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奋斗史[清] 作者:玄北
分卷阅读315
“你们都别跟着了,我跟老四说一会儿话。”
梁九功跟侍卫住了脚步,看着皇帝跟四爷沿着河边慢慢走。
刚走了一段距离后皇帝停下脚步,摘了一片刚发芽的柳树叶,扔到河里。
现在还不是夏季,外面的河水没有放进来,所以河里的河水比夏日里下降了许多。
仅有的一些鱼儿像是察觉到河面的动静,探出头来,试探性的咬住了嫩叶又潜入了水中。
皇帝看到之后,然后才转头跟四爷说,“老四啊,这水泥对于我大清来说太重要了,不应该只留在民间,应该用在更关键的地方。”造堤坝,修城墙,这哪一样不是朝廷急需的?
四爷闻弦而知雅意,当即掏出一个配方献给了皇帝,“汗阿玛,而且愿意将水泥的方子献出来。”果然被安佳氏料中了,汗阿玛肯定会讨要方子。
只是四爷觉得有些惭愧,这已经不知道是他第几次从安佳氏那里讨要方子了。
他不像汗阿玛那样,觉得大清都是他的,要方子理所当然,他是知道这每一项发明都是安佳氏派人花费大量钱财研究出来的,都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
可他每一回要方子的时候,安佳氏都大方的给了他,时日一长四爷也觉得亏欠了她,毕竟给了方子之后,她从来没要过什么回报。
顶多是借助皇家的名义,用来做个广告,可这些都是她应得的,要是占了这么大好处还不准人家做个广告,那吃相才更难看。
皇帝接过方子之后看了看,发现条件倒是挺简单,就是火山灰跟石灰搅拌一下,没想到这两样加在一起竟然能造出如此坚固的地面。
这真是太出乎人意料了!
皇帝收到方之后,又犯起了愁,因为他不知道朝廷拿了这个方子该怎么经营。
总不能学民间一样开个作坊,朝廷哪有那么多人手来开作坊?就算开了几个作坊,那也满足不了整个大清建设所用。
现在有可能变成了方子到手了,结果要修一条堤坝,水泥却不够,那个方子拿来不就浪费了吗?
将方子放到袖子里,皇帝开口问四爷,“老四,你给朕想一个好办法该怎么处理这个方子。”
关于这件事,昨晚四爷已经跟敏宁讨论过了。
这事还是敏宁先起了个头,她就随口问了一下四爷,皇帝拿了方子该如何处理?
结果两人就着皇帝会怎么安排讨论开了,大晚上的也不睡觉,躺在被窝里聊的热火朝天。
四爷说会开工坊,敏宁噼里啪啦批判了一通,说这就是个馊主意。
四爷不乐意了,就问敏宁有什么好办法,她顿时畅想起来。
说现在不是可以允许官方开公司了吗?完全可以发布公告,全国各地去寻找火山灰,只要属地发现火山灰,不管是县城还是府城都可以向朝廷申请,随后朝廷可以派人去审核,若是审核确实有火山灰,那朝廷就可以跟当地官府合伙开一家公司,由朝廷出配方在一定分子,当地官府出地出人出厂占一份子。
有了收益之后,三成归朝廷,三层归当地府衙,还有三层用来给当地铺桥修路建福利院之类的公益设施,余下的一层用来支付工人的薪资。
四爷心里倒是觉得这个主意挺不错,不过主意虽然好,就怕别人并不一定就能够照办。
到时候账务再做个假,朝廷又无法实时监控。
敏宁直接说,“到时候让朝廷选一组查账人员,不干别的事,光去查账就是。问一问当地的每年出产量,再问一问出厂价,算个差不多就行了。水至清则无鱼,做人不要太较真。”
可偏偏四爷就是个爱较真的人,他自然不同意她这番话。
无法,敏宁又暗搓搓出了一个馊主意。
不过此时皇帝问起来,四爷老实的将昨晚商讨出来的主意说了,至于利益的分配自有朝中的人去分配。
皇帝听了,也觉得很不错,只是有些迟疑,毕竟留六层给当地是不是太多了?
