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 作者:庭外红梅

    不能再让太上皇给问住了!!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帮我看看上一章发出去了吗,刚刚发今天的文才发现昨天的又变成存稿箱了!!

    第61章 乾清宫

    交代完戴权去调查王h的事情之后天玺帝又在侧殿呆了一会,见政务中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皇帝或者内阁处理,他便直接离开了侧殿。

    大齐建朝之后并没有如同前朝洪武皇帝那般极力收缴大臣们手中的权力,将政权集于皇帝手中,反而设立内阁,内阁有总理一人,副总理两人,下设有财政、卫生、教育、文化、外交、民政、商务、农业、水利九个部门,各有部长一名,副部长两名,各司若干,几乎囊括了大齐国内的大小行政事务,而内阁总理只需要在处理重大事务时需要上报皇帝之外,其余事物可独立处理,只需要到最后把结果上报给皇帝就行,与大明朝早年内阁几乎沦落为皇帝的智囊、应声虫,没有任何实权相比,内阁总理的职位已经实现了文人们千年来士大夫与皇帝共天下而治的梦想。

    据说当初□□提出内阁总理一制时几乎得到了天下所有文人的欢迎,虽然这项决定遭到了宗室内部还有军队的一些大佬们的反对,但是在天下文人的推动以及□□的威权之下,这项制度很快就得以实行。

    文人们为将皇权套入了一个笼子而欢呼雀跃,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皇权的威势并没有因此而损坏。

    先不说内阁总理以及各部部长的任命都要通过皇帝的允许,而且内阁总理作出某项决定是必须要得到各部部长的共同认同,最起码也要超过一半的人数同意,要知道内阁总理手下的几个部长可未必都听他的话。

    而且皇帝手中握有一票否决权,只要皇帝不认同内阁总理的决议,那么这项决议就无法施行。

    除此之外,原本属于六部中的吏部并未并入内阁当中,而是独属一部,被命名为人事部,天下官员的调动并未掌握的内阁总理手中,而是掌握着人事部手中,而且凡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升迁之时都要前来京城的政法大学学习三个月方才能够出任。

    这一下子就把重中之重的人事大权从内阁手中剥离,不过对于天下的文人来说,能够从皇帝的手中抢到内阁总理这个权力已经是泼天大喜了,至于其他则可徐徐图之。

    但他们很快又发现,除了人事权,司法权、监察权也掌握在皇帝的手中,虽然名义上监察部和司法部独属于各部之外,国家的各项法律必须要通过皇帝、宗室、内阁共同审定之后方能颁行,而法律颁行之后司法部便可按律行事,无论是皇帝也好,内阁也罢,都不得插手司法部办理案件。

    但谁都知道历届的司法部部长都是皇帝的心腹,虽然内阁尽力在其中安插人手,但也无法改变皇帝在司法部刻下的烙印。

    同样监察部负责监察司法部内阁军队上下官员,哪怕内阁掌握着全国的行政大权,可监察部却可以不甩他们的帐,而监察部单独对皇帝负责,可以说名义上独立于外的监察部同样是皇帝手中的棋子。

    除了司法部和监察部之外,独立于内阁之外的还有公安部和国家安全部,原本负责全国案件侦缉的衙役们现在已经沦落为各个地方政府的杂音,而他们的职能则被公安部接管,至于国家安全部则有点像前朝的锦衣卫,在私底下巡查天下,名义上是保护国家的安全,但他们真正的职能谁都知道。

    最初在设立国家安全部的时候可是遭到了许多文人的反对,锦衣卫当年留下的阴影这些人可记得清清楚楚,但□□却技高一筹,直接将国家安全部的设立同内阁的设立绑在了一起,要么国家安全部同内阁一起设立,要么都别设,两相取舍之下朝廷的文臣们还有天下的文人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可以说□□除了放出行政权之外皇帝的权力并没有损失半点,但即便如此比起以往那些不断分权剥夺宰相手中的权力,甚至不设宰相,将皇权集中于自己手中的皇帝,□□已经是开明许多了。

    就冲着这一点,哪怕□□一向主张武力外侵,在夺得天下之后并未停歇,而是带着手底下的部队,将一向属于中国的附属国朝鲜、琉球、安南、日本,占城、履唷19宓椤20险频裙不断找借口将其国土纳入了中国的版图,而这几个国家的国朝已经断绝,除了琉球的国王非常识时务的,直接在太祖的大军还未进入琉球便献上降书投降,而被迁往京城封为安侯,其他几个国朝的皇室都在战争中灭绝。

    至于西北边境的浩罕、廓尔咯、坎巨提、拉达克、哲孟雄、不丹,也不再像是前朝疏散的纳贡宗蕃关系,这些国家的百姓已经被朝廷编户齐民,全部成为大齐王朝的百姓,至于他们的君主虽然被封王,但就像前朝的藩王一般只能收取封地的赋税,靠着这些财富享乐,至于拥有武力?

