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容 作者:来自远方
分卷阅读565
桓容 作者:来自远方
分卷阅读565
和怨恨的情绪迅速蔓延。
小部落失去活路,为了生存,只能不顾一切。
一些忠心于大王子,没有跟随白部和独孤部迁移的首领开始后悔。长此以往,别说凭战功更进一步,整个部落都将遭殃,甚至被逼上绝路!
独孤部叛乱未过多久,西强山又燃起烽火。
这一次,十几个小部落同时爆发,连妇人和、老人和半大的孩子都拿起弓箭弯刀。
参与叛乱的人数超过两千,杀死征缴粮草的士卒,抢走武器和马匹,拉起事先装好的大车,在消息传出之前,分别向北和向东逃去。
大雪封山,路很不好走。如果不慎迷路,在密林中转不出去,还会遇到饥饿的狼群和野猪。
对逃亡的部落来说,冒雪赶路虽有风险,好歹有活命的希望。若是留在这里,活命的可能无限趋近于零。
叛逃的部落越来越多,大王子非但没能如愿补充兵源,反而损失不小。
这个时候,王都又传出消息,二王子借四王子被扣押,指其公然抗旨,有谋反之意。更糟糕的是,朝中大臣纷纷附和,没有一人替他说话。平日的亲信都成了摆设,连王子妃的亲族都没有站出来。
至此,大王子愈发焦头烂额,唯一的出路就是揭竿而起,真的造反。
奈何东边还有汉军,他敢从西强山撤军,汉军绝对会追上来,在他背后狠狠放出几箭。
该怎么办?
大王子拿不定主意,召谋士来议,同样没能商议出结果。
日子一天天过去,六千人的补给越来越少,军心出现不稳,情况十分危急。大王子咬咬牙,终于采纳谋士建议,向桓汉低头臣服,掉过头来攻打王都!
“此不过暂行之计。”谋士对大王子道,“待攻下都城,殿下可请命驻守,慢慢恢复实力。汉人自诩仁慈,只要殿下行事谨慎,总有称王再起之日!”
大王子十分清楚,除此之外,他没有第二个选择。
“罢,就照你说的办!”
此时此刻,他最恨的不是兴兵西征的桓汉,而是在都城的同父兄弟!
主意既定,大王子立即写成书信,交人送往汉军大营。谋士主动请缨,言要说服汉家天子,旁人恐无办法,需他亲自前往。
大王子犹豫再三,本不想放人,奈何情势危急,终究点下了头。
太元元年十二月,吐谷浑大王子剌延的使者抵达汉军营前,口称携大王子书信,求见汉家天子。
“什么?”桓容一时没反应过来,问了两遍,才相信自己没有幻听。
谢安和王彪之同在帐内,都是手捧一盏热茶,在火炉边取暖。
不得不承认,幽州工匠的确巧手,制成的火炉远胜火盆,既能温暖帐内,又无半点烟气。
炉子烧热,还能烤蒸饼芋根。蒸饼撒上胡椒孜然,芋根沾点白糖,搭配不加葱姜的茶汤,固然粗陋,却是别有一番意趣。
自从见识到火炉的温暖,尝过烤饼和芋根的新味,堂堂的谢氏家主隔三差五溜达过来,有事没事请见天子。王彪之有样学样,来了就不走,几乎在天子帐中生根。
对此,桓容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这两位赖在帐篷里不走,他想做点“私事”都变得困难。一来二去,这两位愈发自在,自己不好开口撵人,干脆利用起这段时间,向两人请教政务,并就考试办学等事同两人商讨。
当然,桓容还没傻到冒烟,大咧咧的将事情摆在当面。而是从字里行间透出几分,不断试探两人的“底线”。
可以说,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能代表大部分侨姓士族,他们能接受的改变,多数人也能接受。纵然心有反对,大势如此,照样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至于吴姓,有周氏在,比侨姓更好应对。
桓容拐弯抹角试探两人,两人也在试探桓容。
究其根本,桓容登基不到两年,君臣之间仍处在磨合期。
桓容想集中君权,早已现出不少端倪。掌控东晋朝堂几十年的士族是否能够接受,还需时间才能检验。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到头来,需看哪方更加强势,更能取得主动地位。以为士族一时让步,皇位之上就能安枕无忧,绝对的脑袋进水,傻到没边。
但在眼下,君主和臣子利益一致,都对吐谷浑势在必得。
故而,大王子的使者求见,君臣三人同时停住手上动作,都是精神一振。
桓容停下笔,收起精绘到一半的舆图;谢安和王彪之放下漆盏,取来布巾拭手,转眼又是风流倜傥的帅大叔两枚,丝毫不见之前围坐火炉的亲民形象。
典魁和许超守在帐内,秃发孤和白部首领肩负起检查职责,确保来人身上没有任何危险物品,连个铁片都夹带不了。
待到检查完毕,谋士被放进大帐。
白部首领认出他的身份,早向桓容通禀。
知晓谋士是大王子身边心腹,桓容同谢安王彪之对视两眼,心中有了计较。哪承想,谋士走进帐内,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彻底打翻他之前的所有设想。
“陛下可想拿下吐谷浑?”