最后还是斟酌着说,“这事朕在考虑考虑。”无疑,朝廷用方子来和当地官府参股组建公司是个好方法。
既不用朝廷出人手,直接出一个配方就能够坐等收钱,又能够将被水泥掌控在手中,这可是从天而降的好事。
之所以有疑虑,那也只是在利润的分配上,可以一想到当地官员得留下六层。
那官员还不知道如何胡作非为。
不过,有了这块肥肉吊着,某些地方官员倒是不用费尽心思从百姓头上捞那三瓜两枣了。
四爷自是知道皇帝的顾虑,随后又将敏宁那里听到的馊主意说了出来,“凡是开设公司的当地官员家属以及亲近之人都要将家财登记,等到离任便核查看看哪些人名下有没有多出巨额来历不明财产,这样也可以仰止一部分人贪污。”
皇帝听了之后,猛的咳嗽了一声,老四这从哪听出来的馊主意,这主意要是传出去非得招到整个朝廷的抵制不可。
这回是登记那些不入流的小官,可下回这招用朝中大臣头上该如何?
这主意说出去,老四肯定会被人恨死了,这事根本提都不能提。
皇帝瞥了他一眼,“你呀,连这个狭促的主意都能说出口,肯定不是你自个想出来,是不是安佳氏给你出的。”
四爷露出一个笑意,“汗阿玛,您猜的可真准!”
皇帝思考了一番,随后摇了摇头,“不行,这个主意不行。”他已经老了,求稳,不敢在朝廷弄出什么大动静,也没有什么雄心改革朝廷的一滩死水,只能将这个事情交给下一任。
皇帝看了一眼老四,心神不由一动,老四……
他还得想想,再想想。
第109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09)
皇帝要求尽快的看到货物出海, 四爷收到此命令之后,也不再耽搁直接宣布到二月十五来临前, 便停止在接收公司。
三月初出发,若是在二月十五之前, 还没有将公司头报上来, 想要再参加这个盛事,只能等到下一次。
等到十五日之后时间截止,之后的花了五天时间, 将中选的公司公布出来。
实际上筹到的银子都快要接近千万了, 考虑到要是全部用来购置货物的话, 倭国那边也吃不下, 所以四爷就狠了狠心刷掉了一批, 只留下了五百万两。
刷下的那一批都打算投机赚上一笔的, 并不是那些急缺钱的, 四爷都往后挪了。
五百万两购置的货物那也不少了,光是用船运就需要上百艘, 好在这些货物都分了好几个港口运行,不然都拉到天津来, 天津的港口非得被堵爆了不可。
敏宁帮助四爷调了一批船过来,有三十多艘都是从南洋那边调过来的。
还有东洋凑集了
分卷阅读315
分卷阅读315
“你们都别跟着了,我跟老四说一会儿话。”
梁九功跟侍卫住了脚步,看着皇帝跟四爷沿着河边慢慢走。
刚走了一段距离后皇帝停下脚步,摘了一片刚发芽的柳树叶,扔到河里。
现在还不是夏季,外面的河水没有放进来,所以河里的河水比夏日里下降了许多。
仅有的一些鱼儿像是察觉到河面的动静,探出头来,试探性的咬住了嫩叶又潜入了水中。
皇帝看到之后,然后才转头跟四爷说,“老四啊,这水泥对于我大清来说太重要了,不应该只留在民间,应该用在更关键的地方。”造堤坝,修城墙,这哪一样不是朝廷急需的?
四爷闻弦而知雅意,当即掏出一个配方献给了皇帝,“汗阿玛,而且愿意将水泥的方子献出来。”果然被安佳氏料中了,汗阿玛肯定会讨要方子。
只是四爷觉得有些惭愧,这已经不知道是他第几次从安佳氏那里讨要方子了。
他不像汗阿玛那样,觉得大清都是他的,要方子理所当然,他是知道这每一项发明都是安佳氏派人花费大量钱财研究出来的,都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
可他每一回要方子的时候,安佳氏都大方的给了他,时日一长四爷也觉得亏欠了她,毕竟给了方子之后,她从来没要过什么回报。
顶多是借助皇家的名义,用来做个广告,可这些都是她应得的,要是占了这么大好处还不准人家做个广告,那吃相才更难看。
皇帝接过方子之后看了看,发现条件倒是挺简单,就是火山灰跟石灰搅拌一下,没想到这两样加在一起竟然能造出如此坚固的地面。
这真是太出乎人意料了!
皇帝收到方之后,又犯起了愁,因为他不知道朝廷拿了这个方子该怎么经营。
总不能学民间一样开个作坊,朝廷哪有那么多人手来开作坊?就算开了几个作坊,那也满足不了整个大清建设所用。
现在有可能变成了方子到手了,结果要修一条堤坝,水泥却不够,那个方子拿来不就浪费了吗?