    那是想都不用想,甚至到了现在,距离□□收服他们已经近百年了,国家安全部的人还在盯着他们的后。

    东北的朝鲜那就更不用提了,他们倒是忠心,明朝都已经灭亡了许久了,他们还暗中使用着明朝的年号,因为这个当初还博了不少文人的同情心。

    可是不知道他们怎么得罪□□了,□□对他们是厌恶至极,直接借着这个借口连声招呼都不打便大军压境,朝鲜的国王吓得当即派人到京城来献上降书,可□□对他们视而不见,虽然很多人反对□□的做法,但是□□当年的威势实在太盛,根本无人敢反驳他的命令,这朝鲜也就在□□的执意之下被灭亡,而成了皇室子弟的一处封地,现在的朝鲜王就是天玺帝的第六个儿子。

    上一代的朝鲜王自己作死,想要造反,被撤了封号,这块膏腴之地便引起了皇室子弟的争夺,后来落到了六皇子手中,由此也可见天玺帝对这个六子还是非常喜欢的,这也是戴权当初敢收他银子的原因。

    □□在放手行政权的同时却加紧收拢了军权,□□成立了军事委员会,由他自己担任主席,军队里的士官必须要由毕业于士官学校的学子担任,如果因为立功而由普通士兵升任士官的也要去士官学校深造两年。

    军官也要有军官学校毕业的,学生担任,立功的军官升迁也要到军官学校学习一年。

    另外□□又设立了十大军区,由当年跟随他的大将们担任军区的司令员,原本还有人会担心会不会演变成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但当□□拿出了无线电报时大家就知道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先不说底层的士官还有军官们都出自于学校,他们在学校经过几年的思想教育,根本不会再出现一人登高千呼百应的情况,也根本不会在像以前那般一个人就可以掌控一个地区的军权的情况。

    更何况有了无线电报,巡查天下的监察官们只要在地方发现任何异动,完全可以直接报告朝廷,再也不会像以前那般中央朝廷对于地方处于两眼瞎的情况了。

    可以说现在的朝廷跟王h认知中的古代,又或是他生活多年的现代都完全不同。

    不过这一点王h现在体现到的只有他身边的情况,至于官场上的变化他还没有来得及发现,如果很快他就能接触到这一情况了。

    天玺帝从侧殿中出来,戴权忙走上前道:“老圣人,可是要用膳?”

    天玺帝却摇摇头道:“去乾清宫吧!”

    乾清宫是□□当年居住处理政务的地方,□□去世之后这里就被圈了起来,只留下当年伺候过□□的太监宫女在此守着,里面供奉着□□的牌位。

    天玺帝是□□带在身边亲手抚养长大的,父子二人感情深厚,至今天玺帝隔三差五都要去乾清宫拜祭□□。

    对于天玺帝的命令戴权习以为常,扶着他老人家上了銮驾,一行人便直接到了乾清宫。

    乾清宫这边的宫女太监们经常见到太上皇过来,都有经验,给太上皇请过安之后便退至一边,戴权也只跟着到了殿门口便停步不前,只有天玺帝一人进了大殿。

    进了殿,天玺帝先给□□上了炷香,接着他便从牌位后面拿出一个小匣子,脸色严肃的打开,小心的从里面拿出一叠纸。

    这张纸上的文字除了他世上再无人能够看懂,不过现在或许又添了一人。

    天玺帝仔细的将纸上的内容看完,这才叹了口气,又将纸张重新放回原处。

    虽然纸张上面的内容他早已经倒背如流,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查看一下才能确定。

    果然,已经变得不一样了,即便有父皇的影响也不能让一个普通的幼儿再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突然变得如此聪慧,那个王h与父皇一样来自另外一个世界吗?

    那些人不是说过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吗,为何还会有这样的疏漏,这是不是意味着父皇有机会回来呢?

    作者有话要说:  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啊,连着下了三天雨,气温一下从三十多度降到了二十多,昨天晚上临睡的时候下面铺的凉席,半夜被冻醒了,爬起来找被子,今天就直接铺被子盖被子了!真的,这种气温变化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身体啊,我已经感冒了,希望大家注意一点,不要跟我一样!

    第62章 改革阻力

    乾清宫的正殿原本是天正帝与大臣商讨政务的地方,现在已经改为供奉天正帝的牌位,两边的侧殿是天正帝当年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打通,所有的东西都保持去世前的模样,没有任何人敢乱动里面的东西。

    天玺帝将手中的小匣子再次藏好,便直接往东侧殿走去,那里原是书房,现在整个房间里摆满了书架,书架上塞得满满当当,全部都是书本。

    天正帝最初提出设立国家图书馆的时候曾经向全国各地的书香世家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将家族传世的书本捐出来,然而响应者寥寥无几,国家图书馆的计划便只能暂且搁置。

    后来天正帝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慢慢收集了上万本图书,然后将其刻印,下发到各地充做国家和地方图书馆的书籍。

    而在天正帝去世是之后天玺帝直接下令将原版的图书全部集中在乾清宫中。书架上的书可以说是天正帝多年的心血所在。

    因为天正帝的威名,还有天下文人的颂扬,这里的图书被蒙上了一层别样的色彩,因此备受文人追捧。

    当年内阁的第一任总理退任时天正帝亲手赠予他一本原版的图书,据说如今已经有人出价到了五万两白银的地步想要购买这本书,但是那位内阁总理的后代却直接拒绝,说是要将这本书留下来作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下去。

    有人甚至笑言,如果哪一天皇帝的内库没钱了,直接把这里的图书拿出去卖,换来的钱财绝对立刻能把内库填满。

    在外人看来,价值千金的图书天玺帝却根本不放在眼中,他看也没看这些图书,而是直接走到最里面的一个书架上,伸手对着书架轻敲了三声,很

    恋耽美

章节目录


[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肉肉屋只为原作者庭外红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庭外红梅并收藏[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