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九十一章 算账
第四百九十一章 算账</p>
皇上将此事一晾就是三天。</p>
三天后,朝中却又有大事发生。</p>
原来是某个被下了大狱的盐运使交代,盐运之事他们贪墨也是情非得已,江南官场,层层的官员,那都是要上供的。</p>
这份供词一出,满堂哗然。</p>
皇上更是当堂摔了茶杯。</p>
朝议后,皇上便宣了二品以上的官员去偏殿议事。</p>
旧事重提,一个小小的元宵宴,都可以让人心那般的活络,江南官场岂能干净了?</p>
天子一怒,没有浮尸千里,却是跪倒一片。</p>
皇上的视线便落在了镇海侯身上,冷冷的道:“镇海侯,你可知罪?”</p>
镇海侯一愣,两公两侯,六位尚书,俱都在列,皇上却独独点了他的名字,让他如何不惶恐?</p>
其实,从久病的吏部尚书梁华秀突然出现在了早朝上,他就有所察觉,早前那件事,怕是要出定论了。</p>
镇海侯毕竟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之人,片刻的慌乱之后,便很快的镇静了下来。</p>
立马跪倒在地,“臣知罪!是臣没有管教好内子,才做出了如此疯狂之举。妇人就是头发长,见识多。臣自己责其闭门思过。所收黄白之物,定会如数上缴国库。”</p>
在他看来,元宵宴之事,他并没有参与,一切都是镇海侯夫人的所为。所以,这责任推脱出来,也着实简单的很。</p>
皇上歪坐在龙椅上,“好!好得很!那你打算上缴多少啊?”</p>
镇海侯斟酌着皇上的态度,道:“自然是全部!”</p>
皇上嗤笑一声,“全部?是多少?镇海侯府可有登记在册?”</p>
镇海侯道:“无知妇人,蠢事做尽。哪有两位国公夫人做事情面面俱到?”</p>
皇上冷哼一声,登即砸了一个册子下来,“你没有,朕有啊!镇海侯拿着这个册子,回去跟你家那个蠢妇对仔细了。哪月哪日哪时,什么人出入你镇海侯府,送了多少黄白之物,这册子上可是记的清清楚楚。”</p>
镇海侯任是脸皮再厚,这会儿也已经大惊失色了。</p>
用眼睛的余光看向太子。</p>
太子却站在队列的最前面,岿然不动。</p>
六皇子出列道:“父皇!人情往来,大抵如此。适逢过年期间,走亲访友,哪有空着手的?”</p>
皇上的视线便冷冷的落在了他身上,“你想说什么?法不责众吗?”</p>
六皇子道:“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普遍规则!”</p>
“好一个普遍规则啊!”皇上仰天长叹,“你们也都是这样子认为的吗?”</p>
沅王出列,“儿臣有异议!”</p>
太子和六皇子的视线就一起夹刀带箭的朝着沅王s来。出于直觉,也是认为沅王这个时候开口,绝对是落井下石的。</p>
皇上道:“讲!”</p>
沅王道:“往小了说,是人情。那要往大了说呢?见微知著!什么样的人情需要五万两银子来维持?”</p>
六皇子道:“京城闺秀何止百家?元宵宴之前,又是弄的那般的火热,有谁不想去增长见识?提着礼品去拜访各位评判,为的不过是把自己的女儿推给十位夫人,这样的事情,不是人之常情吗?”</p>
皇上道:“太子,你觉得呢?”</p>
太子道:“年乃是传统节日。正月天里,上门拜访,的确没有空手的道理。六皇弟所言也在情理之中,京城闺秀,不说上千家,五百家总是有的。每家拿出一百两银子的礼串门,其实也不多。”</p>
“太子这账倒是算的精细呢!”皇上的声音又冷了几分。</p>
太子道:“儿臣只是就事论事!”</p>
“好一个就事论事!”皇上突然就笑了,却笑的有些y冷,“太子要不要看看那册子上的名单有没有一百家啊?”</p>
太子垂首,“儿臣惶恐!”</p>
