坏,挑五十份写得突出的,坐号写到草案内圈,其它的计入外围。
寇提学第二天中午就批阅好,下午便命差役击锣敲鼓,贴了出去,让上了榜的考生准备明天覆试。
草案不排名次,林方旭意料之中的在内圈找到了自己坐号。
可能是因为考前有林方旭这个前进士的指导,林方启和林方伟虽然不在内圈,但都上了榜。
同一书苑的伍子升、文博远也在外圈。
覆试这天,偌大的考场就只有两百多人考试,还是要求写两篇时文,题目中规中矩。
剩下这些人算是这一届院试考生中优秀者,很快就都轻松地答完题目,午时梆子一响,就都纷纷交了卷,剩下怎么选取,怎么排名次,就是提学大人的职责和权力了。
林方旭几人考完,都回了许府别院,等着第二天下午看榜。
第一场考完寇提学心里其实就有了个名次先后,第二场也只是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几百份卷子很快就批阅好,然后让人去弥封记名次。
最先开的自然是这次院案首,寇提学下属见案首名字,惊奇道:嘿!这案首好像不是出自哪个世家啊?也不知道能不能让人服气。
寇提学讽刺地笑道:反正按你们江浙的规矩,前十名考生的院试文章是要贴出来的,若是不服气,拿自己文章去比较不就好了。
说来这也是让寇提学窝火的地方,哪个地方院试名次不是提学官说了算,谁管你服不服气。
偏偏江浙就不行!得把前十名文章贴出来,要是点了个太次的人为案首,那些个考生能聚众闹得你灰头土脸,偏偏各个世家出身,你还不能怎样。
所以下午开榜时,林方旭除了看见案首处除了写着自己的名字外,名字下方还贴着四篇时文。
前进士的水平还是很经得起考验的,先不说正场两篇水平远超其余考生的时文,就是覆试两篇也是当得起案首的,一时间周围一片道贺声。
这次院试一共取了一百三十五人,林方启也在九十七的位置上找到了自己名字,林方绍一百三十三名,险而又险的过了,林家村三人算是都有了功名。
同来的伍子升中了五十三名,文博远一百零九。
五人上午来时提心吊胆,下午回时高高兴兴,互相恭喜,林方绍更是大呼侥幸。
五人回别院,告诉了送考亲人院试结果,又是一阵笑闹。
夕阳西落时,林子旭便出发去西子湖畔参加提学大人的簪花宴。
簪花宴摆在一艘西湖游船上,除了院试前五十名外,还有提学衙门的属官,以及本地一些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杭州四大书院山长也赫然在列。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即使北方被蒙奴铁骑肆掠的时候,西湖的歌舞都没休过,更何况是现在。
精美的画舫,灯火辉煌,极尽奢华。
醉人的暖风,歌声悠扬,琴声婉转。
朦胧的月光,墨绿的湖面,似银鱼般缓缓游弋的画舫里,有世家子弟,美酒华服,肆意风流;有峨冠博带的士子,吟诗作画,书生意气;更有那官绅富商倚红偎翠,开怀畅饮。
好一副盛世西子夜游图!
林方旭收回目光,和五十多名新晋秀才坐在船尾,相互寒暄,彼此吹捧。
船头提学大人和四大书院山长正在推杯换盏,各大世家的人也在高声笑谈。
簪花宴说是宴请新晋秀才,但在这里新晋的五十名秀才其实无足轻重,只是借他们一个名头罢了。
显然有的人刚经历了榜上有名的喜悦,还接受不了这种落差,频频抬头望向船首。
第十九章
宴会进行到一半时,有小厮匆匆上前,走到提学大人身边,耳语几句,只见提学大人面露惊色,起身出了画舫。
所有人都好奇的翘首张望,不一会儿,只见提学大人陪同一老者入内,后面跟着两个年轻后生。
老者手持檀木珠,身穿玄色长袍,须发花白,面相儒雅中透着刚毅。
身后两个年轻后生,左边年龄稍长,大约有二十来岁,和老者面容相似,一副书生打扮。
右边是位年轻小哥儿却做的男子打扮,头戴嵌宝紫金冠,身穿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唇如花瓣,目若秋波,鼻梁挺直,如墨画的眉间英气勃勃。
船头的世家代表,书院山长见老者进入画舫的那一刻,便都纷纷起身,拱手相迎,林方旭等新晋秀才虽然大多数人都不认得老者是谁,但跟着起身总是没错。
老者走到林方旭等人前面,含笑朗声道:这届院试案首是哪个啊?
