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焚香祭酒——积羽成扇(77)
崔父刚才急冲冲地往外走,走到一半突然想到自己遗落在厅里的面饼还没吃,立即往回走,哪知竟见到让他血脉贲张的一幕。
你这逆子!崔父气得吹胡子瞪眼,随手在院子里折了根树枝,提着树枝冲进堂屋。
崔颂没想到自己截胡后会遇到这种名场面,咽下最后的面饼,喝两口蜜水,马上一跃而起躲避崔父的攻击。
他以为自己的身手足够敏捷了,没想到崔父更加深藏不露,没跑出几丈就把他逮住了。
逮住后,崔父没有马上抽他,而是皮笑肉不笑地拿树枝在他身上比划:逆子,你再跑啊,你跑啊。
崔颂:您老三岁?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脸上带笑,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吃了我的东西,就要原模原样地赔偿我。
崔颂眨了下眼:怎么赔?
去,给我弄一碗新的。
阿父,你不怕难以下咽吗?
别扯这些有的没的,要是不好吃,你就再弹五年的琴吧。
崔颂听到这话,眼角一抽。
原来志才说的是真的崔颂弹琴不是为了喜欢,还真的是作业啊。
最后崔颂还是没有亲自动手做那一碗面饼。他缺少实操技能,但理论知识丰富。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厨师很快做出了一碗炸酱面饼。
崔父很快就将炸酱面饼吃了个精光,平静道:以后都按这个做。
然后对着崔颂道,你这想法不错,以后多想想,造福尔公(你爹)。
崔颂深沉道:如此不务正业之事
说什么瞎话,不捯饬些好吃的哪有心情学习。崔父瞪他,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洛阳求学时找了许多老饕蹭吃蹭喝。
崔颂:
好的,不止崔父的形象在他心里碎成渣渣,另一个自己的形象也裂得差不多了。
因为答应崔父留在庐江闭门看书,崔颂重新写了三封信,借驿站之便送去荆州。
大约过了小半个月,崔颂没等来回信,倒是等来一个人。
第110章 挚友
崔颂决定留在庐江郡, 除了崔父的缘故,更有着自己的思量。
想要治好戏志才的病,必须此处寻医。庐江郡人杰地灵,指不定还真有能治好戏志才的神医存在。
这事没瞒着崔父。崔父是个爽快人, 写信给了各地的老友, 又向当地的郡守寄了封书函,言辞恳切地寻求医术高超的杏林老手。
崔父曾位居九卿, 又是清河大族崔家的主家人之一, 多年人脉远非崔颂可比。
只这么一下, 崔颂便觉得这老爹还真够意思。崔颂嘴上没有铭谢, 但十分上道地把自己记忆里的美食扒拉一遍,把用料与口感说给府里的大厨听。
本来以为光凭这语焉不详的描述, 大厨做出来的几率极低。
没想到,只用了几日的功夫, 大厨还真的摸索出了似模似样的成品。
虽然因为工具和调料的原因,味道和现代的各色美食相差很多,但仍然十分好吃。
崔颂感觉在崔府的几天简直是他穿越以来最轻松舒适的时候, 崔父虽要求他在家看书, 但却没有考察功课的要求,平日里经常出门,除了不让崔颂离开庐江, 几乎不干预他的任何行动。
就这样闲适地过了小半个月, 有一日, 崔颂正在花园的葡萄藤架子下看书, 忽然听门房来报,说有人拜谒。
崔颂在此地人生地不熟,想着来人定是来找崔父的,正想让门房回禀,说崔父不在,就见到门房恭敬端着的名刺上印着一个熟悉的字迹。
崔颂从软塌上一跃而起,顾不上去管在后头呼唤他的门房,飞快地往门口冲去。
他利落地拔去门栓,拉开大门,一眼就见到门楣下那道熟悉的身影。
奉孝!
一身石青色长袍的郭嘉见到他,微有紧缩的眉宇霎时舒展开,唇边亦绽开一道真切的微笑。
子琮,数月未见,可还安好?
