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当真有个万一,那么他自己也会是儿子最好的教材。吕不韦相信,言传永远不如身教来得有效。

    不过验证他是否会是个优秀的君主的一日,想必不会太远。

    一语成谶。

    赵军援军抵达后不久,赵国前线的甲士便增至十五万,民兵二十五万,总兵力四十余万,而此时秦军号称挥兵六十余万,甲士数目和民兵数目未知。

    物资和人力抵达后,赵括将民兵分为三波,分驻韩王山、大粮山和百里石长城作为后补兵力,赵括则携十五万精兵驻赵军长平大营。就在赵军万事俱备之后不久,秦军忽而派人来攻,以往据守不出的赵军突然出关迎战,秦军与赵军在长平一带交战厮杀后,秦军的五万精兵抵挡不住攻势败走,赵军乘胜追击,斩杀秦军数万,现正大军全军出击攻打秦军。

    赵军大胜的消息刚传回邯郸立刻引得民众欢呼雀跃,而在公子异人的府邸之中,吕不韦却执笔为异人绘出长平一代的地形图。当他停笔之时便见到异人神色激动,不禁有些讶然,异人看了吕不韦一眼,带着些犹豫又带着些欣喜地问道:吕卿,此是否为王龁之计?

    殿下何以得知?

    异人犹豫了下,他伸手点向了羊皮纸上,以手指画了两个圈,那真是以大粮山为分界线的两个圈,随后抬眼看向吕不韦,目露征询之色。

    吕不韦笑了。

    因为他知道异人懂了。

    长平一地之所以被廉颇选为驻守之地便是因为此处是一个被西南走向的韩王山、东西走向的羊头山、南北走向的大粮山构成的一个天然三角防御地带。也就是说对于赵军来说,此处正是兵书上的面河背山之势,且重要的两道补给也由山脉阻挡,此处无疑是一处绝佳的屯兵之地。

    更不必提这些山谷背后还是赵国连绵的赵长城了,赵括选择继续在此处驻兵并没有任何错误,这里也是廉颇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经营之处。

    只要守住这个地方,赵军便可借由以守代攻的方法一波一波消灭秦军进攻军队,从而减少对方的人数。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们的对手秦国按常理出牌与他们进行遭遇战。

    可秦军一定不想和他们打遭遇战,因为那和之前的断断续续持续了将近三年的每一场战役都不会有太大差别,均是以彼此之间相持不下作为结果。

    异人是秦人,他非常清楚对于老秦人来说什么才是最宝贵的那就是人。

    秦人占据贫瘠的西方土地,地大物寡人少,尤其比之占据广袤农耕地带的赵国来说,单拼人口,秦国比不上赵国。

    赵括最大的优势是他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但是最大的劣势也恰恰在此。他是赵奢的儿子,但赵奢也好,赵夫人也罢,对儿子的评价都不高。赵夫人甚至在赵括领兵出征前去寻了赵王求来了一道兵败勿殃及家人的旨意。

    这道旨意下达之后于赵家一家是安全了,但于赵括而言无疑是极其的耻辱。论兵法他不输任何人,便是父亲赵奢也败在他的手下,然而父亲说他不够灵活,母亲说他必定兵败,唯一相信他也给他机会的便是赵王。

    而且赵王几乎是倾举国之力和他的威严将宝压在了赵括身上,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如今这般又怎是单单一个知己可以说得清的?

    对赵括来说,赵王是他的恩人,他成就了自己,而他也要用自己的战绩成就他的王。此战了结,他就会和自己的父亲一样,踩在秦军尸骸之上封侯拜相,同时,送他的王等上那诸侯之主的地位。

    年轻人的想法太好看透了,就连与这两个年轻人都没有太多接触的异人都能隐约猜到他二人的心思,何况秦军。

    异人的猜测是基于他对秦军有足够的信任,他认为秦军不可能这般愚蠢到会没有察觉赵王临战换将的目的,那么,如果秦军知晓赵国大张旗鼓换将的目的,为何还会被出击的赵军攻其不备?答案就在异人划下的那两个圈里。

    绕背。

    这是一个但凡有些战术素养的人都能想到的计策,攻其腹背,以成包围之势,随后瓮中捉鳖,这也是每一个将领都想要达成的目标,围而不攻这便是对己方兵士最低的损耗。

    但是孙子兵法自成书之后读者众,但凡带兵行军之人又有几人不读兵法?大家都知道绕背是一个好方法,自然都会防备其后背,如果有了防备那么绕背又有什么用呢?很简单,所有的兵法的前提都是在于奇,出奇方可制胜。只有在敌方绝对想不到你会这般做的时候你这么做了,这才是兵法存在的意义。

    然而

    此计未免过奇也此不过某之愚见,卿莫怪。嬴异人摇头笑道,他觉得自己的想法实在天真,赵军之将赵括本身就熟读兵书,怎会想不到此招?他既然毫无防备还敢大军出击,那便说明其后方稳固自无忧。赵军的后背便是由廉颇修葺的铁壁百里石长城,秦军此前越不过这道口,现在当然也越不过,他这也不过是看着地形图乱想罢了。

    哪知这话说完,吕不韦却是露出了一抹笑,公子,某有一猜测。异人好奇看去,就见吕不韦嘴唇翕动,吐出了六个气音。

    异人愕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卿,卿方才说甚?