啥?!
桓容以为自己听错,看看谢安,又看看王彪之,两位帅大叔和他一样,脸上都是大写的愕然。
与此同时,秦璟挥师南下,率骑兵突破吐谷浑边界,横扫大小数个部落,放弃攻打吐谷浑王都,而是一路疾行军,直扑储有矿藏、擅长冶炼兵器的白兰城。
第二百五十五章 几个意思
白兰城以白兰山命名,是吐谷浑国内仅次于王都的大城之一。
白兰山出产黄金、铜及铁矿, 并有手艺精湛的匠人聚集, 是吐谷浑主要的经济城市和兵器冶炼之地。
城内设有专门的“冶炼门”, 和南地的工坊类似,分门别类打造金银和铜铁器具。
吐谷浑建国之初, 白兰城就已存在,历史甚至早于王都莫何川,是吐谷浑占据黄河上游谷地的重要屏障。
吐谷浑仿汉制, 皇室封王, 朝中设有尚书、将军等官职。白兰城设有治所, 守将兼任刺使。
镇守此地的官员必是吐谷浑王心腹之人,多数时候是吐谷浑王的亲兄弟。
辟奚继承王位后, 即将同母兄弟封于白兰城, 授他兵权, 以高压手段掌控当地羌人和杂胡。
此次汉兵西征, 大王子驻军西强山,白兰刺使知晓前因后果, 和辟奚一样, 对大王子相当失望。他本十分看好这个侄子, 对他的勇猛很是满意。哪里想到,竟会做出这般无脑之举,为一己之私引来这场战祸。
随着战事进行,更验证他之前所想。
汉人纵然衰落,也不如想象中好欺。尤其是南地新君,必当急于立下功绩。以其桓温子的身份,绝不
分卷阅读565
分卷阅读565
分卷阅读565
桓容 作者:来自远方
分卷阅读565
和怨恨的情绪迅速蔓延。
小部落失去活路,为了生存,只能不顾一切。
一些忠心于大王子,没有跟随白部和独孤部迁移的首领开始后悔。长此以往,别说凭战功更进一步,整个部落都将遭殃,甚至被逼上绝路!
独孤部叛乱未过多久,西强山又燃起烽火。
这一次,十几个小部落同时爆发,连妇人和、老人和半大的孩子都拿起弓箭弯刀。
参与叛乱的人数超过两千,杀死征缴粮草的士卒,抢走武器和马匹,拉起事先装好的大车,在消息传出之前,分别向北和向东逃去。
大雪封山,路很不好走。如果不慎迷路,在密林中转不出去,还会遇到饥饿的狼群和野猪。
对逃亡的部落来说,冒雪赶路虽有风险,好歹有活命的希望。若是留在这里,活命的可能无限趋近于零。
叛逃的部落越来越多,大王子非但没能如愿补充兵源,反而损失不小。
这个时候,王都又传出消息,二王子借四王子被扣押,指其公然抗旨,有谋反之意。更糟糕的是,朝中大臣纷纷附和,没有一人替他说话。平日的亲信都成了摆设,连王子妃的亲族都没有站出来。
至此,大王子愈发焦头烂额,唯一的出路就是揭竿而起,真的造反。
奈何东边还有汉军,他敢从西强山撤军,汉军绝对会追上来,在他背后狠狠放出几箭。
该怎么办?
大王子拿不定主意,召谋士来议,同样没能商议出结果。
日子一天天过去,六千人的补给越来越少,军心出现不稳,情况十分危急。大王子咬咬牙,终于采纳谋士建议,向桓汉低头臣服,掉过头来攻打王都!
“此不过暂行之计。”谋士对大王子道,“待攻下都城,殿下可请命驻守,慢慢恢复实力。汉人自诩仁慈,只要殿下行事谨慎,总有称王再起之日!”
大王子十分清楚,除此之外,他没有第二个选择。
“罢,就照你说的办!”
此时此刻,他最恨的不是兴兵西征的桓汉,而是在都城的同父兄弟!