将方子放到袖子里,皇帝开口问四爷,“老四,你给朕想一个好办法该怎么处理这个方子。”
关于这件事,昨晚四爷已经跟敏宁讨论过了。
这事还是敏宁先起了个头,她就随口问了一下四爷,皇帝拿了方子该如何处理?
结果两人就着皇帝会怎么安排讨论开了,大晚上的也不睡觉,躺在被窝里聊的热火朝天。
四爷说会开工坊,敏宁噼里啪啦批判了一通,说这就是个馊主意。
四爷不乐意了,就问敏宁有什么好办法,她顿时畅想起来。
说现在不是可以允许官方开公司了吗?完全可以发布公告,全国各地去寻找火山灰,只要属地发现火山灰,不管是县城还是府城都可以向朝廷申请,随后朝廷可以派人去审核,若是审核确实有火山灰,那朝廷就可以跟当地官府合伙开一家公司,由朝廷出配方在一定分子,当地官府出地出人出厂占一份子。
有了收益之后,三成归朝廷,三层归当地府衙,还有三层用来给当地铺桥修路建福利院之类的公益设施,余下的一层用来支付工人的薪资。
四爷心里倒是觉得这个主意挺不错,不过主意虽然好,就怕别人并不一定就能够照办。
到时候账务再做个假,朝廷又无法实时监控。
敏宁直接说,“到时候让朝廷选一组查账人员,不干别的事,光去查账就是。问一问当地的每年出产量,再问一问出厂价,算个差不多就行了。水至清则无鱼,做人不要太较真。”
可偏偏四爷就是个爱较真的人,他自然不同意她这番话。
无法,敏宁又暗搓搓出了一个馊主意。
不过此时皇帝问起来,四爷老实的将昨晚商讨出来的主意说了,至于利益的分配自有朝中的人去分配。
皇帝听了,也觉得很不错,只是有些迟疑,毕竟留六层给当地是不是太多了?
最后还是斟酌着说,“这事朕在考虑考虑。”无疑,朝廷用方子来和当地官府参股组建公司是个好方法。
既不用朝廷出人手,直接出一个配方就能够坐等收钱,又能够将被水泥掌控在手中,这可是从天而降的好事。
之所以有疑虑,那也只是在利润的分配上,可以一想到当地官员得留下六层。
那官员还不知道如何胡作非为。
不过,有了这块肥肉吊着,某些地方官员倒是不用费尽心思从百姓头上捞那三瓜两枣了。
四爷自是知道皇帝的顾虑,随后又将敏宁那里听到的馊主意说了出来,“凡是开设公司的当地官员家属以及亲近之人都要将家财登记,等到离任便核查看看哪些人名下有没有多出巨额来历不明财产,这样也可以仰止一部分人贪污。”
皇帝听了之后,猛的咳嗽了一声,老四这从哪听出来的馊主意,这主意要是传出去非得招到整个朝廷的抵制不可。
这回是登记那些不入流的小官,可下回这招用朝中大臣头上该如何?
这主意说出去,老四肯定会被人恨死了,这事根本提都不能提。
皇帝瞥了他一眼,“你呀,连这个狭促的主意都能说出口,肯定不是你自个想出来,是不是安佳氏给你出的。”
四爷露出一个笑意,“汗阿玛,您猜的可真准!”
皇帝思考了一番,随后摇了摇头,“不行,这个主意不行。”他已经老了,求稳,不敢在朝廷弄出什么大动静,也没有什么雄心改革朝廷的一滩死水,只能将这个事情交给下一任。
皇帝看了一眼老四,心神不由一动,老四……
他还得想想,再想想。
第109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09)
皇帝要求尽快的看到货物出海, 四爷收到此命令之后,也不再耽搁直接宣布到二月十五来临前, 便停止在接收公司。
三月初出发,若是在二月十五之前, 还没有将公司头报上来, 想要再参加这个盛事,只能等到下一次。
等到十五日之后时间截止,之后的花了五天时间, 将中选的公司公布出来。
实际上筹到的银子都快要接近千万了, 考虑到要是全部用来购置货物的话, 倭国那边也吃不下, 所以四爷就狠了狠心刷掉了一批, 只留下了五百万两。
刷下的那一批都打算投机赚上一笔的, 并不是那些急缺钱的, 四爷都往后挪了。
五百万两购置的货物那也不少了,光是用船运就需要上百艘, 好在这些货物都分了好几个港口运行,不然都拉到天津来, 天津的港口非得被堵爆了不可。
敏宁帮助四爷调了一批船过来,有三十多艘都是从南洋那边调过来的。
还有东洋凑集了
分卷阅读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