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焚香祭酒——积羽成扇(43)
第58章 顺水推舟
令人作呕的味道飘在空气中, 久久不散。
崔颂胃中一片翻滚,勉强唤回有些凝滞的思维。
哪怕他提前做了心理建设,眼前的场景仍带给他极大的冲击。
那是比刺客死状的凄惨、饿殍遍野的悲凉更加让人不适的恶心与惊怵, 像是恶魔的钩子一般扯着他的注意, 使他无法挪开视线。
直到眼前一袭儒衫遮去所有画面,他才猛地回神,大口地喘息几秒, 勉强压下涌上喉咙口的恶心感。
原来是落后一步的钟繇见情况不对,忙几步上前,挡在他的前面。
这是崔颂艰难地动了动唇, 发现自己竟已口干舌燥。
而刚才的一幕, 仍在他的脑中不断回放。
大鼎,油锅,奇怪的铁具,被吊在架子上浑身是血、肉眼可见少了几个部位的人还有这混合着血腥与焦臭的怪味,如若濒死挣扎的呻吟这是酷刑在现代人看来违背人伦, 绝对无法接受的残忍行径
崔颂退后半步,抑制住混乱的情绪, 蓦地看向荀攸。
荀攸所在的牢房, 恰好面向这场酷刑, 避无可避。
钟繇见此,叹了一声, 低声解释道公达荀攸与伯求何颙等人密谋诛杀董卓, 未料中途消息走漏, 被董卓部将抓入大牢由于证据不足,又有其他士人在外周旋,董卓虽给公达、伯求定罪,却不敢处置,只下令将其他谋逆者带到此地,当着他们的面处以酷刑,妄图借此让他们认罪伯求何颙经受不住,于牢中忧惧自杀惟有公达荀攸,在此独坐了月余。钟繇的那声叹息,此时听来更像是对荀攸的钦佩。
崔颂终于从那早已模糊的记忆中,捕捉到一些历史的痕迹。
史书中似乎确实曾将荀攸和另一人做过比较,另一人忧惧自杀,而荀攸神态自若如果史书记载的便是这件事,荀攸又如何能不神态自若呢
董卓大费周章地在狱中表演炮烙大刑,为的就是让他露出破绽。一旦荀攸表现出丝毫异样,等待他的便是一杯鸩酒、一座青坟。
崔颂难以想象,在这样形同地狱的幽暗监狱里神态自若地生活上一个月是怎样的感觉。更遑论唯一的同伴还在他的面前忧惧自尽,荀攸当时,是如何保持住那份冷静的呢
崔颂的目光与荀攸相对,那双眼睛一如以往,沉稳平和,可崔颂分明感受到其中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发生了质的变化。
就好像荀攸,已经不再是他所知的那个荀攸。
攸乃阶下囚,崔弟不计较自身安危,前来探视,此攸之幸也。荀攸言语温绎,语气间却带着疏远之意,然则此地污秽,崔弟还是莫要久留,早些离去为妙。
他又看向钟繇,元常兄的好意,攸感激不尽。这背德丧伦的酷刑,攸这一月来已是习以为常,元常兄无需担心
崔颂明白荀攸不想让他和钟繇被牵扯进来,一句习以为常不过是为了宽慰他们精神上的凌迟,比折磨还要难熬。身体上的疼痛总有麻木的时候,心灵的创口,只会越来越深,直到有朝一日彻底崩溃,再也无法复原。
至少,将心比心,这种精神上的酷刑他一刻都不想忍受,更不可能以平常心对待。
这一瞬间,崔颂对董卓的恶感达到了顶峰。
过去阅读史书的时候,他虽觉得董卓的部分行迹过于凶残,对董卓本人的功过尚能客观评价;如今亲眼见到董卓治下黎民的惨状,亲眼见到董卓的恶行,亲眼见到自己的故友遭受这种折磨,所谓的辩证性评价全是狗屁。