崔颂请郭嘉入门,带到自己的房间。
等两相坐定,崔颂询问,这才知道原来因为大雪封路,驿信中断的缘故,崔颂早先寄去的几封信都没有及时送达。郭嘉见崔颂失了音信,心下担忧,便在积雪融化后只身赶往庐江。
公达与志才原也打算过来,只他们一个有事在身,一个身子孱弱,便由我来打先锋,过来捉你问个清楚。
郭嘉语调轻快,带着几分调侃,崔颂却早早发现郭嘉藏在长袖下的虎口带着几道新结的血疤那是接连赶路,被马缰勒出来的顿时心中又是过意不去,又是酸涩感动。
这几道细碎的伤口早已愈合,过不了几日便会彻底消失。崔颂见郭嘉一直将手藏在袖中,似不欲被他察觉,只得装作不知,默默记下郭嘉的情谊。
两人一见面就无话不谈,甚至忘记了时间。
直到仆从过来汇报,说崔父回府,邀请郭嘉过去,二人这才惊觉时间已过去了好几个时辰,眼看天色将黑,府上已备好夜餐,只等开饭。
因为崔父对饮食的注重,崔府的伙食极佳,且一日至少三次正餐,两次加餐。自洛阳出逃开始就十分不讲究的饮食一下子上升了好几个层次,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崔颂就感觉自己腰上多了层肉,脸上红润了不少。
这也是郭嘉为什么一见面就眉宇舒展的原因。
崔颂看上去状态实在是太好了,不仅是面色,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元气十足,可见这段时间过得十分畅快。
更重要的是,比起在长安时,因为见多了残酷场面而生出的,不经意间溢出的压抑气息,如今的崔颂,身上的气息明亮通彻,与他二人初见时别无二致。
只一照面,郭嘉便知这一切都是崔父的功劳,欣然之余,心中对崔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崔父见到郭嘉,算不上亲切,也算不上冷淡。比起对待崔颂时的凶恶,他对郭嘉的态度算是友好的了。
自然而然地,崔父请郭嘉留下吃饭,并提供了住宿。用餐期间崔父顺嘴提了句天下大势,郭嘉亦随口说了几句,立时引来崔父的兴趣。崔父便与郭嘉开始了政/治/探/讨,越是交流,越是满意,最后放下酒杯,深沉地捋胡子:
后生可畏,确实后生可畏。
崔父赞过郭嘉,请他在府里多住几日。郭嘉没有不答应的礼,进退举止,无一处不妥。
崔父满意更甚,吃得肚子浑圆后,跑去后院消食去了。
郭嘉与崔颂梳洗了一番,回了房给郭嘉准备的房间就在崔颂的隔壁院子。两人久未见面,下午还未聊得尽性,便又共坐一榻畅谈。他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再一次聊了许久,直到仆从不得已过来提醒,他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时间已经不早,应当歇息了。
作为一个因为历史记载而时刻担忧挚友身体,哪怕他如今十分健康也难以放松的好哥们,崔颂怎么可能允许挚友做熬夜这种不健康的事,马上停止话题,要郭嘉回去休息。
郭嘉应下,起身,怀里掉下一卷翻看了一半的孤本。
崔颂怀疑地看向郭嘉。
郭嘉面不改色地捡起孤本,缓声道:途中无聊,偶尔翻看,解解闷。
崔颂觉得更可疑了:这本书你看完了吗?