林方旭突然被点名,只得上前两步,回道:学生金华府林方旭,正是此届案首。
老者听完,哼笑道:看来许昭那小子肯定没跟你提起过老夫了,连见了师公都不认识!
这下林方旭终于知道老者是谁了,许先生的授业恩师,商仲淹,字希文。
前朝兵部尚书,现领着太傅虚衔,致仕回祖籍杭州养老。
洪武帝曾说,没得到两位贤臣辅佐,实在是人生两大遗憾。
其中一位是林方旭先祖,林伯礼,和洪武帝差了好几代,怎么着也是遇不到了。
另一位便是商仲淹了,说起来,商太傅还算是洪武帝的救命恩人,这又得从前朝说起。
蒙奴范京时,皇帝、官员能逃都逃了,只有当时的兵部尚书商仲淹留下,率领指挥剩余士兵和京都百姓坚守京城。
洪武帝孤军被围时,也是他给了大皇长哥儿调兵令,后更是和洪武帝左右夹击,将蒙奴驱逐出了汉人土地。
洪武帝登基后,拜其入阁,他称与蒙奴交战时伤了根本,婉辞了。
洪武帝无法,只能加封其为太子太傅,从一品,允其归去。
建文帝登基后,又加封其为太傅,正一品,位列三公。
林方旭上辈子只闻其名,没见过其人,此时忙改口道:弟子见过师公。
商仲淹也不多为难他,只拍拍他肩膀道:好小子,去年过年,你师父就给我看过你的文章了,得个案首也不算埋没了你,走!随老夫去见见各位山长,也让那几个老家伙看看,不是只有他们四大书院的人,才当得了案首的。
寇提学听了他的话,心里不禁一乐,看看院试前一直宣扬,自家学生沈京能得案首的紫阳书院山长。
嘿,面色果然很好看。
孝顺徒孙林方旭便在四十多双羡慕嫉妒的目光中,跟着商仲淹去了船头。
林方旭心想羡慕什么了,你当我上去是享受的。
林方旭当然不是去享受的,主桌上除了提学大人,就是四位山长,还有两位致仕老进士,哪有林方旭一个小辈的位子。
他只能和另外两个后生站在旁边端茶倒酒,顺便在商仲淹跟其他人说起他的时候,杵在那里露个脸,表示:
对,他说的学业还算可以,天资还算聪慧的徒孙就是我。
宴席散场后,林方旭坐商仲淹的马车,顺路回许家别院。
车上,商仲淹为林方旭介绍到:这位是我的大孙子,商谭,明年也要参加乡试,你们年轻人可以多多交流。
见林方旭露出惊讶之色,商仲淹嗤笑道:怎么,你别给我说你明年不参加乡试?!年纪不大,心眼还挺多。
说完靠在抱枕上,闭目养神,对面的商大公子笑着对他挤挤眼,坐在他旁边的小哥儿也露出揶揄的笑容。
林方旭面色讪讪,看了一眼那艳丽的面容,心想师公,你还有个人没介绍呢。
可惜师公听不到他的心声,马车很快就到了许府别院。
林方旭回来的时候,其他人都休息了,只有林方勤还在客厅等他。
见他经来,招呼他坐下,问了问宴会的事情,便说道:这是好事,难得商太傅愿意照拂与你,想来是因为许先生的面子,你回去定要好好谢谢先生。
林方旭点头,上一世他都没见过师公本人,想来这也是重生一世带来的益处了。
林方勤又道:我打算明天买些杭州特产,后天就回五仪县,旭哥儿回去后可有安排规划。
林方旭回道:师公让我参加明年乡试,回家后自然是要为乡试做准备。
林方勤知道自己弟弟是个心理有数的,听他说完高兴地说道:看来旭哥儿是有些把握了。
林方旭矜持的笑了笑,问道:大哥自己有没有安排,回去还是跟着赵伯父做账房,收一些散茶吗?
林方勤意外道:嘿,旭哥果然长大了,还知道关心这些,账房倒是不做了,到时候会做点茶叶生意。
林方旭听完心里有了底,便不在说什么。
在林方旭他们从杭州出发的时候,商仲淹正在跟自己的外孙大眼瞪小眼。
你到底什么时候回去,你姆父都写了几回信来催了!商仲淹吹着胡子道。
他对面坐着的,正是没给林方旭介绍的外孙,武安侯府的小哥儿,姜世云。
商仲淹见他手里把玩着一把宝石匕首,就是不说话,无奈道: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说你姑姑那般哭求,你父亲也不好不答应不是。
商仲淹见他把匕首抽出来比划,赶紧再接再厉道:小云啊,这女子、哥儿的婚事本来就没法自己选择,嫁给不认识的人还不如就嫁给你表哥,再怎么说,你表哥也是个伯爷呢。
姜世云冷嘲道:嗤,又不是他自己挣来的!