他不再是历史长河外的局外人,他真真切切地活在这个时代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传记就能简单代表的历史人物,而是鲜活的、被人性左右的个体。
曾经的他想独善其身活在这兵戈扰攘的乱世,谁又能真正地独善其身呢
若是董卓暴毙崔颂听到自己的口中吐出魔咒般的字节,惊得钟繇立即扭头看他,荀攸亦神色微变,眼含讶异。
唯独崔颂最为平静,仿佛他刚才并未说过那些话,掸袖与荀攸道别。
公达且好好休息,颂过几日再来拜访。
说完他便转身往外走去,身后传来荀攸略带急切的制止崔弟切勿冲动行事
声音渐渐消失在后方,又有杂乱的脚步声越逼越近。
崔家郎君且慢及至长安狱大门,钟繇追上他的步伐,压低声音道,崔家郎君,你
钟书郎安心,颂心中有数。崔颂急欲离开,忽而想起郭嘉所给的简书,便从袖囊中取出那装有简书的木盒,交与钟繇,此乃友人郭奉孝所书,现交托于君。
听到郭嘉的名字,钟繇微怔,连忙接过木椟,取出简书。
阅读完郭嘉的书信,钟繇再看崔颂的目光便多了几分惊异,他拢了拢一小撮胡子,沉吟片刻,徐徐地道既然崔家郎君胸有沟壑,繇就不多问了。不知可有什么地方是繇能帮得上忙的
崔颂说了一番谦辞,向钟繇要了一张长安城的堪舆图,并问了王允的府邸。
是的,就是传说中那位用貂蝉美人计联合吕布杀董卓的王允。
当然,他并不是真的一时冲动,想马上冲过去把董卓干翻,或者冲到王允家毛遂自荐,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拿到他想要的信息后,他来到王允府邸附近,没有进去拜访,而是装作无意经过的路人,在附近地带徘徊。
这一看似无意义的行为,还真让他发现了一件怪事。
昨日冒着大雨闯进驿站的游侠莽汉,与另一个在洛阳文会上做和事佬的叫江遵的士子,竟然也在王允的宅邸附近出没。
自然不可能这么巧,大家都是恰好路过王允的家崔颂仗着身手利落,远远缀在二人后头,直至二人一前一后地入了王允府。
崔颂想了想,不再靠近王允的府邸,转而往回走。
等到崔颂回到驿舍,刚进院门,就见甘姬笼着手,好似有些焦虑地站在台阶前。
见他归来,甘姬神色略缓,眉目间仍是忧心忡忡。
不等崔颂询问,甘姬主动伏首向前公子
崔颂摆手示意免礼发生了何事
甘姬朝后方偷觑了两眼,确定四周无人,掩袖与崔颂耳语方才,戏先生问了妾几个问题妾心中难安,思来想去,觉得此事必须报与公子知晓,再由公子定夺
一听到和戏志才有关,崔颂直觉不妙,他努力集中精神,尽量平静地道志才与你说了什么
戏先生问甘姬垂下眼睑,公子是否于几月前伤着了头
问他有没有伤到头果然,戏志才对他的怀疑,已经上升到他有没有摔坏脑子的程度了吗
崔颂自嘲地揶揄了一句,本想挥退甘姬步上台阶,忽的,他的脑中飞快地闪过了什么,让他抬了一半的手生生止住。
你刚刚说,志才问的是几个月前
如果戏志才单纯因为他和原主不同,觉得他像是摔坏了脑子一样变了个人,为什么会问几个月前这么一个确切的时间
要知道戏志才已经两年没有见过崔颂,而他是一年前和原主互换了身体,也是那时候给戏志才寄的信,就算戏志才早就发现了他的异常,也该从一年前开始问起为什么偏偏是几个月前
等等,几个月前,他还真摔过脑子。
崔颂忽然想起几个月前他离开洛阳,和荀彧的车队分离没多久,就遇上了刺客。而后他从马上摔下,恰好磕破了额头。