尚且剩下十余页
崔颂一把抢过孤本,塞在自己枕头下。
既如此,我便帮奉孝保管一晚,等你明日再过来取。
郭嘉笑着同意了。
然而,见郭嘉往外走的崔颂怎么也无法放心。他觉得郭嘉大概率的不止带了这一本书,便拉住他。
天色已晚,以你我二人的关系,何必如此折腾,还是在我这歇息吧。
郭嘉立即表示,我行,我都可以,听子琮的。
于是崔颂就从和老爹一起享用美食悠闲看书的米虫,进化成了和老爹、挚友一起享用美食跟挚友一块读书的现充。
崔颂抱着自己已经读过好几遍的经史子集,明面上是在听郭嘉分享阅读心得,实际在接受郭老师手把手的教导,痛并快乐地吸收着知识。
崔颂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三个月后的某一天,郭嘉突然向他辞别。
第111章 华佗
询问缘由,郭嘉只道自己认下的儿子虽然托付给了族中长辈, 但他亦做不了甩手掌柜。如今据他离开族地已有半年之久, 是时候该回去看看了。
崔颂便萌发了与郭嘉一同离开的想法。他之前答应崔父暂时留在庐江, 一方面是想借机搜寻郡内名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不辜负崔父的关心。但要真的在这里留个三年五载,也是不大可能的事。
郭嘉看穿他的心思,附在颈侧耳语。崔颂感觉自己的脖子被郭嘉的一缕头发戳得有些发痒,连带着声带振动喷洒在耳廓里的热气也产生同样的感觉。
崔颂听了郭嘉的话, 略一迟疑, 终是遵从了他的提议, 放弃了与他一同离开的念头。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郭嘉离开庐江后,崔颂出门的时间越发减少,每日坐在房中阅读书籍。
因为甘姬的事,他对乔姬与徐濯二人多了几分审视。他给二人安排了一些不重不轻的工作,观察之余,对二人的心性有了新的计量,
寒来暑往, 不知岁月,派去寻访名医的人手终于带回有用的音信他们寻到一个华姓神医, 正在舒县游诊。
崔颂大喜, 亲自去寻神医的踪迹。花了月余时间, 总算找着了人。
包着青头巾的华姓神医一见到他, 就放下手中的药锄, 仔细打量他的脸色,捋了捋少许发白的胡髯:这位小友,可否让我替你把脉?
崔颂惊喜的心情稍稍冷却,虽有不解,但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神医的要求。
华佗为崔颂把过脉,又问了他几个诸如是否略有胸滞,偶有疲惫目眩等问题,之后不再说话,敛眉沉思。
崔颂见华佗这般模样,心里冒起了嘀咕。但他没有贸然插话,而是等华佗思索完毕,眉眼舒展开,这才开口询问:敢问华神医,其中有何不妥?
华佗道:我观小友的脉象与气色,似是存有暗疾。这暗疾本是极难治愈、蛰伏已久,一个不好便会要了性命的大患,可小友如今竟有转愈的迹象敢问小友,如今服的是什么药,是哪位圣手所开?
崔颂吃了一惊,没想到身体素质极佳的崔颂竟然患有暗疾。
所谓暗疾,就是不容易被检查出的病症,平日里毫无症状,却在暗中蛰伏,积年累月,直至引发严重的恶果。
在现代,有很多猝死的患者,他们平日里看起来十分健康;还有一些肿瘤患者,他们在被诊断出病症前,很多人几乎察觉不到自身的异样。
崔颂不知道另一个自己患的是哪种类型的暗疾,好在华佗最后还加了一句如今已有转愈的迹象,这说明,不管是哪一类病,他现在都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无需太过担心。
他想到乔姬在洛阳与长安时时常熬给他吃的强身健体的补药。关于偶有胸滞的症状,确实在服药后得到了改善。
至于是哪位医生的配方他还真不知道。
崔颂只好说是他偶然遇见的游医,未告知姓名,只给他留下一剂药方后便离开了。
华佗眼中呈现出几分遗憾来,没有再做追问。这个时候,崔颂终于道出他的来意
第112章 鄄城
他将戏志才的病症说给华佗听。华佗一听他的描述, 就知道这是一个很罕见也很难治的脏器之病。
正巧, 我在庐江行医数月, 正准备离开往北地去。你这位朋友病情不可再拖, 我先随你一道去看看。
崔颂千言万谢,欲请华佗入府招待,被婉拒;遂恳请华佗稍待两天,自己顷刻回家与崔父说了此事。
意外的, 崔父这回没有阻拦他, 但要求他带一支20人的部曲出门。
甘姬的事, 崔颂已告诉崔父知晓。崔父第一次在他面前展现出雷霆手段,同时不忘教育了他一通。
来庐江这么久,崔颂还未见过崔母。他提过一两次,被崔父拒了,附赠一个你可真是勇气可嘉的眼神。根据他暗中收集的消息, 崔母与崔父离居多年, 对他这个儿子感情寥寥,哪怕同在一个郡内, 也甚少有见面的时候。
如今崔颂要离开,下次回来还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他只略迟疑了几息, 便决定临走前与崔母道个别。
崔母住在临县的周府,崔颂派人递上拜帖, 当天下午便去了周府。
见到崔母, 崔颂有一瞬的恍惚。
崔父与他生父并不相似, 可崔母, 竟与他生母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恋耽美
你这逆子!崔父气得吹胡子瞪眼,随手在院子里折了根树枝,提着树枝冲进堂屋。
崔颂没想到自己截胡后会遇到这种名场面,咽下最后的面饼,喝两口蜜水,马上一跃而起躲避崔父的攻击。
他以为自己的身手足够敏捷了,没想到崔父更加深藏不露,没跑出几丈就把他逮住了。
逮住后,崔父没有马上抽他,而是皮笑肉不笑地拿树枝在他身上比划:逆子,你再跑啊,你跑啊。
崔颂:您老三岁?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脸上带笑,心里不知怎么骂我。吃了我的东西,就要原模原样地赔偿我。
崔颂眨了下眼:怎么赔?