外祖父不用再说了,我明天就回去,道理云儿都明白,只是想到表哥被姑姑宠得娘们儿兮兮的样子,心有不甘罢了!姜世云说完,将匕首拍在桌上。
商仲淹看着自己黄花梨茶案上的凹坑,心里颤了颤,再看外孙满脸落寞,又心疼道:这样不正好,以后过日子他也不敢惹你,家里都你说了算。
姜世云看外公满脸讨好地样子,觉得外公昨晚在马车上肯定是故意装睡的,他怕在人小屁孩儿面前,暴露他老不休的本质。
林方旭要知道自己在人小哥儿心里就是个小屁孩,不知道会不会呕血,可是谁让你还没人小哥儿高呢。
没办法,林方旭上一世十四岁以前都不怎么高,十四岁过后才开始抽条。
林方旭他们还在路上的时候,鸿鹄楼梁祝的故事已经没什么人听了。
曲双双也和艾晓雅结清了银两,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艾晓雅得了六十多两,比买断的钱稍微多一些。
艾晓雅已经将红楼梦的大概情节讲完,但毕竟是四大名著之一,林方明迟迟都没法动笔,一直在构思,艾晓雅虽然能理解,可是突然没了收入也有点着急。
在艾晓雅急的考虑要不要先做火锅生意的时候,成福叔来梧桐巷带话说:明哥儿,你们赶紧回村去,旭哥他们三人都过了!旭哥中了案首,这可是小三元哪!族长说这次要大办。
林方明嘴上说中恭喜,心里什么滋味却只有自己知道。
艾晓雅却无语得很,这院试,放在现代就跟中考一样,用得着这么庆祝么,可惜形势比人强,再不愿意也只能收拾东西回村。
想来在艾晓雅心里,会试估计也就是大学毕业答辩,可是她却忽略了一点,你大学毕业后还不一定找得到工作,可会试过了,包分配不说,还是分配你去当官。
林方旭他们回到村时,村子里鞭炮红花都已经挂了起来,一片喜气洋洋之色。
林方启看着村口迎接的族人,嘴里喃喃道:看来又有佛跳墙吃了。
其他人。
这次参加宴席的不再只是族里人,还有各家亲戚朋友,林方旭他们三人自然是坐主桌的。
林方旭这次也是不让喝酒的,大爷爷的原话是:后面还有乡试、会试呢,喝多了,伤到这颗考小三元的脑子怎么办,说不定后面还能拿个大、三、元呢。
当然大爷爷说这话的时候,开玩笑的成分居多,但也不否认,他确实怀着这样期望。
第二天,二哥夫妻两人自然又是早早离开,说来也可笑,两人似乎都忘了自己还有个襁褓中的儿子,走时看都没看一样。
早饭过后,林方旭找到林方勤问道:大哥今日可要回茶铺?
林方勤问道:我并不着急回去,你是有什么事吗?
林方旭又答道:大哥既然不着急,我想邀大哥去拇指坡,看一处我偶然发现的景致。
林方勤很是好奇,什么样的景致能让自己弟弟这么上心,两兄弟跟家人打了招呼便出发。
第二十章
七月的拇指坡更加草木繁茂,两兄弟说着闲话很快就到了山顶,林方旭要下到峡谷的时候,林方勤也没多问,只在后面跟着。
峡谷幽深,树木茂密,齐腰的野草证明长年无人来此,林方旭出门时特意带了两把镰刀,两兄弟借着镰刀往断崖处走。
当再次看到那棵金丝茶时,林方旭还是被那金色光晕晃了眼,林方勤则倒抽一口气说道:旭哥儿说的景致就是这个。
林方旭第一次看到大哥震惊的样子,调侃道:大哥觉得此处景致可否别致?
林方勤瞪他一眼,说道:太别致了,怕是麻烦啊
林方旭也正经道:大哥先前说要做茶叶生意,打算怎么做。
林方勤也不瞒他:你大哥夫会制茶,你是知道的吧,我以前和岳父每年会跟农户收一些鲜叶,你大哥夫和他师傅负责炒制,然后借着茶铺卖出去。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