那时他灵感一现,当着甘姬的面本想假装失忆,最终还是放弃了。
崔颂细细打量甘姬,见她欲言又止,便安抚道但说无妨。
妾身不知道戏先生为什么这么问,不敢多说,却也不敢说谎,只得将当日的情形一笔带过甘姬犹豫再三,似是十分艰难地做了决定,后来妾身想起早晨乔姬带着药草回来之时,妾身曾见一人隐在帘后,或许那人便是戏先生
明面上甘姬是在提醒他或许是戏志才撞见了带草药回来的乔姬,这才发现了端倪。
然而崔颂从这这段话中,读出了更多的内容。
如果那人真的是戏志才,他起疑后必会先去询问带回草药的乔姬。而不管是崔颂受伤,还是精准的受伤时间,都不可能是戏志才自己猜出来的。如果甘姬所言无误,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告诉戏志才这些的,都是乔姬。
想到这,本就对乔姬疑心重重的崔颂,对她的警惕达到了顶峰。
冒着宵禁采药的行为,也愈加像是藏着阴谋。
不过,这件事对崔颂而言也不算完全没有好处。
戏志才既然知道他在几个月前伤了脑袋,那么,他只需顺水推舟,把不同于原主的生涩推锅给伤了脑袋就好。
毕竟是严重的头伤,有什么后遗症都是可能的。
想到这,崔颂安了心,心想大不了借着撞了头的理由赖皮到底,兀自回了房间。
推开房门,正见一人坐在榻上。
志才兄崔颂还未找到话题,就见戏志才仿佛十分痛心地凝视着他,眸光深深。
崔弟可愿信任于我
崔颂
第59章 如此神医
崔颂已经做好了面对质疑的准备, 更在心里演练了无数遍不管戏志才怎么怀疑,他都要把话题引到几个月前的意外上,一口咬定是自己摔了脑子的缘故。
岂料戏志才没按常理出牌, 第一句竟然是问崔颂愿不愿意信任他
崔颂有点懵, 不明白戏志才这是什么意思,只得保持沉默。
一时间,空气仿佛凝固住了。
也不知道戏志才如何理解他的沉默。见他面无表情、久久不语, 戏志才眼中闪过果然如此的意味,放缓了声,斟酌着开口你几个月前受伤一事, 我已知晓
这怎么都不像是兴师问罪的态度。
崔颂隐隐察觉到异常, 虽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微妙的直觉让他抓住时机,先大脑一步做出反应那又如何
这一化被动为主动、略显咄咄逼人的反问实在冒险得很。然而戏志才并未因此生气,甚至连怀疑都不曾,反倒情深意切地同他做了一番剖析, 句句诚恳,字字真切, 听得崔颂咋舌。
等到戏志才说完, 崔颂才弄明白对方所说的信任究竟是什么意思。
原来, 戏志才不仅瞧出他与原主的不同,还察觉到了他在面对戏志才时的小心与不自然。这种小心与不自然, 被戏志才理解成了戒备。
而当戏志才无意中得知崔颂曾于几个月前磕破头, 他自然而然地把崔颂表现出的一样当作磕破头的后遗症, 并用他的思维将一切脑补成型
崔颂因为头伤的缘故失去了一部分记忆。由于乍然失忆,清醒时正遭遇不名人士的追杀,崔颂对一切都充满了警惕与防备,在这样的心态下,崔颂隐瞒了自己失忆的事实,谁也不信任,对他这个半途杀出的挚友更是戒心重重
对于戏志才的这番脑补,崔颂只想说聪明人就是想得多。
不过崔颂也得感谢戏志才的多想,好歹他不用为了不露马脚,编出更多的谎话,最后因为破绽重重反被这些聪明人看穿。