去,给我弄一碗新的。
阿父,你不怕难以下咽吗?
别扯这些有的没的,要是不好吃,你就再弹五年的琴吧。
崔颂听到这话,眼角一抽。
原来志才说的是真的崔颂弹琴不是为了喜欢,还真的是作业啊。
最后崔颂还是没有亲自动手做那一碗面饼。他缺少实操技能,但理论知识丰富。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厨师很快做出了一碗炸酱面饼。
崔父很快就将炸酱面饼吃了个精光,平静道:以后都按这个做。
然后对着崔颂道,你这想法不错,以后多想想,造福尔公(你爹)。
崔颂深沉道:如此不务正业之事
说什么瞎话,不捯饬些好吃的哪有心情学习。崔父瞪他,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洛阳求学时找了许多老饕蹭吃蹭喝。
崔颂:
好的,不止崔父的形象在他心里碎成渣渣,另一个自己的形象也裂得差不多了。
因为答应崔父留在庐江闭门看书,崔颂重新写了三封信,借驿站之便送去荆州。
大约过了小半个月,崔颂没等来回信,倒是等来一个人。
第110章 挚友
崔颂决定留在庐江郡, 除了崔父的缘故,更有着自己的思量。
想要治好戏志才的病,必须此处寻医。庐江郡人杰地灵,指不定还真有能治好戏志才的神医存在。
这事没瞒着崔父。崔父是个爽快人, 写信给了各地的老友, 又向当地的郡守寄了封书函,言辞恳切地寻求医术高超的杏林老手。
崔父曾位居九卿, 又是清河大族崔家的主家人之一, 多年人脉远非崔颂可比。
只这么一下, 崔颂便觉得这老爹还真够意思。崔颂嘴上没有铭谢, 但十分上道地把自己记忆里的美食扒拉一遍,把用料与口感说给府里的大厨听。
本来以为光凭这语焉不详的描述, 大厨做出来的几率极低。
没想到,只用了几日的功夫, 大厨还真的摸索出了似模似样的成品。
虽然因为工具和调料的原因,味道和现代的各色美食相差很多,但仍然十分好吃。
崔颂感觉在崔府的几天简直是他穿越以来最轻松舒适的时候, 崔父虽要求他在家看书, 但却没有考察功课的要求,平日里经常出门,除了不让崔颂离开庐江, 几乎不干预他的任何行动。
就这样闲适地过了小半个月, 有一日, 崔颂正在花园的葡萄藤架子下看书, 忽然听门房来报,说有人拜谒。
崔颂在此地人生地不熟,想着来人定是来找崔父的,正想让门房回禀,说崔父不在,就见到门房恭敬端着的名刺上印着一个熟悉的字迹。
崔颂从软塌上一跃而起,顾不上去管在后头呼唤他的门房,飞快地往门口冲去。
他利落地拔去门栓,拉开大门,一眼就见到门楣下那道熟悉的身影。
奉孝!
一身石青色长袍的郭嘉见到他,微有紧缩的眉宇霎时舒展开,唇边亦绽开一道真切的微笑。
子琮,数月未见,可还安好?