皇上冷哼,“你惶恐,镇海侯惶不惶恐啊?”</p>
镇海侯还跪在地上,只觉得冷气从膝盖里往上窜,“臣惶恐!”</p>
皇上道:“你当然该惶恐!元宵宴三十名闺秀,竟有二十名是按照你这礼单的厚重入选的呢!这个,你怎么解释啊?”</p>
镇海侯心里咯噔一下。</p>
很多东西,只看表面,怎么都好说。</p>
一旦追究到深层次上,怕就难以交代了。</p>
元宵宴所收之黄白之物,若只是停留到手脚不干净贪财上,总归是小事。</p>
但偏偏,皇上却愣是看到了里面的蕴含,这就叫人愈发的没底了。</p>
还没有开春,镇海侯却觉得额头上冒汗了。</p>
“臣------臣不知!”镇海侯哆嗦着嘴唇道。</p>
至此,他终于转过弯来,皇上这次发难,怕是有备而来。</p>
这个时候,他很想回头看赵翀一眼。</p>
这件事,跟这个新任的吏部侍郎又有什么关系呢?</p>
可惜,此时此刻,他是回不了头的了!</p>
“你不知?”皇上的声音拔高了三分,“梁华秀,原杰,李培波,你们三个可知道啊?”</p>
被点名的正是现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p>
梁华秀已经七十多岁,看着垂垂老矣。但说到久病上不了朝,却也看着没到那个程度。</p>
原杰和李培波看着稍微年轻一些,却也是六十岁上下了。</p>
三人齐齐跪倒在地。</p>
梁华秀高声道:“臣知罪!”</p>
他这一呼,其他两人也都跟着喊上了。</p>
皇上冷笑,“那倒是说说,你们何罪之有啊?”</p>
梁华秀道:“臣没有约束好内宅,才导致了这样的丑事爆出。臣统领吏部,没有给百官做好表率,实属不该。臣有罪!臣该死!”</p>
一推十万里,竟是都学了镇海侯,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女人身上。</p>
</p>
皇上将此事一晾就是三天。</p>
三天后,朝中却又有大事发生。</p>
原来是某个被下了大狱的盐运使交代,盐运之事他们贪墨也是情非得已,江南官场,层层的官员,那都是要上供的。</p>
这份供词一出,满堂哗然。</p>
皇上更是当堂摔了茶杯。</p>
朝议后,皇上便宣了二品以上的官员去偏殿议事。</p>
旧事重提,一个小小的元宵宴,都可以让人心那般的活络,江南官场岂能干净了?</p>
天子一怒,没有浮尸千里,却是跪倒一片。</p>
皇上的视线便落在了镇海侯身上,冷冷的道:“镇海侯,你可知罪?”</p>
镇海侯一愣,两公两侯,六位尚书,俱都在列,皇上却独独点了他的名字,让他如何不惶恐?</p>
其实,从久病的吏部尚书梁华秀突然出现在了早朝上,他就有所察觉,早前那件事,怕是要出定论了。</p>
镇海侯毕竟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之人,片刻的慌乱之后,便很快的镇静了下来。</p>
立马跪倒在地,“臣知罪!是臣没有管教好内子,才做出了如此疯狂之举。妇人就是头发长,见识多。臣自己责其闭门思过。所收黄白之物,定会如数上缴国库。”</p>
在他看来,元宵宴之事,他并没有参与,一切都是镇海侯夫人的所为。所以,这责任推脱出来,也着实简单的很。</p>
皇上歪坐在龙椅上,“好!好得很!那你打算上缴多少啊?”</p>
镇海侯斟酌着皇上的态度,道:“自然是全部!”</p>
皇上嗤笑一声,“全部?是多少?镇海侯府可有登记在册?”</p>
镇海侯道:“无知妇人,蠢事做尽。哪有两位国公夫人做事情面面俱到?”</p>
皇上冷哼一声,登即砸了一个册子下来,“你没有,朕有啊!镇海侯拿着这个册子,回去跟你家那个蠢妇对仔细了。哪月哪日哪时,什么人出入你镇海侯府,送了多少黄白之物,这册子上可是记的清清楚楚。”</p>