另外还有一件事是崔颂没有想到的他刚摔伤脑袋那会儿,曾想过将计就计假装失忆,后来觉得不妥,便对甘姬假说那是玩笑之语。没想到戏志才知道这件事后,更加确信他在当时失去了记忆,因情况不明,所以忍耐不发,假托玩笑之名,掩饰失忆的事实。
对此,崔颂有些无语又有些庆幸,他放弃假装失忆的念头,结果反而成了戏志才确认他失忆的证据。如果当时崔颂主动用失忆这个理由掩饰自己的异常,会不会反倒因此被戏志才看出什么,怀疑他的真实身份
脑中闪过诸多念头,然而已经装x成习惯的崔颂只是沉默地站着,戏精附体似的飞快调整眼神,看向戏志才的目光中多了一份锐利为何要说这些我又为何要信任你
戏志才此时的情绪比起刚入门时依然稳定了许多,他拂衣起身,在崔颂身前不远不近的位置站定志才曾对天起誓,天下寰宇,唯有崔子琮不可欺,不可谖。无论子琮是否信我,我都会竭尽所能,毫无保留地帮你。
毫无华丽浮夸的辞藻,却更显真诚。
崔颂注意到戏志才对他称呼的改变,然而他无暇关注,只在考虑一个问题。
戏志才主动说要帮他虽然崔颂不知道这所谓的帮具体包含了哪些方面,可他不敢轻易接下这只看似可口的馅饼。
好不容易才避免了露馅的危机,一旦崔颂接受戏志才的帮助,势必要增加两人的接触接触时间一长,谁也不知道戏志才会不会找到更多破绽,发现他是个冒牌货。
因而崔颂十分犹豫。戏志才见他不愿表态,并不强求,而是郑重地提议,让崔颂和他去城内医馆看一下头上的旧伤。
崔颂刚想拒绝,忽然想到一直以来帮他处理伤口、调养身体的都是乔姬。如今乔姬形迹可疑,他怎么也该找外面的医生看一下,防止乔姬在他身上动了手脚。
想起前段时间偶有胸闷的症状,崔颂更加重视,爽快地答应戏志才,和他一起去寻医馆。
恋耽美
令人作呕的味道飘在空气中, 久久不散。
崔颂胃中一片翻滚,勉强唤回有些凝滞的思维。
哪怕他提前做了心理建设,眼前的场景仍带给他极大的冲击。
那是比刺客死状的凄惨、饿殍遍野的悲凉更加让人不适的恶心与惊怵, 像是恶魔的钩子一般扯着他的注意, 使他无法挪开视线。
直到眼前一袭儒衫遮去所有画面,他才猛地回神,大口地喘息几秒, 勉强压下涌上喉咙口的恶心感。
原来是落后一步的钟繇见情况不对,忙几步上前,挡在他的前面。
这是崔颂艰难地动了动唇, 发现自己竟已口干舌燥。
而刚才的一幕, 仍在他的脑中不断回放。
大鼎,油锅,奇怪的铁具,被吊在架子上浑身是血、肉眼可见少了几个部位的人还有这混合着血腥与焦臭的怪味,如若濒死挣扎的呻吟这是酷刑在现代人看来违背人伦, 绝对无法接受的残忍行径
崔颂退后半步,抑制住混乱的情绪, 蓦地看向荀攸。
荀攸所在的牢房, 恰好面向这场酷刑, 避无可避。
钟繇见此,叹了一声, 低声解释道公达荀攸与伯求何颙等人密谋诛杀董卓, 未料中途消息走漏, 被董卓部将抓入大牢由于证据不足,又有其他士人在外周旋,董卓虽给公达、伯求定罪,却不敢处置,只下令将其他谋逆者带到此地,当着他们的面处以酷刑,妄图借此让他们认罪伯求何颙经受不住,于牢中忧惧自杀惟有公达荀攸,在此独坐了月余。钟繇的那声叹息,此时听来更像是对荀攸的钦佩。
崔颂终于从那早已模糊的记忆中,捕捉到一些历史的痕迹。
史书中似乎确实曾将荀攸和另一人做过比较,另一人忧惧自杀,而荀攸神态自若如果史书记载的便是这件事,荀攸又如何能不神态自若呢