崔颂请郭嘉入门,带到自己的房间。
等两相坐定,崔颂询问,这才知道原来因为大雪封路,驿信中断的缘故,崔颂早先寄去的几封信都没有及时送达。郭嘉见崔颂失了音信,心下担忧,便在积雪融化后只身赶往庐江。
公达与志才原也打算过来,只他们一个有事在身,一个身子孱弱,便由我来打先锋,过来捉你问个清楚。
郭嘉语调轻快,带着几分调侃,崔颂却早早发现郭嘉藏在长袖下的虎口带着几道新结的血疤那是接连赶路,被马缰勒出来的顿时心中又是过意不去,又是酸涩感动。
这几道细碎的伤口早已愈合,过不了几日便会彻底消失。崔颂见郭嘉一直将手藏在袖中,似不欲被他察觉,只得装作不知,默默记下郭嘉的情谊。
两人一见面就无话不谈,甚至忘记了时间。
直到仆从过来汇报,说崔父回府,邀请郭嘉过去,二人这才惊觉时间已过去了好几个时辰,眼看天色将黑,府上已备好夜餐,只等开饭。
因为崔父对饮食的注重,崔府的伙食极佳,且一日至少三次正餐,两次加餐。自洛阳出逃开始就十分不讲究的饮食一下子上升了好几个层次,不到两个月的功夫,崔颂就感觉自己腰上多了层肉,脸上红润了不少。
这也是郭嘉为什么一见面就眉宇舒展的原因。
崔颂看上去状态实在是太好了,不仅是面色,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元气十足,可见这段时间过得十分畅快。
更重要的是,比起在长安时,因为见多了残酷场面而生出的,不经意间溢出的压抑气息,如今的崔颂,身上的气息明亮通彻,与他二人初见时别无二致。
只一照面,郭嘉便知这一切都是崔父的功劳,欣然之余,心中对崔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崔父见到郭嘉,算不上亲切,也算不上冷淡。比起对待崔颂时的凶恶,他对郭嘉的态度算是友好的了。
自然而然地,崔父请郭嘉留下吃饭,并提供了住宿。用餐期间崔父顺嘴提了句天下大势,郭嘉亦随口说了几句,立时引来崔父的兴趣。崔父便与郭嘉开始了政/治/探/讨,越是交流,越是满意,最后放下酒杯,深沉地捋胡子:
后生可畏,确实后生可畏。
崔父赞过郭嘉,请他在府里多住几日。郭嘉没有不答应的礼,进退举止,无一处不妥。
崔父满意更甚,吃得肚子浑圆后,跑去后院消食去了。
郭嘉与崔颂梳洗了一番,回了房给郭嘉准备的房间就在崔颂的隔壁院子。两人久未见面,下午还未聊得尽性,便又共坐一榻畅谈。他们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再一次聊了许久,直到仆从不得已过来提醒,他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时间已经不早,应当歇息了。
作为一个因为历史记载而时刻担忧挚友身体,哪怕他如今十分健康也难以放松的好哥们,崔颂怎么可能允许挚友做熬夜这种不健康的事,马上停止话题,要郭嘉回去休息。
郭嘉应下,起身,怀里掉下一卷翻看了一半的孤本。
崔颂怀疑地看向郭嘉。
郭嘉面不改色地捡起孤本,缓声道:途中无聊,偶尔翻看,解解闷。
崔颂觉得更可疑了:这本书你看完了吗?
尚且剩下十余页
崔颂一把抢过孤本,塞在自己枕头下。
既如此,我便帮奉孝保管一晚,等你明日再过来取。
郭嘉笑着同意了。
然而,见郭嘉往外走的崔颂怎么也无法放心。他觉得郭嘉大概率的不止带了这一本书,便拉住他。
天色已晚,以你我二人的关系,何必如此折腾,还是在我这歇息吧。
郭嘉立即表示,我行,我都可以,听子琮的。
于是崔颂就从和老爹一起享用美食悠闲看书的米虫,进化成了和老爹、挚友一起享用美食跟挚友一块读书的现充。
崔颂抱着自己已经读过好几遍的经史子集,明面上是在听郭嘉分享阅读心得,实际在接受郭老师手把手的教导,痛并快乐地吸收着知识。
崔颂以为这样的生活会一直延续下去。直到三个月后的某一天,郭嘉突然向他辞别。
第111章 华佗
询问缘由,郭嘉只道自己认下的儿子虽然托付给了族中长辈, 但他亦做不了甩手掌柜。如今据他离开族地已有半年之久, 是时候该回去看看了。
崔颂便萌发了与郭嘉一同离开的想法。他之前答应崔父暂时留在庐江, 一方面是想借机搜寻郡内名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不辜负崔父的关心。但要真的在这里留个三年五载,也是不大可能的事。
郭嘉看穿他的心思,附在颈侧耳语。崔颂感觉自己的脖子被郭嘉的一缕头发戳得有些发痒,连带着声带振动喷洒在耳廓里的热气也产生同样的感觉。
崔颂听了郭嘉的话, 略一迟疑, 终是遵从了他的提议, 放弃了与他一同离开的念头。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郭嘉离开庐江后,崔颂出门的时间越发减少,每日坐在房中阅读书籍。
因为甘姬的事,他对乔姬与徐濯二人多了几分审视。他给二人安排了一些不重不轻的工作,观察之余,对二人的心性有了新的计量,
寒来暑往, 不知岁月,派去寻访名医的人手终于带回有用的音信他们寻到一个华姓神医, 正在舒县游诊。
崔颂大喜, 亲自去寻神医的踪迹。花了月余时间, 总算找着了人。
包着青头巾的华姓神医一见到他, 就放下手中的药锄, 仔细打量他的脸色,捋了捋少许发白的胡髯:这位小友,可否让我替你把脉?