主意既定,大王子立即写成书信,交人送往汉军大营。谋士主动请缨,言要说服汉家天子,旁人恐无办法,需他亲自前往。
大王子犹豫再三,本不想放人,奈何情势危急,终究点下了头。
太元元年十二月,吐谷浑大王子剌延的使者抵达汉军营前,口称携大王子书信,求见汉家天子。
“什么?”桓容一时没反应过来,问了两遍,才相信自己没有幻听。
谢安和王彪之同在帐内,都是手捧一盏热茶,在火炉边取暖。
不得不承认,幽州工匠的确巧手,制成的火炉远胜火盆,既能温暖帐内,又无半点烟气。
炉子烧热,还能烤蒸饼芋根。蒸饼撒上胡椒孜然,芋根沾点白糖,搭配不加葱姜的茶汤,固然粗陋,却是别有一番意趣。
自从见识到火炉的温暖,尝过烤饼和芋根的新味,堂堂的谢氏家主隔三差五溜达过来,有事没事请见天子。王彪之有样学样,来了就不走,几乎在天子帐中生根。
对此,桓容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这两位赖在帐篷里不走,他想做点“私事”都变得困难。一来二去,这两位愈发自在,自己不好开口撵人,干脆利用起这段时间,向两人请教政务,并就考试办学等事同两人商讨。
当然,桓容还没傻到冒烟,大咧咧的将事情摆在当面。而是从字里行间透出几分,不断试探两人的“底线”。
可以说,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能代表大部分侨姓士族,他们能接受的改变,多数人也能接受。纵然心有反对,大势如此,照样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至于吴姓,有周氏在,比侨姓更好应对。
桓容拐弯抹角试探两人,两人也在试探桓容。
究其根本,桓容登基不到两年,君臣之间仍处在磨合期。
桓容想集中君权,早已现出不少端倪。掌控东晋朝堂几十年的士族是否能够接受,还需时间才能检验。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到头来,需看哪方更加强势,更能取得主动地位。以为士族一时让步,皇位之上就能安枕无忧,绝对的脑袋进水,傻到没边。
但在眼下,君主和臣子利益一致,都对吐谷浑势在必得。
故而,大王子的使者求见,君臣三人同时停住手上动作,都是精神一振。
桓容停下笔,收起精绘到一半的舆图;谢安和王彪之放下漆盏,取来布巾拭手,转眼又是风流倜傥的帅大叔两枚,丝毫不见之前围坐火炉的亲民形象。
典魁和许超守在帐内,秃发孤和白部首领肩负起检查职责,确保来人身上没有任何危险物品,连个铁片都夹带不了。
待到检查完毕,谋士被放进大帐。
白部首领认出他的身份,早向桓容通禀。
知晓谋士是大王子身边心腹,桓容同谢安王彪之对视两眼,心中有了计较。哪承想,谋士走进帐内,开口的第一句话,就彻底打翻他之前的所有设想。
“陛下可想拿下吐谷浑?”
啥?!
桓容以为自己听错,看看谢安,又看看王彪之,两位帅大叔和他一样,脸上都是大写的愕然。
与此同时,秦璟挥师南下,率骑兵突破吐谷浑边界,横扫大小数个部落,放弃攻打吐谷浑王都,而是一路疾行军,直扑储有矿藏、擅长冶炼兵器的白兰城。
第二百五十五章 几个意思
白兰城以白兰山命名,是吐谷浑国内仅次于王都的大城之一。
白兰山出产黄金、铜及铁矿, 并有手艺精湛的匠人聚集, 是吐谷浑主要的经济城市和兵器冶炼之地。
城内设有专门的“冶炼门”, 和南地的工坊类似,分门别类打造金银和铜铁器具。
吐谷浑建国之初, 白兰城就已存在,历史甚至早于王都莫何川,是吐谷浑占据黄河上游谷地的重要屏障。
吐谷浑仿汉制, 皇室封王, 朝中设有尚书、将军等官职。白兰城设有治所, 守将兼任刺使。
镇守此地的官员必是吐谷浑王心腹之人,多数时候是吐谷浑王的亲兄弟。
辟奚继承王位后, 即将同母兄弟封于白兰城, 授他兵权, 以高压手段掌控当地羌人和杂胡。
此次汉兵西征, 大王子驻军西强山,白兰刺使知晓前因后果, 和辟奚一样, 对大王子相当失望。他本十分看好这个侄子, 对他的勇猛很是满意。哪里想到,竟会做出这般无脑之举,为一己之私引来这场战祸。
随着战事进行,更验证他之前所想。
汉人纵然衰落,也不如想象中好欺。尤其是南地新君,必当急于立下功绩。以其桓温子的身份,绝不
分卷阅读565
分卷阅读565