董卓大费周章地在狱中表演炮烙大刑,为的就是让他露出破绽。一旦荀攸表现出丝毫异样,等待他的便是一杯鸩酒、一座青坟。
崔颂难以想象,在这样形同地狱的幽暗监狱里神态自若地生活上一个月是怎样的感觉。更遑论唯一的同伴还在他的面前忧惧自尽,荀攸当时,是如何保持住那份冷静的呢
崔颂的目光与荀攸相对,那双眼睛一如以往,沉稳平和,可崔颂分明感受到其中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发生了质的变化。
就好像荀攸,已经不再是他所知的那个荀攸。
攸乃阶下囚,崔弟不计较自身安危,前来探视,此攸之幸也。荀攸言语温绎,语气间却带着疏远之意,然则此地污秽,崔弟还是莫要久留,早些离去为妙。
他又看向钟繇,元常兄的好意,攸感激不尽。这背德丧伦的酷刑,攸这一月来已是习以为常,元常兄无需担心
崔颂明白荀攸不想让他和钟繇被牵扯进来,一句习以为常不过是为了宽慰他们精神上的凌迟,比折磨还要难熬。身体上的疼痛总有麻木的时候,心灵的创口,只会越来越深,直到有朝一日彻底崩溃,再也无法复原。
至少,将心比心,这种精神上的酷刑他一刻都不想忍受,更不可能以平常心对待。
这一瞬间,崔颂对董卓的恶感达到了顶峰。
过去阅读史书的时候,他虽觉得董卓的部分行迹过于凶残,对董卓本人的功过尚能客观评价;如今亲眼见到董卓治下黎民的惨状,亲眼见到董卓的恶行,亲眼见到自己的故友遭受这种折磨,所谓的辩证性评价全是狗屁。
他不再是历史长河外的局外人,他真真切切地活在这个时代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传记就能简单代表的历史人物,而是鲜活的、被人性左右的个体。
曾经的他想独善其身活在这兵戈扰攘的乱世,谁又能真正地独善其身呢
若是董卓暴毙崔颂听到自己的口中吐出魔咒般的字节,惊得钟繇立即扭头看他,荀攸亦神色微变,眼含讶异。
唯独崔颂最为平静,仿佛他刚才并未说过那些话,掸袖与荀攸道别。
公达且好好休息,颂过几日再来拜访。
说完他便转身往外走去,身后传来荀攸略带急切的制止崔弟切勿冲动行事
声音渐渐消失在后方,又有杂乱的脚步声越逼越近。
崔家郎君且慢及至长安狱大门,钟繇追上他的步伐,压低声音道,崔家郎君,你
钟书郎安心,颂心中有数。崔颂急欲离开,忽而想起郭嘉所给的简书,便从袖囊中取出那装有简书的木盒,交与钟繇,此乃友人郭奉孝所书,现交托于君。
听到郭嘉的名字,钟繇微怔,连忙接过木椟,取出简书。
阅读完郭嘉的书信,钟繇再看崔颂的目光便多了几分惊异,他拢了拢一小撮胡子,沉吟片刻,徐徐地道既然崔家郎君胸有沟壑,繇就不多问了。不知可有什么地方是繇能帮得上忙的
崔颂说了一番谦辞,向钟繇要了一张长安城的堪舆图,并问了王允的府邸。
是的,就是传说中那位用貂蝉美人计联合吕布杀董卓的王允。
当然,他并不是真的一时冲动,想马上冲过去把董卓干翻,或者冲到王允家毛遂自荐,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拿到他想要的信息后,他来到王允府邸附近,没有进去拜访,而是装作无意经过的路人,在附近地带徘徊。
这一看似无意义的行为,还真让他发现了一件怪事。
昨日冒着大雨闯进驿站的游侠莽汉,与另一个在洛阳文会上做和事佬的叫江遵的士子,竟然也在王允的宅邸附近出没。