    吕不韦含笑,他微微颔首,姿态端方,说出来的话若是传出去便可震碎赵国一半人的心魂武安侯或在此。

    武安侯,白起,居然在前线?

    白起怎么可能在对了,白起为何不能在?秦国如今举力之战便是现在这场秦赵之战,白起在秦国没有别的战事需要指挥,他完全可以悄然出现在前线。

    莫非,当赵军换将之际,秦军也换了将领?

    异人猛然间站起,他难以克制地在堂内来回走动,面上的表情更是压抑不住的喜悦之情。

    白起在这里,那意味着什么?白起现在已有六旬,他早已不再是会出现在寻常战役上的低级将领,可以说白起是整个秦国的军事统帅,其所负责的除了军情之外还有一整个军事的谋划,掌握的更是秦军前进的总体大方向。

    武安君亲临此处的意义不亚于秦王所至。

    更何况每个秦人都很清楚一点武安君,从不打败仗。

    这一刻,方才被异人推翻的一切想法全都因为秦军主帅是白起而被他再度拾起。如果是白起,是白起的话诱敌深入。他非常肯定地吐出了这四个字。他相信如果指挥的人是白起,一定能够做得到这一点。

    诱敌,这是非常简单的计策。兵法之妙便是在此处。兵者重奇,换句话来说只要对方想不到你这样做,那你就有九成的概率可以胜利。那要怎么让对方想不到呢?很简单,让他们轻视你。

    有了猜测,异人将之前的情报全数连接起来便发现此前秦军可谓层层铺垫。

    秦军的将领王龁为左庶长,在商鞅变法之后,左庶长为秦国军功授爵等级的第十级,不上也不下。王龁此人一直都是白起的副将,其光辉隐没在白起之下丝毫不显,这一点无疑使得赵军轻视了此人,加上其同廉颇对峙将近三年没有攻破廉颇防卫,所以满朝之间对于王龁会没有意识到赵军突然出击反应不及因此被吃了尾巴一事没有半点怀疑。更是对于王龁所指挥的秦军一路败逃不做半分猜想。

    如果换作对方是白起呢?如果是白起的话若是赵构得知武安侯为帅,定不敢出。

    没错,所有人都不会相信白起会因为赵括这个小郎君突然出击而被击退,这便是战无不胜的武安君在整个中原土地上的威名。

    所有的人恐惧着他,憎恨着他,却也佩服他。

    因而,同样的事由王龁来做旁人不会生疑,由白起来做就不会有人相信军神白起,怎可能这般容易击退。所以秦军便用了李代桃僵之法。

    异人叹道:真乃环环相扣,神计也。

    此为在下之猜想,吕不韦谦虚道,某不敢妄言。

    不,以祖父之策,先生的猜测确有可能。异人仿佛想通了什么,他捏了捏手指,忽而坐到了吕不韦的前面,他对着吕不韦躬身行礼,还请先生救我!

    作者有话要说:

    假期真的太短惹!!!

    作者君有一种悲惨的赶作业的感觉,悲伤!!!!明明毕业那么多年了!

    来给你们撸一下,文中每个人看到的视角不一样所以接到的信息也不一样。

    秦军在战国拿的是大魔王反派剧本,(咳)我们背的大部分战国时期的文章不是在对抗秦的路上就是在联合抗秦的路上。

    长平之战的过程是这样的

    秦国攻打韩国的野王,野王丢了之后韩国的土地就像一根被分成了3节的黄瓜一样,中间的那节被秦国塞进嘴巴里,韩国本土是最下面一节,他觉得要管理最上面那一节是不可能的,打又打不过,那咋办呢,就把地方送给秦国得了。

    然而最上面那节黄瓜的管理人不甘心啊,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代表自己将最上面那节黄瓜送给了毗邻的赵国。这个黄瓜甜美多汁,一共是15座城,诱惑实在是太大了隔壁赵国的国王没有扛住,就收下来了。

    这下到嘴黄瓜没有了的秦国可不就生气了吗,大热天的火气旺,就扭头去打赵国。

    赵国在收下地方的时候就做好了准备于是派出了廉颇和兵士驻扎,廉颇也不是一开始就防守,他也是有进攻,奈何打不过。于是退退退退到了他的底线,也就是长平大营。

    同时,争夺的黄瓜进了秦军的嘴。

    廉颇的打算是拖。

    战国的局势是秦国1VN,所以他相信靠熬的话赵国肯定能赢秦国,毕竟赵国不是一个人。

    但是赵王去借粮的时候借了一圈却没有借到(这个是个大家都不知道的小秘密哦)赵王知道不能拖,于是他命令廉颇必须进攻速战速决,赵军拖不了。廉颇拒绝了。

    于是赵国换将。

    赵括上廉颇下。

    同一时间秦国也悄咪咪得换将,王龁下白起上。

    但是赵国的换将人尽皆知,秦国换将没人知道。表面上秦国还是王龁在指挥。王龁送了赵军五万人头,让赵军相信秦军确实是措手不及一定没办法应对,于是全军攻出。

    后来的我还没写到。(喂)

    长平之战历史上其实没有史料,现在基本是考古推测,作者君是根据纪录片还有史书、地形图的改编了下,具体还是以你们历史书为准哦!!!考试不要写错啦!