镇海侯任是脸皮再厚,这会儿也已经大惊失色了。</p>
用眼睛的余光看向太子。</p>
太子却站在队列的最前面,岿然不动。</p>
六皇子出列道:“父皇!人情往来,大抵如此。适逢过年期间,走亲访友,哪有空着手的?”</p>
皇上的视线便冷冷的落在了他身上,“你想说什么?法不责众吗?”</p>
六皇子道:“这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普遍规则!”</p>
“好一个普遍规则啊!”皇上仰天长叹,“你们也都是这样子认为的吗?”</p>
沅王出列,“儿臣有异议!”</p>
太子和六皇子的视线就一起夹刀带箭的朝着沅王s来。出于直觉,也是认为沅王这个时候开口,绝对是落井下石的。</p>
皇上道:“讲!”</p>
沅王道:“往小了说,是人情。那要往大了说呢?见微知著!什么样的人情需要五万两银子来维持?”</p>
六皇子道:“京城闺秀何止百家?元宵宴之前,又是弄的那般的火热,有谁不想去增长见识?提着礼品去拜访各位评判,为的不过是把自己的女儿推给十位夫人,这样的事情,不是人之常情吗?”</p>
皇上道:“太子,你觉得呢?”</p>
太子道:“年乃是传统节日。正月天里,上门拜访,的确没有空手的道理。六皇弟所言也在情理之中,京城闺秀,不说上千家,五百家总是有的。每家拿出一百两银子的礼串门,其实也不多。”</p>
“太子这账倒是算的精细呢!”皇上的声音又冷了几分。</p>
太子道:“儿臣只是就事论事!”</p>
“好一个就事论事!”皇上突然就笑了,却笑的有些y冷,“太子要不要看看那册子上的名单有没有一百家啊?”</p>
太子垂首,“儿臣惶恐!”</p>
皇上冷哼,“你惶恐,镇海侯惶不惶恐啊?”</p>
镇海侯还跪在地上,只觉得冷气从膝盖里往上窜,“臣惶恐!”</p>
皇上道:“你当然该惶恐!元宵宴三十名闺秀,竟有二十名是按照你这礼单的厚重入选的呢!这个,你怎么解释啊?”</p>
镇海侯心里咯噔一下。</p>
很多东西,只看表面,怎么都好说。</p>
一旦追究到深层次上,怕就难以交代了。</p>
元宵宴所收之黄白之物,若只是停留到手脚不干净贪财上,总归是小事。</p>
但偏偏,皇上却愣是看到了里面的蕴含,这就叫人愈发的没底了。</p>
还没有开春,镇海侯却觉得额头上冒汗了。</p>
“臣------臣不知!”镇海侯哆嗦着嘴唇道。</p>
至此,他终于转过弯来,皇上这次发难,怕是有备而来。</p>
这个时候,他很想回头看赵翀一眼。</p>
这件事,跟这个新任的吏部侍郎又有什么关系呢?</p>
可惜,此时此刻,他是回不了头的了!</p>
“你不知?”皇上的声音拔高了三分,“梁华秀,原杰,李培波,你们三个可知道啊?”</p>
被点名的正是现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p>
梁华秀已经七十多岁,看着垂垂老矣。但说到久病上不了朝,却也看着没到那个程度。</p>
原杰和李培波看着稍微年轻一些,却也是六十岁上下了。</p>
三人齐齐跪倒在地。</p>
梁华秀高声道:“臣知罪!”</p>
他这一呼,其他两人也都跟着喊上了。</p>
皇上冷笑,“那倒是说说,你们何罪之有啊?”</p>
梁华秀道:“臣没有约束好内宅,才导致了这样的丑事爆出。臣统领吏部,没有给百官做好表率,实属不该。臣有罪!臣该死!”</p>
一推十万里,竟是都学了镇海侯,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到了女人身上。</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