自然不可能这么巧,大家都是恰好路过王允的家崔颂仗着身手利落,远远缀在二人后头,直至二人一前一后地入了王允府。
崔颂想了想,不再靠近王允的府邸,转而往回走。
等到崔颂回到驿舍,刚进院门,就见甘姬笼着手,好似有些焦虑地站在台阶前。
见他归来,甘姬神色略缓,眉目间仍是忧心忡忡。
不等崔颂询问,甘姬主动伏首向前公子
崔颂摆手示意免礼发生了何事
甘姬朝后方偷觑了两眼,确定四周无人,掩袖与崔颂耳语方才,戏先生问了妾几个问题妾心中难安,思来想去,觉得此事必须报与公子知晓,再由公子定夺
一听到和戏志才有关,崔颂直觉不妙,他努力集中精神,尽量平静地道志才与你说了什么
戏先生问甘姬垂下眼睑,公子是否于几月前伤着了头
问他有没有伤到头果然,戏志才对他的怀疑,已经上升到他有没有摔坏脑子的程度了吗
崔颂自嘲地揶揄了一句,本想挥退甘姬步上台阶,忽的,他的脑中飞快地闪过了什么,让他抬了一半的手生生止住。
你刚刚说,志才问的是几个月前
如果戏志才单纯因为他和原主不同,觉得他像是摔坏了脑子一样变了个人,为什么会问几个月前这么一个确切的时间
要知道戏志才已经两年没有见过崔颂,而他是一年前和原主互换了身体,也是那时候给戏志才寄的信,就算戏志才早就发现了他的异常,也该从一年前开始问起为什么偏偏是几个月前
等等,几个月前,他还真摔过脑子。
崔颂忽然想起几个月前他离开洛阳,和荀彧的车队分离没多久,就遇上了刺客。而后他从马上摔下,恰好磕破了额头。
那时他灵感一现,当着甘姬的面本想假装失忆,最终还是放弃了。
崔颂细细打量甘姬,见她欲言又止,便安抚道但说无妨。
妾身不知道戏先生为什么这么问,不敢多说,却也不敢说谎,只得将当日的情形一笔带过甘姬犹豫再三,似是十分艰难地做了决定,后来妾身想起早晨乔姬带着药草回来之时,妾身曾见一人隐在帘后,或许那人便是戏先生
明面上甘姬是在提醒他或许是戏志才撞见了带草药回来的乔姬,这才发现了端倪。
然而崔颂从这这段话中,读出了更多的内容。
如果那人真的是戏志才,他起疑后必会先去询问带回草药的乔姬。而不管是崔颂受伤,还是精准的受伤时间,都不可能是戏志才自己猜出来的。如果甘姬所言无误,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告诉戏志才这些的,都是乔姬。
想到这,本就对乔姬疑心重重的崔颂,对她的警惕达到了顶峰。
冒着宵禁采药的行为,也愈加像是藏着阴谋。
不过,这件事对崔颂而言也不算完全没有好处。
戏志才既然知道他在几个月前伤了脑袋,那么,他只需顺水推舟,把不同于原主的生涩推锅给伤了脑袋就好。
毕竟是严重的头伤,有什么后遗症都是可能的。
想到这,崔颂安了心,心想大不了借着撞了头的理由赖皮到底,兀自回了房间。
推开房门,正见一人坐在榻上。
志才兄崔颂还未找到话题,就见戏志才仿佛十分痛心地凝视着他,眸光深深。
崔弟可愿信任于我
崔颂
第59章 如此神医
崔颂已经做好了面对质疑的准备, 更在心里演练了无数遍不管戏志才怎么怀疑,他都要把话题引到几个月前的意外上,一口咬定是自己摔了脑子的缘故。
岂料戏志才没按常理出牌, 第一句竟然是问崔颂愿不愿意信任他
崔颂有点懵, 不明白戏志才这是什么意思,只得保持沉默。