    这一整个战争过程持续三年多,但是真正属于长平之战这一战役的时间大概几个月吧。

    期间秦军步步为营,每一步都是算计,赵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辎重、准备、军队本身的实力、将领的实力、包括赵王自己也比不上秦昭襄王,不单单是赵括纸上谈兵那么简单,我个人觉得赵括是给赵王背锅哒。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规模最大的大型歼灭战作者实在是忍不住好想写啊!!!滚来滚去。

    第157章 战国风云(10)

    两国交战, 无论谁胜谁负对于质子来说日子都不会好过,主国输了,质子的地位自然一落千丈, 主国赢了自是小命堪忧啊!

    于异人而言,知晓秦国会胜利这一消息固然大好, 但在欢喜之余他不得不忧心秦国胜利之后自己的下场。

    赵王年轻, 焉知他不会因一时激愤斩杀他这个秦国质子祭旗?就算赵王不动手,异人觉得自己就算走在大街上都有可能被愤怒的赵人弄死。

    当说一句世事无常, 此前他还在为自己的身份转变而欢喜, 现在这个秦国继承人的身份便如同栓在他脖子上的绳索一般, 随时都有可能被人一扯便取了他的性命。

    而若说如今唯一有可能保护他的人便只有吕不韦了。

    而被他突如其来以大礼相托的吕不韦立刻避席,他慌忙站起来然后趋步上前扶起拜下的异人,公子不必如此, 某自当尽心竭力以卫公子。

    先生!嬴异人握住了吕不韦的双手,竟是泪眼婆娑,他拍了拍吕不韦的双手, 千言万语全都聚在了这一表示托付的动作之中。

    吕不韦当然会保他,异人的心里很清楚, 他是吕不韦已经敲定下来的合作伙伴。但是异人也很清楚, 他是吕不韦眼下最佳的合作伙伴,却不是唯一的选择。

    不是唯一, 这便意味着当时局恶劣到了一定程度,他是可以被舍弃也可以被取代的。

    这是一个多么危险又多么尴尬的身份!

    所以异人当下便含蓄表示,如果吕不韦这次救他于危急之中,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恩人, 自己定然会报恩。不光他会报恩,他还会告诉自己那连影子都没有的后代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出生都是多亏了吕先生, 而吕不韦也当下表示「臣万不敢受,是您的臣子这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而且殿下吉人天相一定不会有事」云云。

    君臣二人执手相看泪眼,彼此的感情在这一瞬间得到了升华。

    当日,吕不韦前脚离开异人的府邸后脚便悄然拜访了之前的几个酒肉朋友,他几番游说前后花了小半月时间才站到了平阳君的府邸之前。

    平阳君是何人?他是现任赵王的叔叔,也是战国四君子平原君赵胜的兄弟。不过虽然也封君,但是这位的名气并不如平原君响,在国中的话语权也不如平原君。但关键是

    他在之前坚定地反对赵王接受上党郡。

    而他的兄弟平原君,则是支持派。

    一个支持一个反对,加上如今的局势以及赵王的心态,吕不韦非常清楚这位平阳君的日子可不算好过。

    然而即便有人引荐,平阳君还是拒绝了吕不韦的拜见,一直到吕不韦在拜帖中提到了关于如今僵持的局势之时才被迎了进去。

    如此在意显然长平之战已经成了平阳君的心魔,吕不韦当下对于自己心中所思又多了几分把握。

    但平阳君虽是接见了他,却还是摆出了一副轻亵姿态。

    他是在宴会之中接见吕不韦的。

    宴到中半入场,还没有拜帖,这是极其失礼的,更遑论平阳君还没有给吕不韦安排席位了。对于平阳君而言,他肯见见这一个商贾已是开恩,当然不会有多尊重。

    他举着筷箸夹着鼎中羹肉,一手撑腮用颇为漫不经心的目光看着独自一人立在堂中的吕不韦,淡淡说道:你千方百计想要见老夫,现在你见到了,说吧,你为何而来?

    吕不韦环视四周,心中有数,他站在正中并不言语,只是唇角扬起了一抹讽笑。

    平阳君忍了忍,最终还是没忍住,他紧紧皱起了眉头看着他,你笑甚?

    我笑当真有那种祸到临头吕不韦轻言细语极其温柔,却还不自知之人呐~

    恋耽美

章节目录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洛娜215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洛娜215并收藏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