崔颂惊喜的心情稍稍冷却,虽有不解,但他毫不犹豫地同意了神医的要求。
华佗为崔颂把过脉,又问了他几个诸如是否略有胸滞,偶有疲惫目眩等问题,之后不再说话,敛眉沉思。
崔颂见华佗这般模样,心里冒起了嘀咕。但他没有贸然插话,而是等华佗思索完毕,眉眼舒展开,这才开口询问:敢问华神医,其中有何不妥?
华佗道:我观小友的脉象与气色,似是存有暗疾。这暗疾本是极难治愈、蛰伏已久,一个不好便会要了性命的大患,可小友如今竟有转愈的迹象敢问小友,如今服的是什么药,是哪位圣手所开?
崔颂吃了一惊,没想到身体素质极佳的崔颂竟然患有暗疾。
所谓暗疾,就是不容易被检查出的病症,平日里毫无症状,却在暗中蛰伏,积年累月,直至引发严重的恶果。
在现代,有很多猝死的患者,他们平日里看起来十分健康;还有一些肿瘤患者,他们在被诊断出病症前,很多人几乎察觉不到自身的异样。
崔颂不知道另一个自己患的是哪种类型的暗疾,好在华佗最后还加了一句如今已有转愈的迹象,这说明,不管是哪一类病,他现在都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了,无需太过担心。
他想到乔姬在洛阳与长安时时常熬给他吃的强身健体的补药。关于偶有胸滞的症状,确实在服药后得到了改善。
至于是哪位医生的配方他还真不知道。
崔颂只好说是他偶然遇见的游医,未告知姓名,只给他留下一剂药方后便离开了。
华佗眼中呈现出几分遗憾来,没有再做追问。这个时候,崔颂终于道出他的来意
第112章 鄄城
他将戏志才的病症说给华佗听。华佗一听他的描述, 就知道这是一个很罕见也很难治的脏器之病。
正巧, 我在庐江行医数月, 正准备离开往北地去。你这位朋友病情不可再拖, 我先随你一道去看看。
崔颂千言万谢,欲请华佗入府招待,被婉拒;遂恳请华佗稍待两天,自己顷刻回家与崔父说了此事。
意外的, 崔父这回没有阻拦他, 但要求他带一支20人的部曲出门。
甘姬的事, 崔颂已告诉崔父知晓。崔父第一次在他面前展现出雷霆手段,同时不忘教育了他一通。
来庐江这么久,崔颂还未见过崔母。他提过一两次,被崔父拒了,附赠一个你可真是勇气可嘉的眼神。根据他暗中收集的消息, 崔母与崔父离居多年, 对他这个儿子感情寥寥,哪怕同在一个郡内, 也甚少有见面的时候。
如今崔颂要离开,下次回来还不知道要等什么时候。他只略迟疑了几息, 便决定临走前与崔母道个别。
崔母住在临县的周府,崔颂派人递上拜帖, 当天下午便去了周府。
见到崔母, 崔颂有一瞬的恍惚。
崔父与他生父并不相似, 可崔母, 竟与他生母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