一时间,空气仿佛凝固住了。
也不知道戏志才如何理解他的沉默。见他面无表情、久久不语, 戏志才眼中闪过果然如此的意味,放缓了声,斟酌着开口你几个月前受伤一事, 我已知晓
这怎么都不像是兴师问罪的态度。
崔颂隐隐察觉到异常, 虽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可微妙的直觉让他抓住时机,先大脑一步做出反应那又如何
这一化被动为主动、略显咄咄逼人的反问实在冒险得很。然而戏志才并未因此生气,甚至连怀疑都不曾,反倒情深意切地同他做了一番剖析, 句句诚恳,字字真切, 听得崔颂咋舌。
等到戏志才说完, 崔颂才弄明白对方所说的信任究竟是什么意思。
原来, 戏志才不仅瞧出他与原主的不同,还察觉到了他在面对戏志才时的小心与不自然。这种小心与不自然, 被戏志才理解成了戒备。
而当戏志才无意中得知崔颂曾于几个月前磕破头, 他自然而然地把崔颂表现出的一样当作磕破头的后遗症, 并用他的思维将一切脑补成型
崔颂因为头伤的缘故失去了一部分记忆。由于乍然失忆,清醒时正遭遇不名人士的追杀,崔颂对一切都充满了警惕与防备,在这样的心态下,崔颂隐瞒了自己失忆的事实,谁也不信任,对他这个半途杀出的挚友更是戒心重重
对于戏志才的这番脑补,崔颂只想说聪明人就是想得多。
不过崔颂也得感谢戏志才的多想,好歹他不用为了不露马脚,编出更多的谎话,最后因为破绽重重反被这些聪明人看穿。
另外还有一件事是崔颂没有想到的他刚摔伤脑袋那会儿,曾想过将计就计假装失忆,后来觉得不妥,便对甘姬假说那是玩笑之语。没想到戏志才知道这件事后,更加确信他在当时失去了记忆,因情况不明,所以忍耐不发,假托玩笑之名,掩饰失忆的事实。
对此,崔颂有些无语又有些庆幸,他放弃假装失忆的念头,结果反而成了戏志才确认他失忆的证据。如果当时崔颂主动用失忆这个理由掩饰自己的异常,会不会反倒因此被戏志才看出什么,怀疑他的真实身份
脑中闪过诸多念头,然而已经装x成习惯的崔颂只是沉默地站着,戏精附体似的飞快调整眼神,看向戏志才的目光中多了一份锐利为何要说这些我又为何要信任你
戏志才此时的情绪比起刚入门时依然稳定了许多,他拂衣起身,在崔颂身前不远不近的位置站定志才曾对天起誓,天下寰宇,唯有崔子琮不可欺,不可谖。无论子琮是否信我,我都会竭尽所能,毫无保留地帮你。
毫无华丽浮夸的辞藻,却更显真诚。
崔颂注意到戏志才对他称呼的改变,然而他无暇关注,只在考虑一个问题。
戏志才主动说要帮他虽然崔颂不知道这所谓的帮具体包含了哪些方面,可他不敢轻易接下这只看似可口的馅饼。
好不容易才避免了露馅的危机,一旦崔颂接受戏志才的帮助,势必要增加两人的接触接触时间一长,谁也不知道戏志才会不会找到更多破绽,发现他是个冒牌货。
因而崔颂十分犹豫。戏志才见他不愿表态,并不强求,而是郑重地提议,让崔颂和他去城内医馆看一下头上的旧伤。
崔颂刚想拒绝,忽然想到一直以来帮他处理伤口、调养身体的都是乔姬。如今乔姬形迹可疑,他怎么也该找外面的医生看一下,防止乔姬在他身上动了手脚。
想起前段时间偶有胸闷的症状,崔颂更加重视,爽快地答应戏志才,和他一起去寻医馆。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